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款小滿食療方美味又健康
女性養(yǎng)生保健食療方。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四季養(yǎng)生方法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14款小滿食療方美味又健康”,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小滿是皮膚病的易發(fā)期,所以飲食調養(yǎng)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
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
忌食高梁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fā)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小滿季節(jié)養(yǎng)生食療方:
1.土豆粥
配料:土豆100克,燦米100克。桂花100克,白糖100克。
做法:將土豆削洗干凈,切成小塊。洗凈燦米,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煎煮,燒沸后加入土豆熬者成粥,然后再調入桂花、白糖。作早餐頓食。每日1劑,連用10日。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
2.水蛇蟾蜍粥
配料:水蛇l一2條,蟾蜍2.4只,粳米適量。
做法: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后切小塊,剝去水蛇外皮。去掉內臟。放入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入蟾蜍肉一起放入鍋內,加粳米(或糯米)煮粥,調味食。每日1次,連服數(shù)次。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
3.冬瓜薏米粥
配料:冬瓜30克,薏米50克。
做法:二者同煮為粥。每日1劑,早晚服用,每7~10天為l療程。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
4.薏米紅小豆粥
配料: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
做法:紅小豆水浸半日,與玉米須、薏米同煮為粥。每日1劑,早晚服食。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
5.綠豆海帶湯
配料:綠豆50克,海帶50克。
做法:煮湯。
此方可治療皮膚濕疹及皮膚瘙癢。
6.桑椹百合青果湯
配料:桑椹30克,百合30克,大棗10枚,青果9克。
做法:上述各味共同煎服,每天l劑,連服10~15劑。
此方可治療皮膚慢性濕疹。
7.芹菜煮豆腐
配料:芹菜20克,豆腐30克,鹽適量。
做法:共同煮熟,加食鹽調味服食.飲湯吃芹菜、豆腐。注:一方單用芹菜加油鹽治濕疹也可。
此方可治療陰囊濕癥。
8.車前瓜皮薏米粥
配料:冬瓜皮30克,薏米30克,車前草15克。
做法:三者洗凈一同煮粥,煮熟后揀去車前草。飲湯吃薏米。
此方可治療陰囊濕癥。
延伸閱讀
小暑養(yǎng)生6款食療方
1、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素炒豆皮
材料: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后加食鹽,炒數(shù)分鐘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
2、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蠶豆燉牛肉
材料:鮮蠶豆或水發(fā)蠶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鹽少許,味精、香油適量。
做法:牛肉切小塊,先在水鍋內汆一下,撈出淋水,將沙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待水溫時,牛肉入鍋,燉至六成熟,將蠶豆入鍋,開鍋后改文火,放鹽煨燉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鍋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補虛強體。
3、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并,隨量飲用。
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于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4、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大棗高粱粉
配抖:紅高梁50克,大棗10枚。
做法:將大棗去核炒焦,高梁炒黃,共研細末,2歲小孩每次服10克,3-5歲小孩每次服15克,每天服2次。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5、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6、小暑養(yǎng)生的食療方之蓮子百合煨豬肉
配料:蓮子50克,百合50克,豬肉200克。
做法:將豬肉切成小塊,把蓮子、百合放入鍋內加水,再加入調料,用旺火煮沸后,轉用文火燉1小時即成,食蓮子、百合、豬肉、喝湯。
此方清心利肺,對心力衰竭有療效。
小暑習俗吃什么
1、吃三寶:“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yǎng)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jié)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2、食新(食辛):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3、吃餃子: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小暑養(yǎng)生的方法有哪些
1、濕熱關:夏天多暑多濕,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郁、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yǎng),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復發(fā)作。而對于體質濕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fā)熱感,且在濕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顯得黃而臭。
對策:飲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濕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濕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jié)好房間中的濕度,多開窗通風。
2、養(yǎng)陽關:暑天易傷氣,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
對策:調節(jié)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傊?夏季要在一個涼爽、干燥、舒適的環(huán)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fā)各種疾病。
導讀:小暑時節(jié)天氣炎熱,強烈陽光的照射過久,很容易發(fā)生中暑。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出汗也多。故小暑時節(jié)的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少食辛辣油膩之品。然而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發(fā)季節(jié),所以我們要飲食有節(jié),飲食清潔,飲食豐富。下面介紹小暑養(yǎng)生食療方,供你參考:
1.粟米山藥糊
配料:粟米20克,山藥10克。
做法:上述二味研細末,加水煮成糊1白糖適量調味服食。
主治:小兒消化不良。
2.蘿卜炒豆腐皮
配料:豆腐皮1張,白蘿卜100克,素油、鹽、蔥適量。
做法.:清水泡發(fā)豆腐皮后切成細絲,白蘿卜洗凈切絲,共用素油煸炒后加蔥、鹽等調味品佐餐,每日1劑。
主治:小兒乳食積滯,消化不良。
3.蘿卜蔥白汁
配抖:白蘿卜、蔥白等量。
做法:共打汁,多量飲服。
主治:小兒食物積滯。
4.鹽蘿卜湯
黨參粥
原料:黨參10-15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制作:先將黨參切碎,用溫水浸泡2小時,與粳米同人沙鍋內加水煮成稀粥,以參爛粥稠、表面有粥油為度,再加入紅糖。
用法:每日早、晚溫熱頓服。
功效: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
應用:脾胃氣虛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食后腹脹;肺氣虧虛所致的氣短喘促、自汗易感冒;氣血虧虛所致的面色無華、頭暈眼花、貧血及內臟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白細胞減少、低血壓等而屬脾胃氣虛者。
注意:服粥期間,不能服用藜蘆、五靈脂。
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5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適量。
制作:先將赤小豆用溫水浸泡2-3小時,然后撈出放人沙鍋內,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將赤小豆煮爛,再放入粳米,改以文火慢慢熬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
春困7個食療方
春困怎么辦?春困可以通過食療來緩解,下面一起來看看春治療春困的幾個食療方。
1、參棗湯
取黨參、大棗,以水煎服,每日1—2次。黨參能補益脾肺,生津止渴,調節(jié)胃腸功能,增強免疫力;大棗可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有保護胃氣之功。此方解春困效果較好。
2、紅棗燉兔肉
將兔肉切塊,加料酒、鹽腌漬半小時;在鍋中先放紅棗,再下兔肉,加生姜片、蔥頭、胡椒及水少許.燉煮至熟爛后食用。
3、糯米、薏米、紅棗粥
將糯米搗碎,紅棗去核,與薏米一同入鍋,加清水煮粥,待粥濃稠時,調入紅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4、山藥胡桃粥
將鮮山藥洗凈切片,與扁豆、核桃仁、粳米一同入鍋,加水煮粥;粥熟后,加入鹽、味精、生姜、蔥花調味食用。
春季“上火”食療方
春季有“上火”癥狀時,除了采取食療外,還需多飲水,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油膩。還可多喝綠豆湯、菊花茶等降火飲品,多食梨、香蕉等去火水果和新鮮的綠葉蔬菜。
春季“上火”食療方
1、蜂蜜蘿布汁
取白蘿卜去皮,切碎,榨汁備用。每次取適量蘿卜汁,加入蜂蜜調勻服用,每日3次。
2、百合蓮子粥
將蓮子放于水中泡發(fā),與干百合、粳米一起放于鍋中,加水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3、百合花山藥粥
將山藥洗凈削皮,切片,與粳米一起人鍋煮粥,粥將熟時加入百合花;最后加入冰糖,調勻食用。
4、蜜蒸百合
取百合洗凈,放清水中浸泡半小時,然后撈出放人碗內,加蜂蜜,隔水蒸約1小時后服用。
秋季來臨以后,人們都會感覺到不是那么悶熱了,反而會感覺天氣很干燥,而且還會出現(xiàn)一些呼吸系統(tǒng)等問題。秋季也是感冒的高發(fā)季節(jié),那么應該如何預防感冒呢,其實有很多的方法哦,下面的一些食療方法就可以幫助你。
薄荷粥
薄荷15克煎取藥汁候涼,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汁及適量冰糖。稍溫即服,得汗最佳。
薄荷為疏散風熱之要藥,加粳米、冰糖制粥,能促使出汗,又有護胃作用。此湯飲對新感風熱者最適宜。
豆腐火腿芥菜湯
豆腐100克切塊或厚片,與50克火腿絲共用少量花生油微煸炒,加入1000克高湯、生姜10克煮沸,起鍋前撒入芥菜30克、胡椒粉、香菜末,用食鹽調味后趁熱服用。
感冒除了怕冷、身痛外,還往往伴有食欲不振,胃寒口淡,在前兩湯基礎上,此湯用芥菜、香菜、生姜和胡椒散寒,加以豆腐、火腿補中和胃,增進食欲,進一步加快人體調動自我恢復功能。
貝母沙參蒸雪梨
將雪梨1個去皮去核,把貝母6克、沙參10克、薄荷2克及冰糖適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內加水蒸熟,早晚分食,連吃數(shù)日。
此湯潤燥止咳,化痰宣肺,尤其適用于老年人、兒童感冒后熱病傷陰引起咽干咳嗽、肺熱痰黃,或津傷口渴、大便燥結等癥。
關于可以有預防感冒的一些食療方法,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了解到的是食療確實不僅可以補充營養(yǎng),而且還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哦,對于增強體質,預防感冒有一定的幫助作用,而且還可以增強體質,適合秋季的養(yǎng)生食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