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兜鈴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養(yǎng)生乃長壽之伴侶,健康是長壽的朋友?!鄙鐣陌l(fā)展,人們對養(yǎng)生越來越看重,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馬兜鈴湯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對于馬兜鈴湯,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馬兜鈴湯。
【處方】桔梗90克 甘草(炒)30克 馬兜鈴60克(炒)
【制法】上藥為末。
【功能主治】治喘嗽,咽燥煩渴,咳吐腥臭膿血。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糯米一合,同煎至220毫升,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三
【處方】馬兜鈴1兩,桑根白皮1兩,甘草(炙)半兩,葶藶(炒)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3分。
【制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熱嗽,氣急喘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加生姜5片,煎取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五
【處方】馬兜鈴1分,木通(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紫蘇莖葉3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后,肺氣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燈心15莖,大棗3個(擘破),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1日3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馬兜鈴1分,杏仁1分(去皮尖雙仁,炒黃),柴胡1分(去苗),貝母1分(炒,去心),桔梗1分(銼,炒),紫菀1分(去苗土),麻黃1分(去根節(jié),湯煮,掠去沫,焙),麥門冬1分(去心,焙),大腹皮1分,大黃3銖,羌活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熱病發(fā)咳,坐臥喘急不安,其脈右手寸關(guān)洪大浮數(shù)。
【用法用量】每服4錢匕,水1盞半,加生姜3片,同煮1-2沸,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二十四
【處方】馬兜鈴7個,桑根白皮(銼)3兩,升麻1兩,甘草(炙,銼)2兩。
【制法】上藥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熱實(shí)卒嗽,氣促急妨悶,喘息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八
上面就是本文對馬兜鈴湯這種方劑的簡單介紹,馬兜鈴湯能夠傳承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是非常好的方劑,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服用。
ys630.coM延伸閱讀
馬兜鈴[圖]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y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馬兜鈴[圖]有很多的藥用價(jià)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xiàn)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xì)的了解馬兜鈴[圖]的功效與作用。
【英文名】FRUCTUS ARISTOLOCHIAE
【來源】本品為馬兜鈴科植物 北馬兜鈴 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 馬兜鈴 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 成熟果實(shí) 。秋季果實(shí)由綠變黃時(shí)采收,干燥。
【性狀】本品呈卵圓形,長3~7cm,直徑2~4cm。表面黃綠色、灰綠色或棕褐色,有縱棱線12條,由棱線分出多數(shù)橫向平行的細(xì)脈紋。頂端平鈍,基部有細(xì)長果梗。果皮輕而脆,易裂為6瓣,果梗也分裂為6條。果皮內(nèi)表面平滑而帶光澤,有較密的橫向脈紋。果實(shí)分6室,每室種子多數(shù),平疊整齊排列。種子扁平而薄,鈍三角形或扇形,長6~10mm,寬8~12mm,邊緣有翅,淡棕色。氣特異,味微苦。
【鑒別】取本品粉末3g,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shí),濾過,濾液蒸干,殘?jiān)右掖?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馬兜鈴對照藥材3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馬兜鈴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yàn),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甲苯-醋酸乙酯-水-甲酸(20:10:1: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分別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條斑。
【炮制】馬兜鈴:除去雜質(zhì),篩去灰屑,搓碎。
【性味】苦,微寒。
【歸經(jīng)】歸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腸熱痔血,痔瘡腫痛。
【用法用量】3~9g。
【貯藏】置干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出處】《藥性論》
雖然馬兜鈴[圖]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生活中很多人對于藥材的認(rèn)識不足,現(xiàn)在以中藥材為原材料的補(bǔ)品越來越多,馬兜鈴?fù)杈褪且环N比較常見的方劑,下面大家來了解一下馬兜鈴?fù)琛?/p>
【處方】馬兜鈴1兩半,柴胡1兩半,茯苓1兩半,黑參1兩,桔梗1兩,細(xì)辛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癢極難忍,外障。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茶送下。
【摘錄】《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處方】馬兜鈴2兩,半夏2兩(湯浸,去滑),杏仁1兩半(研),巴豆20粒(去油)。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不蚛皂角5挺(炮過,去皮),用水1大碗,揉皂角汁,濾去滓,于鍋內(nèi)慢火熬成膏子,入上件藥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雄黃為衣。
【功能主治】消垂化痰,定喘。主咳嗽。多年喘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7丸,臨臥烏梅湯送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八
以上就是馬兜鈴?fù)璧囊粋€介紹, 希望通過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對于這一個養(yǎng)生方劑的選擇問題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們運(yùn)用一些比較科學(xué)的方法去,幫助自己達(dá)到養(yǎng)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
導(dǎo)讀:中藥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xì)介紹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馬兜鈴圖片、馬兜鈴的藥用價(jià)值、馬兜鈴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馬兜鈴簡介馬兜鈴圖片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馬兜鈴的藥用價(jià)值馬兜鈴的用法與用量馬兜鈴的副作用馬兜鈴簡介
馬兜鈴,藥用部分為馬兜鈴科植物北馬兜鈴或馬兜鈴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因其形如馬頸下的響鈴而得名。
果實(shí)卵圓形,長3~7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暗綠色或褐色,有縱棱線12條,其中6條微作波狀彎曲,為背縫線,其余6條為腹縫線,二者交互排列?;烤呒?xì)長果柄,果實(shí)沿腹縫線作6瓣裂,果柄亦可裂為6條,果皮紙質(zhì),較脆易碎,開裂后分為6室,每室含多數(shù)平疊整齊的種子。種子扁薄,四邊呈翅狀,全體略呈鈍三角形或梯形。淡褐色,中央顏色較深。氣微味以蒴果實(shí)整,少破碎者為佳。
馬兜鈴圖片
馬兜鈴的功效與作用
清肺降氣,化痰止咳。用于肺熱喘咳、痰中帶血,咯血,失音,痔瘺腫痛。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1、《藥性論》:"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可。"
2、《日華子本草》:"治痔瘺瘡,以藥于瓶中,燒熏病處。"
3、《開寶本草》:"主肺熱咳嗽,痰結(jié)喘促,血痔瘺瘡。"
4、《珍珠囊》:"利小便。主肺熱,安肺氣,補(bǔ)肺。"
5、《本草求原》:"治肺中濕熱,聲音不清,痰喘咳嗽。小兒麻疹內(nèi)陷,喘滿聲暗,宜加用之。"
6、《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治咯血。"
馬兜鈴的藥用價(jià)值
1、治傷寒后肺氣喘促:馬兜鈴一分,木通(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紫蘇莖葉一分。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燈芯十五莖,棗三枚(劈破,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二。(《圣濟(jì)總錄》馬兜鈴湯)
2、治肺臟虛實(shí)不調(diào),痰滯咳嗽,面目浮腫,頰赤虛煩:馬兜鈴、麻黃(去節(jié))、五味子(炒)、甘草(炙)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盞,入砂糖少許,同煎至六分,食后臨臥去滓溫服。(《普濟(jì)方》馬兜鈴湯)
3、治肺熱咳嗽,氣急喘促:馬兜鈴七枚,桑根白皮(銼)三兩,甘草(炙)二兩,升麻一兩,燈芯一小束。上五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一日三次。(《圣濟(jì)總錄》)
4、治久嗽不愈:用馬兜鈴五錢,蔞仁霜二錢,北五味一錢。俱炒共為末,每服一錢,早晚食后白湯調(diào)送。(《本草匯言》)
5、治肺氣熱閉,下為癃閉或?yàn)榱軡河民R兜鈴、懷生地各三錢,生甘草一錢,茯苓、木通、燈芯草各一錢五分。水煎服。(《本草匯言》)
6、治心痛:大馬兜鈴一個,燈上燒存性,為末,溫酒服。(《摘玄方》)
7、治瘰疬久不消:用馬兜鈴三錢,當(dāng)歸、生地各二錢,牡丹皮一錢。日飲一劑,漸消。(《本草匯言》)
8、治鼻淵:馬兜鈴五錢,麻黃三錢,五味子一錢,甘草一錢,水二鐘,煎一鐘。加黑砂糖少許。臥時(shí)溫服即愈。(《外科大成》馬兜鈴散)
9、治肺氣喘嗽:馬兜鈴二兩(只用里面子,去卻殼,酥半兩,入碗內(nèi)拌和勻,慢火炒干),甘草一兩(炙)。二味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六分,溫呷,或以藥末含咽津亦得。(《簡要濟(jì)眾方》)
10、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一兩五錢(麩炒),鼠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五分,馬兜鈴五錢(焙),杏仁七個(去皮、尖),糯米一兩(炒)。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后溫服。(《小兒藥證直訣》阿膠散)
馬兜鈴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3錢。
馬兜鈴的副作用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種子毒性較大?!短票静荨酚涊d:其根不可多服,吐痢不止。
中毒癥狀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尿血及蛋白尿、呼吸抑制、血壓下降等。水煎果實(shí)30g,服后10分鐘左右出現(xiàn)惡心、頭暈、氣短,繼則嘔吐逐漸加重,甚者吐血,并有脫水、酸中毒。
家畜中毒引起消化器官及腎臟炎癥,多尿、血尿、下痢、食欲及反芻消失、知覺鈍麻、嗜睡、瞳孔散大、后軀麻痹、呼吸困難。
以上就是一些馬兜鈴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rèn)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有人想知道馬兜鈴散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shí)馬兜鈴散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馬兜鈴1兩,人參1兩(去蘆頭),貝母1兩(煨微黃),甘草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麻黃1兩(去根節(jié)),五味子1兩,威靈仙1兩,桑根白皮1兩(銼),款冬花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皂莢1兩(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氣,喘急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錢,用淡漿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二
【處方】馬兜鈴1錢,枳殼(炒)1錢,桔梗1錢,甘草1錢,大腹皮1錢,陳皮1錢,蘇葉1錢,五味子7粒。
【功能主治】妊娠7-8月以后,受肺與大腸之氣,胎氣壅盛,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廣嗣紀(jì)要》卷十二
【處方】馬兜鈴1兩,黃耆1兩(銼),甘草半兩(生用,銼),玄參1兩,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絡(luò)石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咽喉疼痛,喘息急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處方】馬兜鈴3分,桑根白皮3分(銼),漢防己半兩,麻黃3分(去根節(jié)),白茯苓3分,柴胡3分(去苗),白前半兩,大腹皮3分(銼),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桔梗3分(去蘆頭),五味子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紫菀半兩(洗去苗土),杏仁50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令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氣喘急,時(shí)嗽,坐臥不得,喉中嗚,心胸滿悶。
【用法用量】方中茯苓,《普濟(jì)方》用一兩。
【注意】忌炙煿熱面。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馬兜鈴、蘇子、枳殼、桔梗、甘草、桑白皮、陳皮、砂仁。
【功能主治】妊娠喘息。
【摘錄】《女科指掌》卷三
【處方】馬兜鈴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甘草1分(炙微赤,銼),白前半兩,桔梗1兩(去蘆頭),款冬花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后肺萎勞嗽,上氣喘促。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水1中盞,加燈心半束,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十四
【處方】馬兜鈴(炒)1兩,甘草(炒)1兩,百部杏仁(去皮尖,炒熟)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喘嗽,咳膿涎。
【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煎至7分,去滓,食后溫服。
【摘錄】《普濟(jì)方》卷一六三
【處方】馬兜鈴1兩,人參1兩(去蘆頭),貝母1兩(煨微黃),甘草1兩(炙微赤,銼),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甜葶藶1兩(隔紙炒令紫色),麻黃1兩(去根節(jié)),知母1兩,皂莢1兩(去黑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五靈脂1兩,威靈仙1兩,桑根白皮1兩(銼),款冬花1兩,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黃明膠2兩(搗碎,炒令黃燥)。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面目四肢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淡漿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馬兜鈴半兩,黃芩半兩(去黑心),知母半兩(切,焙),白茯苓半兩(去黑皮),紫菀半兩(去苗土),麻黃半兩(去根節(jié)),甘草半兩(炙,銼),杏仁半兩(去皮尖雙仁,炒黃),貝母半兩(去心),大黃半兩(銼,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熱上氣喘逆,咳嗽咯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煎桑根白皮、棗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六
【處方】馬兜鈴1兩,桑根白皮1兩(銼),川升麻半兩,燈心3束,甘草3分(炙微赤,銼),大腹皮1兩(銼),赤茯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咳嗽喘急,胸膈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四十六
【處方】兜鈴2兩(只有里面子,去卻殼,酥半兩,入碗內(nèi)拌,和勻,慢火炒干),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肺氣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1錢,水1盞,煎6分,溫呷;或以藥末含,咽津亦得。
【摘錄】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一引《簡要濟(jì)眾方》,名見《普濟(jì)方》卷一六三
【處方】馬兜鈴1兩,桑根白皮1兩(銼),漢防己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半夏3分(湯浸7遍,去滑),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百合3分,天門冬3分(去心),赤茯苓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氣咳嗽,喘急妨悶,面目浮腫。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六
【處方】馬兜鈴根1兩,木香3分,楝實(shí)(微炮)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上氣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食后、臨臥濃煎烏梅、蜜湯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六十七
【處方】馬兜鈴半兩,紫蘇葉1兩,桔梗半兩(去蘆頭),人參半兩(去蘆頭),桑根白皮2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大腹皮1兩(銼),貝母半兩(煨微黃),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胎氣壅滯,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圣惠》卷七十四
【別名】馬兜鈴湯、五味子湯
【處方】馬兜鈴1兩,麻黃1兩(去節(jié)),五味子1兩,甘草1兩(炙令黃色)。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肺臟虛實(shí)不調(diào)或痰滯咳嗽,頰紅虛煩。鼻淵。
【用法用量】馬兜鈴湯(《圣濟(jì)總錄》卷五十)、五味子湯(《圣濟(jì)總錄》卷四十八)。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jì)眾方》
上面介紹了馬兜鈴散的做法,不同的養(yǎng)生方劑帶給我們的功效與作用是不同的,所以飲用一些方劑還是有好處的。
其實(shí)人的很多疾病的發(fā)生都是與飲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想要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食療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其中各種中藥材發(fā)揮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南粵馬兜鈴這味中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南粵馬兜鈴的塊根。
【原形態(tài)】南粵馬兜鈴 木質(zhì)藤本。塊根長圓形或卵形,常數(shù)個相連。小枝平滑或稍具縱棱,嫩時(shí)密被棕色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密被棕色長柔毛。葉片革質(zhì),闊長圓狀倒披針形、線形或長圓形,長7-20cm,寬度常因形狀不同而變異較大,通常上部寬5-10cm,向下漸狹,最下部寬僅1-2cm,有時(shí)上部與下部近等寬,寬2-6cm,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狹心形,邊全緣或上部每邊有1-3個微波狀圓裂齒,或有時(shí)僅一邊有齒,另一邊全緣,下面密被微柔毛,沿葉脈被倒生長柔毛?;▎紊?朵聚生,有時(shí)排成總狀花序,生于葉腋或老莖上;花梗纖細(xì),長3-4cm,疏被長柔毛;小苞片著生于花梗近基部,鉆形;花初呈粉紅色,以后暗褐色,花被管中部急劇彎曲,下部長2-3cm,直徑3-5mm,彎曲處至檐部與下部近等長但稍狹,常有1/3與下部貼生,具縱脈紋,外面被棕色長柔毛,內(nèi)面近基部密被細(xì)柔毛;檐部擴(kuò)展呈盤狀,正圓形,直徑1.5-3cm,邊緣淺3裂,裂片平展,闊卵形,近等大;花藥長圓形,長達(dá)3mm,成對貼生于合蕊柱上;子房圓柱形,長約lcm,6棱;合蕊柱先端3裂,裂片先端尖,邊緣向下延伸,具乳頭狀突起。蒴果長圓狀,長約4cm,成熟時(shí)6瓣開裂?;ㄆ?-9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向陽干燥的疏林中。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主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氣管炎;小兒肺炎;細(xì)菌性痢疾及乳腺炎;闌尾炎;皮膚化膿性感染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9g。
【摘錄】《中華本草》
如今的人們生活壓力在不斷的加大,使得我們的身體經(jīng)常處于疲勞的情況,南粵馬兜鈴作為一種中藥材,對身體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解馬兜鈴是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東西,百解馬兜鈴給我們帶來的功效是其他食物都不具備的。那么百解馬兜鈴的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別名】白金果欖、山總管、百解薯。
【來源】藥材基源:為馬兜鈴科植物香港馬兜鈴的根。
【原形態(tài)】香港馬兜鈴 木質(zhì)藤本;嫩枝綠色,密被短柔毛;葉柄長1-1.5cm,稍被毛;葉片革質(zhì)或紙質(zhì),狹長圓狀披針形或狹長圓形,長12-20cm,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狹耳形,下面稍被長柔毛;基出脈3條,側(cè)脈每邊8-12條,彎拱向上至邊緣互相連接,網(wǎng)脈在下面明顯突起??偁罨ㄐ虮缓稚z質(zhì)長柔毛;花梗長7-12cm,常向下彎垂;花被管中部急遽彎曲,下部長達(dá)5cm,直徑1.5-2cm,彎曲處至檐部較下部短而粗,常彼此貼生,黃色而有紫色縱脈;檐部盤狀,倒心形,直徑8-13cm,上面黃白色而有紫色斑塊,愈至管中部斑塊愈明顯,具網(wǎng)狀脈紋,邊緣不明顯3淺裂或僅先端凹入;裂片平展,下面裂片稍大;喉部暗紫色,半圓形,直徑約1.5cm;花藥長圓形,成對貼生于合蕊柱近基部,并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1.5cm;合蕊柱肉質(zhì),先端深3裂;裂片邊緣向下延伸,具乳頭狀突起,花期3-4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谷林中。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祛風(fēng)利尿;清熱解毒。主水腫;淋?。伙L(fēng)濕痹痛;腳氣濕腫;腸炎;痢疾;腮腺炎;乳腺炎;過敏性皮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入散劑。外用:適量,研末,醋調(diào)搽。
【摘錄】《中華本草》
有關(guān)百解馬兜鈴的功效的問題就講解到這里,希望對您起到幫助。雖然百解馬兜鈴的價(jià)值非常高,但是我們在食用的時(shí)候一定要謹(jǐn)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