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一)
中醫(yī)的運動養(yǎng)生。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一)》,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中醫(yī)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總結出了四種論斷疾病的方法,這就是望、聞、問、切四診。望診就是醫(yī)生運用視覺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態(tài)的變化;聞診就是醫(yī)生憑聽覺和嗅覺辨別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問診就是醫(yī)生憑聽覺和嗅覺辨別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問診即通過詢問病人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以及目前癥狀及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是切按病人的脈搏和觸按病人的皮膚 手 腹部 四肢及其它部位以診斷疾病的方法。
中醫(yī)認為,氣血運行,感應傳導,能傳遞病邪。反映病變的通路是經絡,經絡具有聯絡臟腑肢節(jié) 溝通上下內外的功能,象電話一樣將人體緊密地聯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以局部的變化通過經絡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反映到體表,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相反,中醫(yī)通過對外部的診察,也可以推測內臟的變化,這就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基礎和依據。
望
簡單來說,望診包括一般望診和舌診兩部分內容,一般望診又包括望神 察色,望形態(tài) 望五官等,舌診包括望舌質 望舌苔。望診首先是望神,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體現,如神志清楚,語言清晰,目光明亮,反應靈敏,稱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輕淺的表現。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應遲鈍,甚至神志不清,稱為無神,表示病情較重。通過望神可以對病人的病情和預後,做一個估計,做到心中有數。
察色主要觀察面部的顏色和光澤,根據不同的色澤可以看出氣血盛衰和疾病發(fā)展變化。正常中國人面色微黃,紅潤光澤,若出現異常色澤稱為病色,常見的有:白色,主虛主寒 主失血;黃色,主虛主濕;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兒驚風;紅色,主熱;黑色,主腎虛。
望形態(tài)是指望形體和動態(tài),如形肥食少為脾虛有痰。形瘦善饑,為胃中有火。躑臥喜靜,多屬寒證。煩躁喜動,多屬熱癥。張口抬肩,喘息不能平臥是喘癥,項背強急,角弓反張是痙??;久病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是危重證候。
中醫(yī)經驗認為五臟開竅於五官,五官內應於五臟,通過望五官可以了解一定的內臟病變,如目赤紅腫,多為肝火或風熱,兩目上竄,直視或斜視為肝風內動,耳輪干枯焦黑為腎精虧耗,鼻翼煽動為邪熱蘊肺,牙齦腫或兼出血屬胃熱亢盛。
望舌診病是中醫(yī)長期實踐積累的獨特察病手段,主要觀察舌質和舌苔,舌質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著的苔狀物,舌質可以反映五臟的虛實,舌苔可以察外邪侵入人體的深淺,正常人是淡紅舌,薄白苔。若舌質淡白主虛,主寒,舌質紅主熱,紫舌主瘀血,白苔主表證寒證,黃苔主黑證熱證,黃而厚膩是濕熱或痰熱,苔薄病情輕,苔厚病情重,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進,由厚變薄表示病退。臨床上通常把舌質和舌苔變化聯系起來,綜合判斷,中醫(yī)經驗,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脈,因為舌象能比較準確及時反映機體生理病理狀況。熟練運用望診,對疾病的診斷既快又準,所以中醫(yī)說“望而知之謂之神”。
相關閱讀
中醫(yī)如何望聞問切
1、中醫(yī)如何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觀察病人的神、色、形、態(tài)的變化。“神”是精神、神氣狀態(tài);“色”是五臟氣血的外在榮枯色澤的表現;“形”是形體豐實虛弱的征象;“態(tài)”是動態(tài)的靈活呆滯的表現。這就是對病人面目、口、鼻、齒、舌和苔、四肢、皮膚進觀察,以了解病人的“神”.
“聞診”,是指聽病人說話的聲音、呼吸、咳嗽、嘔吐、呃逆、噯氣等的聲動,還要以鼻聞病人的體味、口臭、痰涕、大小般發(fā)出的氣味。
“問診”,就是問病人起病和轉變的情形,寒熱、汗、頭身感、大小便、飲食、胸腹、耳、口等各種狀況。
“切診”,就是脈診和觸診。脈診就是切脈,掌握脈象。觸診,就是以手觸按病人的體表病頒部分,察看病人的體溫、硬軟、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診斷。
2、望聞問切是誰發(fā)明的
望聞問切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民間醫(yī)生扁鵲發(fā)明的,他對四診法的形成與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扁鵲,姬姓,秦氏,名緩,扁鵲是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一名醫(yī)學家,在當地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敬,他們給他“扁鵲”的稱號實則是為了能夠配上他神醫(yī)的身份。
3、望診需要注意哪些
3.1、光線充足,避免干擾
望診時應該盡量在光線充足的自然光下進行,如果沒有天然的光線,也應該在日光燈下進行,必要時在白天的時候再進行復診,要避開有色光線和室溫高低的干擾。
3.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望診時要充分暴露受檢查的部位,以便能夠清楚的進行觀察。對于個別與整體病情不符合的征象,應該認真分析,排除其中由于非病理因素造成的假象。
3.3、熟悉生理,以常衡變
為了更好的識別病理體征,必須在望診前熟悉各個部位組織的正常表現和生理特點,將病理體征與生理體征進行比較,并且要熟悉各個部位組織與內在臟腑經絡的聯系,運用整體觀念進行分析,動態(tài)觀察,從病情發(fā)展角度判斷病理體征所提示的臨床意義。
3.4、四診合參,綜合判斷
不能以望診來代替四診,單純的望診信息不夠,資料不全,要注意將望診和其他診法密切結合,四診合參,進行綜合判斷。
看中醫(yī)什么時候看最好
中醫(yī)看病主要采用“望、聞、問、切”方法。其實號脈也有講究,不少中醫(yī)專家表示,早上空腹的時候號脈,得到診斷信息最準確。
號脈最佳的時段是每天早上太陽剛升起來、人們剛起床且還未進食的時候。陽氣剛剛進入體內,因為這個時候太陽剛剛升起。人體在夜晚的陰氣也漸漸退去,并且此時人體經過一晚上的休息,各方面都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這個時段的脈象,人體平和狀態(tài)下的真實反映。
看中醫(yī)注意事項
1、上午空腹看病(但要預防低血糖),以免舌苔被飲食影響。有些食物和飲料本身有顏色,進食后可能導致舌苔顏色的改變而影響醫(yī)生對疾病的判斷;進食后也會使脈搏加快,影響對脈診的判斷分析。
2、到了醫(yī)院先休息一會兒。先稍事休息以后進入診室看病,并保持一種比較平和的心態(tài)。因為運動、生氣后會引起脈搏、面部色澤、乃至語調的變化,不利于對疾病的正確判斷
3、伸舌頭不要緊張用力。因為伸舌頭緊張用力,舌尖肌肉收縮,淡舌會變紅,紅舌會變更紅。舌伸得過久,舌下靜脈受壓,舌質可以變青紫,也會引起不必要的誤診。
聞
聞診包括聞聲音和嗅氣味,如病人語聲低弱,少氣懶言,多為虛證,語聲響亮,煩躁多言,為實證,喘息氣粗,喉中痰鳴為哮證,干咳無痰是肺燥,咳聲低弱為肺虛??诔舳鄬傥笩?,口出酸臭氣味是有宿食,大便臭穢主熱證,氣腥為寒證,小便臊臭或混濁多屬濕熱,白帶臭穢屬濕熱,量多氣腥屬虛寒。 問 問診內容涉及范圍很廣,是獲取疾病的重要途徑,很多名非常重視問候,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癥,明朝張景岳曾編有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謁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叁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對需問內容做了一個概括。 切 切診最常見的為切脈,甚至成為中醫(yī)的特征形象,中醫(yī)認為全身血管四通八達,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環(huán)周身,只要人體任何地方發(fā)生病變,就會影響氣血的變化而從脈上顯示出來,中醫(yī)通過診脈也可以了解全身氣血的情況,清朝江筆華有診脈歌:“病人雙腕,高骨定為關,寸脈量虎口,尺脈準臂彎,左寸心包絡,左關膽與肝,左尺司何職,膀胱腎余焉,右寸胸中肺,胃脾屬右關,要知大腸腎,右尺自昭然------”明朝李時珍著有《瀕湖脈學》詳細介紹了二十七種脈象及主病,但脈理幽微,其體難辨,心中易了,指下難明,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故有“切而知之謂之巧”之說,初學不易掌握,臨癥日久自有心得。 總之,四診在病中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要想對疾病作出全面正確的判斷必須做到四診合叁,將四者有機結合起來,聯合運用,缺一不可,有人認為,中醫(yī)看病,只是摸脈看舌這種說法是不夠全面的。 中醫(yī)對四診所收集的疾病有關資料,和中醫(yī)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相結合,然后得出結論,但疾病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癥狀,體征表現得復雜,有時還會出現假象,如:“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 “真寒假熱 真熱假寒”,這就要求醫(yī)生積極思考 客觀分析 認真甄別,或“舍脈從癥” 或“舍癥從脈”,透過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準確論斷,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醫(yī)生:中山一院中醫(yī)科副教授秦鑒 采寫:記者邱瑞賢通訊員陳起坤
說起看中醫(yī),大家都知道講求“望、聞、問、切”,但是臨床經驗告訴我,如果碰上一個“會看病”的患者,憑其適當配合可使中醫(yī)診斷更加準確、迅速。別小看這些看病的技巧和小節(jié),對于中醫(yī)來說,很多時候一層口紅幾滴香水就可以讓醫(yī)生誤診。
“望”:勿涂口紅勿刮舌面
“望診”主要是醫(yī)生通過視覺獲得與診斷有關的,自覺或不自覺地掩蓋自己的表象會影響醫(yī)生的望診的結果,導致誤診?,F在的化妝藝術很容易以假亂真,如一個萎黃的面色本來是脾虛證的表現,經過面部化妝后紅潤的面色可能會使醫(yī)生不能正確診斷;口紅會讓一個因陽虛而唇色蒼白患者變成氣血調和的“常人”??床∏安灰瘖y,讓醫(yī)生看到一個真實的你,有助于診斷。
“望舌”是中醫(yī)望診的一個重要內容,醫(yī)生希望能夠看到患者真實的舌苔、舌色。有些患者早晨刷牙時拼命用牙刷刮舌面,目的是給醫(yī)生看一個的舌頭,但恰恰是因為這樣讓病看不明白、不準確。舌苔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病證,如黃色的舌苔是熱證、灰黑而潤的舌苔是寒證,如果患者來看病前喝一罐橙汁或者濃咖啡將舌苔染成黃色或灰黑色,熱證或寒證的誤診就可能出現了。
此外,望舌時往往有些患者將舌頭伸得長長的、尖尖的,為的是讓醫(yī)生看得更全面,他哪知道不管什么顏色的舌頭(舌色),伸得太緊太尖就變成代表熱證的紅色舌象。伸舌頭時應該放松、自然,舌面充分展開,舌長的三分之一伸出口外就可以了。
聞:勿吃香口膠勿壓抑咳嗽
“聞診”是醫(yī)生根據患者發(fā)出的氣味和聲音來判斷疾病,香水或香口膠會掩蓋患者的氣味。此外,患者發(fā)出聲音的強弱等對疾病的診斷也很有用,不要刻意地渲染或抑制自己的聲音,如看咳嗽病時既不要怕醫(yī)生聽不見而大聲咳嗽,也不用忍住不咳嗽而兩眼淚漣漣。
患者應該注意到,盡管醫(yī)生有職業(yè)道德要求其對所有患者一視同仁,但邋遢的身體氣味是任何人都不愿意聞到的。另外,還包括酒氣、口嚼大蒜等氣味。
問:勿籠統(tǒng)說“熱氣”“好虛”
“問診”是醫(yī)生聆聽患者的訴說的診斷方法。要注意重點突出,不要籠統(tǒng)地用“熱氣”、“消化不好”、“全身不舒服”、“覺得好虛”來回答醫(yī)生的第一個提問。
當醫(yī)生問你哪里不舒服或需要什么幫助時,應該用臨床癥狀(如頭痛、全身乏力等)或客觀體征(如發(fā)熱、皮疹)等準確描繪自己的病情。當醫(yī)生問這些情況有多長時間時,很多廣州的患者不管患病長短總是用同一個詞回答:“好耐(好久)”,再問時仍然是“好耐”,死活不肯用年、月、日說出時間的長短,真是急死人。
講述完上述主訴后,患者應該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變化、治療經過、用藥情況、治療結果簡明準確地告訴醫(yī)生,不要加太多的形容詞。患者還要將自己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個人的特殊情況(過敏藥物、飲食特別嗜好等)適當告訴醫(yī)生,女患者必要時還需補充、孕育情況。
當醫(yī)生再有提問時,按照客觀情況如實回答,有時可用“是”或“沒有”即可。對老年記憶力差的患者或病情復雜的患者,如果能將病情用紙記下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切:看病前勿快走勿穿連衣裙
最后是“切診”,主要是按脈和觸按全身各部位??焖俚淖邉訒绊懨}象,最好在診室外休息數分鐘后再看病。按脈時均勻呼吸,肌肉放松。同時,有些疾病的檢查需要觸按胸、腹部,女患者不要穿連衣裙,以方便檢查。
皺紋我們應該都害怕出現,對于皺紋的出現我們可能會感嘆歲月的無情,但其實有的時候皺紋的出現可能是預示某種的疾病,那么對于這些皺紋的出現預示什么樣的疾病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皺紋的出現可能暗示健康問題,我們還是要注意一下的,那么對于皺紋暗示的是什么健康問題我們還是要搞清楚的。
九種皺紋暗示健康有問題
1、額頭皺紋:和抑郁癥有關
皺紋的暗示:額頭上的橫向皺紋是一個人是否勤于思考的標志,一條條小皺紋所代表的是它的主人是否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積極思考的態(tài)度。對于腦力來說,重要的就是記憶力了,它需飲食營養(yǎng)的滋補。
如果前額上的皺紋不連貫,呈波浪狀,這樣的人很快會出現心緒不寧的情況,精神上可能有痛苦,可能患抑郁癥。
2、鼻梁皺紋:和記憶力有關
皺紋的暗示:鼻梁上的前額上有皺紋,說明這個人大概從事的是常常需要冥思苦想的腦力勞動,有這種皺紋的人容易犯偏頭疼。如果出現明顯的十字形連續(xù)皺紋,這樣的人很少生病。
3、臉頰皺紋:可看出血管方面的問題
皺紋的暗示:臉頰是面部皮膚比較脆弱的地方,很容易看出血管方面的問題。如果右臉比左臉的皺紋深,大概是肝臟不好。面頰出現斜紋,查查有無高血壓。如果顴骨上出現鐮刀形皺紋,腳上可能有病。
4、鼻皺紋:代表的器官是心臟
皺紋的暗示:鼻皺紋是遺傳來的皺紋,隨著年齡的增長,到年老時就會變得更為明顯。鼻皺紋代表的器官是心臟。每條皺紋分岔產生的細小分支皺紋對面部診斷醫(yī)師來說,都具有相應的意義。如果鼻梁上出現許多十字形皺紋,不排除脊柱或腎臟有嚴重病變的可能性,有這種皺紋的人脊柱通常會變形。
5、眉間皺紋:可能代表緊張和壓力
皺紋的暗示:兩眉之間的皺紋俗稱惱怒紋,當人們全神貫注的沉思或生氣時,兩眉之間就會出現所謂的惱怒皺紋。此外,如果處于身心健康緊張或重壓之下,惱怒皺紋也會隨之而來。此外,眉間紋還可能是鼻竇不太好的征兆。
6、眼周皺紋:代表情緒
皺紋的暗示:眼周圍的皮膚十分細嫩,其皺紋通常稱為笑容皺紋或是情緒皺紋。然而,我們寧可將之稱為情緒皺紋,因為不僅在心緒好微笑時,而且在憂心、憂慮或悲哀時也會在眼周圍出現情緒皺紋。
導讀:中醫(yī)看病,首先是望聞問切。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體都是有脈搏的,可是大家對脈象又有多少的了解呢?那么,下面就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去看看中醫(yī)是如何解說的吧!
切脈可診查身體各個臟腑
切脈是中醫(y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
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y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
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jié)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tài)等方面組成的。
脈象是中醫(y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由于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身體臟腑發(fā)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
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
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xié)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散布,血液方能布散;
脾統(tǒng)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yǎng)和統(tǒng)攝得以運行;
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jié)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
故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fā)生病變后,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所以說,切脈是對健康的預測。
寸口脈是切的主要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所以在這里我們就不作介紹。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
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
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寸口可觀察胃氣強弱。
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常見病脈有哪些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息4~5次,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1、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表淺。浮脈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wèi)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
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癥。
2、沉脈
輕按不得,要重按才能獲得。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較深。主病:里證。脈搏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
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3、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汉C。脈搏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癥。
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癥。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著,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tài)。
4、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點是較正常脈搏數快。主?。簾岚Y。脈搏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
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
5、虛脈
輕按重按都覺空虛,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導致這種病的原因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6、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
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心態(tài)平衡是最好的養(yǎng)生
人活著不能為養(yǎng)生而養(yǎng)生,而要活得有價值,活得愉快。心態(tài)平衡是最好的養(yǎng)生。已經70歲的黃麗娟一語中的,表明了自己的養(yǎng)生觀點。她認為,人要有信仰、信念和精神追求,體現在事業(yè)上,就看為百姓做出了多大貢獻;體現在人際交往中,就看有無寬大的心胸;體現在逆境中,就看能否做到寵辱不驚。如果心理保持平衡,并從中享受到幸福與快樂,自然能延年益壽。反之,如果整天為追求長生不老費盡心機,今天吃什么,明天喝什么,弄得心事重重,情緒不暢,自然也得不到快樂,長壽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活得是否愉快,關鍵在情志,在精神,在心態(tài)。
在奉獻中感受快樂
以德養(yǎng)生,才有快樂。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不管做什么事,要處處為別人著想;別人有困難,要盡心盡力地給予幫助。作為醫(yī)生,更要做到大醫(yī)精誠,用高尚醫(yī)德和精湛醫(yī)術為患者解除痛苦。
一位48歲的患者因經濟、家庭和工作等多重壓力,得了冠心病,致使心臟冠狀動脈出現明顯的三支病變,多處狹窄均在90%以上,放置了7個支架。后來心絞痛仍頻繁發(fā)作,一天內竟然能發(fā)作七八次,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yī)的態(tài)度,他找到黃麗娟診治。當時,患者情緒不穩(wěn),脾氣暴躁又十分悲觀。黃麗娟一邊耐心安慰、勸導,一邊仔細檢查,向他講清病情與心情和信心的關系,幫他樹立戰(zhàn)勝病痛的信心,一邊精心給予治療。半年后,患者心情轉變了許多,每次來都樂呵呵的,病情也緩解了。
黃麗娟分析,在為患者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心理治療也很重要。讓患者慢慢樹立信心,心態(tài)平和地對待發(fā)生的一切,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會使病情大為改觀。同時,每治好一位患者,自己也有成就感,感到工作有價值,對社會有貢獻,因而感到幸福與快樂。
導讀:中醫(yī)診斷的最后一個手段就是切,主要是指切脈。切脈又稱診脈,是醫(yī)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撓動脈搏動處,借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一般人只能摸到自己的脈搏跳動次數,但是代表的意義可能不知道。下面將詳細介紹關于切脈的一些知識。
一、切脈可診查身體各個臟腑
切脈是中醫(y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y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jié)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tài)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y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于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身體臟腑發(fā)生病變,往往反映于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脈象的產生與心臟的波動、心氣的盛衰、脈道的通利和氣血的盈虧直接相關。所以,心、脈是形成脈象的主要臟器。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同時,血液循行脈道之中,流布全身,運行不息,除心臟的主導作用外,還必須有各臟器的協(xié)調配合:肺朝百脈,肺氣散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統(tǒng)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氣的充養(yǎng)和統(tǒng)攝得以運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調節(jié)血量;腎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氣,腎氣為各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原動力。故脈象能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綜合信息。當臟腑、氣血發(fā)生病變后,必然從脈搏上表現出來,呈現病理脈象,成為診斷疾病的重要依據,所以說,切脈是對健康的預測。
二、寸口脈是切的主要部位
臨床主要運用寸口診法,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
《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所以在這里我們就不作介紹。
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
一是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
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手太陰肺經起于中焦,寸口可觀察胃氣強弱。
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
三、常見病脈有哪些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息4~5次,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1?浮脈
輕按可得,重按則減。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表淺。浮脈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wèi)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癥。
2?沉脈
輕按不得,要重按才能獲得。它的特點是脈搏部位較深。主?。豪镒C。脈搏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3?遲脈
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證。脈搏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癥。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癥。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著,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tài)。
4?數脈
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它的特點是較正常脈搏數快。主?。簾岚Y。脈搏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數有力為實熱。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數而無力為虛熱。
5?虛脈
輕按重按都覺空虛,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導致這種病的原因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6?實脈
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7?滑脈
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于青壯年氣血充實。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yǎng)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8?洪脈
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主?。簾崾?。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9?細脈
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禾撟C,多見于陰虛、血虛癥。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