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木的藥用價值_鳳凰木的副作用
【www.cndadi.net - 葛木養(yǎng)生粥的功效】
鳳凰木的藥用價值
鳳凰木 落葉喬木,高20m或更高。二回羽狀復葉,互生,長20-60cm,羽片30-40,每羽片有小葉40-80枚;小葉長橢圓形,長7-8mm,寬2.5-3mm,兩端圓,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疏生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萼長2.5-2.9cm,基部合生成短筒,萼齒5,長橢圓形,先端驟急尖;花瓣5,紅色,有黃色及白色花斑紋,近圓形,有長爪,連爪長3.5-5.5cm,寬約3cm;雄蕊10,分離,紅色;子房近無柄,有多數(shù)胚珠。莢果條形,長可達50cm,寬約5cm,下垂,木質(zhì)。具多數(shù)種子。花期5月,果期10月。
性味:樹皮:甘、淡、寒。
效用:樹皮:平肝潛陽,解熱。治眩暈,心煩不寧;根:治風濕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克;或開水洗眼。
毒性:花和種子有毒。小孩誤食種子中毒后有頭暈、流涎、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
莖皮的水提取物對貓和猴有催吐作用和中樞神經(jīng)的抑制作用?;ǖ拇肌⑺崛∥镉袦缁紫x作用。有毒成分不明?;ê惡}卜素。
鳳凰木的副作用
花和種子有毒。小孩誤食種子中毒后有頭暈、流涎、腹脹、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莖皮的水提取物對貓和猴有催吐作用和中樞神經(jīng)的抑制作用。花的醇、水提取物有滅蛔蟲作用。有毒成分不明。花含類胡蘿卜素。種子含溶血卵磷酯(lysolecithin)等磷酯類化合物。莖皮含赤蘚醇(erythritol)、白矢車菊甙元(1eucocyanidin)。誤食會造成腹痛、腹脹、腹瀉、頭暈、流涎等癥狀。
花,傘房狀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大而美麗,直徑7-10厘米,鮮紅至橙紅色,具4-10厘米長的花梗;花托盤狀或短陀螺狀;萼片5,里面紅色,邊緣綠黃色;花瓣5,匙形,紅色,具黃及白色花斑,長5-7厘米,寬3.7-4厘米,開花后向花萼反卷,瓣柄細長,長約2厘米;雄蕊10枚;紅色,長短不等,長3-6厘米,向上彎,花絲粗,下半部被綿毛,花藥紅色,長約5毫米;子房長約1.3厘米,黃色,被柔毛,無柄或具短柄,花柱長3-4厘米,柱頭小,截形。
鳳凰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新華本草綱要》:樹皮有降血壓的功效。
ys630.coM延伸閱讀
木荷的藥用價值
藥用價值
1、木荷葉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葉。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性味】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療瘡。主臁瘡;瘡毒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
【注意】本品有毒,不宜內(nèi)服。
2、木荷根皮
藥材基源: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根皮。
別名:木艾樹、何樹、柯樹、木和、回樹、木荷柴、橫柴。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干。
【性味】辛;溫;有毒
木荷的副作用
注意:本品因有大毒不可內(nèi)服。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莖皮、根皮有毒。浙江民間曾用莖皮與草烏共煮,熬汁涂抹箭頭,獵殺老虎等野獸。生長在本植物上的木耳亦有毒性。人接觸其莖皮后可產(chǎn)生紅腫、發(fā)癢。
木荷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木荷出處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拼音名MùHé別名木艾樹(金華《常用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何樹(《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來源為山茶科植物木荷的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態(tài)喬木,高8~18米;無毛,或幼枝略被毛。葉革質(zhì),卵狀橢圓形至矩圓形,長lO~12厘米,寬2.5~5厘米;葉柄長1.4~1.8厘米?;ò咨?單獨腋生或頂生成短總狀花序;花梗長1.2~1厘米,通常直立;萼片5,邊緣有細毛;花瓣5,倒卵形;雄蕊極多數(shù);子房基部密生細毛。蒴果近球形,徑約1.5厘米,5裂,果皮木質(zhì)。花期5月。生境分布生于山地雜木林中。
用到木荷的醫(yī)學附方:
1、雪上一枝蒿速效止痛搽劑
50ml貯藏:密封。注:黑骨頭為蘿摩科植物黑骨頭periplocaforrestiiSchltr.及青蛇藤periplocacalophylla(Wight)Falc.的干燥老莖和根。見血飛為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Toddaliaasiatica(L.)Lam.的根或根皮。金葉子為杜鵑花科植物云南假木荷GraibiodendronyunnanenseW.W.Smith的干燥葉。云南省藥品檢驗所起草...
2、祖卡木顆粒
英文:祖卡木顆粒說明書:藥品名稱:祖卡木顆粒藥品漢語拼音:zukamukeli分類:呼吸系統(tǒng)藥物中成藥防治感冒及退熱藥劑型:每袋12g。祖卡木顆粒的主要成份:山柰、睡蓮花、薄荷、大棗、洋甘菊、破布木果、甘草、蜀葵子、大黃、罌粟殼。祖卡木顆粒的功能主治:調(diào)節(jié)異常氣質(zhì),清熱,發(fā)汗,通竅。用于感冒咳嗽,發(fā)熱無汗,咽喉腫痛,鼻塞流涕。注意事項:糖尿糖尿病患者遵醫(yī)囑。祖卡木顆粒的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
3、木瓜丸
其同名方劑約有三十三首?!吨腥A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此中成藥的部頒標準?!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成藥的藥典標準。木瓜丸藥典標準:品名:木瓜丸MuguaWan處方:木瓜80g、當歸80g、川芎80g、白芷80g、威靈仙80g、狗脊(制)40g、牛膝160g、雞血藤40g、海風藤80g、人參40g、制川烏40g、制草烏40g制法:以上十二味,木瓜、威靈仙、雞血藤、...
4、二十五味余甘子散
ganziSan英文名:標準編號:WS3-BC-0147-95處方:余甘子75g巴夏嘎50g甘青青蘭50g芫荽15g兔耳草50g渣馴膏35g綠絨蒿40g翼首草40g紅花65g降香100g藏茜草60g木香馬兜鈴30g紫草茸50g石斛50g藏紫草75g力嘎都30g小傘虎耳草40g訶子75g毛訶子75g波棱瓜子25g木香40g藏木香50g懸鉤木75g寬筋藤75g沙棘膏75g牛黃10g制法:以上二十六味...
木靈芝的藥用價值
1、心神不寧,失眠,驚悸。該品味甘性平,入心經(jīng),能補心血、益心氣、安心神,故可用治氣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驚悸、多夢、健忘、體倦神疲、食少等癥。可單用研末吞服,或與當歸、白芍、酸棗仁、柏子仁、龍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該品味甘能補,性平偏溫,入肺經(jīng),補益肺氣,溫肺化痰,止咳平喘,??芍翁碉嬜C,見形寒咳嗽、痰多氣喘者,尤其對痰濕型或虛寒型療效較好??蓡斡没蚺c黨參、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氣斂肺,溫陽化飲藥同用。
3、虛勞癥。該品有補養(yǎng)氣血作用,故常用治虛勞短氣、不思飲食、手足逆冷、或煩躁口干等癥,常與山茱萸、人參、地黃等補虛藥配伍,如紫芝丸(《圣濟總錄》)。
木靈芝的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任何的藥物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木靈芝的副作用很小,靈芝因富含天然有機鍺,所以服用時會有瞑眩反應,有些會驚慌地認為有副作用。其實這也是木靈芝獨特的排毒作用,是“好轉(zhuǎn)反應”,在中醫(yī)上稱為“瞑眩反應”。瞑眩反應為身體帶來不適,但是不是副作用,在瞑眩反應消失后,身體會覺輕快,有精神,疾病也會慢慢痊愈。
木靈芝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靈芝飲品:取靈芝(整芝)切片后加清水,放置文火中燉煮2小時,取其汁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2、靈芝水煎法:將靈芝切碎(靈芝切片),加入罐內(nèi),加水,象煎中藥一樣地熬水服,一般煎服3-4次;也可以連續(xù)水煎3次,裝入溫水瓶慢慢喝,每天喝多少都無限制,有利于治療甲亢、失眠、便糖、腹瀉等癥。
3、靈芝泡酒:將靈芝剪碎(靈芝切片)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變成紅棕色時即可喝。還可加入一定的冰糖或蜂糖,適于神經(jīng)衰弱、失眠、消化不良、咳嗽氣喘、老年性支氣管炎等癥。
4、靈芝燉肉:無論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都可以加入靈芝燉,按各自的飲食習慣加入調(diào)料喝湯吃肉,有益于肝硬化。
5、靈芝銀耳羹:靈芝9克,銀耳6克,冰糖15克,用小火燉2-3小時,至銀耳成稠汁,取出靈芝殘渣,分3次服用。治咳嗽,心神不安,失眠夢多、怔忡、健忘等癥。
木藍的藥用價值
木藍 小灌木,高50-80cm,罕更高。莖直立,小枝被銀白色丁字毛。葉互生;葉柄長1.3-2.5cm;托葉小,錐形;奇數(shù)羽狀復葉,長2.5-5cm,小葉對生,小葉9-13片,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5-3cm,寬0.5-1.5cm,先端鈍圓,有小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被丁字毛,葉平時常帶藍色。總狀花序長2.5-5cm,通常腋生,無較葉為短,花疏生,有花約20朵;萼鐘形,斜形,被銀白色丁字毛,5齒裂;花冠蝶形,紅黃色,長約04mm,旗瓣寬卵形至長圓形,外面有毛,翼瓣卵圓形,微與龍骨瓣相連,龍骨瓣匙形,爪上有距;雄蕊10,二體;子房無柄,花柱短,內(nèi)彎,柱頭頭狀。莢果線狀圓柱形,直或稍彎,長約2.5-3cm,種子間有縊縮,外形似串珠,有毛或無毛。有種子5-10顆。種子圓形,長約1.5mm。花期5-10月,果期6-11月。
木藍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乙型腦炎;腮腺炎;急性咽喉炎;淋巴結炎;目赤;口瘡;癰腫瘡癤;丹毒;疥癬;蟲蛇咬傷;吐血。
木藍的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木藍的副作用
無毒。
木藍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木藍的醫(yī)學記載
《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去瘀生新?!薄叭~治眼熱膜,吐血?!?/p>
《福建中草藥》:“清熱解毒。”
《生草藥性備要》:消瘡腫,去瘀生新。葉治眼熱膜,吐血。
《福建中草藥》:清熱解毒。
《本草綱目·草五·藍》:“木藍長莖如決明,高者三四尺,分枝布葉,葉如槐葉,七月開淡紅花,結角長寸許,累累如小豆角,其子亦如馬蹄決明子而微小,迥與諸藍不同,而作靛則一也?!?/p>
木藍的醫(yī)學附方
1、治乙型腦炎,木藍鮮全草60-90g。水煎服。預防:木藍鮮枝葉l5-30g,水煎服。每3d服1次,連服數(shù)次。(《福建中草藥》)
2、治腮腺炎,木藍、海金砂各9g,射干6g。水煎服。木藍、仙人掌各鮮草適量。搗爛,敷患處。(《福建藥物志》)
3、治陽性腫毒,木藍葉搗碎外敷。(江西《草藥手冊》)
4、洽疥癬,汗斑,木藍葉30g,樟腦6g。搗爛,取汁外搽。(江西《草藥手冊》)
木防己的藥用價值
木質(zhì)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無毛,表面具直線紋。單葉互生;葉柄長1-3cm,被白色柔毛;葉片紙質(zhì)至近革質(zhì),形狀變異極大,線狀披針形至闊卵狀近圓形、狹橢圓形至近圓形、倒披針形至倒心形,有時卵狀心形,長3-8cm,少數(shù)超過10cm,寬1.5-5cm,先端漸尖、急尖或鈍而有小凸尖,有時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圓或心形,邊全緣或3裂,有時掌狀5裂,兩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時兩面近無毛。聚傘花序單中或作圓錐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頂生,長達10cm或更長,被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淡黃色;萼片6,無毛,外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2mm,內(nèi)輪闊橢圓形,長達2.5mm;花瓣6,倒披針狀氏圓形,先端2裂,基部兩側有耳,并內(nèi)折,長1-2mm;雄蕊6,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與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時紫紅色或藍黑色,長7-8mm?;ㄆ?-8月,果期8-10月。
木防己的功效與作用:祛風除濕;通經(jīng)活絡;解毒消腫。主風濕痹痛;水腫;小便淋痛;閉經(jīng);跌打損傷;咽喉腫痛;瘡瘍腫毒;濕疹;毒蛇咬傷。祛風止痛,利尿消腫,解毒,降血壓。用于風濕關節(jié)痛,肋間神經(jīng)痛,急性腎炎,尿路感染,高血壓病,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外用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搗敷;或磨濃汁涂敷。
木防己的副作用
陰虛、無濕熱者及孕婦慎服。
木防己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木防己的醫(yī)學記載
《本經(jīng)》:“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除邪,利大小便。”
《別錄》:“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泄,散癰腫惡結,(治)諸瘑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p>
《藥性淪》:“漢防己:治濕風口面歪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氣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節(jié)中風毒風不語,主散結氣癰腫,溫瘧,風水腫,治膀胱?!?/p>
《醫(yī)學啟源》:“療胸中(《本草發(fā)揮》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腳氣,去留熱。”
《醫(yī)林纂要》:“瀉心,堅腎,燥脾濕,功專行水決瀆,以達于下?!?/p>
《本草再新》:“利濕,除風,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腫,健脾胃,化痰?!?/p>
絲棉木的藥用價值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小枝細長,灰綠色,略呈4棱;幼枝疏生柔毛。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寬3~6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基部楔形或近圓形,堅紙質(zhì),兩面綠色,無毛;葉柄長1~3厘米。聚傘花序腋生,有花3~15朵;總花梗長1~2厘米;花黃綠色,直徑約8毫米;萼片4,近圓形;花瓣4,橢圓形;雄蕊4,花藥紫色,幾與花絲等長;子房與花盤連合,花柱1。葫果深裂成尖銳的4棱,直徑約1厘米,成熱時4瓣裂,露出橘紅色的假種皮。種子淡黃色?;ㄆ?~6月。果期9~10月。
功能主治:祛風濕,活血,止血。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腰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衄血,漆瘡,痔瘡。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1~2兩;或浸酒。外用:煎水熏洗。
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取絲棉木根3~4兩,土牛膝5錢(鮮品加倍),每口1劑水煎服。療程至少20天。治療10例,均有趾端壞死,病程3~14年不等。治后隨訪6例(停藥后3~24個月),其中基本痊愈者5例,進步1例。服藥期間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
絲棉木的副作用
《貴州民間藥物》:“性寒,味苦澀。有小毒?!?/p>
絲棉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貴州民間藥物》:“止血,瀉熱。”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消炎解毒,祛風濕,活血,補腎。”
1、治風濕性關節(jié)炎:絲棉木根、虎杖根各一兩,紅木香、五加皮各五錢,燒酒一斤半至二斤,冬天浸一星期(夏天酌減),每次服一至二兩。(《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膝關節(jié)酸疼:絲棉木根三至四兩。加紅牛膝(莧科牛膝)二至三兩,鉆地楓(五加科杞李參)一至二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空腹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3、治腰痛:絲棉木樹皮四錢至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衄血:絲棉木果實及根各二錢,煎水服。(《貴州民間藥物》)
5、治漆瘡:絲棉木枝、葉適量煎湯熏洗;也可與香樟木等量煎湯熏洗。(《上海常用中草藥》)
6、治痔瘡:絲棉木根、桂圓肉各四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木饅頭的藥用價值
通乳,利濕,活血,消腫。治乳汁不下,遺精,淋濁,乳糜尿,久痢,痔血,腸風下血,癰腫,疔瘡。
《本草拾遺》:“破血。”
《本草圖經(jīng)》:“能壯陽道?!?/p>
《綱目》:“固精,消腫,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腸痔,心痛陰頹。”
《生草藥性備要》:“通經(jīng)行血。煲食下乳,消腫毒;洗疳、疔、痔,理跌打?!?/p>
《本經(jīng)逢甌》:“治一切風癬惡瘡,為利水活血通乳要藥?!?/p>
《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p>
內(nèi)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木饅頭的副作用
[點擊填充正文,內(nèi)容方向:副作用、人群禁忌、飲食禁忌等]
木饅頭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驚悸遺精:木饅頭(炒),白牽牛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用米飲調(diào)下。(《乾坤生意秘韞》)
治陽萎遺精:薜荔果四錢,葎草四錢,煎服,連服半個月。(《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淋癥:薜荔果心,加冷開水絞汁成凍狀,白糖水沖服。(《湖南藥物志》)
治乳糜尿:鮮薜荔果五個,切片,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治乳汁不通:薜荔果兩個,豬前蹄一只,煮食并次汁。(《上海常用中草藥》)
治婦人膽虛不足,乳不至:通草二錢,穿山甲一錢,木饅頭一枚。三味共末,入豬蹄湯內(nèi)煮爛吃,再不至,加急性子五錢。(《慎齋遺書》)
治榮衛(wèi)氣虛,風邪冷氣進襲臟腑之內(nèi),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飲酒過度,積熱腸間,致使腸胃虛弱,糟粕不聚,大便鮮血,臍腹疼痛,里急后重,或肛門脫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頻并:敗櫻(燒)、木饅頭(燒),烏頭、甘草(炙)各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空心溫服。(《局方》腸風黑散)
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兩,木饅頭二兩,烏梅、敗棕、柏葉、油發(fā)各半兩。以上七味各燒灰存性,即入桂心三錢,白芷五錢(俱不見火)。同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世醫(yī)得效方》黑丸子)
治腸風下血不止,仍治大便急澀:枳殼(去瓤,麩炒)、本饅頭(麩炒)各等分。為細末,空心食前,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楊氏家藏方》枳殼散)
治痄腮:薜荔果實二枚,煮豬精肉食。(《湖南藥物志》)⑾治癰疽初起:薜荔果三錢,焙研細末,分二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藥》)⑿治陰潰囊腫:木饅頭子,小茴香等分。為末,每空心酒服二錢。(《瀕湖集簡方》)⒀治夜盲:薛荔果,煎汁蒸豬肝食。(《湖南藥物志》)
紫荊木的藥用價值
性味,苦,平,無毒。
歸經(jīng),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活血,通淋。主婦女月經(jīng)不調(diào),瘀滯腹痛,小便淋瀝澀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
紫荊木是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達110厘米,體內(nèi)具黃白色乳汁;樹皮黑褐色,呈片狀剝落;嫩枝密生皮孔,被淡黃色絨毛,老枝黑褐色,無毛。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區(qū)海拔100至600米的低山或丘陵。為陽性樹種,耐旱耐瘠薄的環(huán)境,幼年生長緩慢,天然更新較弱。它有很多藥用價值。
紫荊木的副作用
紫荊木可以治療女性經(jīng)痛,但孕婦忌服。紫荊木是一種對大家來說還算比較熟悉的中藥,對我們身體的有很多的好處,我們想要在生活中正確的食用它,需要對紫荊木有一些了解,《開寶本草》主破宿血,下五淋,濃煮服之。紫荊木治婦人血氣疼痛,經(jīng)水凝澀。紫荊木是產(chǎn)區(qū)珍貴用材和油料備的好樹種。木才堅重,耐水濕,花紋美觀,精制后可建筑、家具的上等良材;種子含油率約45%,可作食用油。
紫荊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濕氣流痰:紫荊皮二兩(酒炒),秦(當)歸五錢,川牛膝三錢,川羌活二錢,木瓜三錢。上好酒五斤,重湯煎一炷香為度,露一夜,去火毒用。(《滇南本草》)
治鶴膝風攣,真紫荊皮。老酒煎,候溫常服。(《仁齋直指方》)
治婦人血氣,紫荊皮為末,醋糊丸,櫻桃大。每酒化服一丸。(《婦人良方補遺》)治產(chǎn)后諸淋:紫荊皮五錢。半酒半水煎,溫服。(《婦人良方補遺》)。
治一切癰疽,發(fā)背,流注,諸腫毒冷熱不明者:川紫荊皮(炒)五兩,獨活(去節(jié),炒)三兩,赤芍藥(炒)二兩,白芷(生)一兩,木蠟(又名望見消、陽春雪,隨加減妙,即石菖蒲)。為末,用蔥湯調(diào)熱敷。(《仙傳外科集驗方》沖和仙膏,又名黃云膏、仙膏)。
內(nèi)消初生癰腫,白芷,紫荊皮。酒調(diào)。(《仙傳外科集驗方》一勝膏)。
治痔瘡腫痛,紫荊皮五錢。新水食前煎服。(《仁齋直指方》)。
治傷眼青腫,紫荊皮。小便浸七日,曬研,用生地黃汁、姜汁調(diào)敷,不腫用蔥汁。(《永類鈐方》)。
分心木的藥用價值
分心木,中藥名。為胡桃科植物胡桃果核內(nèi)的木質(zhì)隔膜。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澀精縮尿,止血止帶,止瀉痢之功效。
功能主治:固腎澀精。治遺精滑泄,淋病,尿血,遺溺,崩中,帶下,瀉痢。
1、治療失眠
如果你是失眠患者,不妨用取分心木泡水,早晚各一杯,久而久之,失眠癥將其緩解。而且純天然不添加任務安眠藥物,是治療失眠癥不二之選。
2、固澀縮尿
對于男性朋友來說,如果出現(xiàn)遺精或者是滑泄的癥狀,不妨取分心木泡水喝。因為分心木具有補腎以及固腎作用,可謂是男性的福音。
3、補血活血
對于女性朋友來說,如果月經(jīng)失調(diào)或者尿血的患者來說,也可以取分心木泡水喝。因為分心木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4、治療腰酸疼痛
如果你經(jīng)常腰酸疼痛,長期堅持服用分心木,腰酸痛疼毛病將會被緩解甚至治愈。
5、固本補氣
有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分心木,能夠固本補氣,提高體質(zhì),增強免疫力,促進健康。
用法用量:每日1劑,分2次飲服。連服10-25日痊愈。
分心木的副作用
1、在將分心木泡水喝之后有一部分人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例如胸悶惡心以及腹脹腹瀉的情況。這個時候應該暫停服用,過一段時間之后這些癥狀就會消失,然后可以繼續(xù)服用。
2、分心木不能夠和藥性相同的中藥材或者是食物一起服用,否則很容易產(chǎn)生反胃的情況,不利于身體健康。
3、腸胃并不是很健康的人群最好不要將分心木泡水喝,因為這種中藥材能夠很好的治療便秘的情況,如果在腸胃不舒服的時候服用,很容易出現(xiàn)腹瀉的情況。
分心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本草再新》:“健脾固腎。”
《山西中藥志》:“利尿清熱。治淋病尿血,暑熱瀉痢。”
《中藥材手冊》:“治遺溺,崩中下血。”
《陜西中藥志》:“治耳聾?!?/p>
《天津中草藥》:“固澀收斂。治遺精,尿頻,帶下。”
1、治腎炎:分心木30g,黃酒2500g。浸泡10min后,煮沸,去渣。每服5-10ml。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y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2、治腎虛遺精:分心木二錢,芡實四錢,枸杞子四錢,補骨脂三錢,牡蠣八錢。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導讀:中藥鳳凰衣的功效與作用專區(qū),為您詳細介紹鳳凰衣的功效與作用、鳳凰衣圖片、鳳凰衣的藥用價值、鳳凰衣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鳳凰衣的功效與作用相關知識,不妨來關注一下。
鳳凰衣簡介鳳凰衣圖片鳳凰衣的功效與作用鳳凰衣的藥用價值鳳凰衣的炮制方法鳳凰衣的用法用量鳳凰衣的副作用鳳凰衣簡介
鳳凰衣,為雉科動物家雞的蛋殼內(nèi)膜。春,秋采收,將孵出小雞后的蛋殼敲碎,剝?nèi)?nèi)膜,洗凈陰干。
本品為轅折狀的薄膜,碎片大小不等,邊緣不整齊,一面白色無光澤;另一面淡黃色,略有光澤,并附有棕色線狀血絲。質(zhì)輕松,略有韌性,易破碎。氣微,味淡。以身干,色白、憲整、無碎殼及雜質(zhì)者為佳。
鳳凰衣圖片
鳳凰衣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陰,清肺。治久咳,咽痛失音,瘰疬結核,潰瘍不斂。
1、《別錄》:主久咳結氣,得麻黃,紫菀和服之。
2、《醫(yī)學入門》:治小兒頭身諸瘡,燒灰豬脂調(diào)敷。
3、《分類草藥性》:治小兒驚風肚痛;煅研涂瘡,生皮。
4、《飲片新參》:清肺熱,開聲喑,治虛咳,生滓。
5、《浙江中藥手冊》:清肺火,化燥痰。治咽痛失音。
6、《中藥志》:治頭暈、目翳。
鳳凰衣的藥用價值
1、治咳嗽日久:雞子白皮(炒)十四枚,麻黃三兩(焙)。為末,每服方寸匕,飲下,日二。(孟詵《必效方》)
2、治口瘡口疳,并乳蛾喉癬,喉疳,喉癰腫痛閉塞:鳳凰衣(微火焙黃)、人中白(煅)、橄欖核(瓦上煅存性),孩兒茶各三錢。乳細,每藥一錢,加冰片五廈,吹搽患處。(《衛(wèi)生鴻寶》鳳凰散)
3、治口瘡:鳳凰衣貼患處,日換二次。(《吉林中草藥》)
4、治白喉:鳳凰衣五分,青果炭二錢,黃柏一錢,川貝母一錢,去心,兒茶一錢,薄荷一錢。上藥各研細末,再入乳缽內(nèi)和勻,加冰片五分乳細聽用。(《經(jīng)驗各種秘方輯要》鳳凰散)
5、治眼風腫:雞子白皮、枸杞白皮等分。上二味,搗羅為散,又研令極細,每日三上,吹鼻內(nèi)。(《圣濟總錄》吹鼻散)
6、治下疳痛、腫痛:鳳凰衣(煅)、黃連各等分,輕粉、片腦各少許。為末干摻,或雞子清調(diào)敷。(《醫(yī)學入門》鳳衣散)7、治目翳:鳳凰衣、蛇蛻、蟬蛻各等分。研極細末。點眼,日二次。(《吉林中草藥》)
鳳凰衣的炮制方法
1、凈制:取原材料、除去殘留的蛋殼及雜質(zhì)。
2、炮炙:取凈內(nèi)膜、洗凈陰干即可。以色白、內(nèi)膜完整、無蛋殼等雜質(zhì)者為佳。
鳳凰衣的用法用量
0.5~1錢,研粉服。內(nèi)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敷貼或研末撒。
鳳凰衣的副作用
脾胃虛弱,有濕滯者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鳳凰衣的相關知識,如果想認識更多的中草藥,請繼續(xù)關注中醫(yī)養(yǎng)生頻道。
木姜子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木姜子溫中行氣止痛;燥濕健脾消食;解毒消腫。主治胃寒腹痛;暑濕吐瀉;食滯飽脹;痛經(jīng);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2、用于什么病癥
木姜子主治胃寒腹痛;暑濕吐瀉;食滯飽脹;痛經(jīng);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3、用法用量
木姜子內(nèi)服:煎湯,3~10克;研粉每次1~1.5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diào)敷。
木姜子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木姜子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木姜子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木姜子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熱證忌服。
3.3、《重慶草藥》:“腸胃有熱者忌用。”。
木姜子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1.1、別名:山胡椒,木香子,木樟子,生姜材,黃花子,辣姜子,山姜子,木椒子,臘梅柴,大木姜,香桂子,猴香子。
1.2、藥材來源:中藥木姜子為樟科植物清香木姜子,毛葉木姜子和木姜子的果實。
1.3、生境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1.4、性味歸經(jīng):味辛;苦;性溫;歸脾;胃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秋季末采摘,陰干。
1.6、化學成分:毛葉木姜子果含揮發(fā)油3%-5%,脂肪油25%。木姜子干果含揮發(fā)油約2%-6%,主要成分為檸檬醛(citral),牻牛兒醇(geraniol),檸檬烯(limonene)等。
1.7、功能主治:溫中行氣止痛;燥濕健脾消食;解毒消腫。主治胃寒腹痛;暑濕吐瀉;食滯飽脹;痛經(jīng);疝痛;瘧疾;瘡瘍腫痛。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3~10克;研粉每次1~1.5克。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diào)敷。
2、《貴州民間藥物》:健脾燥濕,助消化,外治瘡毒。
3、《重慶草藥》:逐寒,鎮(zhèn)痛,健胃,消飽脹。治心胃冷氣痛,冷骨風,寒食擺子,痛經(jīng)。腸胃有熱者忌用。
4、《湖南藥物志》:祛風,散寒。治感寒腹痛;木姜子四至五錢。水煎服。治關節(jié)痛:木姜子一兩,雄黃五錢,雞屎二兩。搗爛,炒熱,布包,揉擦痛處。
木天蓼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疏風解表止痛。治大風癩疾,癥積,氣痢風勞。治風邪外犯,侵襲牙體,牙齒疼痛,局部腫脹,或抽挈樣感?;蝻L邪束表,腰脊強痛,有拘急感,伴發(fā)熱,惡寒,苔薄脈浮。《唐本草》:“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薄?/p>
2、用于什么病癥
治大風癩疾,癥積,氣痢風勞。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研末或釀酒。
木天蓼的副作用
1、副作用
木天蓼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木天蓼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木天蓼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本品辛溫耗氣,不宜久服。
木天蓼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本草綱目》。
1.1、別名:天蓼(《藥性論》),藤天蓼(《本草拾遺》),天蓼木(《圣惠方》),含水藤(《中國樹木分類學》),葛棗、葛棗獼猴桃(《東北木本植物圖志》),馬棗子(《東北藥植志》)。
1.2、藥材來源:為獼猴桃科植物木天蓼的枝葉。
1.3、生境分布:分布東北、西北及陜西、山東、湖南、湖北、四川、浙江、云南等地。
1.4、性味歸經(jīng):辛,平入膀胱、胃、大腸經(jīng)。
1.5、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曬干或鮮用。
1.6、化學成分:
1.7、功能主治:疏風解表止痛。治大風癩疾,癥積,氣痢風勞。治風邪外犯,侵襲牙體,牙齒疼痛,局部腫脹,或抽挈樣感?;蝻L邪束表,腰脊強痛,有拘急感,伴發(fā)熱,惡寒,苔薄脈浮?!短票静荨?“主癥結積聚,風勞虛冷。”。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研末或釀酒。
2、《普濟方》:治風蟲牙痛,搗丸塞之,連易四、五次,勿咽汁。
3、《湖南藥物志》:治腰痛。木天蓼根一兩,水煎服。
4、治大風疾:天蓼(刮去粗皮,碎銼)四兩。以水一斗,煎取一升,去滓,將汁煮糯米為粥,空心食之。如病在膈上即吐出,在中膈即汗出,在膈下即轉(zhuǎn)出,宜避外風。(天蓼粥《經(jīng)驗方》)。
5、治白癩風:天麻一斤,天蓼木三斤。上藥,銼如大豆粒,用水三斗,入銀鍋或石鍋中,煎至一斗二升,濾去滓,卻于慢火上,煎如稀餳,每天食前,用荊芥、薄荷酒調(diào)下半匙。(天麻煎《經(jīng)驗方》)。
鐵力木的藥用價值
鐵力木 , 常綠喬木,高可達30m以上,樹皮灰褐色或暗灰色,光滑;小枝對生。單葉對生;葉柄長3-5mm,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長7-10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上面有光澤,下面灰白色,中脈明顯,側脈極密而不明顯?;▋尚?單生于葉腋或枝頂;花梗長3-5mm;花大,直徑4-5cm;萼片4,2列,外面兩片較小;花瓣4,黃色,倒卵形,長約3.5cm,果時不脫落;雄蕊多數(shù),成2至7輪,花絲細長,短于花柱;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絲狀,柱頭盾形。果實卵球形,堅硬,直徑2.5-3cm,先端尖,基部有萼片和花瓣的下半部包圍,2或4瓣裂。種子1-4顆,背面凸起,兩側平坦。
中藥特點
【性味】苦;涼
【功能主治】止咳祛痰;解毒消腫。主咳嗽多痰;瘡瘍癤腫;痔瘡出血;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搗敷。
鐵力木的副作用
暫無副作用,建議服用時遵照醫(yī)師。脾胃虛寒者慎服。適宜人群咳嗽多痰;瘡瘍癤腫;痔瘡出血;燙傷;毒蛇咬傷,孕期禁服。
鐵力木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出處】《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載有鐵力木,云:《廣西通志》:鐵力木,一名石鹽,一名鐵棱,紋理堅致,藤容出。案《嶠南瑣記》謂:木力僅可百余年,亦未足信。似本種。
【別名】石鹽、鐵棱、埋摸郎。
【摘錄】《中華本草》
【來源】1.藥材基源:為藤黃科植物鐵力木的樹皮、花、種子;2.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sua ferrea L.
【原形態(tài)】鐵力木 常綠喬木,高可達30m以上,樹皮灰褐色或暗灰色,光滑;小枝對生。單葉對生;葉柄長3-5mm,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長7-10cm,寬1.2-2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全緣,上面有光澤,下面灰白色,中脈明顯,側脈極密而不明顯。花兩性,單生于葉腋或枝頂;花梗長3-5mm;花大,直徑4-5cm;萼片4,2列,外面兩片較小;花瓣4,黃色,倒卵形,長約3.5cm,果時不脫落;雄蕊多數(shù),成2至7輪,花絲細長,短于花柱;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絲狀,柱頭盾形。果實卵球形,堅硬,直徑2.5-3cm,先端尖,基部有萼片和花瓣的下半部包圍,2或4瓣裂。種子1-4顆,背面凸起,兩側平坦。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地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