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的藥用價值_黃丹的副作用
丹道養(yǎng)生。
“你有一萬種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變?nèi)朔N,你沒有健康,只能是空談?!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黃丹的藥用價值_黃丹的副作用”,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黃丹的藥用價值
1、癰疽瘡瘍
本品辛寒,能拔毒防腐,生肌斂瘡,為治療瘡瘍的常用藥物。用治多種瘡瘍病證。初起紅腫或膿成未潰者,可用《普濟本事方》斂瘡內(nèi)消方,即以黃明膠30g、入水半升中加熱熔化,再入黃丹30g,煮三五沸,放冷后,涂敷瘡上,即可使之消散;瘡瘍潰后,膿水淋漓者,可與煅石膏、輕粉、冰片同用,研為細末,即《馬氏方》桃花散,外摻瘡上,有收濕斂瘡之效;若瘡瘍久潰,不能收口又可與煅石膏、乳香、沒藥等生肌斂瘡之品同用,如《中醫(yī)傷科學講義》八寶生肌散。
2、濕疹癬瘡
本品有攻毒殺蟲,收濕止癢之功,可用治皮膚濕癢之癥。如《嬰童百間》金華散,即以本品與輕粉、黃柏,黃連、麝香配合,共研細末,外用治一切濕疹癬瘡。干性者以豬脂調(diào)敷,濕性者以干粉摻之。亦可用治鵝掌風,如《瘡瘍外用本草》東磯散,即以本品配明磯(黃丹1份、明礬10份)而成,每用24g,加人煮沸的米醋500ml中,攪勻離火,先用紗布隨擦患掌,待溫后將手浸飽其中約50分鐘,冷則加熱,每日3次,連用4~5天,用藥期間不可洗手。民間亦單用本品干摻,以治腳癬趾縫濕爛。
3、驚癇癲狂
本品內(nèi)服,能鎮(zhèn)驚墜痰。古時多與祛痰安神之品同用。如《傷寒論》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即以小柴胡湯加鉛丹、龍骨、牡蠣、茯苓等而成,用治傷寒誤治,邪熱彌漫,煩驚譫語等證?!镀諠健犯鼏斡帽酒?以治癲癇并風狂久不瘥者,黃丹不拘多少,以水飛過,燕餅為丸梧子大。每服50粒,人參湯下,日3~4服。
4、瘧疾
本品內(nèi)服,還能祛淡瘧延。用治瘧疾,可以單用,但多入復方中用,可與常山、青蒿、大蒜等同用。如《肘后備急方》以本品30g,常山90g,研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3丸,日3服;《仁存堂方》則以之與青蒿共為散劑,寒多則用酒服,熱多則用茶送。
此外,本品入油熬制后,具有膠粘之性,可緊附于皮膚之上,故為制備外用膏藥的重要原料,以供外貼之用;或以此為基礎,配入解毒、活血、止痛、生肌作用的藥物,制成各種不同的膏藥。
黃丹的副作用
本品主要外用于散劑及膏藥中,能與植物油化合,為制膏藥的基礎劑,有較好的解毒收斂作用。如經(jīng)驗方紅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錢、升丹一錢),調(diào)入油膏內(nèi),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潰瘍不斂。
此外,內(nèi)服小量可墜痰截瘧,又可用于蟲積腹痛,因本品有毒,故目前臨床上極少應用。
黃丹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本經(jīng)》:"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
《別錄》:"止小便利,除毒熱臍攣,金瘡溢血。"
《藥性論》:"治驚悸狂走,嘔逆,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
《日華子本草》:"鎮(zhèn)心安神,療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瘡,長肉,及湯火瘡,染須發(fā),可煎膏。"
《本草衍義》:"治瘧及久積。"
《醫(yī)學入門》:"主中惡心腹脹痛。"
yS630.Com相關(guān)推薦
過路黃的藥用價值
過路黃多年生草本。莖濃紫紅色,具短柔毛,分枝多,下部匍匐,節(jié)處生不定根,上部斜升,長枝達20厘米。單葉交互對生,枝端密集,略被短柔毛;葉片廣心形,長達25毫米,寬達19毫米,先端鈍尖,全緣基部楔形,上面淡綠色,下面色更淡,邊緣有綠紅色小點;柄長約5毫米。花黃色,單生于枝端葉腋,成密集狀;苞片卵形或亞圓形;淡綠色,下部邊緣紫紅色;花梗極短;花徑約8毫米;花萼5深裂,裂片披針形,長6毫米,寬1.5~2毫米,被極短柔毛;花冠輪狀,下部合生,裂片5,卵形,先端銳尖,成覆瓦狀排列;雄蕊5,長短不一,長約6.5~8毫米;子房上位,卵形,被長白柔毛,1室。果為蒴果,種子多數(shù),萼宿存?;ㄆ?~4月。
過路黃的功效是清熱利濕、消腫解毒、祛風散寒,過路黃的作用是治感冒咳嗽、頭痛身疼、腹瀉、膀胱癌、前列腺癌。
過路黃的作用:過路黃全草可供藥用,治尿路結(jié)石,膽囊炎,膽結(jié)石,黃疸性肝炎,水腫,跌打損傷,毒蛇咬傷及毒蕈和藥物中毒;外敷治火燙傷及化膿性炎癥。
過路黃及其醇提物均有促進凝血的作用。粗制浸膏也有促進血液凝固的作用,蛙腿灌流時并有收縮周圍血管作用。小鼠靜脈注射過路黃素后,出血時間縮短45%。家兔靜脈注射,可大大縮短其血凝時間,井使血小板數(shù)增加。實驗性狗股動脈出血時,局部應用過路黃粉并加壓迫,有一定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60g;或搗汁。外用:搗敷。
過路黃的副作用
無毒。
過路黃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草木便方》:過路黃治臍風腹痛,痰嗽,咽喉風痹,蛇傷。
2、驗方(《湖南藥物志》):過路黃,水煎服,治療石淋。
3、《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過路黃治腹瀉。
4、驗方(《四川中藥志》):四川大金錢草、狗寶,研末,蒸豬肝服;過路黃治療膽石癥;
5、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過路黃祛風散寒,止咳。過路黃治風寒頭痛、身痛,咳嗽。
6、驗方(《百草鏡》):對坐草、白荷包草、增地木、茵陳,過路黃治療黃疸初起。
黃堇的藥用價值
黃堇的功效
1、黃堇可以殺蟲滅菌
黃堇是很好的殺菌滅蟲的藥草,這一點對于喜愛野外生活的人來說大有裨益。特別是生活的環(huán)境或者工作比較容易被毒蛇咬傷的,也可以進行治療。只需要將黃堇搗碎后外敷在患處,這樣可以有效地延長及時就醫(yī)的時間,為生命健康安全爭取足夠的時間。
2、黃堇可以清熱解暑
炎熱的夏季,室外溫度讓人暈眩。特別是一些中老年者或者體弱者很容易經(jīng)受不住這烈日的照射,中暑現(xiàn)象層出不窮,而黃堇正是一種可以消暑的藥材,能夠幫助我們迅速從中暑的狀態(tài)中解脫出來。所以如果體質(zhì)不是很好的人們,可以子啊夏季飲用一些黃堇熬成的水,有助于防止中暑的發(fā)生哦。
3、黃堇可以治療頑固疥癬
疥癬是一種惱人的皮膚病,說是嚴重倒也不至于威脅我們的生命,但是因為疥癬暴露皮膚的表面,所以如果患有此病,很可能導致日常交際的許多方面非常尷尬,甚至可能遭遇別人的異樣目光。而使用黃堇外敷可以有效地緩解疥癬的發(fā)展,起到輔助治療的目的。
黃堇的作用:功用主治殺蟲,解毒,清熱,利尿。治疥癬,瘡毒腫痛,目赤,流火,暑熱瀉痢,肺病咳血,小兒驚風。
黃堇的的用法用量:外用:搗敷或用根以酒、醋磨汁搽。內(nèi)服:煎湯,1~2錢(鮮者0.5~1兩):或搗汁。
黃堇的副作用
宜忌:江西《草藥手冊》:“一般不作內(nèi)服?!?/p>
黃堇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黃堇的醫(yī)學記載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儒毒殺蟲。治毒蛇咬傷。”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暑,利尿止痢?!?/p>
江西《草藥手冊》:“治瘡毒疥癬?!?/p>
黃堇的醫(yī)學附方
1、治牛皮癬、頑癬:黃堇根磨酒、醋外搽。(江西《草藥手冊》)
2、治瘡毒腫痛:鮮黃堇全草五錢,煎服;并用鮮葉搗汁涂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3、治毒蛇咬傷:鮮黃堇草,搗汁涂敷。(《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4、治目赤腫痛:黃堇鮮全草加食鹽少許搗爛,閉上患眼后。外敷包好,臥床二小時。(《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流火:黃堇全草一兩。加黃酒、紅糖煎服。連服三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黃堇的功效與作用
6、治暑熱腹瀉、痢疾:黃堇鮮全草一兩。水煎服,連服數(shù)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7、治肺病咳血:黃堇鮮全草一至二兩。搗爛取汁服(用水煎則無效)。(《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8、治小兒驚風抽搐,人事不省:鮮黃堇一兩。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雞子黃的藥用價值
雞子黃,中藥名。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黃。鮮蛋去殼,去凈蛋白,留蛋黃用?!侗静菰傩隆?補中益氣,養(yǎng)腎益陰,潤肺止咳,治虛勞吐血。現(xiàn)代研究,雞蛋黃中的卵磷脂、甘油三脂、膽固醇和卵黃素,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身體發(fā)育有很大的作用。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各個年齡組的記憶力。
味甘,性平。歸心、腎、脾經(jīng)。①《千金·食治》:“微寒?!雹凇侗静菰傩隆?“味甘,性平,無毒。入心、肺、腎三經(jīng)。”③《長沙藥解》:“微溫,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jīng)。”④《綱目》:“甘,溫,無毒?!?/p>
【功效主治】:
滋陰潤燥;養(yǎng)血熄風。主治心煩不得眠;熱病痙厥;虛勞吐血;嘔逆;下痢;燙傷;熱瘡;肝炎;小兒消化不良。
1、調(diào)節(jié)血脂作用 卵黃可用來制取卵磷脂(磷脂酰膽堿,lecithin)。卵磷脂是保持體內(nèi)膠體溶液穩(wěn)定的必需物質(zhì),它可促進膽固醇和蛋白質(zhì)結(jié)合而降低血漿膽固醇,減輕脂質(zhì)對血管壁的浸潤。
2、強身健腦作用 卵磷脂具有滋補強壯作用,對機體重要器官的生長發(fā)育、并保持其正常功能是不可缺少的物質(zhì)。它是構(gòu)成細胞膜脂質(zhì)雙層的基本成分,對于維護神經(jīng)系統(tǒng)正常結(jié)構(gòu)和功能所必需。它有利于消除疲勞,增強記憶,防止生物膜老化,溶化和消除過氧化脂質(zhì),對活化腦細胞功能,防止衰老也有重要意義。卵磷脂對于促進肝細胞再生,降低肝內(nèi)膽固醇,維持正常肝臟功能,維護正常血液循環(huán),血液及造血功能,防止疾病發(fā)生,維護機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3、其它作用 磷脂(包括蛋黃磷脂)尚能促進汗腺分泌,改善皮膚營養(yǎng),促進皮膚生長與再生,減少老年斑和皮膚色素沉著,對皮膚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磷脂尚有乳化、抗氧化,增溶,保濕等作用,并可作為藥物載體。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生服、煮食或以藥汁沖服。外用:調(diào)藥涂或煮熟熬油涂敷。
雞子黃的副作用
【用藥禁忌】:
冠心病,高血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者慎用。
雞子黃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眠:黃連四兩,黃芩二兩,芍藥二兩,雞子黃二枚,阿膠三兩。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傷寒論》黃連阿膠湯)2、治溫邪久踞下焦,既厥且噦,脈細而勁:雞子黃一枚(生用),真阿膠二錢,生龜版六錢,童便一杯,淡菜三錢。水五杯,先煮龜版、淡菜,約二杯,去滓人阿膠,上火烊化,納雞子黃,攪令相得,再沖童便,頓服之。(《溫病條辨》小定風珠)。
3、治小兒驚痼:雞子黃和乳汁,量兒大小服之。(《普濟方》)。
4、治卒干嘔不息:破雞子去白,吞中黃數(shù)枚。(《肘后方》)。
5、治卒腹痛下赤白痢,數(shù)日不絕:雞卵一枚,取出黃,去白,納胡粉令滿,殼燒成屑,以酒服一錢匕。 (《肘后方》)。
6、治妊娠血下不止,名曰漏胎,血盡子死:雞子十四枚,取黃,以好酒二升煮,使如餳,一服之未瘥,更作服之,以瘥為度。(《普濟方》)。
7、治孩子熱瘡:雞子五枚(去白取黃),亂發(fā)如雞子許大。二味相和于鐵銚子中,炭火熬,初甚干,少頃即發(fā)焦,遂有液出,旋取置一瓷碗中,以液盡為度,取涂熱瘡上,即以苦參末粉之。(劉禹錫《傳信方》亂發(fā)雞子膏)。
8、治熱毒瘡瘥后,瘢痕不滅:雞子一枚(酒浸七日后取黃),白僵蠶三七枚(搗末)。 上藥與雞子相和令勻,先以布揩瘡瘢赤痛,涂之。(《圣惠方》)。
9、治鼠瘺:雞卵一枚,米下蒸半日,取出黃,熬令黑,先拭瘡上汁令干,以藥納瘡孔中。(《千金要方》)。
天竺黃的藥用價值
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風;利濕。
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帶下;胃痛;風濕痹痛;小兒驚風;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酒浸敷。
1、天竺黃配半夏曲,一清一燥,清熱除濕,化痰止咳力量增強,主治濕熱內(nèi)蘊,咳嗽吐痰不爽,嘔惡,胸悶胸痛,夜寐不安等癥。最宜用之于小兒痰熱交熾,消化不良,或痰風將作,目睛呆滯之際。
2、天竺黃配菖蒲,竹黃以清為主,菖蒲以開為主,一清一開,相輔相佐,一寒一溫,相互補充,用治熱病神昏,中風痰熱壅盛等癥,療效大增。
3、天竺黃配膽星,相須為用,主治痰熱閉阻清竅,高熱神昏譫語,驚癇等癥。
4、天竺黃配朱砂,用治痰熱驚風,效果甚佳。
5、天竺黃配白僵蠶,用治風熱痰喘,驚癇抽搐。
天竺黃的副作用
灰指甲、鵝掌風等皮膚病患者忌服天竺黃;孕婦禁用天竺黃;服藥期間忌食蘿卜、酸辣。
天竺黃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天竺黃治小兒急驚風:青黛、輕粉各一錢,牽牛末五錢,天竺黃二錢。上為末,白面糊丸,如小豆大,(每)二十丸,薄荷湯下。(《小兒藥證直訣》利驚丸)
2、天竺黃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塞壅嗽,驚風潮搐,中暑,亦治室女白帶: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錢,辰砂、麝香(各別研)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干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炒干用)。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小兒藥證直訣》抱龍丸)
3、天竺黃治鼻衄不止:天竺黃、芎藭各一分,防己半兩。上三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新汲水凋下。肺損吐血用藥二錢匕,生面一錢匕,水調(diào)下,并食后服。(《圣濟總錄》天竺黃散)
4、天竺黃治療小兒哮喘。蜂房6克,地龍10克,桔梗6克,蘇子12克,白果10克,百部10克,天竺黃3克,訶子6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蜂龍湯《丁金元方》)
5、天竺黃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板藍根20克,黃芩10克,浙貝10克,橘紅10克,天竺黃15克,元參12克,炒杏仁10克,白前10克,魚腥草15克,蘆根20克,炙紫菀12克,甘草10克。水煎服,輕者,日服1劑,2次服,重者,每日2劑,日服4-6次。 (清肺化痰湯《郭中元方》)
溪黃草的藥用價值
全草入藥,治急性肝炎、急性膽囊炎、跌打瘀腫等癥。
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國內(nèi)外學者掀起溪黃草研究熱潮,并已發(fā)表了數(shù)以百計的論文。據(jù)報道,溪黃草的主要活性成分為黃酮類物質(zhì),對肝炎病毒有顯著抑制復制作用,臨床效果高達84%,甚至優(yōu)于干擾素與利巴韋林合劑。
溪黃草是中國民間的習用抗肝炎草藥,中國國內(nèi)已開發(fā)出10多種溪黃草制劑,但尚未有一只單一成分溪黃草制劑獲得國家藥品批文。估計溪黃草制劑的銷量約在1億-2億元。國內(nèi)已有企業(yè)利用溪黃草與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參等加工成復方成藥,用于治療慢性乙肝或丙肝。
溪黃草具有清熱利濕、退黃祛濕、涼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痢疾,腸炎,癃閉,跌打瘀痛等病癥。其實溪黃草是不能治療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黃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黃草做急性治療,便是慢性乙肝還是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做有針對性的治療,否則有可能延誤病情,進而增加治愈的難度。中草藥溪黃草對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療小三陽效果卻非常有限。
溪黃草的副作用
雖然溪黃草有對人體的清熱解毒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長時間服用溪黃草,也會產(chǎn)生一定的副作用,藥劑的成分含量不同,所產(chǎn)生的副作用也不同,合理使用溪黃草所產(chǎn)生的副作用比較少,目前溪黃草引起的嚴重不良癥狀,現(xiàn)在尚未可知。如果服用溪黃草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肝臟的負擔,影響病情。
溪黃草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溪黃草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溪黃草配酢漿草、鐵線草,水煎服。(《中醫(yī)方藥學》)
2、溪黃草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黃草50~100克。田螺養(yǎng)水中2~3天,使其排盡污泥廢物,然后將田螺尾部敲去少許,與溪黃草50~100克,同煮湯服食。
3、溪黃草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溪黃草配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水煎服。(《中醫(yī)方藥學》)
4、溪黃草治濕熱下痢:一溪黃草鮮葉,搗汁沖服:二溪黃草配天香爐、野牡丹,水煎服。(《中醫(yī)方藥學》)
5、溪黃草治瘙閉:鮮香茶菜100克,鮮石韋、鮮車前草各50克。水煎服。(江西《草藥手冊》)
6、治痢疾,腸炎:鮮四方蒿葉。洗凈,搗汁內(nèi)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兒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選編·傳染病》)
導讀:中藥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活血丹圖片、活血丹的藥用價值、活血丹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知識,不妨來關(guān)注一下。
活血丹簡介活血丹圖片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活血丹的藥用價值活血丹的用法與用量活血丹的副作用活血丹簡介
活血丹,藥用部分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4-5月采收全草,曬干或鮮用。
莖葉方柱形,細而扭曲,長10-20cm,直徑1-2mm,表面黃綠色或紫紅色,具縱棱及短柔毛,節(jié)上有不定根;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常中空。葉對生,灰綠色或綠褐色,多皺縮,展平后呈腎形或近心形,長1-3cm,寬1.5-3cm,邊緣具圓齒葉柄纖細,長4-7cm。輪傘花序腋生,花冠淡藍色或紫色,二唇形,長達2cm。搓之氣芳香,味微苦。
活血丹圖片
活血丹的功效與作用
1、活血丹的功效
活血丹味苦、辛、性質(zhì)寒涼,可以入肝經(jīng)和膽經(jīng)以及膀胱經(jīng),利濕通淋和清熱解毒以及消腫等都是它的重要功效,平時可以用于人類石淋和黃疸以及腫痛的跌打外傷的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2、活血丹可以利丹
利膽是活血丹的重要功效,它進入人體以后能增加肝細胞的再生,也能促進膽汁的分泌,能讓肝膽內(nèi)的內(nèi)壓增加,加快膽汁的排出,對減少肝膽類疾病的發(fā)生有很好的作用。
3、活血丹能利尿化解結(jié)石
活血丹有很好的利尿作用,能治療身體浮腫,治療小便不利,同時也能讓小便轉(zhuǎn)化成酸性,溶解身體中生成的結(jié)石,對尿路結(jié)石有很好的化解和預防作用。
4、活血丹有抗菌作用
抗菌是活血丹的重要作用,它對人類身體中的金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桿菌以及傷寒桿菌都有很好的抑制和對抗的作用,能減少多種病菌性疾病的發(fā)生。
5、活血丹可治跌打損傷
活血丹有很好的止血和消腫作用,在人類出現(xiàn)跌打損傷以后可以取新鮮的活血丹全草搗碎,然后直接敷在受傷的部位上,就能起到快速消腫和止痛的功效。
活血丹的藥用價值
民間廣泛用全草或莖葉入藥,治膀胱結(jié)石或尿路結(jié)石有效,外敷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瘡癤癰腫丹毒、風癬,內(nèi)服亦治傷風咳嗽、流感、吐血、咳血、衂血、下血、尿血、痢疾、瘧疾、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紅崩、白帶、產(chǎn)后血虛頭暈、小兒支氣管炎、口瘡、胎毒、驚風、子癎子腫、疳積、黃疸、肺結(jié)核、糖尿病及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癥。葉汁治小兒驚癎、慢性肺炎。
活血丹的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或浸酒,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敷。
活血丹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
以上就是一些活血丹的相關(guān)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guān)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黃升丹,作為傳統(tǒng)中藥方劑在我國應用的歷史已很悠久。我國很多的藥物學著作中都將其列為上品,且記述了黃升丹的神奇功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處方】水銀1兩,火消1兩,明礬1兩。
【制法】將火消、明礬研細末,和水銀倒在小鐵鍋內(nèi)攪勻,將小鐵鍋燉在炭火上,用細鐵筋攪之,徐徐熔化取下(這一操作叫做結(jié)胎子);將大瓷碗合在小鐵鍋內(nèi),用桑皮紙攤成粗條,灑水打潮,塞緊碗邊,再用無名異(砂子)蓋在上面,只留碗底露外,放上一角通草,以小銅錢壓住,將鍋放在炭爐上,用適當均勻火力燒之,見碗底上之通草發(fā)黃為度,將鍋取下,侯冷取去無名異,將大碗揭開,用小刀鏟下黃升丹,裝入瓶中,研細用之。
【功能主治】提膿拔毒。主癰疽潰后膿不出者。
【用法用量】每次少許,摻患處,以膏藥蓋貼。
【注意】不可入口。
【摘錄】《中藥成方配本》
沒有想到吧,黃升丹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黃丹膏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黃丹膏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黃丹24兩(微炒,細羅),麻油2斤半,豬脂8兩(臘月者),松脂4兩,紫花1兩(去土),當歸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莨菪子2兩,棘針49枚(頭曲者),青緋帛各2尺(燒灰),人糞灰1兩,青柏葉1兩,蜥蝎7枚,亂發(fā)如雞子大,蠟3兩,蔥(并根)20莖。
【制法】上銼,先下油脂于鍋內(nèi)煎令熔,次下藥,以文火煎半日,次下松脂、蠟,候香熟,以綿濾去滓,都入藥油于鍋中,納黃丹,不住手攪令勻,候色變紫色,收得油方盡,軟硬得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內(nèi)消止痛。主癰疽發(fā)背,癰腫丹毒,一切瘡癤。
【用法用量】攤在故帛上貼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淘洗7次凈)1兩5錢,黃連5錢,川芎5錢,海螵蛸3錢,輕粉、朝腦、水龍骨。
【制法】上為極細末,以生桐油調(diào)為膏,夾紙做成,著肉面針刺數(shù)十孔。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方中輕粉、朝腦、水龍骨用量原缺。
【摘錄】《瘍科選粹》卷五
【處方】巴豆21粒(去殼),清油2兩,黃丹1兩半。
【制法】清油煎豆黑色,去豆,用黃丹入油慢火熬,攪勻作膏。
【功能主治】腳折(腳皸)。
【用法用量】煎冬橘葉湯洗凈涂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
【處方】黃丹7兩,蠟2兩,白斂2兩(銼),杏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乳香2兩(末),黃連1兩(銼)生油1升。
【制法】前3味以生綿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濾出,下黃丹,以柳木蓖攪,候變黑,膏成,入蠟、乳香更熬,硬軟得所,用瓷盒內(nèi)盛。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疼痛不止,大渴悶亂,腫硬不可忍。
【用法用量】故帛攤貼,每日換2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半兩,舍上黑煤半兩(細研)。
【制法】上藥人蜜調(diào),用瓷盞盛之,以文武火養(yǎng),候成膏。
【功能主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涂瘡上。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黃丹4兩,蜜1兩。
【制法】上藥熬成膏。
【功能主治】口瘡。
【用法用量】涂口內(nèi)。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黃丹膏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黃丹膏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