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折壽,警惕這些要命的養(yǎng)生法!
什么是季節(jié)養(yǎng)生法。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惫沤竦娜藗儗︷B(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養(yǎng)生常識這方面的知識您掌握多少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折壽,警惕這些要命的養(yǎng)生法!,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很多時候,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養(yǎng)病!不僅非但不能延壽,反而折壽!這些我們常做的“養(yǎng)生”害了很多人,再這么做遲早會要命!
1、五谷雜糧粉:吃出糖尿病
俗話說,多吃五谷,不生雜病!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雜糧的好處,于是“五谷雜糧粉”悄然流行起來,但其實恰恰傷身。
吃五谷雜糧之所以有助于健康,一方面五谷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促進腸胃蠕動;另一方面也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但把雜糧磨成粉后,膳食纖維沒了,剩下的只有淀粉和糖類。
常吃五谷雜糧粉對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天天這么吃很有可能吃出糖尿病,要了命。吃雜糧不過是因為希望吸收慢一點,打成粉這樣增加血糖吸收的事情,真是得不償失。
2、天天喝粥:喝出心梗
喝粥是由你的胃腸能吸收多少來決定的。你能吃餅的話我們就不要去喝粥,能吃饅頭,你就別吃那個爛面條。一般來說在醫(yī)院里邊,喝粥的人都是那種身體特別不好的,特虛弱的。喝點粥 ,一旦稍微能吸收了,身體好一點了,就讓他往上調(diào),就變成普食了。
3、辟谷養(yǎng)生:毀了腸胃
近些年來,“辟谷養(yǎng)生”越來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你以為這種“辟谷”方法真能養(yǎng)生嗎?
中醫(yī)專家解釋,“辟谷養(yǎng)生”并沒有中醫(yī)的理論基礎,而這種“斷食辟谷”的方法也并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規(guī)律。辟谷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fā)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4、每天8杯水:傷了腎
八杯水的概念現(xiàn)在很盛行,常規(guī)來說,東方人每天八杯水,偏多了。因為東方人的體質(zhì)偏寒,西方人的體質(zhì)偏熱。從體征上說,西方人毛發(fā)重,個子也高,性情急躁,體味也重。東方人毛發(fā)少,皮膚細致,整個體質(zhì)偏寒。所以,偏熱偏寒的體質(zhì)的差別決定了我們生活習慣的差別。水是陰性的物質(zhì),東方人喝多了會出問題的。
喝水多有什么危害
這需要講一下水在人體里的運行。水喝進人體,通過脾臟運化,先由脾臟供給給肌肉。脾主肌肉就是這個意思。水喝多了代謝不掉,會囤積在肌肉里。
所以喝水多的人往往身體沉重、乏力、不想動,這種情況是濕證。脾臟還會把一部分水液營養(yǎng)上輸給肺,進入呼吸代謝。肺主皮毛,水液代謝失衡,會發(fā)生身體浮腫、臉腫。
5、亂補維生素:吃出結石
維生素種類較多,功能各異,不僅對治療維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對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有些人卻夸大了維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種病,都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這也是對維生素的一種錯誤認識。
如果機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
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而且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但其實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導致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
6、趁熱吃:吃出食道癌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愛吃,也熱愛“食補”。炒、爆、熘、燒、燜等五花八門的烹飪方式,而且有什么東西都“趁熱喝”、“趁熱吃”的習慣。點擊藍字了解更多養(yǎng)胃小常識:腸胃不好怎么調(diào)理 從現(xiàn)在起養(yǎng)成好習慣 讓腸胃更健康。
嘴的欲望是滿足了,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就太重了。自吞咽開始,至蠕動波到達食管末端進入胃部,這個過程大約需要9秒鐘。如果把超過65℃的熱食吞下去,這就意味著,每吃一口,我們食道要經(jīng)過9秒鐘被燙的夢魘。食物溫度過高,會灼傷食管黏膜并使之壞死,長期下去,可使該部位癌變。
專家提醒,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5℃以下,剛出鍋的菜晾一晾再吃,撈出的火鍋菜放在盤里晾一會兒,剛沏好的茶不要貪圖品茗的快感。
延伸閱讀
每個人都想養(yǎng)生,但真正長壽的卻沒有幾個。
其實很多時候,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養(yǎng)病,
非但不能延壽,反而折壽!
一定要警惕這些我們常做的“養(yǎng)生法”。
每天2萬步:毀了膝蓋!
朋友圈推出的“微信運動”功能,記錄每天的步數(shù),和朋友們比賽。于是,“曬步數(shù)”也成了朋友圈的一種潮流,很多人每天都走個1、2萬步。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每天這么走,膝蓋卻廢了!
每天一萬五,走出滑膜炎
家住浙江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暴走減肥,每天走的步數(shù)都在一萬五千步以上。沒想到,不到一星期,就患上了膝關節(jié)滑膜炎!醫(yī)生說,劉先生是走得太多了!屬于過度運動,已經(jīng)傷害到了身體!
日行2萬步,膝關節(jié)積液
張阿姨今年50多歲,平時愛好鍛煉身體的她,經(jīng)常到附近公園散步,基本上每天2萬步打底。
沒想到,這種追求養(yǎng)生的方式給她帶來了大麻煩。正是因為走路太多,對膝蓋產(chǎn)生了損傷,時間長了,原本應該起到潤滑關節(jié)作用的關節(jié)腔液越來越多,這才形成了積液。
日走3萬步,傷了大腿骨
一位60多歲的病人,體重60公斤,身高1.6米,從一個半個月前開始,每天暴走15公里,接近3萬步。走了半個月以后,一站起來就覺得右邊大腿根部疼痛,當時以為是扭傷了,撐著沒到醫(yī)院去。后來,越來越疼,病人才到醫(yī)院,一檢查發(fā)現(xiàn),原來是大腿的骨頭斷了……
每天暴走幾萬步都是錯誤的。正常人每天應該走6000-10000步,里程3-5公里比較合適。如果天天都是2萬步,很有可能會傷了膝蓋。因此,千萬不要以為每天走個幾萬步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養(yǎng)??!
辟谷養(yǎng)生:毀了腸胃!
近些年來,“辟谷養(yǎng)生”越來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你以為這種“辟谷”方法真能養(yǎng)生嗎?
中醫(yī)專家解釋,“辟谷養(yǎng)生”并沒有中醫(yī)的理論基礎,而這種“斷食辟谷”的方法也并不符合人體的生理規(guī)律。從現(xiàn)代循證醫(yī)學的角度來看,目前并沒有證據(jù)直接證明辟谷對身體有好處。
辟谷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等,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還會引發(fā)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胡亂進補:吃出了?。?/p>
很多人都覺得“保健品”有病能防病,沒病能保健。但其實亂吃保健品吃出病的例子還真不少。
日前,有新聞報道女兒經(jīng)朋友推薦,給爸媽買了鹿茸、鹿筋和鹿胎,鹿茸泡酒,鹿筋熬湯,鹿胎制膏,想著回家送給爸媽補補身子。由于是孩子買的補品,父母自然會放心吃。不料第二天一大早,爸爸鼻血不止,最后把爸媽折騰進了醫(yī)院。
很多人注重養(yǎng)生,但其實是在養(yǎng)病。比如他們?nèi)コ源罅垦a藥,導致脈搏又沉又緊,氣血不流通。其實人到中年,不應該吃補藥,而應該多吃素,因為補藥補品會給人身體帶來過多負擔,對氣血有傷害。
很多長壽的人基本都不會亂吃補藥,平時就吃好三頓飯,從不亂吃,結果越來越好,精力越來越充沛,腦子也越來越好使。
趁熱吃:吃出食道癌!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愛吃,也熱愛“食補”。炒、爆、熘、燒、燜等烹飪方式五花八門,而且有什么東西都“趁熱喝”“趁熱吃”。
嘴的欲望是滿足了,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就太重了,人們吃熱的食物、多喝熱水,但卻沒想到過熱飲食對食道的傷害。
自吞咽開始,至蠕動波到達食管末端進入胃部,這個過程大約需要9秒鐘。如果把超過65℃的熱食吞下去,這就意味著,每吃一口,我們食道要經(jīng)過9秒鐘被燙的夢魘。食物溫度過高,會灼傷食管黏膜并使之壞死,長期下去,可使該部位癌變。
專家提醒,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5℃以下。剛出鍋的菜晾一晾再吃,剛沏好的茶不要貪圖品茗的快感。
亂補維生素:吃出結石!
維生素種類較多,功能各異,不僅對治療維生素缺乏病有特效,而且對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但有些人卻夸大了維生素的作用,不管生何種病,都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這也是對維生素的一種錯誤認識。
如果機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
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而且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但其實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導致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
生活中我們總是對于美麗的事物有著一種無法抵抗的心情,除了美麗的衣物、配飾、花草以外,當然也包括那些賣相很好的美食。當我們在挑選一些蔬菜瓜果的時候,是不是下意識去挑選那些又干凈又鮮艷的呢?但你不知道的是這已經(jīng)使你離健康又遠了一步!到底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飲食誤區(qū)是我們最易中招的呢?
火紅的西紅柿
西紅柿是常見的蔬菜,深受人們喜愛。然而太過火紅耀眼的西紅柿可能是經(jīng)過乙烯催紅的。的西紅柿個頭特別大,而且紅得不自然,催紅的西紅柿即使熟了,吃起來仍然生硬,口味像生西紅柿,口感不夠甜,并帶有一點酸味。經(jīng)常食用可能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
筆直的黃瓜
過去一根黃瓜從開花、結果到上市,至少需要50多天時間,而現(xiàn)在僅僅只要7天。這是菜農(nóng)使用了農(nóng)藥、細胞分裂素、催生素來催熟黃瓜所導致的。這樣的黃瓜口感苦澀,也有害身體健康。細胞分裂素可以使黃瓜的尾部變得細長;過多的激素能使黃瓜的尾部長出小圓球;而噴灑了“黃瓜綠翠直”激素的能改變黃瓜自然生長時的彎曲度而變得“綠翠直”。購買時應注意黃瓜是否有上述特征。
誘人的草莓
有些草莓個大并且鮮紅誘人,但是吃到嘴里去卻味道寡淡,甚至還有的出現(xiàn)空心。這樣的草莓是使用了“赤霉素”的植物激素。“赤霉素”有催熟的作用,可使草莓提前半個月成熟,使水果色澤鮮艷并且使其個頭增大。這種激素使用超標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所以個頭特別大的空心草莓最好不要食用。
罐頭
在罐頭的加工過程中會加入一定量的食物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作為一種發(fā)色劑,常以混合鹽的形式加入肉類制品中,亞硝酸鹽在食品中或胃中均可用以合成N-亞硝基化合物,過量攝入亞硝酸鹽會導致食物中毒,出現(xiàn)頭痛頭暈、胸悶氣短、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長期食用甚至會致癌,如亞硝胺等都是比較明確的致癌物質(zhì)。因此罐頭應該少吃。
香腸
香腸在制作時會加入一定比例的防腐劑——亞硝酸鈉。亞硝酸鈉在人體中能與肉類蛋白中的胺結合,形成二甲基亞硝基胺,是一種強致癌物。為了使香腸保持柔軟,還會添加聚合磷酸鹽,即磷酸鈉、焦磷酸、聚磷酸和偏磷酸等。磷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礦物質(zhì),和鈣同為形成骨骼及牙齒的成分,人體一旦缺乏磷則易骨折,牙齒也易斷落。但磷攝取過多,鈣就會大量減少,骨頭會變得松脆軟弱,導致骨質(zhì)疏松癥。所以,香腸久吃不利于人體的健康。
雪白的蓮藕
雪白的蓮藕實在惹人喜愛,然而這卻是工業(yè)硫黃在作祟。人們?yōu)榱朔奖悖Y徺I洗好且去皮的蓮藕,但人工去皮之后蓮藕容易發(fā)黑,所以商家就用含有硫物質(zhì)的檸檬酸清洗導致去皮蓮藕二氧化硫超標上百倍。長期食用二氧化硫超標的食物容易致癌,并引起維生素缺乏、肺氣腫等疾病,因此最好購買帶皮的蓮藕。
炸雞
餐廳的煎炸食品,為保證口味,常會選棕櫚油等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飽和脂肪酸是心血管的大敵,因為它能使膽固醇升高,誘發(fā)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炸雞時,通常會裹上一層面糊,這會使人攝入更多油脂。這樣制作出來的雞肉不易消化,并能刺激和損害胃黏膜,增加胃的負擔。而且煎炸食物的油,通常會使用5~7天,反復煎炸會產(chǎn)生有害物質(zhì)。此外,經(jīng)過高溫煎炸的食物,維生素的流失也很嚴重。
日常生活中我們吃一些生鮮以及放置比較久的食物容易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時搶救。輕微的中毒怎么辦呢?可以利用食物的相生相克之理,利用可以解毒的食物來解毒。
食物中毒的解毒食物
臘肉香腸解毒食物:深色蔬菜
每到冬季,家家戶戶都會自己做香腸、臘肉,既能成為待客的一道好菜,而且保存時間長。香腸、臘肉還是一種百搭食物,可以單炒、蒸著吃還能配其他的蔬菜。制作經(jīng)過就是把新鮮肉類經(jīng)過腌漬、熏制、風干、烘烤等工藝后,可以獲得獨特、濃郁的香氣和味道,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會產(chǎn)生苯并芘、雜環(huán)胺、亞硝胺等致癌物。所以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多吃的。
但是要完全控制不吃臘味還是很艱難的,對此某營養(yǎng)科主任說“吃臘肉時可搭配卷心菜、蒜苗、莧菜,且配菜顏色越深越好?!边@是因為青菜中的纖維素,能夠促進排便,還能將身體中的有毒物質(zhì)排出。另外,青菜中含有維生素C,在體內(nèi)會形成一種透明質(zhì)酸抑制物,具有抗癌作用,可使癌細胞喪失活力。雙管齊下,以達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油條解毒食物:豆?jié){
油條是一種經(jīng)高溫加熱過后的高熱量食品,很多人早餐喜歡吃油條。它味香,而且食用起來方便。但是在食用過程中,油條中的明礬就會被人體吸收,對神經(jīng)細胞產(chǎn)生損害,長久以后可能還會加大老年性癡呆的風險。
但是,在食用油條時搭配豆?jié){,就會一定程度緩解毒性。這是因為豆?jié){中含有卵磷脂,可以適當解除油條中的毒性。雖然如此,但是早餐還是應低油健康為主,油條豆?jié){還是少吃為妙。
酸菜解毒食物:奇異果
腌制的酸菜,能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散發(fā)酯類的清香和酸爽的味道,能夠促進人們的食欲,因此深受人們歡迎。但是正常的蔬菜經(jīng)過腌制后,會產(chǎn)生較多的草酸和鈣,食用容易在泌尿系統(tǒng)形成結石,不僅如此,酸菜中的亞硝酸鹽也是損害健康的一大物質(zhì)。
因此,要想健康吃酸菜,可以在過完“嘴癮”后,再來上幾個奇異果,它里面含有的維生素,可以使亞硝胺的合成遭到阻斷,減少其危害。
另外,腌制酸菜時要注意時間,腌制品在被腌制的4—8天內(nèi)亞硝酸鹽含量最高,第9天后開始下降,20天后開始消失,這個時候食用就是最安全的。
方便面解毒食物:西紅柿
對于上班族,方便面一定是他們的熬夜佳品。方便面之所以這么遭人“嫌棄”,因為它屬于高鹽、高脂、低營養(yǎng)的一類食物,而且面餅經(jīng)過油炸后油脂含量達到16%~20%,是人們減肥的克星。
但是,方便面的害處也不是不可挽回的,吃完后來個西紅柿或者蘋果,它們里面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適當減低它的危害。
排毒,好像一直是各位追求減肥與美容的途徑之一,而排毒食品更是層出不窮,其中有吃的、用的、按摩的等。但是不一定全部有作用,甚至還會出現(xiàn)危害。竹炭食品不知道什么時候走進大家的視野,其可以排毒的說法可信嗎?
先來了解竹炭是什么東西?
竹炭,簡單的說是竹子經(jīng)過燃燒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炭灰,但卻不是粉末狀。因為竹炭中存在很多細小又疏松的結構,具有很強的吸附性,所以會被用來凈化空氣、水,吸收水分、有毒氣體,起到除異味與防霉等作用。
而且如果與人體接觸后,還可以吸汗、去濕,又不易過敏。所以竹炭在服裝、建筑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居多。但是竹炭食物可以吃嗎?
所謂的竹炭食品排毒原理
其原理是利用竹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油脂、灰塵等作用,將這些作用聯(lián)想到人體,所提出來的排毒說法。
但是卻忽略了,竹炭一方面不是人類的食物,其在腸道內(nèi)并不能被消化、吸收,進入血液。另一方面,即使將它們吃進入體內(nèi),除了吸收所謂的“毒素”,還會吸收食物中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影響人體正常的營養(yǎng)吸收。
所以,“竹炭食品”只是想象中的排毒食物,并不能起到所謂的排毒作用,而且還有害身體。
竹炭食品危害
1.竹炭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
所謂的竹炭蛋糕、竹炭花生等等,其中所添加的竹炭并不屬于添加劑范疇,查詢《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便可以發(fā)現(xiàn)。
2.影響身體健康
竹炭的吸附性除了會吸收腸道內(nèi)的油脂,還會吸收維生素、重金屬、礦物質(zhì)以及有益菌等,這樣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
3.導致便秘
竹炭并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反而因為其具有吸附性,聚集在腸道內(nèi)導致消化不良、便秘等。
4.竹炭食品并不能接觸到人體毒素
“可以吸附肺部灰塵”、“清除血液垃圾”等保健功效,其實都是商家臆想出來的,竹炭既然不能被消化,那么便不能夠進入血液,何談清除血液垃圾,而不能進入血液,就不會隨著循環(huán)進入肺部,更不可能清肺。
即使,我們?nèi)梭w存在有害物質(zhì),也會經(jīng)過血液、細胞循環(huán)代謝,進入腎,經(jīng)過尿液排出。所以,想象中的竹炭排毒,并不可能存在。
本篇文章版權歸三九養(yǎng)生堂所有,未經(jīng)許可,謝絕轉(zhuǎn)載。
今天不養(yǎng)生,明天找醫(yī)生!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起養(yǎng)生,這是個好事,說明大家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但是,一直流傳的一些“養(yǎng)生法”,卻不能養(yǎng)生反而還害人!
看看下面這些做法中,你有中招嗎?
每天走上萬步:傷膝斷骨
朋友圈微信步數(shù)曾經(jīng)很是流行,許多人為了讓自己排名靠前,積極地多走路刷成績、拼步數(shù)。
但這樣一味追求“每天萬步”,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盲目追求每天步行排行榜
杭州的劉先生,想通過快走減肥,每天步數(shù)達15000,過度運動患上膝關節(jié)滑膜炎;
50多歲的張阿姨喜歡散步,每天走20000步打底,長期如此磨損膝關節(jié)得了膝關節(jié)積液;
更慘的是一個因此斷了大腿骨的人,他在一個月里每天暴走15公里,慢慢開始腰酸背痛、大腿根疼痛,最后到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大腿骨頭已經(jīng)骨折。
其實,走路是個鍛煉的好方式,但一定得注意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量力而行。
通常來說,一位健康的成年人每日走8000步最為適宜,而對于一位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來說,3000~5000步已屬不錯。
另外,比起走多少步,掌握更好走路的姿勢和速度,其實更能達到鍛煉效果。鐘南山院士就建議過:“最佳的步行速度是gt;120步/分鐘。身體不好或年齡較大的可酌情降低速度。”
而正確的走姿,可以降低走路時出現(xiàn)的損傷。注意走的時候保持挺胸收腹,肩膀自然下沉,兩手自然擺臂。
過午不食:傷胃長潰瘍
有人聽說過午不食能減肥,便跟風不吃晚飯。但是過午不食源自古時候的一種做法,那時的情況怎么能和現(xiàn)在比呢?
古代人通常在天黑時(晚6~7點)休息,天亮(早4~5點)起床,晚上活動時間短,吃早餐的時間早,因此,午后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
但現(xiàn)在,大家通常都10點后才上床睡覺,僅靠早上和中午兩頓的熱量來支撐一天的活動,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身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可能會影響體內(nèi)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在女性身上可能會讓月經(jīng)不能按時來。
另外,胃、腸的排空時間大約為4~6小時,午飯到睡前這么長的時間不吃東西,也會造成腸胃消化紊亂,導致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小伙就常年堅持“養(yǎng)生”,導致胃內(nèi)長出大潰瘍
過午不食是挺好,但放到現(xiàn)代來看,應該理解成晚上少吃。
建議如果晚上消耗不大,可適量吃些水果、蔬菜、酸奶等低熱量的食物,早點上床休息,這才算是理解了“過午不食”這句話的精髓。
多喝水就是好:喝多中毒傷腎
“每天8杯水”、“渴不渴都得喝水”,這些關于喝水的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但是如果不分情況地一味喝多,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威脅。
在運動后,很多人都會補充大量水分,但是猛地一次性喝太多,可能會發(fā)生“水中毒”。過量的水會使人體內(nèi)水分過多、血液鈉含量過低,引起低鈉血癥,導致昏睡、惡心、抽搐甚至昏迷。
另外,對于由心、腎以及高血壓患者來說,也不能喝太多水分,會對其心腎造成負擔。
一般來說,成年人根據(jù)自身出汗、運動等情況調(diào)整飲水量,保持每天喝水1600~2000毫升。大家記住“多喝水對身體好”,但就算使口渴也別喝太急,少次多量、小口慢飲。
吃素避免得三高:膽囊長結石
“魚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痹谝恍┤搜劾?,吃素避免吃進了肉里的脂肪,人可以減少得高血脂、高血壓等“富貴病”的風險。
但事實可能與你想象的相反:
近日,武漢的一個謝婆婆就在體檢時,發(fā)現(xiàn)膽囊內(nèi)有60多顆爆米花樣結石,醫(yī)生說這可能跟她常年吃素有關。
圖為爆米花樣結石
我們的膽囊會有規(guī)律收縮,而經(jīng)常吃素,膽囊收縮程度不會像吃葷時一樣。久而久之,膽囊里膽汁淤積,就形成了結石。
其實啊,強調(diào)清淡飲食,是針對那些容易平時愛吃得油膩的人來說的。任何太過極端的飲食方式,對身體都沒有好處。
胡亂吃補品:吃了反傷身
不少人沉迷于吃人參、鹿茸等補品來養(yǎng)生,甚至覺得小孩子愛生病、身體瘦弱,也得補一補才好。
中醫(yī)認為,虛則補之。確實,有些人吃點這些中藥材能起到比較好的效果。但如果自己隨便買、隨便吃,可能會適得其反。
像是有些人并沒有虛癥,吃了補品,反而會出現(xiàn)興奮、煩躁,失眠、頭痛、腹脹、血壓升高等副作用。
另外,還有些自己吃補品,順便給自己小孩吃的,更是萬萬使不得!
建議長期吃補品,特別中藥類的,還是得去醫(yī)院咨詢醫(yī)師后再吃,自己別瞎吃。
歡迎來到《慧兒談養(yǎng)生》,用直白的語言講述關于養(yǎng)生的知識,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轉(zhuǎn)發(fā)。
衰老是我們沒有辦法阻止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盡量的延緩衰老的進程,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提及的養(yǎng)生,如今網(wǎng)絡上也充斥著各種養(yǎng)生的方法,但是有一些方法其實對于我們的身體并沒有什么好處,反而會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差,一起來看看吧。
1.刻意抗癌:對于老年人來說,如果有一種疾病最讓他們感覺到害怕那就是癌癥了,而一些無良的商家就是抓住了這種心理,在市面上出售一些所謂的能夠預防癌癥抵抗癌癥的保健品,首先小編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如今市面上并沒有任何一種保健品有抵抗癌癥的效果,其次這些保健品未必是通過正規(guī)的渠道制作和銷售的,所含的成分我們并不清楚,經(jīng)常食用可能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2.迷信粗糧:我們都知道粗糧有助于身體健康,但是這也并不意味著我們需要每頓每天都吃粗糧,頻繁的吃粗糧對我們的身體會起到相反的效果,這是因為粗糧雖然能夠促進腸胃的蠕動,這就是因為粗糧食物難以消化,腸胃需要增加蠕動來促進消化,如果總是頻繁的吃粗糧,就會導致我們消化不良,甚至讓我們身體缺乏必要的營養(yǎng)。
3.盲目服藥:這是很多老人都犯的一個毛病,認為自己對于用藥已經(jīng)有足夠的經(jīng)驗了,所以有一些疾病的時候通常不會去看醫(yī)生,直接按照經(jīng)驗去藥店買藥來吃,其實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因為是藥三分毒,很多藥物對我們的肝臟會造成損傷,盲目服藥我們不知道藥物的副作用,可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更大的隱患。
4.晨練要起早:這種養(yǎng)生理念之前特別的盛行,很多老人在早上四五點鐘就會出來鍛煉,其實這種行為是很危險的,因為老年人血管本身就比較差了,如果在早上剛睡醒就出門,不僅很容易導致自身的血壓升高,還可能出現(xiàn)血管痙攣,影響到自己的健康,最好能夠在起床之后緩一段時間,吃過早餐之后再出門去鍛煉。
以上4種養(yǎng)生的方式大家要懂得避免,養(yǎng)生要科學,不能盲目的養(yǎng)生,以免適得其反。
生活越來越好,大家也越來越注重健康、注重養(yǎng)生。然而,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實對身體的危害卻是非常大的。
下面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養(yǎng)??!
01
五谷雜糧粉:吃出糖尿?。?/p>
“多吃五谷,不生雜病!”于是,“五谷雜糧粉”悄然流行起來。
很多人覺得雜糧粉又方便,好處又多!但其實恰恰傷身。
五谷雜糧最重要就是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磨成粉后膳食纖維反而被破壞了,只剩下淀粉和糖類。
常吃五谷雜糧粉對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吃多了,恰恰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02
天天喝粥:喝出營養(yǎng)失衡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數(shù)講究藥膳的人,通過吃藥粥來保養(yǎng)身體。
據(jù)觀察,長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動力較差。
長期吃粥,人體得到的總熱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不夠體內(nèi)消耗,導致營養(yǎng)失衡。
所以,經(jīng)常吃粥和吃藥粥雖是養(yǎng)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體很虛弱,或是治病需要。
03
亂補維生素:吃出結石
很多人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每天吃幾片,覺得有益身體健康。
其實,如果身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
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
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但只有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
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導致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
04
亂補鈣:當心高鈣血癥、腎結石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
鈣并非補得越多越好——
我國營養(yǎng)協(xié)會推薦,體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鈣量約為1000毫克,除了在飲食中獲得外,額外補充的鈣量為300~700毫克。
過量補鈣會影響到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還容易引起高鈣血癥、腎結石等并發(fā)癥。
其實,健康均衡的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鈣。好的鈣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綠葉蔬菜等。
05
辟谷養(yǎng)生:毀了腸胃
近些年來,“辟谷養(yǎng)生”越來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
你以為這種“辟谷”方法真能養(yǎng)生?
辟谷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fā)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06
每天8杯水:傷了腎!
經(jīng)常聽到人說“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夠8杯水才健康”……
其實,人每天對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們的三餐中,飯菜和湯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飲食下,每天只需要額外補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夠了,而且每一次喝水應少于300毫升。
過量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中毒又傷腎。
過量飲水還會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而引發(fā)“低鈉血癥”,出現(xiàn)昏睡、惡心、抽搐甚至昏迷。
07
趁熱吃:吃出食道癌!
我們國人有著“趁熱喝”、“趁熱吃”的習慣。嘴的欲望是滿足了,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就太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如果經(jīng)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zhì)的變化,進一步發(fā)展變成腫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0℃以下。
08
每天一兩萬步:毀了膝蓋!
骨科專家指出:走路運動雖然有利于健康,但運動要掌握適當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損傷腿部!
一萬步對于平時習慣運動的人來說,是相對簡單的,就算提高到兩萬步也只是平常運動量而已。
如果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兩萬步,不僅身體會吃不消,還可能造成關節(jié)、韌帶、骨骼的損傷,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運動最好循序漸進。
這樣養(yǎng)生,不花一分錢!
1
大笑:長壽的秘訣
據(jù)統(tǒng)計,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約有80塊肌肉參加體育運動。大笑100次,相當于騎15分鐘的自行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心肺功能。
不過,高血壓患者、處于疾病恢復期的患者不宜大笑。
2
曬太陽:補鈣
俗話說,“陽光是個寶,曬曬身體好”。
人體皮膚上含有大量的7-脫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zhuǎn)化為維生素D3,然后被吸收入血,經(jīng)肝和腎中羥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可以在腸道、腎臟及骨等多個組織器官發(fā)揮作用,既可促進鈣、磷吸收,又能直接調(diào)整骨代謝,具有防治骨質(zhì)疏松的作用。
3
晚上泡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腳一冷,血液循環(huán)就會放慢,所以,這個地方就比別處容易感受到冷。
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臟血管機能,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泡腳時間并非越長越好,應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老年人可延長至20~3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
不過,有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糖尿病、嚴重心臟病的人不適合泡腳。
4
勤讀書:防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歸根結底是大腦功能衰退,記憶能力喪失。
勤于讀書、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jīng)常處于舒張狀態(tài),以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延緩中樞神經(jīng)老化,帶動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保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防治老年癡呆的發(fā)生。
5
轉(zhuǎn)動眼球:保護眼睛
電腦、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們工作、學習的好幫手,可是長時間看電腦、看手機,會讓我們的眼睛疲憊不堪。
在工作間隙,可以閉上眼睛,采用上、下、左、右的順序巡回轉(zhuǎn)動眼球。每個方向,眼球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處。
這種轉(zhuǎn)動眼球的方法,可以鍛煉眼肌,使眼睛靈活自如,炯炯有神。適用于預防和控制近視、眼睛疲勞、眼睛干澀,對眼肌麻痹的康復也有好處。
生活越來越好
大家也越來越注重健康、注重養(yǎng)生
然而
有些看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實對身體的危害卻是非常大的
下面這些大家常做的事情
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
其實是在養(yǎng)病
這些錯誤的養(yǎng)生方法
你中招了沒
五谷雜糧粉:吃出糖尿??!
“多吃五谷,不生雜??!”于是,“五谷雜糧粉”悄然流行起來。
很多人覺得雜糧粉又方便,好處又多!但其實恰恰傷身。
五谷雜糧最重要就是含豐富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磨成粉后膳食纖維反而被破壞了,只剩下淀粉和糖類。
常吃五谷雜糧粉對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對身體不利。吃多了,恰恰會增加各種疾病的發(fā)病率,尤其是糖尿病。
天天喝粥:喝出營養(yǎng)失衡
有的老人,因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數(shù)講究藥膳的人,通過吃藥粥來保養(yǎng)身體。
據(jù)觀察,長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動力較差。
長期吃粥,人體得到的總熱量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不夠體內(nèi)消耗,導致營養(yǎng)失衡。
所以,經(jīng)常吃粥和吃藥粥雖是養(yǎng)生一法,但不是人人皆宜,除非是身體很虛弱,或是治病需要。
亂補維生素:吃出結石
很多人把維生素當作萬能品,每天吃幾片,覺得有益身體健康。
其實,如果身體不缺乏維生素,無論患何種病,服用維生素都是一種浪費,甚至會加重病情。
例如,胃潰瘍患者大量服用維生素C,不僅無效,還會加重對胃的刺激。
平時有人把維C泡騰片當作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但只有維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補充。
一旦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導致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
亂補鈣:當心高鈣血癥、腎結石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
鈣并非補得越多越好——
我國營養(yǎng)協(xié)會推薦,體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鈣量約為1000毫克,除了在飲食中獲得外,額外補充的鈣量為300~700毫克。
過量補鈣會影響到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還容易引起高鈣血癥、腎結石等并發(fā)癥。
其實,健康均衡的飲食即可提供足夠的鈣。好的鈣源包括牛奶,乳制品,豆制品,綠葉蔬菜等。
辟谷養(yǎng)生:毀了腸胃
近些年來,“辟谷養(yǎng)生”越來越受追捧,不吃谷物、肉、蛋等,僅依靠喝水、打葡萄糖來代替三餐,稱能“清理腸胃”。
你以為這種“辟谷”方法真能養(yǎng)生?
辟谷會打亂胃腸道的正常運行、腸道的通透性、消化液的分泌,還有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等受到影響,易引起身體代謝紊亂,會引發(fā)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每天8杯水:傷了腎!
經(jīng)常聽到人說“多喝水好,每天要喝夠8杯水才健康”……
其實,人每天對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3000毫升,也就是比喻的“8杯水”。
但我們的三餐中,飯菜和湯也含有“水”,所以正常飲食下,每天只需要額外補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夠了,而且每一次喝水應少于300毫升。
過量飲水會加重腎臟負擔,中毒又傷腎。
過量飲水還會導致血液中鈉含量過低而引發(fā)“低鈉血癥”,出現(xiàn)昏睡、惡心、抽搐甚至昏迷。
趁熱吃:吃出食道癌!
我們國人有著“趁熱喝”、“趁熱吃”的習慣。嘴的欲望是滿足了,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就太重了。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只能承受50℃~60℃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食道的黏膜就會被燙傷。
如果經(jīng)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復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復地燙傷、修復,就會引起黏膜質(zhì)的變化,進一步發(fā)展變成腫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吃過燙食物,溫度都盡量控制在60℃以下。
每天一兩萬步:毀了膝蓋!
骨科專家指出:走路運動雖然有利于健康,但運動要掌握適當方法,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損傷腿部!
一萬步對于平時習慣運動的人來說,是相對簡單的,就算提高到兩萬步也只是平常運動量而已。
如果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突然一天走上一兩萬步,不僅身體會吃不消,還可能造成關節(jié)、韌帶、骨骼的損傷,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運動最好循序漸進。
這樣養(yǎng)生不花一分錢
大笑:長壽的秘訣
據(jù)統(tǒng)計,每笑一聲,從臉部到腹部約有80塊肌肉參加體育運動。大笑100次,相當于騎15分鐘的自行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增強心肺功能。
不過,高血壓患者、處于疾病恢復期的患者不宜大笑。
曬太陽:補鈣
俗話說,“陽光是個寶,曬曬身體好”。
人體皮膚上含有大量的7-脫氫膽固醇,它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轉(zhuǎn)化為維生素D3,然后被吸收入血,經(jīng)肝和腎中羥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性維生素D。
活性維生素D可以在腸道、腎臟及骨等多個組織器官發(fā)揮作用,既可促進鈣、磷吸收,又能直接調(diào)整骨代謝,具有防治骨質(zhì)疏松的作用。
晚上泡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
腳是陰血的大本營,腳一冷,血液循環(huán)就會放慢,所以,這個地方就比別處容易感受到冷。
每天睡覺前用熱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心臟血管機能,緩解疲勞,促進睡眠。
泡腳時間并非越長越好,應以腳背泛紅、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年輕人每天泡15~20分鐘,老年人可延長至20~30分鐘,水溫不要超過40℃。
不過,有靜脈曲張和靜脈血栓、糖尿病、嚴重心臟病的人不適合泡腳。
勤讀書:防老年癡呆
老年癡呆歸根結底是大腦功能衰退,記憶能力喪失。
勤于讀書、用腦的人,大腦血管經(jīng)常處于舒張狀態(tài),以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zhì),從而延緩中樞神經(jīng)老化,帶動血液循環(huán),使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保持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防治老年癡呆的發(fā)生。
轉(zhuǎn)動眼球:保護眼睛
電腦、手機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們工作、學習的好幫手,可是長時間看電腦、看手機,會讓我們的眼睛疲憊不堪。
在工作間隙,可以閉上眼睛,采用上、下、左、右的順序巡回轉(zhuǎn)動眼球。每個方向,眼球都應盡可能地達到極限處。
這種轉(zhuǎn)動眼球的方法,可以鍛煉眼肌,使眼睛靈活自如,炯炯有神。適用于預防和控制近視、眼睛疲勞、眼睛干澀,對眼肌麻痹的康復也有好處。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你以為是在養(yǎng)生其實是在折壽,警惕這些要命的養(yǎng)生法!》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nèi)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什么是季節(jié)養(yǎng)生法”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