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客家小吃
養(yǎng)生食療。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guān)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jīng)”。生活中,不同年齡的人都開始關(guān)注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我們該怎么進(jìn)行科學(xué)的飲食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寧化客家小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寧化這是福建省西部的一個縣城,這個地區(qū)因為風(fēng)景宜人而且有許多的特色傳統(tǒng)文化而被人們所了解,因為這個有許多人會去寧化旅游??图姨厣〕砸彩菍幓浅V囊徊糠?,其特色小吃非常多,比如有客家小炒臺式下酒小菜、客家鹽焗雞腿、客家咸湯圓等等,下面來詳細(xì)介紹一下寧化客家有哪些特色小吃。
一、客家小炒臺式下酒小菜
材料
材料:魷魚,豆腐干,香芹,豬肉(前腿肉最佳)
調(diào)料:鹽,糖,醬油,胡椒粉,蔥,姜,蒜,辣椒
做法
1、豬肉和豆腐干切絲,泡在醬油中約1小時。魷魚去黑膜洗凈切絲。
2、將腌好的肉、豆腐干和魷魚過油備用。
3、熱油爆香蒜末,姜絲和辣椒段。倒入魷魚等主料。用鹽、糖、胡椒粉調(diào)味。
4、最后加入芹菜和蔥段翻炒出鍋即可。
二、客家鹽焗雞腿
材料
材料:雞腿 2個 姜 幾片 蔥 4根
配料:鹽/油/雞精 若干
做法
1、首先將雞腿洗干凈,控干水份,準(zhǔn)備幾片姜。
2、等雞腿里外摸干透后,先用油把雞腿抹上一遍,再用精鹽、雞精把整只雞腿抹勻把鹽和雞精抓在手上,整只雞腿上上下下里里外抹上一層,放在旁邊待用!時間足夠的話可以放一個多小時。
3、在洗干凈的電飯煲里倒上薄薄的一層油,放入姜片,把腌好的雞腿放在電飯煲里,蓋好,插電,按上電閘等到電飯煲自動跳閘,打開鍋蓋,用筷子將雞翻個身,再按一次電閘,這次電飯煲自動跳閘,就OK了。
4、放入蔥,悶5分鐘。雞腿裝盤后把鍋底的油和沉淀的鹽醬淋在雞肉上面,電飯煲底部雖然有些焦,但反而讓雞肉更香.
三、客家咸湯圓
材料
糯米粉2杯,絞肉4兩,紅蔥頭1大匙,冬菜1大匙,蔥珠1大匙,小湯圓1/2杯,青蒜少許,蔥少許,蝦米1/2大匙,鹽1/2小匙,醬油2小匙,胡椒粉1/2小匙,麻油1/3大匙,高湯8杯,鹽2小匙,麻油1小匙,胡椒粉1小匙
做法
1.)將材料1揉成糯米團(tuán),并分為15等份。
2.)將材料2及調(diào)味1攪拌均勻作成餡,再一一將糯米團(tuán)捏成圓薄形,包入肉餡并捏合即可。
3.)用少許油加熱將材料4爆香再倒入調(diào)味2料煮沸后放入咸湯圓,煮至咸湯圓熟為止。接著再放小湯圓,煮熟至浮出湯面就算完成了。吃的時候可以另外加入茼萵葉或菠菜等青菜等,吃起來味道更好。
ys630.COm精選閱讀
單身時吃得隨便點可能還沒什么,但如果有了家庭特別是有了孩子就千萬不能再忽視飲食了,再忙也應(yīng)該讓孩子把營養(yǎng)跟上,其實正宗寧化客家擂茶的做法特別的容易,難能可貴的是它的營養(yǎng)也特別的豐富。
2、魚腥草等各種青草藥仔細(xì)挑洗干凈,晾干水分。
3、米粉提前泡好。
4、刀和擂缽用開水燙一遍。
5、花生用料理機打好備用。
6、綠豆用高壓鍋加半鍋水(熱水)煮爛
7、把青草稍微切一下。
8、放擂缽轉(zhuǎn)圈不停的擂。
9、這個過程需要15分鐘左右,方法是用膝蓋處夾緊擂缽,雙手不停的轉(zhuǎn)圈擂。
10、擂到這樣就可以了,青草的香味一陣陣的,沁人心脾。
11、瘦肉和小腸切碎。
12、蔥切小段。
13、煮爛的綠豆加入打好的花生姜。
14、加入一塊姜,倒入小腸、瘦肉、米粉,倒入熟芝麻和一大勺茶油,加適量鹽,再次煮開。
15、倒入擂缽,和擂好的青草混在一起,加入蔥段。
16、清香撲鼻的擂茶做好了,趕緊來嘗嘗吧。
17、最后給親們展示一下擂茶必備神器:擂缽和擂持。擂缽是陶制品,里面帶紋理,擂持用樟木或楓樹、楠木制成,長約2尺,底下削圓。便于擂爛食物。
在家里煮飯,整個家才不會顯得冷冷清清,正宗寧化客家擂茶的做法很簡單,我們不妨動起手來,享受美味。
客家比較出名的小吃是比較多的,有客家糍粑、煎堆、油角等食物,這些小吃主要是利用面食來制作的,對于我們御寒祛濕是很好的,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街邊販賣客家的小吃是比較吸引人的,我們可以去嘗試一下客家小吃的味道,如果喜歡吃客家小吃的朋友,還可以來學(xué)習(xí)它的制作方法。
煎圓(煎堆)
“煎圓”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tǒng)的自制年貨,取意“團(tuán)圓、圓滿”。客家人由中原南遷,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濕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濕。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為了梅州客家人極為鐘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平時,街邊攤檔也有煎圓擺賣。
制作方法:
1、先將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浸泡10—12小時,糯米撈起濾干水后粉碎成糯米粉;
2、熬糖水,鍋頭里燒適量開水將糖倒進(jìn)開水里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卻后倒入糯米粉充分?jǐn)嚢杈鶆?,并將糯米粉反?fù)搓揉成干濕度適中的面團(tuán)備用;
4、煎丸有包餡與不包餡的兩種。做不包餡的煎丸直接取面團(tuán)揉成圓形或橢圓形擺放在盛具里,沾上一層芝麻,讓芝麻牢牢粘滿小粄團(tuán)表面;做包餡的煎丸,將其捏薄后取事先準(zhǔn)備好的餡包裹成圓錐形、三角形或扇形的煎丸待炸;
5、炸煎丸。油下鍋燒沸后,將做好的煎丸入鍋煎,為防止煎丸夾在鍋底燒焦,煎丸入鍋后要用網(wǎng)勺輕輕將煎丸脫離鍋底,炸至煎丸浮出水面并色澤金黃后即可起鍋,裝盤食用。
油角
客家人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
制作方法:
1、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餡放在碗里備用;
2、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雞蛋、白糖、豬油加入少許水不斷攪拌,再用面杖壓成餃子皮樣(與北方包餃子相似),把干餡放入面皮捏成餃子樣;
3、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撈起,待冷卻后,裝入壇里避免受潮密封起來,待節(jié)日時食用。
人的生活水準(zhǔn)的提高,就開始注重養(yǎng)生保健了。但是很多人對養(yǎng)生存在極大的誤區(qū),養(yǎng)生并不是保健藥,又或者是花錢保養(yǎng)。那么,現(xiàn)在我就來介紹下客家小炒這道菜的做法。
2.煮好的五花肉用涼水沖洗一下后切片備用。
3.魷魚清水泡發(fā)后切條,香干切條。
4.水芹菜和紅椒切段。
5.蒜頭切碎,生姜切絲,蔥頭拍裂。
6.鍋燒熱,抹一層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將肉鏟起。
7.鍋內(nèi)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鏟起。
8.下姜蔥蒜煸香,倒入泡發(fā)的魷魚條,加米酒去味提香。
9.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0.倒入煎好的香干。
11.加生抽、蠔油、黑胡椒粉、白糖翻炒入味。
12.倒入芹段和紅椒段炒至斷生即可。
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的客家小炒,已經(jīng)介紹完了。可能有點瑕疵,但是你要是按照上文的要求來做的話,一定可以做出美味的佳肴
客家小炒簡介
臺灣美食有很多是來自“外省臺灣人”的私廚小菜,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經(jīng)巧手烹調(diào),變身讓人念念不忘的濃味好菜。
做客家小炒放什么調(diào)料
1、五花肉冷水下鍋煮至表面發(fā)白后撈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涼水沖洗一下后切片備用。
3、水芹菜和紅椒切段。
4、魷魚清水泡發(fā)后切條,香干切條。
5、蒜頭切碎,生姜切絲,蔥頭拍裂。
6、鍋燒熱,抹一層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將肉鏟起。
7、鍋內(nèi)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鏟起。
8、下姜蔥蒜煸香。
9、倒入泡發(fā)的魷魚條,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蠔油、黑胡椒粉、白糖調(diào)味。
13、倒入芹段和紅椒段炒至斷生即可。
客家小炒的常見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條。
2、蔥切段,蒜切塊。
3、小芹菜切段。
4、干紅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將上面材料準(zhǔn)備好后,鍋里放油,將辣椒,豆干與肉先下鍋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顏色變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顏色轉(zhuǎn)黃后可以加大蒜頭與芹菜,還有豆豉,注意哦,鹽要少放點,因為豆豉有鹽,然后放點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進(jìn)去,因為蒜苗比較容易熟,后放菜的顏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將干魷魚放入清水中,加少許鹽,浸泡約10小時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紋切條,泡魷魚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條。
2、鍋中加油少許,先放入豆干條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條、魷魚條炒至肉色變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魷魚的水1/2杯,加蓋燜煮至肉熟且湯汁收干時,再加入醬油、胡椒粉拌炒均勻。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絲快速拌炒,起鍋前將酒自鍋邊淋下熗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黑木耳,豆腐干切條,肉切絲,姜切片備用。
2、芹菜,蒜苗切段備用。
3、先起油鍋,把豆腐干煎好,拿出來備用。
4、接著在把豬肉炒過,拿出來備用。
5、在放點油,把姜爆香。
6、在放黑木耳炒一下。
7、在加入芹菜和蒜苗翻炒。
8、在加入炒過肉和豆腐干翻炒,放入醬油和鹽。
9、起過前放入雞精就可以裝盤了。
客家小炒的食物相克知識
豆干+蔥:影響鈣質(zhì)的吸收
豆干+蜂蜜:有損聽力,腹瀉
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客家菜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部分,客家菜主要流行于廣東的很多地方,包括廣東的惠州、深圳、韶關(guān)等等,另外還包括江西以及廣西的一些地方,到過這些地區(qū)的人,或多或少都吃過客家菜,客家菜具有其獨特的味道,制作方法也比較講究,下面介紹幾種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客家小炒菜譜大全:
客家小炒
材料
三層肉200公克,魷魚200公克,蝦米15公克,豆干3塊,蒜末5公克,青蔥1支,芹菜1支,辣椒1條,醬油2大匙,米酒1大匙,糖1小匙,雞粉1/2小匙,五香粉1/4小匙,油1大匙
做法
1.三層肉切條狀;魷魚切條狀;蝦米泡水5分鐘;豆干切片;青蔥切段,蔥白、蔥尾分開;芹菜切段;辣椒切絲,備用。
2.熱一鍋放入適量油(份量外),放入作法1的豆干片炸至表面微干,撈出備用。
3.作法2鍋中留少許油,放入作法1的三層肉條爆炒,加入蒜末、作法1的蔥白爆香。
4.加入蝦米、作法1的魷魚,快炒數(shù)下,再放入作法2豆干片、所有調(diào)味料拌炒入味。
5.再放入作法1的芹菜段、蔥尾、辣椒絲拌炒均勻即可。
客家豆鼓蒸排骨
1
客家豆鼓(左邊)本尊~取10g洗凈備用。
step22
排骨洗凈與醃料拌勻。
step33
放入客家豆鼓后,再添加少許太白粉抓勻。
step44
滾水中火并蓋上鍋蓋,蒸20分鐘即可上桌。
外婆教客家小炒
1
先用一點點油煸出五花肉的油脂.要煸到焦香的程度
step22
加入豆干一樣煸炒到外皮起泡焦香的程度
step33
加入辛香料爆香
step44
加入魷魚.下調(diào)味料.加一點水蓋上鍋蓋30秒.讓所有食材吸收豬油的香味.最后加入芹菜翻炒。
step55
起鍋前沿鍋邊嗆入米酒.淋上香油增香即完成。
新手也會的客家小炒
1
豆干、五花肉切絲;干魷魚泡軟,橫切絲;蔥切段;大蒜切片;紅辣椒、糯米椒切絲備用。
step22
中大火熱鍋入油燒熱,分別放入豆干、五花肉及魷魚略干煎爆香后,瀝油撈出。
step33
倒出多余的油,留下適當(dāng)?shù)挠?,將大蒜爆香,續(xù)入五花肉、魷魚炒香,再加入豆干、糯米椒、紅辣椒拌炒,最后加入醬油、鹽、糖、蔥段,炒勻上色后就完成了。
客家小炒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五花肉冷水下鍋煮至表面發(fā)白后撈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涼水沖洗一下后切片備用。
3、水芹菜和紅椒切段。
4、魷魚清水泡發(fā)后切條,香干切條。
5、蒜頭切碎,生姜切絲,蔥頭拍裂。
6、鍋燒熱,抹一層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將肉鏟起。
7、鍋內(nèi)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鏟起。
8、下姜蔥蒜煸香。
9、倒入泡發(fā)的魷魚條,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蠔油、黑胡椒粉、白糖調(diào)味。
13、倒入芹段和紅椒段炒至斷生即可。
客家小炒的一般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條。
2、蔥切段,蒜切塊。
3、小芹菜切段。
4、干紅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將上面材料準(zhǔn)備好后,鍋里放油,將辣椒,豆干與肉先下鍋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顏色變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顏色轉(zhuǎn)黃后可以加大蒜頭與芹菜,還有豆豉,注意哦,鹽要少放點,因為豆豉有鹽,然后放點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進(jìn)去,因為蒜苗比較容易熟,后放菜的顏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將干魷魚放入清水中,加少許鹽,浸泡約10小時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紋切條,泡魷魚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條。
2、鍋中加油少許,先放入豆干條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條、魷魚條炒至肉色變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魷魚的水1/2杯,加蓋燜煮至肉熟且湯汁收干時,再加入醬油、胡椒粉拌炒均勻。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絲快速拌炒,起鍋前將酒自鍋邊淋下熗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干魷魚事先泡軟(約3小時),把五花肉、干魷魚及豆干切成約同樣大小的條狀,以一大匙油熱鍋后,轉(zhuǎn)小火分別批煸香煸熟取出備用。
2、蒜苗切段,把蒜白及蒜綠分開,芹菜切段,辣椒切片備用。
3、原鍋續(xù)入1/2大匙油加熱后,把蒜白、辣椒投入爆香,接著把五花肉、干魷魚、豆干一起加進(jìn)去拌炒。
4、加入醬油膏讓食材吃進(jìn)醬香后,續(xù)入其他調(diào)味料調(diào)味。
5、最后加入蒜綠及芹菜拌勻,試試味道,如不夠咸則以醬油膏最調(diào)整。
客家小炒的由來
臺灣美食有很多是來自“外省臺灣人”的私廚小菜,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經(jīng)巧手烹調(diào),變身讓人念念不忘的濃味好菜。
客家小炒的營養(yǎng)價值
客家小炒的主要食材:魷魚,豆腐干,香芹,豬肉(前腿肉最佳)鹽,糖,醬油,胡椒粉,蔥,姜,蒜,辣椒。魷魚、豆腐干、香芹、豬肉、鹽的營養(yǎng)價值如下:
1、魷魚
魷魚,也稱柔魚、槍烏賊,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鞘亞綱十腕總目管魷目開眼亞目的動物。魷魚和墨魚、章魚等軟體腕足類海產(chǎn)品在營養(yǎng)功用方面基本相同,都是富含蛋白質(zhì)、鈣、磷、鐵、鉀等,并含有十分豐富的諸如硒、碘、錳、銅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魷魚,營養(yǎng)價值很高,是名貴的海產(chǎn)品。魷魚除富含蛋白質(zhì)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魷魚還含有大量的牛黃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緩解疲勞,恢復(fù)視力,改善肝臟功能。
2、豆腐干
豆腐干,中國傳統(tǒng)豆制品之一,是豆腐的再加工制品。咸香爽口,硬中帶韌,久放不壞,是中國各大菜系中都有一道美食。豆腐干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鈣、磷、鐵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豆腐干在制作過程中會添加食鹽、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調(diào)料,既香又鮮,久吃不厭,被譽為“素火腿”。
3、香芹
香芹(學(xué)名:petroselinum crispum)為傘形科歐芹屬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對高血脂、高血壓、尿血、泌尿系感染、便秘有等多種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4、豬肉
豬肉又名豚肉,是主要家畜之一、豬科動物家豬的肉。其性味甘咸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鐵、磷等成分。 豬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補虛強身,滋陰潤燥、豐肌澤膚的作用。凡病后體弱、產(chǎn)后血虛、面黃贏瘦者,皆可用之作營養(yǎng)滋補之品。
5、鹽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jié)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和乙酸銨等,如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一般來說鹽是復(fù)分解反應(yīng)的生成物。
客家小炒的熱量
熱量:212 大卡(100克)炒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用油量的高低決定熱量高低,從而影響其在減肥期間的適宜程度,減肥期間推薦清淡少油的清炒菜肴。
客家小炒的宜忌人群
1、什么人能吃客家小炒?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2、什么人不能客家小炒?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客家小炒簡介
客家小炒其實是用來祭祀的,但是客家人的節(jié)儉眾所周知,持家的婦女把剩下的肉切絲,加上青蔥,醬油等輔料,快火爆炒,添加豆干,芹菜,辣椒等不同食材,家常的食材經(jīng)巧手烹調(diào),變身讓人念念不忘的濃味好菜。整道菜的風(fēng)味獨特。
客家小炒怎么做最有營養(yǎng)
客家小炒的做法一
材料: 主料:魷魚,豆腐干,香芹,豬肉(前腿肉最佳)
輔料:鹽,糖,醬油,胡椒粉,蔥,姜,蒜,辣椒
制作步驟
1、豬肉和豆腐干切絲,泡在醬油中約1小時。
2、魷魚去黑膜洗凈切絲。
3、將腌好的肉,豆腐干和魷魚過油備用。
4、熱油爆香蒜末,姜絲和辣椒段。倒入魷魚等主料。用鹽,糖,胡椒粉調(diào)味。
5、最后加入芹菜和蔥段翻炒出鍋即可。
客家小炒的做法二
用料:
干魷魚1/3條 、豆干5塊、帶皮五花肉50g、辣椒絲2條、芹菜段2株、糖、鹽、米酒、醬油
1、將干魷魚放入清水中,加少許鹽,浸泡約10小時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紋切條,泡魷魚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條。
2、鍋中加油少許,先放入豆干條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條、魷魚條炒至肉色變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魷魚的水1/2杯,加蓋燜煮至肉熟且湯汁收干時,再加入醬油、胡椒粉拌炒均勻。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絲快速拌炒,起鍋前將酒自鍋邊淋下熗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怎么做營養(yǎng)會流失
烹飪時加泡魷魚的水可以讓魷魚的干香味更濃,雖然用的干魷魚不多,但在收干湯汁的過程中,肉條和豆干都會吸滿魷魚的味道,整道菜就會有著濃濃的魷魚香。豆干在煸炒時需要控制火候,用平底不粘鍋小火慢煎,只需要一點點油,豆干表面略微起泡就OK了。如果牙口真的不好,又喜歡魷魚干,可以泡發(fā)后蒸熟,煸炒得也不要太干。五花肉及干魷魚必須先用色拉油炸干,這樣五花肉和干魷魚口感才能甘香、酥脆。黃豆醬不需要在加入五花肉等物前提前翻炒。
客家小炒各食材的處理方法
1、干魷魚的腥味主要來自其外膜,所以在魷魚泡漲后一定要刮干凈魷魚皮才能去除腥味。
2、做菜之前要先留意干魷魚身上是否有白白的粉,那些白白的粉就是魷魚放太久了長出來的霉粉,一定要確實洗干凈,才能泡水發(fā)漲,如果沒有白白的粉,就用水略沖一下,就可以泡水了。
3、將五花肉切成長8厘米、寬3厘米、厚1厘米的片。五花肉切薄一點會更香,用蠔油腌制過后更入味;五花肉應(yīng)選用油脂多、瘦肉少者,以表現(xiàn)客家菜的咸、香、肥美。
想必很多人都吃過客家菜,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菜系,中國的地域非常遼闊,全國范圍內(nèi)有很多菜系,這其中客家菜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在廣東的惠州、深圳以及韶關(guān)等地區(qū),直到今天客家菜還是非常流行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些非常有特色的客家小吃。
客家特色小吃:
1.煎圓(煎堆)
“煎圓”是客家人過年時傳統(tǒng)的自制年貨,取意“團(tuán)圓、圓滿”??图胰擞芍性线w,依山而居,山中氣候相對濕冷,于是客家食品口味均較濃烈、油量多,利于御寒祛濕。因此,油炸食品耐保存,于是成為了梅州客家人極為鐘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平時,街邊攤檔也有煎圓擺賣。
制作方法:
1、先將糯米用清水淘洗干凈浸泡10—12小時,糯米撈起濾干水后粉碎成糯米粉;
2、熬糖水,鍋頭里燒適量開水將糖倒進(jìn)開水里微火慢熬,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
3、待熬好的糖水冷卻后倒入糯米粉充分?jǐn)嚢杈鶆?,并將糯米粉反?fù)搓揉成干濕度適中的面團(tuán)備用;
4、煎丸有包餡與不包餡的兩種。做不包餡的煎丸直接取面團(tuán)揉成圓形或橢圓形擺放在盛具里,沾上一層芝麻,讓芝麻牢牢粘滿小粄團(tuán)表面;做包餡的煎丸,將其捏薄后取事先準(zhǔn)備好的餡包裹成圓錐形、三角形或扇形的煎丸待炸;
5、炸煎丸。油下鍋燒沸后,將做好的煎丸入鍋煎,為防止煎丸夾在鍋底燒焦,煎丸入鍋后要用網(wǎng)勺輕輕將煎丸脫離鍋底,炸至煎丸浮出水面并色澤金黃后即可起鍋,裝盤食用。
2.油角
客家人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
制作方法:
1、先把芝麻、花生、白糖、椰蓉搌成干餡放在碗里備用;
2、把一定比例的面粉、雞蛋、白糖、豬油加入少許水不斷攪拌,再用面杖壓成餃子皮樣(與北方包餃子相似),把干餡放入面皮捏成餃子樣;
3、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即可撈起,待冷卻后,裝入壇里避免受潮密封起來,待節(jié)日時食用。
3.炸芋丸
客家炸芋丸是人們在春節(jié)、七月半、八月半的應(yīng)節(jié)美食,炸芋丸具有“酥、香、脆”的口感,吃后回味無窮,如今已成為尋常百姓家的日常美食。
制作方法:
1、炸芋丸用的是一種叫“白荷芋”的芋頭(也叫六月芋),把芋頭表皮刨凈后洗干凈;
2、把芋頭刷成絲,生姜切絲備用;
3、把芋絲裝在盆子里,再加上適量的糯米粉、生姜絲、鹽配料后,拌成糊狀;
4、燒好油鍋,待油鍋熱后就可炸芋丸了。
4.甜粄
客家人過年,有不蒸甜粄不過年的一說??图胰诉^年的甜粄必須保留一部分到二月初二,在初二當(dāng)天將甜粄切成小塊用油煎來吃“謂之撐腰骨”(因農(nóng)歷二月份是春種春播的開始),意味著將進(jìn)行緊張勞動了。
甜粄具有厚、甜、韌的特色韻味。甜粄的吃法很多,可以切成小塊用油煎,外酥內(nèi)韌,香甜可口,別有風(fēng)味或切成小塊蒸軟吃,更可直接“冷吃”。
制作方法:
1、紅糖熬成糖漿,再加入豬油(豬油與米粉的比例1:100),豬油溶解后充分?jǐn)噭?。糖漿熬制好后放涼冷卻;
2、糯米粉+粘米粉(4:1)放大盆中,將糖漿倒入米粉中(比例3:5),揉搓均勻,再加水揉搓,繼續(xù)揉搓至膠水狀;
3、甜粄裝盤時,盤底與盤壁要抹上豬油或花生油,入鍋蒸。蒸的時間視厚度而定,一般大火蒸15至20分鐘,轉(zhuǎn)中火繼續(xù)再蒸40至70分鐘就可以了。
5.黃粄
“黃粄”是梅州傳統(tǒng)小吃,當(dāng)?shù)厝嗣磕甏汗?jié)家家戶戶都做黃粄招待親友。黃粄在興寧、平遠(yuǎn)常見,目前興寧的黃粄制作技藝已作為傳統(tǒng)技藝被列入梅州市第六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制作方法:
1、采集山上的黃粄樹,然后將黃粄樹燒成灰,再把黃粄樹灰放在水中浸泡過濾,除去灰渣后制成浸米用的黃粄樹灰水;
2、將約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約占三分之二的秈米淘凈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數(shù)小時,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漿;
3、將米漿倒在鍋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漿中要不斷攪拌,使水分蒸發(fā)而不致燒糊,從而制成柔軟又富有韌性粄團(tuán),將粄團(tuán)取出放在銅盆中,再把粄團(tuán)蒸熟,然后將蒸好的粄團(tuán)放在臼中舂上十幾二十分鐘。這樣,黃燦燦、香嫩嫩的黃粄便制成了。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寧化客家小吃》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養(yǎng)生食療”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