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熱瀉
夏季熱養(yǎng)生。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睆墓胖两?,關于養(yǎng)生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或名言,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小兒熱瀉》,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病證名熱迫腸而致的腹瀉?!秼胪賳枴罚盒簾釣a者,大便黃而赤,或有沫。伴有陣陣腸鳴腹痛,煩躁啼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小兒純陽之體,感受暑熱,邪熱入里,下迫大腸所致。治宜苦寒瀉熱,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
正確應對少兒腹瀉
兒童腹瀉處理不好會引起多種并發(fā)癥,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甚至更嚴重。如長期慢性腹瀉就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使患兒身體瘦弱,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媽媽們注意了,兒童腹瀉不能只是止瀉那么簡單。
幼兒腹瀉的常見原因
腹瀉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拉稀。腹瀉包括兩個含義:一是大便次數(shù)較平時增加較多;二是大便性質(zhì)改變,帶有較多水分。造成嬰幼兒腹瀉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由致病菌和病毒引起的腹瀉叫腸炎。細菌引起的有痢疾和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病毒引起的為病毒性腸炎,其病原主要為腸道病毒。還有一種近幾年來發(fā)現(xiàn)的輪狀病毒,因其形態(tài)似車輪,因此而得名。致病性大腸桿菌炎多發(fā)生在夏季,所以也稱夏季腹瀉。病毒性腸炎多見于秋季,故也稱秋季腹瀉。這類腹瀉也稱感染性腸炎或感染性腹瀉。
由于飲食質(zhì)量問題引起腹瀉的有:吃了不新鮮或變質(zhì)的牛奶或其他食物,常常又吐又拉,稱為急性胃腸炎。因為食物的量或質(zhì)超過了嬰幼兒胃腸道消化功能的承受能力,以致負擔過重引起腹瀉的叫消化不良,也即中醫(yī)所說的傷食瀉。
其他,還有胃腸道以外的其他系統(tǒng)有病時,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引起腹瀉者,稱為腸道外消化不良。因食量不足引起的腹瀉叫饑餓性腹瀉。在正常情況下大便次數(shù)增多的稱生理性腹瀉。
收斂止瀉,快速止瀉護腸道
兒童腹瀉多由消化道功能紊亂引起,如:吃得太多、太油、太冷,頻繁地調(diào)換新食品,飲食不當而超出寶寶腸胃承受能力;受涼、過熱、精神情緒不佳,或過分緊張或受驚嚇等不良性刺激也會引起腹瀉;在收斂止瀉同時,更要注意保護兒童正常腸道功能。
度來林主要成分為鞣酸蛋白,鞣酸蛋白通過鞣酸在腸粘膜表面層形成一層保護膜,可減輕刺激,降低炎癥滲透物和減少腸蠕動,起到收斂止瀉作用,根據(jù)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度來林治療小兒腹瀉有效率高達95%;同時,鞣酸蛋白所形成的保護膜,可有效保護兒童脆弱的腸黏膜。
促進平衡,調(diào)整腸道微生態(tài)
嬰幼兒腹瀉時腸道益生菌明顯減少,有害菌株容易侵襲,導致腸道內(nèi)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嚴重失去平衡,促使腹瀉發(fā)生。因此,在治療上,只有恢復腸道內(nèi)微生態(tài)的平衡,才能有效地控制住腹瀉的惡化。度來林中含有干酵母,干酵母富含多種B族維生素,對促進消化功能及腸道益生菌生長有很大幫助,有效地抑制腸道內(nèi)的有害菌株,幫助有益菌群的增殖,能起到調(diào)整腸道微生態(tài)的作用,達到防治嬰幼兒腹瀉的目的。
補充營養(yǎng),兒童身體恢復快
腹瀉除影響嬰幼兒對食物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吸收外,還消耗體內(nèi)儲存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損害機體組織。這是因為在腹瀉過程中,本來應該消化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不能進入機體,但機體內(nèi)各器官還需照常進行各項生理功能。度來林添加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能均衡補充能量,幫助優(yōu)化腹瀉兒童的營養(yǎng)結(jié)構(gòu),迅速補充營養(yǎng),有利于兒童身體恢復。
兒童腹瀉食療建議
蛋黃膳:將雞蛋煮熟后去殼和蛋白,用蛋黃放在鍋內(nèi)小火熬煉取油,1歲內(nèi)嬰兒每天一個蛋黃油,分2-3次服,3天為一個療程,治療腹瀉,并有補脾益胃止瀉作用;
蘋果膳:蘋果含鞣酸,有止瀉作用。蘋果一只洗凈,蒸熟,食果肉或去皮搗成果泥食用,每次30~60克,每天3次。蘋果湯也是治療腹瀉的輔助飲料,適用于1歲內(nèi)的嬰兒。
栗糊膳:用3~5個栗子,去殼搗爛,加水煮成糊狀,加糖調(diào)味后食用,每天2~3次,有溫中止瀉作用。
另外還有桔棗茶、胡蘿卜湯等均有健脾止瀉作用。康復期可用的膳食有白米粥、面片、藕粉、雞蛋、清蒸魚、咸味雞蛋羹等。
Ys630.com相關知識
[處方來源]
《部頒標準》中藥第19冊。
[處方組成]
葛根60g、黃芩100g、黃連50g、厚樸100g、白芍100g、茯苓100g、焦楂100g、烏梅50g、甘草20g、滑石粉120g。
[性 狀]
本品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氣微,味苦。
[功能主治]
清熱化濕、止瀉止痢。用于濕熱腹瀉、紅、白痢疾等。
[適 應 癥]
小兒腹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歲以下1片,二至三歲2-3片,四歲以上4~6片。
[注意事項]
[劑型規(guī)格]
每片相當于原生藥0.5g。
[儲 藏]
密閉。
[生產(chǎn)廠家]
熱毒是一種發(fā)生于各種人群的疾病,不僅僅是成年人會出現(xiàn)這種疾病,小孩子同樣也是可以出現(xiàn)這種疾病,一般來說,熱毒癥狀是比較明顯的,因為它是出現(xiàn)在人體皮膚表面的那種疾病,有人會說小孩子身上的癥狀跟成年人是差不多,但是也有人會反駁這種說法,那么小兒熱毒癥狀是什么?
小孩的便秘有些是喂養(yǎng)不當消化不良造成的,有些與上火有關。小兒熱毒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咽干喉痛、舌苔較紅,大便秘結(jié)等。對于你家孩子的情況,可以給予乳果糖口服液,乳酸菌素片等藥物進行通便治療。孩子要合理喂養(yǎng),注意休息,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
建議還是去醫(yī)院兒科看一下,小孩的病尤其不能耽誤,單憑你口述的癥狀,即使是兒科的專家也很難判斷是什么問題,更談不上治療的,最好能夠到兒科咨詢一下,小兒再治療和用藥上都是很嚴格的,不要在沒有弄清楚情況時,輕易自己買藥進行治療。
熱毒又名溫毒。指火熱病邪郁結(jié)成毒。也可以說是疔瘡、丹毒、熱癤等急性熱病的統(tǒng)稱。還有一個名字就是“火毒”。它的癥狀是壯熱口渴,焦躁,臉部發(fā)紅,口舌生瘡,疹色紫暗,口、咽、眼亦可出現(xiàn)皰疹潰破,有便秘和尿黃,舌苔發(fā)黃干燥,脈洪數(shù)。
是一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局部皮膚比較潮濕及有易感因素,出現(xiàn)病毒在皮下組織細胞細胞繁殖,引起皮膚組織炎癥反應,引起細胞炎癥滲出,出現(xiàn)皮膚紅腫,中間有硬結(jié)水皰,伴有瘙癢疼痛不適癥狀。
建議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如利巴韋林顆粒,或者外用阿昔洛韋軟膏。按照說明書外用,外用藥一周如果不緩解,需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皮膚科就診??崭钩檠獧z查一下血常規(guī)看看有沒有病毒感染。用藥期間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避免辛辣,避免勞累熬夜。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補充維生素,注意個人清潔衛(wèi)生。
在電視廣告上我們幾乎天天都會聽到小兒肺熱咳喘顆粒,這一藥物對于治療孩子的咳嗽是有很好效果的,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都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咳嗽的現(xiàn)象,特別是感冒引起的咳嗽,這樣的情況就是出現(xiàn)了肺熱的現(xiàn)象,一定要及時的給孩子治療,常見的就是吃一些藥物。
小兒肺熱咳喘顆粒
小兒肺熱咳喘顆粒的功能是很多的,對于清熱解毒,化痰平喘特別是治療孩子感冒引起的咳嗽效果是很好的,而且比一些治療咳嗽的口服液的效果好,下面我們來對這一藥物多一些的了解。
上火咳嗽就是中醫(yī)講的肺熱咳嗽。很多家長都有經(jīng)歷過,孩子剛上幼兒園、吃多了傷食、感冒等都會形成肺熱,口臭、口干、口渴,臉蛋、嘴唇、舌尖紅,晨起有眼屎等,有經(jīng)驗的家長基本就能看出是孩子上火了,隨后多會伴有長期咳喘等癥狀。小兒肺熱咳喘顆粒屬于中藥復方制劑,方劑組成是麻黃、苦杏仁、生石膏、甘草、金銀花、連翹、知母、黃芩、板藍根、麥冬、魚腥草。
小兒肺熱咳喘顆粒的功能主治是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屬痰熱壅肺證者。 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能消熱解毒,宣肺化痰。兒童感冒、發(fā)燒、反復咳嗽,用子熱邪犯于肺衛(wèi)所致發(fā)熱汗出,微惡風寒,咳嗽,痰黃,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癥。 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其主要成分麻黃可以有效的宣肺泄熱、松弛支氣管平滑肌??嘈尤士梢援a(chǎn)生氫氰酸,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安靜。在配合板藍根、魚腥草等成分,廣譜抗病毒、抗菌、消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咳嗽的問題,將疾病危害降到最低。 因此,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比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效果好。
上面對小兒肺熱咳喘顆粒的介紹,現(xiàn)在大家對于這一藥物的主要功能應該有了更多的認識了,平時對于它的了解應該都是很局限的,家長平時也應該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照顧好孩子的飲食起居,特別是出現(xiàn)了咳嗽的現(xiàn)象一定要及時的采取措施。
中府穴
中府穴為肺經(jīng)在體表的第一個穴位,其氣血物質(zhì)來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個臟器,故名為中府。
簡易取穴
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側(cè)端下緣的三角窩中心是云門穴,由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處即是中府穴。
主治疾病
1、消化系統(tǒng)疾?。焊姑洝⑾涣?、水腫、肺脹滿等;
2、呼吸系統(tǒng)疾?。嚎人浴⒎谓Y(jié)核、氣喘、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止咳平喘等;
3、其他:提高性欲、豐胸、治療高血壓、胸痛、肩背痛、肩關節(jié)周圍軟組織損傷如肩周炎。
按摩方法
每天早起和睡覺前,端坐,以大拇指或者食指分別按摩中府穴、云門穴,各10分鐘作用,然后在由中府穴向上直推至云門穴10分鐘左右。力度要求適中,以局部穴位處有酸麻脹感為佳,檢查規(guī)律性按摩,可起到預防和緩解哮喘等肺部疾病所代來的不適。
導讀:瀉白散主治肺熱喘咳,瀉白散,中醫(yī)方劑名。瀉白散由哪些藥物組成?又有哪些功效作用?下面就具體來了解下瀉白散吧。
【方劑名】瀉白散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
【組成】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用量】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
【歌訣】瀉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除胃氣,清瀉肺熱止咳喘,熱伏肺中喘咳醫(yī)。
【用法】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
【方義】肺氣失宣,火熱郁結(jié)于肺所致,治療以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主。方中肺氣失宣,故見喘咳;肺合皮毛,肺熱外蒸于皮毛,故皮膚蒸熱(輕按覺熱,久按若無,由熱伏陰分所致)。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專入肺經(jīng),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君藥。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為臣藥。粳米,炙甘草養(yǎng)胃和中,為佐使藥。
【配伍特點】清中有潤,瀉中有補,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標,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郁熱。
【運用】本方用于肺熱喘咳證,臨床應用以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肺經(jīng)熱重者,可加黃芩、知母等以增強清泄肺熱之效;燥熱咳嗽者,可加瓜蔞皮、川貝母等潤肺止咳;陰虛潮熱者,加銀柴胡、鱉甲滋陰退熱;熱傷陰津,煩熱口渴者,加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是治療肺熱咳喘的常用方,藥力平和,尤宜于正氣未傷,伏火不甚者。臨證以咳喘氣急,皮膚蒸熱,舌紅苔黃,脈細數(shù)為辨證要點。
2、現(xiàn)代運用本方常用于治療小兒麻疹初期,肺炎初期、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百日咳等屬肺有伏火者。
3、使用注意風寒咳嗽或肺虛喘咳者不宜使用。
【禁忌】本方藥性平和,尤宜于正氣未傷,伏火不甚者。風寒咳嗽或肺虛喘咳者不宜使用。
【文獻摘要】
1、《降雪園古方選注》卷中:肺氣本辛,以辛瀉之,遂其欲也。遂其欲當謂之補,而仍云瀉者,有平肺之功焉。桑皮、甘草,其氣俱薄,不燥不剛,雖瀉而不傷于嬌臟。《經(jīng)》言: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復以地骨皮之苦,泄陰火,退虛熱,而平肺氣。使以粳米、甘草,緩桑、骨二皮于上,以清肺定喘。
2、《醫(yī)方考》:肺火為患,喘滿氣急者,此方主之。肺苦氣上逆,故喘滿;上焦有火,故氣急,此丹溪所謂氣有余便是火也。桑白皮味甘而辛,甘能固元氣之不足,辛能瀉肺氣之有余;佐以地骨之瀉腎者,實則瀉其子也;佐以甘草之健脾者,虛則補其母也。此云虛實者,正氣虛而邪氣實也。又曰:地骨皮之輕,可使入肺。生甘草之平,可使瀉氣,故名以瀉白。
以上就是瀉白散的一些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中醫(yī)方劑,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