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落枕
養(yǎng)生針灸。
天天常笑容顏俏,七八分飽人不老,逢君莫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圍繞養(yǎng)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傳,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針灸治療落枕”,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落枕是在睡眠后發(fā)生的一側頸項強直,活動受限,患部酸楚疼痛,重者可向同側肩背及上臂擴散。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辨證治療:
主穴:落枕穴、阿是穴
1.太陽經(jīng)病變
【診斷要點】頸項強直,痛連項背,頭部俯仰受限,不能左右回顧,項背部壓痛明顯。
【處方】后溪、昆侖、天柱、大杼
2.少陽經(jīng)病變
【診斷要點】頸項強直,痛連肩臂,頸部不能側彎和左右轉動,頸側部壓痛明顯。
【處方】懸鐘、外關、風池、翳風
其它療法:
耳穴貼壓:頸、頸椎、肩、神門、壓痛點
YS630.COm
皮膚針:取穴:風府、啞門、風池、天柱、肩井、肩外俞。方法:自上而下,自內(nèi)向外進行叩刺,以皮膚潮紅為度,然后拔以火罐。
Ys630.com相關知識
導語:醫(yī)生提醒,別以為落枕都是小毛病,它可能是頸椎病的信號。尤其經(jīng)常性的落枕,更應小心。頸肌慢性勞損或患有頸椎病會引起反復落枕。
夏日里,常有人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落枕了,對此,多數(shù)人貼塊膏藥,或推拿按摩一下,不會特別在意。
落枕夏季易多發(fā)
近日,從市區(qū)的幾家醫(yī)院了解到,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頸背痛的患者增加了不少,其中發(fā)生落枕前來就醫(yī)的年輕人特別多。
在附一醫(yī)康復理療科針灸室記者就見到了多名落枕患者。
31歲的葉先生是個上班族,平時工作大部分時間要面對電腦。上周一早上醒來,剛要洗臉時,突然就脖子僵硬住了,頸部一條筋吊住了一般,頭歪向一側,動彈就痛。
葉先生原以為貼貼膏藥,做做推拿,過幾天就沒事了,沒想到痛了近一個星期也不見好。這不,一早就趕到醫(yī)院,讓中醫(yī)針灸科醫(yī)生好好給看看。
最近這類患者還是挺多的,患者往往都是一睡醒來,脖子僵硬,頭部活動受限。有的連手都抬不起來。針灸科謝文霞主任醫(yī)師介紹說,雖然看似是落枕引起了不適,其中有不少患者其實患有頸椎病。
謝醫(yī)生表示,因為落枕是急性起病,僅為單純性肌肉痙攣,本身有自愈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采取治療,癥狀可以很快消失,一般應在兩三天內(nèi)逐漸恢復。如果癥狀劇烈、持續(xù)較久的話,為排除脊椎方面的問題,最好及早就醫(yī),不要擅自選用消炎止痛藥而延誤治療。
夏天里為什么落枕的人增多?謝醫(yī)生認為,一是吹空調(diào),易導致頸部著涼。二是與睡眠姿勢有關。酷暑期間,不少年輕人睡眠時間少、睡眠姿勢不良以及枕頭高低軟硬不當,皆會對頸椎有所影響。三是長時期保持一個姿勢,使頸背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頸部肌肉、關節(jié)和韌帶較長時間地受到過度牽拉,造成急慢性軟組織損傷。從事伏案工作,以及長時間泡在電腦前的年輕人,都是易落枕者。
反復落枕是頸椎病的一種信號,落枕說明頸椎周圍的韌帶已松弛,失去了維護頸椎關節(jié)穩(wěn)定性的功能,稱為頸椎失穩(wěn),椎關節(jié)已有發(fā)生錯位的可能。繼椎關節(jié)失穩(wěn)、錯位之后,可累及椎間盤,使之亦發(fā)生失代償,骨質增生加速,就發(fā)展成為頸椎病。這就是青壯年時期過早發(fā)生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被忽視的頸背痛
落枕往往是突發(fā)性的,其實,在生活中,有的人平時也常常會覺得脖子酸酸的、肩膀重重的。但很少有人把這種頸背痛當作一種病來對待。
初期一般不引起注意,到后來癥狀嚴重時才求醫(yī)治療。謝醫(yī)生告訴記者,臨床中常會遇到這樣一些病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現(xiàn)有頸、肩、背麻木、脹痛及沉重感,活動欠靈活,休息后減輕,勞累時加重,少數(shù)還與氣候冷熱變化有關。但來醫(yī)院看的患者,往往這些癥狀都比較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這類患者大多是頸肩肌勞損、背肌勞損、背部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等引起。從病理上看,他們的情況和老年人常見的頸椎病相似,但是還沒發(fā)展到那么嚴重的地步。一般頸椎X 線片無骨關節(jié)異常發(fā)現(xiàn)。
當然,有部分患者則是頸椎病引起,醫(yī)生提醒,現(xiàn)在因電腦的普及,患頸椎病年輕人的比率在不斷上升。尤其像上面的例子,經(jīng)常性的頸背痛、落枕,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建議最好去醫(yī)院做一下CT檢查。畢竟年紀輕輕就患頸椎病,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針灸治療落枕效果很好,針后可配合按摩及熱敷。謝醫(yī)生表示,一般落枕在針灸1-2次后會逐漸恢復。同時,還要注意睡眠時枕頭高低適度,并避免受涼。
對于頸肩肌勞損、背肌勞損、背部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頸椎病等引起的疼痛,針灸同樣擅長解決以上的問題。目前,采取針灸治療頸椎病已經(jīng)取得了比較大的進展,對于頸型、神經(jīng)根型、椎動脈型、交感型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可改善血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癥狀,對于緩解頸項痛、肩背痛、上肢痛、頭暈頭痛等,效果尤為明顯。
如頸椎病發(fā)病率最高的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針灸加牽引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交感神經(jīng)型頸椎病常會引起頭暈、偏正頭痛、枕部疼痛、眼瞼下垂、視物模糊等。針灸不僅具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作用,還可較快地改善以上癥狀;對于椎動脈型頸椎病,謝醫(yī)生認為可以采用腹針治療,會有不錯的療效。
這些類型的疾病都可以試試針灸治療,不過,關鍵靠患者平時保養(yǎng)。謝醫(yī)生給出了日常生活的指導:1、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后仰。習慣側臥位者,應將枕頭與肩同高。2、保持正確坐姿。少低頭、慢轉頭、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3、注意頸背部保暖,避免勞損及寒冷刺激。4、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5、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等。
落枕的治療方法有很多,熱敷,按摩還有針灸。針灸的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但是自己切不可在家針灸,因為我們不動穴位,一旦扎錯了地方,后果將很嚴重,要想采用針灸治療,一定要讓醫(yī)生幫助我們,其中像外關穴和內(nèi)關穴對治療落枕有很好的作用,下面介紹下針灸時候用到的穴位。
落枕應該算的上是咱們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種現(xiàn)象,很多人應該都有落枕的經(jīng)歷。那么落枕怎么辦才好呢?落枕了什么辦法最有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通過針灸方法來治療落枕,感興趣的朋友們趕快來了解下吧。
通過針灸的方法來緩解落枕癥狀
1、指針
(一)取穴
主穴:主要有外關穴和內(nèi)關穴還有一個是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yǎng)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nèi)關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nèi)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
在掐壓的過程中,患者一定要左右來回旋轉自己的頸部。
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2、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粘貼于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
之后,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并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愈后去掉。
3、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
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于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后起針,穴區(qū)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落枕怎么辦?如何最快速治療落枕?落枕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落枕通常都是由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過高、過低,局部受寒或輕度扭傷所致。在治療上,可通過按摩的方法、熱敷的方法、針灸的方法等進行醫(yī)治。下面中醫(yī)專家教大家如何落枕的針灸療法,一起來看看。
用針灸的方法治療落枕:
1、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nèi)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yǎng)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
理想穴位置: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nèi)關穴,中指或食指抵于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nèi)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
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余穴可采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2、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于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濕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厘米的方塊中,粘貼于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
之后,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并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愈后去掉。
3、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于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后,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后,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
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于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后起針,穴區(qū)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落枕又俗稱失枕,是我們?nèi)粘I钪械囊环N常見疾病。那么你知道落枕我們要如何緩解嗎?其實落枕的時候,針灸也是可以幫上忙的。落枕灸哪里比較好呢?針灸注意事項是什么?落枕的原因有哪些你們知道嗎?不知道的話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落枕灸哪里
落枕穴
落枕穴位于人體的手背當?shù)诙?、第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jié)后約0.5寸處。所治落枕為患者左右活動受限,或左或右,針刺對側落枕穴,效果極好。
手法:先用在落枕穴處找到痛點,準備好針具,令患者咳嗽一聲,隨咳進針(一是轉移患者注意力,二是振奮氣機減少針刺痛感),邊行針邊囑患者向患側活動。
后溪穴
后溪穴在小指尺側,第5掌骨小頭后方,當小指展肌起點外緣;當微握拳,位于第5指掌關節(jié)后尺側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所治落枕為頸部上下活動受限,手法同上。
列缺穴
列缺穴在前臂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所治落枕為右上或左上活動受限,手法同上。
手三里穴
手三里穴位于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兌肉之端。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采用正坐,側腕,伸直前臂,曲肘的取穴姿勢,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手肘彎曲處向前3指幅,在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所治落枕為肩頸部活動受限,手法同上。
懸鐘(絕谷)穴
懸鐘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所治落枕多為經(jīng)常落枕的頸椎病患者,持續(xù)效果較長。
針灸注意事項
1.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對病人說明施灸要求,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須先征得病人同意,應處理好灸瘡,防止感染。
2.根據(jù)病人的體質和病證施灸,取穴要準,灸穴勿過多,熱力應充足,火力宜均勻,切勿亂灸暴灸。
冬季天氣寒冷時,人體頸部肌肉的組織活性會下降,易致肌肉痙攣,再加上有些人睡覺姿勢不正確等等因素,都會導致落枕。那么冬季落枕怎么辦?落枕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中醫(yī)給大家支支招,針灸治療冬季落枕效果不錯,一起來試試吧。
冬季是落枕的多發(fā)季節(jié),寒冷的天氣會降低頸部肌肉組織活性,很容易導致肌肉痙攣,加之睡眠時睡姿不當,枕頭不合適等因素,反復落枕就發(fā)生了。一覺醒來全身酸痛不說,身體還像個機器人般不能行動自如。中醫(yī)專家介紹說:落枕歸屬于中醫(yī)落枕風、失枕范疇。除了在痛處推拿按摩外,其實可以巧妙利用兩個穴位來針灸治療,效果更加明顯。
一:頸百勞穴
位置:在頸部,第7頸椎棘突直上2寸(約患者3橫指寬),再向左右旁開1寸(約患者1拇指寬)處。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頸部僵硬、咳嗽、氣喘、頸淋巴結腫塊等。
推拿按摩法:以拇指向下直按(與皮膚垂直))30秒后放開,重復幾次。左右穴都做。
針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中醫(yī)針灸治療落枕的常用的兩個穴位是外勞宮穴和頸百勞穴。除了可以對這兩個穴位施針外,直接按摩推拿也同樣起到治療落枕的功效。
二:外勞宮(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間,約掌指關節(jié)后0.5寸(約患者1小指寬)處。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壓30秒后放開,重復按幾次。左右穴都做。
針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