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桷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勿以惡小而為之,不注意養(yǎng)生,這種“惡”會報復我們的身體。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黃桷葉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在經(jīng)過上千年的沉淀和積累的過程中,中藥在種類和數(shù)量上規(guī)模已經(jīng)相當驚人,所以選擇中藥治療一些疑難雜癥都是有著很好的效果,接下來就為大家推薦一種中藥黃桷葉。
【別名】大榕葉(《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桑科植物 黃葛樹 的 葉 。
【原形態(tài)】黃葛樹(《邊州聞見錄》),又名:嘉樹(《峨嵋縣志》),萬年陰、婆羅樹(《生草藥性備要》),榕樹(《草木便方》)。
【生境分布】多生長在疏林及溪邊;或栽培。分布長江流域以至南部各地。
【性味】《生草藥性備要》:"味澀,性平。"
【功能主治】祛風,止痛,續(xù)筋骨。治筋骨疼痛,風眼流淚,皮膚瘙癢。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附方】①治遠年骨痛:取大榕葉蒸醋,送飯常食。(《生草藥性備要》)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于《草木便方》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了關于黃桷葉的一些基本資料,希望大家可以多學一點中草藥的知識,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好處的。
ys630.coM延伸閱讀
中藥的本質(zhì)就是治標也治本,比起西藥來中藥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藥黃杞葉也是同樣如此的,下面就來介紹下中藥黃杞葉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黃杞的葉。
【原形態(tài)】半常綠喬木,高10余米。樹皮褐色,深縱裂;枝條細瘦,實心;裸芽疊生,有柄;全株被橙黃色盾狀腺體。偶數(shù)羽狀復葉,長12-25cm,小葉3-5對,少數(shù)1-2對;葉片革質(zhì),長橢圓狀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6-14cm,寬2-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全緣,兩面光澤。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稀異株;雌花序1條及雄花序數(shù)條長而俯垂,形成一頂生的圓錐花序束;頂端為雌花序,下方為雄花序,或雌雄花序分開,則雌花序單獨頂生;雌花及雄花的苞片均3裂,花被片4,雄花無柄或近無柄,雄蕊10-12枚,幾無花絲;雌花有長約1-3mm的花柄,花被片貼生于子房,無花柱,柱頭4裂,稍外卷。果序長15-25cm,果實球形或扁球形,堅果狀,直徑約4mm,密生黃褐色腺體,外果皮膜質(zhì),內(nèi)果皮骨質(zhì),苞片托于果實基部,形成膜質(zhì)狀果翅,中間果翅裂片長3-5cm,約為兩側(cè)裂片的2倍。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坡較干燥的疏林中,耐旱耐瘠,為次生林的常見樹種。
【性狀】性狀鑒別 偶數(shù)羽狀復葉,具小葉片6-8片、通常不完整,小葉片多卷曲,展平后呈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略呈鐮刀狀彎曲,長6-13cm,寬2-5cm,革質(zhì),全緣,上表面褐色或灰綠色,下表面淺灰綠色,主脈突出,側(cè)脈羽狀;小葉柄長約0.5cm。質(zhì)脆,易破碎。氣微,味微苦。
【性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止痛。主感冒發(fā)熱;疝氣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摘錄】《中華本草》
通過上面文章關于中藥黃杞葉的詳細介紹,我們知道黃杞葉的功效與作用很多,對身體極有好處。所以大家要是有相關的病癥就不妨試試吧。
對于很多中國人來說,中醫(yī)中藥是非常值得信任的,因為中藥的歷史悠久且副作用小。毛葉黃藥就是我們常見的一種中藥材,對于人體的健康有很多的好處,那么毛葉黃藥究竟可以怎么吃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別名】狗屁藤、臭屁藤、白雞屎藤、黃根藤
【來源】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云南雞矢藤的根。
【原形態(tài)】云南雞矢藤 藤本,草質(zhì)或稍帶木質(zhì)。枝圓柱狀,密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可達5cm;托葉披針形,長約8mm,被疏毛;葉片卵形至卵狀圓形,長6-12cm,寬可達10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絨毛,側(cè)脈約6-7對;葉薄紙質(zhì)。聚傘花序腋生和頂生,寬大而多花;總花梗很長;花紫色,有短梗;花萼稍被毛;花冠長約9mm。果卵狀,稍扁,長1-1.3cm,黃色或帶紫色,光亮,分核2個,扁而有寬翅。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灌叢中或林緣。
【性味】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續(xù)骨。主黃疸型肝炎;消化不良;急性結(jié)膜炎;骨折;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總得來說毛葉黃藥的作用是相當大的,也正是因為毛葉黃藥具有比較好的養(yǎng)生功效,因此日常生活中應用到毛葉黃藥養(yǎng)生的地方可以說也是相當高的。
現(xiàn)在雖然西醫(yī)和西藥比較普遍,但是很多時候人們還是認為要吃中藥病才能好,這是因為中藥能夠治本。毛葉黃杞就是中藥的一種,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關于毛葉黃杞的小常識吧。
【來源】藥材基源:為胡桃科植物毛葉黃杞的根或莖皮。
【原形態(tài)】常綠或半常綠小喬木,高5-7m。小枝淡灰褐色,密被短柔毛,皮孔多而顯著。偶數(shù)羽狀復葉,小葉2-4對,少有5對,生于葉軸上部的小葉較下部的大而長;葉片革質(zhì),闊橢圓狀卵形或長橢圓形,長7-15cm,寬3-7cm,先端鈍圓或微凹或有時急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腺體,僅中脈有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多條,形成圓錐狀花序束;雄花密集,有花梗和苞片,苞片3裂,通常雄蕊10,藥隔有一小突尖伸出花藥;雌葇荑花序單生或生于雄花序束先端,雌花幾無柄,子房下位,2枚心皮合生。果序下垂,長13-18cm,密生短柔毛;果實球形,堅果狀,直徑約4mm,苞片3裂,貼生果實近中部,發(fā)育成果翅,苞片基部及果實密被黃色剛毛?;ㄆ?-3月,果期4-5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00-1400m的山腰或山谷陽坡疏林中。
【性味】澀;性涼
【功能主治】收斂固澀;止瀉;止血。主久瀉久??;脫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研末撒。
【摘錄】《中華本草》
毛葉黃杞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料,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你意想不到的,只有大家善于食用,用對方法,我相信,它對各位的身體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的。
黃水藨葉為我國著名的傳統(tǒng)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黃水藨葉吧。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 山泡刺藤 的 葉 。
【原形態(tài)】山泡刺藤,又名:光葉高梁泡、倒盤龍、黃水藤、小米藨、酸藨、黃莓刺、黃花藨、光蓬蔂。
【生境分布】生于山溝、林緣、路邊,分布陜西、四川、浙江、江西、貴州、云南、湖北等地。
【性味】性涼,味苦澀。
【功能主治】清熱,除濕,解毒。
【附方】①治黃水瘡:黃水藨葉,曬干研末,撒于瘡上,未破者調(diào)麻油或菜油外涂;或用葉搗爛,兌米醋搽。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雖然黃水藨葉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中藥尖葉川黃瑞木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尖葉川黃瑞木,利用尖葉川黃瑞木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尖葉川黃瑞木。
【來源】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尖葉川黃瑞木的全株。
【原形態(tài)】尖葉川黃瑞木 灌木或小喬木,高3-4m;頂芽、嫩枝密生灰黃色平貼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7mm,密生黃褐色毛;葉片長圓狀卵形,長7-10cm,寬2-3cm,先端尾狀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表面無毛,背面被黃褐色長柔毛,側(cè)脈11-12對。花白色,單生葉腋,花梗彎曲,被長柔毛,長1-1.8cm,萼片闊卵形,5片,背被柔毛,頂端鈍,邊緣具睫毛;花瓣背面中間部分被平伏的絹毛;子房球形,有疏柔毛,花柱不分裂,無毛,長約9mm。漿果直徑約lcm,種子淡紅褐色,發(fā)亮。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山坡、溝旁林中或灌叢中。
【性味】辛;微溫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行氣止痛。主風寒感冒;頭痛;胃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
【摘錄】《中華本草》
尖葉川黃瑞木在一些疾病的治療中常常被使用,根據(jù)需要可以組成復方,也可單獨使用,但尖葉川黃瑞木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