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怎樣保持健康 這些穴位幫助你
老人養(yǎng)生按摩穴位。
“靜能養(yǎng)生,靜能開悟,靜能生慧,靜能明道。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則靈,心靈則聰慧清醒?!鄙鐣陌l(fā)展讓更多人注意到了養(yǎng)生這個話題,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中醫(yī)養(yǎng)生呢?考慮到您的需要,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穴位按摩怎樣保持健康 這些穴位幫助你”,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鼻炎,過敏性鼻炎,可以按揉“迎香穴”。迎香穴上面有一個穴位叫“鼻通穴”(鼻通穴也叫上迎香穴,在鼻孔兩側,鼻唇溝上),在鼻子的外側從“迎香穴”位置向上推,經(jīng)過“鼻通穴”推到鼻根部,經(jīng)常推可以緩解鼻子不通,堵塞等癥狀。
腰疼,腰部怕冷,可以經(jīng)常按揉“腰陽關”穴位(腰后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咽炎,咳嗽,按揉“天容穴”,對咽炎有很好的恢復作用
治療頸椎腰椎病,落枕,可以按摩“后溪穴”和“前谷穴”,
潤膚,按揉“血海穴”,可以補血,血補上來了,膚色就好看了。
魚尾紋按摩“絲竹空穴”,可以減輕魚尾紋。
黑眼圈可以按揉“陰陵泉穴”,經(jīng)常按揉對脾胃和腎都有好處。
相關閱讀
養(yǎng)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而按摩穴位可以說是簡單方便的養(yǎng)生方法,通過按摩穴位能夠幫助我們保護身體防治疾病,那么哪些穴位按摩養(yǎng)生效果好呢?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項以及穴位按摩的好處。
哪些穴位按摩養(yǎng)生
人體內有很多的穴位,這些穴位有著不同的功效,而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按摩下面這些穴位能夠讓身體更加健康。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委中穴位于膝內窩腘窩處中點。中醫(y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
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xù)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清熱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攏后,隆起肌肉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zhèn)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由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fā)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fā)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后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fā)紅發(fā)紫,有助于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養(yǎng)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癥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于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
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fā)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fā)熱。
養(yǎng)護心臟穴:內關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
按揉內關穴有助于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fā)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干、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癥。
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jié)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
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jīng)痛有緩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
中醫(y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
薄荷茶味疏經(jīng)絡
取干薄荷葉15克,綠茶3克,沖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涼后,濾去殘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鮮薄荷葉洗凈,放入杯中,直接沖入開水。提示:用于泡茶的有歐薄荷、綠薄荷和蘋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絡之效,但是薄荷性涼,不易久服。
老絲瓜引導經(jīng)絡
老絲瓜1條,切碎炒至微黃,研成細末,每次10克,用熱水過服。提示:老絲瓜筋絡貫穿,類似人體經(jīng)絡。借老絲瓜氣來導引人體經(jīng)絡,使氣血通順。
蓮花坐活動韌帶
坐時,屈左腿,將左腳的腳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溝處,雙手放在左膝蓋上,輕柔地做上下彈性運動數(shù)次,使之接觸地面;然后換右腳。提示:堅持運動能有助于活動人體多處韌帶,使腿、腹、胸、頸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經(jīng)絡暢通。
輕揉耳輪通腎氣
雙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1分鐘,直至耳輪充血發(fā)熱。提示:中醫(yī)認為全身精氣有各臟器收集后交腎來保存,腎開竅于耳,耳朵上布滿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僅能健腎,還能打通全身穴位。
梳頭促進血循環(huán)
用手指或木梳從額頭前至枕后,從兩側的顳部至頭頂進行“梳頭”,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頭為最佳。提示:人體各條經(jīng)絡都匯聚于頭部,梳頭時要經(jīng)過眉沖、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對這些穴位進行如同針灸的刺激,可以促進頭部血流,疏通經(jīng)絡。
五字調息通五臟
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氣,嘴呼氣,默念:噓、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聲。每個字音對應一個臟腑:噓對肝,呵對心,口四對肺,吹對腎,呼對脾。提示:這是利用調節(jié)呼吸來調勻氣息,疏通五臟。如果常念“噓”可以養(yǎng)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長久堅持,會有一定作用。
三線放松通經(jīng)絡
平臥在床上,將身體分為三條線,分別自上而下放松。第一條線(兩側):頭頂-頭兩側-頸部兩側-兩肩-兩上臂-兩肘關節(jié)-兩手。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鐘;第二條線(前面):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兩膝部-兩小腿-兩足背-十個腳趾。意念在腳趾部保持1~2分鐘;第三條線(后面):后腦部-枕部-兩小腿后部-兩腳跟-兩腳底。意念在腳心涌泉穴保持1~2分鐘。
按摩穴位有幫助嗎
1、按摩穴位有幫助嗎
按摩穴位療效顯著,而且容易操作,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種方式來保健,經(jīng)常按摩以上介紹的5個常用的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人體穴位很多,每個穴位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經(jīng)常做穴位按摩,不僅能夠調節(jié)我們身體的健康,更能夠使我們放松心情,緩解疲勞。
2、按摩哪些穴位對身體好
2.1、神門穴
神門穴在手腕的腕橫紋尺側端稍上方凹陷處,是手少陰心經(jīng)的原穴,被喻為神氣游走出入的大門。用補法,有寧心安神、補心氣的作用,類似于酸棗仁、柏子仁的功效;用瀉法,可清心、開竅,類似于中藥紫雪丹及石菖蒲、琥珀等藥的功效。
2.2、氣海穴
氣海穴位于臍下兩指處,是任脈的穴位,為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用補法,可大補元氣,類似人參、黃芪等藥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理氣的作用,類似于香附、荔枝核、沉香、郁金等藥的功效。
2.3、關元穴
關元穴位于臍下四指處,是任脈的穴位,位于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又能大補元陽而得名。用補法,有補腎陽的作用,類似于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藥的功效。此穴多用來治療虛損性質的疾病,瀉法較少使用。
2.4、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為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按摩足三里穴位有補中氣的作用,用補法,能健脾養(yǎng)胃、補中益氣,類似黨參、白術、山藥、紅棗等藥的功效。
2.5、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在內踝向上量4指處,為足太陰脾經(jīng)的腧穴,由于是肝、脾、腎三陰經(jīng)交會處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統(tǒng)血,腎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療與血有關病證的要穴。用補法,有健脾、補血、攝血的作用,類似于當歸、阿膠、紫河車、薏米等藥物的功效;用瀉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類似于歸尾、桃仁、紅花等藥的功效。
3、按摩穴位的正確手法
3.1、順經(jīng)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于補法,逆經(jīng)絡循行的方向進行的按摩屬于泄法。
3.2、根據(jù)按摩的力度可分為重手法和輕手法。重手法,用力相對較大屬于瀉法;輕手法,用力相對較小,屬于補法;用力適中則屬于平補平瀉法。
3.3、根據(jù)血液流動的方向,按血液從心臟流人流出,向血液流出心臟方向按摩為補法,按摩方向同心臟流出血液方向相同為瀉法。另一說是順經(jīng)絡方向,人體血管不是經(jīng)絡,經(jīng)絡是目前醫(yī)學無法確定,但又普遍認同存在的一種未知網(wǎng)絡。
3.4、根據(jù)手法的旋轉方向,順時針按摩為補,逆時針按摩為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按摩同時進行則屬于平補平瀉法?!队卓仆颇妹貢氛f:“左轉補兮,右轉泄?!?/p>
3.5、手法的補瀉與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關系。按摩太陽穴時,向眼方向揉為補法,有壯筋補虛的作用;向耳方向揉為瀉法,有疏風解表、清熱、明目、止頭痛的功效。
按摩穴位要注意什么
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皮膚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摸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后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哪些穴位不能按摩
1、太陽穴
太陽穴處分布著很多血管,且骨質十分脆弱,如果手部按壓的力度過大或是方法不得當,則易使得太陽穴處的血管產(chǎn)生破裂而發(fā)生血腫,嚴重的還會使人出現(xiàn)昏迷等狀況。
2、啞門穴
在后頸窩處隱藏一個控制發(fā)聲的穴位--啞門穴,此穴周圍連接韌帶,也是頸部進行活動的重要部位,如果對此穴產(chǎn)生不良的刺激易對局部的軟組織產(chǎn)生不良損傷。
3、頸部動脈
若頸部動脈被損傷,則會快速的發(fā)生出血癥狀,并且還會對血管產(chǎn)生不良壓迫,人體會出現(xiàn)短暫性休克、血壓驟降、脈搏弱等癥狀,若得不到及時救治很可能會有性命安危。所以,頸部動脈還是不要隨便亂敲為好。
4、膽經(jīng)
膽經(jīng)屬于人體重要的陽經(jīng),對其進行正確的敲打能升發(fā)體內的陽氣。而陽氣不足,氣機便不能上升,且出現(xiàn)下降趨勢。所以對于一些氣血虧損較為嚴重的患者來說,若常對膽經(jīng)進行敲打則不利于病情康復。
導讀:夏季氣溫比較高,人的情緒波動就會比較大,很容易就會產(chǎn)生憤怒的情緒。中醫(yī)認為怒傷肝。所以夏季養(yǎng)肝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那么我們如何運用按摩法來養(yǎng)肝理氣呢?
養(yǎng)肝理氣 按摩十大穴位
中醫(yī)認為,肝藏血,而血能載氣。生氣時,激烈的情緒就會直接導致氣機紊亂,就會在人體里到處亂竄,讓您身上很多地方都不舒服。每個人生氣之后表現(xiàn)的癥狀雖不一樣,但癥狀的背后,首先是您肝臟里儲存的血和氣的損失。所以,經(jīng)常生氣就會大傷肝臟元氣,久而久之,就可能因怒火而氣亂,使心神無主,陰陽失調,氣血不和,經(jīng)絡阻塞,臟腑功能紊亂而百病叢生。要想健康,必須改掉脾氣大的毛病,以避免傷肝。下面告訴您按摩哪些養(yǎng)生穴位可養(yǎng)肝理氣。
太沖穴:太沖穴最適合那些愛生悶氣、郁悶、焦慮、憂愁難解的人。頭暈腦脹時,太沖穴讓人神清氣爽;有氣無力時,太沖穴能幫助補足氣血;心煩意亂時,太沖穴可志定神安;怒氣沖天時,太沖穴使人心平氣和。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后約3橫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沖穴就位于這個凹陷中。使用指頭壓迫,會感到脈動。應用此穴時,在雙側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產(chǎn)生較強的酸脹感為宜,每次一 般按揉3~5分鐘。
角孫穴:位于人體的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發(fā)際處。正坐或側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當耳翼尖所指之發(fā)際處。若以手按著使口能合,其處牽動者取穴。主治耳部腫痛,目赤腫痛,目翳,齒痛,唇燥,項強,頭痛。按摩此養(yǎng)生穴位,可舒肝治頭痛。有些人在按摩完角孫穴后會打嗝,說明起到了一定的療效。這個穴位對于著急生氣后兩肋脹痛、乳房脹痛的人更有益。
風池穴、太陽穴:風池穴和太陽穴等穴位是頭上的撒氣穴。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可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癥。
膻中穴:位于兩乳之間,有寧心神、除悶的養(yǎng)生作用。按摩時用大拇指腹稍用力揉壓穴位,每次揉壓5秒,休息3秒。生氣時往下捋100下,可以順氣,對岔氣也有很好的養(yǎng)生作用。
肩井穴: 按摩此養(yǎng)生穴位可以改善乳房脹痛、乳腺增生、乳腺炎。用拳頭敲打肩井穴可緩解頸疲勞、使大腦供血充足、治療頭痛,同時還可除悶、寧心神。
肝俞穴 此養(yǎng)生穴位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氣在身體背部匯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養(yǎng)肝不可缺少的養(yǎng)生要穴。肝俞與太沖搭配,在中醫(yī)里屬于俞原配穴法,按摩此養(yǎng)生穴位能夠補肝陰,養(yǎng)肝柔肝。
太溪穴: 此養(yǎng)生要穴是腎的原穴,是儲存腎臟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的澆灌才能健康成長,所以養(yǎng)肝必須要滋陰。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能夠更好地滋水涵木。
磨揉壓提 四大金剛護咽喉
咽喉炎患者常常喉頭有異物感、喉嚨痛、咽喉紅腫、喉嚨干或咽癢咳嗽,嚴重時還會聲音嘶啞。
中醫(yī)認為,咽喉炎是因為體內的熱毒向上蔓延到咽喉,造成咽喉部位的經(jīng)絡不通暢,由此產(chǎn)生的一種病癥。經(jīng)常服一些藥茶,如橄欖茶,羅漢果茶、大海生地茶等,都有一定效果。也可采用熱蒸汽熏蒸療法。局部按摩能通經(jīng)活絡,使人體氣血流暢,按現(xiàn)代醫(yī)學來講,就是能興奮末梢神經(jīng),加速血液循環(huán),增強局部代謝功能。歌唱家在演出前后,老師在上課前后做做保健按摩,可以減少或消除發(fā)音器官的疲勞,保持正常功能。
保健按摩法是根據(jù)發(fā)聲器官和歌唱、講話有關的一些部位,采取摩、揉、壓、提等簡易按摩手法進行按摩。按摩前,被按摩者取坐位,解開衣領,露出肩頸;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背后,先活動雙手腕指關節(jié),然后用一點滑石粉在雙手中搓勻,再把多余的粉末拍掉,把雙手搓熱。
摩:按摩者手腕和手指自然松弛,雙手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稍稍并攏,指腹貼于被按摩者額中,向左右分開作移動性撫摩,摩到發(fā)際時,改用手掌內側面,于發(fā)際向下?lián)崮深a;再用指腹貼于喉結兩側向后撫摩,摩到頸部兩側時,改用手掌內側面,貼于兩耳后向下?lián)崮?再順勢撫摩左右肩。以上為1次,根據(jù)情況可做20~80次。按摩者動作要輕緩、柔和,力度要均勻,使被按摩者感到舒服、輕松、欣快。
揉:按摩者手指同上,指尖稍稍用力,依先后次序緊貼于雙側眉頭、太陽穴、頰、鼻頭兩旁、喉結雙側上下方凹陷處,并做不移動旋轉。到頸、肩兩側時改用手掌按揉。動作要圓滑,快慢一致,輕重適宜,使被按摩看感到被揉處溫熱,鼻腔通暢,口喉滋潤,頸肩輕松。每處根據(jù)情況揉30秒至1分鐘。
壓:按摩者手掌自然伸開,拇指微彎曲,依先后次序用拇指頭腹緊壓頭頂正中、雙側鬢角前靠上3厘米左右、兩側耳屏前正中凹陷處、雙手合谷穴和喉結兩旁凹陷處。壓時用力不可太猛,按壓片刻即可松開。以被按摩者感到該處輕微酸脹為宜;喉結兩旁要求有輕度的梗和卡之感覺。一般采用單手或雙手操作均可。
提:按摩者用拇、食、中三指,稍用力抓起頸部兩側和雙肩上肌肉正中,提起又松開,松開又提起,反復3~5次。動作要敏捷均勻,用力適度,使被按摩者微微感覺酸疼就好。
經(jīng)過了一番揉、壓、提以后,回過頭來再按第一項撫摩順序重復撫摩3~5次。此種保健按摩,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單獨操作,但次序和要求不變。按摩后能使患者感到精神振奮,心情舒暢,發(fā)聲器官靈巧,口鼻滋潤通暢,演唱或較長時間的語言交流都不感到吃力和勞累,聲音也就變得洪亮。
如果您是經(jīng)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可以購買一些按摩腳底穴位的產(chǎn)品??梢詭椭覀兇碳ぷ愕籽ㄎ?,通過高密度按摩腳底反射區(qū)增強機體活力;同時也可促進新陳代謝,調整內臟功能。晚上看電視或者閑暇時,也可以使用。
泡腳。俗話說:“熱水洗腳,勝吃補藥” 。如果每天晚上泡腳15分鐘以上就能發(fā)揮保健作用。同時也可治療濕病、脾胃病、失眠、頭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癱、腦外傷、中風、腰椎間盤突出癥、腎病、糖尿病等大病。
腎在人體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臟器。涌泉穴是腳底的一個穴位,位于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足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是腎經(jīng)的首穴。經(jīng)常按摩這個穴位,能讓人腎精充足、精力充沛,而且百病不生。
按摩豐隆穴可祛濕化痰。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jīng)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也能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
腳底的各個穴位都有相對的身體器官,如,頭暈、失眠者可按摩大拇指;用眼疲勞、視力不好者可按摩食指;耳鳴、聽力下降者可按摩中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