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膏的功效與作用
【www.cndadi.net -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黃丹膏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黃丹膏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黃丹24兩(微炒,細羅),麻油2斤半,豬脂8兩(臘月者),松脂4兩,紫花1兩(去土),當歸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莨菪子2兩,棘針49枚(頭曲者),青緋帛各2尺(燒灰),人糞灰1兩,青柏葉1兩,蜥蝎7枚,亂發(fā)如雞子大,蠟3兩,蔥(并根)20莖。
【制法】上銼,先下油脂于鍋內(nèi)煎令熔,次下藥,以文火煎半日,次下松脂、蠟,候香熟,以綿濾去滓,都入藥油于鍋中,納黃丹,不住手攪令勻,候色變紫色,收得油方盡,軟硬得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內(nèi)消止痛。主癰疽發(fā)背,癰腫丹毒,一切瘡癤。
【用法用量】攤在故帛上貼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淘洗7次凈)1兩5錢,黃連5錢,川芎5錢,海螵蛸3錢,輕粉、朝腦、水龍骨。
【制法】上為極細末,以生桐油調(diào)為膏,夾紙做成,著肉面針刺數(shù)十孔。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方中輕粉、朝腦、水龍骨用量原缺。
【摘錄】《瘍科選粹》卷五
【處方】巴豆21粒(去殼),清油2兩,黃丹1兩半。
【制法】清油煎豆黑色,去豆,用黃丹入油慢火熬,攪勻作膏。
【功能主治】腳折(腳皸)。
【用法用量】煎冬橘葉湯洗凈涂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
【處方】黃丹7兩,蠟2兩,白斂2兩(銼),杏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乳香2兩(末),黃連1兩(銼)生油1升。
【制法】前3味以生綿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濾出,下黃丹,以柳木蓖攪,候變黑,膏成,入蠟、乳香更熬,硬軟得所,用瓷盒內(nèi)盛。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疼痛不止,大渴悶亂,腫硬不可忍。
【用法用量】故帛攤貼,每日換2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半兩,舍上黑煤半兩(細研)。
【制法】上藥人蜜調(diào),用瓷盞盛之,以文武火養(yǎng),候成膏。
【功能主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涂瘡上。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黃丹4兩,蜜1兩。
【制法】上藥熬成膏。
【功能主治】口瘡。
【用法用量】涂口內(nèi)。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黃丹膏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黃丹膏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Ys630.com相關知識
黃接骨丹的作用有哪些?黃接骨丹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黃接骨丹。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 山馬菜 的 根 。秋季采挖。
【原形態(tài)】山馬菜,又名:尖葉絲石竹、石欄菜、尖葉霞草。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蘇、陜西及華北各地。
【化學成份】含尖葉絲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與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巖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淡,性涼。"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上面介紹了黃接骨丹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黃接骨丹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黃英丹的作用。
【處方】硫黃粉1兩,砒霜(以醋1升煎令醋干)1兩,密陀僧(燒令通赤)1兩,乳頭香(別研)1兩,人糞霜(燒灰,淋取汁,熬成霜)1兩。
【制法】上藥除乳香外,同研如粉,以多年米醋半升,煎乳香令消,入寒食蒸餅末,同研如膏,后入諸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久患心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酒送下。但是心痛,須叟即定;如是多年心痛不愈,每日空心常服1丸,服至30丸,一生不再發(fā)動。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黃英丹,我們知道黃英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基本上一提到黃丹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黃丹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白礬2錢(飛過),黃丹3錢(炒紫色)。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驢馬汗入瘡。
【用法用量】涂患處;如干,油調(diào)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七
【處方】黃丹(煅)3錢,白礬(枯)3錢,龍骨3錢,寒水石3錢,乳香3錢,木香(不見火)3錢,黃連3錢,黃芩3錢,檳榔3錢,膩粉3錢,腦子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斂瘡口。主
【用法用量】隨瘡干濕用之:干則用溫鹽湯洗;濕凈干,卻摻其上。用不可太早,須膿血去凈臨好方用。
【摘錄】《得效》卷十九
【處方】黃丹半兩,白礬1兩,川升麻1分(末),細辛1分(末),麝香1錢(細研)。
【制法】先研白礬、黃丹為細末,于生鐵銚子內(nèi)炒如火色,取出,于地上用紙一重襯,以物蓋之出火毒,1宿后,入川升麻等3味,為細散。
【功能主治】牙齒歷蠹色黑。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摻于患處。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黃丹3兩(炒令紫色),棗肉30枚(搗為1塊,用紙緊裹,大火燒令赤,候冷取出),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連半兩(去須,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休息痢諸藥無效,赤白痢,水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赤白痢及水瀉,每服半錢,粥飲調(diào)下。
【注意】忌油膩、冷物。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丹1兩,胡粉1兩,栝樓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澤瀉3分,石膏1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白石脂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消渴飲水過多,煩熱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白礬1錢,龍骨1錢,黃丹1錢,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丹腫。
【用法用量】先以綿杖子拭耳內(nèi)令凈,后用紙捻子蘸藥人耳內(nèi)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引《大方》
【處方】黃丹3分(炒令紫色),栝樓根1兩,前胡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澤瀉半兩,石膏1兩(細研),赤石脂半兩(細研),貝母半兩(煨令徽黃)。
【制法】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消渴,心神煩悶,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清粥飲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黃丹1兩,白礬3分,芎?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陰癢,似有蟲狀,煩悶。
【用法用量】以谷囊盛,納陰中。蟲當自出。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黃丹半兩,莨菪子半兩,黃明膠半兩,青州棗30枚(去核)。
【制法】上藥搗做1團,燒令通赤,放冷,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米飲調(diào)下,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有關黃丹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黃庭丹的制作方法。
【處方】硫黃1兩,硼砂2兩。
【制法】上2味,同研如粉,入瓷盒子內(nèi),如法固濟,候干了,入灰爐中,常以頂火4兩,養(yǎng)7日,又于盒底著火4兩,養(yǎng)1日,取出;看硫黃在盒上,硼砂在盒子下,又依前研,入盒,又養(yǎng)7日足,又于盒底著火養(yǎng)1日,但看硫黃不上盒子,即住火,取出;以黃蠟煮,出火毒,候蠟黑如漆,去蠟,以火焙干,重細研,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破宿血,止疼痛。主男子女人,積冷氣塊。
【用法用量】每日服3丸,空心以酒或醋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上面介紹了黃庭丹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黃庭丹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對于黃耆膏,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黃耆膏。
【處方】黃耆480兩。
【制法】上藥酌予切碎,水煎3次,分次過濾,去滓,濾液合并,用文火煎熬濃縮至膏狀,以不滲紙為度,每1兩膏汁兌煉蜜2兩成膏,裝瓶,重2兩。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調(diào)養(yǎng)榮衛(wèi),托里生肌。主氣虛血虧,虛勞盜汗,肺虛作喘,身體羸瘦。瘡面久不愈合,陰瘡膿毒未盡,下肢頑固性潰瘍,魚鱗癬(蛇皮癥)。
【用法用量】每服5錢,日服2次,開水沖服。
【摘錄】《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處方】生箭耆4錢,生石膏4錢(搗細),凈蜂蜜1兩,粉甘草2錢(細末),生懷山藥3錢(細末),鮮茅根4錢(銼碎,如無鮮者,可用干者2錢代之)。
【功能主治】肺有勞病,薄受風寒即喘嗽。冬時益甚者。
【用法用量】上先將黃耆、石膏、茅根煎10余沸去滓,澄取清汁2杯,調(diào)入甘草、山藥末同煎,煎時以箸攪之,勿令2末沉鍋底,1沸其膏即成,再調(diào)入蜂蜜,令微似沸,分3次溫服下,1日服完,如此服之,久而自愈。然此乃預防之藥,喘嗽未犯時,服之月余,能拔除病根。
【各家論述】用黃耆以補肺之陽,山藥以滋肺之陰,茅根以通肺之竅,俾肺之陰陽調(diào)和,竅絡貫通,其闟辟之力自適均也;用石膏者,因其涼而能散,其涼也能調(diào)黃耆之熱,其散也能助茅根之通也;用甘草者,因其味甘,歸脾益土,即以生金也;用蜂蜜者,因其甘涼滑潤,為清肺潤肺,利痰寧嗽之要品也。
【摘錄】《衷中參西》上冊
【處方】黃耆1兩(銼),芎?1兩,當歸1兩(切,炒),黃芩1兩(去黑心),黃連1兩(去須),白蘞1兩,芍藥1兩,防風(去叉)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產(chǎn)后乳痛,欲結未結,膿攻疼痛。
【用法用量】用雞子白調(diào),隨大小貼之,每日1易。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六六
【處方】黃耆1兩(銼),當歸1兩(切,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白芷1兩,芎?1兩,續(xù)斷1兩,細辛1兩(去苗葉),薤白(細切)1兩,豬脂(切)1斤。
【制法】上除豬脂外,搗碎,以酒半升拌1宿,焙干,次日先煎脂沸,下諸藥,候色變,濾去滓,以盒盛之。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一切傷損。
【用法用量】不拘多少,涂所傷處。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五
【處方】黃耆1兩,附子1兩,白芷1兩,甘草1兩,防風1兩,大黃1兩,當歸1兩,續(xù)斷1兩,芍藥1兩,蓯蓉1分,生地黃5分,細辛3分。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諸癰破后,大膿血,極虛。
【用法用量】以豬脂3升,納諸藥,微火慢煎,候白芷黃色,膏成。絞去滓,候凝,涂瘡,摩四邊、口中,日4次。
【摘錄】《鬼遺》卷五
【處方】黃耆1兩半(銼),漏蘆1兩半,黃柏1兩半(銼),槐子仁1兩半,木通1兩半(銼),苦參1兩半(銼),貍骨2兩(搗為末),雄黃3分(細研),虎骨3兩(搗為末),硫黃1兩(細研),麝香1錢(細研),蜣螂末半兩。
【制法】上以臘月豬脂3斤,煉諸藥20余沸,以布絞去滓,更入鐺煉1兩沸,又以綿絞過,以瓷盒盛之,下雄黃等,攪令勻。
【功能主治】殺蟲。主痔瘺。
【用法用量】于故帛上貼之,日2-3度換。蟲出即愈矣。
【摘錄】《圣惠》卷六十
【處方】黃耆1兩,赤芍藥1兩,當歸1兩,川大黃1兩,芎?1兩,獨活1兩,白芷1兩,薤白1兩,生地黃2兩,麝香2錢(細研)。
【制法】上銼細,先用豬膏2升,煎3-5沸,下藥煎白芷色赤,以綿濾去滓,入麝香,攪令勻,收瓷盒中。
【功能主治】止痛生肌。主一切癰疽發(fā)背。
【用法用量】方中薤白原作“韭白”,據(jù)《普濟方》改。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耆1分(銼),升麻1分,大黃1分(生銼),芍藥1分,細辛(去苗葉)半兩。
【制法】上為末,以清麻油5合調(diào)勻,慢火煎取2合,稀稠得所,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耳內(nèi)窒塞,如有物點。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滴耳中,日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處方】黃耆(銼)半兩,零陵香1分,赤芍藥1錢(銼),芎?1錢(銼),天麻1錢(銼),防風1錢(去叉,銼),生干地黃(銼)1錢,黃蠟2兩半,清油半斤。
【制法】上除蠟外,都一處用銀石器內(nèi)以油浸7日,用文武火煎焦黃色,以綿濾去滓,下黃蠟再煎,令蠟化,盛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舒筋脈,消腫毒,止疼痛。主癰疽瘡癤,皮膚瘙癢,筋脈緊急。
【用法用量】每用以軟帛薄攤貼之;如皮膚瘙癢,筋脈緊急,用少許涂摩尤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
【別名】黃耆散
【處方】黃耆1分,白芷1分,白及1分,白薇1分,當歸1分,芍藥1分,防風1分(去叉),甘草1分,細辛1分(去苗葉),嫩桑枝1分,垂柳枝2兩,乳香(研)1分,鉛丹6兩,清麻油1斤。
【制法】上除乳香、油、鉛丹外,細銼,以油浸1宿,次日煎候白芷黃黑色,綿濾去滓,下鉛丹,以柳蓖攪候變黑色,滴水中為珠子,即入乳香末,足攪令勻,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止痛,抽火毒,吮膿。主灸瘡。
【用法用量】黃耆散(《普濟方》卷二七七)。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三五
【處方】綿黃耆半兩,吳白芷半兩,槐角半兩,防風半兩,當歸半兩,杏仁2兩。
【制法】上用麻油4兩,木炭火慢慢熬,候藥焦,漉出不用,入黃蠟2兩,熬成稀膏,入瓷器中收,蜜封。
【功能主治】頭面生瘡。
【用法用量】旋取,如面油用之。
【摘錄】《雞峰》卷十八
【處方】人參3錢,黃耆3錢,當歸半兩,香白芷3錢,細辛3錢(去葉),羌活3錢。
【制法】上銼,用清油6兩,用前藥一處,慢火內(nèi)熬,令黃耆微黑為度,濾去前藥,只用油,入沒藥末3錢,黃蠟2兩,同油攪勻,盒子盛,候冷用之。
【功能主治】一切瘡癤。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二引《經(jīng)驗方》
以上黃耆膏的中藥方劑,是根據(jù)中醫(yī)辨證治療的原則進行配藥治療,大家可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治療方法。
大家都知道黃香膏對人的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但是很多人卻并不了解它的功效。其實了解這些功效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別名】黃油膏
【處方】松香、白水煮透,取出放冷水內(nèi)搓洗數(shù)10下,再煮再洗,如此9次,倒地得冷取起。每1兩加:輕粉3錢,銀朱1錢,白蜜少許。
【功能主治】賺瘡;及一切癰毒大瘡,日久不愈。
【用法用量】上藥煉老成珠,加菜油少許,燉熱攪勻,看瘡之大小作餅。置瘡上,將綢條扎住。1周時取下,用滾水搓洗極凈,翻轉再貼,周時取下,再洗再貼。只要1個藥餅直貼到好,不須另換。待瘡好,將此藥餅洗凈收好,如遇此瘡,再與別人貼,仍前1周時1洗1貼。此餅若醫(yī)過3人之后,貼上即好,若醫(yī)過10人,貼上更能速愈,奇絕妙絕。
【摘錄】《驗方新編》卷八
【處方】松香、東丹各等分(研細,納胡蔥管內(nèi),飯上蒸熟,取出,用臘月腌豬油擂和),青皮(不壞大者,水浸,用槌鉆戳多孔在上,劈開去瓤)。
【制法】將松香、東丹裝滿青皮內(nèi),對合,在燈上燒瀝取油,理土中1月,出火毒則不痛。
【功能主治】小兒胎毒,瘌痢滿頭肥瘡。
【用法用量】將少許涂瘡上,藥自化開。
【摘錄】《衛(wèi)生鴻寶》卷二
【處方】百草霜、香油、桐油、黃香、乳香、沒藥。
【制法】上為末,合和為膏。
【功能主治】黃水、肥、臁等瘡。
【用法用量】搽患處。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八
看了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像黃香膏這種方劑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尤其是比較傳統(tǒng)的朋友對于方劑更是情有獨鐘。隨著中國歷史的不斷演變和推進,對于方劑的分類也越來越細分,經(jīng)過不同工藝的處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藥方劑的種類有很多,它們都是由常用的養(yǎng)生藥材混合制成的,粉黃膏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粉黃膏的藥效有哪些吧。
【處方】硫黃1分(為末),蘿卜(切去蓋,剜作甕子,入硫黃在內(nèi),以竹針蓋定,安糠火煨1宿,取出研細),輕粉、烏頭尖各少許(為末)。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肺熱,鼻發(fā)赤瘰,俗謂酒渣。
【用法用量】以面油調(diào),臥時敷。
【摘錄】《三因》卷十六
【處方】蛤粉1兩,石膏5錢,輕粉5錢,黃柏5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黃水瘡。
【用法用量】暑天用無根水,秋、冬用麻油調(diào)敷。
【摘錄】《洞天奧旨》卷十
上文主要介紹了粉黃膏的作用以及怎么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食用,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到大家。
臭黃膏的作用是比較強大的,它在臨床上的應用也比較廣泛,所以我們不僅要知道它的治療效果,也要知道臭黃膏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處方】臭黃半兩(研),亂發(fā)半兩(燒灰),蕪荑半兩,硫黃1分(細研),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吳茱萸半兩,粉腳半兩(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瘡疥癬,久不愈。
【用法用量】以生麻油調(diào),涂于兩手心,合手于股內(nèi),夾藥1宿;如未痊者,次夜更涂,兼吃蜜酒使醉。
【摘錄】《圣惠》卷六十五
【處方】臭黃2分,硫黃1分,蔥白1莖(細切)。
【制法】上為細末,用青油1兩,入鍋子內(nèi),熬令熟,下小件蠟及蔥白,次下硫黃、臭黃攪令勻,膏成,以瓷盤中盛。
【功能主治】小兒胎中受風,長后或身體生疥,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旋旋涂之。
【摘錄】《圣惠》卷九十一
看了上面文章關于臭黃膏的介紹,我突然發(fā)現(xiàn)好的身體還是要從飲食做起。平時大魚大肉和太寡淡都不是養(yǎng)生之道,科學的葷素搭配才是最重要的。
中藥方劑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幾種中草藥按照一定的數(shù)量比例混合后制成的產(chǎn)品。二黃丹就是一種中藥方劑,你知道它的作用功效嗎?不清楚的話現(xiàn)在就來了解一下吧!
【處方】雄黃1兩,麻黃1兩。
【制法】上為細末,飲湯為丸。
【功能主治】悶瘄不出,及瘄已見,為風寒所閉,或傷冷不透,喘急悶亂。
【用法用量】10歲以上者服1錢,10歲以下的服5分。
【摘錄】《瘄疹選要》
【處方】硫黃31g,雄黃31g,冰片1.5g,樟腦1.5g。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疥。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搽。
【摘錄】《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
【處方】黃柏5錢,輕粉1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疥瘡膿窠痛甚者。
【用法用量】雞子黃熬油調(diào)搽。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四引孫真人方
二黃丹采用傳統(tǒng)的幾種純天然中藥材制成,對一些病癥有著極好的治療效果,而且無絲毫的副作用,對一些患者來說,的確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對于人類來說,養(yǎng)生是很重要的,畢竟身體會健康,而且氣色也會改善不少,這讓很多人為之心動,不過,養(yǎng)生的方法有很多種,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種好,對此,下面就為朋友們說一說中藥方劑黃耆白芷膏,它是一種效果非常好的養(yǎng)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養(yǎng)生秘訣。
【處方】黃耆1兩,白芷1兩,大黃1兩,當歸1兩,續(xù)斷1兩,薤白(切)2兩,松脂2兩,乳香半兩,蠟1兩,豬脂2介,生地黃汁3合。
【制法】上11味,取前5味銼碎,以地黃汁拌勻,先熬脂令沸,下諸藥,煎候白芷赤黑色漉出,下薤白、松脂、乳香、蠟,煎候熔盡,以綿布絞去滓,瓷盒內(nèi)盛。
【功能主治】乳癰。
【用法用量】取涂敷乳上,每日3-4次。即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八
對于文章介紹的關于黃耆白芷膏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多去了解一些相關的醫(yī)學常識,在豐富閱歷的同時增加對醫(yī)藥常識的理解。
二黃膏是一種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方劑,對很多疾病都有不錯的效果,二黃膏可以說是醫(yī)者喜用,患者樂意接受的一味方劑,但運用不當,服食方法不對,療效會減弱。下面來談談二黃膏的主要功效與服用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夠為大家?guī)韼椭?/p>
【處方】清油3兩,巴豆20粒,黃蠟1兩,雄黃1錢,硫黃1錢。
【制法】清油煎巴豆微黑,去巴豆,入黃蠟化訖,研雄黃、硫黃,溫入成膏。
【功能主治】一切瘡痏,疹痘后瘡。
【用法用量】洗凈,抹敷2-3次。
【摘錄】《得效》卷十九
【別名】二黃散
【處方】黃柏、大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一切腫毒,坐板瘡。敷一切腫毒,熱浮在外,或時氣熱壅者。
【用法用量】二黃散(《絳囊撮要》)?!督{囊撮要》本方用法:為末,入豬油共搗勻,搽。
【摘錄】《癰疽驗方》
【處方】黃丹、黃蠟、香油。
【制法】先用香油4兩,鐵勺熬滾,入蠟1兩,再熬化提起,入黃丹,調(diào)得稀糊為度。
【功能主治】杖瘡。
【用法用量】以油單紙攤貼,外用帛束之。不過3日愈。
【摘錄】《醫(yī)統(tǒng)》卷七十九
【處方】雄黃(末)3錢,雌黃(末)3錢,川烏(末)3錢,松香3錢(末),亂發(fā)1團(燒存性)。
【制法】以豬油6兩熬,次入川烏、松香、亂發(fā)3味,煎至發(fā)消盡,以綿濾去滓,入二黃攪勻,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黃水瘡。
【用法用量】涂瘡上。
【摘錄】《痘疹傳心錄》卷十八
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知道二黃膏有很多的作用與功效,它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很好的,大家可以在平時多關注一下二黃膏。
黃耆必安丹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黃耆必安丹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沒藥2兩,全蝎2兩(酒浸,焙干),羌活2兩,虎骨2兩(酥炙),獨活2兩,防風2兩(去蘆),川芎2兩,當歸2兩,薏苡仁2兩,半夏(姜制)2兩,川烏頭1兩(炮,去皮尖),天麻1兩,枳殼1兩(去白,麩炒),前胡1兩,陳皮紅1兩,細辛1兩,朱砂(別研為衣)1兩,白術半兩,麝香1錢(別研),腦子半錢(別研)。
【制法】上為細末,糯米糊為丸,如龍眼大,朱砂為衣。
【功能主治】血虛生風,左癱右瘓,口眼?斜,語言謇澀諸疾。
【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以酒嚼下,或荊芥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九十三引《衛(wèi)生家寶》
以上就是對于黃耆必安丹的一些介紹,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等的不盡相同,同一種方劑起到的效果很可能也是不太一樣的,所以大家應該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服用,不要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