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端午節(jié)吃什么 8種美食介紹
端午節(jié)老人養(yǎng)生。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養(yǎng)醫(yī)生。”隨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guān)注焦點,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您對四季養(yǎng)生是如何看待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安徽端午節(jié)吃什么 8種美食介紹”,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導讀:安徽端午節(jié)吃什么?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安徽端午節(jié)的飲食習俗,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安徽端午節(jié)吃什么,想要了解安徽端午節(jié)的美食,不妨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二。
安徽端午節(jié)吃什么?
1、粽子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僅存的比較了解的一個端午習俗。最早是為了紀念屈原,慢慢的,粽子逐漸演變成一種深受大眾喜歡的美食。剛踏入農(nóng)歷的五月,合肥一些百姓就開始浸糯米了,緊接著是洗粽葉、包粽子。
2、綠豆糕
老輩的合肥人都知道,合肥舊時曾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說法,即端午節(jié)一般是早上過,中秋節(jié)一般是晚上過。端午節(jié)那天,清早起來一定要吃粽子和綠豆糕。之所以選擇綠豆糕,是因為南方氣溫濕熱,而綠豆性味甘寒,正好用來清熱解毒。所以端午節(jié)吃綠豆糕除了滿足人們的口福外,還是防病健身,迎接盛夏酷熱酷暑的現(xiàn)實選擇。
3、水果
在舒城一帶,端午節(jié)流行吃水果,當?shù)孛裰V說:端午吃個杏,到老不害?。欢宋绯詡€桃到老不用愁。端午節(jié)那天,淮北、蚌埠一帶的小孩,手腕、腳腕和脖子上,要縛花線,據(jù)說可以辟邪、防溺水。在民間,還捉蟾蜍做藥等。
4、鱔鱉
在合肥地區(qū),有種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鱔鱉,叫 箭桿黃鱔馬蹄鱉。此外,環(huán)巢湖一帶,還流行一種躲午習俗,就是到了端午節(jié)正午,家家戶戶不舉火,帶著粽子等食品到野外進食,女兒嫁出去的,回娘家過節(jié)。
5、賞午
和縣一帶,端午節(jié)中飯稱為賞午,要喝麥酒,吃鰣魚、干鵝等葷食,中午還要在庭院中插筷子,以驗正午。
6、花糕和莧菜
另外,端午節(jié)這一天還要吃花糕和莧菜,花糕是用發(fā)面加糖蒸制,形似元寶、蝴蝶,表面以紅色花點綴,為兒童愛吃的應時點心。莧菜也是不可缺少的應時菜。俗謂飲雄黃酒可防生疥瘡,吃莧菜可凈腹,土話叫打浪腸子。
7、端午粑
懷寧一帶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端午粑,就是用精面粉和酒釀,放青桐葉或荷葉上,經(jīng)過發(fā)酵后蒸熟,甜美清香。蒿子粑粑也名列其中。蒿子粑粑,是安徽江淮、江南地區(qū)流傳的一種特色美食,主要以蒿子、米粉、臘肉為原料精制而成。
8、五黃
黃山一帶,除了吃粽子、綠豆糕外,還要吃五黃: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咸蛋黃。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合肥人最多在端午佳節(jié)吃咸鴨蛋了。吃五黃的最佳時刻是端午節(jié)的中午,在這一刻,借助五黃驅(qū)邪解毒的功效,便可以扭轉(zhuǎn)運勢,萬事順心。
除了吃的方面有講究,在穿的方面也要有端午特色。在這天,人們會將繡上蝎子、蜈蚣、毒蛇、哈蟆、壁虎這五毒形象的肚兜給小孩子穿,可以驅(qū)五毒,防瘟疫。而香包也是在端午節(jié)當天給孩子的最佳禮物。 香包里裝了雄黃、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qū)蟲除穢的作用。 而一些人家也會掛上鐘馗的畫像,避邪保安康。
精選閱讀
導讀:南京端午節(jié)吃什么?南京人過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外,有很多飲食習俗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那么南京端午節(jié)吃什么呢?小編為您介紹南京端午節(jié)特有的6種美食。
南京端午節(jié)吃什么?
1、五黃
南京傳統(tǒng)意義上的端午美食是五黃,即黃鱔、黃魚、鴨蛋黃、黃瓜、雄黃酒。因5月近黃梅,國人崇尚黃,菜肴應有五黃,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這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除了吃五黃以外,到了端午那天,必須吃莧菜,吃了莧菜可以夏天不鬧肚子、腸胃健康。
2、五紅
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五黃的內(nèi)容逐漸演變?yōu)楝F(xiàn)在的五紅,即烤鴨、莧菜、鴨蛋、龍蝦、雄黃酒。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這五紅、五黃,整個夏天就可以避邪避暑了。
實際上,五紅是民國前后才流行的習俗,而這一習慣是由吃五黃演化而來。
3、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jié)重要的一個組成元素。從南到北,粽子的形狀、味道大相徑庭,但是吃粽子是端午不變的習俗。老南京吃粽子頗講究,要吃粽子煮雞蛋。
南京地區(qū)最常見的應該是小腳粽。現(xiàn)在市面上粽子的種類非常豐富,比如枕頭粽、三角粽、四角粽、斧頭粽、圓筒粽、秤砣粽。但南京地區(qū)以小腳粽為主。包粽子的粽葉一般有用竹葉也有蘆葦葉,而南京最常用的是蘆葦葉。
4、鴨蛋
老南京的習俗里,煮粽子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熟雞蛋壓頂。據(jù)說吃端午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
民間相傳吃蛋生心。因為蛋形如心,民間普遍認為吃了雞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端午節(jié)吃蛋一方面是為了圖吉利,祈禱一年不生病,另一方面則是改善生活。
5、大蒜
按老南京規(guī)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nèi)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jù)說夏天可免腹疼。
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zhì),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奇強的抗菌消炎作用,對多種球菌、桿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天然植物中抗菌作用最強的一種。
6、炒五毒
老南京特別的菜肴:一是以銀魚、蝦米、茭白、韭菜、黑干子(或茭兒菜、干子、肉絲、木耳、蝦米)合炒的炒五毒。以象征將五毒吃掉以免災:一是用蠶豆和雄黃合炒的雄黃豆以攻五毒。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蛇、蝎子、蜈蚣等毒蟲出動的時節(jié),而古代的消毒技術(shù)不像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吃了這些菜就可以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如五黃中一定要有雄黃酒。
知道了南京端午節(jié)吃什么,那么關(guān)于端午南京的老習俗,你了解多少?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獨特的端午南京老習俗。
端午南京老習俗
端午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古人把端午看成是毒日、惡日,因此很重視在這天驅(qū)邪、解毒、求平安,習俗中有些也蘊含一定科學道理,而且從早到晚各不同,講究分時段進行。
1、清早:大門插艾驅(qū)邪
端午節(jié)天一亮,家家戶戶的門窗上,都要插兩棵艾草和兩棵草蒲。艾草能避各種邪氣,蒲劍是斬妖劍。傳說唐代的魏征夢中斬蛟龍,用的就是草蒲劍。從此以后,各種瘟神惡鬼妖魔邪怪,見了草蒲就害怕。
2、上午:掛艾虎戴荷包
老南京們要在房門特別是新生兒的房門上掛艾虎,據(jù)說能辟邪。就是用一個獨頭蒜系以彩色線,下掛一串用彩紙剪成的五毒形象,叫蒜艾虎;或用剛收割的新麥秸編成六角金瓜形,下垂七縷彩穗,叫麥秸艾虎。
孩子掛端午香荷包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以各種彩色布做成大椒、茄子、葫蘆等各種造型,內(nèi)裝香草,用彩色線穿成串系在荷包下,統(tǒng)稱香荷包。端午節(jié)把香荷包掛在孩子胸前,能辟邪驅(qū)瘴氣。也有用彩色繩網(wǎng)袋裝一個大蒜和咸鴨蛋,縫在孩子的上肩衣上,一可避邪,二可避穢。
3、正午:吃燒大蒜曬端午
老南京吃粽子頗講究,要吃粽子煮雞蛋。煮粽子的鍋里煮上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白粽之后,要再吃蘸鹽的熟雞蛋壓頂。據(jù)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夏天不生瘡。
按老南京規(guī)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nèi)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jù)說夏天可免腹疼。
端午正午,老南京講究曬端午,特別是體弱多病的人要在太陽下曬一會,據(jù)說能把身上的邪氣曬跑,病曬好。
4、傍晚:喝雄黃酒看龍舟賽
做完各項免災事宜后,全家在一起喝雄黃酒。這一天還要用銀魚、韭菜、茭白等在鍋里炒黑食之,謂之炒五毒;或拿黃豆和雄黃同炒,謂之雄黃豆,目的在于滅害防病。飯后全家同往秦淮河看龍舟競渡。
導讀:南方端午節(jié)吃什么?除了大家都知道的粽子外,端午節(jié)各地的美食也不少,今天小編為您介紹南方端午節(jié)吃什么,一起來圍觀一下南方端午節(jié)的習俗吧!
南方端午節(jié)吃什么?
1、福建
福州端午節(jié)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黃酒、荷葉包、米粉肉等。家宴后,幼兒穿新衣、紅肚兜,佩戴用各色絲線織裹樟腦丸做成的諸如粽子、燈籠等形狀別致、色澤鮮艷的香袋,還要洗菖蒲湯,有的孩子還要在口鼻之間貼一塊雄黃煙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帶著到江邊看龍舟競賽。
福建晉江地區(qū),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diào)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jié)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jié)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2、重慶
重慶素有巴渝大地之稱,所謂巴就是蛇,古時重慶人崇拜蛇,以蛇為圖騰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紀80年代起,重慶人選擇在一年之中的端午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慶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響,蛇作為圖騰崇拜的象征,婦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會繁殖后代,類似有邰氏之女姜嫄,踩了巨人的腳印生了后稷的傳說。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進入到身體里便會與自己同在。但蛇可不能肆意濫殺,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況下是在打谷場上煮一鍋蛇羹,全村人分享。
3、廣西
廣西南部地區(qū),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jié)都要包涼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楝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曬到半干時就堆放到平地里燒,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制容器里用清水沖濾。最后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
經(jīng)過浸泡后的糯米會在原來的香氣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黃色或者棕黃色。
4、廣東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大,外形別致,狀如錐形。品種很多,有蛋黃粽子、什錦粽子、燒鴨粽等獨具南國風味,久負盛名。潮州的雙拼粽,自成一派,一頭用咸料,一頭則用甜料,一粽兩味,故稱雙拼粽。
從化縣端午節(jié)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后,潑灑于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并以法水、貼符驅(qū)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5、江蘇
端午這天,揚州人作興吃十二紅。哪十二紅?紅燒魚、紅燒肉、紅燒雞、紅燒老鵝、熗黃瓜、熗萵筍、熗蘿卜、刀豆、莧菜、咸鴨蛋、雪里蕻、燒大粉或粉絲。
十二紅之外,還有很多。比如這天,開浴室的均用菖蒲、艾葉燒水。水池里放了菖蒲、艾葉,水里發(fā)出陣陣香味,精神振奮,渾身舒爽芬芳,坊間稱洗艾水。這一風俗有的浴室至今尚存。老百姓家也要買菖蒲、艾葉回來插在門上,據(jù)說有驅(qū)瘟除穢之功。
6、安徽
安徽省各地,城鄉(xiāng)都是在端午節(jié)吃粽子,粽為親鄰間饋贈的禮品。皖西懷寧一帶還吃端午粑。這種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釀,放青桐葉或荷葉上,經(jīng)過發(fā)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別有風味。和縣一帶,節(jié)日中午飯,謂之賞午,要喝麥酒,吃鰣魚、干鵝等葷食。中午時,插筷子于庭中,以驗正午。
當涂一帶,吃粽子,還吃五紅菜,就是蝦子、黃鱔、咸鴨蛋、莧菜、雄黃酒。有的地方,在這一天炒蠶豆給小孩吃,說是炒蟲蟻,小孩就不會被蟲蚊干擾了。皖西六安舒城一帶,有諺語說:端午吃個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個桃,到老不用愁。
7、浙江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饅頭類的面食,因為端午時節(jié),正是當?shù)匦←湷墒熘H,以往條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趕上端午,用麥粉做包子饅頭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雞蛋、殺雞、殺鴨也是趁過節(jié)之際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難得吃到的東西。寧波老話講,忙做忙,勿要忘記五月黃。以前端午節(jié),老底子寧波人都吃五黃六白來過節(jié)。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家里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南方端午節(jié)吃什么?還有一些南方地區(qū)的端午節(jié)美食很有地方特色,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8、上海
上海人過端午節(jié),講究的習俗和江南一帶過端午的習俗大同小異。江南民間端午節(jié)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及雄黃酒。
端午還有個說法,叫做: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五月又稱五黃月,所以端午節(jié)要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和咸鴨蛋黃;還要吃茭白、咸鴨蛋蛋白、白切肉。另外,還要吃一紅,它指的是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湯紅色)。
9、湖北
端午節(jié)之前,湖北秭歸縣嫁出去的女兒們基本上都趕回娘家過節(jié),這是當?shù)匾淮筇厣曀住T诰蓬迪?,很多人家貼起了端午對聯(lián),門口掛艾葉菖蒲。大家圍坐在一起包粽子、煮鹽蛋、泡雄黃酒,有說有笑,忙得不亦樂乎。
黃岡市端午節(jié)巴河鎮(zhèn)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市秭歸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另有祭祀、招魂等紀念屈大夫的活動,這一天還有曬水給小孩洗澡的習俗,就是放一盆水中太陽下曬,等水熱了給小孩洗澡,據(jù)說可以洗去污濁和病魔。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五月二十五又稱末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10、湖南
汨羅江畔端午節(jié)習俗,除辦家宴、吃粽子、插艾掛菖、喝雄黃酒、賽龍舟、觀龍舟、回娘家、辭端午外,還包括偷神木、雕龍頭、唱贊詞、龍舟下水、龍頭上紅、朝廟等具有獨特文化內(nèi)涵的祭龍、祭屈習俗,同時,也留下了寧荒一年田,不輸五月船等許多端午民謠。
端午節(jié)鳳凰人都還會喝雄黃酒,吃粽子的習俗。據(jù)說喝雄黃酒可以趨毒,小孩子不能喝也會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也示趨毒。送粽子的習慣就是6的倍數(shù),這樣表示吉祥!
11、江西
江西南昌地區(qū),端午節(jié)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涂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wǎng)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兇化吉,平安無事。
江西建昌府午節(jié)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12、云南
端午節(jié)劃龍舟、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不過在云南普洱,當?shù)厝诉^端午卻不吃粽子,而是吃藥根。大家都知道中草藥是用來治病的,可是在普洱,經(jīng)過巧手搭配和加工,藥根就變成了端午節(jié)無法抗拒的美食。
事實上,因自然條件優(yōu)越,植被茂盛,端午時節(jié),陽光充足,雨水豐沛,普洱各地野生中草藥遍地都是,而且種類繁多,有成百上千種。
13、貴州
端午節(jié)到貴州,可以品嘗體驗布依族人家的草灰黑粽子,據(jù)說這草灰黑粽子得先用當?shù)匾环N叫羊耳草的草本植物曬干燒成灰,然后攪拌在白糯米里面,變成灰黑色,然后用豬肉拌香料做餡,用粽葉包扎好后放鍋燜熟,就變成黝黑清亮的黑粽子了??梢灾谱鞒烧眍^粽、三角粽、四方粽、錐形粽、背妹粽、掛鎖粽等等形狀。
游百病是盛行于貴州地區(qū)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jié)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認為,端午節(jié)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導讀:端午節(jié)吃什么水果?端午節(jié)大吃大喝,吃些水果利于清腸排毒,那么你知道端午節(jié)吃什么水果嗎?當然是時令水果最好,下面小編推薦8種適合端午節(jié)吃的水果。
端午節(jié)吃什么水果?
端午小長假即將來臨,節(jié)日聚餐期間,難免會大吃大喝,攝入過多脂肪甚至積累毒素。此時,正逢大量佳果上市,市民不妨巧用時令水果將腸道中的垃圾排出體外,均衡營養(yǎng)保證健康。那么端午節(jié)吃什么水果呢?
1、荔枝
端午假期,正是吃荔枝的好時機。荔枝味甘性溫,入肝脾兩經(jīng),最益肝脾精血,可以說是最適合職場精英食用的水果。荔枝所含豐富的糖分具有補充能量,增加營養(yǎng)的作用,研究證明,荔枝對大腦組織有補養(yǎng)作用,能明顯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癥。
荔枝的作用主要在于扶助陽氣,因此對于容易上火的人就不適合食用了,否則容易出現(xiàn)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等不適。如果實在嘴饞想嘗鮮者,可以淡鹽水浸泡后少量食之,當無大礙。不過,小兒肝火偏旺,當少吃為宜。荔枝中含有大量糖分,對血糖影響較大,糖尿病患者還是不吃為宜。
2、甜瓜
甜瓜含有豐富的蘋果酸、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據(jù)測定,與西瓜相比,甜瓜水分和蛋白質(zhì)含量較少,但芳香物質(zhì)、礦物質(zhì)、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于西瓜。夏天吃甜瓜能消暑熱,解煩渴,還有利于人體肝臟及腸道系統(tǒng)。
挑甜瓜時,可以選用一看,二摸、三聞的方法。一看皮肉,從生態(tài)學特征上看,皮厚的甜瓜含糖量高,吃起來口感更脆,也更甜。因為瓜皮厚,所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也比較豐富。二摸瓜蒂,要注意比較一下果柄,如果果柄過粗,可能沾了較多生長素,口味自然差。用手揪瓜蒂,根莖自然掉下,留下一個小坑,說明瓜是自然成熟。三聞香味,香氣濃郁的瓜較好。
3、櫻桃
先百果而熟,櫻桃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也含有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鐵的含量,每百克高達68毫克,比蘋果、桔子、梨高2030倍,維生素A的含量比蘋果、桔子、葡萄高45倍,食用櫻桃具有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及防癌的功效。
成熟的櫻桃光澤一定比較好。成熟健康的櫻桃表皮會呈現(xiàn)出水果天然圓潤的光澤,而那些暗淡無光、蔫蔫的櫻桃,手感往往也是軟綿綿的,不夠新鮮,口感也不好。在選購時記住,果梗是判斷新鮮程度的重要標志。櫻桃剛采摘的時候,果梗為綠色,放久了,便開始發(fā)黑,營養(yǎng)也就大打折扣,不建議購買。
4、李子
李子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水果。微酸的李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由于李子85%都是水分,所以有助于緩解饑渴,且會讓人有飽腹感,是理想的減肥食品。李子還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有助于腸胃運動和排便,減少便秘。
紅肉李以果粒碩大、果皮紫黑色、果面有白色果粉、無蟲害者為佳;仁黃肉李以果皮亮黃色肉質(zhì)軟,但有彈性的為佳;桃接李以果色紅亮、微成透明狀、有彈勝者為佳;加州李以果粒大、果皮呈暗紅色或紫色、富有香氣的為佳。
端午節(jié)吃什么水果?還有四種時令水果供你選擇,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5、桃子
桃子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zhì)及果酸,其含鐵量居水果之冠。鐵是人體造血的主要原料,對身體健康相當有益。桃子在眾多草本植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桃有補益氣血、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桃的含鐵量較高,是缺鐵性貧血病人的理想輔助食物。
桃子最大的特征是在于其香味及甘味。如果要充分將此香味發(fā)揮出來,不應放在冰箱中。在干燥的冰箱中,會使桃子的甘味不斷揮發(fā),因此,應該把桃子存放在室溫中即可。
6、西瓜
西瓜美味爽口,營養(yǎng)豐富,是所有瓜果中含果汁最豐富者,含水量高達96%以上,有夏季瓜果之王的美譽。西瓜汁中富含蘋果酸、谷氨酸、瓜氨酸、葡萄糖、果糖、枸杞堿、胡蘿卜素、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蛋白質(zhì)和鈣、磷、鐵等,這些成分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而且容易被人體吸收,故民間有暑天半塊瓜,不用把藥抓之說。
西瓜底部的圈圈,越小越好,相反的,底部圈圈越大,皮越厚,越難吃;看瓜蒂、西瓜頭,就是所謂的蒂頭,若是直直的一條線,就不要,但若是卷曲圈起來的,就很甜;無論何種瓜,瓜蒂、瓜臍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貼近瓜皮,近蒂部粗壯青綠,是成熟的標志。看紋路瓜色、西瓜紋路整齊就是好瓜,花皮瓜類,要紋路清楚,深淡分明不要霧霧白白的;黑皮瓜類,要皮色烏黑,帶有光澤。
7、楊梅
在嶺南,楊梅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就能成熟,果大汁甜,營養(yǎng)價值高。中醫(yī)認為,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
挑選楊梅時,除了要注意新鮮、成熟度高、無破損外,還要注意以酸甜適度、色澤較深、果大核小、口感柔和、香氣足的為佳。楊梅最好現(xiàn)買現(xiàn)吃,吃多少買多少。
8、火龍果
六七月的火龍果正是采摘的好季節(jié)?;瘕埞幸话阒参锷儆械闹参镄园椎鞍准盎ㄇ嗨?、豐富的維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纖維。白蛋白是具黏性、膠質(zhì)性的物質(zhì),對重金屬中毒具有解毒的功效。
挑火龍果要選胖乎乎的、短一些的,不要選瘦而長的,那樣的一般不甜,而且水分較少不好吃。挑選火龍果時,要多掂量一下,拿起幾個比較一番,挑最重的火龍果,這樣的果實汁多、果肉飽滿,非常好吃。
端午節(jié)的傳說
1、端午節(jié)的傳說之惡日禁忌說
漢代人認為,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且有“不舉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嬰兒無論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撫養(yǎng)成人。一旦撫養(yǎng)則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現(xiàn)了“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屋,令人頭禿”等說法。這一習俗至遲從戰(zhàn)國開始流行,迄至漢代盛行不衰。此俗在漢人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后漢書》中,多有記載。
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以除瘟、驅(qū)邪、求吉祥,因而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的文化活動,形成了頗有特色的端午節(jié)。
2、端午節(jié)的傳說之源于蓄蘭沐浴說
據(jù)《禮記》載,端午源于周代的蓄蘭沐浴。古人五月采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禮記·夏小正》:“五月,……煮梅,為豆實也,蓄蘭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蹦铣喝俗阢痢肚G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贝怂琢鱾髦撂扑螘r代,又稱端午為浴蘭之月。
3、端午節(jié)的飲食習俗
糖棗糯米飯。端午節(jié),納西族要吃糖棗糯米飯。糯米飯能溫補脾肺、補虛寒,而且糯米會有糯米素,含有不少的維生素,大量的磷質(zhì)、鈣質(zhì)、鐵質(zhì)、蛋白質(zhì)及脂肪,更加會增加人體血液中的血。所以要特別注意,有糖尿病的人不宜進食。
吃臊子面。陜西人在端午節(jié)當天是一定要吃哨子面的。臊子面是陜西的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shù)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的特點是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面湯油光紅潤。而岐山臊子面鄉(xiāng)土風味尤為濃厚,它具有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吃口柔韌滑爽。
全國各式特色的端午粽子
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北京粽子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北京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
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廣東粽子與北京粽子相反,個頭較小,外形別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狀如錐子。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咸蛋黃、冬菇、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tǒng)裹蒸粽做法,豐富的材料充盈了口感的滿足。
四川人嗜辣,所以粽子也有甜辣之分,四川的辣粽,制法是先把糯米、紅豆浸泡5至6小時,將水倒出,放入椒粉、川鹽、味精和少許臘肉,用粽子葉包成約60克一個的四角粽。煮熟后食之,香辣適口,風味獨特。
蘇州粽子是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豬油夾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嘉興粽子為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湖南汨羅傳說是粽子發(fā)源地,汩羅粽子歷來以品種多、制作精巧而著稱于世。
全國各地端午節(jié)習俗大比拼
河北省。北平忌端午節(jié)打井水,往往于節(jié)前預汲,據(jù)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葚,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jù)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
導讀:上海端午節(jié)吃什么菜?上海過端午節(jié)有自己獨特的習俗,除了吃粽子外,還有很多端午節(jié)美食。具體上海端午節(jié)吃什么菜,下面小編為你一一介紹。
上海端午節(jié)吃什么菜?
上海人過端午節(jié),講究的習俗和江南一帶過端午的習俗大同小異。到底上海端午節(jié)吃什么菜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1、粽子
過端午,吃粽子這個重頭戲自然少不了。過端午吃粽子是我國各地都很流行的一種風俗。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起源與屈原有關(guān)。
屈原一片丹心卻報國無望,于五月初五這天含恨投汩羅江而死。當?shù)匕傩諍^力救撈,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尸體,他們就用糯米包成的粽子扔到江中去喂魚蝦,以防屈原的尸體被魚吃。這就形成了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風俗。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jié)食品。
2、五黃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jié)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xiàn)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jié)飲雄黃酒可以驅(qū)邪解毒,身體健康。
端午節(jié)里為何要吃五黃?這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的顏色,五月麥熟,也是豐收景象,帶有吉祥意味;雄黃之黃,克殺邪毒,也有驅(qū)除五月氣候中邪氣的作用。所以說,吃五黃的目的是驅(qū)邪毒、求吉祥。
3、三白一紅
端午還有個說法,叫做:五月五,五黃三白過端午。五月又稱五黃月,所以端午節(jié)要吃雄黃酒、黃魚、黃瓜、黃鱔和咸鴨蛋黃;還要吃茭白、咸鴨蛋蛋白、白切肉。另外,一紅指的是汗菜(加大蒜炒熟后菜湯紅色)。
端午節(jié)時,陽氣才開始抬升,百蟲開始活動,邪氣很盛,古人及采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驅(qū)蟲、蛇、蝎,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4、菖蒲酒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zhuǎn)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古時,人們?nèi)狈茖W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qū),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jié)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jié)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jié)日便可飲用。
上海端午節(jié)的習俗
龍舟賽是人們對端午節(jié)印象較深的習俗之一。上海也是傳統(tǒng)的江南水鄉(xiāng),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動幾乎必不可少。有的還把小船用彩旗裝扮起來,做得很漂亮,然后搖到水面上,船上還有人唱歌、對歌,最后由眾人評定,哪條船裝點得最好看、誰的歌唱得最好聽。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以前上海和許多地方一樣,還有佩飾的習俗。所佩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鐘、鈴、纓及蒜、粽子等。這些東西可插在婦女發(fā)髻上,也可用以饋送。兒童前額上還會用雄黃酒畫上一個像老虎額上的王字紋,也稱畫額,寓借雄黃驅(qū)毒和借猛虎鎮(zhèn)邪。
上海人稱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們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nèi)裝香料(多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除了香袋,還有許多上海人,兒時都在胸前掛過用玻璃絲帶鉤織成的小網(wǎng)兜,里邊正好裝一只雞蛋,用五彩絲線纏繞,或是涂上彩色,也是驅(qū)邪求吉祥的意思。
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佩飾物、掛香袋等習俗,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流傳下來的其他習俗。如一般端午節(jié)期間,很多人家都會將艾草插在門窗上,再掛上兩把菖蒲。除了大門外,在房間里面的門上,有的人家還要掛大蒜,女孩子的閨房門上也會掛,人們多認為這些散發(fā)著濃烈味道的大蒜,也自有驅(qū)邪作用,所以有的地方掛大蒜也成為端午習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