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養(yǎng)生湯的配料有什么。
心亂則百病生,心靜則百病息。心靜才是養(yǎng)生之本。那些健康而長壽的人,他們在養(yǎng)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養(yǎng)生常識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粽子的做法和配料”,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1、粽子的做法和配料
1.1、粽子的做法:
1.1.1、糯米先用水浸泡。
1.1.2、粽葉洗凈待用。
1.1.3、蕓豆、花生先用水泡軟。
1.1.4、紅豆煮至半熟。臘肉切丁。
1.1.5、糯米撈出瀝干,跟所有配料攪拌均勻。
1.1.6、將粽子包成三角型,下鍋,加冷水,大火燒滾,再用小火燜。
1.1.7、讓粽子留在里面自然冷卻。即可。
1.2、粽子的配料:粽葉、蕓豆、紅棗、花生和臘肉。
2、廣東粽子是粽子的種類之一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外形別致,個頭較小,正面方形,后面呈現(xiàn)圓錐行。廣東粽是所有粽子中用料最豐富,做法費時最久的。冬葉包裹著糯米、綠豆、冬菇、咸蛋黃、花生、五花肉及蓮子,是傳統(tǒng)裹蒸粽的做法,豐富的材料,帶來口感上的滿足。
3、北京粽子是粽子的種類之一
北京粽子呈斜四角形或三角形,是北方粽子的代表。市面上賣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農(nóng)村中仍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京粽子多數(shù)用豆沙、紅棗做餡,也有用果脯做餡的。
4、嘉興粽子是粽子的種類之一
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有鮮肉、豆沙、八寶、雞肉粽等品種。嘉興粽子最出名的是五芳齋的粽子,從選料、制作到烹煮都有獨到之處。米選擇上等白糯米,肉則精選豬后腿,粽子煮熟后,肥肉的油滲入到米之中,入口鮮美,肥而不膩。
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粽子要熱透再吃:儲存在冰箱里的粽子吃的時候一定要熱透,營養(yǎng)專家告訴我們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因為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zhì)的食物,加熱不充分,非常容易發(fā)生食物中毒;還有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很難消化。如果粽子剝開后如有黏絲,就代表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鮮了,千萬別食用。
2、吃粽子健康注意搭配: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也可搭配麥芽水、白蘿卜或白蘿卜水,能促進消化,或者多搭配吃些動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蔥、土豆、菠菜等具有通便功效的食物。
3、吃粽子時不能狼吞虎咽:每年都有一些人因為吃粽子吃得太快或太多產(chǎn)生消化不良甚至噎死的事件,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差的人群。為了防止這類事件的發(fā)生,在吃粽子時,最好佐以湯或茶,一邊細嚼慢咽的品嘗粽子,這樣有助于吞咽和消化。而且粽子一次吃一個就差不多了,千萬別吃太多。
粽子怎么保存
1、生粽子的保存方法:由于夏季的天氣熱,溫度高、濕度大,適合各種微生物、致病菌、霉菌的生長繁殖,而粽子含水分,由糯米、肉(或豆沙)等原料組成,在常溫下保存超過2小時后即容易變質(zhì)。在常溫下保存、沒有冷藏設施出售的粽子不要購買或食用,需保存較長時間的最好放入冰箱急凍層。粽子只能是煮熟后保存。煮熟之后不要放入保鮮層,放到那里比較容易壞,放到冷凍層,放上十天半月也不會變質(zhì)。
2、新鮮粽子的保存方法:新鮮粽子最怕悶熱,若是裸露在高溫狀態(tài)下,極易發(fā)霉變質(zhì),所以買回家后一定要盡快加熱食用,暫不食用的,也要及時敞開袋子放在陰涼通風干燥處,并在12小時內(nèi)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低溫冷藏狀態(tài)下可以保鮮3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凍室里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新鮮粽子千萬不要放置在密封、悶熱的汽車后備箱中運送回家,否則極容易發(fā)生霉變。
編輯推薦
粽子的做法
1、粽子的做法
1.1、新鮮竹葉洗干凈放入鍋中煮幾分鐘,撈出瀝干過多的水分,切不能吹干水分。
1.2、糯米淘洗干凈無需浸泡。
1.3、五豆提前一個晚上浸泡至軟。
1.4、五花肉切方塊,加入生抽 五香粉 鹽 淀粉 油 腌制半小時。
1.5、將五豆倒入裝有淘洗干凈的糯米盆里,與糯米充分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精鹽繼續(xù)攪拌。
1.6、包的過程看圖片比較明朗(取兩片粽葉,對折形成封閉的漏斗樣,放入一層五豆米,加入一塊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層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鱗有角的三角型狀,最后用棕繩綁緊即可)。
1.7、取壓力鍋,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后放入粽子的量需沒過粽子,半燒開后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蓋上鍋蓋燒制20分鐘左右,中途放氣,將粽子揀出后逐個翻身再入鍋煮,再煮20分鐘至粽子變軟即可。
2、粽子來歷的民間傳說
據(jù)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后,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qū)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并告訴他以后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區(qū)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xiāng)民,鄉(xiāng)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這個神奇的傳說,最先被梁朝文學家吳均寫成一篇志怪小說,收在《續(xù)齊諧記》里。
說明粽子是人們紀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來又成為端午節(jié)最主要的節(jié)日食品,至于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種說法是給屈原吃的,另一種說法作此投江,以飼蛟龍。也就是說專門用粽子來喂蛟龍,以免它傷害屈原的身體。
3、粽子的種類有哪些
江南一帶的粽子分廣式和蘇式兩種,竟如月餅的分類一樣。廣式,乃椰蓉粽、蓮蓉粽、燒鴨粽、豬油豆沙粽、叉燒蛋黃粽等。蘇式,則有白米粽、赤豆粽、鮮肉粽、火腿粽等。后來,我去過以出產(chǎn)粽子聞名的嘉興,才知此地的肉粽子果然不凡,其香糯和鮮美,至今尚無可與之相比的粽類。江南的粽子名聲最盛,做法也復雜,尤其是餡,變化多端。和北方粽子的一個重大差異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預先用醬油浸漬,與肉餡相蒸,香味撲鼻。
北方粽子的個頭較大,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目前,市場上供應的大多數(shù)是糯米粽。在農(nóng)村中,仍然習慣吃大黃米粽,黏韌而清香,別具風味,北方粽子多以紅棗、豆沙做餡,少數(shù)也采用果脯為餡。北方的粽子,多是簡單白米,或者雜以赤豆、棗子,蘸白糖食用。
吃粽子注意事項
1、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吃
不少市民喜歡吃粽子,而且每天還把粽子作早飯吃,個別酷愛粽子的市民甚至放棄了正餐,頓頓都把粽子當飯吃。粽子是糯米做的,本來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時間則更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fā)病。
2、粽子要熱透再吃
粽子最好不要涼著吃,吃前要徹底加熱。一是糯米和粽子餡都是容易變質(zhì)的食物,加熱不充分,很容易發(fā)生食物中毒;二是因為變涼的粽子過油、過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吃粽子要適量不宜多吃
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基本上是不超過1個。吃多了會消化不良,尤其胃腸道疾病最好少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還是不吃為佳,對于老年人千萬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塊慢慢食用。
4、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歡吃五花肉做的肉粽。專家指出,肉粽雖然蛋白含量高,卻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應避免食用,可選擇豆沙粽、小棗粽和八寶粽等。
吃粽子的好處
中醫(yī)認為,粽子是一藥膳,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效果。
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淀粉成分與白米不同,蒸熟后黏性高,且配料油膩,含高脂肪、鹽份,在腸胃的排空變慢,消化不全易引發(fā)不適,容易有油膩、脹氣、惡心等癥狀,建議晚間9點以后,最好不要吃粽子,避免增胖。
基本上,中醫(yī)統(tǒng)稱因飲食造成的腸胃不適為「食積」或是「積滯」,建議民眾可用山楂、紫蘇、生姜、陳皮等食材緩解油膩,同時可搭配一些助消化的蔬菜,例如白蘿卜可緩解腹脹、下氣,含有多種酶可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
另洋蔥可刺激胃和腸的腺體分泌,以幫助消化,減少油膩感,抑制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膽固存升高;或是吃粽前后,選擇糖份低的芭樂、蘋果、番茄、木瓜、奇異果及鳳梨等水果,緩解油膩感癥狀,以及可選用芳香化濕中藥,當茶飲來化濕運脾,降低油膩及脹氣等不適感。
鹵牛肚的做法及配料
1、鹵牛肚的配料
原料解凍。冷凍原料用流水解凍,待原料呈半解凍狀態(tài)時,進入下道工序。鹵湯配方:以100kg 的原料計算稱量。月桂葉100g,良姜150g,胡椒150g,肉桂100g,八角100g,砂仁70g,花椒100g,小茴香100g,白芷150g,丁香70g,黃芪150g,陳皮150g,蔥1kg,姜1kg,料酒1kg,鹽6kg,糖2kg,味精0.5kg,水150kg。
2、鹵牛肚的做法
鹵制時第一鍋香料加倍,以后每隔1鍋按上述比例補加一次香料。鹵制方法:將香料、蔥姜分別裝入香料袋中,先將香料袋放入夾層鍋中煮沸30min,然后加入蔥姜袋、鹽、味精等煮沸。再加入牛肚,煮沸后撇凈湯面雜質(zhì)、泡沫后加入料酒、味精,煮沸后用小火燜制50min,溫度應保持在90℃以上。
3、紅油牛肚絲的做法
材料:牛肚250克,新鮮紅椒1個,炒熟花生15克,炒熟芝麻10克,香菜2根,調(diào)味料:鹽2/3小匙,生抽1小匙,陳醋1/2小匙,砂糖1/2小匙,雞精1/4小匙,芝麻油1/2小匙,辣椒紅油3大匙,辣椒紅油材料:特細辣椒粉20克,桂皮1根,八角2顆,花椒10顆,大蒜6瓣(切片),生姜6片(切片),植物油,半杯。
牛肚火鍋的做法
原料牛毛肚250克、牛肝100克、牛腰100克、黃牛背柳肉150克、牛脊髓100克、鮮菜、牛油300克、豆瓣、姜末、辣椒、花椒、料酒、豆豉、醪糟汁、精鹽。
制法取牛毛肚,抖盡雜物,攤于案上,將肚葉層層理順,再用清水反復洗至無黑膜和草味,切去肚門的邊沿,撕去底部(無肚葉的一面)的油皮,以一張大葉和小葉為一連,順紋路切斷,再將每連葉子理順攤平,切的片,用涼水漂起。牛肝、牛腰、黃牛背柳肉均切成大薄片。蔥、青蒜苗均切成大薄片。蔥、青蒜苗均切成6厘米長的段。鮮菜(選用蓮花白、芹菜、卷心白、豌豆苗均可)用清水洗凈,撕成長片。炒鍋置中火上,下牛油燒至6成熱,放入剁碎的豆瓣炒酥,加入姜末、辣椒、花椒炒香,加入牛肉湯1.25千克燒沸,盛入砂鍋內(nèi)、置旺火上、放入料酒,豆豉(剁碎)、醪糟汁,燒沸出味,撇盡浮沫(勿將浮油撇去),成為火鍋鹵汁。
牛肚的食療方法有哪些
新鮮牛肚500克,用開水浸泡后刮去表面黑色的粘膜和食物殘渣,切塊備用。選用五克砂仁,15克生姜,10克陳皮,與牛肚一起煮湯喝,煮熟后加上適量的食鹽和味精調(diào)味。牛肚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適合治療脾胃虛弱和消化不良。
牛肚250克,黃芪30克共煮湯食用,可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氣短乏力,食后腹脹等癥。
牛肚250克,薏米200克,煮粥食用。有健脾去濕作用,適用于消化不良,下肢濕疹。
牛肚粥:牛肚250克,用開水泡洗,刮去黑色粘膜,切塊,與大米100克同煮粥加少量食鹽調(diào)味食用。有健脾強胃,助消化,益氣血作用,適用于食欲不振,氣血虛弱,小兒病后體虛,消化不良等癥。
牛肚非常好吃,但是不太好洗。所以在做牛肚之前,最好把新鮮牛肚放入水中浸泡半個小時左右。不過牛肚的營養(yǎng)價值雖然很高,但是不宜多食,因為動物的內(nèi)臟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多吃對我們的健康不利。老年人更要少吃牛肚。
粽子的由來
1、粽子的由來
端午節(jié)是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于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陰歷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端午吃粽子,現(xiàn)在人們只知道這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后,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2、粽子的發(fā)展
粽子發(fā)展到現(xiàn)代文明的今天,也經(jīng)歷了很多的變化,如形狀、品種、風味都根據(jù)人們的需要時行了改變。味道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咸、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3、粽子的傳播
3.1、秘魯人是在圣誕節(jié)吃粽子的,全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歡慶圣誕節(jié),一邊吃粽子,甚至連一些已經(jīng)出嫁的女兒,在這天也要趕回娘家,再來嘗嘗母親親手制作的粽子。
3.2、緬甸人也愛吃粽子。在端午節(jié),他們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餡,這種粽子香氣誘人,軟軟的,甜甜的,別有風味。
3.3、日本的端午節(jié)是在陽歷的五月五日,他們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狀酷似鐘形。
做粽子的步驟
1、5斤香糯米,用溫水浸泡糯米2、3個小時,用個小簸箕或過濾籃濾干水分。
2、2斤去皮綠豆,以同樣的溫水同樣的時間浸泡,濾干水分。
3、2斤半肥瘦豬肉,把肉切成寬2cm、厚1cm、長10-15cm條狀,接下來放入少許精鹽、味精(雞精)、料酒、姜片、生抽1小匙、(麻油)香油1小匙等調(diào)料并用筷拌勻待用。
4、把粽子葉放水里煮,水開10分鐘后即可取出冷水洗凈剪兩端多余后濾干。
5、取兩張(均為反面)粽葉一頭一尾的反方向重疊(不完全),放入一小碗(125克)米,用食指在米中間輕輕劃一字,放入1、2匙綠豆,接著是放肉條,放同等綠豆于肉條上,再填123克米蓋住綠豆。
6、綁好后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開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對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粽子的保存
1、新鮮粽最怕悶熱,應及時冷藏并盡早食用
端午期間天氣炎熱悶濕,溫度偏高,新鮮粽若是存放在不透氣的包裝袋內(nèi),極易發(fā)霉變質(zhì)。所以消費者最好選擇竹籃、無紡布袋等透氣性好的包裝來存放新鮮粽子,并且不要扎緊袋口,買回家后一定要盡快加熱食用。暫不食用的,也要及時敞開袋子放在陰涼通風干燥處,或放入冰箱冷藏,在0℃-4℃的冷藏狀態(tài)下可以保鮮5天左右,存放在-18℃的冷凍室里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
2、速凍粽必須在零下18℃以下貯存
速凍粽子能達到18個月以上的保質(zhì)期,且在重新加熱食用時依然能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營養(yǎng)及美味。
不過,速凍粽子對貯存配送的要求很高,市民在選購時,一定要購買放置在冷柜中的速凍粽子,而且要盡快回家并立即放在冰箱的冷凍室中,確保在-18℃以下貯存。
粽子的來歷
1、粽子的來歷
粽子的歷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種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闭f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qū)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2、粽子的種類
2.1、廣東端午節(jié)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diào)配為餡料的什錦粽。
2.2、閩南端午節(jié)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nèi)外。
2.3、寧波端午節(jié)粽子。浙江寧波粽子多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
2.4、嘉興端午節(jié)粽子。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有三角形和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
2.5、蘇州端午節(jié)粽子。蘇州粽子多為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
3、端午節(jié)粽子有幾種口味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樣,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咸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
粽子怎么做
1、新鮮竹葉洗干凈放入鍋中煮幾分鐘,撈出瀝干過多的水分,切不能吹干水分。
2、糯米淘洗干凈無需浸泡。
3、五豆提前一個晚上浸泡至軟。
4、五花肉切方塊,加入生抽 五香粉 鹽 淀粉 油 腌制半小時。
5、將五豆倒入裝有淘洗干凈的糯米盆里,與糯米充分攪拌均勻,加入適量的精鹽繼續(xù)攪拌。
6、包的過程看圖片比較明朗(取兩片粽葉,對折形成封閉的漏斗樣,放入一層五豆米,加入一塊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層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鱗有角的三角型狀,最后用棕繩綁緊即可)。
7、取壓力鍋,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后放入粽子的量需沒過粽子,半燒開后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蓋上鍋蓋燒制20分鐘左右,中途放氣,將粽子揀出后逐個翻身再入鍋煮,再煮20分鐘至粽子變軟即可。
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較大,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并由此產(chǎn)生胃酸分泌增多、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所以不可貪食。
2、粽子的品種很多,肉粽及豬油豆沙粽含有較多脂肪,屬油膩食品,高血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食用后,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huán),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容易誘發(fā)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因而不宜食用。
3、粽子蒸或煮熟后,能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zhì),進食后會增加消化酶負荷,兼之其性溫滯氣,吃多了會加重胃腸負擔,故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另外,老年人和兒童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也應慎食,以免影響消化及正常飲食。
4、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zhì),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
俗話說得好,櫻桃好吃樹難栽,饅頭好吃面難做。同樣的,在生活中很有味道也是很常見的粽子也是很難做的,尤其是在把生粽子變成熟粽子的過程是相當?shù)穆闊┑摹O旅嫖覀兙鸵黄鹂纯呆兆釉撛趺粗蟀伞?/p>
粽子煮多久的說法一:這要看你的米泡了多久,如果時間較長10小時以上的話煮2個小時就可以了,如果米泡的時間比較短,就要煮3個小時。
粽子煮多久的說法二: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壓鍋中加水,水要漫過粽子約1.2厘米。蓋嚴鍋蓋,燒開鍋后扣上限壓閥,用中小火煮約30分鐘粽子就熟了。
粽子煮多久的說法三:粽子在加工前需要浸泡1-2天,所有水分已經(jīng)充分進入糯米內(nèi),相對就好煮些了。
粽子煮多久的說法四:粽子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滾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過粽面,待水重新滾起以后再用小火煮2個小時左右即可,其實時間長短關鍵是看你包的粽子的大小。
粽子怎么煮?
1、粽子很難熟,可以用高壓鍋煮比較省時省力,煮粽子一定要在水滾以后才能放入粽子,并且水面一定要浸過粽面,不然沒被水浸著的粽子無論如何也煮不熟的。
2、高壓鍋大火燒沸,當蒸氣開始冒出時將壓力閥蓋上,再轉(zhuǎn)中小火煮30分鐘,然后關火燜20分鐘,最后將壓力閥取下,將鍋內(nèi)的蒸氣完全放出即可;如使用普通湯鍋煮制,水開之后中火還需煮制2小時以上。
3、在煮粽過程中如需加水應加入沸水,而不要添加冷水。
4、煮好以后趁熱取出。吃時打開粽葉,粽香撲鼻,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成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
其實煮粽子更主要的是多積累經(jīng)驗,不同的方法煮粽子是不一樣的,口感也會有一些差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吃到正規(guī)可口的粽子是需要自己花費大力氣的。當然了,如果自己感興趣的話,還是要多多的學習的。
包粽子的材料
1、包粽子的材料
材料:長糯米、豬肉、香菇、咸蛋黃、醬油、糖、五香粉、鹽、粽葉、粽繩。
將糯米洗凈,泡3小時備用;把豬肉切成長約4公分,寬2公分的長條;香菇泡軟后,去蒂切成條狀再加上糯米填滿,接著將多余的粽葉折回蓋住漏斗包裹好,用繩子在粽腰處扎緊打結,做好后放入鍋中,以水蓋過粽子,用中火煮2小時,熟透了便可食用。
2、肉粽子怎么做
材料:糯米、瘦肉紅棗、粽子葉(60片左右,沒用完),馬蓮葉、醬油、鹽、雞精、糖。
做法:糯米泡水泡5個小時左右,上午泡的,下午開始包。肉餡需要調(diào)下味,大概就是放醬油,鹽,雞精,糖(不放蔥姜蒜哦)。大棗用水泡下(最好去核,吃起來方便)粽子的形狀正規(guī)的應該是市場上賣的那種4個角得立體狀,包起來很難,3角型的很好弄。
3、包好的粽子怎么保存
粽子的水分含量較高,天天越來越熱,根本不能室溫下長期保存,在冰箱里放幾天,也是令人擔心的。其實在某種意義上,粽子和饅頭等其他的主食一樣,可以放在冷凍里速凍后長期保存。在冷凍狀態(tài)下,淀粉可以保持不變干的狀態(tài),只要吃的時候取出來重新蒸一下,或者用微波化凍也可以,口感沒有明顯的變化。
把粽子存在冷凍箱里時要注意,存放時分成幾個小包,每一個小包取出來要一次吃完,不能再剩。包裝時要用保鮮袋密封,避免水分流失。雖然冷凍條件下可以防止微生物的繁殖,但是粽子這類熟食要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分開放,避免交叉感染。
寶寶健康吃粽子遵循的原則
1、粽子要熱著吃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營養(yǎng)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提醒家長,粽子一定要趁熱吃,加了油脂、肉、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對于消化能力差的孩子來說尤其要注意。有些質(zhì)量差的糯米在冷后會變硬,五谷雜糧粽子冷后的回生現(xiàn)象更明顯,這些都不利于消化。
2、食用粽子要適量
粽子算主食,但不能拿粽子當唯一食物,特別是對于孩子,一定要嚴格控制食用量,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吃一點意思意思即可。
3、吃粽子時要搭配水果蔬菜
吃粽子的同時,可以搭配蔬菜、水果等可幫助腸、胃蠕動的食物,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消化不良,還可避免因過大食用粽子而引起消化不良。
不同地區(qū)的特色粽子
1、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個頭大,外形別致,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diào)配為餡料的什錦粽。以杏花樓、新雅為代表的廣式粽子,吃口松軟而味道濃烈,外形為底平,呈正方形、五角形,一角向上,其余伸向四方。廣式粽子品種很多,有栗子、鮮肉、蛋黃、香菇;裹枕粽有烤鴨、香菇、栗子、鮮肉、蛋黃、米仁,其他還有堿水粽、豆沙粽、鮮肉粽、鮮肉蛋黃粽、赤豆粽等。
2、閩南粽子
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nèi)外。燒肉粽的粽米必選上乘,豬肉擇五花肉并先鹵得又香又爛,再加上香菇、蝦米、蓮子及鹵肉湯、白糖等,吃時蘸調(diào)蒜泥、芥辣、紅辣醬、蘿卜酸等多樣佐料,香甜嫩滑,油潤而不膩。
3、寧波粽子
浙江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其代表品種堿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適量的堿水,用老黃箬葉裹扎。煮熟后糯米變成淺黃色,可蘸白糖吃,清香可口。
歡迎您閱讀養(yǎng)生路上的2023養(yǎng)生常識頻道《粽子的做法和配料》一文,希望我們精心撰寫的養(yǎng)生內(nèi)容能獲得您的喜歡,同時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養(yǎng)生湯的配料有什么”專題供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