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消食導滯穴有哪些
春季養(yǎng)生穴。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養(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很多中老年人關注的話題,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如何分辯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體消食導滯穴有哪些”,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人體消食導滯穴有哪些
1、人體消食導滯穴有哪些
消食導滯穴主要分布在腹部、背部和手部。
位于腹部的有任脈的下脘穴、建里穴、中脘穴和上脘穴;足陽明胃經(jīng)的不容穴、承滿穴、梁門穴、關門穴和太乙穴,足太陰脾經(jīng)的腹哀穴和食竇穴;足少陰腎經(jīng)的幽門穴以及經(jīng)外奇穴的臍中四邊穴和長谷穴等。
位于背部和手部的有經(jīng)外奇穴接脊穴和四縫穴等。
2、消食導滯穴的功效
凡具有消化食積、導滯和胃作用,能夠治療消化不良、飲食停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疼痛、暖氣吞酸、惡心嘔吐、大便異常等病癥的腧穴,稱作消食導滯穴。
3、消食導滯穴取用宜忌
臨床取用消食導滯穴時應有所忌宜,如上脘穴、建里穴、臍中四邊穴等穴因居臍腹周圍,故孕婦慎用;再如食竇穴、幽門穴和不容穴等穴均應淺刺,以免傷及內(nèi)臟;至于四縫穴則一般不灸。
另外,還應根據(jù)不同證候,適當配伍具有健脾、理氣和利濕作用的腧穴,以增強其消食導滯的功效。
4、消食導滯中成藥有哪些
保和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陳皮、制半夏、茯苓、連翹等組成。具有消食化積的功能。主治飲食積滯,腹部脹滿,噯氣吐酸,胃中嘈雜不舒,不思飲食等。每次服6~9克,日服2~3次。
沉香化滯丸:本品由神曲、麥芽、沉香、木香、香附、砂仁、陳皮、藿香、莪術等組成。具有消食開胃、行氣消脹、和胃止嘔的功能。主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等。每次服6~9克,日服2次。
開胸順氣丸:本品由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木香、青皮、烏藥、枳實、厚樸、大黃、檳榔、甘草等組成。具有消食、行氣、瀉下的功能。主治飲食積滯,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大便不通等。每次服6克,日服1~2次。
消食導滯食療方
金橘1~2枚,含口內(nèi)嚼細服食,或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于氣滯胸脘痞悶、食滯納呆。
鮮山楂3~5枚,洗凈,飯后嚼食,用于食積停滯、消化不良。山楂(去核)30克,水煮食之,用于食肉不消。
鮮橘皮10克(干者3克),大紅棗10枚,同入鍋炒焦,置保溫杯內(nèi),用沸水浸泡10分鐘,代茶飲,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菠蘿肉250克,生吃,每日2次,用于食肉或油膩太過、消化不良。
香菜120克切段,以熟食油、醬油、食鹽、醋拌勻佐餐,用于胃氣不和、嘔惡少食或食欲不佳者。
蔥白40根搗爛,調(diào)入200克紅糖,蒸熟后取15克,日服3次,連服數(shù)日,用于胃痛、胃酸過多、消化不良。
蘿卜葉150克,切碎,加適量麻油、食鹽、醋拌食,用于脾胃不和、宿食不消、噎膈打呃、嘔吐酸水。
茼蒿250克,洗凈入沸水焯,切細,加適量麻油、食鹽等佐料拌勻服食,用于脾胃不和、食少納呆、脘腹脹悶等癥。
山藥一根,一半切碎炒熟,一半生留研末,用米湯送服,用于脾胃虛弱、腹脹嘔吐、不思飲食。
鮮苤藍葉50克,水煎服,用于食積腹脹。
大頭菜120克切片,芥菜100克切段,加水煎湯服,用于食積不化、脘悶腹脹、飲食減少。
消食導滯藥用配伍
配行氣藥
飲食過多,運化不及,以致食物停滯,積于胃腑,氣機阻滯,出現(xiàn)肚腹脹滿之證。對于這類病證,若只導其積,則脹滿滯氣不行盡除,積滯亦不能全出;若只行其氣,則脹滿暫消,隨后復脹。惟消導和行氣并用,則既可消導食積,又可行滯氣,除脹滿。
配除濕藥
脾主運化水濕,若食物停滯中焦,影響脾運化水濕,所以治療食滯中焦,不僅要選用消導藥以消食積,行氣藥以除脹滿,還要配燥濕化濁健脾之品,如蒼術、茯苓、半夏之類。濕去有利于食消和氣機通暢則積滯脹滿除矣。
配瀉下藥
食物積滯之癥,輕則以消導取效,重則消導無力,須配伍如大黃、芒硝、牽牛攻下之品,以成推蕩之功,逐食物積滯于胃腸道而速排于體外。
配破瘀消脹藥
頑固性食積之證常規(guī)常法常藥常方,往往難于取效,若能在常用方的基礎上,適當配伍消瘀破脹的劉寄奴、三棱、莪術之類藥物,以調(diào)暢胃腸血脈,破除脹滿,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
配清熱藥
食物停滯,日久生溫蘊熱,若出現(xiàn)噯氣臭穢,舌苔濁膩且黃,說明內(nèi)熱已起,宜配伍清熱藥物,如連翹、金銀花?!兜は姆ā分斜:屯枧溥B翹即是。
擴展閱讀
枳實導滯丸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方劑,但是因為我們是中醫(yī)從業(yè)者肯定是不太熟悉的,大多數(shù)的人群是不會知道它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枳實導滯丸的組成吧,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了解它。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說不定會對你有幫助哦。
【名稱】枳實導滯丸。
分類
消食劑-消食化滯。
組成
大黃一兩(9g) 枳實麩炒 神曲炒,各五錢(各9g) 茯苓 黃芩 黃連 白術各三錢(各6g) 澤瀉二錢(6g)。
用法
研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6~9g),溫水送下,食遠量虛實加減服之。
功效
消食導滯,清熱祛濕。
方解
本方治證為濕熱食積,內(nèi)阻腸胃所致。積滯內(nèi)停,氣機壅塞;傳導失司,故脘腹脹痛,大便秘結。食積不消,濕熱不化,下迫于腸,則泄瀉下痢。治宜消食導滯,清熱祛濕。方中重用大黃,苦寒瀉下,攻積瀉熱,使積熱從大便而下,為君藥。
枳實行氣導滯,消積除脹滿;神曲消食化滯而和胃,共助大黃以攻積導滯,為臣藥。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而止痢;茯苓、澤瀉利水滲濕而止瀉;白術燥濕健脾,使攻積而不傷正,均為佐藥。諸藥相合,共成消食導滯,清熱祛濕之劑,使食消積去,濕化熱清,諸證自愈。
本方乃消法與下法并用之劑,用于泄瀉、下痢,亦屬通因通用之法。
方歌
枳實導滯首大黃,芩連曲術茯苓襄, 澤瀉蒸餅糊丸服,濕熱積滯力能攘。
【注意事項】暫無資料。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枳實導滯丸的功效與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我們雖然了解了它的組成、作用與功效,但是還是不能輕易的使用,要使用一定要經(jīng)過專業(yè)人士的指導哦,我們不可以隨便嘗試,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胃癌的病發(fā)原因有很多種,有人認為是由于胃癌因飲食不當,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療胃癌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胃癌的治療方劑有哪些吧?以及它們的臨床效果到底怎么樣。
方名
消積導滯湯。
功能主治
功能消積導滯,兼有理氣活血,軟堅散結。主治胃癌。
處方組成
沙山楂9克、六神曲9克、炒麥芽15克、雞內(nèi)金9克、煅瓦楞30克、陳皮9克、木香9克、枳殼9克、川楝子9克、延胡15克、丹參15克、桃仁6克、赤芍9克、海藻12克、牡蠣30克、夏枯草15克、黨參12克、黃芪30克、甘草6克、蒲黃9克、白芍12克、仙鶴草30克、白芨4.5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無。
臨床療效
本方治療晚期胃癌189例,治后賁門癌1年生存率31.67%(38/120),2年生存率6.14%(7/ll4),3年生存率0.96%(1/104)。胃體及幽竇癌1年生存率為33.33%(12/36)及41 38吸(12/29),2年生存率為12.12%(4/3)和22.2%(6/27),3年生存率為7.41%(2/27)和12%(3/25),5年生存率為4.35%(1/23)和5.56%(1/18)。
處方來源
上海中醫(yī)學院附屬曙光醫(yī)院湯新民。
方名
參芪白石湯。
功能主治
功能健脾利濕,清熱解毒。主治胃癌。
處方組成
黨參15克、生黃芪15克、生白術10克、白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鶴草30克、生苡仁30克、七葉一枝花18克、石見穿18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陽虛加沙參、天冬、麥冬;濕熱加黃芩、甘露消毒丹;氣滯氣逆加八月扎、川樸、枳殼;血瘀加丹參、桃仁;惡心嘔吐加姜半夏、姜竹茹。
臨床療效
本方治療晚期胃癌22例,生存1年以上6例,占27.3%;生存3年9例,占40.9%;5一8年7例,占31.8%。用本方結合化療治療晚期胃癌34例,失存1年以上10例,占29.4%;生存3年以上14例,占41.2%;生存5一8年10例,占29.4%,最長1例生存8年9個月。
處方來源
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yī)院王冠庭。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介紹我們是不是對胃癌的相關方劑有了一定的了解,胃癌的表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以上對胃癌的中藥方劑對大家有所幫助,效果應人而異,不要盲目使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同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都是不一樣的,只有正確的了解它們才能夠很好的運用。那么你知道導滯湯的藥用價值是什么嗎?
【處方】香附(酒炒)2錢,玄胡(炒)1錢5分,歸尾2-3錢,木香4分,澤瀉1錢半,紅花(炒黃)1錢,淮牛膝(酒炒)1錢5分,桃仁(去皮)1錢5分,蘇木1-2錢。
【功能主治】婦人經(jīng)期,血因氣滯而停,瘀積作痛,拒按屬實者。
【用法用量】水煎,加酒服。
【注意】以上諸證,必實見其有滯無虛,方可用之;若或兼虛,勿行g伐,以傷脾腎;血通瘀下,停藥,勿得過服。
【摘錄】《會約》卷十四
【處方】四物加蒲黃(生)、甘草梢、澤蘭葉、姜皮、牛膝、紅花、瞿麥、陳皮。
【功能主治】祛瘀利水。主婦人產(chǎn)后污血阻滯,溺竅不通,以致淋瀝。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處方】黃芩(酒炒)3錢,黃連(酒炒)3錢,木香3錢,當歸1錢5分,赤芍1錢5分,檳榔1錢5分,山楂1錢5分,大黃3錢。
【功能主治】初痢膿血,赤白混雜,里急后重,日夜無度。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熱服。
【摘錄】《玉案》卷三
【別名】導氣湯
【處方】芍藥湯去桂、甘草,加枳殼。
【功能主治】下痢膿血稠粘,腹痛后重而兼渴者。
【摘錄】《醫(yī)方集解》
【處方】大黃、厚樸、檳榔、陳皮、甘草、青皮、歸尾、白芍(酒炒)。
【功能主治】小兒腹痛有外證初愈,而積滯未行,元氣未虧,大便不通,或燥結,唇紅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牛黃丸。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看了上面關于導滯湯這種中藥方劑的簡單介紹,我們知道如果堅持運用方劑的形式進行治療,對于有些疾病來說是可以痊愈的。大家不妨試試看。
導滯散是由幾種中藥材經(jīng)過提取低溫干燥等工藝生產(chǎn)而成的一種中藥方劑,適合很多種病癥的治療,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是很多人都熱衷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導滯散的相關信息。
【處方】當歸、大黃。
【炮制】上等分,炒為末。
【功能主治】治重物壓迮,或從高墜下,作熱五內(nèi),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內(nèi),胸腹脹滿,喘粗氣短。
【用法用量】每二錢,溫酒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蒼術2錢,陳皮2錢,枳殼2錢,川厚樸2錢,山楂肉2錢,神曲2錢,香附2錢,黃芩2錢。
【功能主治】傷食便閉。
【摘錄】《一盤珠》卷三
【處方】當歸3分(銼,微炒),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重物壓迮,或從高墜下,作熱五內(nèi),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內(nèi),胸腹脹滿,喘粗氣短。
【用法用量】每服2錢,不拘時候以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方出《圣惠》卷六十七,名見《局方》卷八(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處方】大黃1兩,當歸2錢半,麝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金瘡傷破肚皮,腸與脂膏俱出,二便閉澀。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熱酒調(diào)下。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十
以上就是對導滯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季節(jié)變化時身體很容易感到“躁動”,口干舌燥、心煩躁動,而中醫(yī)中的方劑就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身體中的各個機能,緩解心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當歸導滯湯這種方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處方】大黃 當歸各等分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主跌撲損傷,瘀血內(nèi)停,胸腹脹滿,或大便不通,或喘咳吐血。
【用法用量】每用15~30克,水煎服。
【摘錄】《玉機微義》卷十七
【處方】大黃3克 當歸9克 麝香少許 丹皮9克 桃仁9克 紅花3克 白芍9克 乳香9克 沒藥9克 生地9克 桂枝9克 柴胡6克 黃芩9克 枳殼3克 甘草3克
【功能主治】主跌打損傷,內(nèi)外瘀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血證論》卷八
【處方】當歸1兩,白芍1兩,萊菔子4錢,車前子(炒,研)1錢,枳殼(麩炒)1錢,檳榔1錢,甘草(炙)1錢。
【功能主治】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入蜜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之奇妙,全在當歸、白芍。蓋泄瀉最忌當歸之滑,而痢疾最喜其滑也;白芍味酸,入肝以和木,使木不侵脾土;枳殼、檳榔消逐濕熱之邪;車前分利其水濕,而又不耗真陰之氣;萊菔辛辣,除熱去濕,又能上下通達,消食利氣,使氣行于血分之中,助歸、芍以生新血而蕩滌其瘀血也,加百草、蜂蜜以和中,則又無過烈之患,奏功之神奇,實有妙理耳。
【摘錄】《寒溫條辨》卷五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當歸導滯湯,我們知道當歸導滯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枳實導滯丸是我們?nèi)粘I钪谐R姷囊环N方劑,但是不經(jīng)常服用這種藥的人對于枳實導滯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枳實導滯丸是怎樣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處方】枳實(炒)100g 大黃200g 黃連(姜汁炒)60g 黃芩60g 六神曲(炒)100g 白術(炒)100g 茯苓60g 澤瀉40g
【性狀】為淺褐色至深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苦。
【炮制】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消積導滯,清利濕熱。用于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大便秘結,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貯藏】密閉,防潮。
【摘錄】《中國藥典》
【處方】大黃30克 枳實(麩炒,去瓤)神曲(炒)各15克 茯苓(去皮)黃芩(去腐)黃連(揀凈)白術各10克 澤瀉6克
【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濕熱積滯內(nèi)阻,胸脘痞悶,下痢或泄瀉,腹痛,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象沉實。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時用溫水送下。
【摘錄】《內(nèi)外傷辨》卷下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枳實導滯丸,我們知道枳實導滯丸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如果有需要的話,大家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