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熟膾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天下只有養(yǎng)生之道,沒有長生之藥。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作好了養(yǎng)生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才更好。中醫(yī)養(yǎng)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鯽魚熟膾的功效與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今天,人們衣食不愁,祛病延年已成為大家追求的目標。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實,鯽魚熟膾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等多種功效,在食療保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相當廣泛。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鯽魚500克(鮮者,治如食法)
【功能主治】治脾胃冷氣,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用法用量】上細切作膾,以羊肉汁,入椒、干姜、蒔蘿、蓽茇、橘皮、醬、醋等,煮令熟。空腹食。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七
【處方】鯽魚2斤(作膾),時蘿、陳橘皮(去瓤,焙)、蕪荑、干姜(炮)、胡椒各等分(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虛冷,下痢腹痛,食少。
【用法用量】上煎豉汁中煮膾,臨熟,合宜下料味調(diào)和??招氖持?。
【摘錄】《圣惠》卷九十七
【處方】鯽魚肉9兩(切作膾),豉汁7兩,干姜半兩,橘皮末半兩。
【功能主治】老人脾胃氣冷,痢白膿涕,腰脊疼痛,瘦弱無力。
【用法用量】上以椒、醬、五味調(diào)和,豉汁沸即下鲙魚煮熟,下2味。空心食之,每日1次,其效尤益。
【摘錄】《養(yǎng)老奉親》
【處方】鯽魚1斤(鮮者,治如食法)。
【功能主治】脾胃冷氣,不能下食,虛弱無力。
【用法用量】上細切作膾,以羊肉汁,入椒、干姜、蒔蘿、蓽茇、橘皮、醬、醋等,煮令熟??招氖持?。
【摘錄】《圣惠》卷九十七
上面就是本文對于鯽魚熟膾這種方劑的一些介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ys630.coM延伸閱讀
大蒜是平時家家戶戶做菜都會用到的一種調(diào)料,有著很好的清熱解毒的效果,同時能夠給才增加美味,很多人都非常喜歡,那么煮熟以后大蒜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呢?熟大蒜的殺菌效果也是有的,只是沒有生的大蒜那么明顯,熟大蒜有助于消化,同時能夠增加食欲,預防一些疾病。
煮熟后的大蒜同樣還是會具有殺菌作用的, 只不過沒有生大蒜的效果及作用好.熟大蒜中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不可多得的保健良藥。常吃熟大蒜可促進食欲,幫助消化,清除肉食積滯。常吃大蒜還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降低膽固醇及降低血糖、血壓的作用。
不管是生大蒜還是熟的大蒜,都是有殺菌的功能的,當然,煮熟了之后的大蒜其殺菌的效果比生的大蒜要次一點。如果說朋友們?yōu)榱顺源笏鈦須⒕?/p>
大蒜素遇熱時會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大蒜適宜生食。因此,如果想達到最好的保健效果,食用大蒜最好搗碎成泥,而不是用刀切成蒜末。并且要先放10—15分鐘,讓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氣中結(jié)合產(chǎn)生大蒜素后再食用。
大蒜中含有200多種有益于身體健康的物質(zhì),其中最受人們關(guān)注的就是大蒜素,大蒜素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它進入人體后能與細菌的胱氨酸反應(yīng)生成結(jié)晶狀沉淀,破壞細菌所必需的硫氨基生物中的SH基,使細菌的代謝出現(xiàn)紊亂,從而無法繁殖和生長。
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病毒,清除腸胃有毒物質(zhì),刺激胃腸粘膜,促進食欲,加速消化。
大蒜能夠減少體內(nèi)的脂肪,據(jù)說食用大蒜可以增加體內(nèi)某種瘦身物質(zhì)的分泌,從而達到降脂的功效。所以大蒜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達減肥成效。
中藥是很常見的,不同的藥物對疾病治療上是有著一些區(qū)別的,所以在藥物選擇之前,要對它們進行一定的了解,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鯽魚散這種中藥方劑。
【處方】鯽魚1個(破開,去腸,入白礬令滿,瓦上燒存性)。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痔漏久不愈。
【用法用量】用雞毛卷藥敷之。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三
【處方】鯽魚7枚(長2寸者),莨菪子3錢。
【制法】將鯽魚取去腸肚,凈洗了,用莨菪子均入在7枚魚肚內(nèi),以線系了,文武火上慢慢炙令通里黃并骨焦,研細。
【功能主治】痔漏。
【用法用量】每服1錢,空心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三
【別名】斂口生肌散、生肌散
【處方】鯽魚1尾(不用水洗,去腸,羯羊糞填滿魚腹為度)。
【制法】上用炭火烘焦,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背疽大潰,臟腑僅隔一膜,膿少,欲收斂者。
【用法用量】斂口生肌散(《惠直堂方》卷三)、生肌散(《會約》卷十九)。
【摘錄】《瘍科選粹》卷八
【處方】大鯽魚1枚,砒霜1分,干地黃末1兩。
【制法】上件藥,先割破鯽魚腹,去腸,入砒霜及地黃末,以紙裹魚,入火燒,煙絕取出,去其紙灰,更入白礬灰、麝香各少許,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齒漏疳宣露,膿血出。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摻濕紙片子上,貼患處。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鮮鯽魚1枚(去腸肚、鱗)。
【制法】以密陀僧細研,滿填魚腹內(nèi),用線縫合,用慢火炙令干,不得焦黑,搗為末,入麝香1錢,細研。
【功能主治】陰生瘡蝕欲落者。
【用法用量】每用藥,先以暖鹽漿水洗令凈潔,用軟帛拭干,避風貼散,以帛慢系,每日1洗1換。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三○一
【處方】大鯽魚1個(去腸,留膽,納綠礬末填滿,縫口,以炭火炙令黃干,為末)。
【功能主治】引濁下行,扶中。主反胃噎膈。
【用法用量】每服1錢,陳米飲送下。
【各家論述】鯽魚氣味甘溫,入足陽明、太陰;綠礬氣味咸酸微涼,能引濁下行;陳米飲送藥,扶中氣也。此亦治反胃之病,中宮雖有陰竊踞,不耐辛溫之剛燥,甘溫酸咸之品引濁下趨,即以陳米飲調(diào)中,勿使中土失職,真王道之藥也。
【摘錄】《本事》卷四
【處方】鯽魚(去肚腸)1枚,黃連(去須)半兩,鉛丹1錢,密陀僧(碎)1錢,胡粉(研)1錢。
【制法】上5味,將前3味入鯽魚肚內(nèi),卻纏合固濟了,燒通紅取出,候冷,同粉研為細末,用豬膽汁調(diào)。
【功能主治】下注瘡。
【用法用量】敷瘡上。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三
以上就是本文對鯽魚散的一些介紹,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可以多多積累這方面的信息,一定會對周圍的人有所幫助的。
我們都知道鯽魚粥是一種中藥方劑,但大家是否知道服用鯽魚粥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如果服用方法不對的話,是不能讓這種方劑發(fā)揮出最大的功效的,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鯽魚肉1斤,粟米3合(別煮粥)。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赤白痢,臍下痛,不下食。
【用法用量】用濕紙裹魚,煨熟,去骨細研,候粥熟,下魚,入鹽、醋調(diào)和??招氖持?/p>
【摘錄】《圣惠》卷九十七
【處方】鯽魚1斤半,紅米3合。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赤白痢,臍肚痛不可忍,不可下食。
【用法用量】以紙各裹魚,于煻灰中炮令熟,去骨,研,煮粥熟,下鯽魚,攪令勻。空心食,鹽、蔥、醬如常。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食醫(yī)心鑒》
【處方】鯽魚肉7兩,青梁米4兩,橘皮末1分。
【功能主治】和臟腑。主老人赤白痢,刺痛,不多食,痿瘦。亦治勞。
【用法用量】上相和煮作粥,下五味,椒、醬、蔥調(diào)和??招氖持?。
【摘錄】《養(yǎng)老奉親》
服用鯽魚粥來進行治療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只要積極接受治療并樂觀應(yīng)對,肯定會有療效的。
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每種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偏方這種方法多采用平時生活中的各種食材來制作完成,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鯽魚羹的功效和用法。
鯽魚羹
【來源】《飲膳正要》
【原料】蓽茇 縮砂仁 陳皮 胡椒 泡辣椒各10克 大鯽魚1000克 大蒜兩頭 蔥 食鹽 醬油 菜油各適量
【制法】將鯽魚去鱗、鰓和內(nèi)臟,洗凈。在魚腹內(nèi)裝入陳皮、縮砂仁、蓽茇、大蒜、泡辣椒、蔥、食鹽、醬油、胡椒。在鍋內(nèi)放入菜油燒開將鯽魚放入鍋內(nèi)燒熟,再加入水適量,燉成羹即成。
【用法】空腹隨量食。
【功效】醒脾暖胃。適用于脾胃虛寒之慢性腹瀉、慢性痢疾等。
上文我們介紹了鯽魚羹這種偏方的一些小常識,每一個偏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做法,當然發(fā)揮的功效也不一樣,我們應(yīng)該根據(jù)自身的體質(zhì)情況來做出選擇。
對于鯽魚膾,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鯽魚膾。
【處方】鯽魚1斤(作膾),蒔蘿1分,橘皮1分,蕪荑1分,干姜1分,胡椒1分(作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赤白痢,臍肚痛,不下食。
【用法用量】上以膾投熱豉汁中良久,下諸末,調(diào)和食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二三八引《食醫(yī)心鑒》
【處方】小鯽魚1斤(如常膾法),蒜、醋、椒、姜、鹽。
【功能主治】赤白痢。
【用法用量】上先將魚切作薄片,以蒜、齏、椒、姜、鹽拌和食之,不用別物兼食。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九
看完了上面的介紹后,大家是否對鯽魚膾有一定的了解了呢。其實鯽魚膾本身是沒有什么害處的,但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有些人不適合服用,所以大家一定要在吃之前,咨詢醫(yī)生,問清楚后再食用。
鯽魚丸大家了解嗎,它是一種中藥方劑,能夠讓我們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大家應(yīng)該都知道鯽魚丸功效是挺多的,對于具體的鯽魚丸的作用,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介紹。
【處方】鯽魚1斤。
【制法】不去鱗腸,只于肚下近頭處開一孔,入信石一塊,重1錢,令深入在內(nèi),即以魚入竹筒內(nèi),外以青蒿搗泥固濟,候干,火煅竹筒通紅,候冷,出泥取負,去燒不過者,研細,入蚌粉3錢,研得所,為丸如綠豆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口勾)喘。肺經(jīng)久受邪氣,初發(fā)則寒從背起,冷如冰雪,漸漸喘促,氣不相續(xù),痰涎壅塞,咯吐不出,坐臥不得,莫可支吾,兩肩聳豎,曲背怒目,困憊欲絕。
【用法用量】每服4或5-6丸,臨臥砂糖冷水送下。
【注意】服后忌熱物。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五
【處方】鯽魚3寸(去腸,以和皮巴豆填滿腹中,麻皮纏,以一束干草燒,煙盡研細)。
【制法】粳米粥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1丸,粟米飯飲送下,未利加1丸,以利為度。每日以此為準,盡劑乃安,病甚破者,見效尤速。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七
【處方】大鯽魚(去腸肚)1尾,鼠糞7錢,大風子5錢,巴豆3錢。
【制法】上研末,共入魚肚內(nèi),用紙包縛,黃泥封固,煅至煙盡為度,取出冷定,研細末,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內(nèi)消瘰疬。主馬刀瘰疬。
【用法用量】每服2錢,空心黃酒送下。
【摘錄】《仙拈集》卷四
文章介紹的鯽魚丸的藥用價值,對我們的生活是有很大幫助的。其實很多的身體疾病都可以通過鯽魚丸等一些中藥方劑來調(diào)理,博大精深的中醫(yī)文化應(yīng)該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鯽魚膽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鯽魚膽的歷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對調(diào)理身體和治療疾病都有著很好的功效,對于養(yǎng)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別名】空心花、嫩肉木、丁藥
【來源】紫金牛科 鯽魚膽 Maesa perlarius (Lour.)Merr.,以 全株 入藥。
【生境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
【性味】苦、平。
【功能主治】接骨消腫,生肌祛腐。治跌打刀傷,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出處】《綱目》
以上介紹的關(guān)于鯽魚膽的知識,相信大家對于鯽魚膽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鯽魚膽對身體進行調(diào)理和改善。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鯽魚膏,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鯽魚1頭(中者)亂發(fā)(如雞子大)2枚 雄黃45克(細研)硫黃30克(細研)豬脂250克
【制法】上藥先煎豬脂令沸,即下魚煎煙盡,次下發(fā)令消,濾去滓;下雄黃、硫黃末,攪令勻,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治諸癬瘡,或干或濕,痛癢不可忍。
【用法用量】不計時候涂之,以愈為度。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五
【處方】大蛤蟆 活烏背鯽魚各7個 蓖麻仁360克
【制法】麻油1千克,同蛤蟆、鯽魚、蓖麻仁文武火熬枯,濾去滓,熬至滴水成珠,離火,入真輕粉120克,鉛粉360克,收藏。
【功能主治】治無名腫毒,膿窠瘡癤。
【用法用量】臨用取膏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處方】鯽魚1頭,雄黃半兩(細研),膩粉半兩,豬脂半斤,亂發(fā)一雞子大。
【制法】上件藥,先將豬脂熬令沸,即下魚煎令焦,次下發(fā)令銷,去滓,下雄黃、膩粉攪令勻,瀉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一切瘡癬,或干或濕,痛癢不可忍。
【用法用量】待冷涂之,不過5-7度,無不愈者。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鯽魚1個3錢,皮消5分,杏仁1兩,木鱉仁1兩,甘遂1兩,甘草1兩。
【制法】加蔥、密同搗。
【功能主治】食積痞塊,疳疾腿腫,濕氣瘡毒。
【用法用量】臨用摻麝香,貼。
【摘錄】《理瀹》
【處方】大鯽魚1尾,巴豆4兩,蓖麻仁6兩,甘草5錢。
【制法】用菜油、麻油各1斤,先將鯽魚炸枯成渣,再入巴豆、蓖麻、甘草熬枯,濾凈,熬滾離火,將鉛粉徐徐投下,攪勻成膏。
【功能主治】癰疽,瘡癤。
【用法用量】攤貼。
【摘錄】《瘍醫(yī)大全》卷七
【處方】凈巴豆肉6兩,蓖麻子肉6兩(去殼),香油1斤半,蛤蟆2個(每個含人發(fā)1團),活大鯽魚5條。
【制法】先將巴豆肉、蓖麻子入油內(nèi)浸3日,再將蛤蟆浸1宿,臨熬時入活鯽魚,共熬枯去凈渣,慢火熬油滴水成珠,離火,傾于凈鍋內(nèi),再加鉛粉2斤半,乳香末5錢,不時攪動,冷定為度。
【功能主治】諸瘡腫毒,潰破流膿,并治腳生雞眼。
【用法用量】用時重湯燉化,薄紙攤貼。
【注意】乳巖及一切色白陰疽忌用;永戒食蛤蟆。
【摘錄】《增補驗方新編》卷十一
【處方】牛腳合2只,羊角2只,穿山甲1兩,番木鱉1兩,豬腳合30個,南星1兩,赤芍1兩,白及1兩,商陸1兩5錢,地丁1兩5錢,白紫英花(即夜合花)1兩5錢,巴豆肉5錢,大黃4兩,蓖麻子2兩,生地2兩,當歸2兩,元參3兩,鯽魚1尾(約10兩重)。
【制法】麻油3斤,將藥煎枯,濾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2兩,入炒過黃丹1兩收之。
【功能主治】百樣瘡毒。
【摘錄】年氏《集驗良方》卷六
【處方】活鯽魚1尾(重3-4兩,去鱗、腸、骨),鮮山藥寸半,發(fā)垢1兩。
【制法】共搗爛。
【功能主治】對口,發(fā)背。
【用法用量】初起者滿敷即消,已成形者留頭出毒,換1-2次即愈。
【摘錄】《仙拈集》卷四
【處方】鯽魚1頭(中者),亂發(fā)(如雞頭大)2枚,雄黃1兩半(細研),硫黃1兩(細研),豬脂半斤。
【制法】上件藥,先煎豬脂令沸,即下魚煎煙盡,次下發(fā)令銷,濾去滓,下雄黃,硫黃末,攪令勻,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諸癬瘡,或干或濕,痛癢不可忍。
【用法用量】不拘時候涂之,以愈為度。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活鯽魚1個,山藥1段(如魚長)。
【制法】同搗如泥。
【功能主治】乳癰初起。
【用法用量】敷扎,上以紙蓋之。2-3日內(nèi)立消。
【摘錄】《仙拈集》卷三
以上就是對鯽魚膏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鯽魚膏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法制熟艾是在傳統(tǒng)的中醫(yī)的理念下研究出來的,治療效果很好,無副作用。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對疾病的困擾,一起來看一下法制熟艾的相關(guān)知識。
【處方】陳久黃艾。不以多少,擇取葉。
【炮制】入臼內(nèi),用木杵輕搗令熟,以細篩隔去青渣,再搗再篩,如此三次,別以馬尾羅子隔之,更再搗,羅,候柔細黃熟為度。
【功能主治】主灸百病。
【用法用量】世人著灸,多無法度,徒忍痛楚,罕能愈疾,今于《圣惠》《千金》、《外合》等方內(nèi),摭取點穴分寸、作炷大小、壯數(shù)多少等法于后。定分寸法:取病人男左、女右中指第二節(jié)內(nèi),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應(yīng)取穴及作炷分寸,并依此法。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法制熟艾,我們知道法制熟艾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
鯽魚膽草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中藥,對天一些體質(zhì)不好的人來說,吃鯽魚膽草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保健身體,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鯽魚膽草。
【別名】較剪草(《生草藥性備要》),山過路蜈蚣、蜈蚣草、行路蜈蚣(《福建民間草藥》),鯽魚草、龍膽草、節(jié)節(jié)花、苦膽草(《廣東中藥》Ⅱ),苦節(jié)節(jié)花、細葉丑婆草(《農(nóng)村中草藥制劑技術(shù)》)。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 耳草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近直立或平臥草本,高達0.3~1米。莖平滑或粗糙。葉對生,近革質(zhì),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1~2.5厘米,上面無毛,下面通常被柔毛;托葉膜質(zhì),合生成一短鞘,頂具長刺毛5~7條?;ò咨?,幾無柄,團聚于葉腋內(nèi);萼4裂,長約2毫米,通常有毛;花冠長約3毫米.裂片4,禿凈;雄蕊4;雌蕊1,子房2室,花柱線狀。蒴果球形,長和寬約1.5毫米,不開裂,被粗毛。花期在夏秋間。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曠地上。分布福建、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化學成份】全草含生物堿、黃酮甙、氨基酸。
【性味】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蛇、蟲咬傷,喉痛,便血,牙疳。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癩狗咬傷:鯽魚膽草、老虎利、大浮萍。蜜糖搗敷之。(《嶺南采藥錄》)
【摘錄】《*辭典》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鯽魚膽草,鯽魚膽草的功效和作用,我們知道了鯽魚膽草不僅可以提高免疫能力,還在某些疾病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白術(shù)鯽魚粥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粥,有著非常豐富的營養(yǎng)。經(jīng)常吃白術(shù)鯽魚粥是可以起到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和保健的作用,白術(shù)鯽魚粥是老少咸宜的食物。白術(shù)鯽魚粥有很多的做法,我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
白術(shù)鯽魚粥
【來源】 《食療百味》
【原料】 白術(shù)10克,鯽魚30-60克,粳米30克。
【制作】 鯽魚去鱗甲及內(nèi)臟,白術(shù)洗凈先煎汁100毫升,然后將魚與粳米煮粥,粥成入藥汁和勻,根據(jù)患者口味入鹽或糖。
【用法】 每日1次,連服3-5日。
【療效】 健脾和胃,降逆止口區(qū)。適用于脾胃虛弱型惡阻,癥見孕后2?月,脘腹脹悶,嘔惡不食,或食入即吐,渾身無力,倦怠思睡,舌質(zhì)淡,苔白,脈緩滑。
雖然說白術(shù)鯽魚粥屬于粥類,很容易消化,但在吃粥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不能過多,否則會給胃造成負擔,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