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什么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
冬至女性養(yǎng)生吃什么。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别B(yǎng)生已經(jīng)成為一個熱度越來越高的話題,只有進行科學的養(yǎng)生,我們才能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如何在四季養(yǎng)生方面行穩(wěn)致遠呢?下面是由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吃什么 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希望對您的養(yǎng)生有所幫助。
養(yǎng)生導讀: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在這一天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
北方人冬至吃什么。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征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么冬至吃餃子餛飩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后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y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冬至遵循3個基本原則。
1、起居冬令氣候趨寒,天地陽氣潛藏,應之人體,冬季亦為人體養(yǎng)精蓄銳的最佳時段。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有晨練習慣的人群應注意,晨練時間不宜過早,以免誘發(fā)呼吸道及腦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復發(fā)。
2、藥補在這個階段,有些人喜歡藥物的冬令進補。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潤補養(yǎng)藥物,服用時感滑潤爽口,既能進補,又能治病。有病治病,無病防病,所以冬季進補膏方在有些地方成為一種時尚。
3、食補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在冬季如果能恰當選擇既美味又具有補益身體的食物,無疑會讓大家接受。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yī)又分為幾大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各類食物優(yōu)點和缺點。
①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
②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溫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③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diào)方法:將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nèi)。接著準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鳩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鰻魚、鱉等,經(jīng)過處理后再放入大壺中,然后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燉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于湯中,肉里的軟骨會松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fā)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yǎng)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于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只要有些食欲,即應多加食用。
擴展閱讀
南方冬至吃什么
1、南方冬至吃什么:吃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南北各地還有不少湯圓的名品,如寧波湯圓餡多皮薄,糯而不粘;長沙姐妹湯圓潔白晶瑩,香甜可口;如今不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溫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yǎng)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2、南方冬至吃什么:吃豆腐
廣西地區(qū)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著冬至前夜吃胡蔥燉豆腐的習俗。并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吃小蔥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3、南方冬至吃什么:吃糍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tǒng),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jié)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4、南方冬至吃什么: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吃狗肉: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5、南方冬至吃什么:吃年糕
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冬至的由來
1、根據(jù)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2、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肚寮武洝飞踔劣小岸链笕缒辍敝f。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彼赃@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冬至的習俗
1、祭祀: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吃餃子:這是最常見最普遍的習俗了,冬至到吃餃子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傳統(tǒng)了。冬至前幾天的超市中,面粉餃子粉什么的也是最暢銷的。如果家里人多,還會多包幾種餡兒的餃子。小孩子還會希望吃到帶糖果或者其他有趣的餡兒的餃子。
3、九九消寒: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養(yǎng)生導讀:11月初有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那就是立冬。立冬是冬季的開始,那么立冬節(jié)氣吃什么呢?立冬節(jié)氣,我國南北方習俗不一樣,北方吃餃子而南方吃肉。下面小編詳細為您介紹立冬節(jié)氣吃什么。
立冬節(jié)氣吃什么?
11月7日就是立冬節(jié)氣,這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進入冬季。立冬節(jié)氣吃什么?南北方的劃分習慣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南被稱為南方,長江以北就被稱為北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立冬節(jié)氣南北習俗也不一樣。具體立冬節(jié)氣吃什么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北方立冬吃什么:餃子
在北方總認為舒服不過倒著,好吃不過餃子,人們認為餃子是最好吃的,而且餃子也是北方的特色。
為什么立冬吃餃子?還有一段淵源呢,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每年的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而立冬是秋冬季節(jié)之交,所以在交子之時就要吃餃子把交子的含義放在里面。因此,在北方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更多的人是習慣在家里自己包餃子吃。
我國河東水西老天津衛(wèi)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臺上,經(jīng)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吃餃子餡料有講究。因為目前天氣總體干冷,大部分朋友可以選用牛羊肉這類溫補驅寒的食材做餃子餡。如果您擔心補過頭,可以適當放些蘿卜、芹菜或木耳等清淡去燥的食材來進行營養(yǎng)均衡。
老年朋友易腸胃不好,餃子餡要吃清淡些,白菜豬肉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拌點素餡來吃,但老年朋友吃素餃子盡量不要用韭菜做餡,因為其含粗纖維多而不容易消化。下面推薦三道養(yǎng)胃餃:
1、胡蘿卜羊肉餃:推薦胡蘿卜羊肉餃,其主要是有著改善胃病,治脾胃虛冷是很有幫助的。胡蘿卜性溫,可調(diào)補中焦和腸胃等。而羊肉補氣養(yǎng)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患者。冬至吃餃子,這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2、洋蔥牛肉餃:洋蔥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潤腸、利尿、發(fā)汗。牛肉性溫,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奮。如果出現(xiàn)手腳冰涼、腸胃不好等,這個餃子也是不錯的。
3、白蘿卜豬肉黑木耳餃: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能降低膽固醇和血黏度。白蘿卜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補虛增氣力。與胡蘿卜羊肉餃或者洋蔥牛肉餃相比,這款餃子有著健胃消食化痰等功效。
有些朋友不知道怎么包餃子,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包餃子小竅門,試試自己包餃子吃吧:
1、餃子皮:和面時,每500克加1個雞蛋,不但可增加營養(yǎng),而且下鍋后不混湯。和面時,加一點鹽,可以增加面團筋力,防止下鍋后破皮。
2、餃子餡:調(diào)餡時,先把蔬菜切碎,用油拌好,再放其他料。可以防止餃子餡出湯。拌肉餡時,加點用花椒和八角泡的水,不僅可以去腥味,而且肉餡鮮嫩。包餃子前,可以先把餃子餡防進冰箱里速凍一會兒,這樣包時就不會出湯了。包肉餡餃子時,可放一點泡過的茶葉,能清口,去腥,除膻氣。
3、煮餃子:水開后,加點鹽,待其融化后再下水餃,可防止粘鍋和連皮。
4、裝盤:餃子煮熟后,放在事先涼好的溫開水中過一下,再裝盤就不會粘在一起了。
南方立冬吃什么:肉類
在南方的很多城市,立冬要吃的是雞鴨魚肉,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zhì)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中醫(yī)認為,立冬進補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等。
在我國臺灣省立冬這一天,特別講究食補,大街上掛著的羊肉爐、姜母鴨的餐廳是特別的受歡迎,可謂是座無虛席。在臺灣的一些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具體這些食品有多好吃,那只能去臺灣親自品嘗了。
還有些城市講究的立冬要吃羊肉,羊肉屬于暖性食物,富含蛋白質(zhì),但是脂肪缺少,是人們補充能量最好的肉類,所以,在立冬這一天吃羊肉,可以驅寒氣,暖手腳,補血氣,可以一個冬天都可以手腳暖和,避免冬季凍傷手腳。
專家提醒,羊肉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的石膏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放一起燉也是有據(jù)可依的,這樣能充分發(fā)揮蘿卜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牛肉富含蛋白質(zhì),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fā)育及術后,病后調(diào)養(yǎng)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jié)的補益佳品。
牛肉雖好,進食也要適量。餐桌上端上牛肉的同時,也可配備山藥、藕、栗子、白扁豆、荸薺、胡蘿卜、薺菜等菜肴,這些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津養(yǎng)陰、健脾胃功效。
狗肉屬于溫性食物,從好的方面來看,食用狗肉可增強人的體魄,提高消化能力,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尤其對改善老人的虛弱癥,如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有幫助。
但吃狗肉一定要煮透。因為狗雖多為家養(yǎng),但因其常吃被污染的雜食,很容易患上旋毛蟲病。如果吃了未充分煮熟的帶有旋毛幼蟲的狗肉,就容易感染旋毛蟲病,其可在人體內(nèi)大量繁殖并寄生于肌肉內(nèi),可引起肌肉疼痛、萎縮等嚴重癥狀。
冬季雖然要多進補多吃肉類,但選擇哪種肉要辨明體質(zhì),腎陰虛則需要滋陰,腎陽虛者需要補陽。如果你總上虛火,常常出現(xiàn)口腔潰瘍、耳鳴腫痛、咽喉干痛、大便干結、排出困難或不盡的問題,需要滋陰。相反,則需要補腎陽。冬季煲湯以肉類食物為主。像羊肉煲、狗肉煲就屬于補腎陽的。而鴨肉、兔肉則屬于滋陰的食物。所以,火爆的羊肉煲、狗肉煲并不適合所有人,會讓部分人火上加火,讓身體燥熱不安,失眠煩躁,加重身體不適。
養(yǎng)生導讀:不少人都知道北方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那么南方冬至吃什么呢?南方冬至的飲食習俗多樣,有湯圓、燒臘、甜丸、九層糕等等。你若是想知道南方冬至吃什么,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南方冬至吃什么?
1、湯圓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在元宵節(jié)吃湯圓。明清以后,江南人也有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的。顧祿在《清嘉錄》(1830)卷十一里記載:比戶磨粉為團,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饋貽,名曰冬至團。
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食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2、燒臘
冬至這天,大多數(shù)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準備一些臘肉臘腸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
臘味已經(jīng)再也不僅僅只有臘腸,臘魚、臘肉、臘鴨、臘雞等也被搬上了餐桌,那一煲煲油汪汪、香噴噴的臘味煲仔飯更是輕易地俘虜人們那顆不斷追求美味食物的心。
3、甜丸
相傳漢代冬至已有進酒肴,謁賀君師耆老的習俗。宋、元以來,潮俗盛行吃甜丸。甜丸既是用糯米磨粉和水搓丸煮成的甜湯,是冬至日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冬至前,農(nóng)家主婦紛紛舂糯米粉(今多為機械輾制),有的互通有無,饋贈親友。
冬至這天一早,家中大人小孩往往圍坐在竹葫或大盤子四周,各自提取事前用糯米粉和水攪搓成的粉團,以兩只手搓成彈珠一樣的丸子,叫冬至丸。冬至丸象征著歲暮之際全家人圓圓滿滿。有的冬至丸還加以橙糕、瓜冊糖、豆砂等作餡料,俗稱鴨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參差不齊,取公孫丸好兆頭。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表示年雖還沒有過,但大家已加了一歲。
4、九層糕
臺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tǒng),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后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冬節(jié)補冬在臺灣也成俗。冬節(jié)前日,晚飯過后,各家在廳堂搓圓。古例搓圓時禁忌口出不祥語。搓圓仔后要補冬,米糕是補品之一,甜米糕要加龍眼干肉,咸米糕有羊肉糕及紅米糕。補品還有雄番鴨、公雞、豬肚鱉燉八珍或十全大補。
5、糍粑
按照江浙一帶的傳統(tǒng),冬至會舂糍粑,參與的人非常多,很隆重。在云南,冬至也有吃糍粑的習俗。而每逢祭祖或重大節(jié)日,或紅白喜事,都要做糍粑,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見的湯圓就有些不屑的被稱做小糍。
制作前將糯米洗凈,放入飯甑蒸熟后,趁熱迅速倒進石臼,兩人或三人手握大木錘,不斷使勁地捶搗,另一人配合用手不停翻轉,使之搗捶受力均勻。捶至粘糊、綿韌狀,趁熱快速用手捏出小塊狀,放入早已準備好的豆砂糖粉中隨心翻弄幾下,便可食用,其味清香撲鼻,味道極佳。
6、豆腐
廣西地區(qū)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個空心的,把肉放進去,蒸熟。在常州,一直流傳著冬至前夜吃胡蔥燉豆腐的習俗。并有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的諺語。
每逢冬至,南京家家戶戶吃小蔥燒豆腐。有一種逗富、長旺的寓意。與南京類似,泰州、揚州、南通等地的冬至日習俗大抵如此。
7、紅豆糯米飯
在我國的江南水鄉(xiāng),在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不過,這個疫鬼最怕紅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紅豆糯米飯來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赤豆和糯米為1:2.5的比例,將赤小豆放入沸水鍋內(nèi)(赤小豆與水的比約為1:5)。煮至八成熟時撈出。另將糯米淘凈后,用煮過赤小豆的湯浸泡一夜。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攪拌均勻后,上籠屜蒸大約40分鐘,即可食用。
8、姜母鴨
最有特色的冬至食品,當屬閩臺一帶的姜母鴨,當?shù)厝藭谶@一天用正番鴨佐以姜汁,燉一鍋滋補鴨湯,一來驅寒強身,二來增加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以討吉祥。
廈門人喜歡在冬至吃姜母鴨進補。姜母鴨是用整塊老生姜(不用切),去燉正番鴨,據(jù)說姜對身體很好,可以暖胃補腎。做法還有很多,比如還可以用四物(當歸、黃芪、熟地、白芍)去燉,或者枸杞、人參燉,棗是一定不可缺少的,黑棗、紅棗都可以,中醫(yī)認為,棗能補氣、補腎。
9、年糕
年糕年糕,年高年高。吃年糕,就是討一個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彩頭。從清末民初起,杭州人到了冬至這一天,都要吃年糕。聽過最極致的吃法,是一天三頓,一頓不落,年糕變著法兒地吃出花樣: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蒸年糕,中午是油冬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絲、筍絲湯年糕。
過去打年糕是全村人的一件大事。每到農(nóng)歷十二月中旬,大家就集聚到一起,各自帶來米粉,依照先來后到,按次序統(tǒng)一打制。每次打年糕,事先都要開個會,明確和粉、燒灶、上籠、打制等工序的人員分工,白天黑夜連續(xù)地打,直到各戶人家年糕打好為止,場面十分壯觀。
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1、南方人冬至吃什么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南方人在冬至盛行吃湯圓。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岸翀F”不僅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團。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后用肉塊壘于盤中祭祖。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古人曾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边@里的“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因此對于南方人來說冬至吃湯圓,象征家庭和諧、吉祥。
2、北方人冬至吃什么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征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么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么來的呢?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jīng)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3、重慶人冬至吃什么
重慶人有冬至吃狗肉的習俗。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jù)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中醫(y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F(xiàn)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既滋補食品,也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節(jié)氣的禁忌
1、早回家
傳說這一天的子夜時分,陰氣特別重,停留于荒郊野外會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觀,所以在鬼節(jié)的時候大家要早點回家呆著。今天還是別加班啦,真要加班的話還是回家趕工吧。
2、不要倒插筷子
不要把兩根筷子插在飯中央,這好比香插在香爐上,是祭拜的模式,那個會以為是你在招他來分享食物。
3、不要游泳嬉水
不可去危險水域戲水,傳說中“水鬼”會找人當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要貪財
不可撿撿路邊的錢,這些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們東西,就很容易被他們教訓。
5、不要回頭
不可輕易的回頭,當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時,覺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輕易回頭,那可能是那個。
6、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人陽氣最虛的時候是在深夜,鬼陰氣最旺的時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氣入侵。
冬至如何養(yǎng)生
起居養(yǎng)生:順應有然規(guī)律,收養(yǎng)好陽氣
冬至過后,晝開始變長,夜逐漸縮短,此時起居應順應自然規(guī)律的變化,收養(yǎng)好陽氣。應早睡晚起,注意御寒保暖,衣褲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不宜過緊,以利血液流暢。冬季,空氣干燥,人體出汗量減少,皮膚自然脫落的角質(zhì)層和皮膚汗液混合的皮垢不會很多,因此,寒冷時節(jié)洗澡不宜過勤,應控制好水溫,洗澡的時間也不要過長,并且避免在空腹或飽食的情況下洗澡。
精神養(yǎng)生:保證充足睡眠,保持好心態(tài)
冬至時節(jié),養(yǎng)生也需注意精神調(diào)養(yǎng)。生活中應調(diào)整好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以維持精力充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不要為瑣事勞神。進行適當?shù)挠憻?以提高肌體對寒冷的適應性和耐寒能力。老年人常常出現(xiàn)孤獨垂暮、憂郁多疑等心態(tài),晚輩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照料,同時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以防老年人低體溫。
冬至為什么北方要吃餃子
1、冬至為什么北方要吃餃子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據(jù)說是古代河南名醫(yī)張仲景因記掛鄉(xiāng)親們在冬天耳朵受凍,遂于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y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xiàn)在的餃子),使人吃了以后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fā)熱。為了紀念他,民間百姓就將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傳承延續(xù)至今。
2、冬至是什么時候
冬至是中國農(nóng)歷中一個重要的節(jié)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3、冬至的由來
冬至過節(jié)源于漢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jié)”,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后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彼赃@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yè),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jié)日。
根據(jù)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們現(xiàn)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并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歷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jié)”是自漢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的習俗
1、祭祀
冬至節(jié)亦稱冬節(jié)、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2、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謂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3、吃水餃
每年農(nóng)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边@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餃子什么餡好吃
1、全麥香芹蝦肉餡
配料有全麥面粉、現(xiàn)磨的黑豆?jié){、香芹碎、適量蝦肉、鮮玉米粒、紫菜。黑豆?jié){和面不僅可增加口感,而且跟全麥面粉的氨基酸互補,增加蛋白質(zhì)總量,提高生物價值;而豆類、香芹和整玉米粒、紫菜等B族維生素、礦物質(zhì)和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都有助于控制血糖,適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2、鮮香菇雞肉餡
鮮香菇、雞腿肉餡、油菜、蒸南瓜榨汁和的黃金面團。南瓜和面有助于增加膳食纖維和胡蘿卜素的攝入量,對預防高血脂有積極的作用;香菇甾醇可以降低血脂,而去皮的雞腿肉熱量較低、口感滑嫩、膽固醇含量低;這些搭配對預防高血脂和緩解高血脂的危害有一定的作用。
3、韭菜雞蛋餡
雞蛋煎成蛋皮或炒后切成碎末,加韭菜、調(diào)料后調(diào)制。韭菜屬于溫陽之物、富含膳食纖維,適合口味清淡者食用。但消化不良者或肝功能不好者食用后容易產(chǎn)生腹脹現(xiàn)象,不宜食用。
4、胡蘿卜羊肉餡
胡蘿卜性溫,歷來就有“小人參”之稱。而羊肉補氣養(yǎng)血,溫中暖腎。這款水餃適合氣血不足、腰膝酸軟、尿頻的老年人;對于脾胃虛冷的人,以及女孩子經(jīng)寒痛經(jīng)的更適合。
5、洋蔥牛肉餡
“冬日抑郁”這個說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另外,在冬季還有不少女性常常感覺手腳冰涼,臉上也多了些不紅不腫的小痘痘。如果您有出現(xiàn)這些情況,可以快來試試洋蔥牛肉餡水餃。因為洋蔥可以健胃消食、平肝、潤腸、利尿、發(fā)汗。牛肉性溫,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可以使人精神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