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什么時候
生姜養(yǎng)生什么時候吃好。
“養(yǎng)生孰為本,元氣不可虧;養(yǎng)生孰為先,養(yǎng)心須樂觀?!鄙鐣l(fā)展,人們越來越接受養(yǎng)生的理念,生活質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養(yǎng)生的人。我們該怎么進行科學的四季養(yǎng)生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小年是什么時候”,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年是什么時候
1、小年是什么時候
實際上,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jié)日也不盡相同。要知道,小年并非一個節(jié)日。北方大部分地區(qū)稱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jié)為小年,江浙滬一帶的很多地區(qū)稱正月初五為小年,中國國內也有不少地區(qū)稱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一般而言,當說起小年,都認為是指臘月二十三。
2、小年的簡介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jié)、灶王節(jié)、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專家說,在古代,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tǒng),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像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
3、小年的由來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漢族民間傳統(tǒng)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后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yè)淪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鉆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后,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于是,漢族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的習俗
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qū)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xiàn)在統(tǒng)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貍、黃鼠狼之類的零食。
祭灶節(jié),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qū)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qū),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jié)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條。
小年的歷史
古代祭祀灶神的日期是在臘日,根據(jù)《說文解字》記載,“冬至后三戍日臘祭百神?!币簿褪钦f日期是冬至之后的第三個戍日??墒堑搅四铣?祭祀灶神的日子改成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與臘八節(jié)重合,根據(jù)《荊楚歲時記》“其曰,并以豚酒祭灶神”。
到了北宋時代,送灶神上天的時期改成了冬至前一天,《東京夢華錄》:“都人至除夜,備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門上,謂之醉司命”。
到了南宋,祭祀灶神的日期被改成了臘月二十四,根據(jù)南宋范成大《祭灶詞》記載:“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既然臘月二十四是祭祀灶神的日子,為何改成了臘月二十三呢?這個與清朝的皇帝有關,清朝的皇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jié)省開支,皇帝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后王族、貝勒隨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中國小年就改成了臘月二十三。
相關閱讀
白露是什么時候
1、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五個節(jié)氣,是白露。白露在每年9月7日,或8日,或9日,以太陽抵達黃經165度為準。2016年的白露是9月7號。
2、“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是說?!奥赌住?是因為溫度降低,在野外,水汽觸于地面或近地物體,因寒而凝結為水珠。白露的出現(xiàn),表示一年之中,天氣又開始轉涼了。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日平均氣溫已經降到22℃以下,到夜晚,能明顯感到一絲絲涼意。大山深處,層林盡染,萬山紅遍,滿目已是金色之秋。
3、“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jié)令。從氣象的角度,節(jié)氣至此,由于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但太陽一落山,氣溫便很快下降。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边@時夏季風逐漸為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暖空氣逐漸退避三舍。冷空氣南下逐漸頻繁,加上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快,所以溫度下降速度也逐漸加快。
白露的習俗
1、祭禹王
白露時節(jié)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jié),這里將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guī)模為最大,歷時一周。
2、吃龍眼
福州有個傳統(tǒng)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民間的意思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于吃一只雞那么補,聽起來感覺太夸張了,但因為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yǎng)血安神,潤膚美容等多種功效,還可以治療貧血,失眠,神經衰弱等等很多種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龍眼個個大顆,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3、過白露節(jié)
浙江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jié)的習俗。蒼南、平陽等地民間,人們于此日采集“十樣白”(也有“三樣白”的說法),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據(jù)說食后可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jié)炎)。這“十樣白”乃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與“白露”字面上相應。
4、喝白露茶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睞“白露茶”,此時的茶樹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干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時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買點白露茶。
5、釀白露米酒
蘇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還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xiāng)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
白露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精神調養(yǎng)
白露時節(jié),肺氣清肅,此時勿使情緒波動太大,要保持情緒穩(wěn)定,寧神定志,以免影響肺氣。
2、起居調養(yǎng)
白露是一個表征天氣轉涼的節(jié)氣,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3、運動調養(yǎng)
白露后,運動量及運動強度可較夏天適當加大,可選擇慢跑、打太極拳、體操、打籃球、羽毛球、導引等,以汗出但不疲倦為度,這樣有助于機體內氣血調暢。導引方面,可遵照《靈劍子》坐功法:閉氣,兩手握拳,以拳頭沿小腿及腳外側及內側分別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齒叩齒36遍,此法能開胸膊膈氣,去兩脅中氣,治療肺臟疾病。
冬至是什么時候
1、冬至是什么時候
冬至表示寒冷的冬天來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12月21日~23日),太陽黃經達270度時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冬至”。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數(shù)九寒天從冬至開始。天文學上規(guī)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后,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2、讓你了解有關冬至的介紹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后,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運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冬至日雖然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多。
3、冬至的習俗有哪些
3.1、冬至的習俗一:餛飩面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3.2、冬至的習俗二: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xiàn)在的人們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3.3、冬至的習俗三: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p>
冬至的由來是什么
1、冬至節(jié)氣的制定時間是什么時候
冬至,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2、古代人們對冬至的看法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逗鬂h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彼赃@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3、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xiàn)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jié)慶賀。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樞的日子,這一天之后,陰氣漸消,陽氣漸長。冬至,皇帝到天壇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賀。
冬至吃什么好
1、冬至飲食的原則是什么
冬至時節(jié)飲食宜多樣化、粗細糧、水果、蔬菜合理搭配、多吃魚少吃內、適當食用高鈣食品。飲食且清淡、不宜吃肥膩、過咸食品。推薦食品有菜花、鯽魚、香菇、豬肝、雞、大米、花生、松子等。
2、冬至吃餃子的好處是什么
餃子由皮包餡制成,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咸、食用方法有蒸、烙、煎、煮、炸等。餃子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諺語還有”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冬至吃餃子使養(yǎng)生受益萬分,因為這一天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fā)、最易吸收外來營養(yǎng),發(fā)揮其滋補功效。餃子制作原料營養(yǎng)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使營養(yǎng)較少流失、此時吃一碗餃子、喝一硫餃子湯、最易讓營養(yǎng)消化吸收。
小暑是什么時候
1、小暑是什么時候
小暑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十一個節(jié)氣,夏天的第五個節(jié)氣,表示季夏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jié)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2016年小暑開始時間國歷:2016年7月7日00:03:18,農歷:2016年六月(大)初四。
2、小暑養(yǎng)生食療方
西瓜番茄汁配料:西瓜半個,番茄3個大小適中。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沖燙,剝皮去籽。二者同時絞汁,兩液合并,隨量飲用。功效:清熱、生津、止渴。對于夏季感冒,口渴、煩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熱者尤為適宜。
炒綠豆芽配料: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做法:豆芽洗凈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xù)翻炒數(shù)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3、小暑節(jié)氣教您如何幫寶寶避暑
飲食要清淡。寶寶上火要多吃蔬菜、瓜果;少吃油炸、煎烤類的食品和巧克力、奶油等甜食。夏天對于桂圓、荔枝、芒果等熱性水果也要少吃。
多飲白開水。寶寶早上起來就喝白開水,這樣可以補充晚上丟失的水分,清理腸道,排除廢物,喚醒消化系統(tǒng)及整體機能的恢復等。半小時后再喝奶或吃主食,吃完后再喝幾口水以清潔口腔。
酸味食物。對于孩子們來說,炎熱的夏天容易出汗,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脾胃功能降低。所以這個時候要讓孩子吃些酸味食物。酸味食物可斂汗止瀉、祛暑,預防小朋友們因為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小暑習俗吃什么
吃三寶?!靶∈畲笫?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yǎng)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jié)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食新(食辛)。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后嘗新米,農民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黃瓜+煮雞蛋。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吃餃子。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小暑養(yǎng)生幾個注意點
起居順應自然節(jié)律。太陽是生命的起源,得陽則生,失陽則病。以北京地區(qū)北京時間(以下均以此計,其他地區(qū)需考慮時差因素)為例,人們應盡量在晚上21前點睡覺(不晚于22點),早上5點起床(不晚于6點),即“天睡我睡,天醒我醒”。老年人及8歲以下兒童應在晚20點前入睡為好。有條件的人,午時(11-13點)休息片刻有助于養(yǎng)心氣,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
注意養(yǎng)心。三伏天氣溫高,濕度大,天氣悶熱,氣壓低,患有心肌炎后遺癥的人易出現(xiàn)心律變緩、胸悶氣短等癥狀。養(yǎng)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氣弱脈弱的人要喝點生脈飲,或麥冬5克、西洋參3克、桂圓肉3~5克泡水喝。
刮痧防暑。三伏天濕氣重,易出現(xiàn)嘔惡頭昏等病癥,可采取刮痧辦法。具體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過的紗布,上下刮背脊兩側,或肋骨兩側或額頭,出現(xiàn)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涼油刮。
夏至是什么時候
1、夏至是什么時候
夏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90度(處在雙子座),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日照時間最長。在北京地區(qū),白晝時數(shù)可長達15小時。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夏至后北半球白晝時數(shù)逐日減少。同時,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2、夏至要注意涼面防暑保健康
夏至的到來意味著炎夏的開始,不少地方的人們都會選擇食用涼面解暑。南方人一般食用的是麻油拌面、陽春面、過橋面等,而北方人主要吃的是打鹵面和炸醬面。
涼面有防暑、降溫、解除饑餓的功效,而且富含人體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如淀粉、粗纖維、維生素等,對人體十分有益。但需注意的是,涼面中的蛋白質含量較少,所以還應該適當搭配一些肉類、豆制品、雞蛋等。
3、夏至要注意衛(wèi)生,防治“病從口入”
夏至前后,各種致病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相對較快,所以食物十分容易腐壞變質。再加上此時人體腸道的防御能力變弱,非常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因此病由口入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盡量不要剩菜剩飯;切忌過量食用冷飲;不食用過期、無標識、包裝破損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路邊攤販賣的麻辣燙、涼菜或者熟食;不吃生的和生腌的水產品;多吃“殺菌”類蔬菜,如大蒜、洋蔥、大蔥、韭菜、青蒜、蒜苗等。
夏至時節(jié)該如何養(yǎng)生保健
1、起居養(yǎng)生。《養(yǎng)生論》中說:“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或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意念中存想心中有冰雪,便不會感到天氣極其炎熱了。為順應自然界陰陽盛衰變化,一般夏季宜晚睡早起,盡量保持每天有7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2、運動養(yǎng)生。夏至運動宜在清晨或傍晚。夏季運動最好選擇在清晨或傍晚天氣較涼爽時進行,場地宜選擇在河湖水邊,公園庭院等空氣新鮮的地方,有條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濱地區(qū)去療養(yǎng)、度假。鍛煉的項目以散步、慢跑、太極拳、廣播操為好,不宜做過分劇烈的活動,若運動過激,可導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傷陰氣,也宜損陽氣。在運動鍛煉過程中,出汗過多時,可適當飲用淡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切不可飲用大量涼開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引起寒濕痹證、黃汗等多種疾病。
夏至養(yǎng)生的食療
1、荸薺竹蔗茅根飲
竹蔗50克,荸薺250克,鮮白茅根100克(或干品50克),洗凈,加適量水煮湯代茶飲。有清熱消暑生津的功效。
2、白術茯苓鯽魚湯
白術15克,白鯽魚1條(約250克),茯苓25克,豆腐1塊,姜蔥、蒜等調味品各適量。鯽魚去鱗、鰓及內臟,洗凈與茯苓、白術加水適量同煮,魚熟時放入豆腐,煮熟,酌加調味品,稍煮即可。有健脾和胃,消暑生津的功效。
3、冬瓜薏米粥
連皮冬瓜500克,薏米60克,精鹽適量。將薏米洗凈,用清水浸泡20分鐘。冬瓜洗凈,切塊,與薏米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爛,加入精鹽即成。有健脾消暑的功效。
4、涼拌萵筍
鮮萵筍350克,蔥、香油、味精、鹽、白糖各適量。萵筍洗凈去皮,切成長條小塊,盛入盤內加精鹽攪拌,腌1小時,潷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勻。將蔥切成蔥花撒在萵筍上,鍋燒熱放入香油,待油熱時澆在蔥花上,攪拌均勻即可。利五臟,通經脈。
小滿是什么時候
1、小滿是什么時候呢
2017年小滿時間:2017年5月21日 農歷 2017年四月廿六 星期日。
2017年小滿開始時間:2017年5月21日 04:30:53,農歷 2017年四月廿六。
2017年小滿結束時間:2017年6月5日 19:36:33,農歷 2017年五月十一 星期一。
2、什么是小滿
小滿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jié)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間為小滿。
每當小滿時節(jié)一到,這時全國北方地區(qū)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沒有成熟,約相當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滿。南方地區(qū)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里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3、小滿氣候有什么特點
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jié)。盆地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如果此時北方冷空氣可以深入到我國較南的地區(qū),南方暖濕氣流也強盛的。話,那么就很容易在華南一帶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滿節(jié)氣的后期往往是這些地區(qū)防汛的緊張階段。
對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來說,如果這個階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勢力較弱,位置偏南,意味著到了黃梅時節(jié),降水可能就會偏少。因此有民諺說“小滿不下,黃梅偏少”;“小滿無雨,芒種無水”。
小滿節(jié)氣怎么養(yǎng)生
1、宜多拍“窩”
多拍打拍打身體各處的“窩”,也可幫助解熱去火。
腋窩:俗稱“胳肢窩”,這里有個穴位叫極泉,位于腋窩頂點有脈搏的地方。左手上舉,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這樣拍打,每次拍打30-50次,5遍。
腘窩:在膝關節(jié)的后方。如果有中暑跡象,拍打腘窩,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xù)不斷地拍打腘窩處,反復拍打100-200次。
2、忌臥濕寒
小滿后氣溫明顯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會較涼,氣溫日差仍較大,尤其是降雨后氣溫下降更明顯,所以要避免貪圖涼快而著涼受風,尤其是晚上睡覺時。
3、忌吃冷食
要盡量避免過于冷涼的外部環(huán)境,同時要讓身體保持溫暖的內環(huán)境。進入夏天,人們往往喜愛用冷飲消暑降溫,但若不分男女老幼,皆圖嘴巴痛快,冷飲就會引起胃腸不適而出現(xiàn)腹痛、腹瀉等癥。
小滿吃什么好
1、苦瓜
夏季吃點苦瓜是清熱解毒的一劑良方。苦瓜具有清熱、養(yǎng)血益氣、補腎健脾、滋肝明目的功效,對治療痢疾、瘡腫、中暑發(fā)熱、痱子過多、結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
2、苦菜
小滿之日苦菜秀??嗖撕械鞍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種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可清熱、涼血、解毒,對癤腫、吐血、鼻出血、便秘、感冒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蒲公英
中醫(yī)認為,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利膽、保肝、健胃、降血壓等作用。
4、苦筍
苦筍也是非常適合夏季食用的苦味食物。苦竹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維生素、生物堿等,具有除濕利水、清熱除煩、清涼解暑、促進消化的功能。
5、野蒜
又名薤白、薤根,藠子,小獨蒜,薤白頭小蒜、小根菜。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表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鱗莖盤。它的莖葉長得很像蒜,也有蔥、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