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詳解五官和五臟的對應關系
五臟養(yǎng)生對應的季節(jié)。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我們不僅要知道養(yǎng)生,更要懂得養(yǎng)生。積極而有效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如何進行的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醫(yī)詳解五官和五臟的對應關系”,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本文導讀:我們都知道身體各個部位都有密切的關系,而其中五官和五臟都有著相應的對應關系,那么怎么從五官看健康呢?
中醫(yī)詳解五官和五臟的對應關系
耳朵與腎
耳朵是聽覺器官,《黃帝內經》里有 腎開竅于耳 的說法,因而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癥狀,反之,如果聽力敏銳,說明腎器官較好。
舌與心臟
舌頭是味覺器官,與心臟關聯(lián)。如果舌尖顏色很深,可能是心臟有火,如果出現淤血、淤斑,可能是血循環(huán)不好,舌頭長瘡,可能是心火過旺。有些心臟疾病會導致舌頭不靈活、舌蜷縮等問題。
鼻與肺
鼻子是呼吸的通道和器官,與肺相關。如果鼻子看起來很紅,可能是肺熱所致,也可能是內火旺盛所致。鼻子出血或異常干燥,則可能是由于體內陰氣不足,陽氣過盛所致。
眼睛與肝
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所謂 肝開竅于目 ,眼睛與肝臟密切關聯(lián),得了肝病就會表現在眼睛上,出現雙目發(fā)黃、兩個眼角發(fā)青。眼睛看不清東西,可能與肝血不足有關,如果出現眼睛發(fā)紅發(fā)脹,可能與體內肝火旺盛有關,如果眼睛發(fā)干,可能是陰血不足所致。
口與脾胃
口是食物進入的門戶,與脾胃相關。從嘴唇的外觀,即可看出一些脾胃問題。比如,嘴唇發(fā)烏,可能是脾胃虛寒,嘴唇顏色過紅,可能是脾胃有火,如果嘴唇蒼白,可能存在體內氣血不足、貧血、營養(yǎng)不良、脾胃功能低下等問題,如果口角潰爛,可能是脾胃過熱所致。
相關閱讀
中醫(yī)把人的身體分為五型,而五臟表示這五行的平衡,中醫(yī)分辨人體的特征疾病都是通過五行去查看的,根據五行反饋出的特征,判斷是哪種內臟出現問題,這樣才能達到相應的功效,所以當人們發(fā)現自己的身體出現癥狀時,要進行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關系判斷。
五行和人體的對應關系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在中醫(y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tǒng)(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系,注意這里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并不限于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火-溫熱、升騰、明亮 土-生化、承載、受納 金-清潔、清肅、收斂 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
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應,但過度則害。比如怒則傷肝。范進中舉是過喜傷心的典型例子。再比如適當的甘味是補脾的,但味過于甘,又能呆胃滯脾。
五行的生克關系
實線表示相生;虛線表示相克
相生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助長和資生的作用(為敘述方便,生者稱為母,被生者稱為子)。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生長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F象。無生則發(fā)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兩者都很重要,不要覺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巨人癥就是生長缺少克制的病例。
相生相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fā)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平衡與協(xié)調。
五臟之間的關系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yǎng)肝的陰血等等。
(2)五臟之間的相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人體五臟是心、肝、脾、肺、腎。五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生化和儲藏精、氣、血、津液和神,故又名五神臟。人的一生中,生命力的盛衰呈現不斷變化的趨勢,就是 所謂“生命周期”。關于生命周期,《黃帝內經》提出兩種觀點:一種是以10歲為周期;一種是以7歲(女)和8歲(男)為周期。前者是從五臟六腑氣血的盛衰 來觀察人的生命周期;后者是從腎氣和天癸(維持性機能的物質)的盛衰來觀察。
10歲時
五臟(心肝脾肺腎)之氣已經穩(wěn)定了。血氣、血脈都暢通了,氣血也流動了,流動之氣主要活動在人體下部,所以10歲小孩子喜歡“走”。這個“走”不是現代漢語中“走”的意思,而是小跑。
是人生第二個階段,血氣開始強盛,肌肉開始長得結實了,這個階段的人“好趨”?!摆叀笔强觳阶叩囊馑迹刃∨苈恍?。
五臟之氣更穩(wěn)定,肌肉更堅固,血脈也盛滿了,所以“好步”,就是喜歡行走,比“好趨”又慢了一些。
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強盛到了極點,隨即開始衰落,但主要表現在外在,比如,皮膚日漸疏松,面部光澤慢慢減退,頭發(fā)也變得斑白。雖然這個階段走路還比較平穩(wěn),沒到搖晃的地步,但已經“好坐”,不喜歡走動了。
肝氣開始衰落,人就表現出容易疲倦、頭暈目澀、兩脅不適、脈弱無力等癥狀。由于“肝膽相照”,膽汁分泌物也慢慢減少;“肝開竅于目”,眼睛開始看不清楚。養(yǎng)肝最好多吃青色、酸味食品;常吃蒿子稈,能疏肝利膽。
心開始衰落,血氣也逐漸松懈、外散,血氣不足人就變得“好臥”。這一階段,還容易心慌氣短、頭暈乏力、失眠多夢、心煩口干等。養(yǎng)心可以采用一些 食療的辦法。茯神15克、桂圓肉10克、冰糖適量泡水飲,適用于心陰虛導致的心神不寧。人參5~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燉烏雞,可緩解心氣陰兩虛 所致的脈弱無力。
脾氣變得虛弱,皮膚開始枯萎。脾弱的癥狀有:食少腹脹、四肢無力、大便浠溏、舌淡苔白、脈沉而弱等。養(yǎng)脾要少吃生冷,多吃好消化、開胃的食物,膳食調理可以用山藥燉肉、薏苡仁煮粥,有健運脾胃的功效。
肺氣日漸衰落,由于肺是藏魄的,所以魄開始離散,這就是人到80歲,經常說錯話的原因。肺氣不足主要表現為氣短、咳嗽、乏力、盜汗、水腫等。百合、銀耳、杏仁、藕、麥冬、黃芪都是養(yǎng)肺的好食物。
腎氣衰竭,其他四臟的經脈也都空虛了。腎虛主要表現為神倦乏力、頭暈耳鳴、腰酸腿軟、手足發(fā)涼、小便清長、脈沉無力等。養(yǎng)腎要多吃黑色食品,比如黑桑葚、黑木耳、黑芝麻等。還可以適當吃些自然咸的食品,比如海魚、海帶、紫菜等。
五臟氣血全都虛弱不堪,形體還在,神氣卻已離去。
望舌屬五官的內容之一。但其內容非常豐富,至今已發(fā)展成為專門的舌診,故另立一節(jié)闡述。
舌診以望舌為主,還包括舌覺(味覺)診法之問診與捫擦揩刮之切診。望舌是通過觀察舌象進行診斷的一種望診方法之一。舌象是由舌質和舌苔兩部分的色澤形態(tài)所構成的形象。
所以望舌主要是望舌質和望舌苔。
(一)舌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舌與內臟的聯(lián)系,主要是通過經脈的循行來實現的。據《內經》記載,心、肝、脾、腎等臟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過經脈、經別或經筋與舌直接聯(lián)系。至于肺、小腸、大腸、膽等,雖與舌無直接聯(lián)系,但手足太陰相配,手足太陽相配,手足少陽相配,手足陽明相配,故肺、小腸、膽、大腸之經氣,亦可間接通于舌。所以說,舌不僅是心之苗竅,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臟六腑之外候。在生理上,臟腑的精氣可通過經脈聯(lián)系上達于舌,發(fā)揮其營養(yǎng)舌體并維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動。在病理上,臟腑的病變,也必須影響精氣的變化而反映于舌。
從生物全息律的觀點來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體的縮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體應內臟部位之說。其基本規(guī)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具體劃分法有下列三種。
l.以臟腑分屬診舌部位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腎位于下,故以舌根部來主腎;肝膽居軀體之側,故以舌邊主肝膽,左邊屬肝,右邊屬膽。這種說法,一般用于內傷雜病。
2.以三焦分屬診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來分屬診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這種分法多用于外感病變。
3.以胃脘分屬診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這種分法,常用于胃腸病變。
以舌的各部分候臟腑,這是目前研究生物全息律的課題之一,雖說法不一,但都有參考價值,臨床診斷上,可結合舌質舌苔的診察加以驗證,但必四診合參,綜合判斷,不可過于機械拘泥。
(二)望舌的內容
望舌內容可分為望舌質和舌苔兩部分。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和脈絡等組織。望舌質又分為望神、色、形、態(tài)四方面。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質兩方面。
正常舌象,簡稱淡紅舌、薄白苔。具體說,其舌體柔軟,運動靈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tài);舌苔薄白潤澤,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與舌質如同一體,干濕適中,不粘不膩等??傊瑢⑸噘|、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現綜合起來,便是正常舌象。
1.望舌質
(1)舌神:舌神主要表現在舌質的榮潤和靈動方面。察舌神之法,關鍵在于辨榮枯。
榮者,榮潤而有光彩,表現為舌的運動靈活,舌色紅潤,鮮明光澤、富有生氣,是謂有神,雖病亦屬善候??菡?,枯晦而無光彩,表現為舌的運動不靈,舌質干枯,晦暗無光,是謂無神,屬兇險惡候??梢娚嗌裰袩o,反映了臟腑、氣血、津液之盛衰,關系到疾病預后的吉兇。
(2)舌色:色,即舌質的顏色。一般可分為淡白、淡紅、紅、絳、紫、青幾種。除淡紅色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
①淡紅舌:舌色白里透紅,不深不淺,淡紅適中,此乃氣血上榮之表現,說明心氣充足,陽氣布化,故為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舌色較淡紅舌淺淡,甚至全無血色,稱為淡白舌。由于陽虛生化陰血的功能減退,推動血液運行之力亦減弱,以致血液不能營運于舌中,故舌色淺淡而白。所以此舌主虛寒或氣血雙虧。
③紅舌:舌色鮮紅,較淡紅舌為深,稱為紅舌。因熱盛致氣血沸涌、舌體脈絡充盈,則舌色鮮紅,故主熱證。可見于實證,或虛熱證。
④絳舌:絳為深紅色,較紅舌顏色更深濃之舌。稱為絳舌。主病有外感與內傷之分。在外感病為熱入營血。在內傷雜病,為陰虛火旺。
⑤紫舌:紫舌總由血液運行不暢,瘀滯所致。故紫舌主病,不外寒熱之分。熱盛傷津,氣血壅滯,多表現為絳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陽虛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濕潤。
⑥青舌:舌色如皮膚暴露之青筋,全無紅色,稱為青舌,古書形容如水牛之舌。由于陰寒邪盛,陽氣郁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滯,故舌色發(fā)青。主寒凝陽郁,或陽虛寒凝,或內有瘀血。
(3)舌形:是指舌體的形狀,包括老嫩、胖瘦,脹癟、裂紋、芒刺、齒痕等異常變化。
①蒼老舌: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謂蒼老舌。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
②嬌嫩舌:舌質紋理細膩,其色嬌嫩,其形多浮胖,稱為嬌嫩舌,多主虛證。
③脹大舌:分胖大和腫脹。舌體較正常舌大,甚至伸舌滿口,或有齒痕,稱胖大舌。舌體腫大,脹塞滿口,不能縮回閉口,稱腫脹舌,胖大舌。多因水飲痰濕阻滯所致。腫脹舌,多因熱毒、酒毒致氣血上壅,致舌體腫脹,多主熱證或中毒病證。
④瘦?。荷囿w瘦小枯薄者,稱為瘦薄舌??傆蓺庋幰翰蛔?,不能充盈舌體所致。主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⑤芒刺:舌面上有軟刺(即舌乳頭),是正常狀態(tài),若舌面軟刺增大,高起如刺,摸之刺手,稱為芒刺舌。多因邪熱亢盛所致。芒刺越多,邪熱愈甚。根據芒刺出現的部位,可分辨熱在內臟,如舌尖有芒刺,多為心火亢盛;舌邊有芒刺,多屬肝膽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腸熱盛。
⑥裂紋:舌面上有裂溝,而裂溝中無舌苔覆蓋者,稱裂紋舌。多因精血虧損,津液耗傷、舌體失養(yǎng)所致。故多主精血虧損。此外,健康人中大約有0。5%的人在舌面上有縱橫向深溝,稱先天性舌裂,其裂紋中多有舌苔覆蓋,身體無其它不適,與裂紋舌不同。
⑦齒痕:舌體邊緣有牙齒壓印的痕跡,故稱齒痕舌。其成因多由脾虛不能過化水濕,以致溫阻于舌而舌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齒痕。所以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主脾虛或濕盛。
(4)舌態(tài):指舌體運動時的狀態(tài)。正常舌態(tài)是舌體活動靈敏,伸縮自如,病理舌態(tài)有強硬、疲軟、舌縱、短縮、麻痹、顫動、歪斜、吐弄等。
①強硬: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著澀不清,稱為強硬舌。多因熱擾心神、舌無所主或高熱傷陰、筋脈失養(yǎng),或痰阻舌絡所致。多見于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阻、中風或中風先兆等證。
②痿軟: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多因氣血虛極,陰液失養(yǎng)筋脈所致??梢娪跉庋闾?,熱灼津傷,陰虧已極等證。
③舌縱:舌伸出口外,內收困難,或不能回縮,稱為舌縱??傆缮嘀∪饨浗钍婵v所致。可見于實熱內盛,痰火擾心及氣虛證。
④短縮:舌體緊縮而不能伸長,稱為短縮舌??梢蚝蠲},舌收引攣縮;內阻痰濕,引動肝風,風邪挾痰,梗阻舌根;熱盛傷津,筋脈拘攣;氣血俱虛,舌體失于濡養(yǎng)溫煦所致。無論因虛因實,皆屬危重征候。
⑤麻痹:舌有麻木感而運動不靈的,叫舌麻痹。多因營血不能上營于舌而致。若無故舌麻,時作時止,是心血虛;若舌麻而時發(fā)顫動,或有中風癥狀,是肝風內動之候。
⑥顫動:舌體振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多因氣血兩虛,筋脈失養(yǎng)或熱極傷津而生風所致。可見于血虛生風及熱極生風等證。
⑦歪斜:伸舌偏斜一側,舌體不正,稱為歪斜舌。多因風邪中絡,或風痰阻絡所致,也有風中臟腑者,但總因一側經絡、經筋受阻,病側舌肌弛緩,故向健側偏斜。多見于中風證或中風先兆。
⑧吐弄:舌常伸出口外者為吐舌;舌不停舐上下左右口唇,或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皆稱為弄舌。二者合稱為吐弄舌,皆因心、脾二經有熱,灼傷津液,以致筋脈緊縮頻頻動搖。弄舌常見于小兒智能發(fā)育不全。
2.望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氣上蒸所生,故胃氣的盛衰,可從舌苦的變化上反映出來。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氣夾飲食積滯之濁氣上升而生;一是邪氣上升而形成。望舌苔,應注意苔質和苔色兩方面的變化。
(l)苔質;苔質指舌苔的形質。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潤燥、糙粘、腐膩、剝落、有根無根等變化。
①厚?。汉癖∫砸姷缀筒灰姷诪闃藴?。凡透過舌苔隱約可見舌質的為見底,即為薄苔。由胃氣所生,屬正常舌苔,有病見之,多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較輕。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質的為不見底,即是厚苔。多為病邪入里,或胃腸積滯,病情較重。舌苔由薄而增厚,多為正不勝邪,病邪由表傳里,病情由輕轉重,為病勢發(fā)展的表現;舌苔由厚變薄,多為正氣來復,內郁之邪得以消散外達,病情由重轉輕,病勢退卻的表現。
②潤燥:舌面潤澤,干濕適中,是潤苔。表示津液未傷;若水液過多,捫之濕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為滑苔。是有濕有寒的反映,多見于陽虛而痰飲水濕內停之證。若望之干枯。捫之無津,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見于熱盛傷津、陰液不足,陽虛水不化津,燥氣傷肺等證。舌苔由潤變燥,多為燥邪傷津,或熱甚耗津,表示病情加重;舌苦由燥變潤,多為燥熱漸退,津液漸復,說明病情好轉。
③腐膩:苔厚而顆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稱為腐苔。因體內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之氣上泛而成,常見于痰濁、食積,且有胃腸郁熱之證。苔質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上面罩一層不同膩狀粘液,稱為膩苔多困脾失健運,濕濁內盛,陽氣被陰邪所抑制而造成,多見于痰飲、濕濁內停等證。
④剝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剝脫,剝處見底,稱剝落苔。若全部剝脫,不生新苔,光潔如鏡,稱鏡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陰枯竭、胃氣大傷、毫無生發(fā)之氣所致。無論何色,皆屬胃氣將絕之危候。若舌苔剝脫不全,剝處光滑,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稱花剝苔,是胃之氣陰兩傷所致。舌苔從有到無,是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但舌苔剝落之后,復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勝,胃氣漸復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舌苔的增長或消退,都以逐漸轉變?yōu)榧?,倘使舌苔驟長驟退,多為病情暴變征象。
⑤有根苔與無根苔:無論苔之厚薄,若緊貼舌面,似從舌里生出者是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著實,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稱為無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雖盛,但胃氣未衰;無根苔表示胃氣已衰。
總之,觀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淺;舌苔的潤燥,可知津液的盈虧;舌苔的腐膩,可知濕濁等情況;舌苔的剝落和有根、無根,可知氣陰的盛衰及病情的發(fā)展趨勢等。
(2)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顏色。一般分為白苔、黃苦和灰、黑四類及兼色變化,由于苔色與病邪性質有關。所以觀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質。
①白苔:一般常見于表證、寒證。由于外感邪氣尚未傳里,舌苔往往無明顯變化,仍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濕潤,常是里寒證或寒濕證。但在特殊情況下,白苔也主熱證。如舌上滿布白苔,如白粉堆積,捫之不燥,為積粉苔是由外感穢濁不正之氣,毒熱內盛所致。常見于溫疫或內癰。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捫之粗糙,稱糙裂苔,皆因濕病化熱迅速,內熱暴起,津液暴傷,苔尚未轉黃而里熱已熾,常見于溫病或誤服溫補之藥。
②黃苔:一般主里證、熱證。由于熱邪熏灼,所以苔現黃色。淡黃熱輕,深黃熱重,焦黃熱結。外感病,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化熱的征象。若苔薄淡黃,為外感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蛏嗟帜?,苔黃滑潤者,多是陽虛水濕不化。
③灰苔:灰苔即淺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也可與黃苔同時并見。主里證,常見于里熱證,也見于寒溫證。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可見外感熱病,或陰虛火旺,常見于內傷染病。苔灰而潤,見于痰飲內停,或為寒濕內阻。
④黑苔:黑苔多由焦黃苔或灰苔發(fā)展而來,一般來講,所主病證無論寒熱,多屬危重。
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為熱極津枯;苔黑而燥,一見于舌中者,是腸燥屎結,或胃將敗壞之兆;見于舌根部,是下焦熱甚;見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潤,舌質淡白,為陰寒內盛,水濕不化;苔黑而粘膩,為痰濕內阻。
3.舌質與舌苔的綜合診察
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性變化過程,因此在分別掌握舌質、舌苔的基本變化及其主病時,還應同時分析舌質和舌苔的相互關系。一般認為察舌質重在辨正氣的虛實,當然也包括邪氣的性質;察舌苔重在辨邪氣的淺深與性質,當然也包括胃氣之存亡。從二者的聯(lián)系而言,必須合參才認識全面,無論二者單獨變化還是同時變化,都應綜合診察。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變化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各自主病的綜合。如里實熱證,多見舌紅苔黃而干;里虛寒證多舌淡苔白而潤。這是學習舌診的執(zhí)簡馭繁的要領,但是也有二者變化不一致的時候,故更需四診合參,綜合評判。如苔白雖主寒主濕,但若紅絳舌兼白干苔,則屬燥熱傷津,由于燥氣化火迅速,苔色尚未轉黃,便已入營;再如白厚積粉苔,亦主邪熱熾盛,并不主寒;灰黑苔可屬熱證,亦可屬寒證,須結合舌質潤燥來辨。有時二者主病是矛盾的,但亦需合看。如紅絳色白滑膩苔,在外感屬營分有熱,氣分有濕;在內傷為陰虛火旺,又有痰濁食積??梢妼W習時可分別掌握,運用時必綜合診察。
(三)望舌方法與注意事項
望舌要獲得準確的結果,必須講究方式方法,注意一些問題,茲分述如下:
1.伸舌姿勢:望舌時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體??谝M量張開,伸舌要自然放松,毫不用力,舌面應平展舒張,舌尖自然垂向下唇。
2.順序:望舌應循一定順序進行,一般先看舌苔,后看舌質,按舌尖、舌邊、舌中、舌根的順序進行。
3.光線:望舌應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好,面向光亮處,使光線直射口內,要避開有色門窗和周圍反光較強的有色物體,以免舌苔顏色產生假象。
4.飲食:飲食對舌象影響也很大;常使舌苔形、色發(fā)生變化。由于咀嚼食物反復磨擦,可使厚苔轉薄;剛剛飲水,則使舌面濕潤;過冷、過熱的飲食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變。此外,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出現假象,稱為染苔。這些都是因外界干擾導致的一時性虛假舌質或舌苔,與患者就診時的病變并無直接聯(lián)系,不能反應病變的本質。因此,臨床遇到舌的苔質與病情不符,或舌苔突然發(fā)生變化時,應注意詢問患者近期尤其是就診前一段時間內的飲食,服藥等情況。
? 我們會聽到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分別代表的是五行,也是一種比較抽象化的概念,比較抽象化的解釋,但是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當中,五行分別對應的是五臟,而我們的五臟就是我們的五臟六腑,比如我們的胃,脾,腎,等等,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五行對五臟的關系。
?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五是個普遍的數字,五指、五官、五臟、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為五類。
? ?在中醫(y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tǒng)(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系,注意這里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并不限于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
? ?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
? ?火-溫熱、升騰、明亮
? ?土-生化、承載、受納
? ?金-清潔、清肅、收斂
? ?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
? ? 五臟之間的關系
? ?(1)五臟之間的相生: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yǎng)肝的陰血等等。
? ?(2)五臟之間的相克: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 ? 但必須指出,五行學說來說明臟腑之間的平衡關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是因為五臟對應五行只是抽取了五臟的部分特性,五行并不能解釋世界上的一切現象,只是部分關系。
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 ?(1)母病及子:母臟先病,然后累及子臟。
? ?(2)子病及母:子臟先病,然后累及母臟。這種情況下一般病情較重。
? ?(3)相乘:即相克太過??赡苁强苏咛蛘弑豢苏咛撛斐?。這種情況下病情容易嚴重。
? ?(4)相侮:即克制不足,反被其克??赡苁潜豢苏咛蛘呖苏咛撛斐?。
?以上就是五行對五臟的關系,其實五行與我們五臟之間是密切相關的,他們是相互牽制相互影響的,經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了解,不管是在日常的養(yǎng)生方面,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應該了解一部分的關系,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
導讀:我們人體有五臟六腑組成,有人說五臟與五行息息相關,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五臟相生克說法對嗎?看看下文中醫(yī)專家是如何解釋的吧!
五臟保健 中醫(yī)解讀五臟與五行關系
很多人不相信中醫(yī),認為中醫(yī)太過神化,其實不這樣。種種對中醫(yī)的言說,與一些打折中醫(yī)旗號夸大的一些人,讓大家對中醫(yī)的一些基礎理論都不再那么相信。
其實,不妨從更宏觀的意義上來理解古人創(chuàng)造五行學說的用意:天人合一學說是強調自然界的整體觀念,是一元論;陰陽學說是強調一對一的雙邊關系,是二元論;而五行學說則是強調一對多的多邊關系,是多元論。
五行體現多邊關系
五行學說只是一個習慣說法,不是絕對的,但是它能夠用來說明自然界復雜的關系,這就是多邊關系。從相生來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從相克來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學說強調多邊關系要有相對動態(tài)的平衡,失去平衡則為疾病,就需要找到多邊關系中的失衡點,然后有針對性地去調理,去治療,使其歸于平衡。理順復雜的關系,就像帶兵打仗,要分析各方面的利害關系,所以中醫(yī)有用藥如用兵之說。
把五行從關系論來討論,意義非常重大。我前兩年看過一個女性患者,滿口都起瘡,舌頭也爛得可怕,西醫(yī)診斷叫多形性紅斑。她來找我看,我根據中醫(yī)的五行學說來給她診治。宏觀地按五行歸類,舌頭屬心,舌為心之苗,于是我給她用大劑量的中藥清心火,效果很不錯。
五行和五臟相配
關于五行學說,大家不要把它神化,它就是古人用來比喻物質世界分類的一個習慣說法,主要體現多邊關系。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地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xié)調平衡。
木性可曲可直,枝葉條達,有生發(fā)的特性。肝喜條達而惡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屬木。
火性濕熱,其性炎上。心陽具有溫煦之功,故以心屬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有運化水谷,輸送精微,營養(yǎng)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為氣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屬土。
金性清肅、收斂。肺具清肅之性,肺氣以肅降為順,故以肺屬金。
水性潤下,有寒潤、下行、閉藏的特性。腎有藏精、主水等功能,故以腎屬水。
五臟相生相克
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lián)系的。五臟之間既有相互滋生的關系,又有相互制約的關系。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陽以溫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氣散精,上歸于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yǎng)肝的陰血,等等。
通俗地講,五臟相互滋生的關系就像母親和孩子的關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肝可視為心的母親,而心則可視為肝的孩子。同樣,木就是火的母親,火則是木的孩子,依次類推。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論來闡釋五臟相互滋生的關系。在臨床治療中醫(yī)生就應用五行相生的原理治療相關疾病。
由于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臟,中醫(yī)講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黃帝內經》中講克即為不勝之意,也就是說,水能勝火,火不勝水。由于克中有生、制則生化,所以稱它為主。
現在大家都講治未病,講究預防為主。中醫(yī)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就是要考慮整體,應用五臟之間的相克關系來治病。
養(yǎng)生有五難
三國時期魏國的嵇康寫了一本書叫《答難養(yǎng)生論》,寫到養(yǎng)生的一些難處,他總結出共有五難。我們如果解決了這五難,才能做到健康長壽。
第一,名利不滅。中醫(yī)認為養(yǎng)生第一難就是名利思想太重。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的序里也批評很多人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務。人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鉤心斗角,都是為了名利。中醫(yī)強調的是追求而不強求,你可以追求名利,但不要強求,這就是養(yǎng)生的態(tài)度。
第二,喜怒不除。就是情緒不穩(wěn)定。
第三,聲色不去。什么叫聲色不去?簡單地說就是好色。社會上有句話叫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其實這就是聲色不去帶來的問題。
第四,滋味不絕。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人明明是脂肪高、血脂高、膽固醇高、肥胖、心臟不好,可是每天還胡吃海塞,這樣對養(yǎng)生肯定不好。
第五,神慮轉發(fā)。就是考慮的問題太多,活得不自在。大家看長壽的人,心態(tài)一般都非常寧靜。
身體出現小毛病,其實不用到醫(yī)院花費大量的檢查費用,看看五官,它們能告訴你答案,這就是中醫(yī)上所說的望診。今天中醫(yī)教你從五官上診斷全身的疾病。人體內臟機能的好壞會在臉上反映出來。忙忙碌碌的你不妨經常觀察一下自己的臉,也許會發(fā)現身體健康狀況的秘密。
額頭皺紋突然增加
出現這種情況表明自己的肝臟負擔過重,要少吃動物脂肪,如豬肉之類,而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豬肝、菠菜、豆腐和魚類等。
眼圈發(fā)黑,臉色晦暗
早上起來,如果發(fā)現自己面呈此狀,表明腎臟負擔太重了。要減少用鹽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盡量不要加糖,用鴨肉煮栗子、燒大白菜等進行食療,還可用紅白蘿卜煮肉湯喝。
此外,用豬腰子煮湯吃也很有效果。
鼻子發(fā)紅
鼻尖代表了心臟的情況。鼻尖呈紅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壓偏高,或鹽和酒精攝取過多。
上嘴唇腫脹
這很可能是由胃痙攣引起的。多吃些土豆、紅薯、板栗、山芋、蓮藕等暖胃的食物。如果皮膚過于粗糙,你試試用筍、海參、瘦肉燉湯吃吃看。
正常人的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如果身體有問題,嘴唇會及時給你信號。
皮膚過于白皙
這有可能是氣血欠虧所致。可以將紅棗、花生米用溫水浸泡后,用小火煮熟,再加些蜂蜜熬至黏稠。常吃這樣的食物,臉色會紅潤起來。
面頰呈褐紅色
面頰發(fā)紅是高血壓的征象。要注意減少吸煙量或戒煙,經常量血壓。
臉色不好看象征著身體有問題,能夠擁有光潔無瑕的臉蛋是很難的,其實每個人的臉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瑕疵,在在都顯示著的身體可能有些不理想。
耳朵發(fā)紅
耳朵代表了腎的狀況。耳廓呈紅色或紫色說明循環(huán)不好。要少飲酒,少吃精細食物,少吃糖,多做運動以促進循環(huán)功能。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健康關系到我們全身的健康,五臟有毒素身體往往都有所表現,那么,五臟有毒有什么表現、五臟有毒該怎么排毒?今天,就讓中醫(yī)為我們詳細介紹五臟有毒的表現及五臟排毒方法。
五臟之毒是什么?
在中醫(yī)看來,我們體內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會產生不良作用的物質都可以稱為 毒 ,例如瘀血、痰濕、寒氣、食積、氣郁、上火。這些毒素堆積在五臟之內,就會加速五臟的衰老,然后由五臟供養(yǎng)的皮膚、筋骨、肌肉、神經也就跟著一起衰老了。雖然毒素深藏,但它們在身體表面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不同的樣貌代表毒素藏在哪里,現在,我們要找出毒素的藏身處,盡快把它趕出身體。
一、肝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情緒容易抑郁。肝臟是體內調控情緒的臟器,一旦肝內的毒不能及時排出,阻塞氣的運行,就會產生明顯的不良情緒。
2、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是向下凹陷。中醫(yī)認為 肝主筋 ,指甲是 筋 的一部分,所以毒素在肝臟蓄積時,指甲上會有明顯的信號。
3、偏頭痛, 臉部的兩側長痘痘,還會出現痛經。臉部兩側以及小腹,是肝經和它的搭檔膽經的 一畝三分地 ,一旦肝的排毒不暢快,自己的后院就會先著火。
4、乳腺出現增生,經前乳腺的脹痛明顯增加。乳腺屬于肝經循行路線上的要塞,一旦肝經中有 毒 存在,乳腺增生隨即產生,尤其在經血即將排出時,會因氣血的充盛而變得脹痛明顯。
怎么排毒更順暢?
1、吃青色的食物。按中醫(yī)五行理論,青色的食物可以通達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屬于幫助肝臟排毒的食物。中醫(y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就好。
2、枸杞提升肝臟的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還應該提升肝臟抵抗毒素的能力。這種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3、按壓肝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太沖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只手交替按壓。
二、心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失眠,心悸。心臟處于不停的工作中,當火毒停留于心而無法排除時,睡眠不會安穩(wěn)。
2、舌頭潰瘍。中醫(yī)認為舌和心臟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潰瘍長在舌頭上,通常認為是心臟有內火,或是火毒。
3、胸悶或刺痛。心臟內出現瘀血也是一種毒素,就像是在公路上堵車,輕一些的是胸悶,重一些的則會出現刺痛。
4、額頭長痘。額頭是心臟管轄的一個屬地,心火旺盛成為火毒時,這個屬地也會沸騰,于是此起彼伏地出現很多痘痘。
怎么排毒更順暢?
1、吃苦排毒。首推蓮子芯,它味苦,可以發(fā)散心火,雖然有寒性,但不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可以用蓮子芯泡茶,不妨再加些竹葉或生甘草,能增強蓮子芯的排毒作用。
2、綠豆利尿排毒。綠豆可以通過利尿、清熱的辦法,來化解并排出心臟的毒素,但吃綠豆時要用液體的形式,例如綠豆?jié){或綠豆湯,綠豆糕的效果會差一些。
3、按壓心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小指與無名指指端之間。按壓這個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心臟最佳排毒時間:
中午11~13點是心臟最強的時間,可以吃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堅果、黃豆、黑芝麻、小棗、蓮子等。
三、脾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面部長色斑。長斑的女性通常消化系統(tǒng)能力弱一些。
2、白帶過多。脾主管體內排濕,如果濕氣過多,超出了脾的能力,就會出現體內濕氣過盛,白帶增多是其中的一個體現。
3、口氣明顯,唇周長痘或潰瘍??诖街車紝儆谄ⅲ斊⒅械亩舅責o法排出體外,蓄積的毒素就要找機會從這些地方爆發(fā)出來。
4、脂肪堆積。脂肪在中醫(yī)里另有一個名字:痰濕,是由于脾的消化功能不佳,不能及時把垃圾毒素排出體外而產生的。有效的減肥必須圍繞恢復脾胃正常代謝痰濕的主題來做,否則就會反彈。
怎么排毒更順暢:
1、吃酸助脾臟排毒。例如烏梅、醋,這是用來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時間內排出體外。同時酸味食物還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 抗毒食品 的功效。
2、按壓脾臟排毒要穴。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內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該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鐘左右,兩手交替做。
3、飯后走一走。運動可以幫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過需要長期堅持,效果才會更好。
脾臟最佳排毒時間:
餐后是最容易產生毒素的時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時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會積累很多。除了飯后走一走,因為甘味健脾,還可以在吃完飯1小時吃1個水果,幫助健脾、排毒。
四、腎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月經量少,或經期短,顏色暗。月經的產生和消失,都是腎功能是否旺盛的表現,如果腎臟中有很多毒素,經血就會減少。
2、容易疲倦。身體內的毒素消耗了腎的能量,腎臟提供的能量減少,于是出現體倦,神疲思睡,四肢無力。
3、 水腫。腎臟管理體內的液體運行,腎臟堆積毒素后,排出多余液體的能力降低,就出現了水腫。
4、下頜長痘。臉部下頜部位由腎管轄,腎的排毒不足,多余的毒素會表現在下頜部位。
怎么排毒更順暢:
1、腎臟排毒食品:冬瓜。冬瓜富含汁液,進入人體后,會刺激腎臟增加尿液,排出體內的毒素。食用時可用冬瓜煲湯或清炒,味道盡量淡一些。
2、腎臟抗毒食品:山藥。山藥雖然可以同時滋補很多臟器,但最終還是以補腎為主,經常吃山藥可以增強腎臟的排毒功能。拔絲山藥是很好的一種食用方法,用焦糖 炮制 過的山藥,補腎抗毒的功效會相應增強。
3、按壓肝臟排毒要穴:涌泉穴。這是人體最低的穴位,如果人體是一幢大樓,這個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經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顯。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處(計算時不包括足趾),這個穴位比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覺即可,以邊按邊揉為佳,持續(xù)5分鐘左右即可。
五、肺臟有了毒素表現在:
1、皮膚呈銹色,晦暗。中醫(yī)認為肺管理全身的皮膚,皮膚是否潤澤、白皙,都要依靠肺的功能良好。當肺中毒素比較多時,毒素會隨著肺的作用沉積到皮膚上,使膚色看起來沒有光澤。
2、多愁善感,容易悲傷。毒素在肺,會干擾肺內的氣血運行,使得肺臟不能正常舒暢胸中的悶氣,被壓抑得多愁善感起來。
3、便秘。中醫(yī)認為,肺臟和大腸是一套系統(tǒng),當上面肺臟有毒素時,下面腸道內也會有不正常淤積,就出現了便秘。
怎么排毒更順暢:
1、蘿卜是肺臟的排毒食品。在中醫(yī)眼中,大腸和肺的關系最密切,肺排出毒素程度取決于大腸是否通暢,蘿卜能幫助大腸排泄宿便,生吃或拌成涼菜都可以。
2、百合提高肺臟抗毒能力。肺臟向來不喜歡燥氣,在燥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積累毒素。蘑菇、百合有很好的養(yǎng)肺滋陰的功效,可以幫肺臟抗擊毒素,食用時加工時間不要過長,否則百合中的汁液會減少,防毒效果要大打折扣。
3、按壓肺臟排毒要穴。有利肺臟的穴位是合谷穴,位置在手背上,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這個部位,用力按壓。
4 、排汗解毒。肺管理皮膚,所以痛痛快快地出一身汗,讓汗液帶走體內的毒素,會讓我們的肺清爽起來。除了運動以外,出汗的方法還可以是熱水浴,浴前水中加一些生姜和薄荷精油,使汗液分泌得更暢快,排出身體深處的毒素。
5 、深呼吸。每次呼吸時,肺內都有殘余的廢氣無法排出,這些廢氣相對于那些新鮮、富含氧氣的空氣來講,也是一種毒素。只需幾個深呼吸,就能減少體內廢氣的殘留。
肺臟最強的時間是早7點~9點,此時最好能夠通過運動排毒。在肺最有力的時候進行慢跑等有氧運動,能強健肺排出毒素的功能。
五臟有毒的表現及五臟有毒的排毒方法,上面中醫(yī)都為大家詳細介紹了,如果你也有上面的這些癥狀表現,就要注意為你的五臟排毒。
中醫(yī)美容學非常重視臟腑氣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過滋潤五臟、補益氣血,使身體健美,容顏長駐。五臟與美容的關系簡述如下:
心: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明,在體合脈,開竅于舌,其華在面。面部的色澤榮枯是心氣心血盛衰的反映。心的氣血充沛,方能使面色紅潤光澤。若心血不足,脈失充盈,則面色淡白無華,甚至枯槁;心氣不足,血不上榮,則面色虛浮白光白;血行不暢,血脈瘀滯,則面色青 紫,枯槁無華。
肺:肺的生理功能是主氣司呼吸,主宣發(fā)肅降,在體合皮,開竅于鼻,其華在毛。肺通過宣發(fā)作用,將氣血和津液輸布到皮膚毫毛,起滋潤營養(yǎng)作用,并調節(jié)汗孔開合,調節(jié)體溫和抵抗外邪。肺氣充沛,則皮毛得到溫養(yǎng)而潤澤,汗孔開合正常,體溫適度并不受外邪侵襲。若肺氣虛 弱,則皮毛失養(yǎng),汗孔失于調節(jié)而多汗或少汗,體溫失度,外邪易于侵襲。
脾:脾的生理功能是主運化,主統(tǒng)血,在體合肉,開竅于口,其華在唇。全身肌肉的營養(yǎng)要依靠脾輸布和化生營養(yǎng)物質來供養(yǎng)。脾氣健運,則身強體健,肌肉豐滿。若脾失健運,則肌肉消瘦,四肢疲憊。脾氣健運則唇色紅潤澤麗,若脾失健運,則氣血不足,致使唇色淡白無華。
肝: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在體合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爪。筋附于骨節(jié),由于筋的擴張和收縮,全身關節(jié)才能活動自如,而筋必須得到肝血濡養(yǎng)才能強健及伸縮活動。若肝血不足,則筋失所養(yǎng),致使動用遲緩,屈伸不得,甚至拘攣、顫動;甚則指(趾)甲枯槁、變形, 甚至脆裂。若肝血充盈,兩目光澤有神,若肝血不足,則兩目干澀,視物不清;肝火上炎,目赤紅腫;肝風內動,兩目斜視,甚至目睛上吊。
腎:腎的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水,在體合骨,開竅于耳和二陰,其華在發(fā)。骨為人體的支加,人體骨骼的生長、發(fā)育、修復等均依賴腎精的滋養(yǎng)。腎精充足,則骨骼健壯,四肢輕勁有力,行動敏捷。若腎精不足,則骨骼發(fā)育不良或脆弱、痿軟,腰背不能俯仰,腿足痿弱無力。牙 齒也必須依賴腎精的滋養(yǎng)才能堅固。如腎精不足,則小兒牙齒發(fā)育遲緩,成人牙齒松動易落。人體的頭發(fā)為腎的外華,這是由于腎精能化血,頭發(fā)依賴精血滋養(yǎng),所以,頭發(fā)的生長和脫落,潤澤和枯槁,茂盛和稀疏,烏黑和枯白等,都與腎精有關,腎精充足,則頭發(fā)茂盛烏黑;腎精虧虛,則頭發(fā)枯槁、稀疏、枯白和脫落。
綜上所述可知,一個人的相貌、儀表是否美好,均與內臟功能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