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氣湯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善養(yǎng)生者慎起居,節(jié)飲食,導(dǎo)引關(guān)節(jié),吐故納新?!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xiàn)中醫(yī)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舉氣湯的功效與作用,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dǎo)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xué)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舉氣湯這種方劑。
【處方】當歸 川芎 橘皮 人參 白術(shù)各3克 甘草1.5克 熟地黃 半夏各2.5克 白芍2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妊娠轉(zhuǎn)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時服。服后探吐,再服再吐。www.cndadi.net
【摘錄】《杏苑生春》卷八
【處方】當歸1錢,川芎1錢,橘皮1錢,人參1錢,白術(shù)1錢,甘草4分,熟地黃8分,半夏8分,白芍藥7分。
【功能主治】妊娠轉(zhuǎn)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空心服。服后拍探喉中,吐出藥水,少頃再飲再吐。
【摘錄】《杏苑》卷八
舉氣湯雖然能夠很好的緩解我們?nèi)粘R恍┘膊?。但是靠著方劑的功效來緩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應(yīng)該改善飲食習慣,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guān)閱讀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升陽舉經(jīng)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肉桂(去皮,盛夏不用)白芍藥 紅花各1.5克 細辛1.8克 人參 熟地黃 川芎各3克 獨活 黑附子(炮裂,去皮、臍)炙甘草各5克 羌活 藁本 防風各6克 白術(shù) 當歸 黃耆 柴胡各9克 桃仁(湯浸,去皮、尖)10個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婦人經(jīng)水不止,右尺脈按之空虛,屬氣血俱脫者。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45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熱服。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以上就是對于升陽舉經(jīng)湯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yīng)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
在日常生活中會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藥方劑治療一些疾病,那么這種做法的療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已存在幾千年的歷史,足以驗證它的正確性。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種中藥方劑舉卿舉敗散。
【別名】愈風湯、舉卿古拜散、舉卿古拜飲
【處方】荊芥末3錢。
【功能主治】痙證。婦人新產(chǎn)血虛痙者,汗后中風發(fā)搐。
【用法用量】愈風湯、舉卿古拜散(《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九)、舉卿古拜飲(《準繩·類方》卷五)。
【臨床應(yīng)用】產(chǎn)后昏睡:一婦人產(chǎn)后睡久及酸,則昏昏如醉,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微焙為末,每服三錢,豆淋酒調(diào)服,或童便服。
【摘錄】方出《活人書》卷十九,名見《玉機微義》卷三十九
通過上面對舉卿舉敗散的介紹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對中醫(yī)方劑非常推崇這話不假,方劑從古代便伴隨人們一直到現(xiàn)在。到了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方劑也被人們研究出來,并且大受人們的喜愛。這些非傳統(tǒng)的方劑,不僅天然無公害,而且還有這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呢。
由于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吃的是越來越好,再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得病的人是越來越多了。中醫(yī)中的方劑治療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方法,可以在對抗疾病的同時調(diào)理身體機能,滋潤修復(fù),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種:歸氣湯。
【處方】沉香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白姜(炮)1兩,川楝子肉(炒)1兩,肉桂1兩,凈陳皮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附子2個(6錢者,炮),砂仁1兩,益智仁(炒)1兩,胡蘆巴(炒)1兩,白術(shù)1兩,舶上茴香(炒)1兩,肉豆蔻(煨)1兩。
【功能主治】氣不升降,胸膈痞滿,心腹刺痛,不進飲食。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醫(yī)方類聚》引作“歸氣散”。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二引《簡易方》
【處方】麥冬3兩,北五味3錢,熟地3兩,白術(shù)2兩。
【功能主治】久嗽傷肺后,忽然大喘不止,痰出如泉,身汗如油。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辨證錄》卷四
上面介紹了歸氣湯的藥用價值,它可以被制作成藥物去治療一些疾病。所以了解它是很重要的,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使用,讓它更好的發(fā)揮價值。
均氣湯是人們還算比較熟悉的一款方劑,均氣湯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強人體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均氣湯如何吃最好。
【處方】白術(shù)(米泔浸,細銼,焙干,微炒)2兩,天臺烏藥(細銼,微炒)2兩,人參1兩,青橘皮(去白,炒)1兩,甘草(炙,銼)1兩,白芷1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表里未解,榮衛(wèi)氣逆,手足厥冷,上喘陰證;霍亂吐瀉,非時腹脹;年高榮衛(wèi)虛弱,臟腑不和,膀胱緊急,腰腿痹痛;婦人產(chǎn)后勞冷。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一
在通過上文對均氣湯的講解我們可以知道,養(yǎng)生上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愛進行,不過在養(yǎng)生的時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選擇,對一些不太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方式是不要選擇的,否則對身體也是會有影響的。
中醫(yī)學(xué)認為,快氣湯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方劑。把中藥材進行適當?shù)募庸?,然后再按一定比例進行調(diào)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說的快氣湯。
【處方】縮砂仁八兩,香附子(炒去毛)三十二兩,甘草四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用鹽湯點下。
【備注】或為粗末,入生姜同煎,名小降氣湯。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生姜1斤(切作片子,以鹽2兩淹兩宿,焙干),神曲3兩,白術(shù)2兩,橘皮2兩(不去白,凈洗),京三棱半兩(炮),蓬莪術(shù)半兩,甘草2兩半(炒),大麥糵2兩(炒),草豆蔻1個(根去皮,不得用多)。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疾。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入鹽湯點服。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四
【處方】縮砂仁8兩,香附子(炒去毛)32兩,甘草(爁)4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快氣美食,溫養(yǎng)脾胃。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噫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吐,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錢,用鹽湯點下。
【摘錄】《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處方】陳皮(去白)2錢,香附子(炒)2錢,砂仁1錢,桔梗1錢,甘草1錢。
【功能主治】一切氣疾,心腹脹滿,胸膈噎塞,喧氣吞酸,胃中痰逆嘔,及宿酒不解,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濟陽綱目》卷三十五
總得來說快氣湯就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制劑,因此在臨床的應(yīng)用可以說是非常 廣泛的,因為采用的是純天然的中藥材制成,副作用很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基本上一提到款氣湯,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款氣湯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牽牛子(炒熟)1兩,馬兜鈴1兩,木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心腹氣脹,喘粗不下食。小兒疳氣食積。
【用法用量】每服1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赤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1兩半,甘草(炙,銼)3分,款冬花3分,麻黃(去根節(jié))1兩,天門冬(去心,焙)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邪熱攻肺,喘咳心悶唾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款冬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二十四
通過本文對款氣湯的介紹,我們知道款氣湯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選擇適合自己的中藥方劑哦!希望介紹的這些款氣湯的相關(guān)知識可以幫助大家健康養(yǎng)生!
說到養(yǎng)生,很多人會侃侃而談,由此可知,大家對于養(yǎng)生的關(guān)注。那么大家了解中藥方劑嗎?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藥方劑九氣湯的有關(guān)介紹。
【處方】香附、郁金、雄黃。
【功能主治】無故自縊,名扣頸瘟。
【摘錄】《松峰說疫》卷三
【處方】香附米、郁金、甘草。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膈氣、風氣、寒氣,憂氣、驚氣、喜氣、怒氣、山嵐瘴氣、積聚痞氣,心腹刺痛,不能飲食,時止時發(fā),攻則欲死。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回春》卷五
【處方】香附子(炒,去毛),甘草1兩(炙),姜黃1分,山藥半兩,木香半錢,蓬術(shù)1錢(炮),縮砂仁半兩(一方加益智仁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舒暢經(jīng)絡(luò)。主諸般氣疾。
【用法用量】《普濟方》引本方有甘松一分。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九氣湯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調(diào)氣湯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白芍藥1錢,陳皮1錢,生地黃1錢,黃柏(鹽水炒)1錢,香附子(醋制)1錢,知母(鹽水炒)1錢,當歸身1錢,枳亮8分,白茯苓8分,甘草(用生梢)5分。
【制法】上銼碎。
【功能主治】因暴怒,以致瞳神散大者。
【用法用量】白水2鐘,煎至1鐘,去滓熱服;服此藥后,兼服磁朱丸。
【摘錄】《審視瑤函》卷五
【處方】京三棱(煨,銼)1兩,木香1兩,檳榔(煨銼)3分,草豆蔻(去皮)1兩半,高良姜1兩半,當歸(切,焙)半兩,芎藭半兩,桂(去粗皮)3分,人參3分,芍藥半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半兩,陳曲(微炒)1兩,阿魏(面裹煨,研)半兩。
【制法】上除阿魏外,為粗末和勻。
【功能主治】注氣,背膊疼痛,心胸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入鹽溫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
【處方】白蔻1兩,丁香1兩,檀香5錢,砂仁5錢,炙草1兩,木香5錢。
【制法】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氣郁作厥。
【用法用量】每服3-5錢,以鹽沸湯調(diào)服,或八味順氣散亦炒。
【各家論述】《經(jīng)》云:辛以散氣。用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砂仁、藿香等諸辛竄以行壅滯之氣,甘草緩中和藥。
【摘錄】《衡要》卷六
【處方】代赭石18g(布包),旋復(fù)花6g(布包),牛膝9g,丹參15g,瓜蔞15g,郁金9g,白芍9g,柴胡6g,陳皮9g,枳殼9g,蘇梗6g,桔梗6g,木香6g。
【功能主治】理氣、活血、解郁。主食管狹窄,食管憩室。吞咽梗阻不利,胸膈痞滿,有時疼痛或逆氣,舌苔白膩,脈弦。
【各家論述】方中代赭石鎮(zhèn)逆甲肝,有擴張食管的作用,為治療食管狹窄之主藥;牛膝降逆;丹參活血;瓜蔞、郁金寬胸解郁;白芍、柴胡舒肝;陳皮、枳殼、蘇梗、桔梗、木香理氣。
【摘錄】《臨證醫(yī)案醫(yī)方》
【處方】玉竹、麥冬、蘇子、炙草、橘紅、白前、土沙參、白茯苓、淮山藥。
【功能主治】疹后肺氣受傷而嗆者。
【用法用量】煎服。
【摘錄】《治疹全書》卷下
【別名】調(diào)氣散
【處方】香附、烏藥、陳皮、青皮、砂仁、甘草、木香、藿香。
【功能主治】氣逆心痛。
【用法用量】調(diào)氣散(《醫(yī)略六書》卷二十三)。《醫(yī)略六書》本方用,香附一錢半(炒)、烏藥一錢半、青皮一錢半(炒)、木香一錢、陳皮一錢半、藿香一錢半、甘草五分、砂仁一錢(炒)。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醫(yī)略六書》:暴怒傷肝,肝氣上逆,橫于胃口,而胃氣不化,故心痛不,香附調(diào)氣解郁青皮破氣平肝:馬藥順氣以降濁,木香調(diào)氣以和胃;陳皮利氣除痰:甘草緩中和藥;藿香開胃氣;砂仁醒脾氣。使脾胃調(diào)和,則肝木自平而逆氣自降,胃氣調(diào)和,心痛無不霍然矣。此降氣平肝之劑,為氣逆心痛大專方。
【摘錄】《證治匯補》卷六
以上就是對調(diào)氣湯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