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頭,天天發(fā)愁,添病減壽?!彪S著生活的提升,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社會性的關注焦點,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快氣湯的功效與作用”,相信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yī)學認為,快氣湯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快氣湯。
【處方】縮砂仁八兩,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兩,甘草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
【備注】或為粗末,入生姜同煎,名小降氣湯。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生姜1斤(切作片子,以鹽2兩淹兩宿,焙干),神曲3兩,白術2兩,橘皮2兩(不去白,凈洗),京三棱半兩(炮),蓬莪術半兩,甘草2兩半(炒),大麥糵2兩(炒),草豆蔻1個(根去皮,不得用多)。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疾。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入鹽湯點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處方】縮砂仁8兩,香附子(炒去毛)32兩,甘草(爁)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快氣美食,溫養(yǎng)脾胃。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鹽湯點下。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處方】陳皮(去白)2錢,香附子(炒)2錢,砂仁1錢,桔梗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喧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五
總得來說快氣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ys630.coM延伸閱讀
對于沉香快氣丸,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沉香快氣丸。
【處方】京三棱(泡去皮)4錢,蓬術(煨)4錢,白茯苓4錢,青皮(去白)4錢,砂仁4錢,蒼術(米泔水浸,炒)4錢,益智(去皮)4錢,白術4錢,神曲4錢,黑牽牛(頭末)4錢,商陸(白的)4錢,大麥芽4錢,連翹4錢,藿香葉4錢,草果(去皮)4錢,丁香3錢,肉桂3錢,姜蠶3錢,沉香2錢,大腹皮2錢,雄附子5錢(看病冷熱,熱者不用)。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十種臌癥。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
【注意】忌房事、辛辣、油膩、濕熱之物,避暑濕,并忌鹽醬油醋。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六
服用沉香快氣丸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快湯,大家估計不會陌生吧,都應該多多少少知道一點。但是你真的了解快湯嗎?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瀏覽一下本篇文章哦。
【處方】甘草(炙)十八兩,干姜(炮)二斤半,粟米(炒)三十兩,桔梗(炒)三斤。
【炮制】上炒鹽一百二十錢重,同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冷,酒食所傷,胸膈不快,嘔逆惡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快氣湯
【處方】甘草(炙)18兩,干姜(炮)2斤半,粟米(炒)30兩,桔梗(炒)3斤。
【制法】上用炒鹽120錢,同為細末。
【功能主治】脾胃虛冷,酒食所傷,胸膈不快,嘔逆惡心,吞酸吐水,口淡舌澀,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快氣湯(《普濟方》卷二十三引《永類鈐方》)。
【摘錄】《局方》卷十(續(xù)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快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用過或者聽說過寬氣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寬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別名】縮砂香附湯(《世醫(yī)得效方》卷三)。
【處方】香附子180克(砂盆內(nèi)打令凈潔,焙干)烏藥60克(去心取肉,用真天臺者)縮砂仁30克 甘草37.5克(炒)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理氣調(diào)中。治肝脾氣滯,心腹刺痛,大便秘緒。
【用法用量】每服6克,濃煎橘皮湯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百一選方》卷六
【處方】柴胡 烏藥 秦艽 甘草 酒蒸大黃各3克 白芍30克 茯苓6克 當歸9克 天麻 防風各0.9克 天花粉6克
【功能主治】理氣疏肝,瀉火熄風。治體強嗜酒,偶因發(fā)怒,致成口眼歪斜,其脈洪大有力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二
【處方】白礬、蔥。
【功能主治】腸出2-3寸,經(jīng)日不收者。
【用法用量】上藥煎湯洗軟腸頭,打噴嚏2-3次;用白礬、五倍子末干涂,急打噴嚏;用白絹作兜兜定,再用蜣螂糞及艾燒熏。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惠眼觀證》
【別名】縮砂香附湯
【處方】香附子6兩(新砂盆內(nèi)打令凈,焙干稱),烏藥2兩(去心,取肉稱,用真天臺者),縮砂仁1兩,甘草1兩1分(炒)。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利三焦,順臟腑。調(diào)中快氣。主三焦氣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心腹刺痛;小兒噫宿腐氣,心膨(月真)滿,或時冷痛。
【用法用量】縮砂香附湯(《得效》卷三)?!兜眯А繁痉接梅?。為末,每服一錢,用紫蘇葉三片,鹽少許,沸湯調(diào)下。
【摘錄】《百一》卷六
寬氣湯的做法大家都學會了吧,我們平時不僅可以自己試一試,還可以分享給朋友親人,讓他們的身體也多一份保障。
用過或者聽說過化氣湯的朋友也許對這個詞比較熟悉。其實化氣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配方就是幾種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藥材,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沉香、胡椒,各一兩;木香、縮砂(去殼)、桂心(去粗皮),各二兩;丁香皮、干姜(炮)、蓬莪茂(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麩炒)、陳皮(去瓤.麩炒)、甘草(炙),各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偏脹膨滿。又治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姜蘇鹽湯調(diào)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化氣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處方】沉香 胡椒各30克 木香 縮砂仁(去殼)桂心(去粗皮)各60克 丁香皮 干姜(炮)蓬莪術(煨)茴香(炒)青皮(去白,麩炒)陳皮(去瓤,麩炒)甘草(炙)各12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逆,胸脯噎悶,腹部脹滿,及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生姜、紫蘇、鹽湯調(diào)下;婦人淡醋湯下。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
【處方】陳皮、青皮、三棱、蓬術、厚樸、蒼術、香附、神曲、麥芽各等分。
【功能主治】氣裹飲食,胃口刺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四
【處方】三棱、蓬術、青皮、陳皮、麥芽、神曲、香附、烏藥、生姜、枳殼、厚樸、甘草、(一方加牽牛、半夏、益智仁)。
【功能主治】消食健脾,兼能順氣消癖。主婦女胃氣不調(diào)而停經(jīng),貌本壯實、飲食減少者。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處方】砂仁、香附、廣皮、蘇梗、川芎、枳殼。
【功能主治】妊娠腹痛,胎氣不安。
【摘錄】《女科切要》卷三
【別名】化氣散、木香化氣湯
【處方】沉香1兩,胡椒1兩,木香2兩,縮砂(去殼)2兩,桂心(去粗皮)2兩,丁香皮4兩,干姜(炮)4兩,蓬莪術(煨)4兩,茴香(炒)4兩,青皮(去白,麩炒)4兩,陳皮(去瓤,麩炒)4兩,甘草(炙)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偏脹膨滿;心脾疼痛,嘔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脾血氣。息積,癖于腹脅之下,偏脹膨滿,不妨飲食,諸藥不能取轉。
【用法用量】化氣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三)、木香化氣湯(《中國醫(yī)學大辭典》)。
【摘錄】《局方》卷三(新添諸局經(jīng)驗秘方)
上面給我們介紹了化氣湯到底是由哪幾種中藥材組合而成,怎么樣?現(xiàn)在了解了嗎?其實中藥方劑還有很多沒有在臨床上得到應用,但我相信隨著科技醫(yī)療的發(fā)展,它一定會實現(xiàn)的。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歸氣湯。
【處方】沉香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白姜(炮)1兩,川楝子肉(炒)1兩,肉桂1兩,凈陳皮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附子2個(6錢者,炮),砂仁1兩,益智仁(炒)1兩,胡蘆巴(炒)1兩,白術1兩,舶上茴香(炒)1兩,肉豆蔻(煨)1兩。
【功能主治】氣不升降,胸膈痞滿,心腹刺痛,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歸氣散”。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二引《簡易方》
【處方】麥冬3兩,北五味3錢,熟地3兩,白術2兩。
【功能主治】久嗽傷肺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四
上面介紹了歸氣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均氣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均氣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均氣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白術(米泔浸,細銼,焙干,微炒)2兩,天臺烏藥(細銼,微炒)2兩,人參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白芷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表里未解,榮衛(wèi)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年高榮衛(wèi)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婦人產(chǎn)后勞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在通過上文對均氣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舉氣湯這種方劑。
【處方】當歸 川芎 橘皮 人參 白術各3克 甘草1.5克 熟地黃 半夏各2.5克 白芍2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轉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服后探吐,再服再吐。
【摘錄】《杏苑生春》卷八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橘皮1錢,人參1錢,白術1錢,甘草4分,熟地黃8分,半夏8分,白芍藥7分。
【功能主治】妊娠轉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服后拍探喉中,吐出藥水,少頃再飲再吐。
【摘錄】《杏苑》卷八
舉氣湯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基本上一提到款氣湯,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款氣湯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牽牛子(炒熟)1兩,馬兜鈴1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心腹氣脹,喘粗不下食。小兒疳氣食積。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甘草(炙,銼)3分,款冬花3分,麻黃(去根節(jié))1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邪熱攻肺,喘咳心悶唾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款冬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通過本文對款氣湯的介紹,我們知道款氣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款氣湯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九氣湯的有關介紹。
【處方】香附、郁金、雄黃。
【功能主治】無故自縊,名扣頸瘟。
【摘錄】《松峰說疫》卷三
【處方】香附米、郁金、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膈氣、風氣、寒氣,憂氣、驚氣、喜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痞氣,心腹刺痛,不能飲食,時止時發(fā),攻則欲死。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五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甘草1兩(炙),姜黃1分,山藥半兩,木香半錢,蓬術1錢(炮),縮砂仁半兩(一方加益智仁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舒暢經(jīng)絡。主諸般氣疾。
【用法用量】《普濟方》引本方有甘松一分。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九氣湯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調(diào)氣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白芍藥1錢,陳皮1錢,生地黃1錢,黃柏(鹽水炒)1錢,香附子(醋制)1錢,知母(鹽水炒)1錢,當歸身1錢,枳亮8分,白茯苓8分,甘草(用生梢)5分。
【制法】上銼碎。
【功能主治】因暴怒,以致瞳神散大者。
【用法用量】白水2鐘,煎至1鐘,去滓熱服;服此藥后,兼服磁朱丸。
【摘錄】《審視瑤函》卷五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煨銼)3分,草豆蔻(去皮)1兩半,高良姜1兩半,當歸(切,焙)半兩,芎藭半兩,桂(去粗皮)3分,人參3分,芍藥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曲(微炒)1兩,阿魏(面裹煨,研)半兩。
【制法】上除阿魏外,為粗末和勻。
【功能主治】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鹽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處方】白蔻1兩,丁香1兩,檀香5錢,砂仁5錢,炙草1兩,木香5錢。
【制法】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郁作厥。
【用法用量】每服3-5錢,以鹽沸湯調(diào)服,或八味順氣散亦炒。
【各家論述】《經(jīng)》云:辛以散氣。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諸辛竄以行壅滯之氣,甘草緩中和藥。
【摘錄】《衡要》卷六
【處方】代赭石18g(布包),旋復花6g(布包),牛膝9g,丹參15g,瓜蔞15g,郁金9g,白芍9g,柴胡6g,陳皮9g,枳殼9g,蘇梗6g,桔梗6g,木香6g。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解郁。主食管狹窄,食管憩室。吞咽梗阻不利,胸膈痞滿,有時疼痛或逆氣,舌苔白膩,脈弦。
【各家論述】方中代赭石鎮(zhèn)逆甲肝,有擴張食管的作用,為治療食管狹窄之主藥;牛膝降逆;丹參活血;瓜蔞、郁金寬胸解郁;白芍、柴胡舒肝;陳皮、枳殼、蘇梗、桔梗、木香理氣。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處方】玉竹、麥冬、蘇子、炙草、橘紅、白前、土沙參、白茯苓、淮山藥。
【功能主治】疹后肺氣受傷而嗆者。
【用法用量】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別名】調(diào)氣散
【處方】香附、烏藥、陳皮、青皮、砂仁、甘草、木香、藿香。
【功能主治】氣逆心痛。
【用法用量】調(diào)氣散(《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三)?!夺t(yī)略六書》本方用,香附一錢半(炒)、烏藥一錢半、青皮一錢半(炒)、木香一錢、陳皮一錢半、藿香一錢半、甘草五分、砂仁一錢(炒)。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暴怒傷肝,肝氣上逆,橫于胃口,而胃氣不化,故心痛不,香附調(diào)氣解郁青皮破氣平肝:馬藥順氣以降濁,木香調(diào)氣以和胃;陳皮利氣除痰:甘草緩中和藥;藿香開胃氣;砂仁醒脾氣。使脾胃調(diào)和,則肝木自平而逆氣自降,胃氣調(diào)和,心痛無不霍然矣。此降氣平肝之劑,為氣逆心痛大專方。
【摘錄】《證治匯補》卷六
以上就是對調(diào)氣湯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破氣湯這個方子傳承了數(shù)千年,所以他能夠流傳到至今而且還在中醫(yī)中還能夠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可見其療效是多么的好。今天我們就來探索一下。
【處方】青皮(不去白)、陳皮(不去白)、茴香(揀炒),各十二兩;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桂心,各一斤;良姜(炒)、姜黃、蓽澄茄、木香,各六兩;甘草(炒)八斤半,鹽(炒)十四斤,丁香皮九兩。
【炮制】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氣,攻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噫氣吞酸,嘔逆惡心,胸膈噫塞,飲食減少。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沸湯點,食前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杏仁500克(去皮、尖,麩炒,別研)茴香120克(炒)甘草250克 良姜30克 蓽澄茄60克 陳皮60克(去白)桂花250克 姜黃30克 木香30克 丁香30克 鹽250克
【制法】上藥為細末。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治寒凝氣滯,腹痛,胸膈閉悶。
【用法用量】每服6~9克,空腹時用白湯送服。
【摘錄】《飲膳正要》卷二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對破氣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那些不知道該不該選擇它的人,要根據(jù)醫(yī)生建議進行使用。
氣溫和濕度等的變化尤其會導致身體不適,更是需要在此時加強補養(yǎng),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簡單的養(yǎng)生方劑奔氣湯的做法,希望能在大家需要的時候起到的效果。
【別名】茱萸湯
【處方】甘草2兩,人參2兩,桂心2兩,茱萸1升,生姜1斤,半夏1升。
【功能主治】奔豚病,從卒驚怖憂追得之,氣下縱縱,沖心胸臍間,筑筑發(fā)動有時,不治殺人。大氣上奔胸膈中,諸病發(fā)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荏便悁欲死,腹中冷濕氣,腸鳴相逐成結氣。
【用法用量】茱萸湯(《普濟方》卷一七一)。本方方名,《救急選方》引作“奔豚湯”。
【注意】忌羊肉、餳、生蔥、海藻、菘菜。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三,名見《千金》卷十七
奔氣湯作為一種家喻戶曉的中藥方劑,卻常常被人們所遺忘,其實他的功效和作用是出乎我們預料的,所以大家平時在生活中只要對奔氣湯多一些了解,一定對大家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