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診
養(yǎng)生食療。
千保健,萬保健,心理平衡是關鍵。千養(yǎng)生,萬養(yǎng)生,心理平衡是“真經”。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養(yǎng)生這種件越來越關注,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茖W的中醫(yī)養(yǎng)生是怎么進行的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容《望診》,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中醫(yī)在診斷病人的時候,講究望聞問切。其中,望是放在第一位的,因為這是最直觀的。醫(yī)生通過對病人的外貌、神態(tài)、舌象、脈絡、皮膚等的觀察,可以對病人的病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一般診斷的結果較為準確,實用價值非常高。
定義
觀察病人形體、面色、舌體、舌苔,根據形色變化確定病位、病性,稱為望診。診斷學名詞,系四診之一。凡能用眼睛看到的都要觀察,包括病人的神色、體型、皮膚顏色、大便、小便、痰等。特別要仔細觀察舌和尿的變化,舌診主要是看舌質和舌苔。例如,龍病的病人,舌質紅,舌苔干而粗糙;赤已病的病人舌苔黃而厚;培根病的病人,舌苔白而滑等。尿診是藏醫(yī)觀察疾病極為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觀察十分仔細。尿診的方法是:醫(yī)生首先看尿的顏色或冒熱氣的情況(尿蒸氣的情況),嗅氣味等,然后用一根細棒攪拌尿液,看尿的泡沫(包括泡沫多少、大小、顏色、消失快慢)、沉淀物之有無及其形狀、漂浮物等的變化。例如,熱性病人的尿呈紅黃色,氣味大,有臭味,尿的熱氣維持時間久,泡沫稀少呈黃色,且消失快,沉淀物如亂云狀。又如,尿中沉淀物形狀似砂粒者為腎有病。
中醫(yī)運用視覺,對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態(tài)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診斷疾病的方法。為四診之一。在臨床上,望診同聞診、問診、切診相結合,才能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病情,并對疾病作出正確的判斷。
理論根據
望診是根據臟腑、經絡等理論診察疾病的方法。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關系密切,若臟腑功能活動有變化,必然反映于人體外部的神、色、形、態(tài)等各方面。五臟六腑和體表由十二經脈貫通在一起,又分別和全身的筋、骨、皮、肉、脈(五體)相配:肺主皮毛,肝主筋,脾主肌肉,心主血脈,腎主骨。五官亦與五臟相關:鼻為肺之竅,目為肝之竅,口為脾之竅,舌為心之竅,耳為腎之竅。觀察體表和五官形態(tài)功能的變化征象,可推斷內臟的變化。同時還可反映全身精氣的盈虧。精、氣、神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頭部和雙目,兼反映于全身形態(tài)、語言氣息、面部色澤乃至脈象、舌象等方面。精充、氣足、神旺,是健康的征象;精虧、氣虛、神耗,是疾病的表現和原因。因此,望診不僅可診察內臟病變,還可了解人體精、氣、神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
望診之面診
下面,以面部診斷為例,給大家介紹一下望診的相關常識。
1、看臉面顏色,看皺紋,看凹凸度,看痘,看毛孔粗細。 a 額骨上面:橫紋向上,屬三高癥狀b 額骨上面:橫紋向下,屬低血壓 c 額骨突出:兩邊凹進,屬大腦缺氧。
2、兩眉之間:有豎紋,屬呼吸系統(tǒng)不好。
3、兩眼之間:有橫紋,屬心功能不好。
4、鼻梁中段:有斑紋,屬肝功能不好。
5、兩眼與鼻之間:眼窩發(fā)青發(fā)黑為胸腔或乳腺有問題。
6、鼻梁兩側:有斑點為膽臟有問題。
7、鼻頭發(fā)黑:有斑點為脾臟有問題。
8、鼻翼兩邊:色深,毛孔粗,為消化系統(tǒng)及為功能較弱。
9、顴骨下方偏內側:有斑為小腸吸收弱,或心血管不良。
10、 顴骨下方偏外側:是大腸反應區(qū),斑色深,排泄系統(tǒng)較差。
11、人中1、3處:發(fā)紅,為膀胱有問題。
12、嘴周圍:有紅點,女性婦科有問題;b上唇有豎紋,為卵巢有問題。
13、下巴發(fā)紅,說話有窩點,豎紋多,為腎功能不好,全身酸痛,腰痛,為腎虛。
14、 嘴角:有白色粘液,上下嘴角緊繃,為血糖,糖尿病。
結語:中醫(yī)里的望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實用的。通過對病人各個方面的觀察,可以較為準確地判斷出病人的病情,是中華醫(yī)學中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后人去了解和學習,要將這一成就發(fā)揚光大。
yS630.Com相關推薦
望排出物是觀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嘔吐物、二便、涕唾、汗、淚、帶下等。這里重點介紹痰涎、嘔吐和二便的望診,審察其色、質、形、量等變化,以了解有關臟腑的病變及邪氣性質。一般排出物色澤清白,質地稀,多為寒證、虛證;色澤黃赤,質地粘稠,形態(tài)穢濁不潔,多屬熱證、實證;如色澤發(fā)黑,挾有塊物者,多為瘀證。
(一)望痰涎
痰涎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其形成主要與脾肺兩臟功能失常關系密切,故古人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但是與他臟也有關系。臨床上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兩類,這里所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痰黃沾稠,堅而成塊者,屬熱痰。因熱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者,屬寒痰。因寒傷陽氣,氣不化津、濕聚,而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屬濕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難于咳出者,屬燥痰。因燥邪傷肺。痰中帶血,或咳吐鮮血者,為熱傷肺絡??诔A飨∠颜?,多為脾胃陽虛證??诔A髡诚颜?,多屬脾蘊濕熱。
(二)望嘔吐物
胃中之物上逆自口而出為嘔吐物。胃氣以降為順,或胃氣上逆,使胃內容物隨之反上出口,則成嘔吐。由于致嘔的原因不同,故嘔吐物的性狀及伴隨癥狀亦因之而異。若嘔吐物清稀無臭,多是寒嘔。多由脾胃虛寒或寒邪犯胃所致。嘔吐物酸臭穢濁,多為熱嘔。因邪熱犯胃,胃有實熱所致。嘔吐痰涎清水,量多,多是痰飲內阻于胃。嘔吐未消化的食物,腐酸味臭,多屬食積。若嘔吐頻發(fā)頻止,嘔吐不化食物而少有酸腐,為肝氣犯胃所致。若嘔吐黃綠苦水,因肝膽郁熱或肝膽濕熱所致。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多因胃有積熱或肝火犯胃,或素有瘀血所致。
(三)望大便
望大便,主要是察大便的顏色及便質、便量。
大便色黃,呈條狀,干濕適中,便后舒適者,是正常大便。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鴨溏者,多屬寒瀉。如大便色黃稀清如糜有惡臭者,屬熱瀉。大便色白,多屬脾虛或黃疸。
大便燥結者,多屬實熱證。大便干結如羊屎,排出困難,或多日不便而不甚痛苦者為陰血虧虛。大便如粘凍而夾有膿血且兼腹痛,里急后重者,是痢疾。便黑如柏油,是胃絡出血。小兒便綠,多為消化不良的征象。大便下血,有兩種情況,如先血后便,血色鮮紅的,是近血多見于痔瘡出血;若先便后血,血色褐黯的,是遠血,多見于胃腸病。
(四)望小便
觀察小便要注意顏色,尿質和尿量的變化。
正常小便顏色淡黃,清凈不濁,尿后有舒適感。如小便清長量多,伴有形寒肢冷,多屬寒證。小便短赤量少,尿量灼熱疼痛,多屬熱證。尿渾如膏脂或有滑膩之物,多是膏淋;尿有砂石,小便困難而痛,為石淋。尿中帶血,為尿血,多屬下焦熱盛,熱傷血絡;尿血,伴有排尿困難而灼熱刺痛者,是血淋。尿混濁如米泔水,形體日瘦多為脾腎虛損。
望診在診斷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謂望而知之謂之神。望診的主要內容是觀察人體的神、色、形、態(tài),以推斷體內的變化。祖國醫(yī)學的長期實踐證明:人體外部和五臟六腑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面部、舌部和臟腑的關系更為密切。因此通過對外部的觀察,可以了解整體的病變,誠如《靈樞本臟篇》所說: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藏,則知所病矣。
1.全身望診
首先望面部的精神氣色、舌苔和舌質,然后望全身與局部損傷后所出現的各種形態(tài)。
⑴ 望神色精神鎮(zhèn)靜自然,面色滋潤者傷勢較輕;精神萎頓,面容憔悴,表情痛苦,面色不華,傷勢較重。五色對損傷主病為:白色主失血、虛證;青色主瘀血氣閉,氣血運行受阻;赤色主損傷發(fā)熱;黃色主脾虛濕重,濕熱阻滯;黑色主腎虛,或經脈失于溫養(yǎng)。
⑵ 望體態(tài)《靈樞寒熱病》云:身有所傷血出多,及中風寒,若有所墮墜,四肢懈惰不收,名曰體惰。指出肢體損傷及受風寒均可導致肢體活動不利,稱之為體惰。注意觀察體態(tài),可為診斷提供重要依據。骨骼及筋脈損傷,或因感受風寒致痹、致痿,可出現肢體活動喪失及各種保護性體態(tài)。如小兒橈骨小頭半脫位呈前臂旋前,肘半屈曲狀態(tài);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使脊柱代償性側彎。望體態(tài)是骨傷科診斷疾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內容,應予重視。
2. 局部望診
⑴ 望膚色
主要是視皮膚的色澤與外型變化。新傷出血者,膚色青紫,腫脹范圍比較集中;陳舊損傷出血時間較長,膚色變黃,腫脹范圍比較廣泛;損傷后膚色青紫不斷加深加大,為內部滲血不止的現象,應注意進一步檢查或采取措施。青紫而紅應防止繼發(fā)感染,膚色失去紅潤而變白者,為血虛或血循受阻;損傷部位膚色紫黑,應防組織壞死。
⑵ 望畸形
嚴重的骨折、脫位及其他損傷,肢體或軀干可呈現出各種畸形。如肩關節(jié)脫位的方肩畸形;髖關節(jié)脫位的下肢外展或內收畸形;類風濕脊柱炎的后突強直畸形;腰椎間盤突出的脊柱側彎畸形等。
⑶ 望腫脹
《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癰疽總論歌》云:人之氣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滯,即作腫矣。損傷后經脈壅滯即出現腫脹。腫脹嚴重,明顯可見青紫者,可能有骨折或筋斷存在;腫脹較輕,稍有青紫或無青紫者多屬輕傷。
望舌屬五官的內容之一。但其內容非常豐富,至今已發(fā)展成為專門的舌診,故另立一節(jié)闡述。
舌診以望舌為主,還包括舌覺(味覺)診法之問診與捫擦揩刮之切診。望舌是通過觀察舌象進行診斷的一種望診方法之一。舌象是由舌質和舌苔兩部分的色澤形態(tài)所構成的形象。
所以望舌主要是望舌質和望舌苔。
(一)舌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舌與內臟的聯系,主要是通過經脈的循行來實現的。據《內經》記載,心、肝、脾、腎等臟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過經脈、經別或經筋與舌直接聯系。至于肺、小腸、大腸、膽等,雖與舌無直接聯系,但手足太陰相配,手足太陽相配,手足少陽相配,手足陽明相配,故肺、小腸、膽、大腸之經氣,亦可間接通于舌。所以說,舌不僅是心之苗竅,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臟六腑之外候。在生理上,臟腑的精氣可通過經脈聯系上達于舌,發(fā)揮其營養(yǎng)舌體并維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動。在病理上,臟腑的病變,也必須影響精氣的變化而反映于舌。
從生物全息律的觀點來看,任何局部都近似于整體的縮影,舌也不例外,故前人有舌體應內臟部位之說。其基本規(guī)律是:上以候上,中以候右,下以候下。具體劃分法有下列三種。
l.以臟腑分屬診舌部位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部主脾胃;腎位于下,故以舌根部來主腎;肝膽居軀體之側,故以舌邊主肝膽,左邊屬肝,右邊屬膽。這種說法,一般用于內傷雜病。
2.以三焦分屬診舌部位
以三焦位置上下次序來分屬診舌部位,舌尖主上焦,舌中部主中焦,舌根部主下焦。這種分法多用于外感病變。
3.以胃脘分屬診舌部位
以舌尖部主上脘,舌中部主中脘,舌根部主下脘。這種分法,常用于胃腸病變。
以舌的各部分候臟腑,這是目前研究生物全息律的課題之一,雖說法不一,但都有參考價值,臨床診斷上,可結合舌質舌苔的診察加以驗證,但必四診合參,綜合判斷,不可過于機械拘泥。
(二)望舌的內容
望舌內容可分為望舌質和舌苔兩部分。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和脈絡等組織。望舌質又分為望神、色、形、態(tài)四方面。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質兩方面。
正常舌象,簡稱淡紅舌、薄白苔。具體說,其舌體柔軟,運動靈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tài);舌苔薄白潤澤,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與舌質如同一體,干濕適中,不粘不膩等??傊瑢⑸噘|、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現綜合起來,便是正常舌象。
1.望舌質
(1)舌神:舌神主要表現在舌質的榮潤和靈動方面。察舌神之法,關鍵在于辨榮枯。
榮者,榮潤而有光彩,表現為舌的運動靈活,舌色紅潤,鮮明光澤、富有生氣,是謂有神,雖病亦屬善候。枯者,枯晦而無光彩,表現為舌的運動不靈,舌質干枯,晦暗無光,是謂無神,屬兇險惡候??梢娚嗌裰袩o,反映了臟腑、氣血、津液之盛衰,關系到疾病預后的吉兇。
(2)舌色:色,即舌質的顏色。一般可分為淡白、淡紅、紅、絳、紫、青幾種。除淡紅色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
①淡紅舌:舌色白里透紅,不深不淺,淡紅適中,此乃氣血上榮之表現,說明心氣充足,陽氣布化,故為正常舌色。
②淡白舌:舌色較淡紅舌淺淡,甚至全無血色,稱為淡白舌。由于陽虛生化陰血的功能減退,推動血液運行之力亦減弱,以致血液不能營運于舌中,故舌色淺淡而白。所以此舌主虛寒或氣血雙虧。
③紅舌:舌色鮮紅,較淡紅舌為深,稱為紅舌。因熱盛致氣血沸涌、舌體脈絡充盈,則舌色鮮紅,故主熱證??梢娪趯嵶C,或虛熱證。
④絳舌:絳為深紅色,較紅舌顏色更深濃之舌。稱為絳舌。主病有外感與內傷之分。在外感病為熱入營血。在內傷雜病,為陰虛火旺。
⑤紫舌:紫舌總由血液運行不暢,瘀滯所致。故紫舌主病,不外寒熱之分。熱盛傷津,氣血壅滯,多表現為絳紫而干枯少津。寒凝血瘀或陽虛生寒,舌淡紫或青紫濕潤。
⑥青舌:舌色如皮膚暴露之青筋,全無紅色,稱為青舌,古書形容如水牛之舌。由于陰寒邪盛,陽氣郁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滯,故舌色發(fā)青。主寒凝陽郁,或陽虛寒凝,或內有瘀血。
(3)舌形:是指舌體的形狀,包括老嫩、胖瘦,脹癟、裂紋、芒刺、齒痕等異常變化。
①蒼老舌: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謂蒼老舌。不論舌色苔色如何,舌質蒼老者都屬實證。
②嬌嫩舌:舌質紋理細膩,其色嬌嫩,其形多浮胖,稱為嬌嫩舌,多主虛證。
③脹大舌:分胖大和腫脹。舌體較正常舌大,甚至伸舌滿口,或有齒痕,稱胖大舌。舌體腫大,脹塞滿口,不能縮回閉口,稱腫脹舌,胖大舌。多因水飲痰濕阻滯所致。腫脹舌,多因熱毒、酒毒致氣血上壅,致舌體腫脹,多主熱證或中毒病證。
④瘦?。荷囿w瘦小枯薄者,稱為瘦薄舌??傆蓺庋幰翰蛔悖荒艹溆囿w所致。主氣血兩虛或陰虛火旺。
⑤芒刺:舌面上有軟刺(即舌乳頭),是正常狀態(tài),若舌面軟刺增大,高起如刺,摸之刺手,稱為芒刺舌。多因邪熱亢盛所致。芒刺越多,邪熱愈甚。根據芒刺出現的部位,可分辨熱在內臟,如舌尖有芒刺,多為心火亢盛;舌邊有芒刺,多屬肝膽火盛;舌中有芒刺,主胃腸熱盛。
⑥裂紋:舌面上有裂溝,而裂溝中無舌苔覆蓋者,稱裂紋舌。多因精血虧損,津液耗傷、舌體失養(yǎng)所致。故多主精血虧損。此外,健康人中大約有0。5%的人在舌面上有縱橫向深溝,稱先天性舌裂,其裂紋中多有舌苔覆蓋,身體無其它不適,與裂紋舌不同。
⑦齒痕:舌體邊緣有牙齒壓印的痕跡,故稱齒痕舌。其成因多由脾虛不能過化水濕,以致溫阻于舌而舌體胖大,受齒列擠壓而形成齒痕。所以齒痕常與胖嫩舌同見,主脾虛或濕盛。
(4)舌態(tài):指舌體運動時的狀態(tài)。正常舌態(tài)是舌體活動靈敏,伸縮自如,病理舌態(tài)有強硬、疲軟、舌縱、短縮、麻痹、顫動、歪斜、吐弄等。
①強硬: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著澀不清,稱為強硬舌。多因熱擾心神、舌無所主或高熱傷陰、筋脈失養(yǎng),或痰阻舌絡所致。多見于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阻、中風或中風先兆等證。
②痿軟:舌體軟弱、無力屈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多因氣血虛極,陰液失養(yǎng)筋脈所致??梢娪跉庋闾摚瑹嶙平騻幪澮褬O等證。
③舌縱:舌伸出口外,內收困難,或不能回縮,稱為舌縱。總由舌之肌肉經筋舒縱所致??梢娪趯崯醿仁?,痰火擾心及氣虛證。
④短縮:舌體緊縮而不能伸長,稱為短縮舌。可因寒凝筋脈,舌收引攣縮;內阻痰濕,引動肝風,風邪挾痰,梗阻舌根;熱盛傷津,筋脈拘攣;氣血俱虛,舌體失于濡養(yǎng)溫煦所致。無論因虛因實,皆屬危重征候。
⑤麻痹:舌有麻木感而運動不靈的,叫舌麻痹。多因營血不能上營于舌而致。若無故舌麻,時作時止,是心血虛;若舌麻而時發(fā)顫動,或有中風癥狀,是肝風內動之候。
⑥顫動:舌體振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多因氣血兩虛,筋脈失養(yǎng)或熱極傷津而生風所致。可見于血虛生風及熱極生風等證。
⑦歪斜:伸舌偏斜一側,舌體不正,稱為歪斜舌。多因風邪中絡,或風痰阻絡所致,也有風中臟腑者,但總因一側經絡、經筋受阻,病側舌肌弛緩,故向健側偏斜。多見于中風證或中風先兆。
⑧吐弄:舌常伸出口外者為吐舌;舌不停舐上下左右口唇,或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皆稱為弄舌。二者合稱為吐弄舌,皆因心、脾二經有熱,灼傷津液,以致筋脈緊縮頻頻動搖。弄舌常見于小兒智能發(fā)育不全。
2.望舌苔
正常的舌苔是由胃氣上蒸所生,故胃氣的盛衰,可從舌苦的變化上反映出來。病理舌苔的形成,一是胃氣夾飲食積滯之濁氣上升而生;一是邪氣上升而形成。望舌苔,應注意苔質和苔色兩方面的變化。
(l)苔質;苔質指舌苔的形質。包括舌苦的的厚薄、潤燥、糙粘、腐膩、剝落、有根無根等變化。
①厚?。汉癖∫砸姷缀筒灰姷诪闃藴?。凡透過舌苔隱約可見舌質的為見底,即為薄苔。由胃氣所生,屬正常舌苔,有病見之,多為疾病初起或病邪在表,病情較輕。不能透過舌苔見到舌質的為不見底,即是厚苔。多為病邪入里,或胃腸積滯,病情較重。舌苔由薄而增厚,多為正不勝邪,病邪由表傳里,病情由輕轉重,為病勢發(fā)展的表現;舌苔由厚變薄,多為正氣來復,內郁之邪得以消散外達,病情由重轉輕,病勢退卻的表現。
②潤燥:舌面潤澤,干濕適中,是潤苔。表示津液未傷;若水液過多,捫之濕而滑利,甚至伸舌涎流欲滴,為滑苔。是有濕有寒的反映,多見于陽虛而痰飲水濕內停之證。若望之干枯。捫之無津,為燥苔,由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見于熱盛傷津、陰液不足,陽虛水不化津,燥氣傷肺等證。舌苔由潤變燥,多為燥邪傷津,或熱甚耗津,表示病情加重;舌苦由燥變潤,多為燥熱漸退,津液漸復,說明病情好轉。
③腐膩:苔厚而顆粒粗大疏松,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稱為腐苔。因體內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之氣上泛而成,常見于痰濁、食積,且有胃腸郁熱之證。苔質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上面罩一層不同膩狀粘液,稱為膩苔多困脾失健運,濕濁內盛,陽氣被陰邪所抑制而造成,多見于痰飲、濕濁內停等證。
④剝落: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剝脫,剝處見底,稱剝落苔。若全部剝脫,不生新苔,光潔如鏡,稱鏡面舌、光滑舌。由于胃陰枯竭、胃氣大傷、毫無生發(fā)之氣所致。無論何色,皆屬胃氣將絕之危候。若舌苔剝脫不全,剝處光滑,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稱花剝苔,是胃之氣陰兩傷所致。舌苔從有到無,是胃的氣陰不足,正氣漸衰的表現;但舌苔剝落之后,復生薄白之苔,乃邪去正勝,胃氣漸復之佳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舌苔的增長或消退,都以逐漸轉變?yōu)榧?,倘使舌苔驟長驟退,多為病情暴變征象。
⑤有根苔與無根苔:無論苔之厚薄,若緊貼舌面,似從舌里生出者是為有根苔,又叫真苔;若苔不著實,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非如舌上生出者,稱為無根苔,又叫假苔。有根苔表示病邪雖盛,但胃氣未衰;無根苔表示胃氣已衰。
總之,觀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深淺;舌苔的潤燥,可知津液的盈虧;舌苔的腐膩,可知濕濁等情況;舌苔的剝落和有根、無根,可知氣陰的盛衰及病情的發(fā)展趨勢等。
(2)苔色:苔色,即舌苔之顏色。一般分為白苔、黃苦和灰、黑四類及兼色變化,由于苔色與病邪性質有關。所以觀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質。
①白苔:一般常見于表證、寒證。由于外感邪氣尚未傳里,舌苔往往無明顯變化,仍為正常之薄白苔。若舌淡苔白而濕潤,常是里寒證或寒濕證。但在特殊情況下,白苔也主熱證。如舌上滿布白苔,如白粉堆積,捫之不燥,為積粉苔是由外感穢濁不正之氣,毒熱內盛所致。常見于溫疫或內癰。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捫之粗糙,稱糙裂苔,皆因濕病化熱迅速,內熱暴起,津液暴傷,苔尚未轉黃而里熱已熾,常見于溫病或誤服溫補之藥。
②黃苔:一般主里證、熱證。由于熱邪熏灼,所以苔現黃色。淡黃熱輕,深黃熱重,焦黃熱結。外感病,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化熱的征象。若苔薄淡黃,為外感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或舌淡胖嫩,苔黃滑潤者,多是陽虛水濕不化。
③灰苔:灰苔即淺黑色。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也可與黃苔同時并見。主里證,常見于里熱證,也見于寒溫證。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可見外感熱病,或陰虛火旺,常見于內傷染病。苔灰而潤,見于痰飲內停,或為寒濕內阻。
④黑苔:黑苔多由焦黃苔或灰苔發(fā)展而來,一般來講,所主病證無論寒熱,多屬危重。
苔色越黑,病情越重。如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為熱極津枯;苔黑而燥,一見于舌中者,是腸燥屎結,或胃將敗壞之兆;見于舌根部,是下焦熱甚;見于舌尖者,是心火自焚;苔黑而滑潤,舌質淡白,為陰寒內盛,水濕不化;苔黑而粘膩,為痰濕內阻。
3.舌質與舌苔的綜合診察
疾病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性變化過程,因此在分別掌握舌質、舌苔的基本變化及其主病時,還應同時分析舌質和舌苔的相互關系。一般認為察舌質重在辨正氣的虛實,當然也包括邪氣的性質;察舌苔重在辨邪氣的淺深與性質,當然也包括胃氣之存亡。從二者的聯系而言,必須合參才認識全面,無論二者單獨變化還是同時變化,都應綜合診察。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變化是一致的,其主病往往是各自主病的綜合。如里實熱證,多見舌紅苔黃而干;里虛寒證多舌淡苔白而潤。這是學習舌診的執(zhí)簡馭繁的要領,但是也有二者變化不一致的時候,故更需四診合參,綜合評判。如苔白雖主寒主濕,但若紅絳舌兼白干苔,則屬燥熱傷津,由于燥氣化火迅速,苔色尚未轉黃,便已入營;再如白厚積粉苔,亦主邪熱熾盛,并不主寒;灰黑苔可屬熱證,亦可屬寒證,須結合舌質潤燥來辨。有時二者主病是矛盾的,但亦需合看。如紅絳色白滑膩苔,在外感屬營分有熱,氣分有濕;在內傷為陰虛火旺,又有痰濁食積。可見學習時可分別掌握,運用時必綜合診察。
(三)望舌方法與注意事項
望舌要獲得準確的結果,必須講究方式方法,注意一些問題,茲分述如下:
1.伸舌姿勢:望舌時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體??谝M量張開,伸舌要自然放松,毫不用力,舌面應平展舒張,舌尖自然垂向下唇。
2.順序:望舌應循一定順序進行,一般先看舌苔,后看舌質,按舌尖、舌邊、舌中、舌根的順序進行。
3.光線:望舌應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好,面向光亮處,使光線直射口內,要避開有色門窗和周圍反光較強的有色物體,以免舌苔顏色產生假象。
4.飲食:飲食對舌象影響也很大;常使舌苔形、色發(fā)生變化。由于咀嚼食物反復磨擦,可使厚苔轉薄;剛剛飲水,則使舌面濕潤;過冷、過熱的飲食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變。此外,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出現假象,稱為染苔。這些都是因外界干擾導致的一時性虛假舌質或舌苔,與患者就診時的病變并無直接聯系,不能反應病變的本質。因此,臨床遇到舌的苔質與病情不符,或舌苔突然發(fā)生變化時,應注意詢問患者近期尤其是就診前一段時間內的飲食,服藥等情況。
身體出現小毛病,其實不用到醫(yī)院花費大量的檢查費用,看看五官,它們能告訴你答案,這就是中醫(yī)上所說的望診。今天中醫(yī)教你從五官上診斷全身的疾病。人體內臟機能的好壞會在臉上反映出來。忙忙碌碌的你不妨經常觀察一下自己的臉,也許會發(fā)現身體健康狀況的秘密。
額頭皺紋突然增加
出現這種情況表明自己的肝臟負擔過重,要少吃動物脂肪,如豬肉之類,而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豬肝、菠菜、豆腐和魚類等。
眼圈發(fā)黑,臉色晦暗
早上起來,如果發(fā)現自己面呈此狀,表明腎臟負擔太重了。要減少用鹽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盡量不要加糖,用鴨肉煮栗子、燒大白菜等進行食療,還可用紅白蘿卜煮肉湯喝。
此外,用豬腰子煮湯吃也很有效果。
鼻子發(fā)紅
鼻尖代表了心臟的情況。鼻尖呈紅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壓偏高,或鹽和酒精攝取過多。
上嘴唇腫脹
這很可能是由胃痙攣引起的。多吃些土豆、紅薯、板栗、山芋、蓮藕等暖胃的食物。如果皮膚過于粗糙,你試試用筍、海參、瘦肉燉湯吃吃看。
正常人的嘴唇紅潤,干濕適度,潤滑有光,如果身體有問題,嘴唇會及時給你信號。
皮膚過于白皙
這有可能是氣血欠虧所致??梢詫⒓t棗、花生米用溫水浸泡后,用小火煮熟,再加些蜂蜜熬至黏稠。常吃這樣的食物,臉色會紅潤起來。
面頰呈褐紅色
面頰發(fā)紅是高血壓的征象。要注意減少吸煙量或戒煙,經常量血壓。
臉色不好看象征著身體有問題,能夠擁有光潔無瑕的臉蛋是很難的,其實每個人的臉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這些不容易注意到的瑕疵,在在都顯示著的身體可能有些不理想。
耳朵發(fā)紅
耳朵代表了腎的狀況。耳廓呈紅色或紫色說明循環(huán)不好。要少飲酒,少吃精細食物,少吃糖,多做運動以促進循環(huán)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