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ndadi.net - 單身女性養(yǎng)生】
男女平等是藥還是毒?
單身女郎的西學東漸
男人三十未婚事業(yè)有成是鉆石王老五,女人三十未婚事業(yè)有成便是敗犬。但是中《BJ單身日記》、《欲望都市》等影視劇的毒太深的中國單身女郎們,已經不能跟現實妥協(xié)。
婚姻曾經是女性的唯一體面出路,所以張愛玲說她們是女結婚員。經過了上世紀60年代的女權運動、性解放,在西方,男女平等落到了實處,女性有了投票權,同工同酬至少在法律形式上得到了保證,女性選擇單身生活也就有了可能。以美國為例,1950年只有35%的婚齡女性單身,到了2000年,單身女性比例上升到49%,2005年為51%,非單身人群首次成為少數群體。從海倫布朗的《性和單身女孩》到后來的《欲望都市》,都在教導女性如何享受單身生活。
在中國,1968年毛澤東發(fā)出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豪言,在提倡男女平等的觀念層面與西方同步。但要直到女性實現經濟獨立之時此時已經進入新世紀,而這部分女性集中在大中城市單身才成為一個潮流。但中國單身女性們同時也發(fā)現,自己面臨著觀念和現實的矛盾:她們已經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獨立自主的概念,但現實卻是,男人三十未婚事業(yè)有成是鉆石王老五,女人三十未婚事業(yè)有成便是敗犬。但是中《BJ單身日記》、《欲望都市》等影視劇的毒太深的她們,已經不能跟現實妥協(xié)。
單身女性指南
1963年,海倫布朗寫的《性和單身女孩》(Sex and Single Girl)成為暢銷書。這是一本女性單身指南,不是教女孩如何嫁出去,而是如何保持單身,告訴她們婚前的生活就該如此美妙。它教你如何租公寓、對付已婚男人、做指甲以及解決自己的性冷淡。
后來海倫布朗成為《大都會》(Cosmopolitan)雜志的主編,在她的推動下大量COSMO girl出現了。她們由某個小鎮(zhèn)來到大城市,經常換工作、搬家,經濟獨立,當然思想也很獨立,正視自身價值不僅有自尊的成分,還包括如何巧妙施展魅力,為我所用,最終讓自己快樂。海倫布朗鼓勵女孩們:她們要做的就是把背包裝滿補給,把鎬磨得鋒利,系緊腰間的繩子,然后開始往上爬!
有了COSMO girl對城市女孩的示范作用,于是有了描述30+大齡單身女性生活的《欲望都市》。劇中凱莉們穿著12寸高的莫羅伯拉尼克(Manolo Blahnik),出現在時尚派對和知名畫廊,好像除了乳腺癌,什么都不能將她們打敗。她們就是大齡單身女性的榜樣。
只是,即便瀟灑如凱莉,也在等待Mr.Big。波伏娃和薩特,他們享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男女關系,認為彼此之間共享絕對的自由,但即便是女權主義者波伏娃,有時也不免表現得像個哭哭啼啼的怨婦:她在小說《女賓》和《風流名士》中,試圖將第三者置于死地。人的本質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以自由為前提,人被判定為自由,必須獨自承擔選擇的后果。這是薩特說的。對選擇獨立自主的單身女性來說,這話顯得尤為意味深長。
西方傳統(tǒng):老處女并不可憐
從文化心理的層面說,東西方對待老處女的態(tài)度全然不同。在中國,稱呼老處女的最高階(也最惡毒)詞匯是來自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滅絕師太。滅絕師太自視為正義化身,殺紀曉芙、逼周芷若。在武俠小說中,這些武藝高強的老處女,為情所傷之后歇斯底里,心狠手辣,多半促狹、善妒,還道貌岸然,是丑到心里的女人。
西方文學中則有一大批老處女配角,她們游離在女孩和已婚婦人這兩個圈子周邊,多半有點大驚小怪,時常暈倒。但是人們視她們?yōu)闊o公害的、需要保護的對象。唯一的缺點就是愛好八卦,也應證了那句老話:只有自己生活貧乏,才會對別人的生活那么感興趣。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中有許多這類老處女,其中段位最高的是馬普爾小姐,她用一顆八卦的心來破案。馬普爾小姐的個人生活在《寓所迷案》有所透露,年輕時曾戀上一個來自法國的有婦之夫,大概由此受了情傷終生不嫁。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合理化老處女身份時也未見新意。但是無論在小說中還是拍成電影,馬普爾小姐的形象都十分討喜,她的清澈眼神中既有老婦人的洞察力和狡猾,又有女孩的天真。讓人覺得老處女也有恰如其分的魅力。
老處女年輕時雖然多數是作為陪襯的墻花,但是依靠一些捕風捉影的單相思,她們也可以為自己的單身身份制造某種合理性,而不至于陷入尷尬。如同《亂世佳人》中的那個永遠沒有年輕女孩光芒的英迪亞,在貌似一度追求過她的斯圖爾特塔爾頓戰(zhàn)死葛底斯堡之后,人們便把她當成未婚卻早已有主的女人,她也順理成章地以處女寡婦的面目出現。戰(zhàn)爭制造了寡婦,也給了許多老處女獨身的借口。更重要的是,老處女們所處的社交圈默認這樣善意的謊言。他們給這些女人提供了松弛的環(huán)境,而沒有將她們逼成滅絕師太。
東方傳統(tǒng):不結婚就是敗犬
《欲望都市》在中國有很多山寨版本。之所以稱之為山寨,除了中國的大齡單身女活得不像凱莉們那么光鮮,更重要的是訴求大不一樣:像前陣子大熱的臺灣電視劇《敗犬女王》,女主角身在家鄉(xiāng)的老媽在狐仙廟里求神拜佛,為的是女兒能夠桃花朵朵開。你能想象《欲望都市》里出現操心大齡女婚姻問題的老爸老媽、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凱莉的媽媽在亞拉巴馬的某個小教堂里祈禱Mr.Big明年一定要向女兒求婚嗎?肯定不能想象。在西方,單身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但在中國大陸、臺灣,還有日本,高齡而未婚,是為剩女,也就是被男人扔掉的女人。
五四時期,魯迅小說《傷逝》中的女主角子君已經喊出這樣的宣言: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但對于子君們的父母來說,更令他們恐懼的是子君最后的結局:和涓生分開后郁郁而終。日劇《女人四十》(Around Forty)中,39歲的女主角英明神武,內心比男人還強大,但這個看上去一點都不需要男人呵護的大女人,還是想結婚、生子。
最近幾年,婚活這個詞在日本頻頻被提及?;榛钍菫榱诉_成婚姻而進行的所有活動的簡稱,日本社會學家認為,單身人群的增多會對社會發(fā)展造成困擾,日本社會所產生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就是因為人們不肯戀愛、結婚導致的后果。曾經將不結婚而賴在父母家的人命名為單身寄生族(parasite single)的日本著名社會學家山田昌弘,2007年與白河桃子合著《婚活時代》一書,書中這樣寫道:既然每個人都會為了工作而想方設法把自己推銷出去,那么難道不該以同樣的熱情來對待決定人一生幸福度的婚姻嗎?去年播出的日劇《婚活男》,其中展示的禪坐聯誼、甜品聯誼、愛貓者聯誼等五花八門的相親活動,令人嘆為觀止,也顯示了有著傳宗接代傳統(tǒng)的東方社會對解決單身人群問題的急迫。
某網站以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大連、廈門、南京、青島十座城市為樣本,出臺了一個《剩男剩女城市榜》。調查顯示,剩男其實比剩女多。但剩男不算大問題,剩女卻是大問題這就是目前中國的現實。
感謝閱讀養(yǎng)生路上網飲食養(yǎng)生頻道的《女性如何享受單身生活》一文,本文由我們優(yōu)質撰寫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養(yǎng)生路上能幫上忙,也同時希望您繼續(xù)閱讀我們?yōu)槟臏蕚涞摹?a href="/danshennyuxingyangsheng/">單身女性養(yǎng)生”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