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式豉油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運動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藥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運動。隨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xué)問,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飲食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廣式豉油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廣式豉油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原料:走地雞或三黃雞半只
腌雞肉:鹽
佐料:老抽:生抽:水=1:4:6、冰糖2把、蔥段、姜片。
1、用水將雞洗凈,用鹽抹雞全身并加以按摩,腌制30分鐘左右。
2、將佐料全部倒入鍋內(nèi),老抽、生抽、水的總量要蓋過雞肉的一半高度以上。
3、大火煮開,直到冰糖都融化。
4、將雞肉放入,蓋鍋,保持微沸煮20min(最后5min將雞整個翻面)。
5、開蓋子,將豉油汁不停滴澆到雞肉身上約10min,使其上色更均勻。
6、將雞整只端出,放置15min后,等涼了開始斬件擺盤即可。
食用美食小提示:
1、斬雞肉一定要用快刀,不然骨頭斬不斷;沒有快刀的,一定要好好磨磨刀面再下刀,不然斬不斷不好看哦。
2、這個做法應(yīng)該是最常用的,會比較費豉油(生抽、老抽、水、冰糖);如果不想浪費那么多豉油,可以減量,然后經(jīng)常翻面盡量讓雞身各個面都能接觸到豉油上色。
廣式豉油雞的一般做法
原料:
鮮雞腿4只,禾然有機醬油(生抽)80毫升,老抽20毫升,米酒20毫升,清水200毫升,白糖15克,姜、蔥各10克,蒜籽15克,八角一朵。
做法:
1、將蔥切長段,姜切薄片,蒜去皮切成小塊;
2、砂鍋內(nèi)倒入禾然 有機醬油(生抽)和老抽;
3、再倒進米酒;
4、加白糖;
5、倒入清水,加步驟2處理好的配料,小火煮至沸騰;
6、將清洗好的雞腿加入砂鍋,小火煮至沸騰即可關(guān)火;
7、利用砂鍋余溫,不開鍋蓋,繼續(xù)燜1小時;
8、中途可以將雞腿翻面,最后成品表面鮮亮紅潤,雞肉滑嫩,雞骨略帶血絲。吃前切件。
廣式豉油雞的由來
上世紀(jì)二十年代,廣州一家酒家旗下有一位外號叫“撈松敖”(粵語意為外省人,也有“老兄”的諧音)的廚師,一改廣東人傳統(tǒng)浸雞方法,選用“醬油”(廣東人叫“豉油”)的“生抽”,替代平淡無奇的清水,同時,保留“姑蘇”方法炮制,令雞肴堪有“皮爽肉滑,骨透芳香”的特點,取名“筒子豉油雞”。
后經(jīng)由清遠石潭人家巧手改良,及選用清遠特有的麻黃雞,搖身一變,成為最具當(dāng)?shù)靥厣朗场?/p>
擴展閱讀
廣式燒填鴨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鴨子洗干凈,去除細毛/毛根。
2、加少許水,混合腌料。
3、腌料灌進鴨腹,用牙簽或棉線縫住開口,避免腌料漏出。
4、看,完全不會漏。放進冰箱冷藏室過夜。
5、第二天,取出鴨子,準(zhǔn)備脆皮水。燒開水,加入醋和麥芽糖,再次燒開。淋遍鴨身。不要忽略翅膀和腿下的皮。
6、鴨子置于通風(fēng)處晾干。我晾了一整個下午。
7、烤箱預(yù)熱180度。給烤盤鋪層錫紙,接烤出來的鴨油,不然很難洗盤。鴨翅尖和鴨爪也包層錫紙,防止烤焦。
8、入烤箱。180度,上下火加風(fēng)扇,烤1 至1.5小時。中途給鴨子翻身,使上色均勻。
9、翻身,接著烤。顏色很漂亮。
廣式燒填鴨的一般做法
廣式燒填鴨做法一
將鴨放砧板上,從翅膀下開膛掏出內(nèi)臟,洗干凈后,再用開水燙一下使鴨皮收緊,然后把稀糖均勻地涂抹在鴨身上,吊起來晾干。將白糖、料酒、花椒粉、鹽、味精、醬油、蔥、姜、蒜末等調(diào)料放在碗中,混合均勻后,注入鴨腹中。將鴨上爐烤燒,至鴨皮堅脆,色澤均勻即熟。將燒烤好的鴨切成塊,擺成原鴨形狀,澆上鴨腹中的鹵汁即成。
廣式燒填鴨做法二
原料:光鴨1只(重約2.5公斤左右為宜),白糖15克,料酒50克,花椒粉10克,味精5克,稀糖10克,醬油100克,蔥、姜、蒜適量。
1、將鴨放砧板上,從翅膀下開膛掏出內(nèi)臟,洗干凈后,再用開水燙一下使鴨皮收緊,然后把稀糖均勻地涂抹在鴨身上,吊起來晾干。
2、將白糖、料酒、花椒粉、鹽、味精、醬油、蔥、姜、蒜末等調(diào)料放在碗中,混合均勻后,注入鴨腹中。
3、將鴨上爐烤燒,至鴨皮堅脆,色澤均勻即熟。
4、將燒烤好的鴨切成塊,擺成原鴨形狀,澆上鴨腹中的鹵汁即成。
廣式燒填鴨做法三
1、首先洗凈鴨腿,用廚房紙巾吸干水分。然后抹上蒜蓉、鹽(半茶匙)、五香粉、生姜粉各少許,抹均勻之后覆上保鮮膜,放在冰箱里過夜。
2、在小盆子里倒入150毫升水,15毫升蜂蜜和2湯匙醋攪拌均勻,然后把腌好的鴨腿放在里面浸泡半小時??鞠?20度預(yù)熱,把鴨腿取出稍加沖洗,再瀝干水份后放進烤盤(我用的是帶架子的烤盤,這樣烤出的汁會漏到下面盤子里,不會沾濕鴨子皮)烤時無需翻面,只是皮面朝上就可以了。
3、這樣大約烤了1小時15分鐘,就出爐了。稍微晾一下就可以斬件??上覜]有剁骨頭用的大刀。切起來很費事。結(jié)果拿著我的小刀蹂躪半天,終于切好了。皮肉分離,很脆,肉也很嫩。
4、香氣四溢。不是自夸,這個鴨腿比采蝶軒的好很多哦這么容易得來的好東東,以后要多做,下次要做整只鴨子,要吃多多的脆皮!
5、把烤盤里的汁和油倒在鍋里加熱,然后放入少許生抽,水,五香粉和糖,燒開后小火熬煮5分鐘,就是我自己琢磨出的燒鴨汁了。千萬別拌在飯里,否則會忍不住吃很多的飯的實在是太香了。
廣式燒填鴨的由來
廣式燒填鴨是廣東省傳統(tǒng)的特色名菜,屬于粵菜系。用長魚盤盛裝,造型美觀大方,色澤金黃悅目,食之皮脆肉香。
廣式白切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煮鍋里倒入足量的清水。大蔥切段,半塊生姜切成大的薄片,和少許鹽一起加在水里,大火燒開。放入整雞,蓋蓋兒中火煮12分鐘,關(guān)火后再燜15分鐘。
2、將煮好的雞取出,立刻放在冰水里冰鎮(zhèn)15分鐘。剩余的雞湯備用。
3、取出雞肉,在雞皮上刷一層香油。
4、待雞肉自然冷卻后,改刀切塊、碼盤。
5、準(zhǔn)備料汁。香蔥和剩余的半塊生姜都切成末,放在耐熱的碗里。鍋中燒開食用油。
6、油燒熱后立刻倒入盛香蔥末、姜末的碗里,攪拌均勻。
7、繼續(xù)倒入1-1.5大勺的雞湯,撒少許的鹽攪勻。鹽一點點即可,煮雞的時候已經(jīng)加過鹽。
8、倒入1茶匙香油、1/2大勺醬油和少許雞精。
9、用勺子將料汁攪拌均勻。
10、將芝麻和花生放在袋子里,用搟面杖搟成碎末。
11、準(zhǔn)備一個調(diào)料盤,一邊盛入步驟9里做好的料汁,一邊放滿芝麻和花生碎。
12、將調(diào)料撒在雞塊上,皮滑肉嫩的白切雞就做好了!
廣式白切雞的一般做法
廣式白切雞做法一
1、將雞在滾開湯鍋內(nèi)浸燙熟(不宜過熟,一般15分鐘左右即可),取出晾涼后切成塊(晾涼再切雞肉不會散),裝在盤中。
2、蔥,姜切成末;分別裝在小碗中,碗內(nèi)在加少許的鹽。
3、炒勺內(nèi)倒入油,在旺火上燒開,澆在蔥末和姜末上。作成兩個粘料。
4、切好的雞和粘料一切上桌。
廣式白切雞做法二
1、將雞除毛去臟。
2、用鐵鍋將水煮至沸騰后,將鹽和姜片放到沸水里,同時將雞下鍋煮(水量以漫過整個雞為準(zhǔn))。
3、待水再次沸騰時改微火煮。
4、微火煮8分鐘(期間要將雞翻動4-5次,使雞熟透,為確認(rèn)是否熟透,可用筷子插進雞肉,沒有血水流即可)。
5、將雞撈出,待雞涼到30度左右。
6、將雞肉切成塊。
7、接下來開始制作醬料。把姜切成碎末,香蔥和香菜切成小段。
8、將備好的姜未用優(yōu)質(zhì)的花生油在熱鍋上爆炒一下。
9、加入精鹽,醬油,麻油,香蔥,香菜,再加適量煮雞的湯,燒開即可。
廣式白切雞做法三
1、放養(yǎng)的嫩母雞一只宰殺洗凈。
2、鍋里加水燒開,將整只雞入鍋,燒開后將雞提起來,讓雞肚子里的水流淌出來,再入鍋,文火慢慢浸20分鐘。
3、浸熟的雞撈起攤涼。
4、將雞切成適合的大小裝盤就行了,用沙姜,蒜頭,香菜、生抽、花生油做個調(diào)料搭配上桌。
廣式白切雞的由來
白切雞是兩廣的名菜,所謂無雞不成宴,就是兩廣人凡有宴席必有白切雞。白切雞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老少皆宜,營養(yǎng)豐富,味鮮,肉嫩,湯甜,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佐料。與牛羊肉相比,白切雞熱量較低,食用不易長胖,可放心食用。
麻油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所有食材和調(diào)味料都準(zhǔn)備好,待用。
2、老姜切成薄片,雞去頭去尾去內(nèi)臟后清洗干凈,然后切成塊狀。
3、干香菇清洗干凈放入溫水中浸泡,將黑麻油倒入鍋里,放入老姜。
4、小火慢慢翻炒至姜汁和麻油融為一體,這樣就可以提高抵抗力和耐寒的能力,具有溫補的作用。
5、爆至姜片2面皺成褐色就可以了,然后轉(zhuǎn)成大火放入雞肉翻炒至顏色金黃。
6、肉質(zhì)緊縮,炒至6,7成熟就可以了,將米酒沿鍋邊倒入,翻炒均勻。
7、讓香氣滲透進雞肉中,將雞肉倒入湯鍋中,放入香菇以及浸泡香菇的清水。
8、再倒入可以淹沒雞肉的清水,大火燒開后轉(zhuǎn)成小伙慢慢燉煮。
9、大概燉煮90分鐘左右,放入鹽調(diào)味就可以了。
麻油雞的一般做法
麻油雞的做法一
1、雞洗干凈,姜切片,米酒和麻油等備用。
2、鍋熱到入麻油,再放入姜炒。
3、炒出香味,放雞和雞腎爆炒。
4、炒久點,雞肉變色,加入鹽,在加入1小碗水,在放入一瓶米酒。
5、大火煮開。
6、到入另外一個鍋里,放小火,煮半小時就可以了食用了。
麻油雞的做法二
1、雞去膽、雞肚內(nèi)膜與爪,雞肉用米酒洗凈,切成塊狀。
2、老姜刷干凈,連皮一起切成薄片。
3、將麻油倒入鍋內(nèi),用大火燒熱。
4、放入老姜,轉(zhuǎn)小火,爆香至姜片的兩面均“皺”起來,呈褐色,但不焦黑。
5、轉(zhuǎn)大火,將切塊的全雞放入鍋中炒,直到雞肉約七分熟。
6、將已備好的米酒水由鍋的四周往中間淋,全部倒入后,蓋鍋煮,酒水滾后即轉(zhuǎn)為小火,再煮上30~40分鐘即可。
7、一道好吃的麻油雞就做好了,這可是專門為孕婦秘制的做法喲。
麻油雞的做法三
1、雞去膽、雞肚內(nèi)膜與爪,雞肉用米酒洗凈,切成塊狀。
2、老姜刷干凈,連皮一起切成薄片。
3、將麻油倒入鍋內(nèi),用大火燒熱。
4、放入老姜,轉(zhuǎn)小火,爆香至姜片的兩面均“皺”起來,呈褐色,但不焦黑。
5、轉(zhuǎn)大火,將切塊的全雞放入鍋中炒,直到雞肉約七分熟。
6、將已備好的米酒水。
麻油雞的由來
家雞的祖先叫原雞。原雞身輕能飛。雄雞喜歡棲息在樹上啼唱,分布于南亞次大陸由巴基斯坦往東一直到中南半島,并向南達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我國云南省、廣西省和海南島均有分布。早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也曾發(fā)現(xiàn)雞骨。經(jīng)鑒定屬原雞屬鳥類。說明那時原雞屬鳥類在黃河流域也有分布。把原雞變?yōu)榧译u,是人類利用生物的變異性,按照不同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馴養(yǎng)的結(jié)果。家雞的馴化,全世界以亞洲為最早,這已是公認(rèn)的事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雞的國家之一。過去有人認(rèn)為,我國的家雞是由印度引進來的,這是錯誤的。除陜西半坡外,在距今4000年前的河南三門峽廟底溝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也發(fā)現(xiàn)了雞的骨骼。此外,我國考古工作者還在湖北省京山縣屈家?guī)X(距今約五千年)發(fā)現(xiàn)陶雞。這說明,我國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開始養(yǎng)雞了。在我國云南、廣西和海南島等地,至今還有原雞的蹤跡,保持野生的習(xí)性。所以,應(yīng)該認(rèn)為,家雞的起源至少是我國和印度同時各自馴養(yǎng)成功的。
豉汁鳳爪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把雞爪子剁成小段。
2、在熱水里焯過,水里加姜塊和料酒。
3、瀝干水份,否則會爆油。
4、小鍋中加適量油,下鍋炸,小心爆油。
5、豆豉,姜片,干辣椒剪段。
6、炸過的雞爪放入涼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
7、調(diào)料汁:一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蠔油、兩勺糖。
8、油鍋爆香準(zhǔn)備好的豆豉等。
9、倒入料汁燒開。
10、把做好的料汁倒入雞爪,放入高壓鍋蒸15-20分鐘即可。
豉汁鳳爪的一般做法
豉汁鳳爪做法一
1、把雞爪子剁成小段。
2、在熱水里焯過,水里加姜塊和料酒。
3、瀝干水份,否則會爆油。
4、小鍋中加適量油,下鍋炸,小心爆油。
5、豆豉,姜片,干辣椒剪段。
6、炸過的雞爪放入涼水中浸泡30分鐘以上。
7、調(diào)料汁:一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蠔油、兩勺糖。
8、油鍋爆香準(zhǔn)備好的豆豉等。
9、倒入料汁燒開。
10、把做好的料汁倒入雞爪,放入高壓鍋蒸15-20分鐘即可。
豉汁鳳爪做法二
1、雞爪清洗干凈,斬去腳趾尖。
2、鍋里水燒熱,水中加入一小勺白酒、和適量姜片。
3、桂皮、八角、花椒。
4、水燒開。
5、將雞爪下鍋煮10分鐘。
6、煮好的雞爪撈出。
7、清水中沖洗掉表面的浮沫,然后撈出瀝干。
8、腐乳用勺子壓碎,加入少許豆豉,蠔油、老抽和糖。
9、攪拌均勻后倒入雞爪中。
10、使每個雞爪都均勻沾滿料汁。
11、蔥姜切絲后撒在雞爪上,放入一個八角。
12、然后放入壓力鍋中蒸40分鐘即可。
豉汁鳳爪做法三
1、雞爪洗凈,剪掉指甲,剁成三段,放入沸水中,加入姜絲,幾?;ń?倒入少許料酒,焯煮8到10分鐘,撈起用廚房紙擦干,晾20分鐘或更久,務(wù)必使雞爪干透,不然后面炸的時候會很驚喜。
2、燒油至6成熱,放入干透的雞爪,中火炸制。
3、雖然已經(jīng)干透,但其實還是會有些微爆油,可以用鍋蓋擋著。但千萬不能蓋上鍋蓋不然會爆得更恐怖。
4、炸到起泡,約10分鐘左右。
5、雞爪子的手指頭不會起泡得很明顯,但也會稍稍起一些,像照片中這樣就可以了。
6、撈出放入加了姜絲的冷水里泡半個小時。
7、完了炸皺縮的皮就都泡起來了。
8、開大火燒開泡著雞爪的水,水開后轉(zhuǎn)小火煮10到20分鐘。
豉汁鳳爪的由來
豉汁蒸鳳爪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菜,屬于粵菜系。已成為廣州酒樓每天銷售量最大的點心之一。雞爪經(jīng)又炸又蒸,而發(fā)得泡而松軟,一吮就會脫骨,再加上諸味調(diào)和的醬料,頓時齒頬留香,就連啃骨頭也成為一種樂趣。再說它的營養(yǎng),因為雞爪富含膠質(zhì),可以保持皮膚的滋潤,有養(yǎng)顏之效。
豉香苦瓜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準(zhǔn)備好材料。
2、苦瓜剖開,用小匙刮去籽和內(nèi)膜。
3、切成片。
4、鍋中燒開水,加少許鹽,放入苦瓜稍燙。
5、撈出后過涼。
6、蒜粒,豆豉切碎。
7、鍋中加色拉油和香油。
8、放入蒜茸。
9、放入豆豉炸到蒜茸成金黃色,關(guān)火。
10、等油稍涼后,放入苦瓜。
11、加入生抽和醋。
12、加入白糖和鹽拌勻。
豉香苦瓜的一般做法
豉香苦瓜做法一
1、豆豉用熱水泡3分鐘,便于釋放味道。
2、豆豉切碎。
3、蒜切末。
4、干辣椒剪段。
5、苦瓜先切段,再縱向切開去掉瓤和籽。
6、再縱向切一指寬的段。
7、熱鍋冷油爆香豆豉,蒜末,辣椒段。
8、加入苦瓜段炒斷生。
9、加入醬油,生抽,糖,雞粉,鹽炒入味即可。
豉香苦瓜做法二
1、原料??喙锨袎K。
2、沸水焯苦瓜一兩分鐘,撈出,泡涼水中。
3、熱油炒熟肉片,盛出。
4、爆香蒜末,豆豉,加入姜絲,辣椒絲,
5、倒入苦瓜,加一勺醬油,一勺糖,翻炒。
6、加入肉片。水淀粉加一勺雞精,勾芡。出鍋。
豉香苦瓜做法三
材料:食鹽適量,醬油適量,雞粉適量,生抽適,調(diào)和油適量。
1、苦瓜洗去瓤凈切0.4cm的厚片。
2、大蒜、小米辣切末。
3、豆豉切碎。
4、鍋內(nèi)倒入適量清水燒開,放一勺鹽,下入苦瓜焯至變色即可撈出沖冷水(前后大概半分鐘)。
5、鍋內(nèi)倒入適量的油,放入蒜末、辣椒末煸出香味。
6、倒入焯過水的苦瓜翻炒半分鐘,加入豆豉翻炒均勻,接著撒入適量的鹽,白糖繼續(xù)翻炒均勻出鍋(有放味精、雞精習(xí)慣的可以在出鍋前放適量味精)。
7、美味豉香蒜香炒苦瓜出鍋啦!
豉香苦瓜的由來
明代以前醫(yī)書沒有記載苦瓜,明代《救荒本草》、《本草綱目》始列入,疑為三寶太監(jiān)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清代王孟英的《隨息居飲食譜》說:“苦瓜清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可醬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則色赤,味甘性平,養(yǎng)血滋肝,潤脾補腎?!?即是說瓜熟色赤,苦味減,寒性降低,滋養(yǎng)作用顯出,與末熟時相對而言,以清為補之。其實吃苦瓜以色青末黃熟時才好吃,更取其清熱消暑功效。
麻油雞湯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準(zhǔn)備材料:雞肉、老姜(要3、4塊)、麻油的量依雞肉來決定,如果雞肉的量是一個陶鍋的7分滿,就加一碗7分滿的麻油。
2、雞肉入滾水中川燙去血水。
3、把老姜洗凈后不要去皮,切成薄片,要多一點,因為等一下要鋪好幾層。
4、把川燙完的雞肉放入陶鍋里,盡量讓其平整,再倒入麻油使其均勻。
5、把姜片按順序依次鋪滿一層,然后再鋪第二層、第三層,一定要鋪到看不到底下的雞肉為止,而且姜片之間不要有縫隙。
6、姜片鋪完后,加入大量的鹽使其復(fù)蓋在姜片上,也要完全把姜片淹沒才行,蓋上鍋蓋悶煮。先用大火悶煮至開,也就是鍋蓋上看到有冒煙(大約5分鐘),再轉(zhuǎn)小火悶煮15-20分鐘后,熄火再悶5分鐘,不要急著打開鍋蓋。
7、用一個湯匙和一個夾子,慢慢地把上層鋪的鹽和姜片去掉,但要留一些姜片在雞肉里、
麻油雞湯的一般做法
麻油雞湯做法一
1.準(zhǔn)備材料:兩只大雞腿、三個雞珍、生姜、米酒、麻油。
2、姜切片、備用。
3、先把雞珍、雞腿洗干凈,剁快。
4、煮一鍋熱水、把雞腿、雞珍先汆燙、洗凈備用。
5、在炒菜鍋里加入三大勺的麻油、開小火。
6、冷油加入姜片、小火炒到姜味出來。
7、放入雞珍、雞塊、轉(zhuǎn)中小火炒。
8、要很細心的炒、不能把雞肉表皮炒成干狀、因為不是在煎肉。
9、炒到雞肉里面的骨頭出血汁、就表示半熟了。這時加入米酒和水各500ml??梢院染频娜司蛣e加水了、味道更香。
10、蓋上鍋蓋轉(zhuǎn)大火煮。湯滾了之后、再轉(zhuǎn)中小火慢慢熬煮大約四十分。
11、這道麻油雞湯基本是不放鹽巴和其他調(diào)味料的、米酒本身就很甜。
麻油雞湯做法二
1、雞腿切塊,洗凈備用。姜切薄片,5片左右就夠了。備好黑麻油和紅標(biāo)米酒。
2、倒入黑麻油,開中火,放入姜片。當(dāng)姜片邊緣出現(xiàn)小泡時,就可以準(zhǔn)備下雞腿肉了。
3、倒入雞腿肉后開始炒,為了避免黏鍋,要不斷拌炒。
4、炒到雞腿肉微微變色后,倒入紅標(biāo)米酒。這步驟可以加水(我是沒加)。然后蓋蓋煮。
5、想吃嫩一點的雞肉,就煮到雞腿熟了就可以了。如果害怕酒味的,可以在雞腿熟后開蓋煮個幾分鐘,讓酒精蒸發(fā)。
麻油雞湯做法三
1、雞洗干凈,姜切片,米酒和麻油等備用。
2、鍋熱到入麻油,再放入姜炒。
3、炒出香味,放雞和雞腎爆炒。
4、炒久點,雞肉變色,加入鹽,在加入1小碗水,在放入一瓶米酒。
5、大火煮開。
6、到入另外一個鍋里,放小火,煮半小時就可以了食用了。
麻油雞湯的由來
雞,古稱德禽,又名燭夜。它在家禽中雖屬小個子,但卻是“元老”之一。自古以來,人們對雞都是深懷好感的。清人陳洖子在《花鏡》一書中,對雞作了高度的評價,說雞具有“五德:首頂冠,文也,三足搏距,武也;見敵即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時,信也?!奔译u的祖先叫原雞。原雞身輕能飛。雄雞喜歡棲息在樹上啼唱,分布于南亞次大陸由巴基斯坦往東一直到中南半島,并向南達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我國云南省、廣西省和海南島均有分布。
廣式豉油雞的營養(yǎng)價值
雞肉的肉質(zhì)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diào)方法,并富有營養(yǎng),有滋補養(yǎng)身的作用。雞肉不但適于熱炒、燉湯,而且是比較適合冷食涼拌的肉類。雞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營養(yǎng)功效豐富,隨處可見,故民間稱雞為“濟世良藥”。
雞肉蛋白質(zhì)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雞肉含有對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jié)構(gòu)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jīng)不調(diào)、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yī)學(xué)認(rèn)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雞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雞肉性平,它是蛋白質(zhì)含量最多的動物食品。雞肉還含有對人體生長發(fā)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jié)構(gòu)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雞肉、雞湯是產(chǎn)婦滋補的傳統(tǒng)食品,有助于產(chǎn)婦的身體恢復(fù),促進乳汁的分泌,是月子里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品。
廣式豉油雞的熱量
雞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的白肉類,適宜在減肥期間食用,建議進食時去皮。
營養(yǎng)素含量(每100克)
熱量(大卡)167.00
碳水化合物(克)1.30
脂肪(克)9.40
蛋白質(zhì)(克)19.30
纖維素(克)一
維生素A(微克)48.00
廣式豉油雞的宜忌人群
雞的適用人群
雞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孕婦也可食用,孕期和產(chǎn)后皆可食用來補充營養(yǎng)。但產(chǎn)婦吃雞肉有講究。如果產(chǎn)后2周內(nèi)乳汁分泌不足,就不要吃母雞了。因為母雞肉富含雌激素,能使乳汁分泌減少。這時候可以吃公雞肉,公雞肉富含雄激素,可以對抗雌激素而催乳。開始正常飲食的孩子也可適當(dāng)添加食用。
老人、病人、產(chǎn)婦、小孩、體弱者更宜食用。對營養(yǎng)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jīng)不調(diào)、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不宜吃雞肉的人
感冒發(fā)熱、內(nèi)火偏旺、痰濕偏重之人、肥胖癥、患有熱毒癤腫之人、高血壓、血脂偏高、膽囊炎、膽石癥的人忌食雞肉;雞肉性溫,助火,肝陽上亢及口腔糜爛、皮膚癤腫、大便秘結(jié)者不宜食用雞肉;感冒伴有頭痛、乏力、發(fā)熱的人忌食雞肉,雞湯。
淺色海鮮豉油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淺色海鮮豉油是廣東省傳統(tǒng)的漢族名菜,屬于粵菜系。又叫白魚汁。屬于粵菜中的另類飲食。魚骨洗凈,火腿骨入沸水鍋中出一水,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淡二湯、胡蘿卜、芫荽頭和胡椒粒(研碎),用大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至湯汁還剩5000克時,濾去料渣,加入白醬油、魚露、味精、雞精、白糖,待湯汁再燒沸后,撇凈表面浮沫,起鍋裝入盛器內(nèi),即可使用。
做淺色海鮮豉油主要用到的調(diào)料就是胡椒粒100克、味精60克、雞精50克、白糖150克 ,沒有特別要注意的。
淺色海鮮豉油的一般做法
原料:魚骨、火腿骨500克、胡蘿卜300克、芫荽頭300克。
調(diào)料:胡椒粒100克、味精60克、雞精50克、白糖150克。
步驟:
魚骨洗凈,火腿骨入沸水鍋中出一水,一起放入鍋中,加入淡二湯、胡蘿卜、芫荽頭和胡椒粒(研碎),用大火燒開后,轉(zhuǎn)用小火熬至湯汁還剩5000克時,濾去料渣,加入白醬油、魚露、味精、雞精、白糖,待湯汁再燒沸后,撇凈表面浮沫,起鍋裝入盛器內(nèi),即可使用。
小貼士:
所屬類型 另類飲食。
淺色海鮮豉油的由來
粵菜即廣東菜,是中國傳統(tǒng)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一。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此處的廣州府含:順(德) ,南(海) ,番(禺) 。廣義上的粵菜又稱“潮粵菜”,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發(fā)展而成,三大菜系類型各異,其中廣州菜和東江菜近似。粵菜因其選料嚴(yán)格、做工精細、中西結(jié)合、質(zhì)鮮味美、養(yǎng)生保健等特點而名揚天下。
粵菜用量精而細,配料多而巧,裝飾美而艷,而且善于在模仿中創(chuàng)新,品種繁多,1965年“廣州名菜美點展覽會”介紹的就有5457種之多。粵菜注重質(zhì)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jié)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追求色、香、味、型。
粵菜烹調(diào)方法有21種之多,尤以蒸、炒、煎、焗、燜、炸、煲、燉、扣等見長,講究火候,尤重“鑊氣”和現(xiàn)炒現(xiàn)吃,做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上以清、鮮、嫩、爽為主,而且隨季節(jié)時令的不同而變化,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并有“五滋”(香、酥、脆、肥、濃)、六味(酸、甜、苦、辣、咸、鮮)之別。選料廣博奇異,品種花樣繁多,飛禽走獸、魚蝦鰲蟹,幾乎都能上席。風(fēng)味注重質(zhì)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
豉汁蒸排骨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排骨沖洗干凈后放入冷水盆中浸泡10分鐘備用。
2、陳皮用熱水泡軟取出和蒜、紅椒一起切末,姜切絲、蔥段切、干豆豉用刀略切碎。
3、洗干凈的排骨瀝干水分,放入盆中,調(diào)入料酒、陳皮碎。
4、調(diào)入一點點鹽。
5、調(diào)入1湯匙蠔油。
6、調(diào)入湯匙生抽。
7、繼續(xù)調(diào)入少許糖。
8、調(diào)入1湯匙生粉用手徹底抓勻。
9、再放入姜絲蒜末和蔥段一起抓勻腌制30分鐘。
10、30分鐘后將所有香料及豆豉碎一起放入排骨中,調(diào)入一點點再次抓勻。
11、鋪上盤中,覆蓋上一層保鮮膜(用牙簽在表面戳幾個洞)。
12、入開水鍋里中火蒸15分鐘左右取出撒蔥花及紅椒末即可。
豉汁蒸排骨的一般做法
豉汁蒸排骨做法一
1、干豆豉用清水稍加浸泡后剁一剁,注意別泡久了,香味會流失的。放入小碗中,蒜瓣去皮剁成茸狀也放入小碗中,燒熱油1湯匙沖入小碗中,激香豆豉和蒜蓉,拌勻備用。
2、肋排斬小塊,約2.5 -3.0厘米寬度,置于流動水下反復(fù)抓洗至水清,瀝干水分后加入姜片,調(diào)入精鹽、白糖、生抽、頭抽、料酒、干淀粉拌勻腌制半個鐘頭左右,將豆豉蒜蓉倒入拌勻。
3、準(zhǔn)備好蒸籠,以白菜葉輔底,輔底菜蔬不限,我個人偏好白菜葉,蒸后有淡淡的清香味。
4、將肋排均勻地排入蒸籠中,盡可能平鋪不要重疊,以使食材在蒸制過程中可以均勻受熱。
5、鍋坐水大火煮開,將肋排放入,加蓋旺火足汽蒸制約10分鐘。
6、將排骨蒸制的同時,將紅甜椒和小蔥摘洗干凈,切成碎末狀,排骨蒸熟起鍋,將椒末及蔥末撒在上面,上桌食用前略加拌勻即可。
豉汁蒸排骨做法二
1、豬小排洗凈瀝干水分。
2、姜、蒜切末。
3、豬小排加入料酒、姜蒜末、淀粉、糖、豆豉、生抽腌制2個小時。
4、將腌制好的排骨放入盤中,表面放上剁椒,入蒸鍋,水開后大火30分鐘即可。
豉汁蒸排骨做法三
1、先將肋骨洗凈泡三遍水除去血腥味,然后加:料酒,醬油,姜末,香油,麻辣油,淀粉腌制。
2、將蒜,辣椒,豆豉切得碎碎的。
3、鍋入油,放入蒜末,姜末,辣椒,豆豉,糖,生抽同炒,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加一些老干媽更過癮哦。
4、炒香后,將腌制好的肋骨放入豆豉醬中滾動,均勻粘上。(每塊排骨都要有豆豉和辣椒哦。
5、大火蒸20分鐘,即可享用了。
豉汁蒸排骨的由來
豆豉是一種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以永川豆豉和陽江豆豉為常見,豆豉蒸、炒、拌食葷素皆宜,也可作蘸料。豆豉既可食用,又可以入藥,其營養(yǎng)價值高,食后有止痰清熱、透疹解毒之效。今天就以永川豆豉為主料,將其剁碎與排骨一同清蒸成菜。
豆豉蒸排骨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傳統(tǒng)名菜,屬于川菜系。排骨洗凈斬塊,加入腌料用手抓勻,腌制30分鐘。將豆豉剁成碎末;紅椒去蒂和籽,洗凈切成塊;姜蔥都切成末。往排骨內(nèi),依次放入豆豉、紅椒塊和蔥姜末,充分?jǐn)嚢杈鶆颉?/p>
徽式雙冬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準(zhǔn)備的材料。
2、茭白洗凈切片,冬菇洗凈切片,上海青洗凈一切二。
3、鍋中倒水,加鹽和少許油。
4、鍋中水開,倒入冬菇、茭白和上海青焯一下?lián)瞥觥?/p>
5、鍋中倒油,煸炒冬菇和茭白,倒入醬油翻炒一會。
6、下入上海青、鹽和雞精翻炒。
7、裝盤即可。
徽式雙冬的一般做法
徽式雙冬做法一
1、泡好的香菇洗凈去根。
2、冬筍去殼切塊洗凈。
3、冬筍用冷水下鍋水開后撈起。
4、鍋內(nèi)油溫7分熱全部倒入煸炒均勻。
5、加入料酒。
6、加入生抽和老抽。
7、加入蠔油翻炒均勻。
8、加入適量的開水蓋上大火2分鐘。
9、之后加入雞精調(diào)味。
10、滴入香油。
11、裝盆撒上蔥花。
徽式雙冬做法二
原料:冬筍、冬菇、蔥、姜、鹽、醬油、胡椒粉、加飯酒、白糖、淀粉、食用油各適量。
1、炒鍋倒一點油,開火,放10克左右的白糖炒糖色,炒至紫紅色放入撈出的二冬,快速炒制上色。然后放少許醬油、加飯酒、胡椒粉、少許鹽。因為已經(jīng)泡過有底味了,所以千萬不可多放鹽。
2、倒入適量高湯或者清水,漫到原料的多一半就可以了。開中火燒制,燒到湯汁還剩三成的時候放水淀粉,轉(zhuǎn)大火收汁,最后淋點明油裝盤即可。
徽式雙冬做法三
1、嫩筍切滾刀塊,香菇切十字花刀待用。
2、菜心白用刀切十字,深度約2厘米,注意不要切斷。
3、開水鍋中滴入幾滴油,加入菜心焯片刻至熟撈出圍擺在圓盤四周。
4、再將筍塊入開水鍋中煮幾分鐘撈出。
5、鍋入中量油燒六成熱,加入筍塊煎炸至金黃色撈出瀝油。
6、鍋留少量油,爆香香菇。
7、入筍塊,加入蠔油及水許水,小火煮至湯汁收濃。
8、再加入少許鹽、糖,用水淀粉勾芡至湯汁濃稠關(guān)火。
9、將筍塊和香菇碼放在小白菜盤上,淋上湯汁即可。
徽式雙冬做法四
1、冬筍去皮切滾刀塊。
2、干香菇泡發(fā)后 去蒂 留下泡發(fā)的水 注意不要水中沉底的沙子。
3、一起下鍋 放油爆炒 十幾秒后依次放入生抽 老抽 糖 糖可適量多放點 這道菜味甜更鮮。
4、倒入泡香菇的水 和菜齊平 蓋鍋蓋 中到大火燜 并收湯。
5、三到五分鐘后 開鍋 湯收到差不多的時候 改小火 放入水芡粉 收干。
6、出鍋前淋上點香油 一點味精 OK。
徽式雙冬的由來
徽州風(fēng)味小吃名?!疤鹁漆劇毕涤蒙系扰疵揍勚贫?在黃山市城區(qū)或集鎮(zhèn)的街頭巷尾,常可以看見有人挑擔(dān)子叫賣“徽式雙冬”。
葡式蛋撻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
1、將淡奶油、牛奶、白糖攪拌均勻,加熱至白糖完全融化。
2、倒入蛋黃。
3、篩入低筋面粉,攪拌均勻。
4、過篩后就是蛋撻水。
5、將塔皮擺在烤盤內(nèi)。
6、倒入蛋撻水,七分滿即可。
7、裝入烤盤,放入約熱好的烤箱中層。210度,25分鐘左右,烤至蛋撻表面出現(xiàn)焦點即可。
葡式蛋撻的一般做法
葡式蛋撻做法一
1、蛋撻皮常溫解凍20分鐘,這期間你可以準(zhǔn)備蛋撻液。將牛奶、淡奶油、煉乳、細紗糖一一放入不銹鋼盆攪拌均勻。為了讓糖更好的融化,不銹鋼盆下面坐一個熱水盆通過不銹鋼盆導(dǎo)熱讓糖快速融化。
2、把蛋黃打散待牛奶液體變涼
3、牛奶液體跟蛋黃混合攪拌均勻,吉士粉過篩,攪拌均勻。全蛋液在過篩,防止有未融化的吉士粉。
4、烤箱預(yù)熱,裝牛奶液至蛋撻皮8分滿。220度23分鐘。
葡式蛋撻做法二
1、準(zhǔn)備好食材。
2、奶油、牛奶、煉乳放在小鍋里。
3、加入砂糖拌勻。
4、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直至砂糖融化。離火放涼。
5、取蛋黃,攪勻。
6、慢慢倒在牛奶液中,拌均勻。
7、篩入低粉,成蛋撻水。
8、將蛋撻水過濾。
9、倒入蛋撻皮中八分滿,烤箱預(yù)熱220度,中層烤15分鐘。
葡式蛋撻做法三
1、準(zhǔn)備好所需的材料,奶油,細白糖,牛奶和雞蛋。
2、牛奶取60ML倒入碗內(nèi)。
3、再加入50ML的淡奶油。
4、白糖取20g。
5、2個土雞蛋,用蛋清分享器分出蛋黃。
6、將白糖和2個蛋黃攪拌均勻。
7、將攪拌好的蛋液倒入奶油牛奶的混合體中,拌勻。
8、將調(diào)制好的蛋撻液過網(wǎng)濾一下,這樣蛋撻的口感更細滑哦。
9、將做好的蛋撻液倒入蛋撻皮中,不要太滿,三分之二即可。
10、烤箱200度預(yù)熱10分鐘后,放進蛋撻準(zhǔn)備烘烤。
11、先下火200度烤15分鐘。
12、再上下火200度同時烤15分鐘。
13、看,蛋撻液像一個圣斗士一樣,要烤箱里快樂地跳著舞14.烤好啦,賣相還不錯哦。
葡式蛋撻的由來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及廣東地區(qū)稱葡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于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后的焦糖)為其特征。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并減少糖的用量后,隨即慕名而至者眾,并成為澳門著名小吃,最為代表的是Milktars 蛋撻。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wǎng)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廣式豉油雞什么時候放調(diào)料》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zhì)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zhǔn)備的“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