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三陰交可防治婦科疾病
少兒疾病養(yǎng)生與防治。
終生保健,終生康健;終生養(yǎng)生,終生康寧。古今的人們對養(yǎng)生有很多相關的勸諭和詩句,如果不需要我們的生活成悲劇,就必須注意養(yǎng)生。有沒有更好的中醫(yī)養(yǎng)生方法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按三陰交可防治婦科疾病”,僅供您在養(yǎng)生參考。
許多養(yǎng)生館和美容院都打出廣告,說通過養(yǎng)生可以改善婦科問題,而且還能調整女性的體質。不少女性被此吸引,紛紛加入到養(yǎng)生大軍中。26歲的李梅在養(yǎng)生館做了砭石推拿后,養(yǎng)生顧問說她的一些部位出現淤青,屬于宮寒,建議她使用中藥精油按摩暖宮;30歲的湄芩經常到美容院拔罐,說可以治療月經不調;35歲的菁菁則在養(yǎng)生館泡了藥浴,泡完后腰腹部的顏色深淺不一,形成一道道圈。養(yǎng)生顧問說,菁菁的腹部出現很深的白圈,說明婦科方面有問題。
大家在養(yǎng)生館、美容院做完這些項目后,都覺得身體舒服了,但是否真的能治療婦科病?
【專家解答】
近年來,人們對保健養(yǎng)生十分重視,按摩、拔火罐、刮痧等療法進入了美容院、養(yǎng)生館,但這些對治療婦科病是否有效還值得商榷。
案例中,李梅在砭石推拿后皮膚出現淤青,被診斷為宮寒,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宮寒是中醫(yī)的一個病名,指婦女腎陽不足,出現下腹墜脹、疼痛、白帶多或者月經失調等癥狀。女性是否患有宮寒,需要依據舌苔是否薄白多津、身體是否怕冷喜暖等表現來綜合判斷,單純靠砭石刮痧后出現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并不足信。
拔罐是針灸療法的一種,對一些病癥確實有一定的療效,比如腰背痛、頸肩痛、風濕痛、痛經、感冒、輕度的失眠等。但是,有些輿論把它的作用夸大了。特別是一些美容院,以調理為名,在對顧客身體狀況了解不詳細的情況下就拔罐,對健康有一定風險。因為拔罐是有適應癥的,心臟病、血液病、肺結核、嚴重神經衰弱、各種傳染病、癌癥患者、孕婦等不適合拔罐。
拔罐的作用被夸大的另一表現是,把一個原本簡單的治療方法當作一種診斷方法。比如你去拔罐,拔出淤血來,養(yǎng)生顧問就說你有寒氣,而且顏色越深表示寒氣越重。其實,在拔火罐時產生的負壓都會導致皮膚毛細血管破裂,使皮膚出現淤紫,罐印的顏色也與拔罐時吸附的力量大小和留罐時間長短有關。而且按照中醫(yī)理論來講,拔罐后出現的淤血可能是寒,也可能是熱、濕,還有可能是氣血虛弱。如果是氣血虛弱,那么拔罐就要慎重,身體越虛的人越要少拔或不拔。
yS630.Com相關推薦
當我們身體處于虛弱的狀態(tài)之中的時候,就需要對身體各方面進行療養(yǎng),不僅要吃一些營養(yǎng)品,當然進行一些穴位按摩,這樣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比較好的,那么按揉三陰交穴的作用有哪些呢?不僅對調節(jié)女性的月經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強身健體,那么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作用呢?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盡,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針灸該穴主治遺精、陽痿、陰莖痛、小便不利、睪丸縮腹等,是治療男子性功能障礙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經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強男子性功能。
1.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于胞宮(子宮和卵巢)。其中,任脈主管人體全身之血,督脈主管人體全身之氣,沖脈是所有經脈的主管。每天晚上5點—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里透紅,睡眠踏實,皮膚和肌肉不垮不松。
2.緊致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看看張曼玉和趙雅芝,臉都緊緊的,沒有松垮下來,因為她們的飲食都很規(guī)律,脾沒有受到傷害。再看看大美人關之琳,經常在家開party,飲食無節(jié)制,喝酒無節(jié)制,傷了脾,臉部松弛得非常明顯,老態(tài)驟然顯現。經常傷害脾,臉上及全身肌肉都會更快的松弛。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對抗地球的引力,保證臉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要規(guī)律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健脾,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哦。
3.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tǒng)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不來月經等統(tǒng)稱為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不過,要堅持才有效果哦,堅持每天按揉,按揉一個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兩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夢了。
由此我們看出,按揉三陰交穴的作用還是比較多的,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還是關注一下比較好,另外如果想要一個好身體,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從點滴的小事做起,一定不能夠粗心大意,而不顧忌的身體健康,這樣是不對的。
人體有一個很奇特的穴位--三陰交(在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呢?人體足部有三條陽經三條陰經,原本這些經脈是平行的,各自巡行一部分區(qū)域,而三條陰經在腳踝處偏偏有了一個交叉點,就形成了三陰交。
三條陰經指的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脾統(tǒng)血液,肝藏血行氣,腎藏精,三陰交最終歸屬于脾經,但是因為和另外兩條經脈的特殊關系,所以經常按揉三陰交這個穴位,可健脾益血,調肝補腎;另外還有安神、促進睡眠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男屬陽女屬陰,因此,除了這些作用外,三陰交還對中年女性有著特殊的意義。
中午11點:按揉三陰交健脾
三陰交是脾經的經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夠把人體的水濕濁毒運化出去。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能把身體里面的濕氣、濁氣等排出去。皮膚之所以有濕疹、蕁麻疹、過敏等疾病,很多時候都是體內的濕氣、濁氣在搗亂。只要按揉三陰交,把這些討厭的調皮鬼趕出去,時間不長,皮膚就能恢復光潔細膩了。另外,三陰交還能調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對中年女性白帶過多、子宮下垂等病情的恢復也有不錯的效果。
晚上5~7點:按揉三陰交補腎
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于胞宮(子宮)。每天晚上5~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而且通過補腎,對中年女性提升性欲有很好的療效。
晚上9~11點:按揉三陰交暢三焦
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保持臉部光潔、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規(guī)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11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能幫助調理月經,祛斑、祛痘等。因為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大通道,要想各個器官得到氣血滋潤,三焦通暢很重要。氣血的通路暢通了,睡眠踏實,女性皮膚和肌肉自然就不松垮。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一個月后才能看到效果。如果指望一兩天就立竿見影,就不現實了。(三焦經:我們通常說五臟六腑,那六腑是什么?一般人通常只能說全五腑--胃、大腸、小腸、膀胱、膽。還有一腑,就是三焦。我們熟知的五腑都像一個容器,就像我們的胃腸,被食物填滿,又排空,周而復始。三焦就是裝載全部臟腑的大容器,也就是整個人的體腔,它使得各個臟腑間能夠相互合作、步調一致,同心同德地為身體服務。)
按摩手法:按摩時一只手的四根手指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陰交穴上,以拇指端有節(jié)奏地一緊一松用力按壓,適當配合按揉動作,使之有陣陣酸脹麻感。做完左側三陰交按摩,接著再做右側。如果想要更簡單些,那么也可以不講究手法,只是平時堅持按一按,揉一揉,有條件的拿艾條灸一下,或者用經絡錘敲打,甚至用筷子頭按揉,雖然需要的時間相對長一些,但只要堅持,就會感覺到按揉三陰交帶來的獨特效果。
養(yǎng)生導讀: 三陰交穴,十總穴之一。所謂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于婦癥甚有療效。舉凡經期不順,白帶,月經過多,過少,經前綜合癥,更年期綜合癥等,皆可治療;又此穴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亦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取穴方法
內踝尖上直上3寸,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穴位解剖
三陰交穴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穴位配伍
三陰交穴配足三里治腸鳴泄瀉;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穴治疝氣;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失眠。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孕婦禁針。
中醫(yī)治療疾病經常會使用穴位按摩方法,人體有很多的穴位,每種穴位對應治療的疾病問題都是不同的。三陰交是人體的一種穴位,而且應該能夠治療人體發(fā)生的疾病問題,可是作為沒有專業(yè)學習中醫(yī)的人們應該不會了解三陰交的具體位置。那么三陰交主治哪些部位的疾病呢?
三陰交穴位在哪里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顯著。
取穴方法
內踝尖上直上3寸,約4指幅寬,按壓有一骨頭為脛骨,此穴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穴位解剖
三陰交穴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后方有脛神經。
功能主治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陰莖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穴位配伍
三陰交穴配足三里治腸鳴泄瀉;配中極穴治月經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穴治疝氣;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失眠。
操作方法
直刺1~1.5寸,孕婦禁針。
臨床運用
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癥、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常用于治療不孕癥、治療月經痛、治療妊娠惡阻等。
穴位養(yǎng)生
按摩三陰交,首先要正坐,抬起一只腳,放置在另一條腿上:然后一只手的大拇指除外,其余 四指輕輕握住內踝尖;大拇指彎曲,用指尖垂直按壓脛骨后緣,會有強烈的酸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 次,每次大約揉按1~3分鐘。
1、女人常揉三陰交,可以幫助我們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
2、三陰交是治療男子性功能障礙最常用的穴位之一,因此,經常用手指按摩此穴可增強男子性功能。
3、三陰交穴是一個智能調節(jié)穴位。當你血壓過高或過低,每天中午11點~13點,心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堅持兩三個月,能把血壓調理至正常值。
三陰交主治病癥:
腹痛,腸鳴,腹脹,泄瀉,便溏,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陰挺,經閉,不孕,難產,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足痿,癮疹,失眠,神經衰弱,蕁麻疹,神經性皮炎。
其實,人體的“三陰交”穴就是我們的父母留給我們的巨額財產??梢詭椭覀兙S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證女人的魅力。那么艾灸三陰交的好處有哪些?
1、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
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于胞宮(子宮和卵巢)。其中,任脈主管人體全身之血,督脈主管人體全身之氣,沖脈是所有經脈的主管。每天晚上5點—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里透紅,睡眠踏實,皮膚和肌肉不垮不松。
2、緊致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
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對抗地球的引力,保證臉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要規(guī)律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穴各20分鐘健脾,因為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哦。
3、調月經,去斑,去皺,祛痘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匯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tǒng)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不來月經等統(tǒng)稱為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晚上9點—11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去皺。不過,要堅持才有效果哦,堅持每天按揉,按揉一個月之后,才能看得到效果。如果指望一兩天就看到效果,只能是做夢了。
4、調治肌膚過敏,濕疹,蕁麻疹,皮炎
三陰交是脾經的大補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夠把人體的水濕濁毒運化出去。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能把身體里面的濕氣、濁氣、毒素都給排出去。皮膚之所以過敏,長濕疹,蕁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體內的濕氣、濁氣、毒素在搗亂。只要按揉三陰交,把這些討厭的調皮鬼趕出去,不出一個半月,皮膚就能恢復光潔細膩,干凈無暇了。
5、保持血壓穩(wěn)定
三陰交是一個智能調節(jié)穴位。當你血壓過高或過低,每天中午11點—13點,心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堅持兩三個月,能把血壓調理至正常值。
三陰交怎么找
1、三陰交的準確位置在腳踝處
三陰交 ,為中醫(yī)腧穴。屬足太陰脾經,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首先先正坐屈膝成直角,除大拇指外,其它四個手指并攏,橫著放在足內踝尖(腳內側內踝骨最高的地方)上方,小腿中線與手指的交叉點就是三陰交穴。三陰交穴就是女人身上的美麗大穴,可以幫助女性維持年輕,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保持女性魅力。
2、日常多按摩三陰交可以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
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同起于胞宮(子宮和卵巢)。其中,任脈主管人體全身之血,督脈主管人體全身之氣,沖脈是所有經脈的主管。每天17~19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女人只要氣血暢通,就會面色紅潤、白里透紅,睡眠踏實,皮膚和肌肉不垮不松。
3、日常多按摩三陰交可以調月經、祛斑、祛痘
三陰交是脾、肝、腎三條經絡相交會的穴位。其中,脾化生氣血、統(tǒng)攝血液,肝藏血,腎精生氣血。女人只要氣血足,那些月經先期、月經后期、月經先后無定期、不來月經等統(tǒng)稱為月經不調的疾病都會消失。而女人臉上長斑、痘、皺紋,其實都與月經不調有關。只要每天21~23點,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就能調理月經,祛斑、祛痘、祛皺。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按揉一個月之后,才能看到效果。
三陰交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1、三陰交的按摩方法有按揉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一壓一放為1次;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揉三陰交,持續(xù)5-10分鐘。
2、三陰交的按摩方法有叩擊法、摩擦法和拔罐法
一手握拳有節(jié)奏地叩擊對側三陰交穴,20次左右,交替進行。手掌擦熱后摩擦三陰交穴,20次左右。常法拔罐即可。經常拔三陰交穴,可調補精血。
3、三陰交的按摩方法有艾灸法
體質虛寒者,可以用艾條“灸”三陰交,每次10左右,以局部溫熱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女性體質虛寒者長期堅持可調經及防治婦科病癥,強壯身體。此外臨睡前灸還有助眠的作用。坐在椅子上,挺直脊背,坐姿端正,屈膝成直角,用手指分別按壓兩條腿三陰交穴,每次15分鐘以上。提示:如果感覺手指按揉比較累,可用經絡錘敲打,或者用筷子頭按揉,也可達到相同效果。
在最佳時間按摩三陰交效果最好
1、中午11點按揉三陰交健脾
三陰交是脾經的經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夠把人體的水濕濁毒運化出去。每天中午11點,脾經當令之時,按揉左右腿的三陰交各20分鐘,能把身體里面的濕氣、濁氣等排出去。
2、晚上5到7點按揉三陰交補腎
人體的任脈、督脈、沖脈這三條經脈的經氣都同起于胞宮(子宮)。每天晚上5~7點,腎經當令之時,用力按揉每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左右,能保養(yǎng)子宮和卵巢,促進任脈、督脈、沖脈的暢通。而且通過補腎,對中年女性提升性欲有很好的療效。
3、晚上9到11點按揉三陰交暢三焦
如果想在40歲之后,還能保持臉部光潔、胸部不下垂,除了飲食規(guī)律外,還要經常在晚上9~11點左右,三焦經當令之時,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各15分鐘,能幫助調理月經,祛斑、祛痘等。因為三焦是人體氣血運行的大通道,要想各個器官得到氣血滋潤,三焦通暢很重要。不過,要堅持每天按揉,一個月后才能看到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活和工作雙重壓力打擊,精神緊張,導致睡眠欠佳,甚至徹夜難眠,影響日常生活。中醫(yī)專家指出,形成失眠的原因很多,思慮勞倦,內傷心脾,陽不交陰,心腎不交,肝陽擾動等均可影響心神而導致不寐。綜合而言,不寐與心、脾、肝、腎的關系最為密切,臨床辨證應分清虛實,虛者多表現為寐而不酣、易醒;實者則表現為較難入睡、寐而夢多、甚至徹夜難眠。按辨證論治的原則,治療應補虛瀉實,調整陰陽。除了服用合適的中藥治療,穴位按摩也是很有效的方法,而且不論虛實之證均可使用,簡單方便,療效顯著。以下介紹3個常用穴位,一起來看看。
1. 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位于足內踝高點上3寸(自己的手橫放,約4根手指橫放的寬度),當脛骨內側后緣處。此穴乃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故能通調肝脾腎之經氣,達到健脾、益腎、養(yǎng)肝的作用,精血得以統(tǒng)攝于脾,受藏于肝,內養(yǎng)于腎,心氣下交,則神志安寧。
2. 神門穴
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乃心經原氣留止的部位,位于掌側腕橫紋的尺側,當尺側腕屈肌腱橈側處。此穴乃心氣出入之門戶,能養(yǎng)心安神,為治療失眠的主要穴位。
3.安眠穴
安眠穴是一個常用的經外奇穴,位于項部,當翳風穴(耳后凹陷處)與風池穴(枕骨下凹陷處)連線的中點。此穴能平肝息風,寧神定志,有效紓緩緊張的情緒,幫助入睡。
「足太陰脾經穴」
三陰交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醫(yī)學入門》:骨后筋前。
功效: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精宮,祛經絡風濕。
主治:古代記述:月經不調,不思飲食,腹脹腸鳴,能近怯遠,上瞼下垂,瞼緣炎,脾胃虛弱,心腹脹滿,腸鳴溏泄,痔疾,食不消化,食后吐水,脾病身重,四肢不舉,婦人癥瘕,崩漏,帶下,經閉,不孕,妊娠胎動,難產,死胎,胎衣不下,產后惡露不行,血暈,夢遺失精,陰莖痛,小便不利,遺尿,白濁,疝痛,足痿,足下熱,痹痛,臁瘡腳氣,小兒客忤,手足逆冷,濕痹不能行,膝內痛,脛痛不能久立,心悲,癲疾,喉痹,項頸滿,肺脹痰嗽不得臥。
近人報道:泌尿生殖系疾患,子宮出血,帶下,睪丸炎,急慢性腎炎,癃閉,淋病,腸疝痛,陽萎,遺精,遺尿,急慢性腸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高血壓,失眠,濕疹,蕁麻疹,皮膚騷癢,糖尿病、神經官能癥,中毒性消化不良,滯產。
方例:{22}泄:三陰交、陰陵泉。
白濁遺精:三陰交、氣海。
小兒急性腸炎:三陰交、天樞、合谷。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三陰交、中脘、內關、足三里。
癃閉(濕熱下注):三陰交、陰陵泉、膀胱俞,中極。
刺灸法:直刺0.5~1.5寸。孕婦慎用。
其它:交會穴: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