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刺
養(yǎng)生食療。
“拿體力精力與黃金鉆石比較,黃金和鉆石是無用的廢物?!比祟惖陌l(fā)展歷史中,養(yǎng)生觀念不斷更新,養(yǎng)生關(guān)系著每一個的生活質(zhì)量。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釘刺”,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釘刺指莖枝表面具突起的扁形皮刺,如海桐皮。
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nèi)。瑢淇撤內(nèi)「善?,刮去棘刺及灰垢,曬干。干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nèi)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xì)縱紋。質(zhì)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dá)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后即脫落。3出復(fù)葉,互生,或簇生于枝頂;總?cè)~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于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
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cè)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
總狀花序,長約15厘米,被絨毛;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于萼;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藥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花期3月。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釘角泛指藥材表面具瘤狀突起的支根,呈圓錐形而尖似角,稱釘角,如川烏、附子等。
英文名Aconite Root,別名鵝兒花、鐵花、五毒。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栽培于平地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主要栽培于四川。分布于長江中下游,北至秦嶺和山東東部,南至廣西北部。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卡氏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須根及泥沙,曬干。
【采制】一般于栽培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除去地上莖葉,吸取泥沙,將母根與子根分開,母根曬干后稱為川烏。
【性狀特征】根呈不規(guī)則圓錐形,稍彎曲,頂端常有殘莖,中部多向一側(cè)膨大,長2~7.5cm,直徑1.2~2.5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有小瘤狀側(cè)根及子根脫離后的痕跡。質(zhì)堅實,斷面類白色或淺灰黃色,形成層環(huán)紋呈多角形。氣微,味辛、麻舌。
【化學(xué)成分】總生物堿含量2.3%,酯1.0%,烏頭堿0.3%。主要含烏頭堿(aconitine)、中烏頭堿(mesaconitine)、塔技烏頭胺(talatisamine)、杰斯烏頭胺(jasaconitine)、苯甲酰烏頭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烏頭胺(benzoylmesaconine)和苯甲酰下烏頭胺(benzoylhypaconine)等。這類成分的分子結(jié)構(gòu)中,因8位羥基的乙?;?4位的羥基芳?;?,因而呈現(xiàn)強(qiáng)烈的毒性,是烏頭中的主要毒性成分。
【性味歸經(jīng)】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溫經(jīng)止痛。用于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用于治療風(fēng)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等病癥。一般炮制后內(nèi)服。生川烏酊外用能刺激皮膚,繼而產(chǎn)生麻木感,故外用作某些神經(jīng)痛及風(fēng)濕的鎮(zhèn)痛劑。
鉤刺指果實的外果皮突起呈鉤狀而尖,稱鉤刺、如南鶴虱。
南鶴虱,二年生草本,高15~120cm,全株有粗硬毛。基生葉長圓形,2~3回羽狀分裂,最終裂片線形至披針形,長2~14mm,寬0.4~2mm。
復(fù)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0~60cm;總苞片多數(shù),羽狀分理解;傘幅多數(shù);小總苞片5~7,線形;花梗15~25;花白色,在小傘形花序中心的花呈紫色。
雙懸果卵圓形,棱有狹翅,翅上密生短鉤刺?;ㄆ?~7月,果期7~8月。生于山野草叢中。主產(chǎn)江蘇、河南、湖北、浙江。
【采制】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枝,曬干,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
【性狀】果實為雙懸果,橢圓形,多裂為分果。分果長3~4mm,寬1.5~2.5mm;表面淡綠棕色或棕黃色,先端有花柱殘基,基部鈍圓;背面隆起,具4條突起的棱線,沿棱線密生1列黃白色的鉤刺,刺長約1.5mm,棱線間的凹下處散生短柔毛。體輕。搓碎時有特異香氣,味微辛苦。
疾病產(chǎn)生需要藥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就需要對癥下藥,中藥灰釘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來源】藥材基源:為柄灰包科真菌鬼筆狀釘灰包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子實體的包被生于菌柄的頂端,包被扁圓形,直徑2-2.5cm,初乳白色,后灰褐色,表面近光滑。成熟后橫向裂開,孢體灰褐色、咖啡色,孢體散失后,盤狀基部宿存,白色,直徑2cm,其基部銜接菌柄,長20-25cm,粗0.6cm,深肉桂色,中空,外被灰褐色毛狀鱗片,基部有殘托宿存。孢子近球形,銹色,直徑4-6μm。有兩種孢絲,一種長而無色,少分枝;另一種呈梭狀或圓柱狀,內(nèi)壁有環(huán)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地上,秋季散生。
【性狀】1.性狀鑒別 子實體的菌柄多已摘去。包被扁圓形,直徑2-2.5cm,灰褐色,近光滑,基部有殘存的菌柄,直徑約6mm,深肉桂色,有毛狀鱗片。包被上部脫落后,可見近白色、帽狀擴(kuò)展的柄頂,直徑約2cm。
【性味】辛;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腫;止血。主咳嗽;音??;咽喉腫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灰釘?shù)闹R,相信大家對于灰釘?shù)恼J(rèn)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灰釘對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和改善。
粗灰釘是功效非常廣泛的一種中藥材,我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粗灰釘,粗灰釘也在很多疾病的治療和緩解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一下粗灰釘。
【來源】藥材基源:為柄灰包科真菌毛柄釘灰包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包被生于菌柄頂端,褐黃色、赭褐色,直徑3-5cm,表面光滑?;颗c菌柄相連。包被成熟后,橫斷開裂,孢體赭褐色、灰褐色、棕褐色,散出后,與菌柄相連的部位,呈盤狀,直徑4.5-5cm,近白色。菌柄較粗大,高15-22cm,粗1.5-2cm。蒼灰色、黃褐色,密被大型覆瓦狀排列的鱗片,鱗片長披針形或闊披針形,褐色?;坑芯邪唬音魃?。孢子球形,銹色,直徑5-7μm。外壁粗糙。孢絲兩型,一是長而透明少分枝,另一種是圓柱狀,內(nèi)有彈絲,呈螺旋狀環(huán)紋。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鹽堿灘草地上,秋季散生。
【性狀】1.性狀鑒別 包被直徑3-5cm,褐黃色或赭褐色。菌柄直徑約2cm,淡黃色,有多數(shù)覆瓦狀排列的披針形鱗片。帽狀擴(kuò)展的柄頂,直徑約4.5m。
【性味】辛;性平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利咽;解毒消腫;止血。主咳嗽;咽喉腫痛;吐血;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6g。
【摘錄】《中華本草》
了解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中藥粗灰釘?shù)母鞣N情況,相信我們可以在面對疾病的困擾時做到鎮(zhèn)定自若,正確的對待疾病的治療。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ān Huī C Hunɡ B
【英文名】root of Anhwei Barberry
【別名】黃柏、刺黃柏、三顆針
【來源】藥材基源: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莖枝。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莖枝,去葉,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刺黃柏,落葉灌木,高1-2m。小枝稍有棱角,老枝黃色或暗棕色,有少數(shù)黑色疣點,刺單生或3叉,長1.5-3cm。葉簇生;柄長0.5-1cm;葉片橢圓形,倒卵形勤儉到卵狀橢圓形,長2-6cm,寬1.5-3.5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邊緣有刺狀鋸齒15-25,齒距2-3mm,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網(wǎng)脈明顯??偁罨ㄐ蝽斏?,長3-4cm,有花10-20朵;花黃色,直徑約1cm,花被6,內(nèi)輪花瓣基部有2枚腺體;雄蕊6,花藥2瓣裂;子房1,內(nèi)含1-2枚胚珠。漿果橢圓形,紅色,略被粉狀物。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400m的山間灌叢、溪邊或林下石隙間。
資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莖枝圓柱形,稍直,多分枝,直徑1-5mm,長短不一。表面黑褐購或棕黑色,具縱皺紋,針刺多單一,稀三叉。質(zhì)硬,易折斷,折斷面纖維懷;橫切面皮部淡黃色,木部黃色,有較密放射狀紋理,髓部較小,黃白色。氣微,味苦。
以莖枝粗壯、斷面色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xì)胞,排列緊密。皮層較窄;纖維單個散在,壁薄。維管束外韌型,20-28個環(huán)列;韌皮部較窄;束中形成層2-3列細(xì)胞;木質(zhì)部發(fā)達(dá),導(dǎo)管直徑可達(dá)50m,木纖維眾多,排列緊密。射線較平直,寬1-7列細(xì)胞。髓約占直徑的1/4,由薄壁細(xì)胞組成,有的細(xì)胞含草酸鈣柱晶或方晶。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jīng)】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濕熱痢疾;泄瀉;黃疸;淋濁;帶下;瘡瘍;咽喉腫痛;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摘錄】《中華本草》
杧果釘是一種普通的中藥材,具有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一些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選擇。生活中很多人對于杧果釘不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杧果釘。
【別名】刺果蘇木
【來源】豆科 杧果釘 Caesalpinia crista L.,以 葉 入藥。
【生境分布】廣東、廣西、臺灣。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清熱解毒。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癰瘡癤腫。
【用法用量】干品2~3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相信通過上面的一些講解之后,大家對于中藥杧果釘已經(jīng)有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了吧?其實很多的食物或者藥材都是一樣的,只有我們?nèi)チ私馑趴梢愿鶕?jù)自己的情況正確的食用,有效的幫助保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