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肌力訓練有哪些
夏季養(yǎng)生有哪些。
“人逢古稀喜相聚,滿座白發(fā)盡笑語。身處盛世盼歲長,往事茫茫如煙雨。勤于紙上尋歡樂,珍惜今天保身體。多在人間看春光,又是桃紅滿地綠?!鄙鐣诎l(fā)展,養(yǎng)生也逐漸成為很多人的關注焦點,養(yǎng)生不再是停留在紙面,也更是我們生活中必須去實踐的。怎樣才能實現(xiàn)科學的運動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康復肌力訓練有哪些”,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提到康復肌肉訓練大家一定是知道的,是關乎于下半身神經有問題或者出車禍引起的一些患者的。這些都是因為下半身的神經脊髓受到損失引起的,對于整個身體和生活都是影響很大的。所以在還有一絲的希望情況下,很多的患者親人們都是想幫助患者盡可能恢復的。那么,康復肌力訓練有哪些?
截癱患者康復訓練方法:
一、對不完全脊髓損傷者:不要急于給他們制作、佩帶支具,要想方設法挖掘其殘存的潛力,提高其肌力級別。如果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Ⅲ級以上,則可對患者進行不帶支具的行走訓練,特別是關鍵肌的肌力達到Ⅳ級或Ⅴ級者,一般可以很容易地離床活動。
二、對完全性脊髓損傷者:需要判斷其是否有行走的可能性,然后加以訓練。原則上第4胸椎以下?lián)p傷者可以做到室內行走,第7胸椎以下?lián)p傷者能夠恢復到室外行走。
三、對符合行走要求的截癱患者:首先要進行直立性訓練和上肢肌力訓練??上冉柚鹆⑵脚_做直立訓練,一般每天訓練3次,每次數(shù)小時,訓練時間為3~4周。上肢肌力可采用啞鈴和支撐器訓練,每次應訓練到肌肉產生酸痛,但不影響下一次訓練為止。
四、進行獨立站立和平衡訓練:可在長3米、寬0.8米、高1米的平行杠內進行。護理人員須協(xié)助病人雙手扶好平行杠,站立時避免屈膝,每天訓練2~3次,總時間為3小時。
五、根據(jù)不同的損傷平面,為病人制作、佩帶相應的支具:常用的有踝足矯形器、膝踝足矯形器、髖膝踝足矯形器、截癱步行訓練器。對第2腰椎以上損傷者,應優(yōu)先選用截癱步行訓練器;第2~4腰椎損傷者,可選用膝踝足矯形器;第5腰椎以下?lián)p傷者,選用踝足矯形器。
六、在平行杠內借助合適的支具行走:訓練時不求數(shù)量,但要講究質量,待病人能按要求完成轉移體重—擺腿—再轉移體重—擺另一條腿的動作后,再加大訓練量,每天最大訓練量可達1公里左右。這項訓練一般要持續(xù)1~6個月。
七、在助行器支持下訓練行走:在完成平行杠內支具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后,就可進行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訓練要求同上一步。
八、雙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和單腋拐支持下的行走訓練:多數(shù)病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助行器內的行走訓練后,均可過渡到使用腋拐行走的程度。
關于康復肌力訓練有哪些,大家也知道怎么做了。告訴大家的就是雖然說這是對于肌肉感覺的一個鍛煉,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脊椎受到傷害了想要修復起來中間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所以說一旦出現(xiàn)什么問題一定要及時的咨詢醫(yī)生及時預防病情發(fā)展嚴重。
Ys630.com相關知識
健身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每當下班回家以后第一時間便是去健身房健身,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習慣,當然健身方法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每種運動針對的身體的部位也是不一樣的,那么腿部肌力訓練方法是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想要訓練腿部肌力的人可以多看看。
腰背?。ㄘQ脊?。┘×?位置:后背(胸至骶尾部)
作用:伸直上身軀干 穩(wěn)定髖關節(jié) 異常:駝背,腰痛長發(fā)作 腰椎不穩(wěn)
方法:俯臥位(趴在床上)雙手背后,上身盡量向上抬離床面。有人幫助壓著腳踝更好。 注意:不能憋氣,在最高處保持1~2秒最好。
增加踝關節(jié)穩(wěn)定訓練:在患肢單足站立穩(wěn)定后,可做患肢單肢屈膝屈髖屈踝站立,時間慢慢加長,踝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增強后可加強關節(jié)穩(wěn)定性。
注意:剛開始肌力訓練時應小量,每個患者情況不用,都要從基礎量開始——既每個動作稍感疲勞停止。肌力訓練時都不能憋氣,練習那個部位就是哪個部位用力,不能全身使勁兒~!做每個動作時都應緩慢,動作回位時更應緩慢,這樣效果更好。剛開始肌力鍛煉時可能有酸痛感,這是正?,F(xiàn)象,由于肌力的針對性鍛煉使個別肌肉活動量變大,乳酸分泌堆積造成。只要繼續(xù)小量鍛煉即可,不用過度擔心酸痛感。但如果有肌肉撕痛或不能忍受疼痛最好專門檢查。
膝關節(jié)控制能力訓練膝關節(jié)屈曲怎么進行訓練?
①大腿后群肌牽張訓練:讓患兒仰臥,一條腿伸直并固定,家長一手握住患兒另一條腿的腳踝處,一手握住膝關節(jié),使膝關節(jié)伸展,髖關節(jié)屈曲至900并保持15~30秒,同法做另一側。
②膝關節(jié)的被動屈伸訓練:家長兩手分別握住患兒的兩小腿,做雙下肢的交替屈膝屈髖動作。
膝關節(jié)呈過伸展位怎么進行訓練?
①跟腱牽拉訓練:患兒仰臥位或長坐位,家長一只手握住患兒的腳踝處,另一只手手_心放在患兒腳跟下,然后握住腳跟,讓患兒腳心貼于前臂, 跟腱牽拉訓練用力沿水平方向向上拉,注意握腳踝的手心須固定好位置,千萬不能使整個小腳都被拉起;同時注意我們所用的力主要是牽拉跟腱,而不是用力壓腳掌,否則容易導致患兒足弓的破壞。每次牽拉時間可持續(xù)1~3分鐘,牽拉次數(shù)決定于患兒跖屈肌攣縮的程度。
②用雙手扶助患兒或讓他自己扶著床欄桿或桌慢慢往下,注意做此動作時,身體不能彎曲,膝關節(jié)盡力向前,腳跟不能離地。也可以讓患兒站三角形板,每次牽拉時間可持續(xù)1。3分鐘股四頭肌力量訓練③提高大腿前群肌肌力訓練:患兒在長坐位,做伸膝訓練,如把毛巾卷放在他膝關節(jié)下面,使膝關節(jié)離床或與地面有一定的距離。然后,讓患兒把膝關節(jié)用力向下壓,腳尖鉤起,繃緊大腿后,持續(xù)6一10秒,再放松,大腿前群肌肌力訓練這一動作也可在坐位下完成。讓患兒坐在椅子或床邊上,雙手握住椅子或床的邊沿,把腳踢直,持續(xù)6—10秒,還可以讓患兒先屈膝屈髖,我們在小腿腳踝處施阻,再命令他把腿伸直,以提高大腿前群肌肌力。或者利用煅四頭肌訓練儀進行訓練。
腿部肌力訓練方法有很多,有的是人們熟悉的,有的則比較陌生,無論是熟悉還是陌生,我們都應該多去學習和嘗試一下,這樣也能夠幫助我們強身健體,當然也更能讓我們很多的問題得到進一步的解答,這樣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結果。
雖然從小到大我們都會進行運動,但是運動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很多的運動都是有自己的作用和禁忌的,因此我們在進行運動的時候,最好是搞清楚這些作用和禁忌是什么,這樣也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的難題,那么等速肌力訓練方法是什么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定義 ?在專門的等速訓練器上獲得恒定的角速度,即訓練中運動速度不變,但遇到的阻力隨用力程度而變化,以使運動肢體的肌張力保持最佳狀態(tài)的肌力訓練方法。
2、適應證與禁忌證
(1)適應證:由制動、運動減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萎縮,肌肉病變引起的肌萎縮,神經病變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礙,關節(jié)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力減弱,肌肉功能障礙,健康人或運動員的肌力訓練。
(2)禁忌證:關節(jié)不穩(wěn),新發(fā)骨折或骨折未完全愈合,急性炎癥或感染(紅腫),關節(jié)活動或肌肉延展時有劇痛、血腫,骨關節(jié)腫瘤,全身情況較差,病情不穩(wěn)定者。
3、設備與用具 ? 等速訓練儀。
4、操作方法與步驟
(1)訓練前:開機,根據(jù)訓練要求,安裝相應的訓練器械。
(2)擺放患者體位,對患者進行良好固定。
(3)關節(jié)活動角度設定:通??稍O定全關節(jié)活動角度,對于肌肉、肌腱、韌帶愈合早期、關節(jié)術后或關節(jié)病變時則宜選擇限定關節(jié)活動范圍。
(4)訓練方式:分為等速向心和等速離心訓練。運動速度:通常包括 60,120,180 度/秒或 60,120,240 度/秒,可根據(jù)訓練的需要將最高速度增加至720 度/秒。也可將訓練程序設為 8~10 個速度進行,以 20 或 30 度/秒的速度遞增或遞減來設定。
(5)訓練次數(shù):建議每個運動速度狀態(tài)下采用重復 10 次的運動方式,也可根據(jù)增強肌肉力量或發(fā)展肌肉耐力來確定運動強度、間歇時間和訓練頻度等。
5、注意事項
(1)最大負荷等速練習前,應進行低、中等負荷的運動。
(2)全角度范圍運動前要先進行小角度活動。
(3)離心等速練習前應先進行向心等速運動,以讓患者更好掌握用力技巧,
因為離心運動時,運動的速度往往來源于機械臂而不是患者本人。
(4)其他注意事項參考“等張肌力訓練”。
等速肌力訓練方法雖然有些難懂,但是如果我們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的話,那么我們能從其中學到很多的知識,當然在等速肌力訓練中,要注意的問題也比較多,不能因為鍛煉身體而讓自己受傷,這樣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結果,當然也是我們不愿意接受的。
雙腿的重要性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我們每天都要使用到自己的腿部來進行走路,當然有的人想通過一些辦法使自己的腿部變得更有力量,這樣當然是可以的,因為當我們腿部更有力量的時候,我們走路的時候速度才會變快,當然也不會那么容易感到疲憊,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下肢肌力訓練方法。
靜蹲的姿勢是這樣的:
上身正直抬頭挺胸,保持身體直立,兩腳分開和自己肩寬一樣的距離,腳尖正向前,不要“外八字”或者“內八字”。背靠墻壁站好,腳跟大約離開墻壁一腳長的距離。體重平均分配在兩條腿上,緩慢地下蹲,到大腿小腿呈90°角為止。保持這個角度,然后逐漸把腳向前移動,這時候低頭看一下,膝蓋和腳尖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換句話說,就是從上往下看,膝蓋正好擋住腳尖?,F(xiàn)在的姿勢就是標準的“靠墻靜蹲”的姿勢了。
靜蹲-下肢經典肌力練習
這時股四頭肌,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尤其是接近膝關節(jié)的部位,會感到非常吃力,再多堅持一會兒的話就會感到肌肉充血灼熱的感覺,然后就是酸疼發(fā)脹,再然后就是累得發(fā)抖,再然后就是累得堅持不住只好站起來了。達到這樣的狀態(tài),就完成了一次靜蹲練習。
之所以練習的時候要背靠墻壁,是希望能更好地刺激到股四頭肌,因為背部在有了墻壁支撐后,大腿后側的腘繩肌群和髖關節(jié)周圍的肌肉就可以不必發(fā)力幫助保持身體姿勢,只要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發(fā)力將身體向上向后靠緊墻壁就可以了。
這樣可以專門練習股四頭肌,避免復雜動作參與的肌肉太多,不能突出練習的重點。
當然,這樣的靠墻靜蹲練習也有不全面的地方。首先,它是靜力性練習,就是通過保持姿勢不必運動關節(jié)達到練習目的的。雖然對于肌肉絕對力量和耐力的增強非常有效,但是對于不同角度下關節(jié)的控制能力的增強就會差一些。而且靜蹲只是強化大腿前群的股四頭肌,對于外展內收和大腿后群肌肉的練習不是重點。所以這只是下肢肌力練習的一部分,不能單純依靠某一個練習就能全面提高整個下肢的肌力水平。
以上描述的是標準的“靠墻靜蹲”動作。還可以根據(jù)不同需要把這個動作演化成多種練習方法。
比如對于髕骨軟化,或者髕骨軟骨某一個位置有軟骨的損傷,就會下蹲到一個特定角度(擠壓到有損傷的部位)的時候感覺疼痛難忍,或者蹲得越低就疼得越厲害。這時候就可以不必一定蹲到90°。靠墻站好之后,從伸直腿逐漸下蹲,到達感覺疼痛的位置之后,再稍稍高一點,也就是找到一個剛好不疼的角度。這時還是要調整好腳的位置,同樣應該膝蓋和腳尖正好在一條直線上,才能保證股四頭肌主要受力。這樣就能既不刺激軟骨的損傷部位,不加重癥狀,又能練習力量了。等肌力增強之后,癥狀自然也就相應減輕了。
通過對下肢肌力訓練方法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這些訓練方法比較簡單,但是需要我們掌握的技巧比較多,當然我們把這些技巧掌握熟練以后,我們的腿部也會變得更加有力量,做很多的事情也不會那么容易感到疲憊,這樣的生活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不喜歡運動的人可以找千萬種不去鍛煉的理由,但愛運動的人覺得沒理由不去運動,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鍛煉的人和不鍛煉的人其實差別很大的,就重要的是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倆大差別。其實運動并不需要花多少時間,運動可以是你工作學習后閑暇的那么幾分鐘內就完成的,買個肌力訓練彈力帶,沒事在家練練就好了。下面就為你一些利用彈力帶訓練肩關節(jié)肌力的方法。
1.外旋 大部分的肩袖縫合(岡上肌)術后患者早期都可以進行外旋的等長收縮練習。
何為等長收縮? 即肌肉雖然收縮,但關節(jié)不發(fā)生運動的一種訓練方法。 肩關節(jié)施加外旋力量,與彈力繩張力保持平衡,維持此動作不動,即是等長收縮。 等長收縮是一種較為安全的肌力練習方法,可以早期訓練(通常是3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待肌腱愈合程度良好后,可以進行難度較大的等張收縮。
即肌肉收縮了,關節(jié)也發(fā)生運動了。 在第一張圖的基礎上,可以做一定幅度的抗阻運動。 在康復的后期,可以增加一些難度。在外展的基礎上做外旋。
2.內旋 除肩胛下肌肌腱縫合的患者,大部分患者都可以練習內旋的等長收縮或等張收縮。
3.前屈 大部分患者術后6-8周(視肩袖撕裂范圍而定)內禁止做前屈動作,6-8周后早期先進行等長收縮,中后期進行等張收縮。
4.外展 要求同前屈
注意事項:
1.練習前務必與手術醫(yī)師進行溝通,必須了解自己縫合的是哪部分肩袖肌腱。從而判斷禁忌動作。
2.單純的岡上肌縫合愈合前(通常是6-8周)禁止做肩前屈、外展,但外旋、內旋的動作可以做。
3.等長收縮通常每次保持1分鐘,等張收縮通常12個一組。
4.訓練時的力度應以無痛或微痛范圍內為宜。訓練的量(組數(shù))應以不引起第二天過度的不適為宜。
5.彈力帶應購于正規(guī)場所,劣質的材料易引發(fā)危險。
每項運動都會有注意事項,在鍛煉之前一定要謹記注意事項,不然運動過后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肌力訓練彈力帶的方法很多,具體采取哪一種也是看個人的愛好。肌力訓練彈力帶鍛煉對身體的各部位都有好處,你值得擁有。
?女人在生完孩子以后,大部分會出現(xiàn)身材肥胖,變形,整個人人看起來都是非??绲臉幼?,尤其是臀部變化非常大,嚴重的影響了我們愛美女士的心情,臀部主要由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組成的,我們可以通過訓練臀大肌,來把我們的臀部塑造的更加完美,下面我們就來教大一些臀大肌訓練動作。
?大家知道,健美運動是改進身體形狀、身體比例和肌肉線條的運動。它不只是男士的專利項目,也是女性改善體型的最佳選擇。女子臀圍比例太大或過小,臀部形狀扁平、瘦長、下垂,都屬不理想的臂型。而“弓箭”型既圓而又微微上翹的方為最佳美臂。有失美感的臀部都可以通過健美訓練塑造豐滿而標準的臀型。
?深蹲練習本來是用來鍛煉大腿肌肉的“王牌動作”,但如果動作要領得法,完全下蹲到底的話,實際上百分之九十是可以練到臀大肌的。故本人也將它稱之為美臀的“王牌動作”。
?女性因腿部力量較小,開始時不適宜員重深蹲,通過一段時間的徒手練習,待力量顯著提高后,且每組次數(shù)能超過15次時即可進行杠啞鈴負重練習。
?首先,找兩塊2—3厘米厚的杠鈴片或木板放在地上,雙腳腳跟踩在上面,站距同肩寬,雙手抱頭(肩)或背手均可。
?具體做法:緩慢下蹲。注意始終保持“抬頭挺胸腰收緊”的動作要領,下蹲至不能再低為止,充分壓迫臀大肌,大小腿之間夾角為30度左右,并稍停3—4秒鐘。然后,中速(1—2秒鐘)起立,不得借用身體的慣性,直立后,用力收緊臀部肌肉。
?注意呼吸:邊下蹲邊吸氣,直立后再呼氣。做3—5組,每組8一15次,組間休息l—2分鐘,視個人體力而定。
?練習時每組必須練至力竭,超過15次時即可員重。并隨著力量的增強,員重也要不斷的增加,因為肌肉體積是和肌肉力量成正比的,負荷越重,肌肉的圍度也就越大。
?
?以上給大家介紹了臀大肌訓練動作,如果我們能每星期訓練三次左右,并堅持四到五個月,就可以看到帶給我們的效果了,同時我們也可以經常的跑跑步、跳繩、健美操,都可以有效的鍛煉我們的臀部肌肉,讓我們的臀部線條更完美,整個人看起來更年輕。
我們身體任何一個部位的骨骼都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哪個部位受到傷害,那么我們就無法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對于一個脊髓損傷的人來說,了解脊髓損傷下肢肌力訓練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能夠幫助人們盡早的走出病痛的陰霾,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脊髓損傷下肢肌力訓練方法是什么呢?
訓練方法
在進行肌力訓練前應根據(jù)脊髓損傷的平面、類型及殘存的運動感覺功能以及年齡、體質、特征、有無復合傷、術后恢復情況等制定訓練步驟和方法[3]。肌力訓練方法有很多按照主動用力程度可分為主動運動、被動運動、助力運動、抗阻運動;按照肌肉收縮類型可分為等長運動、等張運動和等速運動。肌力訓練貫穿于康復護理全過程對不同時期的患者進行不同的康復護理訓練。
被動訓練
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差異及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情況對患者進行早期的被動運動訓練。早期即臥床期的被動訓練是下肢肌力恢復的必要條件同時可達到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強直、對抗肌痙攣等目的。
早期主要進行下肢肌肉按摩。按摩主要針對下肢的臀肌、大腿肌、小腿肌及屈趾肌。根據(jù)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肌肉不同進行有目的的被動訓練。按摩手法應剛柔適度由近向遠依次按摩1 次/015~1h15~20min/次。不做活動時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雙側大腿外側用軟枕墊起防止髖關節(jié)外旋膝關節(jié)稍屈曲膝下用小枕支撐踝關節(jié)保持90°防止足下垂用襯墊保護
主動訓練
隨著患者下肢肌力的不斷恢復可逐漸進入主動活動階段。訓練過程應從床上坐起床旁坐立逐漸用輔助工具進行功能鍛練如步行器、雙拐、平衡杠、單車等。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耐心細致的給于病人指導外在某些方面仍舊要協(xié)助病人完成訓練內容應確保病人安全。主動運動的主要目的是增強患者的下肢肌力。指導并協(xié)助病人在床旁站立雙手扶床尾并膝下蹲訓練保持脊柱挺直足跟不能離開地面逐漸使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屈曲達到或超過90°每日3~5次每次下蹲的次數(shù)以病人的耐受力為宜。還可以采取交腿訓練即患者躺在床上或坐在靠椅上腰部挺直雙腿交叉將一側腿置于對側大腿上每日3~5次每次行交腿30次。以上訓練方法主要訓練臀肌功能。
股四頭肌的訓練。股四頭肌是全身最大的肌肉屬于大腿肌的前群肌肉加強股四頭肌的訓練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的提高有重要意義。方法:①囑患者仰臥患側下肢放在枕頭上收緊股前方肌使膝壓向地板從小的壓力開始逐漸達到最大然后再減輕。②仰面坐在地板上雙上肢向后支撐雙膝伸直雙膝下方墊一枕頭兩膝間夾枕頭雙膝向內同時擠壓枕頭在保持這種擠壓的條件下再收緊股前部肌肉使雙膝同時下壓膝后方的枕頭。③仰臥屈雙膝患側下肢屈髖伸膝做直腿抬高。隨著病情的恢復可進行抗阻力訓練例如砂袋訓練患者仰臥屈髖、屈膝或坐位砂袋放在患肢小腿遠端前面伸直膝關節(jié)。
脊髓損傷下肢肌力訓練方法雖然有點復雜,但是值得我們仔細的去看一下,除此之外,在訓練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問題,不能因為自己的過失和馬虎而讓自己的脊髓損傷的更加厲害,這樣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種比較糟糕的結果。
我最近都在自己做健身練習,朋有問我有沒有用等速肌力訓練器,這種東西我以前從來沒有聽過,再說我都是一直自己練習的,也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訓練,朋友說我自己在家練習就更應該有一個這種訓練器,就像在訓練當中的速度和強度,在儀器上都會顯示出來,下面就就再具體的介紹下等速肌力訓練器是什么的內容。
適應證與禁忌證
(1)適應證:由制動、運動減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萎縮,肌肉病變引起的肌萎縮,神經病變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礙,關節(jié)疾病或損傷引起的肌力減弱,肌肉功能障礙,健康人或運動員的肌力訓練。
(2)禁忌證:關節(jié)不穩(wěn),新發(fā)骨折或骨折未完全愈合,急性炎癥或感染(紅腫),關節(jié)活動或肌肉延展時有劇痛、血腫,骨關節(jié)腫瘤,全身情況較差,病情不穩(wěn)定者。
操作方法與步驟
(1)訓練前:開機,根據(jù)訓練要求,安裝相應的訓練器械。
(2)擺放患者體位,對患者進行良好固定。
(3)關節(jié)活動角度設定:通??稍O定全關節(jié)活動角度,對于肌肉、肌腱、韌帶愈合早期、關節(jié)術后或關節(jié)病變時則宜選擇限定關節(jié)活動范圍。
(4)訓練方式:分為等速向心和等速離心訓練。運動速度:通常包括 60,120,180 度/秒或 60,120,240 度/秒,可根據(jù)訓練的需要將最高速度增加至720 度/秒。也可將訓練程序設為 8~10 個速度進行,以 20 或 30 度/秒的速度遞增或遞減來設定。
(5)訓練次數(shù):建議每個運動速度狀態(tài)下采用重復 10 次的運動方式,也可根據(jù)增強肌肉力量或發(fā)展肌肉耐力來確定運動強度、間歇時間和訓練頻度等。
注意事項
(1)最大負荷等速練習前,應進行低、中等負荷的運動。
(2)全角度范圍運動前要先進行小角度活動。
(3)離心等速練習前應先進行向心等速運動,以讓患者更好掌握用力技巧,
因為離心運動時,運動的速度往往來源于機械臂而不是患者本人。
(4)其他注意事項參考“等張肌力訓練”。
上面都是朋友向我推薦的等速肌力訓練器是什么的具體介紹,我聽過朋友的話,發(fā)現(xiàn)這種訓練器真的挺適合自己在家練習的我,就像有個健身教練在身邊,時刻提醒自己訓練的速度和強度,哪種強度的訓練更適合自己,我要趕緊讓朋友幫我想辦法,早點能擁有上等速肌力訓練器。讓身材變的更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