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的藥用價值_皂角的副作用
男性三角養(yǎng)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養(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藥物不能替代養(yǎng)生,只有觀念和行動結(jié)合的養(yǎng)生才是有效的。如何分辯關(guān)于中醫(yī)養(yǎng)生話題的對錯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皂角的藥用價值_皂角的副作用”,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皂角的藥用價值
中藥皂角,其原植物是豆科皂莢樹結(jié)的果實,又稱大皂角。藥材呈長條形而扁,長15-20厘米,寬2-3.5厘米,厚0.8-1.4厘米。質(zhì)堅硬,搖之有響聲,內(nèi)含多數(shù)種子。氣味辛辣,嗅其粉末則打噴嚏。有小毒。有祛痰開竅之功,可用于頑痰阻塞、胸悶咳喘、咯痰不爽以及猝然昏迷、口噤不開等癥?,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皂莢具有祛痰、抗菌、刺激胃黏膜、溶血等作用。
1、皂角治下痢不止:用皂角子瓦焙為末,加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陳茶送下。
2、皂角治腸風下血:用皂角子、槐實各一兩,加粘谷糠炒香,去糠,研為末,每服一錢,陳粟為湯送下。此方名“神效散”。
3、皂角治腰腳風痛、不能履地:用皂角子一千二百個,洗凈,以、酥少許熬香,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以蒺藜子、酸仁湯送下。
4、大腸虛秘(時瀉時秘):治方同上,服至百丸,以通為度。
5、里急后重:用無蛀的皂角子(米糠炒過),加枳殼(炒過),等分為末,以飯和末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熱湯送下。
6、喉痹封口:用皂莢生研為末,取少許點患處,同時以醋調(diào)藥厚涂項下。不久,病處裂破出血即愈。
7、咽喉腫痛:用皂莢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過焦,研為末。每次少放入咽,吐涎則痛止,病漸愈。
8、皂角治風蟲牙痛:用皂角子研為末,棉裹末約彈子大兩顆,醋煮熱,交替熨患處。每且可熨三、五次。
9、小兒流涎(由于脾熱有痰):用皂角子仁半兩、半夏(姜湯泡七次)錢二分,共研為末,加姜汁調(diào)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
10、中風口:用皂角五兩,去皮,為末,加陳年老醋調(diào)勻,左 涂右側(cè),右 涂左側(cè)。藥干再涂。
11、中暑不省:用皂莢一兩(燒存性)、甘草一兩(微炒為末),以溫水調(diào)一錢灌下。
12、皂角治小兒頭瘡:用皂角燒黑為末,剝?nèi)ク忦璺笸?。幾次即愈?/p>
13、足上風瘡(甚癢):用皂角炙熱烙患處。
14、大風癩:用找皂角二十條,炙過,去皮、子,以酒煎稠,濾過。冷后,加入雪糕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酒送下。
15、風邪疾:用皂莢(燒存性)四兩,蒼耳根、莖、葉(日干)四兩,密陀僧一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三、四十丸,棗湯送下。一天服二次,病稍減,只服二十丸。此方名“抵住丸”。
16、皂角治咳逆上氣、唾濁,不能睡臥:用皂莢(炙,去皮、子)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棗膏湯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間服一次。
17、脫肛:用無蛀的皂角五挺,捶碎,加水揉取汁浸患處,自收上。收后以熱水燙腰肚上下,令皂角氣行,好不再脫肛。另外還須用皂角去皮,酥樂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米湯送服三十丸。
18、皂角治肛門腫痛:用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為末,熱醋調(diào)勻,攤巾貼患處,頻頻以水潮潤。又方:用皂角七片,煨黃,去皮,出火毒后研為末。每服五錢,空心服,溫酒送下。
19、皂角治腹部腫痛:用皂莢(去皮、子)炙黃為末,加酒一斗,煮開以后飲服。一天服三次。
20、二便不通用皂莢燒過,研為末,稀飯送服三錢,立通:又方:用皂莢炙過,去皮、子,研為末,加酒、面糊成丸子。每服五十丸。酒送下。又方;用皂莢燒出煙,放在桶內(nèi)人坐桶上受煙熏。亦有效。
皂角的副作用
體弱者及孕婦忌服。
《本草經(jīng)集注》:"青葙子(一作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品匯精要》:"妊娠不可服。"
《本草備要》:"年老氣虛人忌用。"
《得配本草》:"陰虛痰盛,熱極生風者禁用。"
皂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治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皂角240克(刮去皮,用酥炙)末之,蜜丸梧桐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金匱要略》皂莢丸)
2、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皂角(去核)60克,天南星(生用)6克,糯米一合為末。上為細末,姜汁調(diào)涂。(《普濟方》)
3、治食諸魚骨鯁,久不出:以皂莢末少許吹鼻中,使得嚏,鯁出。(《圣惠方》)
4、治便毒癰疽:皂角(長一尺以上)一條,捶碎,法醋煮爛,研成膏敷之。(《直指方》)
5、治大小便不通,關(guān)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9克,立通。(《政類本草》引孫真人方)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皂角的簡介
應呈劍鞘狀,略彎曲,長100~400mm,寬約40 mm,厚10~15 mm。表面紅褐色,被灰色粉霜,種子所在處隆起。兩端略尖,基部漸窄而彎曲,有短果梗或果梗痕,兩側(cè)有明顯的縱棱線。種多數(shù),扁橢圓形,黃棕色,光滑。質(zhì)硬。氣微,有刺激性,味辛辣。 完整的棘刺常分枝,有時再分小枝,刺端銳尖,基部扁圓柱狀,全長約10cm或更長,基部直徑0.8~1.2cm。表面紫棕色或紅棕色。體輕,質(zhì)堅硬,切斷面木部黃白色,髓疏松,棕色,無臭,味淡。 習性:喜光而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及肥沃土壤,亦耐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
皂角的功效與作用
1、富含物質(zhì)
皂角仁營養(yǎng)成分很高,屬于高能量、低蛋白,含皂莢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亞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2、功效作用
含皂甙類的藥物,能刺激胃粘膜而反射性的促進呼吸道粘液的分泌,產(chǎn)生祛痰作用。性味歸經(jīng):溫;辛、咸;歸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小毒。祛痰止咳;開竅通閉;殺蟲散結(jié) 。內(nèi)服:研末,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吹鼻、外摻、調(diào)敷;或熬膏涂;燒煙熏。
3、臨床應用
痰咳喘滿;中風口噤;痰涎壅盛;神昏不語;癲癇;喉痹;二便不通;癰腫疥癬。
4、科學研究
皂角冠大蔭濃,壽命較長,非常適宜作庭蔭樹及四旁綠化樹種。另外、皂角果實富含胰皂質(zhì),故可以煎汁代替肥皂使用;種子榨油可作潤滑劑及制肥皂,藥用有治癬及通便之功效;皂刺及莢果均可藥用;葉、莢煮水還可殺紅蜘蛛。皂角木材堅硬,耐腐耐磨,但易開裂,而且新伐材有很濃郁的氣味,因此只可以做家具,建筑中的柱與樁,器物上的把與柄等。
皂角的市場信息
1、皂角的價格
皂角的價格0.5元/克。
2、皂角的選購方法
皂莢果是醫(y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及洗滌用品的天然原料;皂莢種子可消積化食開胃,并含有一種植物膠(瓜爾豆膠)是重要的戰(zhàn)略原料;皂莢刺(皂針)內(nèi)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
3、皂角的保存方法
擱置在陰涼通風處,置干燥處。
基本上一提到皂角圓,大家都不是太陌生,但對于皂角圓具體有哪些功效,它又該怎么吃等,很多人還是不太了解,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
【處方】皂角(捶碎.以水一十八兩六錢揉汁.用蜜一斤.同熬成膏),干薄荷葉、槐角,各五兩。青橘皮(去瓤)、知母、貝母(去心.炒黃)、半夏(湯洗七次)、威靈仙(洗)、白礬(枯過)、甘菊(去枝),各一兩。牽牛子()二兩。
【炮制】上為末,以皂角膏搜和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風氣攻注,頭面腫癢,遍身拘急,痰涎壅滯,胸膈煩悶,頭痛目眩,鼻塞口干,皮膚瘙癢,腰腳重痛,大便風秘,小便赤澀,及咳嗽喘滿,痰唾稠濁,語澀涎多,手足麻痹,暗風病,偏正頭痛,夾腦風,婦人血風攻注遍身疼痛,心怔煩躁,癮疹瘙癢,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十圓,食后,生姜湯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劑是按照中醫(yī)理論為某一種或幾種病癥專門研制的。大家在服用前一定要對其有所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經(jīng)常看到水皂角的身影,那么水皂角應該如何食用呢?對我們的身體有哪些好的影響呢?一起來看看。
【別名】關(guān)門草、山梅豆(《東北藥植志》),金豆子(《貴州民間方藥集》),水通(《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山扁豆(《貴陽民間藥草》),山茶葉(《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 豆茶決明 的 全草 。夏季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被毛。雙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5~10厘米,小葉8~35對;小葉片線狀矩圓形,長5~9毫米,兩端稍呈斜形,先端短尖;托葉1對,披針形,先端鉆形,宿存?;S色,腋生,1~2朵;花梗短,長5~10毫米;苞片1對,線狀披針形;萼片5深裂,裂片披針形或廣披針形,表面被細毛;花瓣5,倒卵形,長4~7毫米;雄蕊4;雌蕊1,莢果扁平,長圓狀線形,長3~5厘米,密被灰黃色毛,具種子6~12枚。種子扁平,菱方形,淺黃棕色,長約3毫米?;ㄆ?~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緣草地、路邊。分布東北、河北、山東、浙江、江西、四川、貴州等地。產(chǎn)于貴州、四川等地。
【性狀】干燥全草,莖枝圓形,呈棕黃色,基部灰黑色,表面有縱紋及疣狀皮孔,呈黃白色;質(zhì)硬易折斷,斷面色白,松泡中空。葉多卷縮,或脫落,棕綠色或灰綠色;質(zhì)脆易碎。殘存莢果呈棕褐色。氣微,味淡。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治目花,夜盲,偏頭痛,水腫,腳氣,黃疸。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或研末。
【附方】①治夜盲:山扁豆莖葉粉末二錢,煮豬肝或用蜂糖調(diào)服。一方以山扁豆莖葉二兩煎水服。(《貴陽民間藥草》)
【摘錄】《*辭典》
通過本篇文章對水皂角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水皂角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水皂角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水皂角的重要性。
皂角米功效與作用
1、皂角米的功效與作用
皂角米又稱雪蓮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并含有膠原蛋白。
具有養(yǎng)心通脈、清肝明目、健脾滋腎、祛痰開竅、疏腸利尿、潤膚養(yǎng)顏、提神補氣等功效。放水加熱膨脹,膠質(zhì)半透明,香糯潤口,是調(diào)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
2、皂角米的食用方法
2.1、煮粥:取適量皂角仁,淘凈,溫水中浸泡2---3小時后,再與您喜歡的食物(如:糯米、花生、大棗、薏米、蓮籽、綠豆等)合煮為稀粥,加糖即可食用。
2.2、清燉:按每人5g皂角仁,淘凈,溫水浸泡2---3小時,連汁一起盛入盤中,在鍋里燉熟,然后加兌2---3倍冷開水,再加糖、蜂蜜食用。
2.3、煮雞肉湯或排骨湯:可按每只雞配10---15g皂角仁,淘凈,直截與雞肉或排骨煮熟,加食用鹽食用,可使產(chǎn)婦乳汁暢通。
3、不適宜服用皂角米的人群
孕婦不能吃皂角米,孕婦懷孕期是需要加強營養(yǎng)的特殊生理時期,因為胎兒生長發(fā)育所需的所有營養(yǎng)素均來自母體,孕婦本身需要為分娩和分泌乳汁儲備營養(yǎng)素,所以,保證孕婦孕期營養(yǎng)狀況維持正常對于妊娠過程及胎兒、嬰兒的發(fā)育,均有很重要的作用。
體虛者不能吃皂角,虛弱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四種類型,結(jié)合心、肝、脾、肺、腎五臟,則每一臟又有氣、血、陰、陽虛弱的類型,如肺氣虛、脾陽虛等等,中醫(yī)理論是講平衡的,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虛弱,需補養(yǎng),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
皂角米適宜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和便秘者,皂角米富含植物膠質(zhì),植物膠質(zhì)是一種寶貴的營養(yǎng)成分,對于容易便秘的人有預防和緩解便秘的作用;對于糖尿病人,可以幫助控制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避免血糖像坐過山車一樣快速升降;對于超重、肥胖的人,有利于抑制脂肪過度吸收,幫助獲取苗條身材。
什么是皂角米
皂角米俗稱雪蓮子、皂角米、皂角仁、皂角精,是皂莢的果實。屬高能量、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低脂肪食物。并含有植物性膳食纖維,富含膠原蛋白。具有養(yǎng)心通脈、清肝明目等功效,其美容功效有待考證。具有放水加熱膨脹,膠質(zhì)半透明,香糯潤口,是調(diào)和人體臟腑功能的珍貴純天然綠色滋補食品。皂角米分單莢和雙莢,單莢產(chǎn)區(qū)主要是云南梁河,雙莢產(chǎn)區(qū)主要是貴州畢節(jié)。為豆科植物皂莢的種子。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nèi)》N子曬干。防蟲蛀。
皂角米的美容功效是真的嗎
首先,植物膠質(zhì)屬于可溶性膳食纖維,它是一種只能在大腸中停留,而不能被進一步消化吸收的成分,更別談進入人體內(nèi)發(fā)揮作用了。
其次,植物膠質(zhì)遠遠不同于動物中的膠原蛋白,盡管它們在口感上讓人有種“傻傻分不清”的狀態(tài)。植物膠質(zhì)屬于膳食纖維,而膠原蛋白屬于動物身上才有的一種蛋白質(zhì),根本不是一種類別的東西。所以,所有把植物膠質(zhì)與膠原蛋白畫等號的宣傳都是混淆是非的錯誤傳播。
最后,即便是富含膠原蛋白類的食物(例如豬蹄、海參),吃進去之后也難逃被腸道消化吸收的命運,進入體內(nèi)的時候早已面目全非,具體能否再次合成膠原蛋白,是由當時的身體需要所決定的,而未必合成人們主觀臆想的膠原蛋白,距離美容也有很大的差距。
所以,皂角米美容與其說是神話不如說是謊言,與豬蹄美容的傳說一樣不靠譜。
八角的藥用價值
八角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八角為著名的調(diào)味香料,味香甜。八角果實在日常調(diào)味中可直接使用,如燉、煮、腌、鹵、泡等,也可直接加工成五香調(diào)味粉。茴油和八角油樹脂則通常用于肉類制品、調(diào)味品、軟飲料、冷飲、糖果以及糕點、烘烤食品等食品加工業(yè)領域。八角油樹脂與其它辛香料油樹脂一樣,市場消費量逐年增加,并有逐步代替辛香料原料的趨勢。
八角干燥成熟果實含有含芳香油、脂肪油、蛋白質(zhì)、樹脂等,提取物為茴香油,其中種子中含有茴香油1.7%-2.7%,干果和干葉的茴香油含量分別為12%-13%、1.6%-1.8%。茴香油的主要成分為茴香醚、茴香醛和茴香酮、黃樟醚、水芹烯等。
八角供藥用,有祛風理氣、和胃調(diào)中的功能,用于中寒嘔逆、腹部冷痛、胃部脹悶等。但多食會損目發(fā)瘡。
八角果具有健胃、驅(qū)風、鎮(zhèn)痛、調(diào)中理氣、祛寒濕,治療消化不良和神經(jīng)衰弱等功用。隨著新藥研制水平的不斷提高,其用途不斷擴大,以八角為原料提取的莽草酸可合成抗癌藥和制取抗甲型或乙型流行性感冒藥物。八角干果含莽草酸8%-13%,是目前最佳天然植物原料,除毒八角(莽草籽)含量比它高些外,到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潛在規(guī)模生產(chǎn)價值的植物。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1、促進胃腸蠕動
八角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它能刺激胃腸神經(jīng)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2、增加白細胞
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并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于白細胞減少癥。
八角的副作用
陰虛火旺的眼病患者和干燥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活動性肺結(jié)核、支氣管哮喘、痛風、糖尿病、熱盛者少食甚至忌食。
《得配本草》:多食損目發(fā)瘡。
《會約醫(yī)鏡》:陽旺及得熱則嘔者均戒。
八角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品匯精要》:主一切冷氣及諸疝療痛。
《本草蒙筌》:主腎勞疝氣,小腸吊氣攣疼,干、濕腳氣,膀胱冷氣腫痛。開胃止嘔,下食,補命門不足。(治)諸瘺,霍亂。
《醫(yī)學入門》:專主腰痛。
《本草正》:除齒牙口疾,下氣,解毒。
《醫(yī)林纂要》:潤腎補腎,舒肝木,達陰郁,舒筋,下除腳氣。
1、治小腸氣墜: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少許。水(煎)服取汗。(《仁齋直指方》)
2、治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豬尿胞一個,連尿入二末于內(nèi),系定罐內(nèi),以酒煮爛,連胞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衛(wèi)生雜興》)
3、治腰重刺脹:八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仁齋直指方》)
4、治腰痛如刺: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于痛處。(《簡便單方》)
5、治大小便皆秘,腹脹如鼓,氣促:大麻子(炒,去殼)半兩,八角茴香七個。上作末,生蔥白三七個,同研煎湯,調(diào)五苓散服。(《永類鈐方》)
6、治風毒濕氣,攻疰成瘡,皮肉紫破膿壞,行步無力,皮肉焮熱:舶上茴香(炒)、地龍(去土,炒)、川烏頭(炮,去皮尖)、烏藥(銼)、牽牛(炒)各一兩。研杵勻細,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鹽湯下十五丸,日二。(《腳氣治法總要》茴香丸)
對于皂角苦參丸,我想有些人可能聽說過,甚至服用過,但是有些人就是沒有聽說過了。沒有聽說過的沒關(guān)系,接下來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什么是皂角苦參丸。
【處方】苦參500克 荊芥375克 白芷 大風子肉 防風各180克 大皂角 川芎 當歸 何首烏(生)大胡麻 枸杞子 牛蒡子(炒)威靈仙 全蝎 白附子 蒺藜(炒,去刺)獨活 川牛膝各150克 草烏(湯泡,去皮)蒼術(shù)(米泔水浸,炒)連翹(去心)天麻 蔓荊子 羌活 青風藤 甘草 杜仲(酥炙)各90克 白花蛇(切片,酥油炙黃)縮砂仁(炒)各60克 人參30克
【制法】上藥研細末,醋打老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粟瘡作癢,年深日久,膚如蛇皮者。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飯前、后用溫酒送下。
【注意】服藥期間,避風,忌口。
【摘錄】《醫(yī)宗金鑒》卷七十三
看完了本文對皂角苦參丸的介紹之后,大家是不是在碰到類似的癥狀時學會去應用了呢,其實中藥相比西藥來說更加的治本,這也是很多時候人們往往都會選擇中醫(yī)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