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肝菌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心靜乾坤大,心安理數(shù)明,只有理性的清靜才能大智大慧,大徹大悟?!鄙钪校藗冊絹碓疥P注養(yǎng)生方面的話題,健康離不開養(yǎng)生,積極的心理離不開養(yǎng)生。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要掌握哪些知識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黑牛肝菌的功效與作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黑牛肝菌是一種菌類食物,具有著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核黃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常吃黑牛肝菌,具有補氣、止咳、治療貧血頭暈、預防癌癥以及高血壓等多方面的功效。而黑牛肝菌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但在烹飪黑牛肝菌之前一定要做好清理工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黑牛肝菌的相關知識!
一、黑牛肝菌是什么
黑牛肝菌是一種可以吃的蘑菇,在巴斯克地區(qū)和意大利黑牛肝菌經(jīng)常被拿來食用。它的外表和菌肉都是黑色的,從其外表看,真是名副其實的黑牛肝菌,它的“長相”和其他的牛肝菌科一樣,有菌柄和孢子,但是菌蓋下并沒有菌折。它的味道鮮美,并且有著強烈的氣味,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夏季生馬尾松,油茶林中地上。也是我國特有品種。
二、黑牛肝菌的功效與作用
黑牛肝菌營養(yǎng)豐富,據(jù)有人體必需氨基酸7種,有其它氨基酸多種。據(jù)分析,一百克干品中,含蛋白質(zhì)23.2克、碳水化合物49.9克、熱量292千卡、灰分6.2克、鈣11毫克、磷5.2克、核黃素4.22克等營養(yǎng)成分,其核黃素含量超過香菇。
除此元素之外,黑牛肝菌含有大量蛋白質(zhì)和18種氨基酸,具有防癌、止咳、補氣等功效,是減肥食用菌,對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疾病有較好的功效,所以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可以多吃哦!
黑牛肝還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中醫(yī)認為對貧血、體虛、頭暈、耳鳴有幫助。營養(yǎng)豐富的同時烹調(diào)后口味異常鮮美,是吃慣肉類之外的別樣美味,是真正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三、黑牛肝菌的食用方法
首先,食用黑牛肝菌的時候,應該先把黑牛肝菌放入盆內(nèi),注入清水浸泡3分鐘之后再撈出,沖淘去菌種的泥沙,揀去雜質(zhì)。yS630.cOm
然后,再放入盆內(nèi),注入清水(剛好淹過菌子)用一盤子將菌壓下,讓其吸收水分均勻,自然發(fā)脹,要注意浸泡時間不宜太短哦。
待到它發(fā)脹好后就可以像普通的菜那么做著吃了,或炒或燉,隨你喜歡。
ys630.COm精選閱讀
【拼音名】Ni Gān Jūn
【別名】見手青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肝菌科真菌華美牛肝菌、紅腳牛肝菌、桃紅牛肝菌、魔牛肝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oletus speciosus Frost.[Suillus speciosus (Frost)Kumtz.]
【原形態(tài)】
1.華美牛肝菌 菌蓋半圓形,后平展,蓋寬8-15cm。表面干而平滑,無光澤,玫瑰紅色、酒紅色,偶爾雜以黃色暈斑。菌肉淡黃色,傷后變藍色。菌管貼生,蜜黃色,傷后變藍。柄等粗,上部蜜黃色,基部污褐色,上端具網(wǎng)絡。孢子狹紡錘形、長柱狀,(11-15)m(2.5-3.5)m。
2.紅腳牛肝菌 菌蓋中凸而平展。蓋寬5-20cm。干,初有微絨毛。黃褐色、紅褐色、月桂色。菌肉黃色,傷后變藍。菌柄等粗,基部不膨大,長4-15cm,徑2-3cm。黃色、紅色、具深紅色或朱紅色斑點,不呈網(wǎng)狀,柄基傷后初變藍,后變褐色。孢子紡錘形,(12-16)m(4-6)m。
3.桃紅牛肝菌 菌蓋闊而平展,干,幼時微粘,初有絨毛,后光滑,寬9-16cm。紫紅色、玫瑰紅色、血紅色。菌肉檸檬黃色,傷后呈淡藍色。菌管檸檬黃色、硫黃色,傷后變綠褐,彎生,近柄處下陷,柄棒狀,基部呈臼形,上端具縱長的條紋,中下部有網(wǎng)絡,黃色,基部呈玫瑰紅色。孢子近紡錘形,兩側(cè)近于對稱,(11-15)m(4-5)m。單生或群生,稀有成簇叢生,多生于殼斗科植物林下。見于7-10月。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4.魔牛肝菌 菌蓋寬7-30cm。半圓形,后近平展。干,有時具龜裂。淡灰色或橄欖褐色,有時有粉紅色基調(diào)。菌肉白色、淡黃色,傷后變藍。菌管口紅色,傷后初變藍再轉(zhuǎn)黑。柄短而粗,幾呈一短臼形,徑可達6cm,長約8cm。孢子紡錘形,橢圓形,(11-15)m(4-6)m。
如今我們的生活檔次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健康質(zhì)量卻在不斷的下降,飲食不科學對于我們的身體造成了潛在的威脅。而中醫(yī)的許多藥材就可以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diào)理改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黑藁本。
【別名】蕨葉白芷、巖林、巖川芎、野川芎、打不死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蕨葉藁本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莖細長,結(jié)節(jié)明顯,黑褐色。圓柱形,中空,具細條紋。基生葉及莖下部葉具長葉柄,葉柄長15-20cm,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形,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羽片5-7對,長圓狀卵形,小羽片3-5對,卵形,末回裂片倒卵形至扇形,長約1cm,寬約0.5cm,不規(guī)則齒狀淺裂,裂片先端具小尖頭,脈簡化為鞘狀。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頂生或腋生,直徑5-7cm;總苞片8-10,線形;傘輻12-20,長2-3cm,小總苞片6-10,線形;萼齒不明顯;花瓣白色,倒卵形;花柱基圓墊狀,花柱2,向下反曲。分生果橢圓形,長約5mm,寬約3mm,背棱濕著突起,側(cè)棱擴大成翅;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3,合生面油管6;背棱顯著突起,側(cè)棱擴大成翅;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3,合生面油管6;胚乳腹面平直?;ㄆ?-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400-3300m的林下、草坡、水溝邊。
【性狀】性狀鑒別 根肉質(zhì),有粗大分枝,表皮黑色,有特殊香氣。
【化學成份】根含細辛醚(asaricin),丁香色原酮(eugenin),去甲丁香色原酮(noreugenin),香柑內(nèi)酯(bergapten),鐮葉芹二醇(falcarindiol),阿魏酸(fernl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胡蘿卜甙(daucos-terol)。
【性味】味辛;苦;性溫
【功能主治】疏風發(fā)表;散寒止痛。主感冒;頭痛;風濕痹痛;腰痛;胃痛;跌打腫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研粉敷。
【摘錄】《中華本草》
經(jīng)過上文對于黑藁本的介紹,我們對于黑藁本有了詳細的了解。在生活中我們可以更多的了解黑藁本的特質(zhì),充分的利用它的藥用價值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柑橘是許多人愛吃的一樣水果,柑橘不僅味美,而且還具有多種養(yǎng)生功效及作用,不僅可用來調(diào)和腸胃、刺激腸胃蠕動、協(xié)助排氣,還能刺激我們的食欲。提振精神并安撫焦慮,對睡眠也很有幫助。有的人在菜市場會到一種名叫野生黑柑橘的,味道如同腌制柑橘,整粒為黑色,不知這種黑柑橘吃了后會產(chǎn)生怎樣的功效與作用呢?
一、黑柑橘的功效與作用
野生黑柑橘中所含的礦物質(zhì)以鈣為最高,磷的含量也超過大米。柑橘的皮、核絡都是有名的中藥。
二、柑橘的營養(yǎng)及功效
1.營養(yǎng)
柑橘類水果所含有的人體保健物質(zhì),已分離出30余種,其中主要有:類黃酮、單萜、香豆素、類胡蘿卜素、類丙醇、吖啶酮、甘油糖脂質(zhì)等。
2.功效
1)消化系統(tǒng):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治療腸胃問題,可以調(diào)和腸胃、也能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氣;還能鎮(zhèn)定消化道,增加胃口、刺激食欲。
因為它很溫和,嬰幼兒、孕婦及老人都能使用,尤其是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成長尚未完全,容易打嗝或消化不良,用后都非常有效。
嬰兒按摩:甜杏仁油10ml+橘子汁3滴+蒔蘿汁2滴
嬰幼兒使用的稀釋比例必須在1%以下,而且只需橘子精油即可。
2)皮膚:它對疤痕跟妊娠紋頗具效果,尤其在懷孕初斯就開始與同屬其他精油一起用,效果更加顯著。
抗妊娠紋/按摩:甜杏仁油40ml+小麥胚芽油5ml+酪梨油5ml+橘子汁6滴+薰衣草汁3滴+乳香汁3滴(或橙花)
3)情緒:提振精神、安撫焦慮、幫助睡眠
橘子汁4滴+馬丁香汁2滴+花梨木汁2滴
注意:具光敏性不能久放,涂抹后不能曬到皮膚。
4.柑橘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具有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功效,冠心病人應該多吃柑橘。
三、柑橘和柑桔的區(qū)別是什么
柑橘和柑桔聽著是差不多,其實在它們的外形上可以分辨,柑橘的外形是果形較大,而柑桔的外形是果形較小。柑橘看著類似于數(shù)形。它們在果皮的顏色上也有差異,柑桔的顏色比柑橘的顏色更深。這兩樣水果的水份含量高,并且含有維生素,適當?shù)氖秤媚軌蜓a充元素,還能防止動脈硬化。吃這類水果,可以增加食欲,也要注意的是不要吃過多,以免身體不適。
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使得中醫(yī)方劑領域也取得有利的研究條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點,針對現(xiàn)代臨床的多發(fā)病、常見病, 廣泛使用古今中藥方劑。那么你知道黑膏嗎?
【別名】生地黃膏(《太平圣惠方》卷十八)、地黃膏(《傷寒總病論》卷四)。
【處方】生地黃250克(切碎)好豉270克 豬脂1千克 雄黃 麝香各少許
【功能主治】治溫毒發(fā)斑。
【用法用量】上藥前三味,水煎五六沸,令至三分減一,絞去滓,再將麝香、雄黃納入攪和,盡服之。毒從皮中出即愈。
【摘錄】《肘后方》卷二
【別名】生地黃膏、地黃膏
【處方】生地黃半斤(切碎),好豉1升,豬脂2斤。
【功能主治】溫毒發(fā)斑如錦紋,或咳,心悶但嘔者。
【用法用量】生地黃膏(《圣惠》卷十八)、地黃膏(《傷寒總病論》卷四)。
【注意】忌蕪荑。
【摘錄】《肘后方》卷二
【處方】烏頭、川芎、雄黃、胡粉、木防己、升麻、黃連、雌黃、藜蘆、明礬5錢,杏仁(去皮尖)40粒,巴豆40枚,黃柏1錢8分,松脂1團,乳發(fā)1團。
【制法】上為末,豬油熬膏。
【功能主治】遍體生瘡,膿血潰壞。
【用法用量】方中烏頭以下九味藥用量原缺。
【摘錄】《理瀹》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紹了關于黑膏的作用資料,希望對有需要的人有幫助。黑膏的作用是比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將它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所以說在生活中應該要多去認識一些疾病和藥材,這樣對自己是挺有幫助的。
黑升麻在中醫(yī)中通常被當做藥材使用。這也是因為黑升麻本身的藥用價值,那么關于黑升麻的相關知識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
【來源】為菊科植物 糙葉斑鳩菊 的 根 。秋季采集。
【原形態(tài)】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厘米,密被柔毛,少分枝,葉互生,有短柄;橢圓狀披針形,長3.5~8厘米,寬1~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兩面密被柔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排列成具葉的圓錐花序;每小柄上具頭狀花序1對;總苞筒狀,苞片3~4列。紫紅色,外層的極短;花全為管狀,淡紫色;冠毛白色。
【生境分布】生于草坡。分布云南、貴州、廣東等地。
【性味】辛甘,溫。
【功能主治】發(fā)表散寒。治風寒感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
【摘錄】《*辭典》
對于黑升麻的藥用價值本文就介紹到這里,其實黑升麻藥用的時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對人體有著不小的好處。大家可以試一試。
有人想知道黑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其實黑丸的作用和功效有很多,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主要功效和食用方法等。
【處方】草烏32兩(米泔浸3宿,洗去皮尖,薄切,曬干),甘草(切,焙)4兩,零陵香4兩,藿香(各洗,銼,曬)4兩,茅香4兩,五靈脂(洗去沙土,曬)4兩,荊芥3兩(銼,日曬),沒藥(入白瓦盞內(nèi))1兩,川芎1兩,石膏(入伏龍肝5兩,不煅)1兩,血竭(如無,用乳香,缽內(nèi)研細)2兩。
【制法】上藥各為末,用好酒糊為丸,如大梧桐子大,陰干,磨第一等墨染過,入些乳香在墨內(nèi),亦陰干甚佳,都干了,用葛布袋盛之,懸當風處。
【功能主治】小兒生大血泡瘡,頭風疼,傷寒,不進飲食,腫,牙痛,血風。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原書人衛(wèi)本作“黑圣丸”。
【注意】妊婦人不可服。
【摘錄】《幼幼新書》(古籍本)卷三十七引《張氏家傳》
【別名】黑丸子
【處方】鹿茸(酒蒸)、當歸(去蘆,酒浸)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烏梅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精血耗竭,面色黧黑,耳聾目昏,口干多渴,腰痛腳弱,小便白濁,上燥下寒,不受峻補。肝勞。
【用法用量】黑丸子(《普濟方》卷二二二引《瑞竹堂方》)。
【摘錄】《濟生》卷一
以上就是本文對黑丸的簡單介紹,大家平時也可以多了解下。黑丸和其他方劑有些相同的功效,但也有其特殊之處,在食用時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所需達到的效果來選擇。
對于目前許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為導致疾病的直接與間接的因素有很多種,但醫(yī)學一般都認為它與體內(nèi)各個機能系統(tǒng)的損毀和破壞都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藥方劑恰恰就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黑末子這種方劑。
【處方】羊角連內(nèi)骨(燒存性)。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癤毒。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癢。
【用法用量】每服3錢,酒調(diào)下。分上下服之,瘡可散。
【摘錄】《癰疽驗方》
【處方】雄雞毛(燒)4兩,桑炭4兩,老松節(jié)(炒存性)4兩,嫩松心4兩,側(cè)柏葉(醉煮)4兩,當歸2兩,牛膝2兩,何首烏2兩,黑豆(制)2兩,南星(制)2兩,骨碎補2兩,熟地黃2兩,羌活2兩,獨活2兩,赤芍藥2兩,川芎2兩,白芷2兩,細辛1兩,肉桂1兩,川烏(炮)1兩,草烏(制)1兩,木鱉子1兩,南木香1兩,五靈脂1兩,降真香1兩,乳香1兩,沒藥1兩,楓香1兩,百草霜5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打撲傷損,折骨碎筋,瘀血腫痛,癱瘓頑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風。
【用法用量】熱酒調(diào)下。
【摘錄】《準繩·瘍醫(yī)》卷六
以上就是關于黑末子的一些簡單的介紹了,雖然說黑末子可以很方便服用,但是長期吃藥還是不好的,所以對于我們來說日常最重要的還是從根本上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樣才能減少疾病的危害,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黑牽牛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藥用價值也很高,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下中藥黑牽牛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老鸛筋
【來源】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腺花女婁菜的根。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12-30cm。全株被腺柔毛。單葉對生,莖下部的葉具柄,上部的葉無柄;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4cm,寬0.5-1.5cm,先端鈍,基部楔形,兩面均具腺柔毛。聚傘花序,具花數(shù)朵;苞片披針形,密被腺柔毛;花梗長1-2cm,密被腺柔毛;萼筒狀,長1-1.2cm,萼齒三角形,具緣毛,萼脈10,被腺柔毛;花瓣黃色,伸出萼外,先端淺2裂;雄蕊10,花藥黃色;子房上位,卵形,花柱3,線形,伸出萼外。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3600m以下的陰坡疏灌林下。
【性味】苦;性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通經(jīng);解毒。主風濕痹痛;閉經(jīng);瘡瘍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上面對黑牽牛進行了詳細的剖析,大家了解了黑牽牛的各種功效,一定要牢記這些療效哦,這樣就可以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用黑牽牛的神奇功效還他們一份健康和快樂。
黑骨頭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黑骨頭簡單的介紹一下。
【別名】鐵散沙、鐵骨頭、牛尾蕨、山筋線(《廣西藥植名錄》),山楊柳、青蛇膽、小青蛇、柳葉夾(《昆明民間常用草藥》),黑龍骨、飛仙藤,達風藤(《云南中草藥選》),小黑牛、青香藤、奶漿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風藤(《云南中草藥》)。
【來源】為蘿藦種植物 西南杠柳 的 根 或 全株 。秋、冬采集,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tài)】西南杠柳,又名:滇杠柳。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貴州、廣西等地。
【化學成份】滇杠柳新鮮莖皮中提出的滇杠柳甙(粗甙)具有強心作用,其特點類似毒毛旋花子甙G。滇杠柳甙之鴿平均致死量為5.9±1.0毫克/公斤,較毒毛旋花子甙G低。
【性味】《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苦,涼,有小毒。"
【功能主治】通經(jīng)絡,祛風濕,活血,消炎。治跌打損傷,風濕關節(jié)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云南中草藥》:"肝炎,消化道潰瘍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過三錢,服過量出現(xiàn)抽搐,甚至死亡。"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經(jīng)過本文的介紹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關于黑骨頭的相關知識。不管是從食物保健還是中醫(yī)的角度,黑骨頭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中藥的種類有很多,我們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需要先對藥物進行了解,那么對于黑細辛這種藥材你了解嗎?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
【別名】四塊瓦(《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四大天王、土細辛、平頭細辛、四大金剛(《云南中草藥選》)。
【來源】為金粟蘭科植物 全緣金粟蘭 的 全草 及 根 。全草,夏、秋采收。根,秋季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根莖橫走,生多數(shù)須根,有特殊香氣。莖直立,不分枝,下部帶紫色,無毛,節(jié)膨大,每節(jié)上生2枚鱗片狀小葉。頂生葉4片,形大,排成輪狀;葉片橢圓形,長約9厘米,寬約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脈紋明顯;葉柄長約1厘米。穗狀花序頂生;苞片不裂;花小,黃綠色,無花被;雄蕊藥隔先端3裂,延伸成線形,長約1厘米。核果倒卵形,熱時綠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多生于陰濕林下及溝邊。分布四川、云南、廣西等地。
【性味】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微苦澀,溫。"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和瘀消腫,止痛。治感冒,風濕痛,淋巴腺炎,瘡癰,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或作丸劑、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肝風頭痛:四塊瓦配天麻、夏枯草研末或蜜丸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辭典》
上文就是對黑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的詳細介紹,在對它選擇的時候,注意用量,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
黑大豆是一種中藥材,在古代就有用黑大豆治病的先例,所以我們可以放心食用。接下來主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黑大豆的功效等。
【別名】烏豆(《肘后方》),黑豆(《日華子本草》),冬豆子(《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 大豆 的 黑色種子 。
【原形態(tài)】大豆(《本經(jīng)》),又名:大菽(《管子》)。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化學成份】含較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煙酸等;并含下列成分:㈠異黃酮類:有大豆黃酮甙和染料木甙。前者含量為0.007,水解后得大豆黃酮和葡萄糖;后者含量為0.01~0.15%,水解后得染料木素和葡萄糖。㈡皂甙:有大豆皂醇A、B、C、D、E 5個甙元,與甙元結(jié)合的糖有葡萄糖、木糖、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甙元與糖的比例為1:1。在脫脂的大豆粉中,皂甙的含量約0.60%。此外,尚含膽堿2.06~2.90毫克/克,葉酸2.30微克/克,亞葉酸0.74微克/克,泛酸13毫克/公斤左右,生物素750毫微克/克,維生素B12_0.008微克%,唾液酸0.04%左右。大豆的水解產(chǎn)物中含乙酰丙酸0.971~3.559%。
【藥理作用】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黃酮及染料木素(水解產(chǎn)物),兩者皆有雌激素樣作用(口服2.5克/小鼠/天,6天后測子宮重量),其作用強度為染料木素:鷹嘴豆芽素A:大豆黃酮=1.5:1.0:0.4,但也有認為大豆黃酮作用強于另外兩者的。大豆黃酮對小鼠皮下注射不吸收,口服或腹腔注射時雌激素樣作用相當于二乙基己烯雌酚的0.00001。家畜食入過多含此類異黃酮之飼料,可能對其生理功能發(fā)生某種影響。大豆黃酮對離體小鼠小腸有解痙作用,共效力為罌粟堿的37%。
【性味】甘,平。
【歸經(jīng)】入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利水,祛風,解毒。治水腫脹滿,風毒腳氣,黃疸浮腫,風痹筋攣,產(chǎn)后風痙、口噤,癰腫瘡毒;解藥毒。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揚,0.3~1兩,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摻或煮汁涂。
【注意】①《本草經(jīng)集注》:"惡五參,龍膽。得前胡、烏喙、杏仁、牡蠣良。"
【附方】①治卒腫滿,身面皆洪大:大豆一升。以水五升,煮二升,去豆,納酒八升,更煮九升,分三、四服,腫瘥后渴,慎不可多飲。(《補缺肘后方》)
【各家論述】①《本草拾遺》:"大豆炒食極熱,煮食之及作豉極冷,黃卷及醬平。"
【摘錄】《*辭典》
【出處】1. 出自《名醫(yī)別錄》《日華子本草》:黑克制金石藥毒,治牛馬溫毒。
以上就是對于中藥材黑大豆的介紹。對于我們不懂的藥材,更應該去了解它,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無策。
中藥擁有上千年的歷史,在很早的時候中藥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而且中藥對疾病治療也有很令人滿意的效果,中藥的種類很多,那么你知道黑芝這種藥材嗎?
【別名】玄芝、黑云芝、假靈芝
【來源】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皺蓋烏芝和烏芝的子實體。
【原形態(tài)】1.皺蓋烏芝 子實體一年生,有柄。菌蓋圓形至近圓形,有時不規(guī)則形,寬3-10(-13)cm;蓋面具不明顯的皮殼,淡褐色、黑褐色至黑色,被微絨毛,具輻射狀皺紋;邊緣整齊或波狀。管口面白色,傷時變紅色或紫紅色,后變?yōu)楹谏还芸诮切危?mm間4-6個;菌管單層,短,色暗。菌柄中生、偏生至近側(cè)生,常扭曲,灰褐色至近黑色,(3.5-8)cm×(0.5-1)cm。菌肉黃白色,傷時變?yōu)榧t紫色,后變?yōu)楹谏?。菌絲系統(tǒng)為三體型,生殖菌絲無色,有鎖狀聯(lián)合。孢子廣橢圓形至近球形,雙層壁,外壁光滑無色,內(nèi)壁微粗糙至有小疣,淡褐色,(8-10)μm×(6-7)μm。
【生境分布】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林中地上或地下埋木上。
【性狀】性狀鑒別 (1)皺蓋烏芝 菌蓋腎形或類圓形,直徑3-10cm,厚5-7m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有細微絨毛,并有放射狀深皺紋和不明顯的環(huán)紋,邊緣銳,波狀,多瓣裂。管口面類白色或黑褐色??v剖面可見菌管單層。菌柄偏生,圓柱形,彎曲,長4-12cm,直徑3-10mm,下部有假根,與菌蓋同色,有細微絨毛。木栓質(zhì)。氣微,味淡。
【性味】淡;平
【功能主治】益腎;利尿;消積。主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
【摘錄】《中華本草》
以上為各位介紹的就是黑芝的功效和作用,如果要食用黑芝的話,最好咨詢一下中醫(y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