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與五臟的關系
五臟與季節(jié)養(yǎng)生。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睆墓胖两?,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養(yǎng)生常識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脾胃與五臟的關系”,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脾胃與五臟的關系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連累五臟。道醫(yī)里有一句話,“養(yǎng)脾胃就是養(yǎng)元氣,養(yǎng)元氣就是養(yǎng)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tǒng)籌人的氣血,供養(yǎng)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fā)心臟疾病。
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郁氣滯有關,必須先養(yǎng)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反過來,脾胃也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xiàn)的根源就在于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里,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xié)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于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
脾虛往往腎也虛。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xiàn)為心里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撐、生氣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lián)危呐律鷼?。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lián)?,饑一頓,飽一頓對它傷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飲食不節(jié)制有關,脾生病則與人過度勞累有關(過勞憂思)。肝與脾胃互相影響。必須先養(yǎng)好肝才能解決脾胃的問題。
肝不郁,則脾不虛
肝不郁,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訴我,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吃了胃腸藥也不管用。
其實,這往往和工作壓力太大或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郁氣滯有關,生氣動怒憂思郁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癥。要讓脾健康,就要養(yǎng)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讓肝氣可以正常疏泄,這樣肝木與脾土處于和諧關系。因此說,養(yǎng)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永遠不要發(fā)怒,盡量減少發(fā)脾氣,這是舒肝養(yǎng)脾的一個重要因素。
精選閱讀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正確有效的養(yǎng)生常識是如何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五臟養(yǎng)生之心”,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今天咱們正式開啟咱們的五臟養(yǎng)生之路。心、肺、脾、肝、腎是我們的五個主要臟器。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儲藏經(jīng)期。今天呢,咱們主要介紹一下我們的五張之主:心在日常中的養(yǎng)生。
心主宰人體的整個生命活動,故稱心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臟六腑之主”。心在五行當中屬火,為陽中之陽的太陽。心陽足了,才能推動全身的血脈運行;如果心陽不足,則不能很好的推動我們全身的氣血,往往會形成瘀滯。
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臟方面的疾病發(fā)生率也日漸提高。為什么會這樣,大多是屬于在平時的生活中由“傷心”造成的。比如大量出汗,又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往往就會出現(xiàn)的“傷心”的情況。因為中醫(yī)認為“汗血同源”,出多了,就會造成動力不足。
另外,情緒波動過大,對心的傷害也是很大的。范進中舉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一聽說自己中舉人了,就“瘋了”。前人認為心藏神,正常的喜樂,使精神愉快,心氣舒暢。若狂喜極樂,會使心氣弛緩,精神渙散,而產生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癥。
那平時該怎么養(yǎng)心呢?
首先要讓自己靜下來。《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云: “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yǎng)之。讓自己做到,不受外界環(huán)境、人、物的干擾。使自己的心情始終處于平和狀態(tài)當中。
其次養(yǎng)足心陽。心的動力來源于心陽,心陽足,則氣順。多運動,有助于對我們的心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每天可以走路半個小時,都能很好的提高我們心肺的耐氧量。
最后按摩我們的心經(jīng)。經(jīng)絡通,則百病不生。經(jīng)絡通了,人體氣血就足。就能滋養(yǎng)我們的五臟六腑。
早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有五谷為養(yǎng)之說,其中五谷是指稻、麥、黍、稷、菽五種糧食作物。如今,五谷已泛指各種谷類、豆類等,俗稱五谷雜糧.但五谷為養(yǎng)的思想一直沒變,即提倡大家多吃一些五谷雜糧以補益五臟,調養(yǎng)脾胃。
小米養(yǎng)脾
小米入脾、胃、腎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煮小米粥時,待到粥熟后稍稍冷卻沉淀,可以看到小米粥的最上層浮有一層細膩的粘稠物,這就是粥油,具有保護胃粘膜、補益脾胃的功效,最適合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食用。特別說明的是,新米的補益效果優(yōu)于陳米。
大米潤肺
大米,入脾、胃、肺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滋陰潤肺、除煩渴的作用。古代養(yǎng)生家還倡導晨起食粥以生津液,因此,因肺陰虧虛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經(jīng)常喝點大米粥有助于津液的生發(fā),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皮膚干燥等不適。煮粥時若加點梨,效果更好。
小麥養(yǎng)心
小麥入心、脾、腎經(jīng),具有養(yǎng)心、益腎、除熱、止渴的作用。失眠、心煩、莫名悲傷者可用帶皮的全小麥熬粥喝,癥狀嚴重者可加入甘草、大棗一起加水煎煮,溫服,可以起到疏肝理氣,調暢心氣的作用。
黑豆補腎
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強身、活血利水、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腎虛者食用。腎虛所致的腰痛、耳鳴者可取黑豆50克、狗肉500克,一起煮爛,加入各種調味品后食用。
高粱養(yǎng)肝
中醫(yī)認為高粱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動物實驗證明,高粱具有養(yǎng)肝護肝的作用。脾胃虛弱、小兒消化不良者,可取高粱面在鍋中焙黃,然后熬成粥服用,小兒一般一次不超過半兩面,每日3次。
通過前面幾天咱們對五臟養(yǎng)生的講解,對心、肺二臟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咱們和大家在分解一下脾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首先咱么要對脾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在今后怎么注意養(yǎng)護。
脾,位于腹中,在膈之下,與胃相鄰。脾,屬土,喜燥惡濕,為后天之本。脾在咱們人體中主要起運化和統(tǒng)血作用,也就是把咱們食物的水谷精微運化到身體各個部位,以滋養(yǎng)我們的身體。
脾在體合肌肉而主四肢。咱們大家都知道,全身肌肉的生長主要是靠脾胃對食物水谷精微的運化而來滋養(yǎng)的,才能壯實我們的肌肉,并發(fā)揮其功能。
一旦傷到脾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氣血虧虛,大便不成形,漲肚,肌肉松弛等等一些癥狀。脾胃不好,就不能運化我們食物的精華,就會導致身體得不到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直接導致我們機體免疫力變差。
那我們在平時該怎么養(yǎng)護呢?
首先可以通過我們的飲食調整,平時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小米、南瓜、薏仁米、山藥等以達到滋養(yǎng)的作用。
其次可以按摩我們的脾經(jīng),以起到舒經(jīng)活絡的作用,保持我們的經(jīng)絡暢通。經(jīng)絡通暢、百病不生。
最后,去除體內多余的濕氣。脾屬土,喜燥惡濕,一旦被體內濕邪困阻,其運化功能往往也會受限。輕則,大腹便便、大便不成形,滿面油光;重者,氣血虧虛、機體免疫力下降等。
一、肝的生理功能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
1.肝主疏泄:疏指疏通,泄指暢達,是說肝可以疏通暢達氣機,有升、降、出、入的運動,流通全身,無處不到,以維持人體的生理功能。主疏泄的功能,具體體現(xiàn)有以下2個方面:
(1)情志方面:人體的情志活動主要有心、肝兩臟來主導,區(qū)別在于:心藏神是指主宰統(tǒng)管精神意識思維失常時--發(fā)生精神失常及各種情志的病變。肝主疏泄是指調節(jié)情志活動,協(xié)助思考問題,這個功能正常時則心情舒暢,精神樂觀,考慮問題周到。失常時則情志失調,多表現(xiàn)為氣郁,暴怒。肝氣抑郁可見悶悶不樂,多疑善慮,悲則欲哭,脅肋乳房脹痛,月經(jīng)不調。肝氣亢奮可見急躁易怒,頭目眩暈,脅肋疼痛。肝失疏泄和情志異?;橐蚬?,肝失疏泄,情志異常,變現(xiàn)為抑郁或亢奮,情志不遂致肝病,為功能失常,而暴怒,氣郁均又傷肝。所以,肝的特性是喜條達(情志舒暢),惡抑郁。
(2)消化方面:消化是脾胃的功能,肝臟的疏泄能協(xié)助脾胃消化,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協(xié)助脾胃的升降。正常氣機運動變化是脾升清,胃降濁。如果肝的疏泄正常,則能調暢氣機,是以氣機暢達,故脾能升清,胃能降濁。如果肝的疏泄失常則氣機逆亂,肝氣犯胃時胃失降,在上為嘔逆噯氣,在中為脘腹脹痛、疼痛;肝氣犯脾時脾失升,在上為眩暈,在下為泄瀉。另一方面是分泌、排泄膽汁:膽汁由肝分泌,其色黃,味苦,排入腸助消化的功能。肝疏泄正常,膽汁分泌,排泄正常,消化正常;肝失疏泄,膽汁分泌,排泄失常,若上泛于胃則會出現(xiàn)口吐黃苦水、脘痛;若不能排于腸時則會出現(xiàn)脘腹脹。另外肝主疏泄,對婦女月經(jīng)有著密切的影響。
2、肝主藏血:是指肝有貯藏、調節(jié)血液的功能。
(1)貯藏血液:肝有“血之府庫”之稱。肝形似倉庫,《素問·五臟生成篇》中有言:“故人臥血歸于肝”。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人靜臥時肝臟可增加血流25%,整個肝臟系統(tǒng)包括靜脈系統(tǒng)可貯存全身血容量的55%。
(2)調節(jié)循環(huán)血量:人體各組織得血才能發(fā)揮正常功能。當組織器官活動加強時,需要血供多,反之則需血供少,此時肝血可重新分。若是肝藏血不足,則上不養(yǎng)頭目,見頭暈目眩;下不盈沖任,見月經(jīng)量少或閉經(jīng);中不能養(yǎng)絡,見肢體麻木。
肝主疏泄與藏血在生理上互相協(xié)作,病理上互相影響,肝血不足可引起疏泄失常從而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反過來,情志異常時肝郁氣滯可引起血瘀(可見胸脅、刺痛、經(jīng)閉、腫塊);大怒時,肝氣上逆、血隨氣涌可見出血。
二、肝病干預的自我導引推拿
由健身氣功功法動作和推拿法組成,鍛煉康復時可先做健身氣功,再做推拿法。
(一)健身氣功功法動作
1.攢拳怒目增氣力
動作要點:身體重心右移,左腳向左開步,兩腿徐緩屈膝下蹲成馬步,同時,兩手握固,拳眼向上,目視前方。左拳緩慢用力向前沖出,與肩同高,拳眼朝上;瞪目,視左拳沖出方向。左臂內旋,左拳變掌,虎口向下,目視左掌。左臂外旋,肘關節(jié)微曲,同時,左掌向左纏繞,變掌心向上后握住,大拇指在內,目視左拳。左拳曲肘回收至腰側,拳眼向上,目視前方。右勢動作與左勢動作相同,該勢一左一右為一次,共做三次。
功法作用:“肝主筋,開竅于目”。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經(jīng),使肝血充盈,肝氣疏瀉,有強健筋骨的作用。兩腿下蹲十趾抓地、雙手攢拳、旋腕、手指逐節(jié)強力抓握等動作,可刺激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jīng)脈的俞穴和督脈等;同時,使全身肌肉、筋脈受到靜力牽張刺激,長期鍛煉可使全身筋肉結實,氣力增加。
2.青龍?zhí)阶?/p>
左青龍?zhí)阶荩弘p腳開步與肩同寬,兩手握固,兩臂屈肘內收至腰間,拳輪貼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然后右拳變掌,右臂伸直,經(jīng)下向右側外展,略低于肩,掌心向上;目隨手動。右臂屈肘、屈腕,右掌變“龍爪”,指尖向左,經(jīng)下頦向身體左側水平伸出,目隨手動;軀干隨之向左轉約90°;目視右掌指所指方向?!坝易Α弊冋?,隨之身體左前屈,掌心向下按至左腳外側;目視下方。軀干由左前屈轉至右前屈,并帶動右手經(jīng)左膝或左腳前劃弧至右膝或右腳外側,手臂外旋,掌心向前,握固;目隨手動視下方。上體抬起,直立;右拳隨上體抬起收于章門穴,拳心向上;目視前下方。右青龍?zhí)阶荩号c左青龍?zhí)阶輨幼飨嗤ǚ较蛳喾础?/p>
功法作用:“兩脅屬肝”,通過轉身、左右探爪及身體前屈,可使兩脅交替松緊開合,達到疏肝理氣、調暢情志的功效;可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動功能。
3.“噓”字訣
動作要點:兩手松開,掌心向上,小指輕貼腰際,向后收到腰間;目視前下方。兩腳不動,身體左轉90°;同時,右掌由腰間緩緩向左側穿出,至約與肩同高,并配合口吐“噓”字音;兩目漸漸圓睜,目視右掌伸出方向。右掌沿原路收回腰間;同時身體轉回正前方;目視前下方。左右式動作相同,唯方向相反。如此左右穿掌各3遍。本式共吐“噓”字音6次。
功法作用:噓字訣可以疏通肝氣,防治肝病、目疾、胸脅脹悶、食欲不振、頭目眩暈等癥狀,并可干預生殖系統(tǒng)及婦科疾患。
4.風擺荷葉
動作要點:左式動作:左腳側開,兩腳平行,距離約與肩同寬,兩腿屈膝下蹲;腰由右向左前45°轉,兩手由環(huán)握變?yōu)榛⒖趭A持杖,手心向下,經(jīng)腹向左前方劃平圓;兩腿伸膝自然站立;兩手握杖,卷腕,弧形收杖于腹左側;目視左前下方。兩腿不變;腰右轉,杖由左向右橫向摩運小腹,右手引杖至右肩后方,左手環(huán)握杖行至右肋處;隨即兩腿屈膝半蹲;腰轉正,左右兩手分別向右、向左交錯劃圓,右臂在上、左臂在下交疊于胸前;目視前方。兩腿伸膝,自然站立;左手握杖經(jīng)腰前向體左側后方劃平圓,至左腳腳跟后緣向左的延長線上,左手約同腰高,右臂自然伸直,貼于右耳側,上體成左側屈,杖斜立,停于體左側斜后方;隨即兩手十指自然伸直,夾持杖,稍停;目視杖的方向。兩腿不動;身體直立,仰頭,杖向上弧形舉至頭上方,直腕,十指向上,兩臂自然伸直,目視上方;隨即兩腿屈膝,杖下落至胸前,再由兩乳向下摩運至腹,兩手手心向下;收左腳與右腳并攏,自然站立,兩手環(huán)握杖,置于腹前;目視前方。右式與左式動作相同,唯左右方向相反。本式一左一右為1遍,共做2遍。
功法作用:身體側屈,可以有效地刺激膽經(jīng)、沖脈和任督等經(jīng)脈,有助于疏肝利膽,平抑肝陽上亢,促進全身氣血通暢運行。根據(jù)整脊學實踐及理論,脊柱左、右側屈動作,可以預防或調理脊柱生理彎曲不對稱、不平衡等現(xiàn)象,有效地避免脊柱在形態(tài)上的不良變化。
5.摩肋勢
動作要點:兩腿伸直,兩臂側起至側平舉,掌心向下,指尖向外,配合吸氣,目視前方。重心右移,左腳內扣45°,重心左移,左腳微屈,右腿伸直右腳掌趾翹起,以右腳跟為支點,外撇約90°,同時身體右轉約90°,重心向后,向前俯身,帶動兩臂立方體掄臂,左臂向上/向前/向下至左掌心輕貼右腳尖,左指尖向前下方,左肘微屈,同時,右臂向下/向后/向上至后上舉,右掌心向上,指尖向后上方,右肘微屈,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右臂屈肘,右掌收至腋下,右腳向后約30°退步,重心后移,右掌根沿腋中線推摩,劃弧上擺前伸,左掌弧線上提至腋下,同時,右腳后退成左虛步,身體左旋,配合呼氣,目視右手方向。左腳后退,身體右旋,左掌推摩前伸,右掌上提至右腋下,退四步。第四次退步、摩肋結束時,右腳翹起,身體前傾,左掌下按右腳尖,右臂至后上舉。起身,右腳內扣,左腳外展翹起,身體左轉,帶動兩臂立體掄臂。俯身,右掌心貼左腳尖,左臂至后上舉,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本式左邊退四步,右邊退四步,動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做一遍。右邊最后一動時,左腳內扣,右腳跟內斂,起身轉正,帶動兩臂平伸,然后向上環(huán)抱,配合吸氣,屈膝、兩掌下按,與肚臍同高,配合呼氣,目視前下方。
功法作用:摩肋勢通過掄臂、攀足和腿的屈伸,可增強肩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下肢的柔韌性,通過兩手對兩脅大包穴的按摩及脊柱的左右擰轉,可促進肝的疏泄和脾的運化功能。這一式動作,對身體協(xié)調性要求較高,通過練習可提高身體的協(xié)調性。
(二)推拿法
1.寬胸法:坐位,右手虛掌置于右乳上方,適當用力拍擊并漸橫向另側移動,來回10次。再以兩手掌交叉緊貼乳上下方,橫向用力往返擦動29次。后繼以兩手掌虎口卡置于兩腋下,由上沿腰側向下至髂骨,來回推擦,以熱為度。
2.疏肋間:坐位,兩手掌橫置腋下,手指張開,指距與肋骨的間隙等寬,先用右掌向左分推至胸骨,再用左掌向右分推至胸骨,由上而下,交替分推至臍水平線,重復10次。注意手指應緊貼肋間,用力宜均勻,以胸肋有溫熱感為好。
3.理三焦:坐或臥位,兩手四指相交叉,橫置按于膻中穴,兩掌跟按置兩乳內側,自上而下,稍用力推至腹盡處,計推20次。
4.撥陽陵:坐位,兩拇指分按于兩側陽陵泉穴(人體筋之會穴)上,余四指輔助,先行按揉該穴1分鐘,在用力橫向彈撥該穴處肌腱3-5次,以酸麻放射感為好。
5.運雙目:端正凝視,頭正腰直,兩眼球先順時針方向緩緩旋轉10次,然后瞪眼前視片刻,再逆時針方向如法操作。
三、養(yǎng)肝食藥
中藥:黨參、靈芝、阿膠、白芍、當歸、鱉甲、龜板、柴胡
食物:鯽魚、瘦豬肉、動物肝臟、雞肉、貝類、木耳、枸杞、綠豆、香蕉、獼猴桃、草莓等
肝棗補血湯:豬肝30g,鴨肝30g,菠菜100g,棗(干)20g,水發(fā)木耳15g,調料:姜5g,鹽2g,將豬肝和鴨肝都切片;菠菜洗凈后切段;將肝、大棗和黑木耳都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小火煮30分鐘;加入菠菜,加鹽、生姜再煮5分鐘,即可。有益氣補肝,填精補血等作用。適用于肝血不足所致眼花,疲勞,少經(jīng)易煩易怒等。
菊花蜜飲:菊花50g,加水20ml,稍煮后保溫30分鐘,過濾后加入適量蜂蜜,攪勻之后飲用。具有養(yǎng)肝明目、生津止渴、清心健腦等作用,適用于肝火上炎所致視物不清、心煩、口瘡等。
《黃帝內經(jīng)》中記載五勞所傷,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雖然久視、久臥、久坐、久立都是不運動,但久坐是不運動最重要的表現(xiàn)。坐著雖然舒服,但是久坐不動容易使周身氣血運行緩慢,肌肉松弛無力,從而引發(fā)一系列身體疾病,對全身各器官產生傷害:
傷肉。久坐傷肉中肉是指肌肉。運動可以使氣血運行通暢、溫養(yǎng)肌肉。所以經(jīng)常運動的人一般肌肉都比較發(fā)達。久坐則血外滯于四肢肌肉,即久坐的人血脈在四肢肌肉就停止了,從而導致氣血不運行、肌肉松弛無力。
傷脾胃。脾主管肌肉,久坐使氣機郁滯,不僅傷肉,還會影響脾的功能。中醫(yī)稱脾胃為水谷之海,脾胃健旺,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而久坐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脾胃氣機呆滯,運化功能失調,長期久坐還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痤瘡等病癥。
傷心。心為五臟之君主,其功能極為重要。心主血脈,即心臟能推動血液在血脈中運行,維持心臟正常搏動。然而久坐則血脈不行,血脈不行則會導致血淤、血溢于脈外,從而導致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傷頸。頸部是氣血通往大腦的管道,頸部肌肉受血脈濡養(yǎng),血虛則筋骨無以支持。長時間久坐不動易導致氣血淤滯,氣血不暢則頸部骨骼不能被濡養(yǎng),從而導致頸椎病等病癥。
影響壽命。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運動可以產生陽氣,而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可見陽氣對于人的壽命有很大的影響。中醫(yī)認為動則不衰,運動使人通筋活絡、熱血暢流,還可以抵抗自然老化。衰老是死亡的前奏,久坐不動者陽氣很少,人體的新陳代謝率低,火力不足,不能抵抗衰老,容易讓人短命。
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汽車的普及,久坐少動的人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在工作學習之余,適當多做些運動,每隔2小時應進行一次約10分鐘的活動。
五臟,就是心、肝、脾、肺、腎,五臟毒素堆積的話就會導致各種疾病,五臟有毒一定要排毒,下面我們來看看五臟排毒調養(yǎng)方法。
中醫(yī)學認為人有五臟,這五臟分別是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失調的話,人們就會變得面色無華,肌膚會變得粗糙,那么,我們該怎么調養(yǎng)五臟呢?
五臟調養(yǎng)法
中醫(yī)美容重視臟腑氣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過滋潤五臟、補益氣血,使身體健美、容顏長駐。只有臟腑功能健旺,氣血充足,肌膚才能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中醫(yī)美容不僅保養(yǎng)“標”,更重調理“本”,養(yǎng)于內、調于內、治于內而美于外。
一、養(yǎng)心面色紅潤有光澤
心在人體內主宰血液的運行,濡養(yǎng)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光澤有彈性,因此《黃帝內經(jīng)》中說:“心主血脈,其華在面?!?/p>
心主血脈,推動血液運行,面色明暗潤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主血脈的功能。不論膚色深淺,健康人的面色應透出紅潤的血色。若心氣不足,心血虧損,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yǎng),面色就會蒼白無華,甚至枯槁。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心了:
心悸、胸悶、失眠、健忘、煩躁,面色蒼白、萎黃不澤、面色發(fā)紅、面色灰暗、唇青舌紫,兩目無光、興致索然等。
強心關鍵詞:養(yǎng)
1.踏豆按摩可安心:將綠豆500克用鐵鍋以文火炒熱后倒入盆中,雙腳洗凈擦干后踩踏綠豆,邊踩邊揉。每天睡前1小時做30分鐘左右,可強心安神。
2.按壓肚臍安撫心緒:肚臍有神闕穴,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肚臍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
3.枸杞棗仁茶養(yǎng)心:棗仁、枸杞可養(yǎng)心血,五味子可斂心氣。將枸杞30克、炒棗仁40克、五味子10克泡茶,3天后睡眠質量就能得到改善,工作起來當然活力無限。
4.心臟先天較弱的人宜早睡不宜熬夜,睡前喝一杯胡蘿卜汁或西紅柿汁能養(yǎng)心。
5.對于心血虧虛者,可多食用“龍眼粥”。龍眼肉(即桂圓肉)100克,糯米120克。先將糯米洗凈,加水煮至半熟,加入龍眼肉煮熟即成。常服此粥可養(yǎng)心、安神、補血、潤膚、紅顏。龍眼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和糖,其中糖的成分主要是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利用,因此龍眼肉是極好的美容補品。
6.用酸棗仁10克、百合30克燉羊心,適用于心陰虛,失眠多夢者。
二、舒肝心平氣和眼睛亮
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能調暢全身氣機,肝與美容,肝與七情、月經(jīng)、指(趾)甲、眼睛、筋脈等有密切關系。
若肝臟有病、失去藏血功能就會出現(xiàn)面部皮膚呈黃色,沒有光澤。當肝臟疏泄情志功能失常,就會引起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表現(xiàn)在面部皮膚就會呈現(xiàn)青色或黃褐斑,所以面部蒼老及產生色素斑的人應注意調整情緒,使心情輕松舒暢,黃褐斑亦能同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而中醫(yī)所說“女子中年養(yǎng)肝”也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為什么出現(xiàn)面部黃褐斑以中年女性為多。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肝了:
情緒易激動、煩躁不寧、胸脅隱痛、視力急劇下降,面紅耳赤者、面部青紫、指甲脆弱、有黃褐斑等。
強肝關鍵詞:舒
1.“阿是穴”療法舒緩肝臟不適:“阿是穴”的意思就是“哪里疼痛哪里就是穴位”,不用分析辨認。中醫(yī)認為“痛則不通”,通過手指對疼痛部位快速而有節(jié)奏地輕輕點動,即可緩解肝部痙攣、疼痛和不適。
2.“五味靈芝茶”讓你心明眼亮:將靈芝、女貞子、黃芪、甘草和刺五加做成茶包,常飲可保肝、抗衰老。
3.因肝臟在體表開竅于眼睛,至少應每隔1小時讓眼睛休息5分鐘。
4.多吃青色、酸味食品:中醫(yī)認為五色、五味中青入肝、酸補肝,所以肝虛要常吃青色、酸味食品。青梅子青色入肝,酸味補肝,所以用青梅煮酒可以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
5.用玫瑰花泡茶,一次1~3朵,可以助疏肝解郁。
6.養(yǎng)肝食療粥:可將銀耳、菊花各10克,枸杞子15克,糯米100克,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粥熟后調入適量蜂蜜服食。
7.對于肝臟失調者,可食用“何首烏煮雞蛋”:何首烏30克,雞蛋2個,食鹽、味精適量。將何首烏、雞蛋放入鍋內加水,煮至蛋熟。再去蛋皮,加食鹽,煮3~5分鐘,待食。常服此方可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fā)。
三、健脾窈窕豐滿口唇艷
脾為人體氣血化生之源,有將營養(yǎng)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的功能。
中醫(yī)稱脾為“后天之本”。人體全身各器官、組織系統(tǒng)、四肢、皮膚肌肉全依靠脾養(yǎng)。只有脾與胃的功能正常,氣血化生功能旺盛,生命才能得以維持,皮膚肌肉才能有充分的營養(yǎng)而健康,面部才能容光煥發(fā)。脾和形體肥瘦、肌肉虛實、肌膚彈性、面色唇色都直接有關。脾氣足,人體肌肉中的氣血通暢,膚色才會白里透紅,豐潤而富有彈性。
有以下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脾了:
腹脹、腹瀉、倦怠、氣短、韌帶和肌肉松弛,面部水腫、面呈黃色,身體肥胖等。
強脾關鍵詞:補
1.隔姜艾灸:用姜片將艾蒿炷和穴道隔開施灸,可以調順脾胃、溫胃止嘔、理氣止痛。
2.腹部刮痧:腹部刮痧,可幫助蠕動亢進的腸胃恢復正常,讓臟腑陰陽得到平衡。
3.大紅棗10枚,白術10克,茯苓30克,粳米100克。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茯苓搗碎,與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
4.紅棗500克,去核,加水煮爛,熬成膏狀,加白糖500克,拌勻即成。每次服15克,每日2次,白開水沖服。常服本膏,能補虛療損,祛疾延年,養(yǎng)顏輕身。
5.山藥100克、栗子30克燉雞,適用于脾胃虛寒者。
6.用山楂30克、炒雞內金10克、炒豆芽10克、炒麥芽10克、白術20克燉豬瘦肉,適用于脾胃虛寒消化不良者。
四、潤肺滋養(yǎng)皮膚潤毛發(fā)
在美容抗衰老方面,肺功能正常與否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中醫(yī)認為:“肺主一身之皮毛?!?/p>
人的皮膚和毛發(fā)的榮枯與肺臟功能有直接的關系,面部肌膚問題往往和肺的功能失調有關。肺主氣,司呼吸,肺隨呼吸的功能帶動營養(yǎng)精微物質充養(yǎng)肌膚,潤澤毛發(fā)。它的功能失常會造成肌膚蒼白、毛發(fā)枯槁。面部毛孔的分泌功能是否能維持正常亦由肺的功能決定,當人的毛孔排泄不暢而堵塞時,人面部的表現(xiàn)是滋生粉刺或痤瘡。肺宣發(fā)津液至皮毛,這對于保持皮膚充足的含水量具有重要意義,皮膚缺水是皮膚干燥、衰老、產生皺紋的重要原因。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肺了:
呼吸急促、胸悶、咳嗽、喘息、語音低微,面部皮膚枯槁、面容憔悴蒼白、面部皺紋增多,皮膚容易出現(xiàn)皮下紅疹、皮癬,面有紅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膚易過敏等。
五臟調養(yǎng)強肺關鍵詞:潤
1.呼吸吐納:柏樹能凈肺安神,每天上午8~10點或下午3~5點,在柏樹下用鼻子吸氣、嘴巴呼氣,做12次,長期堅持可補充肺氣不足。
2.羅漢果茶、秋梨膏最潤肺:秋梨和羅漢果具有極強的藥性,可以使呼吸系統(tǒng)和肺功能迅速強壯。
3.白色食物能讓肺強健起來,并減輕皮膚敏感。百合擅長潤肺止咳,對呼吸道的調養(yǎng)效果最好,此外白蘿卜、白木耳、白芝麻也有生津潤肺的效果。
4.肺陰不足者,需要補肺氣,養(yǎng)肺陰,可食用“百合粥”。準備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粳米加水適量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早晚分食。
5.百合10克、銀耳10克、杏仁8個、冰糖適量、雪梨1個熬粥,適用于肺燥咳嗽。
6.四白飲:白菜10克、百合10克、白梨10克、白藕10克,蜂蜜適量,泡水飲用,適用于秋季燥咳。
五、補腎齒堅發(fā)黑不水腫
腎是女人美麗與健康的發(fā)源地,當你卸完妝后,面對發(fā)黃而晦暗的臉,早起后水腫的眼睛,日漸脫落的秀發(fā)……你就要重視破壞你美麗的“腎虛”了!
腎的健康說明人體生長、發(fā)育、生殖系統(tǒng)有活力。如果腎虛了,就會出現(xiàn)一系列衰老的現(xiàn)象。腎氣足,可調節(jié)體內水分循環(huán)使用并將多余的水分及時排出體外。腎氣衰時,體內該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時排出,易造成腰以下部位虛胖,甚至水腫。腎氣足,頭發(fā)濃密而榮光;腎氣不足,頭發(fā)脫落,發(fā)質枯干。所以,治理脫發(fā)的根本是調養(yǎng)腎。
有這些癥狀,你就需要養(yǎng)腎了:
腰膝酸軟、水腫、尿頻、記憶力減退、易感風寒、無故大量脫發(fā),面色黑、面部肌膚干裂、粗糙、眼瞼過早松垂等。
強腎關鍵詞:藏
1.唾液滋養(yǎng):將舌頭伸到上牙外側,上下左右攪動,讓唾液漸盈滿口,然后分三次咽下。每天早晚各做3次。
2.多吃黑色食品:因為黑色入腎,如黑桑、黑木耳、黑豆、黑芝麻、黑米、黑魚、烏骨雞等。
3.適當吃自然咸食品:因為咸入腎,如海魚、海參、海帶、紫菜等。
4.多吃補腎的堅果類食品:如栗子、核桃、腰果等。
5.多吃補腎菜食:如山藥、豆類。醋泡黑豆補“水”療“虛”,黑豆含豐富蛋白質,幫助人體合成氨基酸和維生素B群,是中醫(yī)治療腎陰虛的黃金方。
6.補腎養(yǎng)顏粥:芝麻30克,核桃仁50克,糯米適量,同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
7.由于腎功能失調所引起的面容受損,可服用黑芝麻食譜,如芝麻粉、芝麻茯苓粉、芝麻懷山藥糊等。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五臟調養(yǎng)方法,女人想要美麗,內在調養(yǎng)很重要,調理好五臟,肌膚自然光澤、嫩滑。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脾胃與五臟的關系》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五臟與季節(jié)養(yǎng)生”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