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耳?!别B(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生活質(zhì)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請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大黃牡蠣湯的功效與作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大黃牡蠣湯是一種應(yīng)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大黃牡蠣湯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dāng),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wù)劥簏S牡蠣湯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大黃1兩,黃芩18銖,栝樓根18銖,甘草18銖,桂心半兩,滑石2兩,牡蠣半兩,人參半兩,龍骨半兩,凝水石半兩,白石脂半兩,消石半兩(1本加紫石英半兩)。
【功能主治】小兒連壯熱,實滯不去,寒熱往來、微驚悸。
【用法用量】以水4升,煮取1升半,服3合,1日1夜令盡,雖吐亦與之。
【摘錄】方出《千金》卷五,名見《醫(yī)部全錄》四二○
通過文章我們對大黃牡蠣湯有了個全面的了解,知道它對很多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服用大黃牡蠣湯時一定要經(jīng)過中醫(yī)師的指導(dǎo),無論它有無副作用我們都不應(yīng)該胡亂服用。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大黃甘草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已經(jīng)被許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據(jù)自己的身體情況來服用大黃甘草湯就成為了一門學(xué)問,今天就來教大家如何食用大黃甘草湯。
【處方】大黃12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通便止嘔。主胃腸積熱,濁腐之氣上逆,食已即吐,吐勢急迫,或大便秘結(jié)不通,苔黃,脈滑實者。
【用法用量】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溫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處方】大黃(銼,炒)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分為2服。
【功能主治】水黃。面目俱青,狂言妄語,語聲不出。
【用法用量】每服水1盞,煎至6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六十一
【處方】大黃1倍,甘草(生)減半。
【功能主治】痘為痰悶,不得發(fā)出。
【用法用量】水煎頻服。不應(yīng),更服。
【各家論述】《金匱》本方用大黃四倍于甘草,治食已即吐,專取大黃之沉降,以泄逆滿之滯,此用大黃再倍于甘草,治痰悶痘閉,反借甘草之上溢,以涌固結(jié)之積。一方小變,而功用不同若此。
【摘錄】《張氏醫(yī)通》卷十五
【處方】甘草黑豆湯加大黃。
【功能主治】上中下三焦消渴。
【摘錄】《醫(yī)方集解》
【處方】大黃4兩,甘草1兩。
【功能主治】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分溫再服。
【各家論述】《高注金匱要略》:此胃熱上熏之吐,為吐家之變證變治,而非胃反也。以苦寒瀉火之大黃為君,而佐以守中之甘草,不特浮大黃下趨之性,使從胃脘而下,且治急沖者,惟宜以緩降勝之也。
【臨床應(yīng)用】嘔吐:李某某,男,20歲。嘔吐近半月,胃脘熱痛,大便干燥,舌質(zhì)紅,苔薄黃少津,脈實有力,有關(guān)脈滑,精神尚佳,初用連蘇飲加竹茹、甘草。服兩劑無效。仍每餐剛完即吐(平時不吐),并伴口臭,胃脘灼熱,脹痛,大便三日未解,小便短黃,脈滑有力。此系積熱在胃,腑氣不通,胃熱上沖之嘔吐。改用泄熱和胃之大黃甘草湯(大黃12克,甘草3克)。服一劑后,食已不吐,大便暢通;服完二劑,諸證消失。
【摘錄】《金匱》卷中
看完了上文關(guān)于大黃甘草湯的簡單介紹,相信大家對大黃甘草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服用大黃甘草湯的時候,應(yīng)該按照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大黃甘草湯的藥效 。
中藥方劑是傳統(tǒng)醫(yī)學(xué)的一枚瑰寶,它主要依賴于君、臣、佐、使藥這幾大部分。雖然見效慢,但是因為對人體幾乎沒有任何的副作用而備受養(yǎng)生人群的青睞。大黃附子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對它了解嗎?
【處方】大黃6克 附子9克(炮)細(xì)辛3克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通便止痛。主寒邪與積滯互結(jié)腸道,脅下或腰胯偏痛,便秘,手足不溫,苔白,脈緊弦。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5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三次溫服。若強人煮取250毫升,分三次溫服,每相隔約一小時。
【注意】方中附子、細(xì)辛溫經(jīng)散寒,大黃瀉下通便。三味合用,共成溫經(jīng)散寒,通便止痛之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別名】大黃附子細(xì)辛湯
【處方】大黃3兩,附子3枚(炮),細(xì)辛2兩。
【功能主治】溫陽散寒,通便止痛。主陽虛寒結(jié),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冷,舌苔白膩,脈緊弦?,F(xiàn)用于肋間神經(jīng)痛,坐骨神經(jīng)痛、腎結(jié)石、膽結(jié)石、慢性闌尾炎、胰腺炎、腹股疝等見上述證候者。色疸者,身黃,額上微汗,小便利,大便黑,此因房事過傷,血蓄小腹而發(fā)黃,故小腹連腰下痛。此方實能治偏痛,然不特偏痛而已,亦治寒疝、胸腹絞痛延及心胸腰部、陰囊焮腫、腹中時有水聲、惡寒甚者。
【用法用量】大黃附子細(xì)辛湯(《金匱要略今釋》卷三引《漫游雜記》)。
【各家論述】1.《金鑒》引張璐:大黃附子湯,為寒熱互結(jié),剛?cè)岵蛣?。近世但知寒下一途,絕不知有溫下一法。蓋暴感之熱結(jié)而以寒下,久積之寒結(jié)亦可寒下乎?大黃附子湯用細(xì)辛佐附子,以攻脅下寒結(jié),即兼大黃之寒以導(dǎo)之。寒熱合用,溫攻兼施,此圣法昭然,不可思議者也。
【臨床應(yīng)用】1.腹痛:一男子,年五十余,腹痛數(shù)年。余診之,心下痞硬,腹中雷鳴,乃作半夏瀉心湯飲之,未奏效。一日,忽然大惡寒戰(zhàn)栗,絞痛倍于常時,于是更作大黃附子湯飲之,痛頓止。續(xù)服數(shù)日,病不再發(fā)。
【摘錄】《金匱》卷上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閱讀,相信大家對大黃附子湯的作用與功效已經(jīng)有所了解了,也讓我們?yōu)楣湃肆粝碌呢敻桓械襟@嘆。
其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養(yǎng)生方法,中藥方劑就是一種,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話就什么作用都發(fā)揮不了。大黃甘遂湯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今天就給大家普及一下關(guān)于大黃甘遂湯的知識吧!
【處方】大黃4兩,甘遂2兩,阿膠2兩。
【功能主治】婦人產(chǎn)后,水與血結(jié)于血室,少腹?jié)M如敦狀;及男女膨脹、癃閉、淋毒,小腹?jié)M痛者。婦人少腹?jié)M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jié)在血室也。經(jīng)水不調(diào),男女癃閉,小腹?jié)M痛者;淋毒沉滯,梅淋小腹?jié)M痛不可忍,尿膿血者。膨脹,瘀血內(nèi)阻,水氣內(nèi)停,腹大堅滿,脈絡(luò)怒張,脅腹攻痛,大便難,小便澀,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其血當(dāng)下。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心典》:敦,音對。按《周禮》注:盤以盛血,敦以盛食,蓋古器也。少腹?jié)M如敦狀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狀,與《內(nèi)經(jīng)》脅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難,病不獨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氣熱不化;生后即產(chǎn)后,產(chǎn)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結(jié),而病屬下焦也。故以大黃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膠者,所以去瘀濁而兼安養(yǎng)也。
【臨床應(yīng)用】1.淋證:一僧年二十八,患淋瀝數(shù)年,時出膿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時又秘閉,下利時淋漓稍安,秘閉則甚。余診之,少腹?jié)M如敦狀,按之引莖中痛,乃作此方飲之,大下利,病頓退,數(shù)日而全愈。
【摘錄】《金匱》卷下
上面介紹了大黃甘遂湯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中藥方劑有很多種,有一些是大家很熟悉的,有一些大家不是很熟,那么大家知道柴胡牡蠣湯是什么嗎?關(guān)于柴胡牡蠣湯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柴胡10克,龍膽草6克,生牡蠣15克。
【功能主治】疏肝達郁,清降膽火。主肝膽郁熱。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摘錄】余國俊方
【處方】柴胡3錢,牡蠣1錢(粉),甘草2錢,瓜蔞3錢,半夏3錢,芍藥3錢,生姜3錢。
【功能主治】心腹疼痛,痛在心胸,熱多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溫服。
【摘錄】《醫(yī)學(xué)摘粹》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柴胡牡蠣湯是一種應(yīng)用很廣泛的中藥方劑,但在使用柴胡牡蠣湯之前還是要結(jié)合一下自身的體質(zhì),畢竟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給人體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影響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大黃左經(jīng)湯。
【處方】大黃(蒸)、細(xì)辛(去苗)、茯苓、防己、羌活、黃芩、前胡、枳殼(麩炒,去瓤)、厚樸(去皮,銼,姜制,炒)、甘草(炙)、杏仁(麩炒,去皮尖,別研)。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風(fēng)寒暑濕流注足陽明經(jīng),使腰腳痹痛,行步艱難,涎潮昏塞,大小便秘澀,腹痛嘔吐,或復(fù)下利,惡聞食氣,喘滿肩息,或自汗譫妄。
【用法用量】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空腹熱服。
【摘錄】《三因》卷三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大黃左經(jīng)湯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xì)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大黃樸消湯是一種中藥方劑,能起到增強身體免疫力,調(diào)理機能的作用,那么你知道大黃樸消湯要用到哪些藥材原料嗎?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大黃 牛膝各15克 樸消 牡丹 甘草 紫菀各9克(千金翼作紫葳)代赭10克 桃仁 虻蟲 水蛭 干姜 細(xì)辛 芒消各6克 麻仁10克
【制法】上十四味,哎咀。
【功能主治】主婦人經(jīng)年月水不利,屬風(fēng)寒瘀血阻于胞中者。
【用法用量】用水1.5升,煮取500毫升,去滓,納消令烊,分五次服,五更時第一次,以后每隔約一小時服一次。自下后將息,須避風(fēng)。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處方】大黃5兩,牛膝5兩,樸消3兩,牡丹3兩,甘草3兩,紫菀3兩,代赭1兩,桃仁2兩,虻蟲2兩,水蛭2兩,干姜2兩,細(xì)辛2兩,芒消2兩,麻仁5合。
【功能主治】經(jīng)年月水不利,胞中有風(fēng)冷所致。
【用法用量】方中紫菀,《千金翼》作“紫葳”。
【注意】忌見風(fēng)。
【摘錄】《千金》卷四
【處方】川大黃(蒸)1兩,甘草(生)1兩,樸消1兩。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小兒驚熱涎風(fēng),前后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半盞,入蜜少許,煎至3分,不拘時服。
【摘錄】《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通過本文的介紹我們發(fā)現(xiàn)大黃樸消湯的好不僅體現(xiàn)在對某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上,而且它的副作用小更是從古至今都受人推崇,養(yǎng)生效果真的超贊。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大黃化毒湯的制作方法。
【處方】升麻、歸尾、生地、桃仁、紅花、枳殼、大黃、檳榔、麻子仁。
【功能主治】痘出之初,腹痛,大便燥結(jié)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痘疹全書》卷下
【處方】白芍、厚樸、甘草、陳皮、大黃。
【功能主治】大便秘結(jié),痘瘡作痛。
【摘錄】《治痘全書》卷十四
【處方】白芍2錢,厚樸1錢5分,陳皮7分,大黃1錢,枳殼1錢。
【功能主治】麻后身熱不退,飲食不進,常常腹痛者。
【摘錄】《種痘新書》卷十一
上文是對大黃化毒湯的一些相關(guān)介紹,我們知道中藥是中國傳統(tǒng)治病、調(diào)養(yǎng)的一種有效手段,而只要是藥物一般情況下都會有副作用,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大黃化毒湯也不例外,所以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量。
我們大家都很想要很好的保護自己,對于大黃的功效與作用很多人還不是很清楚,但是對于大家來說大黃也是很有用處的,在任何時候人們都要很認(rèn)真的了解的,大家要很好的了解這些藥物,不要讓這些可怕的疾病給大家?guī)韨?,那么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大黃對于人們來說是很有用處的,大家也要很認(rèn)真的了解,不要讓這些可怕的疾病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大家都該了解的,大黃對于人們的身體是非常的好的。大黃會給人們很大的幫助的。
大黃的主要功效是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jīng)。用于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jīng)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
1、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于大便燥結(jié),積滯瀉痢,以及熱結(jié)便秘、壯熱苔黃等。與芒硝、厚樸、枳實等配伍。
2、解毒消癰功效,用于火熱亢盛、迫血上溢,以及目赤暴痛,熱毒瘡癤等。配黃連、黃芩、丹皮、赤芍等同用。
3、行瘀通經(jīng)功效,用于產(chǎn)后瘀滯腹痛,瘀血凝滯、月經(jīng)不通,以及跌打損傷、瘀滯作痛等。在使用時須配合活血行瘀的藥物,如桃仁、赤芍、紅花等同用。此外,大黃又可清化濕熱而用于黃疸,臨床多與茵陳、梔子等藥配伍應(yīng)用;如將本品研末,還可作為燙傷及熱毒瘡瘍的外敷藥,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4、亦可涼血止血,用于熱傷血絡(luò)之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
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是什么人們也要很認(rèn)真的了解,在人們的生活中人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的,任何時候大家都要很了解這些疾病,還有治療疾病的藥物,大家一定要很認(rèn)真的了解,大黃的功效與作用會給大家?guī)砗芏嗟膸椭模蠹乙芰私獾摹?/p>
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養(yǎng)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藥的方劑可以說就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法,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種叫做大黃消石湯的方劑。
【處方】大黃 黃柏 消石各12克 梔子15枚
【功能主治】主黃疽腹?jié)M,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2升,煮取400毫升,去滓,納消石,更煮取200毫升,頓服。
【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別名】大黃黃柏梔子芒消湯、大黃湯、大黃黃柏皮梔子消石湯、大黃黃柏湯、消黃湯
【處方】大黃4兩,黃柏4兩,消石4兩,梔子15枚。
【功能主治】濕熱黃疸,黃色鮮明如橘色,腹?jié)M汗出,口渴,大便秘,小便不利,苔黃膩,脈沉實或滑數(shù);或濕熱淋濁等。嘈雜,胸中煎熬,腹?jié)M有塊,二便不利,或口中覺苦辛酸威等,此癥后為膈噎者。
【用法用量】大黃黃柏梔子芒消湯(《脈經(jīng)》卷八)、大黃湯(《千金翼》卷十八)、大黃黃柏皮梔子消石湯(《外臺》卷四)、大黃黃柏湯(《普濟方》卷一四二)、消黃湯(《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六)。①《金匱玉函要略述義》按:消石,即火消。②《金匱要略今釋》:消石,《脈經(jīng)》、《千金》并作芒消,日醫(yī)亦多用芒消,蓋非。宋本、俞橋本,消石并誤作滑石。
【各家論述】1.《金匱要略論注》:此為黃疸有里無表者言之,謂疸色黃,見于表矣,乃腹?jié)M,小便不利且赤,里熱可知。黃疸最難得汗,乃自汗,則表從汗解,故曰此為表和里實。實者邪也,有邪則宜去,故主大黃消石湯。大黃、消石解氣血中之實熱,黃柏苦寒主下焦,梔子雖輕浮在上,能使里熱從上而下,故以為使,且輕浮則與郁結(jié)相宜也。
【臨床應(yīng)用】黃疸:獲原辨藏患黃疸,更數(shù)醫(yī),累月不見效。發(fā)黃益甚,周身如橘子色,無光澤,帶黯黑,眼中黃如金色,小便短少,色黃如柏汁,呼吸迫促,起居不安。求治于予,乃以指頭按胸肋上,黃色不散,此疸證之尤重者也。乃合茵陳蒿湯、大黃消石湯,作大劑,日服三四帖。及三十日,黃色才散去,小便清利而全愈。
【摘錄】《金匱》卷中
大黃消石湯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廣泛,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個很好的良藥。大家有需要時不妨試一試,因為它幾乎沒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人這一輩子很可能會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纏身,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阻擋的。當(dāng)我們?nèi)梭w患病了之后,我們大多數(shù)情況下,必然是要靠藥物治療的,中藥方劑由于可以從根本上治愈且無副作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下面來介紹一種: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處方】柴胡12克 龍骨 黃芩 生姜 鉛丹 人參 桂枝(去皮)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洗)大黃6克(切)牡蠣4.5克(熬)大棗(擘)6枚
【功能主治】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主傷寒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煩躁驚狂不安,時有譫語,身重難以轉(zhuǎn)側(cè),現(xiàn)用于癲癇、神經(jīng)官能癥、美尼爾氏綜合征以及高血壓病等見有胸滿煩驚為主證者。
【用法用量】上藥十二味,除大黃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納大黃,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溫服100毫升。
【備注】方中柴胡、桂枝、黃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熱往采、身重;龍骨、牡蠣、鉛丹重鎮(zhèn)安神,以治煩躁驚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黃瀉里熱,和胃氣;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參、大棗益氣養(yǎng)營,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熱,鎮(zhèn)驚安神之功。
【摘錄】《傷寒論》
有關(guān)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有幫助。雖然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的價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用量,一定要謹(jǐn)慎服用。
中國雖然好,但不能保證對身體百分之百的沒有害處,中藥不是保健品,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影響,如果用錯中藥危害是很大的,甚至可能還會出現(xiàn)許多不良的并發(fā)癥,大黃芹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清熱解毒,又能止血,安胎,但是藥物方面要了解到藥性,還有藥理性作用不可以盲目的使用,也不能因為藥物簡單明了就擅自做主。
性味歸經(jīng)
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jīng)。
功能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
濕溫,暑溫胸悶嘔吐,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成分
主要含黃芩甙、黃芩素、漢黃芩素、漢黃芩甙、黃芩新素;尚含β-谷甾醇、黃芩酶等。
藥理
1、抗菌、抗病毒作用 本品抗菌譜較廣。
2、降壓作用。
3、保肝、利膽作用。
4、抗過敏作用。
5、鎮(zhèn)靜作用。
此外還有明顯的利尿、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凝集。
用法用量
3-10g。煎服或入丸散。清熱多用生黃芩,安胎多用炒制品;清上焦熱可用酒芩;止血則多炒炭用。
注意事項
本品苦寒伐生氣,脾胃虛寒、少食、便溏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