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根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養(yǎng)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踐行的并不多。對于中醫(yī)養(yǎng)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馬藺根散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體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那種不適的感覺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樣能改善這樣的現(xiàn)象呢?中醫(yī)方劑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馬藺根散的制作方法。
【處方】馬藺根1兩,川升麻1兩,大黃3分(生用),射干3分,犀角屑半兩,木通半兩(銼),玄參1兩,棘針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病,咽喉閉塞,連舌腫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八
【處方】馬藺根2兩,川升麻1兩,射干1兩半,犀角屑2兩,玄參2兩半,木通1兩(銼),(艸遽)麥1兩,甘草半兩(生,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咽喉卒腫痛,熱毒在胸膈。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三十五
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馬藺根散了嗎?是不是覺得它很神奇,祖國醫(yī)學(xué)就是這么神秘而強(qiáng)大,我們平時可以多看一些這方面的知識,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擴(kuò)展閱讀
馬藺子散已經(jīng)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馬藺子散怎么吃有些人并非知道的很詳細(xì),那么馬藺子散到底該什么情況下吃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馬藺子1升(熬),地榆根皮8分,厚樸(炙)8分,熟艾8分,赤石脂1升,龍骨10分,茯苓10分,當(dāng)歸10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赤白痢,腹內(nèi)癘痛;并久水谷痢,色白如泔淀。
【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加至4-5匕,白飲下,日2夜1。
【摘錄】《外臺》卷二十五引《崔氏方》
【處方】馬藺子半兩(微炒),地骨皮半兩,川升麻半兩,黃芩半兩,馬牙消2兩,犀角屑半兩,甘草半兩(生用),大青半兩,苦竹葉2兩(銼)。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毒氣攻咽喉,窄窒痛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盞,煎至1盞,濾去滓,入蜜2合,同熬令稠,取1茶匙含咽津,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馬藺子2兩(微炒),地榆1兩(銼),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艾葉1兩(微炒),白術(shù)1兩,赤石脂2兩,龍骨2兩,當(dāng)歸1兩(銼,微炒),肉豆蔻1兩(去殼)。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白痢,腹內(nèi)癘痛,行數(shù)極多,色白如泔淀,不欲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通過上文對馬藺子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藥物進(jìn)行選擇的時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的,我們一定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中藥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時候最佳之選,中藥對治療疾病有著很好幫助,在選擇的時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種中藥材鐮葉馬藺根。
【來源】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膜苞鳶尾的根莖或根。
【原形態(tài)】膜苞鳶尾 多年生草本。植株基部疏被老葉殘留毛發(fā)狀的纖維。根莖粗壯、肥厚,棕黃色;須根黃白色,分枝少。葉劍形或鐮刀形彎曲,長10-18cm,寬1-1.8cm,先端短漸尖,基部黃白色鞘狀,中部較寬?;ㄇo長約10cm,無莖生葉;苞片3枚,膜質(zhì),邊緣紅紫色,內(nèi)含有2朵花;花藍(lán)紫色,直徑達(dá)6cm;花梗甚短;花被管上部擴(kuò)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倒卵形,中脈上具有黃色須毛狀的附屬物,內(nèi)花被裂片倒被針形,直立;雄蕊3;花枝分枝淡紫色,先端裂片狹三角形,子房紡錘形。蒴果長5-7.5cm,直徑達(dá)3cm,先端無明顯的喙,但略膨大成環(huán)狀,6條肋突出,成熟時室背開裂?;ㄆ?-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石質(zhì)山坡向陽處或溝旁。
【性味】微苦;微甘;涼
【歸經(jīng)】肺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主咽喉腫痛;音啞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鐮葉馬藺根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鐮葉馬藺根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馬藺的簡介
馬藺(學(xué)名:Iris lactea pall. var.chinensis (Fisch.) Koidz.);別稱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馬韭等,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馬藺的變種,多年生密叢草本。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fā)達(dá),長度可達(dá)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也產(chǎn)于朝鮮、俄羅斯及印度。
馬藺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種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馬藺子甲素、馬藺子乙素、馬藺子丙素等。其中馬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對小鼠官頸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顯著抗癌作用;馬藺子甲素和馬藺子乙素有顯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與放射增敏作用均無骨髓抑制副作用;馬藺子甲素與阿霉素和三尖杉酯堿合用可阻斷白血病瘤株耐藥性;馬藺子甲素腹腔給藥或灌服給藥,對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遲發(fā)超敏反應(yīng)均有顯著免疫增強(qiáng)作用,亦有非特異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毒性:馬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為(25.4±1.9)克/千克。
2、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痹,癰腫。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3、臨床應(yīng)用
3.1、《本經(jīng)》:主皮膚寒熱,胃沖熱氣,風(fēng)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
3.2、《別錄》: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
3.3、《唐本草》:療金瘡血內(nèi)流、癰腫等病有效。
3.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dú)鉄?產(chǎn)后血運(yùn)并經(jīng)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草毒。
3.5、《綱目》:治小腹疝痛、腹內(nèi)冷積、水痢諸病。
3.6、《醫(yī)林纂要》:破血,軟堅。
3.7、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藺子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3.8、治水痢:馬藺子、干姜、黃連。上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隨身備急方》馬藺散)。
3.9、治月經(jīng)過多:馬藺子三錢,馬藺花三錢,石榴皮四錢。共為細(xì)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馬藺的市場信息
1、馬藺的價格
馬藺的價格約為0.5元/克。
2、馬藺的選購方法
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fā)達(dá),長度可達(dá)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
3、馬藺的保存方法
8~9月份果實成熟,割下果穗,曬干,打取種子,除去雜質(zhì)。
我們每個人體內(nèi)其實都有毒素,很多身體問題就是毒素引發(fā)的。面對排毒的風(fēng)潮和疑問,中醫(yī)方劑挺身而出,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對人身體非常有好處的方劑樗根散。
【處方】樗根皮1兩,枳殼半兩,甘草1分(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水瀉。里急后重,數(shù)走圊者。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粥飲送下。
【摘錄】《蘇沈良方》卷八
【處方】樗根皮(銼,炒)3兩,臭橘(曬干,銼,炒)3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腸風(fēng)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煎皂莢子湯調(diào)下;米飲調(diào)亦得。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樗根皮(洗,切)3兩,枳殼(去瓤,麩炒)3兩,皂莢子(取仁,炒)2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脈痔癢痛,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早、晚食前溫米飲調(diào)下。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二
【處方】樗根白皮1截,訶子7個(取皮,去核)。
【制法】用河水3升,煮取1升,去滓,時時呷服。一方2味等分,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積年毒利,無休息。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利住,吃淡粥。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樗根散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樗根散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dá)到的效果來選擇。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diào)整,所以導(dǎo)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yīng)該在平時調(diào)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zhǔn)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dú)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椿根散這種方劑。
【處方】臭椿樹根1兩(銼),地榆1兩(銼),黃耆1兩(銼),伏龍肝1兩(細(xì)研入),當(dāng)歸3分(銼,微炒)。
【制法】上為細(xì)散。
【功能主治】痔疾。大腸風(fēng)冷,下部疼痛,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于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2錢。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椿根白皮2兩,松花面1兩,地榆1兩,荷葉蒂(約四指長)1兩。
【制法】上和勻為末。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若白痢用白糖調(diào)服,紅痢用黑糖調(diào)服。
【摘錄】《魯府禁方》
通過以上對椿根散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它有沒有副作用的講解,相信我們現(xiàn)在對它的認(rèn)識是更深的了。我們一定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看自己是否能服用椿根散。
葵根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葵根散的相關(guān)信息。
【處方】葵根1握(銼),壁魚7枚(研)。
【功能主治】小兒小便三兩日不通,欲死者。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葵根湯”。
【摘錄】《圣惠》卷九十二
【處方】葵根1兩(燒灰),烏蛇半兩(燒灰),黃柏半兩(為末),鱉甲半兩(燒灰)。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緊唇。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豬脂少許,和涂唇上,時時用。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八
【處方】葵根1握(經(jīng)年者,燒作灰)。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口吻瘡。
【用法用量】外敷。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七
【處方】蜀葵根、冬瓜仁、槐米、敗醬草(即苦菜)、忍冬藤、當(dāng)歸尾、赤芍、生地、大黃、米仁。
【功能主治】腸癰。腹痛釣?zāi)_,身皮甲錯之候。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醫(yī)級》卷八
【處方】冬葵根1兩,車前子3分,滑石1兩,冬瓜仁3分,木通1兩(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桂心2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產(chǎn)后小便淋澀,臍下妨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似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七十九
【處方】葵子1兩(銼),車前子2兩,亂發(fā)灰半兩,川大黃1兩(銼,微炒),桂心1兩,滑石2兩,冬瓜瓤2兩(干者),木通2兩(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婦人五淋澀痛。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溫服。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處方】葵根1兩,木通3分(銼),瞿麥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粗蔥葉并根1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從高墜損,車碾馬墜,筋骨蹉跌,甚者大小腸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服用溫酒調(diào)下滑石末1錢,不計時候。
【摘錄】《圣惠》卷六十七
【處方】葵根(切)1兩,赤小豆1兩,土瓜根1兩,麝香(研)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漏疳口瘡。
【用法用量】每用1字,貼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七二
上文介紹了葵根散的妙用,可見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請一定要了解清楚相關(guān)的用藥禁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