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皮綿的鑒定
【www.cndadi.net - 膽的養(yǎng)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彪S著時間的失衡,養(yǎng)生這個話題走入大眾視野,每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不能忽視養(yǎng)生。如何進行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膽皮綿的鑒定》,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膽皮綿指熊膽膽囊皮外有多道如水晶石中的棉條,呈云狀彩卷、習稱膽皮綿。
干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
質(zhì)堅硬,破開后,斷面纖維性。囊內(nèi)藏有干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zhì)松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
黑色、質(zhì)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zhì)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主產(chǎn)云南、黑龍江、吉林。此外,貴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湖北、湖南、陜西、福建等地亦產(chǎn)。以云南所產(chǎn)的云膽品質(zhì)最優(yōu);黑龍江、吉林所產(chǎn)的東膽產(chǎn)量最大。
www.cndadi.netys630.COm精選閱讀
菜花膽指熊膽仁呈黃綠色,質(zhì)地酥脆者,稱菜花膽。
干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
質(zhì)堅硬,破開后,斷面纖維性。囊內(nèi)藏有干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
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zhì)松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黑色、質(zhì)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
黃綠色、光亮較差、質(zhì)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主產(chǎn)云南、黑龍江、吉林。此外,貴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湖北、湖南、陜西、福建等地亦產(chǎn)。以云南所產(chǎn)的云膽品質(zhì)最優(yōu);黑龍江、吉林所產(chǎn)的東膽產(chǎn)量最大。
鐵膽指熊膽中一種烏黑色的膽仁。
熊膽性狀
干燥膽囊呈長扁卵形,上部狹細,下部膨大,長10~20厘米,寬5~8厘米。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顯光澤,有皺褶,囊皮薄,迎光視之,上部常呈半透明。質(zhì)堅硬,破開后,斷面纖維性。囊內(nèi)藏有干燥膽汁,習稱膽仁,呈塊狀、顆粒狀、粉末狀或稠膏狀。有光澤,顏色不一,金黃色透明光亮如琥珀,質(zhì)松脆,味苦回甜者習稱金膽或銅膽。
黑色、質(zhì)堅而脆或呈稠膏狀者,習稱墨膽或鐵膽;黃綠色、光亮較差、質(zhì)亦較脆者,習稱菜花膽。氣微清香或微腥,入口溶化,味極苦,清涼而不粘牙。以個大、膽仁金黃色、明亮、味苦回甜者為佳。
主產(chǎn)云南、黑龍江、吉林。此外,貴州、四川、青海、西藏、新疆、甘肅、湖北、湖南、陜西、福建等地亦產(chǎn)。以云南所產(chǎn)的云膽品質(zhì)最優(yōu);黑龍江、吉林所產(chǎn)的東膽產(chǎn)量最大。
皮刺指皮類藥材表面的一種硬而尖頭的突出物,稱皮刺,如海桐皮。
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nèi)?,將樹砍伐剝?nèi)「善ぃ稳ゼ碳盎夜?,曬干。干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nèi)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zhì)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
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海桐皮知識介紹: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或喬木刺酮的干皮或根皮。刺桐大喬木,野生或栽培為行道樹,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喬木刺桐桐為喬木,生于山溝或草坡,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海桐皮采集在栽后8年左右即可剝?nèi)淦?,通常于夏、秋季采收。有剝?nèi)「善?、砍取枝皮和挖取根皮等方法剝后刮去灰垢,曬干?/p>
1. 刺桐皮為圓筒狀、半圓筒狀或板片狀,兩邊略內(nèi)卷,長約40厘米,厚約0.25至1.5厘米,外表面黃棕色至棕黑色,常有寬窄不等的縱溝紋。
樹干皮較枝皮厚,栓皮有時被刮去,未除去栓皮的表面粗糙,有黃色皮孔,并散布有釘刺,或除去釘刺后圓形疤痕,釘刺長圓錐形,高5至8毫米,頂端銳尖,基部直徑0.5至1厘米;內(nèi)表面黃棕色,較平坦,有細密縱網(wǎng)紋,根皮無刺。質(zhì)堅韌,易縱裂,不易折斷,斷面淺棕色,裂片狀。氣微,味微苦。
2. 喬木刺桐皮基本同刺桐皮,呈向內(nèi)卷的橫長條形或平坦的小方塊,厚3至6毫米,外表面黃棕色或棕褐色至棕黑色不等,有的顯暗綠色,粗糙;栓皮多脫落,釘刺基部與栓皮界限不明顯;內(nèi)表面淺黃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zhì)堅硬,折斷面黃色,纖維性。氣微,味微苦。
銀皮又稱云皮。指毛殼麝香的棕色內(nèi)層皮膜,內(nèi)包含顆粒狀及粉末狀的麝香仁和少量細毛及脫落的皮膜組織,習稱銀皮、云皮或黑衣子。
麝香為中藥材的一種,其藥用來源為麝科動物,如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等成熟的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1]。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2.56%,灰分3.62%(其中含鉀、鈉、鈣、鎂、鐵、氯、硫酸根、磷酸根離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銨1.15%,銨鹽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總氮量9.15%),膽甾醇2.19%,粗纖維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主要有效成分為麝香酮[2]。它曾用在牛黃丸、蘇合香丸、西黃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藥、六神丸等產(chǎn)品中。
麝香為鹿科動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種高級香料,如果在室內(nèi)放一丁點,使會滿屋清香,氣味迥異。麝香不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中國使用,已有悠久歷史。唐代詩人杜甫在《丁香》詩中遇:晚墜蘭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級香精的重要原料。
古代文人、詩人、畫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許麝香,制成麝墨寫字、作畫,芳香清幽,若將字畫封妥,可長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性辛、溫、無毒、味苦。入心、脾、肝經(jīng),有開竅、辟穢、通絡(luò)、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許多臨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發(fā)作時,或處于昏厥休克時,服用以麝香為主要成分的蘇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緩解。古書《醫(yī)學(xué)入門》中談麝香,通關(guān)透竅,上達肌肉。
內(nèi)入骨髓......?!侗静菥V目》云:......蓋麝香走竄,能通諸竅之不利,開經(jīng)絡(luò)之壅遏。其意是說麝香可很快進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發(fā)揮藥性。治療瘡毒時,藥中適量加點麝香,藥效特別明顯。西藥用麝香作強心劑興奮劑等急救藥。
綿棗兒的藥用價值
1、綿棗兒的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強心利尿。
2、綿棗兒主要用于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瘡癰腫痛、乳癰、心臟病水腫等病癥。
3、綿棗兒的用法用量:①內(nèi)服:煎湯,3-9g。②外用:適量,搗敷。
4、綿棗兒的藥理作用
4.1、綿棗兒對心血管系統(tǒng)具有洋地黃樣強心作用。
根莖酒精提取物的水溶液對離體與在體蟾蜍心臟均有顯著的強心作用,表現(xiàn)為心收縮力加強,心肌緊張度升高,最后停止于收縮期,但對心跳頻率無顯著影響。而葉提取液的作用比根更強。如果給麻醉犬靜脈注射1克/公斤,對血壓及呼吸并無明顯影響。
4.2、綿棗兒的食療作用
綿棗兒(中藥),通常指植物綿棗兒的地下鱗莖,屬熱性補品,性粘,風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很高,可以補養(yǎng)身體,久儲不壞。每年4月的時候,將綿棗兒鱗莖從地下挖出來,洗凈泥土,經(jīng)過多次蒸煮,糖液自出,甜味沁人心脾,如加點紅糖,則更甜美。
4.3、綿棗兒的其他作用
麻醉犬在應(yīng)用垂體后葉素使尿量顯著減少的情況下,靜脈注射根提取液,立即使尿景顯著增加,有明顯利尿作用。此外,還對離體小鼠子宮有顯著的興奮作用,大量時可引起痙攣,與麥角相似。
綿棗兒的副作用
1、人群禁忌:孕婦禁服。
2、飲食禁忌:綿棗兒具有毒性。妊娠兔兩只灌服根提取物6克/公斤,其中一只再加葉提取物2克/公斤,一日后又灌服全草煎劑40克,均未見異常。另一兔靜脈注射葉提取物4克/公斤,則見呼吸迫促,掙扎,瞳孔散大,眼球突出,明顯缺氧,很快窒息而死,解剖見心臟仍跳。
綿棗兒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藥劑藥方:
①治無名腫毒,綿棗兒適量,搗爛外敷。(《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②治乳腺炎,鮮鱗莖搗爛外敷。(《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③治腰腿痛,綿棗兒全草9g,水煎服。(《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2、書籍記載:
①別名來源:石棗兒(《救荒本草》);天蒜(《生草藥性備要》);地蘭(《嶺南采藥錄》);山大蒜(《江蘇省植物藥材志》);鮮白頭(《江蘇藥材志》);地棗、獨葉芹、催生草、藥狗蒜(《東北藥用植物志》);老鴉蔥(《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甜,性寒。”
③《嶺南采藥錄》:取頭搗爛,能敷治乳瘡、毒瘡。
④《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治縮腳腸癰,肺癰吐血。
⑤蘇醫(yī)《中草藥手冊》:活血,消腫,解毒,止痛。治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筋骨痛;鮮鱗莖搗爛外敷治癰疽,乳腺炎。
⑥《救荒本草》:“救饑:采取根,添水久煮極熟,食之。不換水煮,食后腹中鳴,有下氣。”
⑦《東北藥植志》:葉及根莖的酒精提取液,有強心利尿作用。全草煎服作止痛藥,用于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槍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甲殼指穿山甲剝下后剔凈肉渣,用片竹撐開曬干后帶鱗甲的整個甲皮,稱甲殼。
穿山甲(英文名:Malayan pangolin) 為鱗甲目,鱗鯉科,地棲性哺乳動物。穿山甲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多生活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較潮濕的丘陵雜灌叢。
挖洞居住,多筑洞于泥土地帶。白晝常匿居洞中,并用泥土堵塞。晚間多出外覓食,晝伏夜出,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其鱗片可做藥用,用于活血散結(jié),通經(jīng)下乳,消癰潰堅。主血瘀經(jīng)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等癥。穿山甲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根據(jù)陶弘景著《本草經(jīng)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
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fā)現(xiàn)該動物的胃里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
但李時珍發(fā)現(xiàn)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guān)于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藥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過橋又稱過江枝。指黃連根莖的節(jié)間呈細長光滑圓柱狀;兩端節(jié)部略膨大,其細長部分稱過橋或過橋桿,橋桿又稱跳稈。
黃連,多年生草本植物,屬毛茛科黃連屬。葉基徨,堅紙質(zhì),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cè)生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黃連也是一種常用中藥,最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便有記載,因其根莖呈連珠狀而色黃,所以稱之為黃連。
為毛茛科植物黃連、三角葉黃連和云連的干燥根莖,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其味入口極苦,有俗語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
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根莖黃色,常分枝,密生多數(shù)須根。葉全部基生;葉柄長5-12(-16)cm;葉片堅紙質(zhì),卵狀三角形,寬達10cm,3全裂;中央裂片有細柄,卵狀菱形,長3-8cm,寬2-4cm,頂端急尖,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cè)生裂片不等2深裂,表面沿脈被短柔毛。
花葶l-2,高12-25cm,二歧或多歧聚傘花序,有花3-朵;總苞片通常3,披針形,羽狀深裂,小苞片圓形,稍小;萼片5,黃綠色,窄卵形,長9-12.5mm;花瓣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5-7mm,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數(shù),外輪雄蕊比花瓣略短或近等長;心皮8-12,離生,有短柄。蓇葖果6-12,長6-8mm,具細柄。種子7-8粒,長橢圓形,長約2mm,寬約0.8mm,褐色。花期2-4月,果期3-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