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草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生有什么作用與功效。
大笑養(yǎng)心,抑郁“傷”心。注重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早保健,晚死亡;晚保健,早死亡。養(yǎng)生從歷史上的玄虛傳說,已經(jīng)進入大眾百姓視野,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沒有注意平日的養(yǎng)生。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該如何去看待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貓眼草的功效與作用”,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貓眼草的簡介
貓眼草,別名:澤漆、乳漿大戟、細葉貓眼草、爛疤眼、乳漿草,拉丁文名:Euphorbia esula L. 為大戟科、大戟屬植物,主要產(chǎn)于:山東 、遼寧、吉林、新疆、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貓眼草實物夏秋采集,割取全草曬干備用。生用,亦用鮮品。具抗腫瘤作用,對小鼠用氨水引起的咳嗽有鎮(zhèn)咳作用;用小鼠酚紅法證明有祛痰作用,動物試驗證明有消炎及利尿作用。鮮汁多服能致口腔咽喉發(fā)麻,胃部不適,嘔惡,痛煩,腹瀉,甚至眩暈等中毒現(xiàn)象;直接接觸皮膚粘膜則有刺激引赤作用。
貓眼草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莖葉含黃酮甙、甾醇、揮發(fā)油、酚類物質(zhì)、有機酸、氨基酸與蠟質(zhì)。從地上部分分離出貓眼草素Ⅰ~Ⅵ;種子也含貓眼草素Ⅴ、Ⅵ。
2、功效作用
祛痰,鎮(zhèn)咳,平喘,拔毒止癢。外用:適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劑。
3、臨床應(yīng)用
3.1、治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已破成管:貓眼草煎熬成膏,適量外敷患處。(《河北中藥手冊》)。
3.2、治癬瘡發(fā)癢:貓眼草研末,香油或花生油、豬油調(diào)敷患處。(《河北中藥手冊》)。
4、科學(xué)研究
治療慢性氣管炎 劑型與用法:㈠片劑:每片含貓眼草生藥0.25克,每次6片,日服3次,20天為一療程;或用貓眼草(去根)、葶藶子、沙參等分研末,不加輔助劑,制成0.5克片劑。每次4片,日服3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均為7~10天。㈡注射液:30%及80%注射液每次肌注4毫升,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50%注射液,每日肌注2毫升,每日1次,15天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0天。療效:通過545例臨床觀察,各種劑型的近期控制率,單味片劑為72.7%,復(fù)方片劑為68.9%,注射劑為20~62男。副作用: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xiàn)頭暈、惡心、嘔吐、思睡、胃口不適等,不影響繼續(xù)治療。
貓眼草的市場信息
1、貓眼草的價格
貓眼草的價格約為11元/公斤。
2、貓眼草的選購方法
貓眼草,又名:耳葉大戟、細葉貓眼草。 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莖細而圓,自基部分枝,內(nèi)含白色乳汁。單葉互生;葉片線形,長3厘米許,寬不及3毫米,先端稍尖或鈍,基部漸細成一不明顯的短柄,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花枝3次分枝;苞葉卵狀三角形或闊三角形,總苞2片,形圓;子房3室,花柱3,分離,頂端2淺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徑約2毫米,表面黃色。種子矩圓狀卵圓形,黃色。
3、貓眼草的保存方法
貓眼草可擱置在陰涼通風(fēng)處,置干燥處。
擴展閱讀
貓眼草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貓眼草鎮(zhèn)咳;祛痰;散結(jié);逐水;拔毒;殺蟲。主痰飲咳喘;水腫;瘰疬;疥癬;無名腫毒。外用:適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劑。
2、用于什么病癥
貓眼草主痰飲咳喘;水腫;瘰疬;疥癬;無名腫毒。
3、用法用量
貓眼草外用:適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調(diào)敷。貓眼草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劑。
貓眼草的副作用
1、副作用
貓眼草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貓眼草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貓眼草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忌生冷辛辣。
貓眼草的醫(yī)學(xué)記載及附方
1、出自:《河北中藥手冊》。
1.1、別名:貓兒眼(《中國藥植圖鑒》),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河北中藥手冊》)。
1.2、藥材來源:貓眼草為大戟科植物貓眼草的全草。
1.3、生境分布:貓眼草生于路旁、雜草叢、山坡、林下、河溝邊、荒山、沙丘及草地。主要分布于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廣布于歐亞大陸,且歸化于北美。
1.4、性味歸經(jīng):貓眼草性味:味苦;性微寒;有毒。歸經(jīng):肺;肝經(jīng)。
1.5、化學(xué)成分:貓眼草莖葉含黃酮甙、甾醇、揮發(fā)油、酚類物質(zhì)、有機酸、氨基酸與蠟質(zhì)。從地上部分分離出貓眼草素Ⅰ~Ⅵ;種子也含貓眼草素Ⅴ、Ⅵ。地上部分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甙(quercitrin),山柰酚-3-L-鼠李糖甙(kaempferol-3-L-rhamnoside),6,7-二羥基香豆精(6,7-dihydroxycoumarin)。種子含貓眼草素(maoyancaosu)。
1.6、功能主治:祛痰,鎮(zhèn)咳,平喘,拔毒止癢。全草入藥,具拔毒止癢之效。
1.7、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熬膏外敷或研末調(diào)敷。內(nèi)服:煎湯,3-9g;或入丸劑。
2、治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已破成管:貓眼草煎熬成膏,適量外敷患處。(《河北中藥手冊》)。
3、治癬瘡發(fā)癢:貓眼草研末,香油或花生油、豬油調(diào)敷患處。(《河北中藥手冊》)。
?受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很多人身體出了毛病信賴的還是中藥。把取得的藥草熬成湯汁服用,這個觀念就像是扎根的樹一樣,雷打不動。藥草在很多領(lǐng)域來說都是屬于偏方,很多受傳統(tǒng)觀念深刻的人會把偏方作為救命的稻草。中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很具有威信的。在此,介紹一種中藥貓眼草給大家認識。
【異名】貓兒眼,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
【植物形態(tài)】貓眼草,又名:耳葉大戟、細葉貓眼草。
多年生草本,高30余厘米。莖細而圓,自基部分枝,內(nèi)含白色乳汁。單葉互生;葉片線形,長3厘米許,寬不及3毫米,先端稍尖或鈍,基部漸細成一不明顯的短柄,全緣。杯狀聚傘花序頂生;花枝3次分枝;苞葉卵狀三角形或闊三角形,總苞2片,形圓;子房3室,花柱3,分離,頂端2淺裂。蒴果三棱狀球形,徑約2毫米,表面黃色。種子矩圓狀卵圓形,黃色。
生長山坡路旁。分布河北、內(nèi)蒙古、山西、新疆、東北等地。
【藥理作用】①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
耳葉大戟地上部分提出約黃酮甙對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鎮(zhèn)咳作用,小鼠酚紅法亦表現(xiàn)祛痰作用,但對組織胺引起的豚鼠哮喘無預(yù)防效果。
②抗菌作用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
【功用主治】祛痰,鎮(zhèn)咳,平喘,拔毒止癢。
?不要隨意服用藥草,學(xué)會科學(xué)用藥。就個人而言,生了病還是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接受科學(xué)的治療,在很大程度上,西藥比中藥的作用更大。但是還是相信中西結(jié)合的力量。中藥貓眼草的介紹不多,但是足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健康理念很重要。
中藥在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很好的幫助,因此在對草藥選擇的時候可以放心進行,貓眼睛是一種對于我們不陌生的藥材,它的功效與作用你知道嗎?我們來看一下。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 寬葉溝酸漿 的 全草 。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直立,單生,具4棱。葉對生,柄極短或近于無柄;葉片廣卵形至狹卵形,長3~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短銳尖,下部葉有時鈍頭,基部近圓形至闊楔形,邊緣上部有粗鋸齒,基部全緣?;▎紊谥敾蛉~腋;花柄細長,長約3厘米,粗不及1毫米;花萼鐘狀,長1~1.5厘米,徑5毫米,裂片5,長短不一,后方1枚稍大;花冠淡黃色,徑約1.7厘米,2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有黃褐色斑,并有兩條突起的脈;雄蕊4。蒴果。花期7月。
【生境分布】生長在中山區(qū)的半陰處。分布四川、云南。
【性味】性平,味澀,無毒。
【功能主治】收斂,止瀉。治濕熱痢疾、脾虛泄瀉及婦女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8錢。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四川中藥志》
上述這些都是關(guān)于貓眼睛的一些小知識,如果您感覺比較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的話,不妨試一試,相信會對身體有一個明顯的改善。
觀音草是一種藥材,也叫做小青草、香蘇和赤眼等,在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有生長,而且大部分都是野生的。觀音草的根和草都能入藥,對于止疼和化瘀有非常好的療效,因此經(jīng)常用在女性痛經(jīng)和月經(jīng)不調(diào)上。但要注意觀音草不適合氣血虛和脾胃虛寒的人群使用,否則可能會導(dǎo)致病情加重。
一、觀音草的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可達1?米;?枝多數(shù),交互對生,具5-6鈍棱和同數(shù)的縱溝,小枝被褐紅色柔毛,老枝具淡褐色皮孔。葉卵形或有時披針狀卵形,頂端短漸尖至急尖,基部闊楔尖或近圓,全緣,長3-5(7.5)厘米,寬1.5-2(3)厘米,紙質(zhì),干時黑紫色,嫩葉兩面被褐紅色柔毛,老時上面漸無毛;側(cè)脈每邊5-6條;葉柄長約5毫米。聚傘花序,由2或3個頭狀花序組成,?腋生或頂生;總花梗長3-5毫米,后被柔毛;總苞片2-4枚,闊卵形,卵形或橢圓形,不等大,大的長(1.8)-2.3-2.5厘米,寬8-15毫米,小的2-3厘米,頂端急尖,基部楔形,干時黑紫色或稍透明,有脈紋,被柔毛;花萼小,長4.5-5毫米,裂片披針形,被柔毛;花冠粉紅色,長3-3.5(-5)厘米,被倒生短柔毛,冠管直,寬約1.5毫米,喉部稍內(nèi)彎,上唇闊卵狀橢圓形,頂端微缺,下唇長圓形,淺3裂;雄蕊伸出,花絲被柔毛,藥室線形,下方的1室較小;花柱無毛,柱頭2裂。蒴果未見,(據(jù)文獻記載)長約1.5厘米,被柔毛?;ㄆ诙?。
二、觀音草的功效與作用
咸辛,寒。
①《本經(jīng)》:咸,寒。
②《別錄》:無毒。
③《綱目》:微辛。歸經(jīng)
藥用功能: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小兒驚風(fēng)。
藥用主治:毒蛇咬傷、小兒驚風(fēng)、口腔炎、癤、癰、尿路感染、中耳炎、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三、觀音草的用法和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搗汁;或研末。
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四、觀音草的食用禁忌
①《本草匯言》:過服亦克脾氣。
②《閩東本草》:脾胃虛寒,氣血兩虛者不宜。
在南美洲的沙漠當中,有一種很神奇的植物,這種植物有著很奇特的名字叫復(fù)活草,這種草可以假死,但是遇到水后可以在原地再次生長出來尋找新家,復(fù)活草的類型比較特殊,需要大家了解和認識,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簡介
在南美洲的沙漠中,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叫復(fù)活草,可以在原地假死,伺水還魂,而且還會主動離開生長地,去尋找有水的新家。
在干旱季節(jié),那里的九死還魂草會自己從土壤中掙脫出來,然后全身卷成一個圓球,風(fēng)吹草動,草球隨風(fēng)飄滾前進,如遇上多水的地方,草球就會展開成原狀,在土壤中扎下根來。自然,當水分缺少,它在新家呆得不如意時,就會再次背井離鄉(xiāng),外出流浪的。
特性
沙漠復(fù)活草之所以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源自大自然賦予的生命奇跡:在極端干旱的情況下,它的枝葉會緊緊收縮成球狀,牢牢鎖住體內(nèi)珍貴的最后一滴水,即使喪失自身高達98%的水分,仍可頑強生存數(shù)十年。一旦遇到難得的雨季,復(fù)活草體內(nèi)蘊含豐富的糖基海藻糖就會發(fā)揮強大的鎖水保濕功能,"貪婪"地"抓"住每一滴水,然后再將蘊含生命活力的水暢順自如地活導(dǎo)入體內(nèi)每一個細胞中,并鎖住相當于細胞自身重量460倍的水分,"起死回生"般的重新伸展枝葉,恢復(fù)生機盎然的綠色生命。
產(chǎn)地
復(fù)活草的原產(chǎn)地在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當干旱季節(jié)來臨時,它的莖會緊緊盤卷成一個球,仿佛像死了一樣;而一旦有了水分,它就會舒展莖葉,盡量吸收難得的水分。
合子草是一種中醫(yī)中經(jīng)常用到的藥材,常應(yīng)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合子草的相關(guān)。
【別名】鴛鴦木鱉、水荔枝、盒兒藤(《百草鏡》),盒子草(《綱日拾遺》),無白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 合子草 的 葉 或 種子 。
【原形態(tài)】一年生攀援草本。莖細,有短柔毛。單葉互生;膜質(zhì);葉片狹三角戟形或三角狀心形,長5~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短尖或長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稀疏淺鋸齒,有時3~5深裂。卷須單1或2歧,與葉對生。圓錐花序腋生;花小形單性,雌雄同株;萼5裂,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黃綠色,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雄花雄蕊5枚,分離;雌花的子房近球形,1室,具瘤狀突起,胚珠2,花柱短,柱頭2裂。蒴果卵圓形,綠色,下垂,有細刺狀突起,熟時上半部蓋裂。種子2粒,灰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地草叢中或路旁水邊。分布東北、華北、華東各地。
【化學(xué)成份】種子含脂肪油25~29%、碳水化物13.28%、灰分2.95%、粗纖維0.89%。脂肪油是半干性,其中含固體脂肪酸12.78%。
【性味】《本草拾遺》:"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水腫,疳積,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或煎水熏洗。
【附方】治腎炎水腫,腹水腫脹:合子草五錢至一兩,煎服;也可用四兩至半斤,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摘錄】《*辭典》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合子草的相關(guān)知識,通過上述文章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合子草有著很多對人體的好處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合子草來治療一些疾病。
西方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給傳統(tǒng)中醫(yī)帶來了一些危機。但中醫(yī)還是有許多神奇的地方,下面就來說說中藥和他草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仙人撒網(wǎng),滿地氈(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 蛇婆子 的 根 和 莖 。秋季采收,割取根和莖,切段曬干。
【原形態(tài)】半灌木,高35~150厘米。小枝密被短柔毛。葉互生,狹卵形或卵形,長2~4.2厘米,寬1.2~2.2厘米,基部淺心形或圓形,上面被里狀短柔毛,下面被星狀短絨毛,邊緣有不整齊的淺牙齒或鋸齒;葉柄長0.5~1厘米。聚傘花序腋生,頭狀,總花梗長0.3~1.6厘米;苞片狹披針形,長約4毫米,密被柔毛;花萼筒狀,5裂,外面被柔毛;花瓣5,淡黃色,與花萼近等長;雄蕊5,花絲合生;子房無柄,被柔毛,花柱偏生,柱頭流蘇狀。蒴果甚小,通常背裂為2果瓣。種子1粒?;ㄆ?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陽山坡或丘陵。分布華南及云南、福建、臺灣等地。
【化學(xué)成份】含多種肽類生物堿,稱蛇婆子堿X,Y、Y′、Z。
【藥理作用】Adouetine Z無退熱作用;低劑量能導(dǎo)致低溫、鎮(zhèn)靜,高劑量則引起興奮。對小鼠半效致死量為52.5毫克/公斤。
【性味】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廈門《新療法與中草藥選編》:"祛濕,驅(qū)風(fēng),消炎,解毒。治白帶,癰癤,乳腺炎。"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燉肉服。
【摘錄】《*辭典》
本文介紹了藥材和他草的一些基本常識,和他草在治療人體的一些相關(guān)疾病的時候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和他草對身體還有一定的調(diào)理作用,平時可以適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