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吃什么養(yǎng)生
小寒養(yǎng)生吃什么。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養(yǎng)生之謂也?!鄙钪薪洺A鱾鬟@些關于養(yǎng)生的名句或者順口溜,養(yǎng)生關系著你、我、他的生活質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實現四季養(yǎng)生呢?以下是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寒吃什么養(yǎng)生”,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二、小寒飲食進補的原則三、有關小寒的由來小寒吃什么養(yǎng)生
1、小寒養(yǎng)生吃什么食物
1.1、羊肉—補腎助陽: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1.2、牛肉—補脾益胃: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1.3、魚肉—補益筋骨:魚肉可溫養(yǎng)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1.4、鴨肉—溫補虛勞: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yǎng)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2、小寒養(yǎng)生喝什么茶飲
2.1、生姜紅茶。生姜10克、枸杞5克,洗凈后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其沖泡紅茶3克,晾溫后加入適量蜂蜜即可飲用。此茶具有開胃止吐、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滋補肝腎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胃脘脹痛、心腹冷痛、食欲不振、嘔吐、反胃等癥。
2.2、姜桂桑寄茶。取鮮姜2克,去皮切片;桑寄生5克、桂枝1克,洗凈打碎,裝入紗布袋中;將藥袋放入茶杯,沖入適量沸水,加蓋浸泡10分鐘后放入姜片,2~3分鐘后即可飲用。每天早、晚飯后溫飲,可補肝腎、強筋骨、通絡祛風濕、解表發(fā)汗、溫中和胃,可用于治療四肢關節(jié)痛、胃脘冷痛或外感風寒、身冷無汗等癥。
3、小寒養(yǎng)生喝什么湯膳
3.1、花生豬手湯。材料:花生80克,豬手300克,淮山50克以及適量鹽、蔥、姜、料酒。
做法:先將豬手洗凈、切塊,將淮山切塊。將所有材料及適量的蔥、姜、料酒放入鍋中,加清水小火燉1小時20分鐘左右,加入鹽稍煮。
功效:花生豬手湯具有滋潤肌膚,增加彈性的功效。
3.2、蓮藕排骨湯。材料:排骨750克,新鮮蓮藕2段。
做法:排骨洗凈切段,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蓮藕洗凈去皮,切小段后用刀拍松。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可。煲好后加鹽調味。
功效:本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yǎng)顏,凡貧血、心跳失眠者皆可食用,常服令人神色添彩。
小寒飲食進補的原則
1、食宜溫: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于偏于陽虛體質者的人:偏于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
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yǎng)心除煩;核桃粥,養(yǎng)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2、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癥、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癥。
3、食宜苦:這時的飲食應減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yǎng)腎的功效。
小寒天氣依舊寒冷,我們必須做好飲食養(yǎng)生工作,才能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有關小寒的由來
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jié)氣?!对铝钇呤蚣狻分姓f“月初寒尚小……月半則大矣”,就是說,在黃河流域,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還處于“二九”的最后幾天里,小寒過幾天后,才進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小寒。位于小寒節(jié)氣之后的大寒,處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與夏季的大暑相對應,所以稱為大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本節(jié)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jié)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等到冬至過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層的熱量也消耗殆盡,盡管得到太陽光、熱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現全年的最低溫度。
精選閱讀
小寒養(yǎng)生吃什么
1、小寒養(yǎng)生吃蓮藕排骨湯
材料:排骨750克,新鮮蓮藕2段。
做法:排骨洗凈切段,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蓮藕洗凈去皮,切小段后用刀拍松。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可。煲好后加鹽調味。
功效:本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yǎng)顏,凡貧血、心跳失眠者皆可食用,常服令人神色添彩。
2、小寒養(yǎng)生吃遠志棗仁粥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功效:有補益肝腎,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
3、小寒養(yǎng)生吃山藥羊肉粥
材料:羊肉250g、山藥100g、粳米100g。
做法:羊肉洗凈,入鍋煮爛研成泥。山藥洗凈研末。把羊肉和山藥搭配粳米一起煮成粥,加入適當的鹽分調味即可。
功效:羊肉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于體虛怕冷有治療和補益效果。多吃山藥可以滋潤肌膚、提高食欲、增強身體抵抗力。山藥羊肉粥最適宜于冬季養(yǎng)生食用。
4、小寒養(yǎng)生吃蘿卜燉羊肉湯
材料:蘿卜500克、羊肉250克、植物油、料酒、醬油、鹽、白糖,蔥、姜少許。
做法:將羊肉、蘿卜洗凈切塊,分別焯水備用。鍋內放入油,油熱至七成時,加白糖,用鏟子不斷地攪拌至糖冒泡時放肉翻炒,待肉均勻上色后,放醬油,同時放蔥段、姜片。蓋上鍋蓋燉5分鐘后放入熱水,用大火燉開后,放料酒,改為文火燉。待肉六成熟時,將蘿卜倒鍋內,放鹽,把肉和蘿卜燉爛熟即可。
白蘿卜具有清熱生津、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等功效。羊肉具有補血益氣,溫中暖腎的作用。這兩種食材搭配在一起,具有補中養(yǎng)胃,益腎壯陽等作用。尤其適用于病后體虛,腰疼怕冷,食欲不振等癥。
小寒三大養(yǎng)生原則
1、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爸嗅t(y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北E堑谝灰獎?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2、飲食保養(yǎng)滋補防寒
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也正是陰邪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醫(yī)上所謂的陰邪。從飲食養(yǎng)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3、適當鍛煉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這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tài)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jié)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y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的習俗
1、畫圖數九
二十四節(jié)氣小寒節(jié)氣最初起源于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yǎng)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
2、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tǒng),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面吃。
3、吃臘八粥
小寒節(jié)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yǎng)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小寒節(jié)氣吃什么養(yǎng)生
1、小寒節(jié)氣吃羊肉養(yǎng)生—補腎助陽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2、小寒節(jié)氣吃牛肉養(yǎng)生—補脾益胃
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3、小寒節(jié)氣吃魚肉養(yǎng)生—補益筋骨
魚肉可溫養(yǎng)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4、小寒節(jié)氣吃鴨肉養(yǎng)生—溫補虛勞
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yǎng)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5、小寒節(jié)氣其他養(yǎng)生食物
5.1、柳丁與橘子:柑橘類水果內含的維它命C是第一要推薦,因為增加體內制造對抗感染的白血球與抗體,也增加干擾素,預防病毒入侵人體。
大多數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食物也含有生物類黃酮,是很重要的抗氧化、抗發(fā)炎的化學物質,它與C加起來一起有助提升免疫力。
5.2、蒜瓣:含有多種抗氧化劑、硒,可對抗入侵者。
5.3、優(yōu)酪乳:每天吃一碗含有”活的益生菌“的優(yōu)酪乳,可以刺激免疫系統(tǒng)對抗疾病,而且最新的發(fā)現,優(yōu)格與日照里含有的維生素D,在減少感冒或流感的功能上,僅次于注射疫苗。
5.4、杏仁果:含有鋅,促進體內產生白血球以對抗感染。比較安全的鋅可從食物里獲取,一天吃到15~25克就夠了,吃太多(超過75克)反而會抑制免疫功能。
小寒養(yǎng)生的注意事項
1、注重食補
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溫熱食物,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和能量,體質虛弱的人還可以適當食用紅肉這樣的高脂食物。此外,紫菜和海帶等海藻類食物,也是很好的選擇,它們含有豐富的鐵元素,有利于血紅蛋白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人體的供血功能。
2、適當藥補
適當進行藥補,可以防御冷氣的侵襲。這一方面人參、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小寒養(yǎng)生,健脾化痰、滋陰潤肺的食物必不可少,推薦龍眼、山藥、蓮子、芝麻、百合等。藥補需因人而異,體質偏熱的人本身就容易上火,在進補時就要適量,還應注意辛辣油膩的攝入。
3、起居保暖
冬季睡眠的保證,對維持身體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小寒時節(jié)更是如此,要做到避寒就應盡早入睡。夜間11點到凌晨1點之間,是一天之中最為寒冷的時候,也是最適宜的入睡時間。
小寒節(jié)氣氣候特征是什么
小寒時北京的平均氣溫一般在一5℃上下,極端最低溫度在—15℃以下;東北北部地區(qū),這時的平均氣溫在—30℃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低達—50℃以下,午后最高氣溫平均也不過—20℃
黑龍江、內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區(qū)及藏北高原,平均氣溫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區(qū)平均氣溫在—10℃上下。
到秦嶺一線平均氣溫則在0℃左右,此線以南已經沒有季節(jié)性的凍土,冬作物也沒有明顯的越冬期。
江南地區(qū)平均氣溫一般在5℃上下,雖然田野里仍是充滿生機,但亦時有冷空氣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小寒時節(jié)吃什么養(yǎng)生
1、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吃臘八粥
因為臘八節(jié)的時間點都在小寒到大寒之間,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在小寒這一天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的食材很多,像北方的臘八粥有黃米、紅米、白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棗泥等,和水煮,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紅糖、白糖、葡萄干點綴。
2、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吃黃芽菜
在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中,舊時天津地區(qū)喜歡在小寒日吃黃芽菜。黃芽菜又叫窩心白菜,屬于大白菜的一個類群,古時候黃芽菜是北方大棚、南方露地,秋種冬收的珍稀名貴新菜種。加上古時候的條件有限,所以人們才會想出吃黃芽菜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3、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吃糯米飯
俗語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在廣東地區(qū)流行小寒、大寒吃糯米飯驅寒的習俗。傳統(tǒng)的臘味糯米飯固定的食材除了糯米、臘肉、臘腸和花生,還有在糯米飯中添加香菇、蝦米、瑤柱、香菜、叉燒、魷魚等等。一般糯米飯都是在小寒、大寒早上吃,但是由于要上學、上班,沒有時間,所以都改到晚上吃。
4、小寒時節(jié)喝什么湯膳
4.1、西紅柿牛腩湯,材料:牛腩400g,西紅柿2個,土豆、精鹽、生姜、香葉、桂皮適量。
做法:將牛腩洗凈切成麻將塊大小的肉丁;將姜片、桂皮、香葉放入鍋中涼水,再加入切好的牛腩,大火煮開后,燒煮30分鐘;將土豆去皮切大塊放入砂鍋中,再把牛肉丁從炒鍋中撈出放入砂鍋;放入1/2份西紅柿塊,土豆塊添入足夠的清水。大火煮開,小火煮50分鐘后放入另1/2的西紅柿,少許精鹽,再煮30分鐘即可。
4.2、香菇枸杞鴿子湯,材料:鴿子1只(老)、干香菇10個(偏小)、枸杞20顆。
做法:將鴿子清洗干凈,冷水入沙鍋,放入點蔥姜和料酒,大火燒開,撇掉浮末,加入浸泡軟洗干凈的干香菇,小火頓3個小時,或者入高壓鍋壓50分鐘;鴿子燉酥后加入枸杞,調入鹽。準備出鍋即可。
小寒時節(jié)的飲食原則
1、規(guī)律進食才健康
現代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經常是忙的忘了吃飯,或者是即使很餓也無法抽空去吃飯。長此以往,是對胃部的最大刺激。尤其在冬季,胃部本身就容易發(fā)病,如果再不能飲食規(guī)律的話,就更容易引起胃酸分泌異常,加重胃部的負擔。因此,每天按時有規(guī)律的吃飯才是最佳的保胃措施。如果不能一天三頓正點進食的話,可以改為一天5-6次,分次進食,一次少量,只要是每天有規(guī)律的即可。這樣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腸胃,還不會耽誤到其他的事情。
2、吃軟不吃硬
有胃病的朋友都知道,胃部敏感的時候,如果吃了一些“硬菜”,比如大魚大肉等,就會覺得很不舒服。確實,正因如此,對于腸胃的保護,我們應該采取軟兵政策。粥、面條、熱牛奶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除此之外,在飲食制作過程中,也應該盡量選擇蒸、煮、燴、燉等烹飪方法,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
小寒時節(jié)該如何運動鍛煉
民間有“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冬季尤其是小寒后天氣寒冷的時節(jié),最為重要的還是加強體育鍛煉。高石軍指出,適當的體育鍛煉、戶外活動,能強身健體、增強身體御寒能力。同時,不同的人群進行體育鍛煉時也應注意適當的方法。
1、時間宜晚。早晨鍛煉最好待日出以后再進行,因日出后溫度上升,空氣中的污染物也有所減少,還有進行日光浴的作用。
2、適量運動。冬季的運動量不寰過大,可進行運動量較適宜的全身性運動太極拳、慢跑、體操等,以保持充足的體力。
3、防寒保暖。嚴寒季節(jié)進行鍛煉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
小寒節(jié)氣吃什么最養(yǎng)生
1、小寒節(jié)氣吃什么最養(yǎng)生
1.1、羊肉:補腎助陽。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1.2、牛肉:補脾益胃。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1.3、魚肉:補益筋骨。魚肉可溫養(yǎng)陽氣、補益筋骨,其中以鱸魚的價值最大?!侗静菥V目》記載:“味甘平,入肝脾腎經,有補五臟,益筋骨,治水氣,多食宜人,曝干甚香,益肝腎,安胎補中。
1.4、鴨肉:溫補虛勞。鴨肉補虛滋陰、利尿消腫、養(yǎng)胃生津,鴨肉適合體內有熱易上火的人食用;低熱、體弱、食欲不振、大便秘結和水腫者食之更佳。
2、小寒節(jié)氣喝什么粥養(yǎng)生
2.1、大米粥:大米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一種傳統(tǒng)主食,有胃氣、補脾虛、壯筋骨、和五臟之功效,最適合在冬天的時候食用。大米的性味甘平,煮成粥來喝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冬季養(yǎng)生粥絕少不了它。
2.2、山藥粥:書中說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益肺止咳,臨床上常用治脾胃虛弱、泄瀉、肺虛痰嗽久咳之癥。而且還有降低血糖,延年益壽等功效,因此是非常棒的滋補佳品。而且以煮粥的形式來食用山藥一點也不會破壞它的營養(yǎng)成分,可以起到冬季養(yǎng)生滋補的功效。
3、小寒節(jié)氣喝什么湯養(yǎng)生
3.1、花生豬手湯。材料:花生80克,豬手300克,淮山50克以及適量鹽、蔥、姜、料酒。
做法:先將豬手洗凈、切塊,將淮山切塊。將所有材料及適量的蔥、姜、料酒放入鍋中,加清水小火燉1小時20分鐘左右,加入鹽稍煮。
功效:花生豬手湯具有滋潤肌膚,增加彈性的功效。
3.2、蓮藕排骨湯。材料:排骨750克,新鮮蓮藕2段。
做法:排骨洗凈切段,清水漂20分鐘。將水瀝干。蓮藕洗凈去皮,切小段后用刀拍松。將全部材料放入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大火煮滾后改小火煲3小時左右即可。煲好后加鹽調味。
功效:本湯可清熱消痰、補血養(yǎng)顏,凡貧血、心跳失眠者皆可食用,常服令人神色添彩。
小寒節(jié)氣的飲食原則
1、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癥、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癥。
2、食宜溫:小寒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于偏于陽虛體質者的人:偏于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yǎng)心除煩;核桃粥,養(yǎng)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3、食宜苦:小寒氣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這時的飲食應減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yǎng)腎的功效。中醫(yī)認為苦味食品可入心經而降泄心火,小寒寒冷干燥,多吃如苦瓜、陳皮、蓮子心、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陽。
小寒節(jié)氣養(yǎng)生保健方法
1、起居要保暖: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皬V告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2、運動宜在日出后:小寒正處于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yǎng)方面,應寧神定志,避免情緒過于激動,保持心態(tài)樂觀,莫要勞神憂事。
季冬之月,此時陽氣潛伏。在精神調養(yǎng)。運動項目可以選擇長跑、滑雪、跳繩、踢毽子等??蛇x擇《遵生八箋》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時至凌晨3時,正坐,一只手抱住腳,另一只手抱腿朝頭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齒叩動三十六次,調息吐納,津液咽入丹田九次。
小寒養(yǎng)生吃什么好
1、小寒養(yǎng)生吃羊肉
羊肉是冬季餐桌上的常見菜,在小寒節(jié)氣適宜多進補。羊肉屬熱性,有補腎助陽的作用,羊肉還能緩解腰膝酸軟的癥狀。在寒冷冬季,吃上一頓羊肉,無疑是一大樂事。
2、小寒養(yǎng)生吃牛肉
牛肉可補脾益胃、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利水消腫。牛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特點,很適合肥胖者、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患者食用。
3、小寒養(yǎng)生吃鯽魚
冬天冷氣襲人,應選擇一些溫熱性的魚類。鯽魚性平味甘,入胃、大腸經,具有和中補虛、溫胃進食之功效。此外,鯽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且易消化吸收,直接燉湯食用,是補益佳品,適于各種人群食用,特別是產后、手術后、病后體虛的人,經常吃鯽魚有益身體恢復。所以可以多吃。
4、小寒養(yǎng)生吃竹蓀煲雞湯
材料:竹蓀6根、柴雞半只、大蔥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蘿卜半根、鹽10克。
做法:柴雞洗凈斬成塊。竹蓀用冷水浸泡10分鐘。雞塊放入開水中焯一下。將雞塊放入砂鍋中,倒入清水,放入大蔥、姜片,待湯沸騰后,轉小火煲1小時。竹蓀切去頭和尾部的網,放入溫水中焯燙20秒鐘。撈出后,用冷水洗凈,放入鍋中繼續(xù)煲30分鐘。放入小菜心、胡蘿卜片,煮2分鐘后關火,放鹽調味。
功效:竹蓀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等,具有益氣補腦、寧神健體的功效;竹蓀還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俗稱“刮油”的作用,雞湯有預防感冒的功效,多喝可以提高免疫力。
小寒養(yǎng)生應注意些什么
1、小寒養(yǎng)生注意事項之起居篇
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陽,因此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晚起,使人體的陰陽得到平衡,達到滋養(yǎng)臟腑以及強身健體的目的。小寒時節(jié)天氣非常寒冷,為了避免受寒,應早點上床睡覺,并且要做好頸部的保暖工作,以免因頸部血液流通不暢而引發(fā)落枕。
2、小寒養(yǎng)生注意事項之運動篇
雖然時值寒冬,但是很多人依舊保持運動鍛煉的好習慣,不過由于冬季天氣比較寒冷,鍛煉可以安排在下午,這是因為心血管疾病通常發(fā)生在人體交感神經活動最強的時候,因此建議把鍛煉安排在12點之后。此外,運動前一定要記得做好熱身準備,以免由于天氣嚴寒而導致四肢僵硬,運動時容易造成拉傷。
3、小寒養(yǎng)生注意事項之出行篇
北方很多地方都已經是大雪紛飛,此時因路面積雪而變滑,加上積雪在白天可能會融化,外出很容易會摔倒,因此外出時建議穿著寬松保暖且具有保暖功效的鞋子,尤其是女性朋友最好不要穿高跟鞋,以免容易摔跤,傷及筋骨。
小寒養(yǎng)生要以養(yǎng)腎為先
中醫(yī)上有一年四季中“春應肝,夏應心,長夏應脾,秋應肺,冬應腎”的原則,所以冬季最應該養(yǎng)腎,而且也是養(yǎng)腎的最好時機。按摩療法是冬季養(yǎng)腎一種很不錯的有效方法。
推薦兩種按摩養(yǎng)腎的療法:
一是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后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