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粱米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黃粱米對于醫(yī)藥方面的價值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對于治療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黃粱米中含有很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zh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竹根米(《千金·食治》),竹根黃(《唐本草》)。
【來源】為植物 黃粱 的 種仁 。
【原形態(tài)】梁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
【性味】①《別錄》:"甘,平,無毒。"
【歸經(jīng)】《本草再新》:"入脾、胃二經(jīng)。"
【功能主治】和中,益氣,利尿。治嘔吐泄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煮粥。外用:研末調(diào)敷。
【附方】治小兒面及身上生瘡,如火燒:黃米一升,末,以蜜水和涂之。(《古今錄驗方》)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對黃粱米的作用一些介紹,使用它的時候,可以根據(jù)上面所講的需求進(jìn)行,而且黃粱米在治療某些疾病上也有著很好的幫助。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米碎花是非常有營養(yǎng)的珍貴藥材,經(jīng)常吃米碎花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的,那么我們應(yīng)該如何食用米碎花呢,食用米碎花對于我們的身體具體能夠起到怎樣的好處呢,我們需要懂得一些米碎花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回答這些問題。
【別名】蝦辣眼
【來源】山茶科柃木屬植物 米碎花 Eurya chinensis R. Brown,以 根 及 全株 入藥。全年可采,曬干。
【性味】甘、淡,微澀,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除濕斂瘡。用于預(yù)防流行性感冒;外用治燒燙傷,膿泡瘡。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調(diào)搽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貴州草藥》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米碎花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dāng)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稗米。
【別名】稗子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種子。
【原形態(tài)】稗 一年生草本,稈基產(chǎn)傾斜或膝曲,高50-130cm。光滑無毛。葉鞘疏松裹莖,平滑無毛;無葉舌;葉片扁平,線形,長10-35cm,寬5-20mm,光滑無毛。圓錐花序長9-18cm,主軸較粗壯,有角棱而粗糙;小穗長約3mm(芒除外),與分枝及小枝均有硬刺疣毛;第1穎三角形,長為小穗的1/3-1/2,常有5脈,有短硬毛或疣毛,第2穎無端漸尖成小尖頭,有5脈,脈上有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第1外稃革質(zhì),有7脈,脈上有硬刺疣毛,脈間被短硬毛,先端延伸成1粗壯的芒,芒長5-10mm,粗糙,第1內(nèi)稃與外稃等長,薄膜質(zhì),有2脊,脊上糙澀,第2外稃頂端成粗糙的小尖頭,尖頭上有1圈細(xì)毛?;ā⒐谙摹⑶锛?。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沼澤地、溝邊及水稻田中。
【性味】味辛;甘;苦;微寒;無毒
【功能主治】。主益氣宜脾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guān)于稗米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xué)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現(xiàn)在有很多人在飲食上都是非常的精細(xì)的,可能覺得這些精細(xì)化的飲食會更加的好吃一些,精細(xì)化的飲食雖然好吃,但是在營養(yǎng)上卻非常的缺乏,很多的營養(yǎng)都在食物變得精細(xì)化的過程當(dāng)中流失掉了,這也導(dǎo)致現(xiàn)在很多人群身體越來越差,身體容易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這類人群可以多吃一些粗糧,比如說大麥米,可以考慮經(jīng)常食用。大麥米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
1大麥?zhǔn)且环N抗病蟲能力極強(qiáng)的和本植物
,幫無農(nóng)楷及工業(yè)污染之害,是一種天然的綠色食品。大麥除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zhì)及VB1、2、3、6及VC.E葉酸等外,還含有過氧化物酶,細(xì)胞色素氧化酶等。大麥未除含有小麥微寒,還具有解熱消渴;益氣調(diào)中涼血化積,活力養(yǎng)血之功效,長期食用,對冠心病、糖尿病、痔瘡、結(jié)腸病患者有調(diào)養(yǎng)、保健作用。大麥即可以煮飯,又可熬粥口感極其爽滑2營養(yǎng)價值
大麥具有益氣、寬中、化食、回乳之功效,有助消化、平胃止渴、消渴除熱等作用。大麥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和生物價偏低。3食用效果
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jīng);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的功效;大麥芽可消食寬中下氣,對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并且有回乳功效。4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凡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后胃滿腹脹者、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宜食大麥芽?!?原 料 〕大 麥 米 , 堿 面 , 豇 豆 , 紅 糖 。〔 制 法 〕1 . 將 大 麥 米 和 豇 豆 洗 凈 , 一 起 放 入 鍋 中 , 加 入 涼 水 及 堿面 , 用 旺 火 燒 沸 后 , 撇 去 浮 沫 , 改 用 微 火 熬 1 小 時 左 右 ;2 . 熬 時 要 不 斷 用 勺 攪 拌 , 以 防 粘 鍋 , 待 熬 到 大 麥 米 開 花 、豇 豆 熟 爛 、 粥 粘 稠 時 , 舀 入 鋁 桶 中 , 置 微 火 上 保 溫 ;3 . 食 用 時 , 碗 內(nèi) 放 上 紅 糖 , 盛 滿 大 麥 米 粥 , 攪 拌 均 勻 即成 。〔 特 點 〕北 京 傳 統(tǒng) 風(fēng) 味 小 吃 。 大 麥 米 粥 顏 色 粉 紅 , 入 口 滑 爽 細(xì) 膩 ,吃 時 香 甜 醇 厚 , 味 道 極 佳 。石米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介紹下中藥石米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all-grass of Farges Epigeneium
【別名】小石棗子、還陽
【來源】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小羊耳蒜的全草。
【原形態(tài)】小羊耳蒜,附生植物。植株矮小,高1-3cm。假鱗莖狹長圓形,彼此緊接而斜伏于匍匐根狀莖上,長5-10mm,幼時被白色膜質(zhì)鞘,具1葉。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10-20(-40)mm,寬4-10mm,先端鈍,有時具細(xì)尖,基部收窄為短柄,具關(guān)節(jié)。花葶高出花外,具翅??偁罨ㄐ蚓?花;花苞片小,披針形,比花梗連子房短,長1-2mm;花淺黃綠色;中萼片與側(cè)萼片近相似,狹長圓形,長6mm,寬1.2mm,具1脈,先端略鈍;花瓣絲狀,與萼片等長;唇瓣卵狀楔形,長5.5mm,寬2.2mm,中部略縊縮,向先端擴(kuò)大,先端近截形,中部微凹且具短尖,前面邊緣有齒,基部具橢圓形胼胝體或有時不甚明顯;合蕊柱纖細(xì),彎曲,長約4mm,近端的蕊柱翅短而圓。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附生于林中樹上或山谷巖石上。
【性味】甘;微辛;寒
【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功能主治】潤肺止咳;舒筋活血。主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風(fēng)濕麻木;勞傷身疼;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各家論述】《新華本草綱要》:有清熱、潤肺止咳的功能。用于肺結(jié)核咳嗽、風(fēng)熱咳嗽、百日咳、五癆七傷、周身疼痛、風(fēng)濕麻木、跌打損傷、小兒驚風(fēng)。
【摘錄】《中華本草》
知道了石米的功效和作用等,對于廣大朋友而言,如果是感覺自己需要的話,不妨在平時的時候食用一些,相信一定可以有效的改善您的情況。不過為了保證食用之后的效果,也請您一定要按照要求食用,避免一些不良的生活習(xí)慣,才可以得到它預(yù)期的效果。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xué)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jìn)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米碎花根。
【別名】梅養(yǎng)東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米碎花EuryachinensisR.Br.的根。
【原形態(tài)】米碎花 小灌木,高達(dá)1.5m。嫩枝有2棱,與頂芽均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3mm;葉片薄革質(zhì),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5.5cm,寬1-2cm,先端短尖,基部漸狹,邊緣密生細(xì)鋸齒?;▎涡裕菩郛愔?,1-4朵腋生;花白色至黃綠色;萼片5,卵形,宿存,無毛;雄花苞片細(xì)小,花瓣倒卵形,長3-3.5mm,雄蕊約15,有或無退化子房;雌花花瓣卵形,長2-2.5mm,無雄蕊,子房無毛,花柱長1.5-2mm,先端3淺裂。漿果圓球形,直徑約4mm,熟時黑色。花期4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山草地、村旁、河岸及灌叢中。
【性味】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斂瘡。主瘡瘍腫毒;燒傷;燙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粉麻油調(diào)涂。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的內(nèi)容就是對于中藥米碎花根的介紹,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應(yīng)該更多的去了解米碎花根,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發(fā)揮出米碎花根的價值。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dāng)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御米飲子。
【別名】御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寶慶新增方)。
【處方】罌粟殼15克 人參7.5克 厚樸30克(去粗皮,銼,姜汁炒熟)白茯苓15克 干姜7.5克(炮)烏梅3個(連核用)甘草15克(炙)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久患痢疾,或赤或白,臍腹癘痛,里急后墜,發(fā)歇無時,日夜無度,及下血不已,全不入食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淮棗3枚,同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年老體弱及小兒減半。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看完了上文對于御米飲子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感受到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五千年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塊艷麗的瑰寶,淵遠(yuǎn)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nèi)ヌ剿鳌?/p>
白粱米在我們的生活中白粱米因為具有極高的醫(yī)藥價值受到了我們的關(guān)注。下面我們來具體的看一下白粱米是什么?
【來源】為植物 白粱 的 種仁 。
【原形態(tài)】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tài)詳"粟米"條。
【性味】《別錄》:"甘,微寒,無毒。"
【功能主治】和中,益氣,除熱。治胃虛嘔吐,煩渴。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或煮粥。
【附方】①治中風(fēng),心脾熱,言語蹇澀,精神昏憒,手腳不遂,口喎面戾:白粱米三合,荊芥一握,薄荷葉一握,豉三合。以水三大盞,煮荊芥、薄荷、豉,取汁二盞,澄濾過,入米煮作粥,空腹食之。(《圣惠方》粱米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1.《別錄》。
由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中藥白粱米具有非常高的藥用價值,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考慮將白粱米應(yīng)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