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釘
寸骨養(yǎng)生常識。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校煌挲g的人都開始關注如何養(yǎng)生,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知識需要掌握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骨釘”,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骨釘指三伏季節(jié)采的一種鹿茸上中段部位生出的骨質突起,因呈釘狀而稱骨釘。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稱鹿茸善于補腎壯陽、生精益血、補髓健骨。全世界的鹿約有40多種,分布在我國的有19種。
梅花鹿、馬鹿是我國主要的茸用鹿。梅花鹿主產于吉林、遼寧;馬鹿主產于黑龍江、吉林、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區(qū)。東北梅花鹿采收的叫花鹿茸,質量最優(yōu);東北馬鹿采收的叫東馬茸,品質較優(yōu);西北所產的叫西馬茸,品質較次。
鹿茸 是指梅花鹿或馬鹿的雄鹿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梅花鹿、馬鹿在生下后8-10月齡的雄性小鹿,額部開始突起,形成長茸基礎,2足歲以后,鹿茸分岔,鹿茸以3-6年所生的為佳。
鹿茸是名貴藥材。鹿茸中合有磷脂、糖脂、膠脂、激素、脂肪酸、氨基酸、蛋白質及鈣、磷、鎂、鈉等成分,其中氨基酸成分占總成分的一半以上。鹿茸性溫而不燥,具有振奮和提高機體功能,對全身虛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較好的強身作用。
擴展閱讀
釘刺指莖枝表面具突起的扁形皮刺,如海桐皮。
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干皮,刮去棘刺及灰垢,曬干。干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后即脫落。3出復葉,互生,或簇生于枝頂;總葉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
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
總狀花序,長約15厘米,被絨毛;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藥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ㄆ?月。
釘角泛指藥材表面具瘤狀突起的支根,呈圓錐形而尖似角,稱釘角,如川烏、附子等。
英文名Aconite Root,別名鵝兒花、鐵花、五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質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和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
【采制】一般于栽培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除去地上莖葉,吸取泥沙,將母根與子根分開,母根曬干后稱為川烏。
【性狀特征】根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膨大,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狀側根及子根脫離后的痕跡。質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huán)紋呈多角形。氣微,味辛、麻舌。
【化學成分】總生物堿含量2.3%,酯1.0%,烏頭堿0.3%。主要含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塔技烏頭胺(talatisamine)、杰斯烏頭胺(jasaconitine)、苯甲酰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烏頭胺(benzoylhypaconine)等。這類成分的分子結構中,因8位羥基的乙?;?4位的羥基芳酰化,因而呈現強烈的毒性,是烏頭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性味歸經】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于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療風寒濕痹、關節(jié)疼痛等病癥。一般炮制后內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痛及風濕的鎮(zhèn)痛劑。
疾病產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灰釘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來源】藥材基源:為柄灰包科真菌鬼筆狀釘灰包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實體的包被生于菌柄的頂端,包被扁圓形,直徑2-2.5cm,初乳白色,后灰褐色,表面近光滑。成熟后橫向裂開,孢體灰褐色、咖啡色,孢體散失后,盤狀基部宿存,白色,直徑2cm,其基部銜接菌柄,長20-25cm,粗0.6cm,深肉桂色,中空,外被灰褐色毛狀鱗片,基部有殘托宿存。孢子近球形,銹色,直徑4-6μm。有兩種孢絲,一種長而無色,少分枝;另一種呈梭狀或圓柱狀,內壁有環(huán)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地上,秋季散生。
【性狀】1.性狀鑒別 子實體的菌柄多已摘去。包被扁圓形,直徑2-2.5cm,灰褐色,近光滑,基部有殘存的菌柄,直徑約6mm,深肉桂色,有毛狀鱗片。包被上部脫落后,可見近白色、帽狀擴展的柄頂,直徑約2cm。
【性味】辛;性平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腫;止血。主咳嗽;音?。谎屎砟[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于灰釘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灰釘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灰釘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
粗灰釘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粗灰釘,粗灰釘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粗灰釘。
【來源】藥材基源: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釘灰包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包被生于菌柄頂端,褐黃色、赭褐色,直徑3-5cm,表面光滑?;颗c菌柄相連。包被成熟后,橫斷開裂,孢體赭褐色、灰褐色、棕褐色,散出后,與菌柄相連的部位,呈盤狀,直徑4.5-5cm,近白色。菌柄較粗大,高15-22cm,粗1.5-2cm。蒼灰色、黃褐色,密被大型覆瓦狀排列的鱗片,鱗片長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褐色?;坑芯邪?,灰赭色。孢子球形,銹色,直徑5-7μm。外壁粗糙。孢絲兩型,一是長而透明少分枝,另一種是圓柱狀,內有彈絲,呈螺旋狀環(huán)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灘草地上,秋季散生。
【性狀】1.性狀鑒別 包被直徑3-5cm,褐黃色或赭褐色。菌柄直徑約2cm,淡黃色,有多數覆瓦狀排列的披針形鱗片。帽狀擴展的柄頂,直徑約4.5m。
【性味】辛;性平
【歸經】肺;肝經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腫;止血。主咳嗽;咽喉腫痛;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于中藥粗灰釘的各種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杧果釘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杧果釘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杧果釘。
【別名】刺果蘇木
【來源】豆科 杧果釘 Caesalpinia crista L.,以 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臺灣。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干品2~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杧果釘已經有更加深刻的認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
矯正牙齒的時候往往需要支抗釘,這是一種常用的矯正牙齒的輔助工具,尤其是一些比較難矯正的牙齒,通過支抗釘來定位來固定支抗釘,它屬于臨時性的一種輔助工具,當牙齒矯正好以后,要把這種輔助工具去除,另外這種支抗釘并不會影響牙齒的美感,不會出現副作用的問題。
1. 骨釘是什么?
迷你骨釘 (簡稱骨釘,如上圖圓圈中者) 是植入齒槽骨的臨時性迷你植體。因為功能優(yōu)越,植入簡單,近年來已成為矯正治療日漸普及的輔助工具。矯正結束后便會移除骨釘,而骨釘缺口會自行復原長好。國內外研究報告都顯示骨釘可以安全有效地幫助矯正治療。
2. 骨釘的功能是什么?
它的功能是提供施力的固定源,幫忙拉動牙齒。在改正暴牙、露齦笑、深咬、臼齒過度萌出、齒列需后退等情況,都有很好的療效,可以達成傳統(tǒng)矯正很難做到的效果。其中,臨床上最常應用的大概就是暴牙的案例;有了骨釘,24小時都在幫你將牙齒往后拉動,改正暴牙臉型。
3. 種骨釘會痛嗎?
首先植入過程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快速簡單,其實不太有感覺,不用過度擔心喔!
4. 骨釘要怎么護理呢?
骨釘也要以牙刷清潔,維持周圍軟組織的健康,減少發(fā)炎松脫的機會。少數人的口腔黏膜可能會感到一些異物感,如果需要的話,可以以白蠟覆蓋骨釘,或是套上橡皮圈減輕不適。
5. 不想用骨釘,有其他替代方式嗎?
如果真的需要額外的錨定源來幫助拉動牙齒,但又不想種骨釘,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呢? 某些情況下,骨釘的功能可以以傳統(tǒng)頭帽取代 (下圖為兩款頭帽)。不過,傳統(tǒng)頭帽每日需配戴12至14小時以上,需要您的高度配合才能發(fā)揮足夠的治療效果。
當然,并不是每個人的矯正都需要骨釘! 請咨詢您的牙齒矯正醫(yī)生,為您的情況作專屬評估。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品。二黃枯痔釘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黃柏30克 大黃30克 白及9克
【制法】上三藥,磨成極細粉末。加人適量開水攪勻,在玻璃板上,用手工搓成頭尖底大釘狀藥條,長約3~4厘米,底面直徑1~2毫米。陰干裝瓶密封,高壓消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脫落痔核。主各期內痔及混合痔的內痔。
【用法用量】每痔每次用4~6根,插人痔核內。
【注意】各種急性疾病,嚴重的慢性疾病,肛門直腸腫痛,腹瀉,惡性腫瘤,素有出血患者勿用。
【摘錄】《中醫(yī)外科學》
看了上文對二黃枯痔釘的介紹,相信我們可以收獲很多。其實對于疾病,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吃西藥來緩解,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暫時的,關鍵還是在于擁有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概述】
本病為熱帶傳染病。臨床表現與梅毒相似,但不屬性病,無遺傳性。不侵犯重要的內臟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以累及皮膚為主,晚期可侵犯骨骼,青年及兒童較多見。本病流行于中非,南亞,南美等熱帶地區(qū),在我國南方地區(qū)有少數病例發(fā)生,但目前已基本絕跡。
【診斷】
診斷時應詳細了解病史,仔細注意及分析臨床表現,在潰瘍滲出物中涂片檢查找到雅司螺旋體即能確診。
【治療措施】
主要為全身治療。主要藥物為油濟青霉素,有人主張總量用600萬單位,第一次肌肉注射30萬單位,以后每次60萬單位,每日兩次肌肉注射。
患肢局部可行對癥治療。如及時的清潔換藥,肢體用外固定支架暫行固定,以達到肢體制動、減輕疼痛。一般活動期治療后骨病變可以消失,輕者骨X線可顯示正常。重者則可遺留骨外形畸形及骨增生硬化。疼痛均可迅速消退。
【病因學】
病因為雅司螺旋體通過表皮破口侵入體內而發(fā)病。雅司螺旋體形態(tài)與梅毒螺旋體相似,但傳染力較弱。傳染的主要途徑是密切的接觸,通過擦破的皮膚傳播。早期主要為皮膚損害,如丘疹、膿泡、肉芽腫性或樹膠腫性破壞,而骨雅司則為其后期的表現。其發(fā)病率在我國約為雅司病的4.5%~6.5%,也有報導約有10%~20%并發(fā)骨關節(jié)病變。
【病理改變】
病理改變主要為骨小梁間纖維組織的增生,骨周組織的廣泛壞死,而壞死組織周圍又被顯著增生的纖維組織包繞,有淋巴細胞,中性多核白細胞及漿細胞浸潤,形成樹膠腫樣形態(tài)。骨病變多位于脛腓骨、尺橈骨及肱骨等,但額骨,下頜骨,股骨,掌骨,肩胛骨及肋骨也可受累。同一病人可有多處骨骼受累。病變形式可以是骨膜炎,骨炎或骨髓炎。骨膜炎主要為骨膜的增生。骨炎主要表現為廣泛骨質疏松,伴多發(fā)性小圓形或卵圓形的骨質破壞吸收區(qū)。有的破壞十分嚴重,可致病理性骨折。若累及關節(jié)時,以肘關節(jié)、髖關節(jié)及骶髂關節(jié)等處好發(fā)。偶而可見上腭穿孔及鼻骨破壞。
【臨床表現】
家屬中因有密切的接觸,故常有相互傳染的歷史。其臨床癥狀及表現與梅毒相似,可分為三期:
1.第一期 稱母雅司期。感染后2~3周發(fā)病,接觸皮膚部位出現紅色小斑丘疹,繼而可發(fā)展成高于皮膚面約2~3cm,直徑為1~10cm的數目不等的潰瘍,其底部為楊梅狀肉芽組織,觸及硬似橡皮,但易出血,有大量血清滲出并可結痂,痂周有紅暈,一般可自愈,約2~3個月。局部淋巴結可腫大,不侵犯骨關節(jié)。
2.第二期 稱雅司疹期。早期皮疹出現后1~3個月,可出現全身關節(jié)的酸痛,發(fā)燒,頭痛等癥狀。此期為全身感染期,全身淋巴結腫大,但病人一般情況尚好。皮膚病變多為潰瘍性丘疹,直徑可達10cm以上。愈合后形成疤痕。皮膚病變多位身體外露部分如面、四肢、小兒臀部等,而會陰部很少見。而且粘膜多不受損。皮損可持續(xù)數月至2~3年。本期可侵犯骨骼,為骨膜炎及骨突改變,以骨增生為主,可侵犯整個骨干。骨膜下新骨形成,致骨干增粗,在第二期雅司病中多發(fā)生廣泛性骨膜炎改變是典型的表現。
3.第三期 稱結節(jié)潰瘍型雅司或晚期雅司,一般于感染后6~10年發(fā)病,雅司病大部分病變終止于第二期,發(fā)展到第三期較少。在第三期并發(fā)骨關節(jié)病變的約為10%~20%。主要表現為皮膚潰瘍增大變深及潰瘍下骨質破壞,皮質骨外緣被破壞時,其邊緣呈不規(guī)則的骨缺損,若在內緣破壞,則表現為多發(fā)的囊狀骨密度減低的透明區(qū),而骨破壞周圍骨質增生,骨膜反應則較輕或無。局部潰瘍愈明顯,則骨質破壞愈重。在顱骨的病變多呈周圍有骨硬化而中心呈囊狀破壞區(qū)的表現。在脛骨則以骨質增生及骨膜增生為主,伴髓腔狹窄,外觀呈腰刀樣改變。
【輔助檢查】
皮膚潰瘍的滲出物中可在涂片上找到大量的雅司螺旋體。骨病變的病理切片上常難以找到。雅司病人的血清華康氏反應均呈陽性或強陽性,但腦脊液的華康氏反應則均為陰性,說明螺旋體不侵犯中樞神經系統(tǒng)。
【鑒別診斷】
在鑒別診斷中特別應注意與骨梅毒相區(qū)別。因二者皆為螺旋體所引起的傳染病,在皮膚病變及骨病變有相似之表現。血清康氏及華氏反應均為陽性。但只要仔細分析各自的特點如雅司病多見于年青人及兒童,梅毒則多見于嬰兒及成人;雅司病人及其父母無性病史,只有接觸傳染史及在發(fā)病區(qū)居住史,梅毒病人及其父母則不同。二者病變上也有不同,如梅毒初期下疳常位于外生殖器,而雅司病于外生殖器發(fā)病很少見,粘膜常不受損害。梅毒的二期病變活體組織檢查中有小血管內膜炎,雅司病則無。梅毒的骨病變,以骨膜增生為主,骨破壞較少等為其特點。
柱骨(styloideum)
人體骨骼名。指鎖骨。
古時亦名鎖子骨、缺盆骨和巨骨。
《醫(yī)宗金鑒》:柱骨者,膺上缺盆之外,俗名鎖子骨也。內接橫骨,外接肩解也?;蛑割i椎。
《釋骨》:骨三節(jié),植頸項者,通曰柱骨。
鎖骨
鎖骨(英文:Clavicle;拉丁文:Clavicula)是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肩胛帶三骨之一。硬骨魚身上已經有其痕跡,有尾兩棲動物仍沒有鎖骨,無尾兩棲動物有鎖骨。除了鎖骨,還有喙狀骨和肩胛骨,共同組成肩胛帶。
人的鎖骨長度與從手腕到中指尖距離相近,但一些哺乳類動物的鎖骨卻顯得不完整。人類,靈長類動物,攀緣動物,嚙齒類動物和兔形目的鎖骨都屬于發(fā)育完整一類,在它們身體,鎖骨以關節(jié)的形式連接胸骨和肩胛骨,成為軀干和上肢的連接。
貓的鎖骨退化為一塊陷于鎖頭肌(Musculus cleidocephalicus)之中,沒有與肩胛骨形成關節(jié)連接。而其他的一些哺乳類動物(如馬,偶蹄目動物,狗)則退化為一塊陷于此肌肉的一塊肌腱。
大部分的鳥的兩塊鎖骨融合為v形的叉骨(Furcula),飛行的時候,叉骨將會如彈簧一樣將肩關節(jié)分開。
人類鎖骨
在人體,鎖骨為S狀彎曲的細長骨,位于皮下,為頸與胸兩部的分界,是上肢與軀干間唯一的骨性聯系,維持肩關節(jié)在正常位置,增加上肢的活動范圍和提高勞動效能。分布至上肢的大血管和神經均在鎖骨中段后方通過。
架于胸廓前上方,橫于頸部和胸部交界處,全長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標志。鎖骨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形似長骨,但無骨髓腔,可區(qū)分為一體兩端。中間部分是鎖骨體,內側2/3凸向前,外側1/3凸向后。呈~形的骨頭,左右各一塊。內側端粗大,與胸骨柄相關節(jié),稱為胸骨端;外側端扁平,與肩胛骨的肩峰相關節(jié),稱肩峰端。鎖骨支持肩胛骨,使上肢骨與胸廓保持一定距離,利于上肢的靈活運動。由于位置表淺,鎖骨易骨折,并多見于鎖骨中外、1/3交界處。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有個形狀好的鎖骨都會讓身材備加感覺。
鎖骨由來
古代奴隸社會奴隸主為了防止奴隸逃跑,用繩子或鎖鏈穿越鎖骨下端以栓起,后演變?yōu)殒i骨,所以鎖骨是個會意詞。
疾病
鎖骨容易發(fā)生骨折,兒童多見,骨折時肩關節(jié)失去支持,呈下垂、內移和向前移位的畸形。
當人的肩膀受到撞擊,上肢過渡被拉伸都會可能引起鎖骨骨折。大約15 %的病例鎖骨會完全折斷。肉眼或觸摸均可感受到裂口,上肢明顯的被拉長還有頭部的位置會有所改變。
【概述】
骨囊腫為良性病變,亦稱單純性骨囊腫或孤立性骨囊腫。病因尚未明了。有學者認為骨囊腫是由于骨內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滯所致;也有認為本病系某種腫瘤、炎癥組織的退行性變,其生長、代謝阻礙的結果或與骨發(fā)育異常有關;也有認為可能系外傷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進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骨囊腫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腫較大者也可因之縮小;偶爾可因血腫骨化而消失。一般來講,骨囊腫均需手術治療,手術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為減少復發(fā)的機會。骨囊腫偶有惡變?yōu)槿饬龅目赡?。骨囊腫極少發(fā)生于頸椎。本病多發(fā)于長管骨骨端,好發(fā)于20歲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診斷】
青少年外傷后出現頸椎不適,應予以重視,行X線片檢查,發(fā)現頸椎骨透亮度較強、膨脹程度較輕、無骨膜反應的囊腫,應考慮本病的可能。但是,在診斷本病之前,需同骨巨細胞瘤、纖維異常增殖癥、嗜酸性肉芽腫及動脈瘤樣骨囊腫等相鑒別。
【治療措施】
本病以手術治療為主。囊腫位于椎弓附件者,手術切除即可;若位于椎體者,除切除病灶外,應予以植骨融合。
【病理改變】
術中可見囊內充滿透明的黃色液體,有時因出血而呈紅棕色或血色。囊壁為灰白色或黃色的薄層的纖維組織,且有許多骨嵴伸入囊腔。鏡下所見:較多纖維組織中有骨樣組織或骨組織,有少數散在的多核巨細胞。
【臨床表現】
患者一般臨床癥狀比較輕微,局部僅有不適和隱痛,多數患者常因外傷攝片方才發(fā)現。頸椎骨囊腫者,可出現神經脊髓刺激癥狀而就診。
X線片表現:本病特點是病變部位透亮度較強、膨脹程度較輕,囊壁光滑,邊界清楚,無骨膜反應。若發(fā)生骨折,典型改變將消失,椎體可呈壓縮骨折。
骨豆指鹿茸茸體基部突出的形同豆粒大小的突起,習稱骨豆。
藥理作用
1、對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鹿茸能增強副交感神經末梢的緊張性,促進恢復神經系統(tǒng)和改善神經、肌肉系統(tǒng)之功能,同時對交感神經亦有興奮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影響:大劑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壓,使心臟收縮振幅變小,心率減慢,外周血管擴張。中等劑量能引起心臟收縮顯著增強,收縮幅度變大,心率加快,從而使心輸出量增加;鹿茸特別對已疲勞的心臟作用尤為顯著。
3、對性功能的影響: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漿睪酮濃度,又能使促黃體生成素(LH)濃度增加。因此,鹿茸對青春期的性功能障礙,壯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縮癥的治療均有效;對治療女性更年期障礙效果良好。
4、鹿茸的強壯作用:鹿茸精具有較強的抗疲勞作用,能增強耐寒能力,加速創(chuàng)傷愈合和刺激腎上腺皮質功能。故鹿茸是傳統(tǒng)的補益藥,用于強壯、補腎、益陽。
5、對血液成分的影響: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紅蛋白增加,因此對于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癥末期的患者,特別是對于老齡患者的治療極為有效。
6、有性激素樣作用:動物試驗證實,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幾天后即見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鹿茸是滋補極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受補,對于健康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鹿茸是不能隨便吃的。健康小孩吃了容易出現內熱,流鼻血,機體異??簥^,甚至出現躁狂癥。
棒骨指虎的后肢髖骨兩側連有的脫骨,俗稱棒骨。
髖骨為人體腰部的骨骼,共左右兩塊。幼年時,髖骨分為髂骨, 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成年后,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成為一個整體,即髖骨。
左髖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髖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jié)。
髂骨在三骨中最大,位于髖骨的后上部,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髂骨體位于髂骨的下部,參與構成髖臼后上部。
由體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內面凹陷名髂窩iliac fossa,為大骨盆的側壁,窩的下方以弓狀線與髂骨體分界。弓狀線前端有一隆起名髂恥隆起,髂窩的后分粗糙,有一近橫位的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jié)。
髂骨翼的上緣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彎,叫髂嵴。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約平齊第4腰椎棘突,是計數椎骨的標志。
翼的前緣彎曲向下,達于髖臼,生有上、下兩個骨突,分別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后緣也生有上、下兩骨突,分別命名為髂后上棘和髂后下棘。
髂后下棘下方有深陷的坐骨大切跡greater sciatic notch,兩側髂后上棘的連線約平第2骶椎。從髂前上棘向后約5-7厘米處,髂嵴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結節(jié)tubercle iliac,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