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藺花丸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引關節(jié),吐故納新?!钡查L壽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養(yǎng)生,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馬藺花丸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馬藺花丸,這是一種中藥方劑的名字,這種藥是由多種常見的藥物組成,用途也是比較廣泛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劑。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馬藺花、延胡索、肉桂、橘核、海帶、昆布、海藻、金鈴子、枳殼、桃仁、厚樸。
【功能主治】七疝及婦人陰(疒頹),小兒偏墜。
【用法用量】水泛為丸服。
【摘錄】《醫(yī)家四要》卷三
【別名】秘傳馬藺花丸
【處方】馬藺花(醋炒)1兩,川楝實1兩,橘核1兩,海藻(洗凈)1兩,海帶(洗凈)1兩,昆布(3味俱鹽、酒洗,炒)1兩,桃仁(去皮尖)1兩,厚樸(姜制)5錢,木通5錢,枳實(麩炒黃色)5錢,玄胡索(杵碎,炒)5錢,肉桂(去粗皮)5錢,木香5錢,檳榔5錢。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七疝(疒頹)氣,及婦人陰(疒頹)墜下,小兒偏墜。
【用法用量】秘傳馬藺花丸(《松崖醫(yī)徑》卷下)。
【摘錄】《醫(yī)學正傳》卷四
上文是關于馬藺花丸的介紹和分析,希望在大家的生活中能有參考的價值。另外 一定要合理的用藥,這才是保證生命健康的標準。
ys630.COm精選閱讀
環(huán)境的惡劣變化讓我們的身體來不及調整,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 疾病的產(chǎn)生。要想能夠成功抵御疾病的侵襲,我們就應該在平時調理身體,讓身體做好準備。中藥方劑在此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馬藺丸這種方劑。
【處方】馬藺1兩半(炒),肉桂3錢(去皮),桃仁1兩半,海藻1兩半,海帶1兩半,昆布1兩半,厚樸6錢(制),枳實6錢,楝子1兩半(炒),延胡1兩半。
【制法】上為末,醋為丸。
【功能主治】男子七疝,婦人陰(疒頹),脈弦澀滯者。
【用法用量】方中無廣橘核,而方論論及此藥,疑脫。
【各家論述】氣滯于中,濕熱不化,傷厥陰之經(jīng),故男子內結七疝,婦人腹痛陰(疒頹),且令不月焉。馬藺瀉熱散血;昆布瀉熱軟堅;厚樸寬中散濕熱;枳實破滯消結氣;海藻化濕熱;海帶解濕熱;桃仁破瘀潤燥;延胡活血通經(jīng);川楝子瀉濕熱治疝;廣橘核開結氣除(疒頹);肉桂溫經(jīng),為寒因寒用之響導。醋丸淡鹽湯下,使滯化氣行,則濕熱消散,而七疝無不愈,安有陰(疒頹)不月之患乎!此瀉熱軟堅之劑,為陰(疒頹)七疝之專方。
【摘錄】《醫(yī)略六書》卷二十四
看了上文對馬藺丸的介紹,我們應該明白要想讓身體快些好起來不僅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還要在日常飲食上多加注意。
眾所周知,馬藺子丸是一種對很多病癥都有治療效果的中藥方劑,中醫(yī)很早就有關于馬藺子丸的相關描述?,F(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了馬藺子丸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么你知道它應該如何食用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馬藺子1升(熟熬之),附子2兩,干姜2兩半,甘草2兩半,神曲5兩,麥糵5兩,阿膠5兩,黃連3兩,蜀椒5合。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積冷痢,下白膿。
【用法用量】每服20丸,1日2次,以知為度?;驗樯?,每服方寸匕,酒調下,亦佳。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馬藺即蠡實,甘溫益胃,冷人嗜食,故可以治積冷、痢下白膿,一派辛熱劑中,獨用黃連一味,不但為積冷之下導,并和姜、附、蜀椒之性也。
【摘錄】《千金》卷十五
上文介紹了馬藺子丸的功效與作用有很多,馬藺子丸可以保護人體,還有自己的適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馬藺的簡介
馬藺(學名:Iris lactea pall. var.chinensis (Fisch.) Koidz.);別稱馬蓮、馬蘭、馬蘭花、旱蒲、馬韭等,是鳶尾科鳶尾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是白花馬藺的變種,多年生密叢草本。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fā)達,長度可達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分布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湖南、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也產(chǎn)于朝鮮、俄羅斯及印度。
馬藺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
種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馬藺子甲素、馬藺子乙素、馬藺子丙素等。其中馬藺子甲素腹腔注射或灌服,對小鼠官頸癌、淋巴肉瘤、腹水型肝癌等有顯著抗癌作用;馬藺子甲素和馬藺子乙素有顯著的放射增敏作用,抗癌作用與放射增敏作用均無骨髓抑制副作用;馬藺子甲素與阿霉素和三尖杉酯堿合用可阻斷白血病瘤株耐藥性;馬藺子甲素腹腔給藥或灌服給藥,對正常小鼠或荷瘤小鼠遲發(fā)超敏反應均有顯著免疫增強作用,亦有非特異性免疫吞噬功能作用。毒性:馬藺子甲素小鼠腹腔LDso為(25.4±1.9)克/千克。
2、功效作用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痹,癰腫。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3、臨床應用
3.1、《本經(jīng)》:主皮膚寒熱,胃沖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
3.2、《別錄》:止心煩滿,利大小便,長肌膚。
3.3、《唐本草》:療金瘡血內流、癰腫等病有效。
3.4、《日華子本草》:治婦人血氣煩悶,產(chǎn)后血運并經(jīng)脈不止,崩中帶下,消一切瘡癤腫毒,止鼻洪吐血,通小腸,消酒毒,治黃病,敷蛇蟲咬,殺草毒。
3.5、《綱目》: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諸病。
3.6、《醫(yī)林纂要》:破血,軟堅。
3.7、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藺子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3.8、治水痢:馬藺子、干姜、黃連。上三味為散。熟煮湯,取一合許,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斷。冷熱皆治。(《隨身備急方》馬藺散)。
3.9、治月經(jīng)過多:馬藺子三錢,馬藺花三錢,石榴皮四錢。共為細末,一日分三次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馬藺的市場信息
1、馬藺的價格
馬藺的價格約為0.5元/克。
2、馬藺的選購方法
根莖葉粗壯,須根稠密發(fā)達,長度可達1米以上,呈傘狀分布。
3、馬藺的保存方法
8~9月份果實成熟,割下果穗,曬干,打取種子,除去雜質。
世界上存在許許多多的藥材,難免有一些藥材是我們不認識的,但只要我們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相信我們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醫(yī)學藥材。那么對于馬藺根這種藥材你了解嗎?
【來源】鳶尾科植物 馬藺 的 根 。
【性味】《河北中藥手冊》:"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喉痹,癰疽,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
【附方】①療喉痹垂死:馬藺根一握。搗,少以水絞取汁,稍稍咽之。口噤以物拗灌之。(《肘后方》)
【臨床應用】治療慢性氣管炎:取馬藺根5錢,水煎2次內服;或碾粉,水泛為丸,日服2錢;均連服10日。亦可制成10%、20%,50%馬葡根注射液,每日肌注1次,每次1~2毫升,連續(xù)10~20日。上述3種制劑,臨床共觀察90例,平均總有效率84.8%,其中顯效率為34.6%。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通過本篇文章對馬藺根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于馬藺根的相關作用和食用方法等。馬藺根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馬藺根的重要性。
西方醫(yī)學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馬藺[圖]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馬蓮、蠡實、馬藺花
【來源】為鳶尾科鳶尾屬植株 馬藺 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以 花、種子 及 根 入藥。夏季花盛開時采花,陰干備用;秋季摘取成熟果實,曬干,搓下種子,除去雜質即得,在同一季節(jié)可挖根,洗凈,切段曬干備用。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粗壯,有多數(shù)堅韌而垂直入地的細根。葉基生,成叢,有殘存纖維狀葉鞘,葉片條形,革質,堅韌,兩面有突起的平行脈數(shù)條,綠色,基部略紅褐色。4~5月間,花葶從葉叢間生出,有花1~3朵,每花有一條狀披針形苞片;花被藍紫色,莖約6厘米;外輪3片匙形,向外彎曲,長約4.5厘米,中部有黃色紋,內輪3片倒披針形,直立,長5~6厘米;花柱3,先端2裂,花瓣狀。朔果紡錘形,有3棱,先端具一尖喙。種子形狀不規(guī)則,有棱,棕褐色,光滑。
【生境分布】生于原野、路旁。也有栽培。我國大多數(shù)省去有分布。
【藥理作用】1、馬藺子的醇浸膏對小鼠有抗著床作用。
【性味】 花 :咸、酸、苦,微涼。
【功能主治】 花 :清熱涼血,利尿消腫。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腫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癰癤瘡瘍,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花0.5~1.5錢;種子、根1~3錢。
【附方】骨結核:馬藺子,炒干研粉,每服5~7克,每日3次,小兒酌減。外用馬藺子粉2份,凡士林5份,共攪勻成膏,涂患處。用藥時間最長8個月,最短2個月。對淋巴結結核亦有一定效果。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1.《本經(jīng)》有“蠡實”條,即馬藺之種子,如《本草圖經(jīng)》載:“蠡實,馬藺子也……(馬藺)葉似韭而長厚,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實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根細長通黃色,人取以為刷?!辈⒏郊街蒹粚崍D。
上文就是對馬藺[圖]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中藥馬藺子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大的,我們生活中可以常見到馬藺子,利用馬藺子的藥性和食療性,將給我們養(yǎng)生保健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收獲,下面我們看看中藥馬藺子。
【別名】蠡實(《本經(jīng)》),荔實(《別錄》),馬楝子(《本草圖經(jīng)》),馬蓮子(《河北中藥手冊》)。
【來源】為鳶尾科植物 馬藺 的 種子 。8~9月果實成熟時割下果穗,曬干,打取種子,除去雜質,再曬干。
【原形態(tài)】馬藺(《唐本草》),又名:旱蒲(《禮記》),劇草、豕首、三堅(《本經(jīng)》),荔(《說文》),馬薤(《禮記》鄭玄注),馬蓮(《釋草小記》),蠡草(《綱目》)。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的山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主產(chǎn)江蘇、遼寧、河北、北京等地。
【性狀】干燥成熱的種子為扁平或不規(guī)則卵形的多面體,長約5毫米,寬3~4毫米。表面紅棕色至黑棕色,摹部有黃棕色或淡黃色的。種臍,頂端有合點略突起。質堅硬。切斷面胚乳肥厚,灰白色,角質性;胚位于種臍的一端,白色,細小彎曲。氣微弱,味淡。以赤褐色、飽滿、純凈者為佳。
【炮制】揀凈雜質,篩去灰屑,搗碎或武火炒至鼓起為度.。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①《得配本草》:"入陽明經(jīng)血分。"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解毒。治黃疸,瀉痢,吐血,衄血,血崩,白帶,喉痹,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搗敷。
【注意】①《別錄》:"多服令人溏泄。"
【附方】①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馬藺子三錢。水煎服。(《新疆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①治療骨結核
【備注】新疆地區(qū)尚以同屬植物 堿地馬藺 的種子,與馬藺子同等入藥。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唐本草》
上文為大家介紹了馬藺子的作用,希望對大家在生活中有所幫助。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胡亂的和其他食物搭配,應該咨詢專業(yè)人士后再決定。
馬藺湯是一種中藥方劑,這類藥物還是常見到的,而且它對人體疾病改善有著很好的效果,對它的選擇也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這類藥的時候,還需要一些方式方法。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馬藺子(炒)1分,升麻1分。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下白蜜少許,攪勻,分溫2服。如無馬藺子,即用根少許,入水搗,絞取汁,細呷。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
【處方】馬藺2兩,蒴藋根2兩,茺蔚子2兩,白礬2兩,白蒺藜2兩,茵芋2兩,羊桃根2兩,霄花2兩,蓖麻葉1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風瘙隱疹,身癢不止。
【用法用量】以水2斗,煮1斗,去滓,于避風處洗之。
【摘錄】《雞峰》卷十五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的文章之后,對馬藺湯的功效與作用有了很深層次的了解了吧,那么大家知道之后,以后使用馬藺湯一定要注意這些,這樣才會保證身體能更加健康。
大家在生活中聽說過花龍丸嗎,它對一些常見的疾病有很好的療效。為了讓我們更好的知道花龍丸應該怎么吃,建議大家在食用時了解一下。
【別名】混元丹
【處方】蒼術4兩,黃柏(酒浸,炒)1兩,靈殼(酥炙)1兩,牛膝1兩,當歸1兩,蓖麻1兩,防己1兩,茄根皮1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濕,腰背以下腿股癱瘓,寸步不能,日夜抽掣,伏床不起。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姜鹽湯送下。
【摘錄】《解圍元藪》卷三
【處方】蒼術1兩,黃柏1兩,龜殼(酥炙)1兩,牛膝1兩,當歸1兩,萆薢1兩,防已1兩,茄根皮1兩。
【制法】酒糊為丸。
【功能主治】除濕。主癘風。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
【摘錄】《類證治裁》卷五
上面介紹了花龍丸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中藥方劑對于大家來說應該不算陌生,很多人也知道它的好處,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腔F丸。
【處方】花鳩1只(去毛腸嘴足,炙熟),羊肝1具(切,炒),細辛(去苗葉)5兩,防風(去叉)5兩,桂(去粗皮)5兩,黃連(去須)5兩,牡蠣(熬)5兩,甘菊花5兩,蒺藜子(炒去角)5兩,白茯苓(去黑心)4兩,瞿麥穗4兩,羌活(去蘆頭)3兩,蔓荊子2升(蒸3次),蕤仁半斤,決明子2合。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內障青盲翳暈,及時暫昏暗,一切眼疾。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臨臥茶、酒任下。半月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二
花鳩丸的作用很多,對于一些病癥真的是很有效果的,但是大家在服用的時候還是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自己是不是適合吃,避免造成身體不適。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花蓯蓉丸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域的應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花蓯蓉60克 澤瀉30克 五味子30克 紫巴戟天30克(去心)地骨皮30克 磁石45克(研,冰淘去赤汁,曬干)人參45克 赤石脂45克(研)韭子37.5克(熬)龍骨37.5克(研)甘草37.5克(炙)牡丹皮37.5克 干地黃75克 禹余糧22.5克(研)桑螵蛸30枚(炙)栝樓30克
【制法】上十六味藥,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消。
【用法用量】空腹時用牛乳送下20丸,日服二次。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海藻、菘菜、胡荽、蕪荑等物。
【摘錄】《外臺秘要》卷十一引《古今錄驗》
【處方】花蓯蓉8分,澤瀉4分,五味子4分,紫巴戟天4分(去心),地骨皮4分,磁石6分(研,水掏去赤汁,干之研入),人參6分,赤石脂6分(研入),韭子5分(熬),龍骨5分(研入),甘草5分(炙),牡丹皮5分,干地黃10分,禹余糧3分(研入),桑螵蛸30枚(炙),栝樓4分。
【制法】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服鉛丹丸得小便咸苦如常,后恐虛憊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以牛乳送下,日2次。
【注意】忌房勞、酢、海藻、菘萊、胡荽、蕪荑。
【摘錄】《外臺》卷十一引《古今錄驗》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花蓯蓉丸,我們知道花蓯蓉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