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腸梗阻的偏方
腸養(yǎng)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養(yǎng)生在于平日一點一滴的積累,而非一蹴而就!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治療腸梗阻的偏方,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腸梗阻屬于內(nèi)科的一種疾病,對于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群來說,小編今天就給你們介紹下治療腸梗阻的偏方、腸梗阻的原因、還有就是腸梗阻的癥狀,相信你們在看完之后,應該會對你的病情有所了解,并且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治療。
腸梗阻的原因
機械性腸梗阻
①粘連與粘連帶的壓迫。粘連可引起腸折疊、扭轉,因而造成梗阻。
②嵌頓性外疝或內(nèi)疝,造成的腸梗阻。
③腸外腫瘤或腹塊的壓迫。
④腸扭轉,常由于粘連所致。
血運性腸梗阻
腸系膜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是主要原因。
治療腸梗阻的偏方
附子炒山楂
原料
附子9克,炒山楂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30克,萊菔子(炒)30克,枳殼12克,川樸12克。
做法
用水煎服即可。每日2劑,胃腸減壓后服。
溫中散寒
原料
黨參20g,白術9g,茯苓12g,橘紅6g,麥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神曲9g,草蔻仁4.5g,廣木香4.5g。
做法
水煎服,日1劑。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
溫通方
原料
黨參、花椒、干姜、炒萊菔子各10g,蜂蜜30g(兌服)。
做法
水煎服,1劑或2劑頓服。具有溫陽散結,理氣化滯的功效。
腸梗阻的癥狀
1.粘連性腸梗阻
表現(xiàn)
(1)以往有慢性梗阻癥狀和多次反復急性發(fā)作的病史。
(2)多數(shù)病人有腹腔手術、創(chuàng)傷、出血、異物或炎性疾病史。
(3)臨床癥狀為陣發(fā)性腹痛,伴惡心、嘔吐、腹脹及停止排氣排便等。
體檢
(1)梗阻早期多無明顯改變,晚期可出現(xiàn)體液丟失的體征。發(fā)生絞窄時可出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及休克。
(2)腹部檢查應注意如下情況,腹部手術史者可見腹壁切口瘢痕,病人可有腹脹,且腹脹多不對稱。
2.絞窄性腸梗阻
表現(xiàn)
(1)腹痛為持續(xù)性劇烈腹痛,頻繁陣發(fā)性加劇,無完全休止間歇,嘔吐不能使腹痛腹脹緩解。
(2)嘔吐出現(xiàn)早而且較頻繁。
(3)早期即出現(xiàn)全身性變化,如脈率增快,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shù)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傾向。
(4)腹脹,低位小腸梗阻腹脹明顯,閉襻性小腸梗阻呈不對稱腹脹,可觸及孤立脹大腸襻,不排氣排便。
(5)連續(xù)觀察,可發(fā)現(xiàn)體溫升高,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意識障礙等感染性休克表現(xiàn),腸鳴音從亢進轉為減弱。
(6)明顯的腹膜刺激征。
(7)嘔吐物為血性或肛門排出血性液體。
(8)腹腔穿刺為血性液體。
結語:以上這些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你想要讓自己遠離腸梗阻這種疾病,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你就可以試一試上文中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些方法,對于治療疾病來說,效果顯著。
yS630.Com相關推薦
腸結核是指物體在腸道內(nèi)通過受阻,癥狀一般和消化不良類似,治療這種病的方法很多,患者往往去醫(yī)院就診,選擇保守的治療方式。但是很多患者都不了解其實很多簡單的偏方也能對腸梗阻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以下就是我們總結的經(jīng)濟中簡單有效的治療腸梗阻的偏方:
(1)熱結腑實:腹痛突發(fā),疼痛劇烈而拒按,腸鳴有聲,嘔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閉結,苔黃膩,脈洪大或滑數(shù)。 治法:瀉熱通腑,蕩滌積滯。 方劑:生大黃10克、枳實10克、芒硝10克、厚樸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絞痛,可觸及包塊,疼痛拒按,惡寒,面色青冷,舌質(zhì)淡而暗、苔白潤,脈沉緊。 治法:溫中散寒,緩急止痛。 方劑;生大黃10克、熟附于10克、細辛3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芒硝20克。
(3)蟲積阻結:腹痛時作時止,面黃肌瘦,或顏面有白色蟲斑,突發(fā)腹中劇痛,痛在臍周,按之有塊,嘔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脈弦。 治法:驅(qū)蟲消積。 方劑:雷丸6克、苦楝皮10克、黑丑10克、檳榔10克、皂角10克、木香12克、大腹皮10克、川椒5克、黃連10克。
偏方治療腸梗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一定要注意養(yǎng)成好的飲食習慣,多吃滋養(yǎng)潤肺的食物,這樣有利于幫助病情的緩解,除此之外患者在使用偏方的過程中還要注意自己病情是否有所好轉,以便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它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之一,它就是腸梗阻。有時急性腸梗阻診斷困難,病情發(fā)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所以,這種病癥是非常嚴重的。那么,這種病癥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開水沖大蒜
原料:大蒜2~3瓣。
做法:大蒜搗爛,開水沖入1杯,病欲作或已作時服。
蜂蜜生姜
原料:鮮生姜30克、蜂蜜60毫升、植物油50~100毫升。
做法:生姜搗碎絞取汁與蜂蜜、豆油(或花生油)調(diào)勻為1劑。其中的植物油,14歲以下用50毫升,14歲以上用100毫升。服用量為:1~2歲1/4劑,2~4歲1/3劑,4~7歲1/2劑,7~14歲2/3劑,15歲以上1劑,每日3次。主治蛔蟲性腸梗阻。
蔥白拌茶油
原料:蔥白5~10根、茶油15~30克。
做法:蔥白搗碎,加茶油拌勻,連渣1次燉服,必要時隔8~12小時再重復1次。主治蛔蟲性腸梗阻。
蔥白拌麻油
原料:蔥白66克、麻油50毫升。
做法:蔥白用涼開水洗凈,搗爛,置消毒紗布中擠汁,加入麻油拌勻備用。成人每次服40毫升,每6小時服1次;15歲以下兒童每次服20毫升,每6小時服1次。主治蛔蟲性腸梗阻。
腸梗阻飲食保健
海鮮類例如白帶魚、黃魚、銀魚、及甲殼類如牡蠣、蟹等,能增強免疫功能,修復破壞的組織細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選擇、烹調(diào)要得當否則會食物中毒,蒸煮應在100度加熱半小時以上。若對海鮮過敏則忌食,可多食香菇、銀耳、海帶、紫菜等。
西瓜有清熱解毒、除煩止渴、利尿降壓之用,富含大量糖、維生素及蛋白酶等。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zhì)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zhì)。
含鉀豐富的食物海帶、米糠及麥麩、杏仁果、澄、葡萄干、香蕉、李子、瓜子。
結語:通過這篇文章的仔細閱讀,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讀者朋友們對治療腸梗阻的偏方都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這里推薦的幾種治腸梗阻的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較不錯的。要提醒的是,使用前請在醫(yī)師的建議下進行治療服用!
小腸梗阻是一種很常見的腸道疾病,但是徹底治愈卻很困難.小時候經(jīng)常聽老人講偏方治大病,其實說到底還是原來的經(jīng)濟條件不允許,連飯都吃不飽就更不用說治病的問題了.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如果什么小病都去醫(yī)院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那么有哪些常有的偏方是可以解決小腸梗阻這樣的常見疾病的呢?很多家人有這種疾病的人都會很好奇.
小腸梗阻的偏方
(一)中藥(1)熱結腑實:腹痛突發(fā),疼痛劇烈而拒按,腸鳴有聲,嘔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閉結,苔黃膩,脈洪大或滑數(shù).
治法:瀉熱通腑,蕩滌積滯.
方劑:生大黃10克、枳實10克、芒硝10克、厚樸10克.
(2)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絞痛,可觸及包塊,疼痛拒按,惡寒,面色青冷,舌質(zhì)淡而暗、苔白潤,脈沉緊.
治法:溫中散寒,緩急止痛.
方劑;生大黃10克、熟附于10克、細辛3克、枳實1.0克、厚樸10克、芒硝20克.
(3)蟲積阻結:腹痛時作時止,面黃肌瘦,或顏面有白色蟲斑,突發(fā)腹中劇痛,痛在臍周,按之有塊,嘔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脈弦.
治法:驅(qū)蟲消積.
方劑:雷丸6克、苦楝皮10克、黑丑10克、檳榔10克、皂角10克、木香12克、大腹皮10克、川椒5克、黃連10克.
對于小腸梗阻的偏方只能起到輔助的治療作用,在選擇偏方治療的時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藥.否則效果不能完全發(fā)揮出來.具體偏方對治療該病的效果如果還是要根據(jù)個人的情況而定的,但是提醒患者還是要接受正規(guī)的治療,不要過度的依賴偏方.
急性腸梗阻是由于小腸腸道機械性堵塞產(chǎn)生的一種病癥,一般來說患有這樣病癥人都會出現(xiàn)生活上的障礙,它的表現(xiàn)有同,吐還有脹等現(xiàn)象。想要好的治療急性腸梗阻這樣的癥狀,首先自身的生理一定要調(diào)理好。一般的人都是會選擇去醫(yī)院治療是沒錯的,但是有的人還是會選擇一些偏方進行進一步治療。
急性腸梗阻的偏方一:處方組成:生大黃15克(后下)、芒硝9-15克(沖服)、川樸15克、枳實12克、炒萊菔子45克、桃仁12克、赤芍15克,上方加水500毫升,煎成200毫升,每日1-2劑,2次分服或由胃管注入,也可灌腸以加強通下作用。
按語:本組臨床療效病例系由吉林醫(yī)科大學第三臨床學院應用遵義醫(yī)學院復方大承氣湯方觀察結果。方中大黃、芒硝攻結通下;枳實行氣導滯;川樸寬中下氣;炒萊菔子消食降氣;桃仁、赤芍活血祛瘀。本方為行氣祛瘀通下之峻劑。據(jù)近年來對本方的實驗研究表明,其作用有促進胃腸蠕動,并能增加胃腸道的容積,改善腸管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腸道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朱培庭)
方名:姜汁蜂蜜方
急性腸梗阻的偏方二:處方組成:鮮生姜30克搗碎絞汁,蜂蜜60毫升,以上2藥攪拌為1劑。1-2歲內(nèi)服1/4劑,2-4歲內(nèi)服1/3劑,4-7歲內(nèi)服1/2劑,7-14歲內(nèi)服2/3劑,15歲以上內(nèi)服1劑,每日3次。植物油(多數(shù)用豆油,少數(shù)用花生油)50-100毫升,14歲以下50毫升,14歲以上100毫升。插入胃管者可由胃管滴入,以后夾管2-3小時。
按語:本組治療除姜汁蜂蜜油外還應用支持療法,等滲鹽水加阿托品肛門滴注。對照組198例不用姜汁蜂蜜油而僅用后者治療,結果12-24小時梗阻緩解者128例,占64.64%,與姜汁蜂蜜方組75.78%的緩解率比較,二者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有非常顯著差異(X2=9.44,p0.01),說明早期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本方生姜性辛、微溫,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解毒作用。蜂蜜性甘平,有潤腸、滋養(yǎng)、緩急、解毒作用。植物油有潤滑作用,但臨床使用石蠟油卻不能產(chǎn)生類似的療效。本法作用緩和,副作用小,無其他攻下中藥可能引起腹痛加重的缺點,尤其是對小兒或年老、體弱的患者更為適用。(朱培庭)
急性腸梗阻的偏方三:活血化瘀煎,處方組成:紅花10克、丹參10克、木香10克、桃仁15克、紅藤15克、赤芍15克、陳皮15克、萊菔子25克、連翹25克、地丁25克、大黃10-15克(后下)、生甘草10克。上藥加水500毫升,煎至200毫升,分2次服,必要時1日2劑,分4次煎服。
按語:本組病例均為手術后并發(fā)腸粘連,粘連發(fā)生時間最短距手術后6天,最長距手術后10年。本組50例均服藥20-50劑。董氏認為氣滯血瘀是導致腹腔臟器痛、脹的主要因素。方中桃仁、紅花、丹參、赤芍活血化瘀;木香、陳皮、萊菔子理氣;大黃通里攻下;連翹、地丁清熱解毒;紅藤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雙重作用;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相互協(xié)同促進腸管蠕動,加強腹腔內(nèi)炎性液體吸收,使粘連松解以達到扶正祛邪目的,比單純用西藥糜蛋白酶等效果好。
上面的內(nèi)容大概介紹了急性腸梗阻的幾種偏方,使用這樣的偏方來治療改善急性腸梗阻癥狀還是有效果的。一般采用的偏方都是中藥類的不過由于每位患者的體質(zhì)和病情都是不同的從而使得使用偏方的效果不同,這點就可以看出治療急性腸梗阻還是不能夠脫離醫(yī)院的治療。
假性腸梗阻我們?nèi)梭w腸道的一種常見疾病,而且這種假性腸梗阻在每個年齡段都是有的發(fā)生的,而且一般都是女性患者要多于男性患者的。假性腸梗阻和一般的腸梗阻不一樣,它主要是因為沒有真正的腸道阻塞,所以才會被命名如此的。但是假性腸梗阻對于患者的正常生活還是有不少的影響的,所以很多患者除了接受醫(yī)生的常規(guī)治療之外,還會尋求一些治療假性腸梗阻的偏方的幫助。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一
組成:大黃、干姜各60 克,豆霜21 克。
用法:上藥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成人每服15~20 丸,開水送下。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二
組成:豆油200~300 毫升,小蔥汁2 匙。
用法:調(diào)服。小兒酌減。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三
組成:大蒜2~3 瓣。
用法:大蒜搗爛,開水沖入1 杯,病欲作或已作時服。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四
組成:鮮生姜30 克、蜂蜜60 毫升、植物油50~100 毫升。
用法:生姜搗碎絞取汁與蜂蜜、豆油(或花生油)調(diào)勻為1 劑。其中的植物油,14 歲以下用50 毫升,14 歲以上用100 毫升。服用量為:1~2 歲1/4 劑,2~4 歲1/3 劑,4~7 歲1/2 劑,7~14 歲2/3 劑,15 歲以上1 劑,每日3 次。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五
組成:蔥白5~10 根、茶油15~30 克。
用法:蔥白搗碎,加茶油拌勻,連渣1 次燉服,必要時隔8~12 小時再重復1 次。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六
組成:蔥白66 克、麻油50 毫升。
用法:蔥白用涼開水洗凈,搗爛,置消毒紗布中擠汁,加入麻油拌勻備用。成人每次服40 毫升,每6 小時服1 次;15 歲以下兒童每次服20 毫升,每6 小時服1 次。
主治:假性腸梗阻。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七
鮮蘿卜片1000克,芒硝60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口服,1次1劑,日2—3次。
假性腸梗阻的偏方八
大黃(后下)、附子各9克,細辛3克。
制用法:加水500毫升,煎取200毫升,口服,每日1劑,分2次服用。
上面文章介紹的八種不同的假性腸梗阻的偏方,對于假性腸梗阻的治療確實是有著一定的效果的,而且經(jīng)過證實很多患者朋友都是通過這些偏方治好的。但是有一點大家必須要知道,雖然這些假性腸梗阻的偏方對于治療假性腸梗阻來說,效果是有的,但是對于不同的患者所起到的效果卻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的患者朋友在偏方的選擇之上最好是謹慎為好。
腸梗阻是指腸內(nèi)容物在腸道中不能順利通過和運行。如果出現(xiàn)這種癥狀,則可能產(chǎn)生腹脹、腹痛以及惡心想吐還有排便不暢等等一系列的癥狀。后果非常嚴重。那么,這種癥狀應該如何治療?治療的偏方又有什么?趕緊來看看吧!
腸梗阻偏方
附子炒山楂
原料:附子9克,炒山楂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30克,萊菔子(炒)30克,枳殼12克,川樸12克。
做法:用水煎服即可。每日2劑,胃腸減壓后服。
溫中散寒
原料:黨參20g,白術9g,茯苓12g,橘紅6g,麥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神曲9g,草蔻仁4.5g,廣木香4.5g。
做法:水煎服,日1劑。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
溫通方
原料:黨參、花椒、干姜、炒萊菔子各10g,蜂蜜30g(兌服)。
做法:水煎服,1劑或2劑頓服。具有溫陽散結,理氣化滯的功效。
驅(qū)蟲方
原料:使君子15g,大黃(后下).烏梅.厚樸各10g,枳實.檳榔片各7.5g,元明粉5g(沖服)。
做法:水煎100ml,2次分服。具有驅(qū)蟲導滯,通腑瀉下的功效。
大黃干姜丸
原料:大黃、干姜各60克,豆霜21克。
做法:上藥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成人每服15~20丸,開水送下。主治腸梗阻。
蔥汁拌豆油
原料:豆油200~300毫升,小蔥汁2匙。
做法:調(diào)服。小兒酌減。主治腸梗阻。
開水沖大蒜
原料:大蒜2~3瓣。
做法:大蒜搗爛,開水沖入1杯,病欲作或已作時服。
結語:看完了這么多能夠有效治療腸梗阻的偏方,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腸梗阻的治療偏方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關的認識。所以,想要用這些偏方來進行治療腸梗阻的話!還是請在詢問醫(yī)師的情況之下進行治療和服用,效果會更好哦!
如何治療腸梗阻?
1、手術治療
1.1、粘連松解術、復位術:開腹探查無血性滲液,則多為單純性梗阻。根據(jù)病因可進行粘連松解或腸扭轉、腸套疊復位術。若梗阻以上腸管膨脹明顯,應先將膨脹的腸管予以減壓,避免檢查時因牽拉而發(fā)生破裂。
1.2、腸襻間短路吻合術:
若梗阻的原因不能解除,如癌腫、放射性腸炎、腹腔結核等所引起粘連十分嚴重,難以分離。強行分離往往分破腸管,術后發(fā)生腸瘺,可在梗阻部位上下腸段間作短路吻合術。
1.3、腸造瘺術:
一般適用于結腸梗阻,如乙狀結腸癌合并梗阻。梗阻以上的腸管膨脹有嚴重水腫,腸腔內(nèi)感染,一期手術切除與吻合常招致吻合口漏的發(fā)生。因此對結腸梗阻,常先在梗阻上方進行造瘺。但小腸梗阻,尤其是高位梗阻,不宜行造瘺術,否則產(chǎn)生液體丟失嚴重與腹壁皮膚糜爛,長期造瘺病人的營養(yǎng)也難以維持。
1.4、腸切除、腸吻合術:
對梗阻所造成的腸壁壞死,應進行一期切除吻合。對腸扭轉,腸系膜血管栓塞的腸梗阻。都應進行壞死腸管切除后以對端吻合為理想。休克的病人,病情危重,不應延續(xù)手術時間,但切除壞死的腸管等于除去病灶,有時血壓可以恢復。手術過程中要盡量細致,對撕破的漿膜面,一般都應用細絲線縫補,或是由鄰近的小腸漿膜面縫蓋于其上,避免粗糙面暴露,日后發(fā)生粘連。在縫合腹膜以前,將小腸進行適當排列,希望在腸系膜之間形成整齊的順列,而不至于發(fā)生扭曲。
2、中醫(yī)治療
2.1、血淤氣滯腹部持續(xù)疼痛,脹氣較甚,或痛處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嘔吐,大便閉,舌質(zhì)紫暗、苔白或黃,脈弦細。治法:活血化淤,行氣止痛。方藥:小茴香10克、血竭5克、延胡索1O克、沒藥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官桂6克、赤芍10克、生蒲黃10克、五靈脂6克、木香10克、香附10克。
2.2、熱結腑實腹痛突發(fā),疼痛劇烈而拒按,腸鳴有聲,嘔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閉結,苔黃膩,脈洪大或滑數(shù)。治法:瀉熱通腑,蕩滌積滯。方藥:生大黃10克、枳實10克、芒硝10克、厚樸10克。
2.3、寒邪直中突然腹中絞痛,可觸及包塊,疼痛拒按,惡寒,面色青冷,舌質(zhì)淡而暗、苔白潤,脈沉緊。治法:溫中散寒,緩急止痛。方藥;生大黃]0克、熟附于]o克、細辛3克、枳實1.O克、厚樸10克、芒硝20克。
3、預后
急性腸梗阻雖經(jīng)治療,仍有一定的病死率,近年來有所下降。亡率高低取決于腸梗阻類型。據(jù)報道,近20年單純性腸梗阻死亡率為0%~5%,絞窄性梗阻為4.5%~30%。另外病人的年齡也有影響,老年人合并癥多,病死率也較高。手術是否及時,對病人的生命也有影響,資料表明。絞窄性梗阻在發(fā)病36h內(nèi)進行手術,其病死率為8%左右,若在發(fā)病36h以后進行手術,病死率為25%。所以早期診斷與及時手術是治療絞窄性腸梗阻減少病死率的關鍵。
腸梗阻吃哪些食物對身體好
1.術后一周可吃半流飲食
如面條、餛飩、小米紅棗粥、包子、面包、蘇打餅干、燴豆腐、清蒸魚、燴鮮嫩菜末等。
2.易消化促排便的食物
如蔬菜:海帶、豬血、胡蘿卜等水果:山楂、菠蘿、木瓜等;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如各種蔬菜、水果、糙米、全谷類及豆類,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穩(wěn)定血糖及降低血膽固醇;3.宜吃清淡有營養(yǎng),流質(zhì)的食物
如米湯,菜湯,藕粉,蛋花湯,面片等;
4.宜吃加工或烹飪精細的食物,以利咀嚼及消化
全蛋每周可吃1—2個。奶類及其制品、五谷根莖類、肉魚豆蛋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宜多樣攝取,才能充分的獲得各種營養(yǎng)素;5.宜吃富含蛋白質(zhì)及鐵質(zhì)的食品
如瘦肉、魚蝦、動物血、動物肝腎、蛋黃、豆制品以及大棗、綠葉菜、芝麻醬等;6.選用植物性油脂
多采用水煮、清蒸、涼拌、燒、烤、鹵、燉等方式烹調(diào);禁食肥肉、內(nèi)臟、魚卵、奶油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腸梗阻的癥狀
1、腹痛
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絞痛。每3~5 分鐘發(fā)作1次,回腸末端或大腸梗阻,每6~9分鐘發(fā)作1次,發(fā)作間歇期疼痛緩解,絞痛期間伴有腸鳴音亢進。腸鳴音呈高調(diào)。
2、嘔吐
高位小腸梗阻絞痛不重,但嘔吐頻繁。中段或遠端小腸梗阻,嘔吐出現(xiàn)較晚,細菌的過度生長,分解腸內(nèi)容物所致。
3、腹脹
多發(fā)生在晚期,高位小腸梗阻不如低位者明顯,結腸梗阻因回盲瓣存在,很少發(fā)生反流,梗阻常為閉襻性,故腹脹明顯。絞窄性腸梗阻時,腹部呈不對稱性膨脹,可以摸到膨大的腸襻。
4、排氣與排便停止
腸梗阻病人,一般都停止由肛門排便與排氣。但是腸系膜血管栓塞與腸套疊可以排出稀便或血性黏液。結腸腫瘤、憩室或膽石梗阻的病人也常常有黑色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