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補中益氣湯配方
2021-02-04補中益氣湯配方
黃芪一錢,甘草五分,人參(去蘆)三分,當歸身(酒焙干或曬干)二分,橘皮、升麻、柴胡各二分或三分,白術(shù)三分。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謂黃芪、人參、甘草三藥為“除濕熱、煩熱之圣藥”,即氣虛發(fā)熱,以甘溫補氣,治本而退熱。白術(shù)專補脾胃,《本草經(jīng)疏》云:“其氣芳烈,其味甘濃,其氣純陽,為除風痹之上藥,安脾胃之神品?!比焕钍嫌谠瓡髤s謂白術(shù)“除胃之熱,利腰間血”。前者乃述白術(shù)有補中益氣,俾氣充陽升而熱退,后者卻頗有些令人費解??及仔g(shù)可“利腰間血者,血屆陰,濕為陰邪,下流客之,使腰臍血滯而不得通利,濕去則諸證愈矣”。明示本藥并非行血滯之品,實為健脾燥濕而收功。上述人參、白術(shù)、甘草三味,甘溫補中之品,與黃芪陽輔相成,則補氣健脾之功益著,均為本方臣藥。
氣虛日久,必損及血,故本方又配伍甘辛而溫的當歸補養(yǎng)陰血。張介賓說:“其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
更多>>
補中益氣湯,相信大家從名字就能明白它的效用了,補氣一般是補脾胃,脾胃氣虛則需補氣,補中益氣湯的效用也大體如此,其功效為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補中益氣湯的組成和功效。
【方劑名】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
【組成】
黃芪病甚,勞倦熱甚者一錢(18g),甘草炙五分(9g),人參去蘆三分(9g),當歸酒焙干或曬干二分(3g),橘皮不去白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術(shù)三分(9g)。
【用法】
上畋咀,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稍熱服?,F(xiàn)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劑,每服10~15g,日2~3次,溫開水或姜湯下。
【功效】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
1.脾胃氣虛證
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咣白,飲食減少,大便稀溏,舌淡,脈大而虛軟。
2.氣虛發(fā)熱證
身熱,自汗,渴喜熱
更多>>?在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的今天,補中益氣湯成為大多數(shù)人養(yǎng)生的首選。大家都知道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許多疾病,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藥養(yǎng)就是特有藥物,以植物類藥物為主,通過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對人體的疾病有相當好的恢復(fù)作用,是中醫(yī)的必備治療方法之一。所以最關(guān)鍵是病人的身心調(diào)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際關(guān)系改善、健康改善。那么補中益氣湯配方是什么?
?補中益氣湯,方出李東垣《脾胃論》。方由炙黃芪15克,人參、土炒白術(shù)各12 克,當歸9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柴胡、升麻各3克組成。用時,加水適量,文火緩解,取汁分3次服。上方之制,其旨本于《內(nèi)經(jīng)》“損者益之”, “勞者溫之”。因為東垣認為“內(nèi)傷脾胃,乃傷其氣”,氣傷則中氣不升,或反而下陷。中氣虧損,營血亦弱,遂生火熱。“火與元氣不兩位”,“元氣盛則火自滅”。應(yīng)補益脾胃之氣,并升舉下陷之氣。故東垣特制此方。
?臨床上,本方多用來治療氣虛發(fā)熱,身熱有汗,渴喜熱飲,
更多>>補中益氣湯有很多種,我們選擇黃芪、炙甘草以及人參等藥材,然后將這些藥材放在一起煲湯,可以起到調(diào)理脾胃兩虛以及腹瀉等癥狀,對于盜汗以及面色發(fā)白都是有很好的治療價值的。我們在平時飲用補中益氣湯的時候要注意食用量,因為這些藥材食用太多是會產(chǎn)生副作用的,要按照醫(yī)生的意見去服藥。
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18g 炙甘草9g 人參6g 當歸3g 橘皮6g 升麻6g柴胡6g 白術(shù)9g
方歌:補中益氣芪術(shù)陳,升柴參草當歸身。
功用:補中益氣,升陽舉陷。
主治:
1、 脾胃氣虛證。食少便溏,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晄白,脈大而虛軟[1]。
2、 氣虛下陷證。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短乏力,舌淡脈虛者。
3、 氣虛發(fā)熱證。身熱[2],自汗[3],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方解:本方證因于飲食勞倦傷脾,致脾胃元氣虛衰,清陽下陷,脾濕下流,郁遏陽氣而起。方中重用黃芪[4],味甘微溫,入脾
更多>>補中益氣湯是中藥方劑,它里面有黃芪,有炙甘草它,有補氣的作用,有益氣的效果,在使用補中益氣湯的時候,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來進行,可以根據(jù)具體的表現(xiàn),把補中益氣湯里面的中藥材適當?shù)募訙p,這樣才能發(fā)揮更好的治療疾病,調(diào)養(yǎng)身體的作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方面的內(nèi)容。
補中益氣湯加減配方
黃芪勞役病熱甚者一錢,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參去蘆,升麻,柴胡,橘皮,當歸身酒洗,白術(shù),以上各三分。
方中黃芪、炙甘草用量最大,各用5分,不足2克。勞役病熱甚者始用1錢,3克多。升麻、柴胡與人參、橘皮、當歸身、白術(shù)等量,各用3分,不足1克。1劑藥的總劑量是10克左右。
用補中益氣湯,1劑藥10克,對現(xiàn)在的臨床通常是不可能的。
當然,咀、頓服對用量有一定的影響,藥材質(zhì)量對用量也有一定的影響。
后世醫(yī)家使用補中益氣湯,有劑量漸增趨勢。趙獻可在《醫(yī)貫》中說:“古方只有黃芪一錢,其余各三分。薛立齋常用參、芪各半錢,白術(shù)一
更多>>
人們常說吃完飯不宜立即劇烈的運動,因為會得胃下垂。胃是需要我們好好保護的器官,不然你的消化系統(tǒng)就會出毛病了,而且會引起很多的并發(fā)癥,這是我們最不愿意見到的事情了,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胃下垂癥狀的臨床診斷吧。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 輕度胃下垂多無癥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xiàn)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癥狀。臨床診斷以x線、鋇餐透視、b超檢查為主,可以確診。
癥狀體征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癥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xiàn)如下癥狀:
1、腹脹及上腹不適: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 多為持續(xù)性隱痛。常于餐后發(fā)生,與食量有關(guān)。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guān),飯后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常于飯后活動時發(fā)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xiàn)。這是因為1次
更多>>在我們的生活中,年老的人經(jīng)常需要補氣, 對于關(guān)心他們的子女又應(yīng)該做些什么喃?然而不僅僅是年老的人,年輕的人也需要補氣。
為了防止造成不需要的麻煩,下面將為大家介紹補中益氣湯的配方和功效,希望大家認真閱讀一下!
《難經(jīng)·四十九難》中有“飲食勞倦則傷脾”之說。飲食勞倦引起脾胃虛,即土虛。五行關(guān)系中,火生土,土生金。土虛則相對火亢,故李東垣說“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李東垣在《脾胃論》中闡述為“至而不至者,謂從后來者為虛邪,心與小腸來乘脾胃也。”土虛則金虛,易受邪侵,故李東垣說“其次肺氣受邪”。李東垣在《脾胃論》中闡述為“所生受病者,言肺受土、火、木之邪,而清肅之氣傷,或胸滿、少氣、短氣者,肺主諸氣,五臟之氣皆不足,而陽道不行也?!表氂命S芪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損其元氣。上喘氣短,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
更多>>補中益氣湯的組成
1、補中益氣湯的組成
黃芪15克、白術(shù)10克、黨參15克、當歸6克、陳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主藥;黨參、白術(shù)、炙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輔藥;脾胃為氣血營衛(wèi)生化之源;脾虛易致氣滯,故用陳皮理氣化滯;升麻、柴胡協(xié)同芪、參升陽陷;氣虛則血虛,故用當歸補血和營,均為佐使藥。諸藥合用,共湊補中益氣,升陽固表,強健脾胃之功。
2、補中益氣湯的作用
補中益氣湯,中醫(y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臨床常用于治療內(nèi)臟下垂、慢性胃腸炎、慢性菌痢、脫肛、重癥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之子宮脫垂、妊娠及產(chǎn)后癃閉、胎動不安、月經(jīng)過多;眼科之眼臉下垂、麻痹性斜視等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
更多>>想要補中益氣飲食當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合理的飲食可以更好的為自己達到這樣的效果,像補中益氣的營養(yǎng)湯熬制比較重要,但是要注意食材的使用,例如黃芪、人參、當歸等都不能少。
1、扁豆:多在夏秋季節(jié)食用。對由脾胃虛弱導(dǎo)致的食欲不振、腹瀉、嘔吐、女性白帶等癥狀,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由于脾胃虛弱,經(jīng)常感到口干舌燥,平時最好多吃扁豆。女性可以將扁豆炒熟成末,每次6—12克,用糯米酒或溫水送服,能夠緩解白帶多的癥狀。
2、刀豆:味甘、性溫,具有暖脾胃、下氣、益腎、補充元氣的作用。適用于氣滯、打嗝、胸悶不適、腰痛等癥狀。嫩刀豆用來煮食或制成醬菜,不僅味道鮮美,還有溫補的作用;老刀豆則對打嗝的治療效果最好。
3、豇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豆角。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李時珍曾稱贊它能夠“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diào)營衛(wèi),生精髓”。所謂“營衛(wèi)”,就是中醫(yī)所說的營衛(wèi)二氣,調(diào)整
更多>>胃下垂這是許多的女性都會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當出現(xiàn)有這種病癥的時候會給人體帶來有許多的不良影響,比如胃脹、胃痛、胃部有灼燒感或者是小腹疼痛等等。面對胃下垂這種情況需要人們能夠注重起來,并且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來處理一下,下面就來詳細介紹一下女性胃下垂該怎么辦。
治療
1.西醫(yī)治療
上腹不適、隱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叮啉或胃復(fù)安。合并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后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托。
2.中醫(yī)治療
(1)耳針 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qū)”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2)艾灸 取氣海、關(guān)元、足三里、胃俞等穴施灸。
(3)氣功 臥位呼吸法,患者取仰臥位,臀部適當墊高或?qū)⒋材_墊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閉,重復(fù)進行。
預(yù)防
1.少食多餐
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