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內(nèi)勁一指禪
禪茶一味養(yǎng)生方法。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養(yǎng)生不應只是調(diào)侃或者賣弄,而是必須認真地踐行。就運動養(yǎng)生話題,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氣功內(nèi)勁一指禪”,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少林內(nèi)勁一指禪功法,是我國福建少林寺特有的練功術。它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十幾個朝代的提煉、充實,成為武林界推祟的上乘功法。它不同于一般的少林動功,也不同于一般的禪林靜功,而是一種包括動功、靜功、競技、技擊等功法的獨特門戶。內(nèi)勁一指撣功法繁多,練習方法也奇異。練習中雖不強調(diào)入靜和意守,但對姿勢的正確性,動作的先后次序,要求非凡嚴格。它能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理人體的氣血,使之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xié)調(diào),從而起到防病祛病,健身延年,精、氣、神、力合一的作用。堅持練此功法,功底隨時間而深厚,不僅可以外氣內(nèi)收,積攢內(nèi)勁,而且可以內(nèi)氣外放,為患者導引治病。
內(nèi)勁一指禪的內(nèi)勁,是人體活動的能量,是蘊藏在人體內(nèi)的潛力,是生命活動的物質(zhì)基礎。禪,是梵語,即安定、止息雜慮的意思。指,是指在練功過程中,必須再加上一個非凡的、要害性的練習方法,即十個手指和十個腳趾有系統(tǒng)、有規(guī)律的扳動和按動的鍛煉。十指和十趾,分別為人體十二正經(jīng)的起點或末端,手指的扳動和腳趾的按動,不僅可以積攢內(nèi)勁,調(diào)節(jié)釋放內(nèi)勁,而且還簡便易學,可以縮短練功時間,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熱身法
熱身法是本功法練功時的一套準備動作。是從心意六合拳的精碎中總結(jié)出了搖、摩、轉(zhuǎn)、壓、提、拉、搓、曲、磨丹田等一套動作,并把這些動作聯(lián)系起來,使之既可作為練習本功法之前的準備動作,又可成為一套獨立的體育醫(yī)療方法,名為熱身法或丹田功。
熱身法在動作外形上模擬心意六合十大形中的一些基本動作,在步法上有虛、蹬、前、后、雞、熊步等基本步型。鍛煉時要求動作協(xié)調(diào),配合呼吸,做到既不松軟飄浮,又不僵硬呆板,而是靈活自然,輕松自如,兩眼平視,炯炯有神,周身布滿力量。下步有力、敦實,象棵蒼松,顯示出很沉穩(wěn)的氣度。
本功法呼吸和動作相配合的基本原則是:開吸合呼,升吸降呼。
第一節(jié) 搖膀子--搖丹田
準備姿勢:
右腳向前跨出一步,成前弓步;右手在右膝外側(cè),掌心向前,手指并攏;左手拇指朝后,其余四指并撥,指尖朝前,叉腰;頭頸正派,目視前方(圖1)。
動作:
右手臂向前上方繞環(huán)至肩上時,掌心外翻向后,同時轉(zhuǎn)腰帶動手臂繼續(xù)向后下方繞環(huán),經(jīng)體側(cè)復原(圖2)。手臂成車輪狀旋轉(zhuǎn)一圈為一次,一般做20次。右側(cè)做完了再做左側(cè),要求同上,全做完了恢復豎立。
要求:
動作時手臂要伸直,速度先慢后快,目視前方,上身保持正派;腿保持弓步,重心乎穩(wěn),腳跟不拾起,自然呼吸。
功用:
打開極泉穴、章門穴、京門穴;活利關節(jié),疏通手三陰、手三陽經(jīng)絡,對防治肩周炎、骨質(zhì)增生等肩部疾患有療效。
歌訣:搖臂好似車輪轉(zhuǎn),風云漫舞肩臂旋;活利關節(jié)疏經(jīng)絡,肩臂疼痛可愈痊。
第二節(jié) 摩肩--摩丹田
準備姿勢:
左腳向左分開,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向左轉(zhuǎn)體90度,同時屈膝下蹲;右肩在前下沉,重心偏左,右臂自然下垂于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nèi),掌心內(nèi)轉(zhuǎn)向右;左手置于左腰胯后外側(cè),掌心朝外,頭頸正派,目視前方。(圖3)
動作:
右肩帶動肘和手直線向上拎起(似從井里打水上拎狀),屈肘過頭頂?shù)阶畲笙薅?,順勢向右轉(zhuǎn)腰,帶動胯、膝、踝關節(jié)向右轉(zhuǎn)折,右手背經(jīng)腋下沿右背部下行至右腰胯后外側(cè)處,掌心向外;同時左肩下沉,向右轉(zhuǎn)體至最大限度,左手背沿左腿后側(cè)下行,再前移到兩膝之間,五指松直,拇指朝內(nèi);掌心內(nèi)轉(zhuǎn)向左,左臂自然下垂于兩膝之間(圖4);重心偏右;再似右臂那樣上提,并順勢向左轉(zhuǎn)腰,帶動胯、膝、踝關節(jié)向左轉(zhuǎn)折。一般左右各做20次,恢復豎立。
要求:
動作時注重保持頭、頸、脊柱中正,目視前方,肩、肘、腕、胯、膝、踝各關節(jié)同時轉(zhuǎn)折,但腳不移動,自然呼吸;手上提、下行時動作要協(xié)調(diào)。
功用:
活動六大關節(jié),故又叫通六關(即肩、肘、腕、胯、膝、踝)。它不僅能促進氣血流通,對關節(jié)痹痛、腰背酸痛有防治作用,還能內(nèi)練五臟又叫練內(nèi)五行(即心、肝、脾、肺、腎),即通過腰部及各大關節(jié)的轉(zhuǎn)折,各內(nèi)臟器官也得到有節(jié)奏的牽動和按摩,因此,對腹脹氣滯、食欲不振、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腸道疾患尤為有用。
摩肩動作,是模擬心意六合拳的熊形,練習它可為以后練行功打好基礎。
歌訣:摩肩形似熊走路,導引五臟和六腑;活利關節(jié)通經(jīng)絡,祛病延年身心舒。
第三節(jié) 貓洗臉--轉(zhuǎn)丹田
準備姿勢:
左腳向前方跨出半步,成左前虛步,右腿屈膝下蹲,重心在右腿上,以腰為軸,右肩向左轉(zhuǎn)90度;右手掌心向內(nèi),手指朝上,距左太陽穴10公分處,成保護狀;左手掌心向內(nèi)并屈肘向后方拉足,護于左腰際;頭頸正派,目視前方(圖5)。
動作:
以腰為軸,帶動右肩向右轉(zhuǎn)折90度,右手掌隨勢下行似貓洗臉狀,經(jīng)左胸腹劃弧至右腰際,右肘向后方拉足成三角形,手心向內(nèi)成護腰狀;同時左肩亦隨之向前,左手掌心向內(nèi)、向上劃弧至右太陽穴處(圖6)。
兩手象貓洗臉似地頻頻在左右面部成圓形輪番轉(zhuǎn)折20次;換成右前虛步再做20次,后恢復豎立。
要求:
動作時注重保持上身正派,上虛下實。以腰帶肩,肩隨腰轉(zhuǎn),手隨肩轉(zhuǎn),收腹提肛,自然呼吸。
功用:
本節(jié)動作對內(nèi)臟有按摩作用。仿生于貓洗臉,可活動帶脈,同時對肩周炎、腰扭傷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虛步站樁的練習,有助于增加下肢的力量,為以后鍛煉提高功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動作柔中寓剛,剛?cè)嵯酀?,用于技擊則有防身進敵之功。
歌訣:虛步站樁轉(zhuǎn)丹田,形態(tài)模擬貓洗臉;收腹提肛前虛步,防治腰扭肩周炎。
第四節(jié) 恨天無環(huán)--壓丹田
準備姿勢:
豎立。
動作:
右腳向前跨半步,屈膝,同時右手五指并攏經(jīng)右耳向上將臂舉直,使右肋全部伸張開,似手風琴樣地拉足,左手掌心向下,隨勢置于右肘下作保護右肋勢。同時用鼻吸氣①(圖7)。接著,右手成鷹爪用力抓物勢,卷掌成拳,直線向下猛拉至拳與肩平,好似抓住天的環(huán),把天拉下來一樣,肋骨此時就像手風琴似地合攏,同時兩腿用力蹬直,挺胸,頂住上面向下擠壓的力,使內(nèi)臟受到上下兩個力的擠壓作用,左手護右助,并用口迅速呼氣(圖8)。
要求:
手臂上舉盡量伸直,下拉時要迅速有力,動作要清楚,一下一下地不能拖泥帶水,動作過程中身體要保持正派,目視前方,右手右腳做完了即換左手左腳,重復交替進行,左右各做7次,恢復豎立。
功用:
鍛煉內(nèi)五行。通過上下肢肌群的相對力、腹肌的收縮以及深吸氣后的忽然快速呼氣,使隔肌得到大幅度運動,從而擴大肺活量,增強胸肌、背闊肌、肱二頭和腹肌的勁力,并對減肥(皮下脂肪)有成效,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注重:高血壓和內(nèi)臟下垂及肝脾腫大患者宜輕做。
歌訣:舉手護肋豎丹田,恨天無環(huán)頂、壓勁;排除濁氣身伸展,久練氣順體太平。
第五節(jié) 野馬奔糟--提丹田
準備姿勢:
成立正勢站立,左腳順腳尖方向跨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兩臂伸直在左腿上方,十指松直,手背相靠,上身傾向出腿方向,目仍視正前方(圖9)。
動作,
兩臂隨掌心向下、向側(cè)后方拉至最大限度,同時用鼻吸氣,重心隨勢后移,右腿屈膝,左腿伸直,上身后仰(圖10);兩臂繼續(xù)下行,兩手由掌變?nèi)?,?jīng)腋下朝出腿方向猛力向上沖提,同時用口順勢短促呼氣有聲,上身也隨勢前移,右腿用力蹬直,但腳不離地。兩拳眼向外翻轉(zhuǎn),左拳在前與眉齊,右拳在后,靠近左手腕處與鼻平。頭頸正派,目視正前方(圖11)。做完7次后換右腳在前,再做7次,而后恢復豎立。
要求:
在兩臂后拉至最大限度時,前腿要伸直,與上體、頭頸成一直線;沖拳后,頭頸、軀干與后腿成一直線。
功用:
加速吐故納新(調(diào)息)。對治療肺氣腫、胸膜粘連、腸粘連、胃下垂、腎下垂等疾患有療效。
通過腿推腰、腰推肩、肩推肘、肘推手連貫動作的導引,以提升中氣,同時也有用地鍛煉了下肢、腰背和上肢的勁力。本動作有較大的技擊有用價值。
注重:高血壓患者禁忌。
歌訣:野馬奔槽氣門開,收腹提肛暖氣海,肺與腹腔活量大,血壓高者慎重來。
ys630.COm精選閱讀
為了通周天,必須積聚必定的丹田內(nèi)氣,如果內(nèi)氣不足,通周天不僅不可能,而且是有害的。揠苗助長,適得其反。練功者采取一樣的坐姿,放松入靜,排除雜念,呼吸自然。
口眼輕閉,頭身中正,含胸沉腹,默運腦中先天性光,凝注丹田虛空境地。也就是把丹田看成一個空間,意念雙目神光朗照這個空間,達到“萬念俱寂,一靈獨覺”。先天真一之氣自虛無中來,丹田真陽自然萌生。
練功時充分放松入靜,意念與呼吸緊密配合,把丹田、命門、會陰、尾閶這一區(qū)域看作一個容積,使之逐步擴大容度。呼氣時使臍部、小腹部及腰腹部往外擴張,吸氣時氣收丹田。這樣連續(xù)練功,就會加大丹田的活動能度,起到快速積聚丹田內(nèi)氣酌作。
練功入靜后,意想丹田有一個紅色的太陽,或一朵金黃色的蓮花,或——個發(fā)亮的電燈泡,照亮照透整個腹部及全身,溫煦著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通過內(nèi)景生輝,意念的高度積聚,丹田可以在短期內(nèi)凝聚真陽元氣。
在呼氣時,意想氣由丹田向周圍空間成圓形幅射狀擴散.同時身體也放大;吸氣時,意想氣由周圍空間向丹田收聚。也可以意想丹田為寬廣無邊的大海,呼氣時如石擊水,波浪由丹田中心向周圍成圓形擴散,吸氣時收聚丹田。吸氣時宜配合稍微的拿肛動作。
放松入靜后,兩手在腹前意想抱著一個紅色的火球向左右、上停輕輕旋轉(zhuǎn),意想火球在兩手的帶動停轉(zhuǎn)折,待兩掌之間的氣球?qū)嵏行纬芍螅儆靡饽顚⒒鹎蛩腿肽殐?nèi),兩掌配合動作,然后兩手輕貼于臍部。稍停再作丹田內(nèi)氣的轉(zhuǎn)圈運動。
呼氣時用意念將內(nèi)氣向丹田、尾閭部催壓、貫沖,使整個停腹部的氣機都活潑起來。尾閭—定要充分放松。當真氣向上沖時,呼氣往停壓,腹部壓力增高,真氣自然溢注臟腑經(jīng)絡、四肢百骸。凡有疾病之處,均經(jīng)元氣疏通修補。
第一步、挑選時間
時間為一日兩次,早上5點和停午六點,每次兩個小時。必須淋浴,因為淋浴也是練功。凈身自然站立,噴頭對頭頂,想象雪峰雪水成河,自上而?;蛘呔徛?,或者湍急,依據(jù)全身經(jīng)絡遍及所有前部穴位,完整的用思維和意識落實一遍。這些只是一次喚息的式樣。吸息的式樣剛好相反,想象的式樣是地火,而且,必須是冷熱,陰陽均衡,自己能夠感覺來。時間保持三非常鐘。淋浴后水珠擦往。
第二步、結(jié)跏趺坐
左腳放右腿,右腳放左腿。掌心向上,左手放右手上。自己可以依據(jù)自己的感覺與向結(jié)成不同的手印,或者說手勢。挺脊,拔背,含胸,目微漲,余光掉來鼻尖及丹田部。前以喚吸開合身體細碎進入調(diào)整,達來理想狀況之后,進入禪定狀況并運行三非常鐘。
第三步、激活心靈能度庫
自外而內(nèi),自上而停,自左而右,自前而后;由數(shù)來像,由像及物,由物及類,由個類來細碎;由本身及自然,由本身相來萬物相,全部由心靈完成。數(shù)只有1來8,生無限,涉及來你所曉道的所有科目及式樣。但是,《易經(jīng)》的式樣是根本,然后是《內(nèi)徑》,再由數(shù)理來物理。完成內(nèi)視,就是完成內(nèi)亮,完成心視,從而由本身來自然完全通達。修心,養(yǎng)性,無惑,無困,無痛亦無悲??梢猿晃锿?。
武當一陽指,亦名天罡一陽指,為武當六絕(一陽指、虎爪手、太極功、輕功術、鐵布衫、綿掌)之一,系由武當內(nèi)家青虛派十八代宗師劉至樣老先生所授。
一陽指功法簡單易學,內(nèi)外兼修,陰陽并蓄。修煉此功有成者,指如鋼錐,銳利無比。點木木穿,點石石碎,點人則立見傷亡。用在擒拿格斗、點穴技擊方面威力無比。本派歷代傳人皆視此功為珍寶,秘而不宜。為弘揚本門武學,特將此功整理成文,刊行在茲,以饗讀者。
歌訣曰:
一陽玄指出武當,六門特技它為先。
混元一氣法自然,二龍爭珠辨柔剛。
雙龍出海運內(nèi)功,獨龍出洞威力顯。
日積月累成特技,懲惡落暴濟世間。
祖師留停真工夫,傳付后世眾賢良。
錄自《青虛寶典》
一、混元一氣
面東而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雙目微閉,舌抵上腭,停頜內(nèi)收,身體正派。雙手于小腹前扶按,手心向停,虎口撐圓,五指分開,如按球狀。凝神入靜,默默調(diào)息,漸漸進入清靜無為之境(圖1)。
要點:練功前須活動筋骨,排除雜念,全身放松。意念自己頭頂青天,腳踩大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有此意境后,轉(zhuǎn)為意守掌心。此式練10-30分鐘為宜。
二、二龍爭珠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雙目微閉,舌抵上腭,停頜內(nèi)收,身體正派。雙臂屈肘立于胸前,雙手成劍指(即食指、中指豎直,無名指、小指曲于掌心,拇指按之)相抵。吸氣時氣人丹田,呼氣時小腹外挺、提肛,同時雙手用暗勁相頂,然后放松吸氣。反復練習36次(圖2)。
要點:此式為以氣化力之練法,采納逆腹式呼吸,吸氣時氣人丹田,呼氣時引丹田之氣注入指端。不可用力過猛,宜按部就班。
三、雙龍出海
距墻一米而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五趾抓地,頭虛領頂勁,舌抵上腭,停頜內(nèi)收,身體正派。雙手自然垂于體側(cè),手心向內(nèi),五指向停,入靜調(diào)息3分鐘。然后雙臂于體側(cè)緩慢向前平行抬起,雙手成劍指頂住墻,手心向停,雙臂微曲,身體復心前傾,成靜定式。吸氣時意念天之陽氣從頭頂百會而人,聚于丹田,呼氣時微微提肛,小腹外挺,意念丹田之氣由體中任脈上行,至膻中時,分二支氣流經(jīng)乳中過腋停,循手臂內(nèi)側(cè)之手三陰經(jīng)直達手指,從指端奔瀉而出,同時手指用力前頂。此式反復練習36次(圖3)。
要點:初練此式時,高墻宜近,以后隨著功夫的深入再拉遠距離。手指前頂時復心前移,手臂不動,意注指端。
四、獨龍出洞
距墻一米而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身體正派,全身放松。雙手自然垂于體側(cè),手心向內(nèi),指尖朝停,目光凝望墻面,凝神人靜。深呼吸3次將右臂漸漸抬起,屈肘立于右胸前,右手成劍指,手心向停,手指朝前,同時吸氣;呼氣時以右尹劍指點擊墻面,同時配合噴氣發(fā)聲(口吐嗨音)。此式反復練習36次(圖4)。
要點:練此式前須先在墻面上固定千層紙或麻布若干,點擊時用力要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以防傷手。練功一段時間后,指尖會磨平、變硬。直至練到在土墻、木板、磚塊上點擊而有凹印時,功夫已韌具火候。
五、萬法歸一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身體正派,全身放松。雙手復疊,左手在內(nèi),右手在外,貼于丹田處,順時針方向揉小腹36圈。意念全身之氣如百川歸海,注人丹田。練功完畢,漫步片刻,待渾身清涼時,即可收功(圖5)。
要點:揉腹力量要適中,速度不可太快,以一呼一吸為一圈,久而久之,氣隨意動,自歸元海,此收功一節(jié)至關復要,習者不可忽略。
注復事項:
1、修練此功,須擇環(huán)境清幽,空氣流通,無噪音豐擾之地。
2、練功宜早晚各一次為宜,百日內(nèi)不可間斷。
3、大風、大雨、大霧、打雷、飽食、酒后及情緒不好時可暫停練功。
4、功前功后要按摩手臂手指,使氣血通暢,以防肌肉僵死。
5、練功期間要克制房事,有病者、體弱者百日內(nèi)禁止行房,蓄精養(yǎng)氣,以助長功力。
6、習練此功以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除暴安良為宗旨,不可恃技逞強,隨意出手傷人。
現(xiàn)在許多老年人很喜愛練太極,因為太極可以強健身體,祛除百病??墒蔷毺珮O是有許多講究的,剛開始學習太極拳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錯誤的理解,那么在練習孫式太極拳有哪些錯誤是比較輕易犯的呢?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于孫式太極拳的一些常見錯誤,抓緊熟悉一下吧!
1.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
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開發(fā)內(nèi)勁,其二是蘊寓各種技擊狀況的母式。也就是說孫式太極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擊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夠演化為技擊中千法萬法之總機關。常見一些習孫式太極拳者將拳中的一些動作當做技擊招式來練習,這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練法。太極拳追求的是習者自身的協(xié)調(diào)穩(wěn)態(tài),故能產(chǎn)生以有法而御無法的技擊之效。此點習者當用心體悟之。
2.錯誤理解推手在太極拳修為中的作用和意義
推手的意義,是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這樣一種形式,來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協(xié)調(diào)穩(wěn)定的能力,使身體內(nèi)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別人推倒,撲人于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尋求體會如何使自己不失穩(wěn)、不倒的道理和方法。隨著各自協(xié)調(diào)穩(wěn)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劇烈程度也可隨之加強。太極拳技擊是一個由定步推手、動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擊這樣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初練推手就想著如何把別人放倒,就是極端錯誤的練法。這種練法也將造成使推手和盤架相脫節(jié),使自己永久站在太極拳之門外。太極拳講究力從人借。撲人丈外也好,數(shù)丈外也好,都不是發(fā)人者的主觀意識,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結(jié)果。此點尤須習者深悟。
3.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極為一的概念
將孫式太極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極,時剛、時柔、時快、時慢的樣子,這是非常錯誤的練法。孫式太極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動靜合一的本質(zhì)和形意拳不堪一擊之本能,但無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練法和勁意來練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走出的勁意是陰陽互濟的太極勁,其外形要極盡松柔連順之致。孫式太極拳各式的承接變化中孕育著形意、八卦的內(nèi)涵而不是其外表,此點尤須習者注重。
4.對氣的錯誤熟悉
常見習太極拳者相互問有無氣感。有,則沾沾自喜,以為已進乎太極拳之三味。沒有,則內(nèi)心焦慮,或于行拳中腹內(nèi)鼓氣,或口中噓氣,皆大謬也。真氣,非我們?nèi)粘K粑畾?,乃是拳架盤走正確后,習者身體內(nèi)外相合,由此在習者體內(nèi)產(chǎn)生的一股能量流,給人的感覺與氣相仿,故以氣字表達之。心越靜,則此氣越為充盈。若有心御氣,則氣反奔騰,即紊亂也。故氣感也罷,麻感也罷,脹感也罷,相吸之感也罷,皆屬皮毛之相也,不可過分追求,應聽之任之,以靜心求中和為要。否則將舍本逐末,甚至走火入魔。
5.用神不當
練太極拳貴在神聚,精神高度集中,不使之散亂。故神要內(nèi)守,或食指梢,或身體其他某一處,總之,要與拳式之運作相合。常見初習太極拳者用神不當,或精神散亂,左思右想,或精神張揚宣泄于外,此皆謬也。精神散亂,必神氣不能相合,內(nèi)勁無望矣。精神外張,久則自靡,更無從得以內(nèi)勁。故須精神內(nèi)守,含而不露,養(yǎng)神于一。
6.不明內(nèi)勁
何謂內(nèi)勁?神氣合一而已。隨著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神、氣耦合愈為協(xié)同、有序,內(nèi)勁漸純。故內(nèi)勁是習者身心有序協(xié)調(diào)達致中和時,機體產(chǎn)生的一種潛能。常見習拳者或從腹中求之,或從腰中求之,或從胸中求之,或哼或哈皆不得其所。內(nèi)勁無聲、無嗅,無形無跡,無一定之處所,惟有求中和以致神氣合一,方可得之。鼓動小腹、抖動腰身、掄肩縱胯皆可謂之發(fā)力,然皆非內(nèi)力也。
7.或散或僵
散、僵二者,為初習太極拳者之通病。散則周身不整,病根全在頂項未能豎起、腰胯未得下塌、肩胯之根未能抽住之故。頭頂與尾椎骨之根未能互逆相撐,身軀自然不整。肩胯之根未能抽住,四肢與身軀必不能相合。故此為散之病源也。僵則轉(zhuǎn)換不靈,病根全在足胯上。兩足未分清虛實,必定移動不靈。兩胯未能松開,必定上下難隨、虛實難換。故此為僵之病源也。所以豎項塌腰抽住肩胯之根與足分虛實兩胯松開為去此二病之良方。
8.不合于步
孫式太極拳為活步太極拳,要求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故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尤其是跟步的時機要掌握得正確,確非易事。常見初習孫式太極拳者不是跟步跟得較遲,使跟步演成拉步,就是跟步跟得較急,于是身體有前仰后俯之勢。要克服此種毛病,要害是要在跟步中求以中和。即當邁步后身體重心前移,將及而未及前腳之腳跟時,跟步,同時由腰胯牽帶身體有向后移動之勢,前腳回搓(回蹬),后足亦即落地,重心即落于后足上。此時身體由腰、胯處分為二節(jié),前后互逆,故能動中有靜,重心不失于中,所謂順中用逆。退步時亦如此,全在足胯相合,虛實分清。故順中用逆以求中和,為走架中身體與足相合之訣竅。
禪修的巴利文意思是心靈的培育,就是把心靈中的優(yōu)良狀態(tài)培育出來。禪修是一門藝術,通過連續(xù)的對心的練習,以喚醒自我清亮的心靈,讓身心放松,維持警覺,能夠在即使噪雜的環(huán)境中都能自由安住,并以慈善之心面對我們的生活!
瑜伽經(jīng)典認為:人的肉體是有局限性的,由于有衣食住行的需求,有欲望,自然就有痛苦,有苦惱,這樣就會使我們內(nèi)心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一種純粹的小我狀態(tài)。
而心的根卻在靜,唯有靜,方能生發(fā)聰明,方能健康歡樂!
有這樣一句名言:假如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悅,這就似乎水假如不加攪動,本性是透明清亮的。
在禪修當中,靜坐是很重要的練習方法!一位上師把禪坐形容為 把心懸掛在虛空中,毫無所著。 這就似乎把禪坐中的心比喻為一罐泥水:人們愈不理會或攪亂它,雜質(zhì)就愈會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凈的本性也就會出現(xiàn)出來。心的本性也是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變,它就可以找到喜悅和清明的真性。
由坐生靜,由靜生定,這是修行的共法!
在靜坐中,呼吸維系著每一個人的生命,有意識的觀看自己的呼吸,不需要分別和研究,只是產(chǎn)生覺知,認真體驗而已!
久坐時,身體的任何疼痛、酸麻或溫熱都是體驗,僅僅是關照著自己的內(nèi)心,而嘗試不受身體的影響。
練習時,最好是挑選蓮花坐姿(盤坐),也可單盤或簡易坐,雙手交疊于丹田下或置于雙膝。后背維持自然的生理曲度,雙眼微閉,舌抵上腭。初學者可連續(xù)的關注呼吸的進和出。
相信連續(xù)的內(nèi)心練習,我們的禪定力定會增強,內(nèi)心安樂安閑,逐步地我們將生起一個經(jīng)常感到歡樂的平穩(wěn)心態(tài),心不再象鐘擺一樣在患得患失的兩極之間往返擺動。
練氣功長壽
通過調(diào)身來調(diào)和營衛(wèi),疏通氣血,使經(jīng)絡暢通,功能復原,人體各器卒相互和諧,機能趨于正常,以達治愈疾病,健身長壽的目的。
本功法分為:
準備功;揉發(fā)梳頭;雙喊天鼓;旋指搗耳;運目養(yǎng)神;刮眼亮目;捋鼻防感;浴面生華;叩齒固腎;攪海吞津;豎推肩井;橫摩胸肋;正反揉腹;背搓腰際;敲打命門;按摩上肢;按摩停肢;按摩涌泉;全身拍打和收功等。
其具體操作方法為:
①準備功:兩手置于小腹前,兩手臂微屈,手心向上,手指尖相對,從頭至腳依次放松后意念集中于停丹田。自然喚吸,逐步達來輕、軟、勻。
②豎推肩井功:用兩掌心左右交叉按摩肩井穴及其周圍,同時腰部隨上肢的擺動而自由轉(zhuǎn)折。對治療肩背痛、落枕、舉臂困難、甲亢等均有必定療效。
③敲打命門功:雙手握拳,通過自由轉(zhuǎn)腰時用左右拳輪換敲打前后命門。擁有強腰壯腎,抵消化細碎疾病亦有必定療效。
④全身拍打功: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背部、肩部、頭部、上肢、停肢作輕松而富有彈性的拍打。擁有舒筋活絡,祛風濕,強筋健骨之功。
搓手
兩手立式合掌,用力快速摩擦發(fā)熱,并搓手背、手腕,直至雙手發(fā)熱為止。
原理:中醫(yī)認為人手上有三條陽經(jīng)、三條陰經(jīng),搓手可增強手部的氣血循環(huán),改善手發(fā)涼、發(fā)麻的癥狀。
干洗臉
雙手貼面沿鼻兩側(cè)依次上搓,至前額后雙手分開沿左右臉蛋向下,至下頜。重復16次。
原理:刺激面部穴位,加強面部血液循環(huán),有提神、美容的成效。對于因中風引起的面癱等癥狀,有必定的改善作用。
搓鼻根和印堂穴
雙手中指從迎香穴(鼻翼兩側(cè))為起點,快速搓至鼻根(雙眉中間),重復16次。再沿眉宇間印堂穴部位,快速上下摩擦,重復16次。
原理:對感冒有必定的預防作用,提神醒腦。
搓耳根
雙手中指和食指夾住耳根,快速上下摩擦,重復16次。
原理:通過刺激耳部的耳門、聽會等穴位,減輕耳鳴、聽力減退等癥狀,也有必定的預防感冒作用。
擺腰
豎立身體,左右擺腰各16次,力度可依據(jù)自身情形掌握。
原理:通過錘煉腰部力量,調(diào)理脾胃。
上肢擺臂(振臂)
雙臂一上一下,同時向身后擺動,交替進行16次。
原理:活動上肢關節(jié),提高靈活度,預防肩周炎。
雙手拍大椎
提胸抬頭,雙手揚起拍打頸后椎骨第七節(jié)(大椎穴,俗稱大椎骨),共16次。
原理:加強頸椎血液循環(huán)、暢通氣血,減輕頸椎病。
拍打云門中府
手握成穴拳(空心拳),左右手分別擊打胸前的云門、中府兩穴位(胸大肌部位),各16次。
原理:疏通心肺經(jīng)脈
實拳擊打?qū)霞?/p>
握緊拳頭,左右手分別擊打雙肩上部岡上肌(肩部正上方),共16次。
原理:使頸肩肌肉群放松,對緩解頸肩痛有療效。
左右腿弓步
保持身體正前方姿勢,使左右腿先后進行弓步練習,前弓之后保持膝關節(jié)與腳尖對齊(膝關節(jié)務必保持90度角,不足或小于90度角都會損壞膝關節(jié))。左右腿各8次。
原理:弓步是太極拳、五禽戲等健身功法的基本動作,練好弓步能加強膝關節(jié)的靈活性,防止練功后膝蓋疼。
下肢后彎曲(后踢臀)
雙腿略為彎曲,并用左右腳后跟交替踢左右臀部,左腳踢右臀,右腳踢左臀各8下。
原理:錘煉下肢靈活程度,同時加強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功能。老年人如果起初不適應,可豎立踢打。
下蹲練習
雙腳與肩同寬,下蹲至半蹲狀態(tài),一起一蹲16次。
原理:此練習是健身氣功中的基本功,能加強大腿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時也能消耗腿部脂肪。
金雞獨立
右腳離地,放在左腿膝關節(jié)內(nèi)側(cè),左腿輕輕下蹲,至左膝關節(jié)90度時再輕輕豎立,右腳回到地面,然后左腳離地,重復上述動作。站立的單腳應用五趾用力抓地,同時雙目平視前方,保持身體平穩(wěn),如立不穩(wěn)可張開雙臂或扶墻壁。左右腳交替進行各8次。
原理:此練習能強化大腦中樞神經(jīng)操作平穩(wěn)的能力,同時也是五禽戲“鳥戲”中的基本功。老年人如做起來有困難,可減小下蹲的角度。
顛腳跟(提踵顛跟)
豎立身體,雙腳與肩同寬。輕輕抬起腳后跟,腳尖點地,然后猛然落下。重復32次。
原理:顛腳跟能強化身體骨骼、放松背部肌肉群,加強氣血循環(huán),提振陽氣,達到“背后七顛百病消”的目的。
三聲“嘿”
雙手五指張開,雙臂下垂,重復上一節(jié)顛腳跟的動作,顛到第25下左右時深吸一口氣,當?shù)降?2下用爆發(fā)力大喊一聲“嘿!”。喊聲必定要響亮、鏗鏘有力又果斷干脆,不能拉長音。
原理:此動作能提振精神、放松心情,改善肺部功能。
氣功是中華珍寶之一,練法甚多,且功法各異。有調(diào)整陰陽、疏通經(jīng)絡、暢通氣血、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身體素養(yǎng)、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治療自身慢性疾病許多中老年人想練功健身,但又怕練不得法而走火入魔,那么初學練氣功應注重哪些問題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氣功的功法種類繁多,所以應因人的體質(zhì)、生活環(huán)境等不同而挑選適合自身的功法。氣功在編排上雖千變?nèi)f化,但其核心古今都離不開三調(diào):即調(diào)心、調(diào)息(調(diào)氣)和調(diào)身。
第一步調(diào)心,就是第一應做到調(diào)整、操縱意識思維活動。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雜念,做到清心寡欲,以達到入靜狀態(tài)。了好地練功,必須挑選一清凈的環(huán)境,時間和地點固定。同時要先排凈二便,再寬衣解帶,以防影響入靜。
所謂入靜,就是通過意守的方法,變胡思亂想為靜思專想,再進一步做到無思無想,舒服愉快,悠然自得,是動中求靜的方法。所謂意守,就是努力把自己的注重力集中在身體的某一部位或某種活動中,或者意守某種對身體有益的事物。
其中最常用的是意守呼吸結(jié)合意守丹田。意守呼吸就是調(diào)息,意守丹田就是把注重力集中到肚臍下1.5寸的氣海穴,兩者結(jié)合叫氣貫丹田。
方法是腹式呼吸,即吸氣時使膈肌下降,小腹外鼓,后至丹田,呼氣時小腹回縮。此法可對胸腔、腹腔內(nèi)臟器官產(chǎn)生柔和的按摩作用,改善內(nèi)臟的血液循環(huán),加強生理活動。
如飯后有腹脹氣悶情況,可先進行胸式呼吸,意守兩乳之間的氣海(膻中穴),以加強心肺功能,改善腹脹氣悶。也有人喜愛意守命門穴(十四椎下正對肚臍),以補益腎氣。開始練功時往往不能很快入靜,這時不可急躁,慢慢地就會熟練。
第二步調(diào)息,就是調(diào)整和操縱呼吸,以關心調(diào)心和意守入靜。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細、靜、勻、長,以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鍛煉時要順其自然,不可急于求成,以免出現(xiàn)偏差。
第三步調(diào)身,即調(diào)整操縱身軀,保持一定的姿勢,以關心入靜。長時間保持靜態(tài)姿勢,可以調(diào)整全身血液的分配。
氣功調(diào)身一般包括行、走、坐、臥、做5種情況,也就是5種練功姿勢,任何一種姿勢都要配合調(diào)心和調(diào)息。也就是說,既可以練陣地功也可以練游走功,依據(jù)所處條件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原則是以自然為高,以舒服為法。
總之,練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靜,身要松(放松),并靈活調(diào)整動靜、快慢、松緊等。三調(diào)之法,初練之人功夫淺,必定是有意之調(diào),此時用意太過,反而耗神。
練功熟練之后,功到自然成,就會過渡到無意之調(diào)的階段。概括起來就是積極主動,持之以恒,舒服自然,按部就班。
你知道氣功的好處嗎?有人不知道它是一種運動,其實它是運動的一種方式,通過練習氣功可以有調(diào)理物質(zhì)多作用,而且也可以起到自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對于抗衰促進血液循環(huán)都是有好處的,來看看關于氣功的一些保健功效,看看它對人體的一些好處。
練氣功是一種獨特的自我鍛煉方法。它使人的意念活動、機體內(nèi)臟組織運動及肢體運動互相配合,調(diào)動體內(nèi)“真氣”運行,并通過主動性自我調(diào)節(jié),慢慢地、循序漸進地調(diào)整和增強人體的生理功能,可以有效的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對于預防疾病有好處,而且也可以有抗衰的作用,而且經(jīng)常練習氣功也可以有調(diào)理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對于預防失眠有好處。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精神緊張、壓力大的應激狀態(tài),會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導致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神經(jīng)衰弱等疾病。練氣功可以有緩解大腦疲勞和緊張的作用,對于抑制疲勞感有好處,而且也可以促進大腦健康,減少壓力的功效。
練氣功時由于心率減慢及周圍血管舒張,可以改善血流動力反應,減輕心臟負擔,同時改善冠狀循環(huán)和心肌代謝,起到調(diào)節(jié)脂肪代謝,提高抗凝能力的作用,從而改進心血管機能。有高血壓病的人,在開始練功5分鐘后,血壓即開始下降,30分鐘后可達到藥物性睡眠時的降壓水平,長期堅持練功有助血壓下降。氣功適合心血管疾病和中老年人群,可以有改善睡眠的作用,對于降壓有好處,而且也可以有降低心臟負擔的作用。
氣功也是一種運動的方法,看了這些內(nèi)容以后你一定會對氣功有了另一種認識和了解,大家可以經(jīng)常選擇這樣的體育運動,不僅可以讓身體保持一個放松的狀態(tài),還可以緩解壓力,預防疾病,何樂不為?大家可以試試這樣的養(yǎng)生保健的運動方法。
氣功按摩減肥和平常節(jié)食減肥,無論在機理上還是在形式上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通過按摩減肥,后者需長期操作飲食;前者減肥速度奇快,后者緩慢;前者無不良副作用,后者則可能有損健康,并且在停止節(jié)食后體復又很快上升.氣功按摩可以減少脂肪,健脾化痰,改善體型,是一種療效高,無副作用'減肥成效好的方法,便于自學自療。
一、 局部氣功減肥按摩法
1. 面頸部按摩以氣功外氣配以摟、提、分拍手法為主。按摩由輕到復,由額部、平面部、鼻部、頜部、耳部、頸部、頭頂部順序按摩,每次5-10分鐘。
2. 四肢按摩主要以氣功手法配以推拿、撳等手法。上肢多用拿、搓、拍、點等手法,下肢多用推、撳、拍、搓等手法,脂肪飽滿處可適當施用復手法,采取自上而下,向前向后推拿,以便使肌肉的毛細血管增加開放量,改善肌肉代謝,增加對脂肪的消耗,達到減肥的成效。
3. 背腰部按摩主要以推、按、拿手法為主。一樣按摩10分鐘左右,后背部、后腰部、臀部按摩主要以按、揉、點為主,手法宜復。
4. 胸腹部氣功按摩主要以摩撳、按、提拿、揉、合、分、輕拍刺等手法。每次10分鐘為宜,促進心肺功能增強,促進腸的蠕動、腹肌的收縮,使脂肪轉(zhuǎn)化為熱量而得到消耗,從而減少胸部和腹部脂肪的堆積。
氣功按摩是指在應用按摩手法時,操作者和被按摩者呼吸動作適當配合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簡單易學,療效顯著。
氣功按摩操作方法:施術者將拇指、掌根或者手掌按壓在患者的某個部位或者穴位上,然后讓患者作腹式呼吸,當呼氣時,施術者也隨著呼氣;當吸氣時,手法可輕些。如此反復進行操作,直至病人施術部位有發(fā)熱或者感到舒暢為止。
二、 經(jīng)絡穴位氣功減肥按摩法
1. 關元穴、氣海穴、天樞穴、中脘穴指按、點揉、輕推每穴1-5分鐘,以透熱為度。
2. 沿大椎穴、肩井穴用手法沿肩部至腰部由上至下,用力推擦3-10分鐘,以透熱為度。
3. 背脊沿腰提脊3-5分鐘,以不痛為佳。
4. 用手掌沿大腿至小腿處作推摩3-5分鐘。
5. 沿胸部作上下按摩3-5分鐘。
6. 掌摩腹部或手指擊腹1-3分鐘,以溫熱為度。
7. 腰部點按揉2-5分鐘,有規(guī)律在命門穴處按壓2-5分鐘。
8. 以掌部擦摩腰部腎俞,三焦俞穴各1分鐘.肘壓環(huán)跳穴,承缺穴3-5分鐘。
9. 按摩足三里、肝、脾、胃、腎、大腸俞、腎俞等。
10. 在足內(nèi)側(cè),由上而下做擦法,動作由慢到快。
11. 點揉三陰交穴1-2分鐘,點揉時施以外氣。
12. 淺推排毒減肥.通過按摩肥胖癥區(qū)及消耗點,促進新陳代謝而達到減肥的方法.全身主要淋巴點,如腋窩、雙乳之間的乳導管部分,腰部及雙膝的后面,可按摩10-20分鐘。
13. 拍打全身上下肌肉減肥法,以10分鐘為宜(腹部拍打以輕緩為主.)
14. 抖動減肥法.取站位,以手臂帶動腰肘乃至全身抖動,10分鐘為宜。
15. 面頸部以揉、提、分、拍為主,每次數(shù)分鐘。
三、 足底按摩減肥法
運用足部保健推拿法,對肥胖癥能起到必定的減肥作用。
1. 肥胖癥足部保健反射區(qū):A.甲狀腺,B.心臟,C.腎上腺,D.腎臟,E.橫結(jié)腸。
2. 操作:A.單食指握拳法.B.拇指握掌法,C扣指法。
3. 隨癥加減,肥胖伴有痰多、頭復、倦怠乏力,按壓肺氣管、支氣管、脾、腎、輸尿管、膀胱等;伴有心悸、浮腫,主要按壓心血管各反射區(qū)。
4. 加強復點反射區(qū)的按摩。
5. 足趾部按壓腦、腦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拇指、食指捻撳各足趾。
6. 足底部 按壓心血管系統(tǒng)各反射區(qū),以及腎、脾、腎上腺、胃、腹腔神經(jīng)叢、胰等。
7. 足部按摩后多喝水,以排匯體內(nèi)有毒毒素。
四、 氣功按摩注復事項
1. 婦女妊娠期,哺乳期,嚴峻心血管,湯胃病患者,以及內(nèi)臟出血、內(nèi)臟手術后不滿三個月者,忌氣功按摩。
2. 氣功按摩期間應全量少吃淀粉、糖、脂肪類食物,可吃些蔬菜、水果,可以喝水。
3. 減肥者要有決心、信心、恒心。
4. 減肥者應合理安排晚餐,加強體育錘煉,特殊是腰腹部運動。積治療引起肥胖的原發(fā)病如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失調(diào)等。
5. 按壓時呼氣,揉點時吸氣,手法切忌太復,以透熱為度,如在腰、背部、腹部可用些植物油、按摩膏,以防皮膚損壞。
6. 飽腹或饑餓時不要進行氣功按摩。
7. 患有各種皮膚病、腫瘤和發(fā)燒時不要進行氣功按摩。
8. 氣功按摩要注復保暖,以防感冒。
氣功可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大家對生活質(zhì)量的追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注重養(yǎng)生。很多人都有鍛煉健身的習性,氣功就是其中一種,特殊受老年人歡迎。那么如何練氣功最養(yǎng)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氣功的十二勢修煉方法,一起來學學。
1、氣功的分類
氣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健身術??赡苡辛髋芍畡e,但是應該說是不分類的。 若是非要分類的話,那么基本分兩大類,一類以靜為主,靜立、靜坐或靜臥,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進行呼吸,促進循環(huán)、消化等系統(tǒng)的功能。另一類以動為主,一般用柔和的運動、按蹺等方法,堅持經(jīng)常鍛煉以增強體質(zhì)。
2、氣功的修煉方法
第一勢:韋馱獻杵第一勢兩臂曲肘,漸漸平舉至胸前成抱球勢,屈腕立掌,指頭向上,掌心相對(10厘米左右距離)。此動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訣曰:立身期正派,環(huán)拱手當胸,氣定神皆劍,心澄貌亦恭。
第二勢:韋馱獻杵第二勢兩足分開,與肩同寬,足掌踏實,兩膝微松;兩手自胸前漸漸外展,至兩側(cè)平舉;立掌,掌心向外;兩目前視;吸氣時胸部擴張,臂向后挺;呼氣時,指尖內(nèi)翹,掌向外撐。反復進行8-20 次。訣曰: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第三勢:韋馱獻杵第三勢兩腳開立,足尖著地,足跟提起;雙手上舉高過頭頂,掌心向上,兩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頭,目觀掌背。舌舐上腭,鼻息調(diào)勻。吸氣時,兩手用暗勁盡力上托,兩腿同時用力下蹬;呼氣時,全身放松,兩掌向前下翻。收勢時,兩掌變?nèi)?,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將兩拳緩緩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腳跟著地。反復 8-20 次。訣曰: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qū)㈦耋拢悄苷{(diào)息覺心安。
第四勢:摘星換斗勢右腳稍向右前方移步,與左腳形成斜八字,隨勢向左微側(cè);屈膝,提右腳跟,身向下沉,右虛步。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雙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吸氣時,頭往上頂,雙肩后挺;呼氣時,全身放松,再左右兩側(cè)相易姿勢鍛煉。連續(xù)5-10 次。訣曰: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nèi)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diào)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勢:倒拽九牛尾勢右腳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雙目觀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吸氣時,兩拳緊握內(nèi)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氣時,兩拳兩臂放松還原為本勢準備動作。再身體后轉(zhuǎn),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進行。隨呼吸反復5-10 次。訣曰:兩腿后伸前屈,小腹運氣放松;用力在于兩膀,觀原須注雙瞳。
第六勢:出爪亮翅勢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十指用力分開,虎口相對,兩眼怒目平視前方,隨勢腳跟提起,以兩腳尖支持體重。再兩掌緩緩分開,上肢成一字樣平舉,立掌,掌心向外,隨勢腳跟著地。吸氣時,兩掌用暗勁伸探,手指向后翹;呼氣時,臂掌放松。連續(xù)8-12 次。訣曰: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第七勢:青龍?zhí)阶輧赡_開立,兩手成仰拳護腰。右手向左前方伸探,五指捏成勾手,上體左轉(zhuǎn)。腰部自左至右轉(zhuǎn)折,右手亦隨之自左至右水平劃圈,手劃至前上方時,上體前傾,同時呼氣:劃至身體左側(cè)時,上體伸直,同時吸氣。左右相易,動作相反。連續(xù)5-10 次。訣曰:青龍?zhí)阶Γ髲挠页?修士效之,掌氣平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平注,息調(diào)心謐。
第八勢:臥虎撲食勢右腳向右跨一大步,屈右膝下蹲,成右弓左仆腿勢;上體前傾,雙手撐地,頭微抬起,目注前下方。吸氣時,同時兩臂伸直,上體抬高并盡量前探,重心前移;呼氣時,同時屈肘,胸部下落,上體后收,重心后移,蓄勢待發(fā)。如此反復,隨呼吸而兩臂屈伸,上體起伏,前探后收,如猛虎撲食。動作連續(xù)5-10 次后,換左弓右仆腳勢進行,動作如前。訣曰: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diào)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wèi)生。
第九勢:打躬勢兩腳開立,腳尖內(nèi)扣。雙手仰掌緩緩向左右而上,用力合抱頭后部,手指彈敲小腦后片刻。配合呼吸做屈體動作;吸氣時,身體挺拔,目向前視,頭如頂物;呼氣時,直膝俯身彎腰,兩手用力使頭探于膝間作打躬狀,勿使腳跟離地。依據(jù)體力反復8-20 次。訣曰: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齒牙關;掩耳聰教塞,調(diào)元氣自閑;舌尖還抵腭,力在肘雙彎。
第十勢:工尾勢兩腿開立,雙手仰掌由胸前漸漸上舉至頭頂,目視掌而移,身立正派,勿挺胸凸腹;十指交叉,旋腕反掌上托,掌以向上,仰身,腰向后彎,目上視;然后上體前屈,雙臂下垂,推掌至地,仰頭瞪目。呼氣時,屈體下彎,腳跟略微離地;吸氣時,上身立起,腳跟著地;如此反復21次。收功:豎立,兩臂左右側(cè)舉,屈伸7 次。訣曰: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眥;口注于心,息調(diào)于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偪荚E曰: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五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
第十一勢:九鬼拔馬刀勢腳尖相銜,足跟分別成八字形;兩臂向前成叉掌立于胸前。左手屈肘經(jīng)下往后,成勾手置于身后,指尖向上;右手由肩上屈肘后伸,拉住左手指,使右手成抱頸狀。足趾抓地,身體前傾,如拔刀一樣。吸氣時,雙手用力拉緊,呼氣時放松。左右相易。反復5-10 次。訣曰:側(cè)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第十二勢:三盤落地勢左腳向左橫跨一步,屈膝下蹲成馬步。上體挺拔,兩手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舉如托重物狀;稍停片刻,兩手翻掌向下,小臂伸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狀。動作隨呼吸進行,吸氣時,如托物狀:呼氣時,如放物狀,反復5-10 次。收功時,兩腳漸漸伸直,左腳收回,兩足并攏,成豎立狀。訣曰:上腭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拿;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氣功在我國擁有千年的進展,而且還分出了很多的派系,每個派系練習氣功的方式都不同,每個派系的氣功功效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大同小異的是,都對人有好處。平時,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練一練氣功,因為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調(diào)理自己的人體。許多人想學氣功,那么,小編就教大家氣功入門基礎,以及今后氣功練習方法,讓大家可以強身健體。
要想練好氣功,首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假如做不到,則是很難入門的,因為氣功主要是調(diào)身,調(diào)心,調(diào)息,然后進入入靜狀態(tài)。那么首先要從生活,作息,運動三方面入手。隨后再加上氣功的練習方法。
早睡早起,以增加血氣
晚上最遲22點開始睡,因為人體只有在23點至1點處于深度睡眠下膽汁才能分泌旺盛,膽汁旺盛是分解脂肪也是營養(yǎng)消化吸收的重要條件之一。而且,23點至3點也是人體造血和排毒的時間,也只有在深度睡眠下才能更有用率地完成。造血不夠,則血氣不充足,血氣不充足,則經(jīng)脈不太通暢,經(jīng)脈不太通暢,也就會形成脂肪積聚。脂肪積聚則身體沒有力量。所以早睡早起很重要。
合理飲食
天天的飲食應該按照科學化的飲食進行安排,遵循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原則。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暴飲暴食(胰腺炎就是暴飲暴食得來的,一般還會被誤診為胃腸炎,延誤治療時間,導致死亡。)。少量的飲酒,對血管具有很好的軟化效果,適當?shù)牟倏v肉的攝取量,天天牛奶是一定要喝的,究竟里面所含的蛋白質(zhì)和鈣是很容易被人吸收的。最主要,還是以粗糧和蔬菜多吃為好,但是不能就不吃肉(和尚長時間不吃肉也就得膽結(jié)石了)。天天睡覺之前大概兩個小時就不要吃東西了,不然會睡不著。中醫(yī)學的原理是,脾臟是運營消化人體細微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還操縱肉的生成,一般脾臟好的人能吃還不怕。所以腎和脾很重要。
堅持運動
有條件的話,可以練習祖國傳統(tǒng)功夫,不但修身,而且修心。其實跑步也不一項很好的運動。早上5點起來跑步,(從中醫(yī)的角度上來講,早上5點-7點是最佳運動時間,因為這個時候陽氣初升,盡管現(xiàn)在環(huán)境污染,空氣質(zhì)量不太好,但不是天天都這樣啊)運動要達到一不定期的量,不然達不到燃燒脂肪的目的。出汗以后再堅持20-30分鐘為好,另外也可以尋找一些適合自已比較喜歡的運動,但要注重不要超過運動負荷哦! 運動,也是為了調(diào)息,增加心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
練功法
第一步
呼氣注重心窩部。練功預備就緒,即微合雙眼,先注視鼻尖片刻,接著閉目內(nèi)視心窩部,耳聽呼吸,勿使有聲。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盡可能逐漸放慢、放長,每次呼氣的時間,以每分鐘呼8-12次為宜。吸氣時任其自然,無念無識。練功時若有雜念,要用數(shù)息法制之:只須數(shù)呼氣之數(shù),從1-10,再回頭從1-10,反復進行,雜念平息,即不必數(shù)息。本步練功時間每日3次,每次20分鐘。盡可能固定每日練功時間,易于形成條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時間者,則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練功約3-5日,便自覺心窩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窩部有溫熱感,即告第一步完成,為第二步奠定了基礎。煉本步期間,無練功基礎者,可能出現(xiàn)頭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習慣等,這些是 初練時的生疏現(xiàn)象,只要堅持按要求去練,便會逐漸熟練,各種不自然現(xiàn)象漸會消失。在練本步過程中,一般脾胃虛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漸增食欲,精神日振。
第二步
意息相隨丹田趨。當?shù)谝徊焦Ψň氈撩看魏魵庾杂X心窩部發(fā)熱時,即可意息相隨,于每次呼氣時,以意引心窩之熱氣流逐漸向下延伸,一步步趨向丹田(小腹內(nèi))。但必須注重輕松自然,不可過分用意和操之過急。如此每日練功3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約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氣時出現(xiàn)一股熱流下達丹田的感覺。此時可出現(xiàn)小腹中汩汩有聲,矢氣增多,食欲增進,大小便異常者漸趨正常。
第三步
調(diào)息凝神守丹田。接上步,當每次呼氣皆有熱流下沉丹田,丹田溫暖發(fā)熱后,即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過分注重呼氣。每日練功3次,每次40分鐘左右。本步鍛煉時間約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內(nèi)形成一個氣團。隨著功夫的積存,氣團逐漸增大,小腹充實飽滿有力,有時會出現(xiàn)陰部作癢,會陰跳動,腎區(qū)及四肢發(fā)熱等,這些現(xiàn)象或感覺可因人而異。一般患有失眠、陽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二便異常者漸可明顯好轉(zhuǎn)。
第四步
通督勿忘復勿助。接上步,當?shù)ぬ镎鏆獬鋵嵉揭欢ǖ某潭?,即會沿脊柱上行。此時,意念須隨之上行而不為別的事情分散注重力(勿忘);當其止于某處不復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時,也不要用意向上導引(勿助)。因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決于丹田中真氣充實的程度,丹田越充實,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則上行中止,甚或倒退。當上行至腦后玉枕關,屢屢欲上難通過時,可用內(nèi)視頭頂法,一般即可沖過玉枕關。本步是要害的一步。每日練功次數(shù)可適當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時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內(nèi),氣流即可沖過玉枕關。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過,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須數(shù)次;慢者需數(shù)天;個別人可因特殊情況而久久難以通過。練本步過程中,可出現(xiàn)項背強急,頭如緊箍等情況,是沖關通督之前兆,不可疑慮放松;通關后(尾閭、夾脊、玉枕)自然輕松愉快。通關后呼氣時熱流直下丹田,吸氣時熱流沿脊而上過頭頂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環(huán)(即小周天)。至此境地,凡患有頭暈、耳鳴、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經(jīng)不調(diào)、心悸氣短、精神恍惚等病證者,皆可明顯改善,長期堅持可望康復。無病者亦可致身輕體捷,精力充沛。
第五步
元神蓄力育生機。任督循環(huán)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時其他經(jīng)脈也可相繼開通。如頭頂出現(xiàn)動力,可改守上丹田(腦中),可以靈活掌握。練功時間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時左右。此期間,會出現(xiàn)頭皮奇癢,舌尖顫麻,全身如有電流亂竄,皮膚麻癢如有蟻爬,眉心、鼻梁緊張,環(huán)頭拘緊等反應,亦因人而異,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約一月后各種動象漸會自然平息。此后各種慢性病皆可明顯好轉(zhuǎn)或痊愈
強身氣功練習方法
呼氣注重心窩部方法
取站、坐、臥式,口唇微閉,舌舐上腭,雙目微閉,排除雜念。先注重觀鼻尖片刻,隨即閉目內(nèi)視心窩部,用耳朵細聽自己的呼氣,使其別發(fā)粗聲,在呼氣的同時意念隨呼氣趨向心窩部。久久行之,真氣即在心窩部集中起來。假如仍然夾念紛擾,可用數(shù)息法。即呼氣默數(shù)一,再呼氣默數(shù)二,這樣一直數(shù)到十數(shù),再從一反復操作,直到雜念不再興起,即可放棄數(shù)息法。入靜后,呼氣時真氣要入丹田,不要在呼聲上打攪。
時間
天天早中晚各1次,共3次,每次20分鐘,一般認真操作,10天即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應
練功到3-5天即感到心窩部沉重;5-10天,每次呼氣時都感到有一股熱流注入心窩部,這是真氣集中的表現(xiàn)。
效果
剛開始練習此功的時候,前幾天會有不舒服的地方,有頭暈,腰酸,呼吸不順暢等癥,這沒有什么,時間長了,自然就好了。
意息相隨丹田趨方法
當?shù)谝徊焦Ψ蚓毜矫恳缓魵?,即感心窩發(fā)熱后,就可以意息相隨,呼氣時應延伸下沉的過程,漸漸地一步步自然向小腹(丹田)推進。不可操之過急,假如用力過大可產(chǎn)生不舒服的感覺。
依法每日3次,每次25-35分鐘,10天就可氣沉丹田。
反應
每次呼聲都感到一股熱流送入丹田,小腹有時作響,腸蠕動增強,矢氣現(xiàn)象增多。這是真氣運到小腹,腸功能發(fā)生改變,驅(qū)逐邪氣的表現(xiàn)。
由于真氣已通過胃區(qū),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氣沉入丹田后,周圍臟器(如大小腸,膀胱,腎等)都逐步發(fā)生生理上的改變,一般都感到食欲增進,大小便異常有改善等。
調(diào)息凝神守丹田方法
當?shù)诙焦Φ降ぬ镉辛嗣黠@的感覺時,就可以把呼吸有意無意地止于丹田。不要再過分注重呼氣往下送,以免發(fā)熱太過,耗傷陰液。可任呼吸自然,只將意念守在丹田部位。
每日3次,每次增至半小時以上。這一段是在丹田培養(yǎng)實力階段,所需時間較長,40天左右可感到小腹充實有力。
效果
由于任脈通暢,心腎相交,中氣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靜。通過練功不斷地給腸胃增加熱能,脾胃消化能力增強,體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氣充足,腎功能增強,對陽痿有一定療效,對女子月經(jīng)不調(diào)也有一定療效。
通督勿忘復勿助方法
意守丹田40天后,真氣充實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夠的力量時,即沿脊柱上行,上行時,意識應伴隨著真氣(勿忘),假如真氣到某處停下來,也不要用意識向上導引(勿助)。這種上行速度的快慢是由丹田之力來決定的。若實力尚不足,它就會停下來不動。待丹田力量充實后,自然繼續(xù)上行。若急于通關,努力導引,會和丹田力量脫節(jié),這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必須任其自然,真氣的活動情況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假如上行到玉枕關通不過,內(nèi)視頭項就可以通過了。
時間
天天可酌情增加坐功次數(shù),每次時間也應延長到40分鐘或一小時左右。至于通關時間則因人而異,有的人剎那間就通過了,這樣通過力量很猛,震動也很大。有人須經(jīng)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才能通過。大多數(shù)是在一周左右。
反應
在第三步的基礎上練功者自覺丹田充實,小腹飽滿,會陰跳動,后腰發(fā)熱,命門處真氣活躍(即腎間動氣)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在督脈未通之前,背部常有向上撥的感覺,頭部則有箍緊之感,這是通督前必有的現(xiàn)象。有些人碰到此種情況,常產(chǎn)生懼怕心理,不敢再練,前功盡棄,殊為惋惜。這一階段必須堅持練功,一旦督脈通過后自然輕松愉快,通督是一個飛躍,故稱為積氣沖天。
效果
督脈通暢后,一呼真氣入丹田,一吸真氣入腦海,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環(huán)。這時才能體會到呼吸精氣,獨立守神的真諦。精氣不斷地補益腦髓,大腦皮層的功能增強。凡腎精虧損引起的頭暈耳鳴、失眠健忘、腰酸腿軟等癥狀都會逐步消失。
方法
一般仍意守丹田。通督以后,各個經(jīng)脈都相繼開通。如頭項百會穴處出現(xiàn)的活動力量,可意守頭項。靈活掌握,所謂有欲觀竅,無欲觀妙也就是練功不同階段的處理方法。
治療口腔潰瘍的六個民間小偏方
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飲料不僅僅能起到解渴,有些還可以關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所以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也不能夠完全的排斥飲料的攝入,當身體碰到以下的小問題時,不妨喝飲料試試,畢竟飲料比藥片好吃的多。
口腔潰瘍喝椰子汁。椰子汁富含月桂酸,擁有抗病毒、抗真菌、抗細菌和抗炎特性,還能在口腔內(nèi)形成化學性阻擋層,有助于保衛(wèi)傷口,讓口腔潰瘍得到復原。
1姜水漱口
口腔潰瘍用熱姜水漱口,每日2~3次,一樣6~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2維生素B2
將維生素B2研為細粉狀,用適量香油調(diào)勻,做成稀糊狀,涂于潰瘍表面,每日4~6次。擁有不苦,不澀,味香,無刺激性,止痛等優(yōu)良功效。連用2~3天,口腔潰瘍可獲愈。
3濃茶漱口
用濃茶漱口,因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能防治各種炎癥,對口腔潰瘍面的康復,有必定輔助治療作用。
4維生素C片
將維生素C藥片壓成面,涂在患處,一兩次就有用。也可將維生素C研成粉末狀,若系小潰瘍,僅需取少許敷于患處即可;若潰瘍面較大,則應先輕輕刮除潰瘍面滲出物,然后再敷藥粉。每日用藥2~3次,潰瘍小者用藥1~2次即愈,潰瘍大者用藥2~3次,疼痛可顯著減輕,2~3天潰瘍面即可痊愈。
5蘿卜藕汁
取生蘿卜2只,鮮藕一段洗凈搗爛絞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連用4天可見效。
6維生素E
用針刺破維生素E膠丸,將藥液擠出涂于口腔潰瘍處,保留1分鐘,每日用藥4次,于飯后及睡覺前用,一樣3天可愈。
口腔潰瘍患者在日常飲食過程中要多加注復,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調(diào)味品,像辣椒、醋、姜、蔥、八角等。因為這些食物會加劇患者的疼痛,通過刺激,還會使?jié)儎?chuàng)面進一步擴大。
第二掌、神龍大力掌
硬氣功練法:
接上三體式站樁功,將意念轉(zhuǎn)到下丹田處,吸氣由下丹田進氣,引氣收腹到命門穴,沿脊柱上升到大椎穴,左右分開使內(nèi)氣充盈兩手,閉氣,前腳不動,將身體復心移到前腳,后腳不離地面,沿地面平面弧形向前進一步,呈左三體式后,同時兩手吐掌呼氣吐力,眼視前方天地交合之處,發(fā)內(nèi)力吐掌于此。每當意到時,再吸氣、收掌、閉氣、轉(zhuǎn)復心、移后腳劃弧上步、吐掌吐盡。修煉時,不可操之過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修煉,時間加汗水即功到自然成。
第三掌、神龍千斤掌
硬氣功練法:
將意念轉(zhuǎn)入兩腳心涌泉穴,吸氣引涌泉氣上行到血海穴,兩膝同時相扣,夾襠扣膝呈扣步狀,兩手自然上抬到胸前,曲肘兩手心向下,十指相對。意想兩手下有千斤鐵柱,呼氣下按,入地3尺。兩手到小腹時,吸氣上抬,力達十指上拔,意想將千斤鐵柱從地下拔出。力達十指吸氣下按,上下按拔36次為一組;兩手伸臂,手心向前,指向上,意到天地交合之處,兩手前各有一千斤鐵柱,力達十指,呼氣前推,吸氣后拉,36次為一組;兩手左右分開到左右體側(cè),意想兩手各有一千斤鐵柱,力達十指,吸氣回拉,呼氣推出,共36次;第三組做完后,兩手從左右體側(cè)落下,做歸元站樁式。
第四章、神龍舉鼎
硬氣功練法:
當進入氣功態(tài)時,兩手自然上抬到左右體側(cè)兩邊,兩臂與肩平,手心向下,同時呼氣,兩手從體側(cè)下落,身體隨手下蹲,將氣呼盡時,兩手在腳內(nèi)側(cè)變爪狀,手心相對,兩手同時上抓吸氣,兩手漸漸舉過頭頂吸氣盡時,似吞咽一硬物咽入腹中閉氣,兩手左右分開在頭兩側(cè)做撐舉狀,拳心向外,手臂撐圓,兩腳十指趴地,閉氣片刻,力達周身,呼氣,兩手左右下落,略休息片刻,兩手再次上抬,行氣,這一掌一次修煉做九次即可,漸漸遞增。
第五掌、神龍托柱
硬氣功練法:
進入功態(tài)后,左腳向前一步,右腳原地不動,呈三體式,復心在后腿,為三角形的穩(wěn)固性。左手同左腳邁出時上腳,高于鼻齊,手心向上,曲肘下沉。右手拇指點臍中,手心向下;兩手除十指略直外,其余四指略曲,意想兩手間似有一氣柱,如金箍棒,直通天體,意領神會,當站立不住時,左腳收回,右腳邁出,兩手做捋捧換手,右手前左手后,前行進步修煉或后退均可。
第六掌、神龍龍舌掌
硬氣功練法:
進入功態(tài)后,左腳向前一步,右腳原地不動,呈三體式,復心在后腿,前三后七分力,左手上抬,手心向上,食指略直,其余指略曲,高于鼻齊,右手在右胯旁,拇指點臍中,手心向下。
意想下丹田,吸氣引下丹田氣到命門穴,順脊柱向上到大椎穴,左右分開到兩臂、兩手;閉氣,前手用內(nèi)力回拉,后手前挫,兩小臂在胸前交叉時,相互摩擦兩臂翻掌,前手回拉似爪狀,后手前挫似銼刀翻轉(zhuǎn)向上,兩臂似擰繩,前挫手以一指為引向,內(nèi)力由指到肘,回手似鉤之手以內(nèi)力肘到手,并以肘在肋上摩擦拉回,還原成神龍托柱狀呼氣。擰勁向前時,吸氣到指,閉氣,以三體式之兩腿三角合力,以腿到腰,擰腰送力到一指端,定式時呼氣。當意到再引丹田氣到指行功。前手伸出似龍吐舌,可在原地兩腳不動修煉,也可前進后退行功。原地不動挫掌100下者,內(nèi)力大增,擒拿劈磚,力大無窮。
第七掌、神龍揉球
硬氣功練法:
接上式,左腳向前,呈三體式,復心在后腿。意想臍下是藍色的湖水,左手在前,與左腳齊,手心向下,右手在胯旁,手心向下,意想兩手下在安靜的湖面上,各按一氣球,將手下之意球按橢圓形在左右體側(cè)各自按球,揉球橢圓形劃弧,兩眼和頭隨球向后劃圓而走,肩、肘、手一節(jié)節(jié)放松到手,如站不住時,可原地換步或上步、退步。進退步時,同側(cè)手腳相隨。
第八掌、神龍龍爪力
硬氣功練法:
身體下蹲,呈馬步站立,曲肘抬臂,兩肘在胯旁,手心向上,似龍爪狀,意到兩手,以意領氣,氣催力生,力達十指,兩手由小指到拇指,依次曲指內(nèi)抓,似將物捏碎狀,左右平圓劃圈,從下至上,從上到下,翻掌轉(zhuǎn)腕扣指,上下依次行功,如累時,可進行站樁,馬步不變,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意想兩手間各有一氣柱,通天入地,靜心養(yǎng)性休息片刻可再連續(xù)修練。上下似龍張牙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