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吃什么
什么季節(jié)吃什么養(yǎng)生。
身體是智能的載體,是事業(yè)的本錢。對自己晚年負(fù)責(zé),就不應(yīng)該對晚年的健康透支。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fù)我們的身體。如何分辯關(guān)于四季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年初三吃什么,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年初三吃什么
1、年初三吃合子
合子是中華面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qū)流行的一種面食。它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屬于餡餅類,圓形,兩層薄皮內(nèi)只有一層餡,需用餅鐺烙制。面,要和得比較軟,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餡,單層,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模樣有的與包子、餃子、餡餅相近,其餡料與餃子、餡餅幾乎相同。
2、年初三吃菜包飯
菜包飯是定安特有的過年美食,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一頓菜包飯。包的不是白米飯,是金銀財寶,預(yù)示新的一年財源廣進。據(jù)介紹,菜包飯不是簡單地用菜把飯包起來就好了,大蒜、豆角、蝦米、韭菜、生菜都是菜包飯必備的,把白米飯倒進鍋里,和韭菜、大蒜、豆角等一起炒好。然后,鋪好生菜,放在手心,接著添上早已炒好的飯,雙手并攏,將生菜葉卷起來,讓熱飯將生菜燙熟,就可以吃了。
3、年初三吃燙面
燙面又稱開水面,即燙水和面,這樣和出的面可以搟得很薄,但彈性不好,色澤較暗,稍有甜味,適宜燙餛餃、燒麥、鍋貼等的制作,因彈性不好所以包的時候要多加小心。燙面的合子一般做成圓形或半圓形。
4、年初三吃冷水面
冷水面顧名思義是用冷水和面,這樣和出的面彈性好,餡裝得多,但是不能搟得太薄,否則入鍋后容易破損。冷水面中有的會加入少許鹽,面的顏色潔白,面皮有韌性和彈性,可做各種面條、水餃、餛飩皮等。
年初三的習(xí)俗
1、年初三的習(xí)俗一: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2、年初三的習(xí)俗二: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rèn)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傊?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fā)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zāi)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3、年初三的習(xí)俗三: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年初三的禁忌
1、大年初三忌點燈
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過去過年要連續(xù)三天家里燈火通明,即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二,聯(lián)系三天,將家里所有的燈全部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大年初三,除了正常照明的燈亮外,其余的燈就不用燈火通明了。
2、大年初三忌摔壞東西
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yīng)小心翼翼、以求吉利。
3、大年初三忌罵孩子
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qū)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著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fā)打發(fā)(發(fā)財之意)。
4、大年初三忌打掃
過年前要拜灶王爺,送走后灶王爺,年三十夜以前要打掃完畢,叫掃揚塵,有除舊迎新的意思,到過年那幾天則忌打掃。初一至初五忌倒垃圾,也不能將垃圾掃出門外或往外倒污水,恐將家中的財氣掃掉。
相關(guān)閱讀
年初三有什么風(fēng)俗
1、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2、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赤狗日
年初三又稱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憤怒之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老一輩的居民,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
3、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貼“赤口”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rèn)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總之,貼“赤口”,是使人們心理上覺得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不與人發(fā)生口角或各種不幸的災(zāi)難,家中多多招財進寶,萬事如意。
4、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燒門神紙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jié)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jīng)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5、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老鼠娶親
根據(jù)我國古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相傳入夜后,就必須早早熄燈就寢,讓老鼠家族們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意思是要與“老鼠分錢”。
6、年初三的風(fēng)俗之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年初三的禁忌
1、忌點燈:漢族民間亦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忌點燈。
2、忌外出:大年初三赤狗日忌拜年,赤狗為熛怒之神,遇之不祥,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
3、禁忌動刀子和剪子:說是“初三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所以大年初一至初三都不宜動刀或剪刀。
4、忌食米飯:大年初三又為谷子生日,漢族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xí)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dǎo)致谷物減產(chǎn)或一年內(nèi)有口舌之災(zāi)。
5、忌探親訪友:大年初三,舊習(xí)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xí)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jié)共聚過年,對此已經(jīng)淡化許多,但還是避免為好。
7、忌倒污水、垃圾、掃地:過年期間初一到初五不要從事灑掃的工作,因為這樣容易把家中的財氣掃掉。
8、忌被他人自口袋掏取物件:過年期間不要讓人從自己口袋掏東西,這樣表示整年度錢財都會一點一點流失。
有關(guān)春節(jié)的由來
春節(jié)古稱“正旦”、“歲首”、“三元”等。1911年12月3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在發(fā)布的《內(nèi)務(wù)部關(guān)于中華民國改用陽歷的通諭》中,明確將年節(jié)稱為“春節(jié)”。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農(nóng)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春節(jié)”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jié)日法典。春節(jié)俗稱“過年”
“年”的甲骨文寫法為上面部分為“禾”字,下面部分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與甲骨文相同也從禾、從人。小篆的“年”寫作“上禾下千”,《說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從禾,從千聲?!毙∽瓕ⅰ叭恕弊钟炞?yōu)椤扒А绷?因而許慎用了此說,而“千”字本為有飾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昂獭笔枪任锏目偡Q,不能錯解僅為“小麥”。年成的好壞,主要由“禾”的生長和收成情況來決定,而現(xiàn)在已發(fā)掘出來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幾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壓彎了腰,可見它象征著取得谷物生產(chǎn)的大豐收。
導(dǎo)讀:大年初三習(xí)俗,中國的春節(jié)習(xí)俗是多種多樣的,有貼春聯(lián)、放爆竹、發(fā)紅包、穿新衣、守歲等習(xí)俗。那么大年初三有哪些習(xí)俗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大年初三習(xí)俗吧。
大年初三(農(nóng)歷),這一天的漢族傳統(tǒng)年俗有回娘家,燒門神紙,谷日忌食米飯等。大年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親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如一定要外出拜年,可放一道化口舌符袋于身上,以化解口舌。有一些農(nóng)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xí)俗。
大年初三習(xí)俗
1、安睡遲起
因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伙大多都守夜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便可以安睡遲起,好好調(diào)理調(diào)理身體,養(yǎng)足精神,以備新年里精神抖擻。
2、燒門神紙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jié)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jīng)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3、老鼠娶親
根據(jù)我國古代的傳說,大年初三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相傳入夜后,就必須早早熄燈就寢,讓老鼠家族們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意思是要與老鼠分錢。
4、谷子生日
民間以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5、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6、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里,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里,羊會養(yǎng)得很好,養(yǎng)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全國各地大年初三的風(fēng)俗
1、東北 掃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而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要從外往里掃,這表示聚財?shù)囊馑肌?/p>
2、山東 初三初四回娘家
過完年,回娘家是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在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卻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shù)量一定要是雙數(shù)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zhǔn)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
3、甘肅 送灶神
在西北農(nóng)村的大部分地方,初三這天是要送灶神的。從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請回灶神爺貼在灶臺中間,并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豐登,來年莊稼有好收成,全家人豐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
4、江浙 接迎灶神 開井
在江浙嘉興、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在杭州舊時候,初三需要進行開井儀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時候,讓勞累一年的井繩休息,就用紅紙條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這一天要舉行一個很特殊的儀式,把封條揭去。
5、閩南 竹竿舞
在福建閩南漳浦,在初三當(dāng)?shù)氐漠屪逋麜孟矐c的竹竿舞來迎接八方來客。當(dāng)?shù)貜某跞_始,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因為在閩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畬族人非常好客,他們從初三開使用這樣的竹竿舞表達歡樂的心情。
以上就是大年初三的一些習(xí)俗,是不是很有趣呢?
年初三是什么星座
1、年初三是什么星座
在我國,正月初三號稱赤狗日,據(jù)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日子,所以中國人通常不在這個日字里外出或者與人往來,而在西方歷法中,正月初三通常是十二星座里的水瓶座的日子。水瓶座是個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星座,他們可不一定會理這些習(xí)俗呢!
2、正月初三是什么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chuàng)造出了羊。漢族民間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并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中國漢族民間以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3、正月初三的習(xí)俗
在中國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貼“赤口”(禁口),認(rèn)為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謂“赤口”,一般是用約長七八寸、寬一寸的紅紙條,上面寫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話(內(nèi)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歲次甲戌正月初三日當(dāng)對神前香火前門釘斷四方男女赤口賊盜火星一切禍災(zāi)歸天大吉大利”),貼在前門和后門的門頂上,另外有一張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兩天積下來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則,等于把家中的金銀財寶向外流一樣。
正月初三民間故事
初三占豬,傳說豬是北海銀山菩薩提月金剛窟中的神獸。北京人以北為上,又認(rèn)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對初三很重視,稱為小年朝,許多初一未辦之事,這一天可以補辦,給事務(wù)多的人一個“拜年”機會。中國有的地方初三婿忌往婦家,北京城內(nèi)也有婦女拜年須過初六的說法,可是這些“講究”對于“非親即友”的穩(wěn)定居住人群來說是不受約束的,反而把初三叫做“三姑三”,出門的姑娘這一天把女婿帶回家,吃張雞蛋餅。豬日,不能吃豬肉,餅是圓形象征團圓,蛋餅相粘,象征骨肉相連。初三接財神,家中貼上肥豬背上馱個聚寶盆的剪紙,名曰“肥豬拱門”,由于豬是黑色,既可沖淡一些自臘月以來家中色彩的火爆環(huán)境,又符合“豬入門,百福臻”的吉祥話。文人之間以豬為內(nèi)容的剪紙,名曰“朱筆題名”以祝當(dāng)年高考得中。
星座是什么
星座是指占星學(xué)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天上一群群的恒星組合。自從古代以來,人類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與他們神話中的人物或器具聯(lián)系起來,稱之為“星座”。星座幾乎是所有文明中確定天空方位的手段,在航海領(lǐng)域應(yīng)用頗廣。對星座的劃分完全是人為的,不同的文明對于其劃分和命名都不盡相同。星座一直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的精確邊界,直到1930年,國際天文學(xué)聯(lián)合會為了統(tǒng)一繁雜的星座劃分,用精確的邊界把天空分為八十八個正式的星座,使天空每一顆恒星都屬于某一特定星座。這些正式的星座大多都以中世紀(jì)傳下來的古希臘神話為基礎(chǔ)。與此相對地,有一些廣泛流傳但是沒有被認(rèn)可為正式星座的星星的組合叫做星群,例如北斗七星。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恒星其實相互間不一定有實際的關(guān)系,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而其實它們之間可能相距很遠(yuǎn)。如果我們身處銀河中另一太陽系,我們看到的星空將會完全不同。
導(dǎo)讀:年初三各地習(xí)俗對比!中國的春節(jié)習(xí)俗多種多樣,但是大年初三這一天很多地方的習(xí)俗都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色。那么, 大年初三各地習(xí)俗有什么不同呢?一起來看看下面介紹的年初三各地習(xí)俗對比吧。
云南傣族:象腳鼓比賽
在云南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yōu)美、鼓聲好即獲獎。春節(jié)期間,小伙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準(zhǔn),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shè)宴款待。
廣東:赤口
年初三俗稱 豕日,豕是豬的意思,廣東人把這一日稱之為赤口,寓意初三這天人們會像豬一樣哄叫不停。后來又逐步演變?yōu)槌跞菀壮臣埽蚴侨枪俜堑恼f法,所以初三這一天人們一般不會出門拜年,多數(shù)呆在家中,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選擇外出旅游來打發(fā)赤口這一天。初三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車公誕(車公是一位能改變運程的神仙),信眾都到車公廟去上香祈福,占卜問卦,并且轉(zhuǎn)動廟里的風(fēng)車,以求時來運轉(zhuǎn)。
福建:竹竿舞
在福建閩南漳浦,在初三當(dāng)?shù)氐漠屪逋麜孟矐c的竹竿舞來迎接八方來客。竹竿舞一般是有3對或者5對手持竹竿一邊敲過去上面的舞者就是要一邊跳還要一邊作出各種優(yōu)美的動作出來,當(dāng)?shù)貜某跞_始,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
因為在閩南初一是要互相拜年,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女婿都要回娘家,所以畬族人非常好客,他們從初三開使用這樣的竹竿舞表達歡樂的心情,竹竿舞有坐著也有蹲著也有站著三種姿勢,還在互相變化,增加難度,邊跳還要邊做動作,竹竿舞它之前最早還有一個用處是什么,就是當(dāng)?shù)氐漠屶l(xiāng)小伙子大姑娘相對象的一種方式,就是說之前跳竹竿舞大家都會出來看,如果說誰跳在上面誰的姿勢好,誰的動作比較敏捷的話,就更加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
廈門:不拜年
正月初三,廈門的習(xí)俗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yīng)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那么這個習(xí)俗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倭寇占領(lǐng)廈門外島浯嶼。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過年而疏于守備,大股倭寇乘機攻城,軍民奮起抵抗敵人,激戰(zhàn)二日三夜,倭寇才敗退,但城內(nèi)軍民傷亡極重。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親友,吊喪亡靈,哭聲震天,無暇到別家登門拜年。第二年初三日,廈門居民把此日作為忌日,久而久之,成為慣例。
江浙:接灶神
在江浙嘉興、湖州,初三是被叫做小年朝,是接灶神日子,意為迎接灶君自天上回歸。在杭州舊時候,初三需要進行開井儀式。古人初一初二的時候,讓勞累一年的井繩休息,就用紅紙條把井口封住,大家不能取井水。初三這一天要舉行一個很特殊的儀式,把封條揭去。
山東煙臺:回娘家
在山東多數(shù)地方都是初二回娘家,但是在煙臺、萊蕪、聊城等地出嫁的女兒一定要等到初三回娘家,因為在這些地方的習(xí)俗里頭,大年是包括初一和初二兩天的,直到初二傍晚的時候人們才會通過放鞭炮等形式把年三十那天傍晚迎接回來請到家里供養(yǎng)的家堂送回去,在這期間出嫁的女兒就一定要待在公婆家絕不能看到娘家供奉家堂的桌子,否則就會不吉利。
這個說法一直沿襲下來,就形成了這些地方初三才能回娘家的習(xí)俗,差異其實就在于,這些地方和內(nèi)陸地區(qū)他們過年的天數(shù)是不一樣的,等到真正要回到娘家的時候,習(xí)俗是一樣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給父母帶的禮物數(shù)量一定要是雙數(shù)的,女方父母家里也會準(zhǔn)備好豐富的酒菜來招待女兒女婿。
東北:掃帚日
每年的正月初三,不僅是吉林省,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自家的掃帚打掃房間了,因為在除夕,也就是每年的臘月三十,今年臘月二十九,當(dāng)?shù)氐娜藗兌紩炎约宜械奈葑雍驮郝浯驋吒蓛?,而初一、初二各家會讓掃帚休息一下,不能動用掃帚,免得把財氣掃出去了,而把掃帚星引來?/p>
這兩天家家戶戶也不往外潑水,倒垃圾,擔(dān)心因此而破財,因此有的民俗專家也把初一稱為掃帚日正是取其反義,意思是初三這一天可以把初一、初二家里積攢的垃圾清理了,而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當(dāng)?shù)剡€有這樣一個說法,就是要從外往里掃,這表示聚財?shù)囊馑肌?/p>
甘肅:送灶神
在西北農(nóng)村的大部分地方, 初三這天是要送灶神的:從小年也就是臘月二十三請回灶神爺貼在灶臺中間,并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寓意保佑家里面五谷豐登,來年莊稼有好收成,全家人豐衣足食,年年有余。而到了正月初三就要把灶神爺送走。
陜西省寶雞:剪紙迎財神
在陜西省寶雞的鳳翔縣,大年初三這天是不能出門的,因為家家戶戶都要舉行非常隆重的五色剪紙迎財神的儀式。在大年初一初二人們走親串友,可到了大年初三,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里干同一件事情,就是剪紙。剪紙是為了迎接五路財神,所以大家在剪紙的時候要把剪紙染成五種顏色,就是五色剪紙了。剪紙剪好之后接下來就要貼窗花了,貼窗花可是有講究的,就是要貼在六六三十六格的窗戶上,象征著六六大順。但是窗戶的四個角上要貼上紅色的,象征一年四季紅紅火火。
山西古交:盤輩數(shù)
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shù),然后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nèi),上擺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nèi),俗言可以蟲災(zāi)。
大年初三有什么禁忌
1、大年初三忌食米飯
大年初三又為谷子生日,漢族民間有忌食米飯的習(xí)俗,以為如有犯者,會導(dǎo)致谷物減產(chǎn)或一年內(nèi)有口舌之災(zāi)。
2、大年初三忌探親訪友
大年初三,舊習(xí)稱為餓鬼日,這天忌探親訪友,不過這個習(xí)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jié)共聚過年,對此已經(jīng)淡化許多,但還是避免為好。
3、大年初三忌赤口日
又稱赤狗日忌拜年,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神,遇之則有兇事。所以人們一般在這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以免遇上兇煞,因此不宜外出也不宜拜年,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家都不可以。
4、大年初三忌點燈
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后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并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過去過年要連續(xù)三天家里燈火通明,即從年三十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二,聯(lián)系三天,將家里所有的燈全部打開,寓意人丁興旺。但是,到了5、大年初三不許摔壞東西年下不許摔壞東西,摔了趕緊說:碎(歲)碎(歲)平安。這是提醒人們過年別得意忘形,也應(yīng)小心翼翼、以求吉利。
6、大年初三忌拜年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fā)生口角爭執(zhí)。不過這個習(xí)俗早已過時,因為現(xiàn)在人們難得春節(jié)團聚,對此已經(jīng)淡化許多。
大年初三吃什么食物
1、大年初三吃合子
民間有俗語說: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zhuǎn)。很明顯,初三有吃合子的習(xí)俗,合子是中華面食中的一種,是中國北方,尤其是在京、津地區(qū)流行的一種面食。它是一種薄皮的小餡餅,屬于餡餅類,圓形,兩層薄皮內(nèi)只有一層餡,需用餅鐺烙制。面,要和得比較軟,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餡,單層,比較常見的是韭菜、茴香、雞蛋、豬肉,以韭菜+雞蛋、茴香+豬肉、韭菜+豬肉的組合最常見和最受歡迎。模樣有的與包子、餃子、餡餅相近,其餡料與餃子、餡餅幾乎相同。合子的面皮一般不用發(fā)酵的面,而是用燙面和冷水面這兩種。合子皮薄、餡大、味道鮮美,因此深受歡迎。
2、大年初三吃菜包飯
菜包飯是定安特有的過年美食,每年的大年初三,家家戶戶都會備上一頓菜包飯。包的不是白米飯,是金銀財寶,預(yù)示新的一年財源廣進嘍!據(jù)介紹,菜包飯不是簡單地用菜把飯包起來就好了,大蒜、豆角、蝦米、韭菜、生菜都是菜包飯必備的,把白米飯倒進鍋里,和韭菜、大蒜、豆角等一起炒好。然后,鋪好生菜,放在手心,接著添上早已炒好的飯,雙手并攏,將生菜葉卷起來,讓熱飯將生菜燙熟,就可以吃了。
大年初三的習(xí)俗
1、大年初三的習(xí)俗有燒門神紙
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jié)時的松柏枝及節(jié)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2、大年初三的習(xí)俗有谷子生日
漢族民間以為正月初三為谷子生日,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飯。
3、大年初三的習(xí)俗有小年朝
即天慶節(jié)。宋代宮廷節(jié)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