蘇州白露的2大習俗
白露季節(jié)的養(yǎng)生。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彪S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養(yǎng)生達人是如何進行四季養(yǎng)生的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蘇州白露的2大習俗”,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導讀:處暑后就是白露節(jié)氣,蘇州白露的習俗很有趣,吃鰻魚、釀白露米酒這些習俗你聽說過嗎?下面小編為你詳細介紹蘇州白露的習俗,還有很多蘇州秋季美食介紹哦!
蘇州白露的習俗
白露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五個節(jié)氣,已是真正的涼爽季節(jié)的開始,氣溫日趨下降,晝夜溫差逐漸增大。在飲食方面,白露后蘇州人有一系列習俗。
1、吃鰻魚。這個節(jié)氣起,老蘇州會吃些石榴、白果、梨等,以此養(yǎng)陰潤肺;還會吃些鰻魚(鰻鱺),這時鰻魚最為肥美,是品嘗的最佳時節(jié),因此蘇州有白露鰻鱺霜降蟹之說。河鰻營養(yǎng)豐富,藥房可買的鰻魚精就是用湖鰻提煉成的;常吃河鰻,可使人的身體強壯;粉皮鰻鱺、毛豆子燒鰻鱺則是同里的家常菜。
2、釀白露米酒。過去一些蘇州人還要釀白露米酒。這種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釀成,略帶甜味,是待客的佳品。因為是白露的時候釀造的,所以稱白露米酒。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蘇州人釀這種酒了。
蘇州白露吃什么?
1、雞頭米。白露時節(jié)要說蘇州有什么時令美食,那首推的就是雞頭米了。雞頭米,即新鮮芡實,又名雞頭肉,俗稱雞頭,果實呈圓球形,尖端突起,狀如雞頭,有健脾益氣,固腎澀精等作用。
2、糖芋艿。桂花糖芋艿是一道江南地區(qū)漢族傳統(tǒng)的甜點,從前是中秋時令的佳品,光潔的芋艿口感酥軟,綿甜的湯汁呈醬紅色,鮮亮誘人,散發(fā)著濃郁的丹桂花香,特別受老年人的喜愛,而且做起來很簡單,新鮮的香芋加適量紅糖燜熟,撒以桂花而食,口感很不錯。
3、白果。秋意濃白果熟蘇州是全國產白果的大戶,產量約占全國的20%,主要集中在蘇州的東、西山。白露時節(jié),在東、西山大片的白果樹林里,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一串串白果,藏在茂密的葉子中間。每年秋天,道前街上經常有人沿路在草坪里撿掉落的白果。
4、大閘蟹。陽澄湖大閘蟹聞名天下,鮮蓋百味。秋風起,蟹兒肥,光是想想就流口水。在蘇州,沒有大閘蟹的秋天也就無所謂秋天,這個中秋也略有缺憾。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都會擺上一道大閘蟹。
5、桂花糕。桂花糕是蘇州的特色小吃。桂花糕是一種以糯米粉、糖和蜜桂花為原料制作而成的糕點,以往單一的桂花糕,如今已經變得多種多樣。
6、水紅菱。又稱蘇州紅,長于河塘水池之中,營養(yǎng)價值很高,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八月中秋起菱角,最佳品種是紅菱。菱角是蘇州特產水八仙之一,在菱角類果鮮中蘇州水紅菱名聞全國。
蘇州白露未入秋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白露過后,氣溫下降速度加快,正向秋天邁進。而真正入秋,需要達到連續(xù)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的硬杠杠,蘇州平均入秋時間,一般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偟膩碚f,秋天的腳步越來越近,大家睡覺時要蓋薄被、毛毯,特別要注意雙腳和腹部的保暖。
秋天氣候宜人,是一年中難得鍛煉身體的好季節(jié)。而白露節(jié)氣的養(yǎng)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煉。雖然秋天比較適合戶外運動,但白露季節(jié)選擇運動項目應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市民在進行以上運動鍛煉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yǎng)神,做到動靜和諧。
在白露節(jié)氣中要預防秋燥,建議要多吃梨、銀耳、蜂蜜、百合、枸杞、蘿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紅蘿卜等。另外,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蘭、菠菜、綠菜花等。
擴展閱讀
導讀:對于蘇州人來說,冬至就像過年一樣重要,而蘇州冬至習俗也多樣:拜冬、吃冬至夜飯、吃餛飩、冬釀酒這些蘇州冬至習俗,你聽說過嗎?下面小編為你一一介紹蘇州冬至習俗。
蘇州冬至習俗
冬至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氣,但獨獨在吳地蘇州,百姓尤為重視。這是蘇州古代奉行周朝歷法的遺風。周朝所用的歷法是太陽歷,以冬至夜為歲末,也就是大年三十夜;冬至日為歲首,也就是新年的開始,所以過冬至節(jié)就是過年。3000年前泰伯和仲雍南奔,建立勾吳,把周朝的歷法帶到了蘇州,蘇州人就此以冬至日為新年了。
雖然后來歷法變更,冬至不再是新年的開始了,但這冬至過年的習俗卻在吳地千年傳承了下來。下面小編為您介紹蘇州冬至習俗。
拜冬
蘇州在宋朝時就形成了過冬至夜的習俗,那時候,家家都要祭拜祖先,小輩還要穿上新衣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jié)賀冬或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大年一樣,也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至祭祀、拜冬的習俗已經淡出了蘇州人的生活,但一頓豐富的冬至夜飯是必不可少的。
吃冬至夜飯
在蘇州傳統(tǒng)民俗中,冬至夜媳婦必須回婆家吃冬至夜飯,家家掛祖先像,祭拜祖先,小輩還要到長輩處拜謁,稱賀節(jié)、拜冬,一切禮儀都和過年一樣,所以稱冬至大如年。
團圓飯無論是冷盆熱炒還是雞鴨魚肉,都要換上雅名,其中蛋餃叫元寶,肉圓叫團圓,粉條叫金鏈條,黃豆芽叫如意菜,魚叫吃有余等等,每個菜都滲透著喜氣。
吃餛飩
冬至夜蘇州人的主食也很有講究,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古人有天圓地方之說,方方的餛飩皮代表地,中間包的餡就是天,包在一起是天地不分、天地相融的混沌世界,冬至節(jié)人們吃餛飩,寓意吃掉混沌世界,還一個清平世界。
相傳,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后來,為了紀念西施創(chuàng)造的這種美食,蘇州人便把餛飩定為冬至節(jié)的食物。
冬釀酒
這一夜,鯖魚蹄髈、冷盤熱炒都有了,自然少不了來點酒助助興。為了冬至夜,素性淡雅的蘇州人專門發(fā)明了一種度數不高、老少皆宜的老酒,冬釀酒。蘇州人對冬釀酒是有情結的。這夜的團圓飯不論是在飯店吃,還是在家中吃,冬釀酒必不可少,連小孩也可以享有特權喝酒了。
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鹵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托了姑蘇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愿。
吃冬至團
蘇州人還有冬至團等說法,冬至團又稱為稻窠團,在冬至日前一夜,磨粉為團,以肉糜、菜果、豆沙、蘿卜絲為餡,祭祀并互相贈送。現在吳地農村仍有吃冬至團子的習俗。
在江南地區(qū),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制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湯圓又分粉團和粉圓兩種,《清嘉錄》曰:有餡而大者為粉團,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吃醬方
蘇州人一年四季要吃四塊肉。春吃醬汁肉,夏吃荷葉粉蒸肉,秋吃扣肉,到了冬至時就得吃醬方。
所謂方,方肉,大肉也,無方不成肉。這醬方好不好,關鍵在于方不方,然后就是酥爛程度。主料是五花肉,采用腌、煮、燜、蒸等烹飪方法而成。這醬方肥肉爽滑不膩,瘦肉香而滋潤,肉皮入口即化,吞下去滿口余香。
卜晴
此外,蘇州有干凈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凈年的民諺,是指冬至前后逢雨雪,除夕天晴;若冬至晴,則除夕有雨雪、道路泥濘。
不過,民間天氣諺語并不完全準確。根據資料記載,蘇州近20年里,這句民諺的命中率僅為50%。
蘇州立春的習俗
1、蘇州立春的習俗之迎春
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書傳》中記載:“冬寒無事,并人室處,春事既起,丁壯就功。”黃庭堅有詩寫道:“田園恰恰值春忙。”春天又是播種的時節(jié),因此,說到耕地,也應該稱為春耕。
我國是農業(yè)國家,對于節(jié)令,極為重視。迎春的禮儀,在《月令》中有所記載,到東漢明帝時逐漸完備,后世更將它列人祀典。地方上的官員也簫舉行迎春典禮,時間都在立春前一日。而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于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jié)。
2、蘇州立春的習俗之咬春
供春季食用的蘿卜,多在上一年晚秋播種。蘿卜根部肥大,味甘質脆,顏色發(fā)紅的還可以順氣醒睡,化痰清熱,健身美容。蘿卜生吃最好,汁水越多,功效越好。患有胃酸的,最好能每餐生吃紅蘿卜,尤其以鮮嫩者為佳。
3、蘇州立春的習俗之句芒神
句芒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鳥身,執(zhí)規(guī)矩,立春之日民間習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設東堂迎春之事,說明祭句芒由來已久。山東迎春祭句芒時,根據句芒的服飾預告當年的氣候狀況:戴帽則示春暖,光頭則示春寒,穿鞋則示春雨多,赤腳則示春雨少。廣州地區(qū)則在立春前后,擊鼓驅疫,祈求平安。
4、蘇州立春的習俗之糊春牛
糊春牛這項風俗活動是在立春前開始進行的,按傳統(tǒng)的作法,由縣政府(縣衙)聘請紙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縣城聚會,精心制作春牛圖像。一般用竹篾綁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紙,涂上顏料,一個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俗謂糊上紅黃色的紙多,當年就“五谷豐收”;糊上黑色紙,當年收成不好。所以知縣安排多用紅黃紙,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舉行開光點睛儀式,即設立香案,頂禮朝拜。
立春養(yǎng)生要注意什么
1、立春過后還得“捂”。雖然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并不會立刻回升,至少需要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如果過早脫掉冬裝換春裝,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所以立春后最短也要再“捂”10~15天。
早春時節(jié),應該提前了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
2、多開窗保持空氣清新。初春的天氣剛剛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為避免春季各種疾病的發(fā)生,預防措施必不可少?!凹揖由钪?要注意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上午8時左右,一般氣溫較低,空氣質量也較好,是開窗通風的好時機。此外,居室至少還應在午睡后和晚睡前開窗通風。
立春吃什么食物好
1、紅棗
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里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yǎng)脾佳品。
2、菠菜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按翰ぁ备t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3、蜂蜜
中醫(y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容易感冒。由于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導讀:七月七,七夕到,蘇州七夕流行著很多有趣的習俗,那么你知道蘇州七夕的習俗有哪些嗎?下面小編為你介紹蘇州七夕的習俗,這些習俗很特別哦!
蘇州七夕的習俗
農歷七月七日是七夕,那么作為牛郎織女傳說起源地之一的蘇州,過這個節(jié)有些什么習俗?蘇州七夕的習俗多:吃巧果、染指甲、拜雙星,乞靈巧、祈姻緣、祈種生等。下面小編帶你去看看。
1、吃巧果
在這個浪漫的日子里,品嘗時令美食巧果是過去蘇州人的一大習俗。巧果其實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點心。據《吳郡歲華紀麗》記載:吳中舊俗,七夕,市上賣巧果,以面和糖,綰作苧結形,或剪作飛禽之式,油煮令脆,總名巧果。吃巧果,以此寄托讓食用者心靈手巧的美好愿望。
蘇式巧果講究的酥脆爽口,別看做法簡單,制作過程還是很講究門道的,首先做巧果的豆腐一定要選用老豆腐,不能用嫩豆腐。在攪拌的時候必須將老豆腐徹底打碎拌勻在面粉中。面粉中加了老豆腐后,由于兩種食材具有不同的性質,膨脹系數也不同,在油炸的過程中,豆腐會先于面粉被炸熟,并在面皮中形成一個個微小的氣泡,這樣巧果吃起來就會酥脆。
2、染指甲
七夕既然是女兒節(jié),婦女會借此展示自己的美貌。所以就有染紅指甲的習俗。古時染指甲用的涂料不是指甲油,而是用鳳仙花搗成碎末,再加明礬和水做成的,涂在指甲上晾干,做出來的紅指甲顏色特別鮮艷,而且能保持幾個月不掉色。
鳳仙花是一種極易種植的花卉,有紅、白兩色。初夏至深秋,次第開放。這種不怎么起眼的草本小花,卻受到歷朝歷代年輕女子的喜愛。因為用它來染指甲,可以使自己顯得更加嫵媚靚麗?;ㄖ袣⒚咕_菌的功能,可治療頑固的甲癬、灰指甲等病癥。
3、乞靈巧
吳地乞巧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祭拜織女,家家戶戶入夜后在庭院內擺上供桌,桌上要放瓜果,如果有蟢子爬上去,人就會變巧,反之則變笨。
第二類是縫針或浮針乞巧。相傳這天婦女們都要事針線,誰穿針引線多,就代表誰比較聰慧。而浮針則比較有趣,用一只容器把井水和河水合起來,放在太陽下面曬,時間一長,水面上就會結起一張膜。在膜上放一枚針,這時候倒影會呈現出動物或者花草等各種形狀,就預示人會變聰明。如果影子是直的,像一根棒,就預示人會變笨。
4、祈種生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5、吃蘭花豆
此外,在太倉等地,還有七夕節(jié)吃蘭花豆(老蠶豆)的習俗。每年的七夕節(jié)這一天,太倉的姑娘們都要洗頭發(fā)。據說,在這一天取的河水或井水是圣水,用圣水洗發(fā),可以獲得圣女的保佑。
七夕還要舉行廟會。據南宋文學家范成大的《吳郡志》記載,太倉有座織女廟,原本牛郎廟和織女廟是連在一起的,但當地人認為,織女和牛郎一年才能相會一次,因此,牛郎廟被搬到了其它地方。每到七夕這一天,廟會就會非常熱鬧,人們借此祈求風調雨順。
6、送健繩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為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jié)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fā)動人們獻繩。
于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臺,讓喜鵲銜去搭橋。
蘇州七夕的習俗已經為你介紹,想要知道更多七夕的習俗,請繼續(xù)關注。
導讀:白露是天氣變涼的節(jié)氣,不同于南京人喝白露茶,浙江白露的習俗主要有過白露節(jié)、釀白露米酒。今天小編為您介紹浙江白露的習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浙江白露的習俗
白露養(yǎng)生俗稱補露。過去,民間很看重白露前后養(yǎng)生,不同地域補露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南京人愛喝白露茶,在福州,白露日必吃龍眼,那么浙江白露的習俗有哪些呢?
1、過白露節(jié)
在浙江溫州等地也有過白露節(jié)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jié)炎)。這十樣白是10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2、釀白露米酒
舊時蘇浙一帶鄉(xiāng)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其酒溫中含熱,略帶甜味,稱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釀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釀制除取水、選定節(jié)氣頗有講究外,白露米酒的釀造方法也相當獨特。
先釀制白酒(俗稱土燒)與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將白酒倒入糟酒里,裝壇待喝。如制程酒,須摻入適量糝子水(糝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壇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亦有埋入鮮牛欄淤中的,待數年乃至幾十年才取出飲用。埋藏幾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紅,斟之現絲,易于入口,清香撲鼻,且后勁極強。
浙江白露后還熱嗎?
如果說立秋還不會給人太多秋天的感覺,那么到了白露,就意味著秋天呼之欲出。我國大部分地方氣溫都開始下降,晝夜溫差甚至會超過10℃。夜寒白天熱,說的就是這時候的天氣。
白露節(jié)氣始,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分批南下,天氣逐漸轉冷。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就是用來形容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我國地大物博,各地具體氣候也有差異。一般來說,到此節(jié)氣,我國北方地區(qū)降水明顯減少,秋高氣爽,比較干燥,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如遇冷暖勢力勢均力敵,進退維艱,會出現連續(xù)陰雨天氣。華南秋雨多出現于白露至霜降前,同時,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xù)到冬季。對于我們東南沿海一帶,準確地說,現在是夏末秋初,炎熱并未完全退卻,涼意卻開始絲絲滲透,此時還可能會有熱帶天氣系統(tǒng)(臺風)造成的大暴雨。
拿浙江溫州來說,溫州的夏季從5月下旬開始,到9月下旬或10月上旬結束,長達4.5個月,占全年日數1/3以上。四季中,夏季較長,冬季稍短,春秋均勻。秋天長80天左右。溫州秋天很短,連頭帶尾也就兩個多月左右。
古語說,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告誡人們白露時節(jié)天氣轉涼,穿衣服時要注意保護好重要的關節(jié),尤其一早一晚更要多穿些衣服。白露以后,人們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蓋好被子、適當關窗、注意避寒。有呼吸道、心臟疾病的患者,晚上可關窗、開著空氣凈化器睡覺,保證室內空氣質量、減少對心肺的影響。
到了白露之后,我們的飲食應該多吃一些溫熱的食物,少吃寒涼食材,這樣可以幫助養(yǎng)潤胃氣??梢远喽鄧L試鴨肉、泥鰍、西洋參、魚、瘦肉、豆制品等,這些既有清燥熱又有補肝胃的功效,同時也適合老人跟兒童食用。
導讀:蘇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你想知道有哪些嗎?大多數人過端午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蘇州人卻是為了祭祀伍子胥。關于蘇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下面小編一一為你盤點。
蘇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
蘇州市主要的端午習俗是吳地端午習俗。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戴香囊、掛鐘馗像驅鬼,這些都是蘇州過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下面小編為您一一盤點。
1、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蘇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jié)前夕,在蘇州小巷深處,朱門半掩,廳堂里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xiāng)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咸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里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2、擺五黃宴
在端午民間習俗除了吃粽子外,就數吃五黃宴了。吃五黃是江浙一帶民間的習俗。端午節(jié)最大的風俗就是吃,古代南京和蘇州、常州、杭州都吃五黃,為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
3、斗草游戲
端午時,蘇州民間還有斗草的游戲,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有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之句,可見宋代斗草之盛。所謂斗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環(huán)比答,誰能答到最后為勝。另一種是到野外采集莖草,二人草草相絞,斷者為敗。
4、佩戴長命縷
蘇州民間有端午節(jié)佩戴長命縷的習俗。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愿在內。
5、伍子胥公祭活動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端午節(jié)就是紀念屈原??商K州的端午卻有所不同,是祭祀早于屈原200多年的伍子胥。如今,伍子胥公祭活動已成為蘇州端午節(jié)的一項重要活動,伍氏后人都會在端午聚集蘇州。
6、懸掛菖蒲
蘇州人家端午節(jié)在家門口一般都要掛艾草、菖蒲、大蒜,通常將艾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后插或懸在門上。許多家庭還要將這些有消毒作用的草藥和大蒜讓孩子隨身攜帶。蘇州人用菖蒲、艾草、蒜頭來去除各種毒害,是有科學根據的。艾草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殺蟲。
7、掛香袋
蘇州民間在端午節(jié)期間有掛香袋的習俗。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布袋中,縫合好??梢耘宕髟谛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8、龍舟競渡
每年的端午節(jié),蘇州人也會舉行龍舟競渡比賽,以此紀念伍子胥。蘇州是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發(fā)祥地?!妒挛镌肌份d:競渡之事,起于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
9、懸鐘馗像
蘇州端午習俗中一項內容是家里懸掛鐘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掛整整一月之期。如果原先中堂掛了其他諸如山水花鳥福壽圖,這時就要暫時取下,等到一個月過后鐘馗像取下時再掛。家中桌上還要瓶供蜀葵、石榴等物,號為端午景。
10、藥店施藥
早年間,蘇州的端午習俗中,藥店施藥是一個重要的習俗。因為季節(jié)的關系,端午節(jié)前后,是各種毒蟲出沒較為頻繁的時節(jié),人們在田間勞作,常常會遇到被毒蟲咬傷的情況。因此,每到端午節(jié),蘇州各地的藥店都會向市民施舍蒼術、白芷、大黃等治療毒蟲咬傷的常用藥。
蘇州端午節(jié)的習俗有趣又養(yǎng)生,朋友們不妨學一下這些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