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春季養(yǎng)生穴。
終生保健,終生康??;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很多人身體不好,和他們不注重養(yǎng)生有關系。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腹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腹哀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有緩解治療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等作用,腹哀穴的位置: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詳見本文圖解腹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腹哀穴的準確位置圖】
位于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處。
【腹哀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癥:消化不良、腹痛、便秘、泄瀉、痢疾等。
作用功效:腹哀穴,冷降脾濁。
穴位配伍:腹哀穴配氣海穴治腸鳴。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治法原則:寒則先瀉后補或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針刺方法:腹哀穴斜刺0.5-1寸,局部酸脹。
艾灸方法:腹哀穴,艾條灸5-15分鐘,腹哀穴,艾炷灸3-5壯。
ys630.coM延伸閱讀
俠溪,屬足少陽膽經。俠,通夾,被夾于中間之意。溪,地部流行的經水。該穴名意指膽經經水在此循地部渠道回流井穴。本穴物質為地五會穴傳來的地部經水,本穴只是對其起了一個循經傳輸的作用,地部的經水沒有流失,如被夾于渠道之中下傳足竅陰穴,故名。
【取穴位置】
位于足背部,第4、5趾縫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
【解剖位置】
有趾背側動、靜脈;布有足背中間皮神經之趾背側神經。脛側有到第四趾的趾長伸肌腱和趾短伸肌腱,腓側有到第五趾的趾長伸肌腱。
【功能主治】
頭痛,眩暈,驚悸,耳鳴,耳聾,目外眥赤痛,頰腫,胸脅痛,膝股痛,足跗腫痛,瘧疾。
現代常用于治頭痛、耳鳴耳聾、乳腺炎、高血壓。
【穴位配伍】
配太陽、風池、太沖、頭臨泣、陽白,治偏頭痛、眩暈、耳鳴耳聾、目外眥痛。
商丘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有治療便秘、痔瘡、百日咳、消化不良、便血、黃疸、腳氣等作用。商丘穴的位置:內踝前下方凹陷中,詳見本文圖解商丘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太陰脾經
2、穴位圖
3、位置
商丘穴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jié)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4、取穴方法
側坐或仰臥位。足內踝前下方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5、功效
健脾化濕,通調腸胃。
6、主調病癥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黃疸,便秘,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腓腸肌痙攣,乳腺疾病,感冒后惡心嘔吐,踝關節(jié)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膺窗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咳嗽氣喘、胸脅脹滿、乳癰等作用,膺窗穴的位置: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詳見本文圖解膺窗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2、位置
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3、功效
寬胸理氣、消癰止痛,止咳寧嗽,消腫清熱。
4、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從乳頭(乳頭距前正中線4寸,所在間隙平底4肋間隙)沿垂直線向上摸1個肋間隙(即在第3肋間隙),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5、主調病癥
咳嗽,氣喘,胸肋脹痛,乳癰。
曲垣名意指小腸經經氣中的脾土塵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質為秉風穴傳來的風氣,風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濕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氣態(tài)物中的脾土塵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質堆積如丘,如矮墻之狀,故名曲坦。
【取穴位置】
在肩胛部,崗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位置】
在肩胛崗上緣,斜方肌和崗上肌中;有頸橫動、靜脈降支,深層為肩胛上動、靜脈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經后支外側皮支、副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肌支。
【功能主治】
肩胛疼痛。
【穴位配伍】
配天宗、秉風治肩胛疼痛。
【穴位治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心里堵得慌,沒有什么好的藥可治療,那么怎么辦呢?不用擔心,人體自有大藥,關沖穴就是治療“堵心”的一劑妙藥,而且勝過藥。
為什么關沖穴可以治療“堵心”的毛病呢?因為“心里堵得慌”的根本原因就是氣不順,關沖穴是三焦經上的第一個穴位,三焦經就是主一身之氣得一條經絡,說白了就是調氣的一個通道,是人體的一個出氣筒。
【取穴位置】
位于人體的無名指末節(jié)尺側,距指甲角0.1寸。
1、幫助身體通氣
其實,人體里有好多難受的地方,最主要的是常愛淤集濁氣的腸胃。所以咱們一直強調要經常推腹,推完腹后打幾個嗝、放幾個屁,氣血馬上就通暢了。按一按關沖穴,有助于氣血通暢,病就不可能待在身體里了。
2、緩解暈車
人暈車的時候,揉關沖穴,通常很管用。暈車是因為肚子里有濁氣上來,但只要打幾個嗝,暈車馬上就好。這就是濁氣堵在那兒讓您惡心的原因。關沖穴是排氣口,刺激它就能幫助把濁氣散一散,雖然散得不是特別多,但散一點兒就會舒服一點兒。接著您再揉揉勞宮穴,暈車就差不多好了。
3、治療咽喉痛、急性咽喉炎
關沖穴還能治療咽喉痛、急性咽喉炎。這類病跟氣郁有很大關系。生了好多氣,氣散不出去就會發(fā)炎。關沖穴既然能排氣,就能去火,因為氣有余就是火,當然這個氣指的是濁氣。
4、解酒
關沖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穴位,能夠促進水液的代謝,也有促進水谷之酒精代謝的作用。在酒后自覺不適但還算清醒時自我掐按關沖穴,可醒神開竅,解酒防醉。若在飲酒前掐按關沖穴,則能夠減少醉酒機率。
彧中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作用,彧中穴的位置: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詳見本文圖解彧中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少陰腎經
2、穴位圖
3、位置
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4、取穴方法
仰臥位。自乳頭垂直向上摸3個肋間隙(即第1肋間隙),在該肋間隙中,前正中線旁開3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此穴。
5、功效
生氣壯陽。
6、主調病癥
咳嗽,氣喘,胸痛,不嗜食等。
人迎穴歸屬足陽明胃經,有緩解治療咽喉腫痛、咯血、喘息、瘰疬、癭氣、高血壓等作用,人迎穴的位置: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詳見本文圖解人迎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陽明胃經
2、位置
人迎穴在頸部,結喉旁開1.5寸,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3、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頭微側,從喉結往外側2橫指,可感胸鎖乳突肌前緣頸部動脈搏動處即為此穴。
4、功效
理氣降逆、利咽散結、利咽散結、通經活絡。
5、主調病癥
咽喉腫痛,咯血,氣喘,瘰疬,癭氣,高血壓。
地五會穴歸屬足少陽膽經,有緩解治療頭痛、耳鳴、耳聾、腹瀉等作用,地五會穴的位置: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詳見本文圖解地五會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少陽膽經
2、穴位圖
3、位置
地五會穴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jié)(第4趾關節(jié))的后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
4、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小趾向上蹺起,在第4、5跖骨之間可見一凸起肌腱(即小趾神肌腱),在該肌腱的內側緣凹陷處即為此穴。
5、功效
散風清熱、舒肝消腫,通經活絡。頭痛,目赤痛,耳鳴,耳聾,胸滿,脅痛,腋腫,乳癰,跗腫。
委中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緩解治療頭痛、小便不利、腰背痛、遺尿、提高性欲、豐胸美乳等作用;委中穴的位置:膝蓋后面的直線中間,詳見本文圖解委中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2、穴位圖
3、位置
位于人體的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4、取穴方法
俯臥或站立位。在腘窩橫紋上,左右兩條大筋(肱二頭肌腱、半腱肌腱)的中間(相當于腘窩橫紋中點處),按壓有動脈搏動感處即為此穴。
5、功效
舒筋通絡、涼血解毒、散瘀活血、清熱解毒。
命門穴歸屬督脈,位于腰部,有緩解治療腰痛、腎臟疾病、夜啼哭、精力減退等作用;命門穴的位置: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詳見本文圖解命門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1、穴位圖
3、位置
命門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間。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臍水平繞腰腹一周,該線與后正中線交點處,按壓有凹陷處即為此穴。
3、功效
溫腎助陽、鎮(zhèn)靜止痛。
4、主調病癥
虛損腰痛,脊強反折,遺尿,尿頻,泄瀉,遺精,白濁,陽痿,早泄,赤白帶下,胎屢墜,五勞七傷,頭暈耳鳴,癲癇,驚恐,手足逆冷,腎臟疾病,夜啼哭,精力減退,疲勞,老人斑,青春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