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朱德說“鍛煉身體要經(jīng)常,要堅持,人和機器一樣,經(jīng)常運動才不能生銹。”養(yǎng)生也日漸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沒有好的身體,萬事事皆休。如何在中醫(yī)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黃丹散的功效與作用》,但愿對您的養(yǎng)生帶來幫助。
基本上一提到黃丹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黃丹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白礬2錢(飛過),黃丹3錢(炒紫色)。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驢馬汗入瘡。
【用法用量】涂患處;如干,油調(diào)
【摘錄】《普濟方》卷二七七
【處方】黃丹(煅)3錢,白礬(枯)3錢,龍骨3錢,寒水石3錢,乳香3錢,木香(不見火)3錢,黃連3錢,黃芩3錢,檳榔3錢,膩粉3錢,腦子少許。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斂瘡口。主
【用法用量】隨瘡干濕用之:干則用溫鹽湯洗;濕凈干,卻摻其上。用不可太早,須膿血去凈臨好方用。
【摘錄】《得效》卷十九
【處方】黃丹半兩,白礬1兩,川升麻1分(末),細辛1分(末),麝香1錢(細研)。
【制法】先研白礬、黃丹為細末,于生鐵銚子內(nèi)炒如火色,取出,于地上用紙一重襯,以物蓋之出火毒,1宿后,入川升麻等3味,為細散。
【功能主治】牙齒歷蠹色黑。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摻于患處。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黃丹3兩(炒令紫色),棗肉30枚(搗為1塊,用紙緊裹,大火燒令赤,候冷取出),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黃連半兩(去須,微炒)。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休息痢諸藥無效,赤白痢,水瀉.
【用法用量】每服1錢,食前以粥飲調(diào)下;赤白痢及水瀉,每服半錢,粥飲調(diào)下。
【注意】忌油膩、冷物。
【摘錄】《圣惠》卷五十九
【處方】黃丹1兩,胡粉1兩,栝樓根1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澤瀉3分,石膏1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白石脂3分。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消渴飲水過多,煩熱不解。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清粥飲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白礬1錢,龍骨1錢,黃丹1錢,麝香半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丹腫。
【用法用量】先以綿杖子拭耳內(nèi)令凈,后用紙捻子蘸藥人耳內(nèi)
【摘錄】《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引《大方》
【處方】黃丹3分(炒令紫色),栝樓根1兩,前胡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澤瀉半兩,石膏1兩(細研),赤石脂半兩(細研),貝母半兩(煨令徽黃)。
【制法】上為細散,入研了藥令勻。
【功能主治】消渴,心神煩悶,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清粥飲調(diào)服,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處方】黃丹1兩,白礬3分,芎?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婦人陰癢,似有蟲狀,煩悶。
【用法用量】以谷囊盛,納陰中。蟲當自出。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處方】黃丹半兩,莨菪子半兩,黃明膠半兩,青州棗30枚(去核)。
【制法】上藥搗做1團,燒令通赤,放冷,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一切痢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米飲調(diào)下,每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九十三
有關黃丹散的食用方法等今天就先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能給大家?guī)韼椭?。另外,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有關這方面的小常識,大家不妨多多的留意一下,這樣可以很好的幫助改善身體的質(zhì)量,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Ys630.com相關知識
黃丹膏在生活中是蠻常見的中藥方劑,采用純天然藥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對黃丹膏還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黃丹24兩(微炒,細羅),麻油2斤半,豬脂8兩(臘月者),松脂4兩,紫花1兩(去土),當歸1兩,防風1兩(去蘆頭),黃芩1兩,莨菪子2兩,棘針49枚(頭曲者),青緋帛各2尺(燒灰),人糞灰1兩,青柏葉1兩,蜥蝎7枚,亂發(fā)如雞子大,蠟3兩,蔥(并根)20莖。
【制法】上銼,先下油脂于鍋內(nèi)煎令熔,次下藥,以文火煎半日,次下松脂、蠟,候香熟,以綿濾去滓,都入藥油于鍋中,納黃丹,不住手攪令勻,候色變紫色,收得油方盡,軟硬得所,用瓷盒盛。
【功能主治】內(nèi)消止痛。主癰疽發(fā)背,癰腫丹毒,一切瘡癤。
【用法用量】攤在故帛上貼之。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淘洗7次凈)1兩5錢,黃連5錢,川芎5錢,海螵蛸3錢,輕粉、朝腦、水龍骨。
【制法】上為極細末,以生桐油調(diào)為膏,夾紙做成,著肉面針刺數(shù)十孔。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方中輕粉、朝腦、水龍骨用量原缺。
【摘錄】《瘍科選粹》卷五
【處方】巴豆21粒(去殼),清油2兩,黃丹1兩半。
【制法】清油煎豆黑色,去豆,用黃丹入油慢火熬,攪勻作膏。
【功能主治】腳折(腳皸)。
【用法用量】煎冬橘葉湯洗凈涂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
【處方】黃丹7兩,蠟2兩,白斂2兩(銼),杏仁3兩(湯浸,去皮尖雙仁,研),乳香2兩(末),黃連1兩(銼)生油1升。
【制法】前3味以生綿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濾出,下黃丹,以柳木蓖攪,候變黑,膏成,入蠟、乳香更熬,硬軟得所,用瓷盒內(nèi)盛。
【功能主治】一切癰疽發(fā)背,疼痛不止,大渴悶亂,腫硬不可忍。
【用法用量】故帛攤貼,每日換2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三
【處方】黃丹半兩,舍上黑煤半兩(細研)。
【制法】上藥人蜜調(diào),用瓷盞盛之,以文武火養(yǎng),候成膏。
【功能主治】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涂瘡上。
【摘錄】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見《普濟方》卷二九九
【處方】黃丹4兩,蜜1兩。
【制法】上藥熬成膏。
【功能主治】口瘡。
【用法用量】涂口內(nèi)。
【摘錄】《普濟方》卷二九九
通過上文介紹可知黃丹膏是由中藥材經(jīng)過一系列工藝制成的, 適合很多疾病的治療,而且由于 黃丹膏為純中藥制劑,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其它方面副作用,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試。
黃接骨丹的作用有哪些?黃接骨丹作為傳統(tǒng)的一味中藥,不但可以用來治療疾病,而且平時可以和一些其他藥材相搭配,做成藥膳,對于調(diào)理人體具有非常不錯的效果。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黃接骨丹。
【來源】為石竹科植物 山馬菜 的 根 。秋季采挖。
【原形態(tài)】山馬菜,又名:尖葉絲石竹、石欄菜、尖葉霞草。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地及平原。分布江蘇、陜西及華北各地。
【化學成份】含尖葉絲石竹甙,系棉根皂甙元與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巖藻糖、鼠李糖、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甙。
【性味】《陜西中草藥》:"味淡,性涼。"
【功能主治】《陜西中草藥》:"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化腐生肌。治跌打損傷,骨折,外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外用:搗敷。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陜西中草藥志》
上面介紹了黃接骨丹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黃接骨丹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各種中藥方劑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在電視上大家應該都看過關于中藥方劑的介紹,它能夠很好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且沒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中藥方劑黃英丹的作用。
【處方】硫黃粉1兩,砒霜(以醋1升煎令醋干)1兩,密陀僧(燒令通赤)1兩,乳頭香(別研)1兩,人糞霜(燒灰,淋取汁,熬成霜)1兩。
【制法】上藥除乳香外,同研如粉,以多年米醋半升,煎乳香令消,入寒食蒸餅末,同研如膏,后入諸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女人,久患心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酒送下。但是心痛,須叟即定;如是多年心痛不愈,每日空心常服1丸,服至30丸,一生不再發(fā)動。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上文我們介紹了什么是黃英丹,我們知道黃英丹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有很好的養(yǎng)生和保健作用,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可以緩解很多癥狀,怎么樣,你了解了嗎?
現(xiàn)代人壓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長期加班的。長期熬夜加班會很容易導致身體差。而中藥方劑其實就可以緩慢的調(diào)理人的身體,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下黃庭丹的制作方法。
【處方】硫黃1兩,硼砂2兩。
【制法】上2味,同研如粉,入瓷盒子內(nèi),如法固濟,候干了,入灰爐中,常以頂火4兩,養(yǎng)7日,又于盒底著火4兩,養(yǎng)1日,取出;看硫黃在盒上,硼砂在盒子下,又依前研,入盒,又養(yǎng)7日足,又于盒底著火養(yǎng)1日,但看硫黃不上盒子,即住火,取出;以黃蠟煮,出火毒,候蠟黑如漆,去蠟,以火焙干,重細研,以粟米飯和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破宿血,止疼痛。主男子女人,積冷氣塊。
【用法用量】每日服3丸,空心以酒或醋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五
上面介紹了黃庭丹是怎樣制作出來的,飲用黃庭丹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
基本上一提到丹粉散,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丹粉散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輕粉5分,黃丹5分,黃連末2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痘毒,膿水淋漓。
【用法用量】搽患處。
【摘錄】《小兒痘疹方論》
【處方】黃連(微妙)1兩,胡連(炒令微黃)1兩,酸石榴皮3分(銼,微炒),訶黎勒1兩(煨,用皮),棗20枚(去皮,燒為灰)。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小兒疳痢久不瘥,肌膚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煎糙米粥飲調(diào)下,1日3-4次。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八
【處方】鉛丹1兩,鹽豉1兩,膩粉半兩,大蒜1顆(去皮,切)。
【制法】上藥先搗蒜令爛,后入余藥,同搗作薄餅,焙干,為細散。
【功能主治】痔瘺有瘡成竅,膿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以少許貼之,1日3-5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黃丹2兩,定粉2兩,白礬2兩。
【制法】上為末,入瓷瓶子內(nèi),用鹽泥固濟,慢火熁令干后,即用大火煅通赤,候冷,將出細研。
【功能主治】癰腫惡瘡中膿水,及新瘡口未干。
【用法用量】敷瘡。
【摘錄】方出《圣惠》卷六十一,名見《普濟方》卷二八六
沒有想到吧,丹粉散也是讓人很驚訝,中醫(yī)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們可以繼續(xù)把我們的傳統(tǒng)醫(yī)學發(fā)揚光大,繼承下去。
眾所周知丹平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不過要說起丹平散的作用的話,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太清楚。那么今天我們就在這里來詳細的了解一下吧。
【別名】通關散、霹靂散、雷擊散
【處方】牙皂3錢,廣藿香2錢,白芷2錢,廣皮2錢,貫仲2錢,薄荷2錢,生甘草黃2錢,木香2錢,桔梗2錢,半夏2錢,明雄黃2錢5分,明朱砂2錢5分,防風1錢,細辛3錢,枯礬1錢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辟穢散寒,通竅解毒;開閉豁痰,祛風殺蟲,避惡除邪。主卒患昏暈,牙關緊急,手足麻木,咽喉腫悶,心腹疼痛;感受瘟氣,霍亂吐瀉,喉痛心慌,閉目不語,手足麻木,發(fā)冷轉(zhuǎn)筋,牙關緊閉,脈氣閉塞,黑痧紅痧。
【用法用量】通關散(《衛(wèi)生鴻寶》卷一)、霹靂散(《醫(yī)學集成》卷三)、雷擊散(《治疔匯要》卷下)。服藥后再看前后心,如有紅點,用針刺破,立愈。
【摘錄】《痧證匯要》卷一
通過上面對丹平散各個方面的詳細介紹,相信大家對于丹平散的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基本知道了丹平散對于一些疾病的功效。
丹皮散是一種對很多疾病都有一定療效的中藥方劑,丹皮散主要是由幾種中藥材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可以說是不會對人體產(chǎn)生的任何傷害的,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處方】丹皮、肉桂、歸尾、玄胡、牛膝、赤芍、三棱、蓬術。
【功能主治】調(diào)經(jīng)。主婦人經(jīng)閉,氣不調(diào)和,血不流轉(zhuǎn),氣血虛損,外發(fā)潮熱,頭痛昏重,肢體倦怠,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神焦,腰背酸疼,盜汗出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女科切要》卷一
【處方】人參1錢,丹皮1錢,白芍1錢,茯苓1錢,黃耆1錢,苡仁1錢,桃仁1錢,白芷1錢,當歸1錢,川芎1錢,甘草5分,木香3分。
【功能主治】下膿,補益。主大腸癰,元虛,腹濡痛,時時下膿者;及小腸癰。
【用法用量】原書卷七有肉桂五分。
【摘錄】《雜病源流犀燭》卷三
【處方】牡丹皮、當歸、骨碎補、紅花(酒浸)、續(xù)斷、乳香、沒藥、桃仁、川芎、赤芍藥、生地黃。
【功能主治】跌撲閃挫傷損,滯血疼痛。
【用法用量】水和酒煎服,用秫米飯乘熱罨縛患處,冷又蒸換。
【摘錄】《瘍科選粹》卷八
【別名】牡丹皮湯
【處方】丹皮、川芎、白術、黃芩、當歸、熟地(一用生地)、甘草。
【功能主治】氣血虛損,內(nèi)則月水不行,外則發(fā)潮熱,頭目昏重,肢體勞倦,五心煩熱,心忡面赤,口燥唇焦,腰背酸疼,盜汗。
【用法用量】
【摘錄】《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一
丹皮散屬于是一種傳統(tǒng)的中藥方劑,使用的主要是一些中藥材和制而成的。對于人們的身體上的一些疾病具備不錯的治療效果。
我們知道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喜歡做各種各樣的藥膳方劑來服用,而一些經(jīng)典的中藥方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哦,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冰黃散有哪些功效作用吧。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面、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一斤。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卻暑散(《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處方】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120克 寒食面 生姜(切碎,搜面勻,日干)各500克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干煩渴,背寒面垢。
【用法用量】每服6克,新汲水或冷熟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處方】冰片2.4克 人中白 黃柏 蒲黃各3克 薄荷葉 黃連各4.5克 甘草 青黛 硼砂 樸消各1.5克 枯礬少許
【制法】共為細末。
【功能主治】主口舌喉內(nèi)結(jié)毒;兼治丹毒。
【用法用量】內(nèi)吹、外敷俱可。
【備注】本方方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引作"冰王散"。
【摘錄】《尤氏喉科秘書》
【別名】止痛散
【處方】牙消3錢,硼砂3錢,明雄黃2錢,冰片1分5厘,麝香5厘。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牙痛。
【用法用量】止痛散(《瘍醫(yī)大全》卷十六)。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爐甘石、冰片、輕粉、乳香、孩兒茶、血竭、沒藥各等分。
【制法】上為極細末。
【功能主治】下疳。
【用法用量】以香油調(diào)敷。
【注意】忌諸般發(fā)毒、動風、辛熱之物。
【摘錄】《走馬疳急方》
【處方】上消1兩,大黃(細末)1錢。
【功能主治】赤流丹毒。
【用法用量】2味相合,新汲水調(diào)攪勻,用雞羽蘸藥時時涂掃,勿令干。可用1小篦刀子疏去流頭赤暈惡血毒汁,次以冰黃散涂之。
【摘錄】《小兒病源》卷一
以上就是對冰黃散配方的詳細介紹,是一個不錯之選,不過制作的時候需要適量,過多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對身體有很大影響。
中醫(yī)的很多東西都神秘莫測,讓人充滿一探究竟的好奇心。黃礬散作為中藥方劑的一種,也是非常的神奇,不僅治愈療效好,而且應用廣泛,那么大家知道黃礬散的成分是哪些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處方】黃礬15克 烏賊魚骨7.5克 黃連7.5克(去須)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一日換三次。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白礬半兩,青礬(燒令汁盡)半兩,白狗糞灰半兩,莽草半兩,雄黃(細研)半兩,石膽(細研)1分,莨菪子(炒令黑)1分,干地龍(微炒)1分,人糞灰1分,麝香1錢(細研)。
【制法】上為末,都研令勻。
【功能主治】急疳蝕齒齦,唇口壞爛腫痛。
【用法用量】先以鹽漿水漱口2-3度,于上點之,日3次。有涎勿咽。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處方】大黃1兩,明礬5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砒信中毒。
【用法用量】每服3-4錢,冷水調(diào)下。
【摘錄】《醫(yī)學心悟》卷四
【處方】黃礬1兩,干姜1兩,葛勒蔓1兩。
【制法】上為散,熔黃蠟和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疳(匿蟲),腸頭挺出。
【用法用量】以薄綿裹納下部中,日3次。
【摘錄】《普濟方》二一三
【處方】黃礬(甘鍋燒通赤研入)1兩,生干地黃(焙)半兩,胡桐淚半兩,升麻半兩,干蝦蟆頭2枚(炙焦)。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齒齦宣露,及骨槽風,小兒急疳,齦肉腫爛。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匕,干貼。良久吐津,甘草水漱口。1-2服立效。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一
【處方】黃礬(燒研)1分,麝香(研)1錢,干蛤殼(燒灰,研)1分,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1兩。
【制法】上除別研外,搗羅為散,再和勻。
【功能主治】疳(匿蟲),齒根宣露。
【用法用量】以暖漿水漱口后,用藥貼齒根上。有涎即吐出,1日2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處方】黃礬半兩,烏賊魚骨1分,黃連1分(去須)。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聤耳出膿水。
【用法用量】綿裹如棗核大,塞耳中,日3次。
【摘錄】《圣惠》卷八十九
【處方】黃礬半兩。
【制法】納瓶中,火燒令汁盡,細研為散。
【功能主治】聤耳。耳卒腫出膿。
【用法用量】綿裹1錢匕,塞耳中。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五
雖然說黃礬散的功效是非常顯著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服用,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之前最好提前咨詢醫(yī)生。
各種疾病的侵襲是現(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大多是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造成的,也是生活習慣不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而且也容易導致人體出現(xiàn)提前衰老的跡象。中藥方劑是一個幫您擺脫各類疾病的好方法。下面為大家講一下益黃散的做法。
【處方】丁香四錢(不見火),陳皮(去白)二兩,甘草、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各一兩。
【炮制】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嘔吐不止,困乏神懶,心脅膨脹,顏色青黃,懨懨不醒。
【用法用量】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盞,煎至五、六分,食前進,量大小加減與服。此藥極有神效,不可盡述。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別名】補脾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處方】陳皮(去白)30克 丁香6克(一方用木香)訶子(炮,去核)青皮(去白)甘草(炙)各15克
【功能主治】溫中理氣,健脾止瀉。治脾胃虛弱,腹痛泄痢,不思乳食,神倦面黃,疳積腹大身瘦。
【用法用量】上藥為末,三歲兒服4.5克,用水80毫升,煎至24毫升,空腹時服。
【摘錄】《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以上就是對益黃散這種中藥方劑的藥用價值的詳細介紹,在吃益黃散的時候,也是有著一些方式方法的,以上的吃法對調(diào)理人體各方面問題都是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可以放心進行。
你知道芎黃散嗎?在對它沒有足夠的了解的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芎黃散時會產(chǎn)生很多的猶豫和顧慮,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應該怎么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做一個回答。
【處方】川芎 大黃 黃芩 何首烏各15克 當歸 黃連 香白芷各10克
【制法】上為細末,搗爛。
【功能主治】化毒排膿,生肌止疼。治疽瘡。
【用法用量】用豬蹄湯煎藥數(shù)沸,去滓,過濾,洗患處。
【摘錄】《衛(wèi)濟寶書》卷下
【處方】白牽牛(炒)大黃(煨)川芎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血灌瞳仁,目睛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9克,臨臥用砂糖水調(diào)下;睛疼者,用溫酒調(diào)下。
【摘錄】《普濟方》卷七十七引《衛(wèi)生家寶》
通過以上介紹,對芎黃散成分、功能主治都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在對芎黃散這樣藥物的選擇上可以放心進行,不過在吃的時候,需要適量的進行,這樣才不會對身體造成不適。
說到黃藥散,大家都能猜到它是一種藥方,但是這個藥方的配方,以及它是用來治療什么病的等等,基本都不知曉。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一下。
【處方】黃藥半兩,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梔子仁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檳榔半兩,郁金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龍膽半兩(去蘆頭),犀角屑半兩,川樸消1兩,紫菀1兩(洗,去苗土)。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發(fā)熱,面目赤黃,煩躁欲走,如見鬼神,譫語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雞子清調(diào)下;蜜水調(diào)下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惠》卷十
【處方】黃藥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傷寒鼻衄,可及一斛已來,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以新吸水調(diào)下,不拘時候。
【摘錄】方出《圣惠》卷十,名見《普濟方》卷一三四
【別名】黃藥膏
【處方】黃藥1兩,木香1兩,川大黃3兩(銼)。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斑豆瘡入眼。
【用法用量】黃藥膏(《圣濟總錄》卷一一○)。
【摘錄】《圣惠》卷三十三
【處方】黃藥。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小兒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或1錢,井水調(diào)下。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引《吉氏家傳》
【別名】黃柏散
【處方】黃柏、白枯礬、海螵蛸、滑石、龍骨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耳珠前后生瘡,浸淫不愈者。
【用法用量】黃柏散(《幼幼集成》卷四)。
【摘錄】《片玉心書》卷五
【處方】黃藥子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鼻衄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煎阿膠湯調(diào)下,良久以新汲水調(diào)生面1匙投之。
【摘錄】《普濟方》卷一八九引《肘后方》
看了上面的文章我們知道,黃藥散結(jié)合了幾種中藥材的功效,將治病和調(diào)理身體進行了完美的融合。但要注意的是黃藥散也是藥,所以食用的時候一定要謹遵醫(yī)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