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養(yǎng)生減酸增苦
芒種養(yǎng)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更好注重養(yǎng)生,不注意養(yǎng)生,將為我們的生活埋下悲劇的種子。怎么才能作好四季養(yǎng)生呢?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芒種養(yǎng)生減酸增苦”,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飲食調養(yǎng)方面宜減酸增苦,補腎助肺,調理胃氣,可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多吃瓜族食物,如苦瓜、節(jié)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以及綠豆、莧菜、枸杞葉、西紅柿、淮山、白術等。
木形人
健脾養(yǎng)肝百合蜜桃正當時
體質特點:膚色蒼白,頭小,面長,兩肩廣闊,背部挺直,身體小弱,手足靈活。
飲食調養(yǎng):宜服健脾益氣,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蜜桃、西瓜、香瓜、青瓜、綠豆、木耳、玉竹、苡仁、百合等。
藥膳可選擇薏苡百合荸薺煲:薏苡仁30克,百合30克,荸薺250克。將薏苡仁、百合洗凈,用溫水發(fā)透,荸薺去皮洗凈,從中間切開。將荸薺、薏苡仁、百合同入瓦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燉煮45分鐘。可健脾、養(yǎng)陰、清熱。
火形人
養(yǎng)陰生津瓜族當家
體質特點:皮膚赤色,脊背肌肉寬厚,臉形瘦尖,頭小,肩背髀腹勻稱,手足小,步履穩(wěn)重,性情急。
飲食調養(yǎng):宜進食養(yǎng)陰生津的食物,如白茅根、西瓜、涼瓜、西紅柿、綠豆、冬瓜、木耳、絲瓜等。
藥膳可選擇絲瓜粥:鮮絲瓜1條,粳米100克,白糖少許。將鮮絲瓜去皮和瓤;粳米淘洗干凈備用。將粳米放入鍋內,鮮絲瓜切成長2厘米、厚1厘米的塊,放入鍋內,加入清水適量,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煮熟成粥,加入白糖即成。鮮絲瓜嫩者可不去瓤,直接切塊做粥。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潤肌膚的功效。
土形人
防濕熱困脾五葉蘆根飲最佳
體質特點:皮膚黃色,面圓,頭大、肩背豐厚,腹大,大腿到跳脛部都生得壯實,手足不大,肌肉豐滿。
飲食調養(yǎng):應避免暴飲暴食,以防損傷脾胃。宜進食健脾清熱祛濕的食物為主,如荷葉、薺菜、白茅根、蘆根、茯苓、冬瓜、西紅柿、西瓜、木瓜等。
藥膳可選擇五葉蘆根飲:藿香葉、薄荷葉、荷葉各3克,枇杷葉、鮮蘆根、佩蘭葉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適量。將上料洗凈,先以枇杷葉、冬瓜共煎湯代水約500ml,再加入其他藥同煎10分鐘,調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濕,健脾醒胃的功效。
金形人
健脾益氣首選薏苡仁沙參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瘦小,但肩背較寬,方形臉,鼻直口闊,四肢清瘦,動作敏捷,膚色較白。
飲食調養(yǎng):宜以健脾、益氣、養(yǎng)陰為主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薏苡仁、沙參、百合、莧菜、枸杞葉、木耳、桂圓、木瓜、椰子、香瓜等。
藥膳可選擇薏苡杏仁粥:薏苡仁30克,杏仁10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薏苡仁、粳米淘洗干凈,杏仁去皮,洗凈。先將薏苡仁、粳米放入鍋中,加適量水,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熬煮至半熟,放入杏仁,繼續(xù)用文火熬煮到米熟粥成,加入冰糖即成。有健脾祛濕,補肝的功效。
水形人
淮山茯苓可清熱祛濕
體質特點:體形比較胖,偏矮,頭較大,腮部較寬,腹部較大,膚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發(fā)密而黑,怕寒喜暖。
飲食調養(yǎng):宜多吃健脾祛濕之品,如淮山、太子參、白術、茯苓、綠豆、冬瓜、莧菜、枸杞葉、木瓜、椰子、香瓜等。
藥膳可選擇苡仁赤豆湯:苡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前2味洗凈入鍋,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加紅棗、白糖,煮30分鐘,至豆爛離火,當點心吃。可清熱,健脾,利濕,養(yǎng)肝。
延伸閱讀
芒種是屬于夏季一個節(jié)氣,明天就是芒種了,你是不是也已經是感覺到夏天是真正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莊稼也都已經收成了,那么我們如何做好芒種的養(yǎng)生呢?芒種養(yǎng)生要注意哪些呢?芒種養(yǎng)胃可以嗎?快跟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現(xiàn)在的天氣總是充滿著潮濕和暑熱,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九個節(jié)氣芒種也將要來到我們的身邊。
芒種時節(jié)就已經進入典型的夏季了,此時雨量增多,空氣潮濕悶熱,當雨水遇到升溫,容易引起體內陽氣郁滯而不能透發(fā)于外,變生為熱,與外界的暑濕之邪共同為病,引起不思飲食、胸脘痞悶,易發(fā)心煩、身重、身熱、精神萎靡、頭昏、大便稀溏等脾胃病癥。唐山市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科副主任、副主任中醫(yī)師朱葉珊認為:芒種時節(jié)的養(yǎng)生,更要注重調養(yǎng)脾胃,除濕祛暑,這樣才能避免苦夏。
芒種氣溫漸升高,人們的新陳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大,營養(yǎng)物質隨汗液丟失多,心腦血液供給不足,人們常常感到身體困乏,沒有食欲,被稱為苦夏,還有些人在氣候炎熱的情況下貪涼喜冷,克傷脾胃,也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腹痛泄瀉、周身酸痛等苦夏癥狀。如何在飲食起居方面進行調理呢?
一是吃苦,一般苦味的食物都是具有清熱解暑、泄熱養(yǎng)陰、入心經、脾胃經的作用,在過了芒種之后我們可以適當?shù)某砸恍┛辔兜氖澄?,例如苦瓜、蓮子、芥藍、蕎麥、生菜等,對人體大有裨益的,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二是飲酸,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一些酸味的水果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獼猴桃之類,因其適度進補,還能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也可以榨汁飲用,但不可以用飲料代替水,汽水、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及電解質,這些物質會對胃產生不良刺激,反而會影響消化和食欲。
三者是食粥,古代醫(yī)藥學家李時珍提出,粥是夏季佳飲食,可將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煮粥,涼后食用可起到健脾胃、祛暑熱的功效,此外薏米赤小豆粥清熱健脾,利濕養(yǎng)肝,冬瓜荸薺粥補益胃腸,生津除煩,都是不錯的搭配。
四是清補, 清補并不意味著單吃素菜、水果之類,也不是追求飲食的絕對清與素。事實上,清補重在強調補養(yǎng),只不過在補養(yǎng)的同時兼具解熱消暑的功用,比如鴨肉,其大的特點就是不溫不熱,清熱去火,有滋陰養(yǎng)胃、健脾補虛、利濕的作用。再者泥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優(yōu)良特性,被稱為水中人參,可以起到補中益氣、解毒養(yǎng)顏作用。
五是靜心,芒種季節(jié)適合調暢情志,可以適當?shù)耐硭缙?,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于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于健康。芒種過后,勤洗澡、勤換衣,以疏泄陽熱。保持心境平和,寧靜暢達,也可取得心靜自然涼的效果。
另外,朱醫(yī)生還提醒大家,在芒種季節(jié)要順應季節(jié)的變哈,學會養(yǎng)生,對自己的作息時間要合理的安排,及時的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已經作息時間,及時調整飲食起居,放松精神,以養(yǎng)護陽氣,為健康度過夏天而做準備。
立夏以后,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xiàn)心神不寧。因此,人們要格外重視精神的調養(yǎng),加強對心臟的保養(yǎng),保持神清氣和、心情愉快的狀態(tài)。立夏后易氣虛血熱,消化功能下降,在飲食上需多加注意,根據(jù)體質進行食補才能避免身體虧損消瘦。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y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yǎng)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yǎng),避免運動過后大汗淋漓,汗出傷陽。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于增強體質,養(yǎng)護心臟。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yǎng)神30~50分鐘。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注意保暖不貪涼
對大多數(shù)人特別是關節(jié)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huán)境隨時加減衣服。一旦感冒不可輕易用發(fā)汗藥物,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fā)作。
飲食調養(yǎng)補脾護心
立夏過后,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yǎng)陽,養(yǎng)陽重在養(yǎng)心,養(yǎng)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yǎng),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yǎng)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適合立夏節(jié)氣養(yǎng)生食療的秘法:
芒種是夏季的節(jié)氣之一,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芒種養(yǎng)生該怎么做,芒種節(jié)氣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你們知道芒種是什么意思嗎,對于芒種的一些常識都了解多少呢?芒種時節(jié)我們要做好防病的工作哦,那么芒種時節(jié)常見病都有哪些呢,趕緊來看看!
芒種容易得的7種病及應對方法
芒種是我們養(yǎng)生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芒種節(jié)氣天氣較為炎熱,容易得什么病?下面為你介紹芒種容易得什么病。
1.易中暑
一到高溫天氣,常見的病就是中暑。一般人應注意出行躲避烈日,別等渴了才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謹防情緒中暑。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平時體質弱的人以及頸椎有問題、腦供血不足的人,應避免到易使人中暑的環(huán)境去。中暑癥狀如果不是很嚴重,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同時補充水分,小口慢飲,以防加重心臟負擔;解開領口扣子、領帶、皮帶等,保持身體周圍通風,有條件者可用溫毛巾擦一擦手腳心、腋下、腿窩,幫助身體散熱;在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后,若癥狀沒有減輕,應及時就醫(yī)。如發(fā)現(xiàn)他人中暑昏迷,除進行上述救治外,還應立即撥打120。尤其是本身患有疾病的中暑者,一定要盡快去醫(yī)院接受救治。
2.防婦科病
婦女易患白帶多而黃,應少吃辛熱食物,多吃一些清熱利濕之品,如綠豆,還應常吃健脾利濕之品,如薏米、山藥、白扁豆、粳米粥。
3.防面癱
如果夜間使用風扇和空調時,讓風長時間直接沖著自己吹,或者空調溫度過低,可導致人體體表微循環(huán)受到寒冷刺激的干擾,局部營養(yǎng)神經的血管發(fā)生痙攣,進而引發(fā)面神經炎,即面癱。面癱治療短則一周,長則半年,不光影響工作生活,嘴歪眼斜的外貌也讓人十分尷尬。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癥狀,要趕緊就醫(yī),避免留下后遺癥。
4.易患口舌生瘡
中醫(yī)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芒種開始,濕熱更重,如濕熱內積,心火重,小腸積熱,就會出現(xiàn)小便黃短,舌紅苔黃,大便秘結,口舌生瘡,就應該少吃辛熱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黃瓜、青菜、綠豆。可用竹葉3克、麥冬5克、金銀花3克泡水飲。兼見大便秘結的可加大黃2克。如出現(xiàn)尿頻、尿痛的就應看醫(yī)生。
5.防真菌
濕天應經常更換內衣。
6.防空調病
芒種節(jié)氣天氣較為炎熱,許多人由于貪圖涼爽,常常將空調溫度開得很低,因此稍有不慎就感冒流鼻涕,患上空調病。使用前一定要先清洗空調過濾網,要注意調整室內外溫差,一般不超過8-10攝氏度為好;兒童、老人和病人房間的空調使用更要注意合理和科學的使用。
7.要防心臟疾病
芒種節(jié)氣,氣溫更高,濕度更大,心臟負荷逐漸加重,有心臟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養(yǎng),少熬夜,避免工作過分緊張,生活要有節(jié)奏,可以吃一些保養(yǎng)心臟的藥食,如麥冬5克、桂圓肉5克泡水飲,氣虛乏力者可以加西洋參3克,或桂圓蓮肉小棗小米冰糖粥,或麥冬桂圓肉枸杞菊花茶。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y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yǎng)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yǎng),避免運動過后大汗淋漓,汗出傷陽。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于增強體質,養(yǎng)護心臟。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yǎng)神30~50分鐘。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注意保暖不貪涼
對大多數(shù)人特別是關節(jié)患者來說,2020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huán)境隨時加減衣服。一旦感冒不可輕易用發(fā)汗藥物,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滯,以防心臟病的發(fā)作。
導讀:芒種養(yǎng)生喝什么湯?芒種是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9個節(jié)氣,也夏季的第三個節(jié)氣,芒種過后天氣會越來越炎熱,那么芒種養(yǎng)生喝什么湯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芒種養(yǎng)生喝什么湯?
一、冬瓜薏米湯
材料:冬瓜1斤、生熟薏米共60克、瑤柱40克、香菇干貨40克、豬骨1斤
做法:
1、薏米、瑤柱洗凈。香菇干貨用清水浸洗30分鐘備用;
2、冬瓜洗凈、去籽,連皮切件;
3、豬骨洗凈、飛水、再沖凈后待用;
4、3-4人約12碗水放入所有材料(除冬瓜)煲至再滾,改慢火煲1小時候加入冬瓜再煲40分鐘左右,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清熱祛濕適合天氣炎熱時飲用,有助去水腫。
二、蓮藕蘋果排骨湯
材料:蘋果、排骨、蓮藕、姜、蔥、少量的醋。
做法:
1、新鮮的排骨和蓮藕洗凈切成小塊;
2、高壓鍋中加水,放入所有食材煮30~40分鐘;
3、放入切好的蘋果再煲?guī)追昼娂纯伞?/p>
功效:吃蓮藕可以起到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的作用。蓮藕蘋果排骨湯,既可補充優(yōu)質蛋白質,同時也可補充鈣、磷等礦物質和維生素,增強免疫力,益智健腦。
三、薏仁赤豆湯
材料:薏仁、赤小豆各30克,紅棗5枚,白糖1匙。
做法:薏仁、赤小豆加水2大碗小火慢煮1小時,加紅棗、白糖煮30分鐘至豆爛即可。
功效:清熱健脾,利濕養(yǎng)肝。
四、木棉花冬瓜湯
材料:冬瓜半斤、木棉花10克、蓮蓬10克、小豆20克、燈芯花10克、扁豆20克、瘦肉300克
做法:
1、冬瓜連皮洗凈、切塊待用;
2、瘦肉飛水,沖水后待用;
3、大水燒開后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煲滾20分鐘,再以文火熬湯約2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天時暑熱,該湯以消暑祛濕調理身體。
五、浮小麥豬心湯
材料:浮小麥25克、大棗5枚、豬心1個、桂圓肉6克。
做法:
1、豬心對邊切開,洗凈積血;
2、大棗去核,將所有食材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煲1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氣,寧心安神,健腦益智。
六、冬瓜海帶湯
材料:冬瓜100克切片,海帶30克
做法:海帶洗凈,蝦皮、精鹽適量,煮湯食用,每日一次。也可加鯽魚一條,一起燉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寒涼,能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海帶味咸性寒,可清熱利水,養(yǎng)陰止血;鯽魚性味甘平,能健脾益胃,利濕止渴。本方消暑除濕功效顯著,多數(shù)人都可以食用。
七、薏仁百合荸薺湯
材料:薏仁30克,百合30克,荸薺250克。
做法:薏仁、百合洗凈用溫水發(fā)透,荸薺去皮洗凈從中間切開,將荸薺、薏仁、百合同入瓦鍋,加入適量清水置武火上澆沸,再用文火燉煮45分鐘即可。
功效:健脾養(yǎng)蔭,清熱。
八、枸杞生魚湯
材料:枸杞15克、核桃仁60克、生魚1條、豬瘦肉50克、紅棗4個、生姜3片。
做法:
1、枸杞、核桃稍浸泡,洗凈雜質,豬瘦肉洗凈;
2、生魚宰洗凈,煎至微黃;
3、所有食材一起與放入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左右,武火滾沸后改文火,煲約一個小時,下鹽即可。
功效:枸杞有補肝益腎、養(yǎng)陰明目的功效。核桃亦有補腎健腦、益智溫肺的作用。合而煲生魚為湯,鮮美清潤可口,有補腦養(yǎng)腦、益智強身的功效,且性味平和,是考生或白領一族的安神健腦湯飲。
芒種養(yǎng)生喝什么湯?以上就是為您介紹的8款養(yǎng)生湯,僅供參考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