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媽媽如何緩解疲勞
【www.cndadi.net - 產后媽媽養(yǎng)生知識】
產后如何緩解這種情況呢?
高位撐起法:
新媽媽可采用高位撐的體態(tài),在沙發(fā)扶手、桌子、床頭等兩尺高以上的地方做簡單的半俯臥撐運動,當身體向下時要吸氣,而且要吸滿;起身時,要雙手 支住身體,全身放松,不要急于做連續(xù)動作。在支起的過程中可以休息一會兒,起身時呼氣,持續(xù)撐一陣后放松站立一會,就可以放松休息了。每天做十個左右,堅 持下來,就會感覺精力比以前要充沛得多。
行走:
行走時腳跟先落地,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均勻地深呼吸時采用體呼吸,呼吸要與走路的速度相結合,不宜快行。
躲避休息法:
家里有寶寶,怎么休息都覺得難以真正放心地安睡,不如暫時借住到賓館,可以完全把寶寶的所有瑣事都放下,忘記自己已經是個媽媽,徹徹底底地睡上兩天三夜,讓自己完全恢復好精神。
要解除新媽媽的疲憊,有很多方法,比較方便和實用的,大致有以下幾種:
熱薄荷茶:
薄荷茶能提神兒,在睡眠不足又要打起精神做事的情況下喝一杯,最是有益。新媽媽經常容易感覺疲憊,除了睡眠原因外,還可能是做月子期間吃很多催 奶食物引起的,薄荷茶舒緩吃太多油膩食物引起的腸胃消化不良,想在寒冷的夜里也有精神爬起來給寶寶喂奶,在下午十分,來一杯熱薄荷茶吧,可以讓新媽媽舒曠 神怡,集中注意力。在經過一天的辛苦工作后,一杯熱薄荷茶,可以讓新媽媽忘卻疲勞,恢復活力。
瑜珈呼吸:
所謂瑜珈呼吸法指的是腹式呼吸,也就是利用橫膈膜來呼吸,當你吸氣時,腹部會充氣鼓起,吐氣時,腹部則會呈現(xiàn)凹陷狀態(tài),有機會的話,不妨觀察一下小嬰兒的呼吸方式,他們正是最佳范本。
剛開始時,新媽媽可以仰臥平躺、四肢放松,或是脊椎打直,采取坐姿也行,總之就是讓身體維持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然后以均勻平穩(wěn)的節(jié)奏吸氣,持續(xù)4 至6秒,接著再均勻吐氣,同樣進行四至六秒,慢慢的,以同樣的速度進行,不要操之過急,更不能斷斷續(xù)續(xù)或憋氣。初學者不妨在早晨起床后及臨睡前,各做一百 次,久了以后,再視能力,逐漸增加次數(shù)。
在進行腹式呼吸時,橫膈膜會隨之上下移動,使肺部真正擴張,讓更多氧氣進入體內,活化細胞能量,促進血液循環(huán),透過這樣的律動,同時可以按摩內臟,強化器官機能,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并刺激內分泌系統(tǒng)正常分泌荷爾蒙。
專家指出,培養(yǎng)正確的呼吸方式對于提升能量、排解壓力有極大的幫助,當新媽媽習慣了運用橫膈膜,做平穩(wěn)順暢的深呼吸后,就會發(fā)現(xiàn),即使在一整天 繁忙的工作后,依然活力充沛,精神奕奕;如果能在每天睡前,花5-10分鐘的時間,練習腹式呼吸,你將能獲得一夜好眠,常受失眠困擾的人,請務必得試試這 個方法;上班時若是覺得精神不繼、疲倦煩躁的話,抽空做個腹式呼吸,也能幫你有效提升戰(zhàn)斗力,并有助于保持頭腦冷靜清醒,做出正確果斷的選擇及判斷。yS630.CoM
深度睡眠:
人的睡眠分為深度睡眠和非深度睡眠。如何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呢?做一些慢跑之類的輕微運動。研究發(fā)現(xiàn),臨睡前做一些如慢跑之類的有氧運動,可以促 進體溫升高。當慢跑后身體微微出汗時(一般來講在20-30分鐘為宜),隨即停止。這時,體溫開始下降。當30-40分鐘后睡覺時,人將很容易進入深度睡 眠,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陽光也有助深度睡眠。睡眠質量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光照。如果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封閉的房間里,那么接受的光照就可能不足。每天保證一小時到兩小時的照射,人體才能正常睡眠。
外出散步:
對于晚上要常常起床照顧寶寶的新媽媽,應該把白天的事情安排好,調劑開,給自己留足夠的外出散步的時間。最好是在下午,把寶寶放進小車里,然后 把小車推出去,在附近的綠地、公園或廣場散散步,會大大有益于新媽媽松弛緊張的神經。寶寶不再專門與你哭鬧,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看飄舞的樹枝,看小哥哥 手中的玩具,回答老奶奶的問候,向空中蹬幾腳,抓別的媽媽遞過來的餅干,聽外邊人的聲響。因為外邊的世界很精彩,他看到的都會感到很新鮮。所以,用不了多 久,他就會在搖晃的小車中美美地睡著了。趁此機會,新媽媽也可以在路邊的椅子上休息一會兒。
通過上面介紹的幾種方法,能夠有效的緩解媽媽們的疲勞。媽媽們也不要為了照顧寶寶而不顧自身的健康,要適當?shù)男菹?,讓自己也輕松一下。
Ys630.com相關知識
下邊了解常見的產后感染種類,以提高警覺,保障自己與胎兒的健康。
1.子宮內膜炎
好發(fā)時間:主要發(fā)生在產后的2星期左右。
感染來源:剖腹生產、過長的產程及破水時間、生產過程中的傷害、產婦貧血和較低的社會經濟階層產婦,為五個主要發(fā)生因素。子宮內膜炎是產褥期最常見的發(fā)燒原因。其發(fā)生率約為3.8%??梢允且驗橄惹暗难蚰で话l(fā)炎所引致的結果,而后續(xù)可引發(fā)子宮肌肉層炎癥、輸卵管炎癥、骨盆腔膿瘍等。
治療方式:仍是以抗生素治療為主,治療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到對盤尼西林有抗藥性的細菌,如臨床治療效果不彰時,則需要多方考慮抗生素的使用藥物方向。
2.剖腹生產后的傷口發(fā)炎
好發(fā)時間:主要發(fā)生在剖腹生產手術后的1~2星期間。
感染來源:由于剖腹產的傷口比自然產大,出血量也隨之增加;一般而言,平均增加100~1,000c.c.出血量,有時還會更多。只要開刀時間愈久,出血量愈多,傷口感染的機會就會增加,這是自然生產較少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剖腹產手術后,傷口愈合時間比自然生產更久,此外子宮上留下一道傷口疤痕,這一傷口,在下次的妊娠過程中,有可能造成傷口裂痕或子宮破裂,而且一旦發(fā)生,產婦及胎兒之死亡率很高。為避免這種悲劇,除了需要一段時間讓傷口恢復,對于傷口的消毒、使用的縫線,及手術技術的講究,都是防止子宮破裂的方法。
治療方式:視傷口狀況,如果傷口發(fā)炎處較小,可以考慮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如果傷口發(fā)炎處較大,則必須考慮口服抗生素外,要施行傷口擴創(chuàng)手術,勤換藥,及后續(xù)的傷口重新縫合手術治療。
3.乳腺炎
好發(fā)時間:通常是產后第10~14天。
感染來源:乳腺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致病菌通常來自嬰兒的口、鼻,然后駐居在母親的乳頭及乳暈處。當乳頭有病變或裂隙時,致病菌就會上行至泌乳系統(tǒng),造成乳汁的滯留,形成細菌生長的媒介物。真正的乳腺炎,與乳管阻塞而致的乳房局部發(fā)炎是不同的;前者是由細菌造成的感染,需加治療以控制病情,后者是良性癥狀,只要施予乳房按摩,及勤加喂食即可改善。病理上,乳腺炎尤以初產婦多見,主要發(fā)病原理是產后身體抵抗力下降,易使病菌侵入、生長、繁殖。
臨床表征:患者多以乳房脹痛開始,接著在乳房的外上四分之一處出現(xiàn)有明顯壓痛的腫塊。乳房顯著腫脹、疼痛、皮膚漸紅、局部皮膚溫度升高。若治療不及,可出現(xiàn)高熱、寒顫、脈博加快、同側淋巴結腫大、白血球增高等癥狀。
治療方式:一般給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熱敷、水分攝取及抗生素治療。通常乳房的奶水被吸出來后,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會在一天內改善。如果癥狀非常嚴重,已有明顯的發(fā)燒,疲憊癥狀,或是乳頭也有破皮龜裂的狀況,或在奶水被吸出后24小時內仍未改善時,需要請醫(yī)師看診。 一旦使用藥物,即使癥狀改善了,仍一定要吃完一個療程,如果提早停藥,可能會再復發(fā)。這些藥物對寶寶并不會有影響,仍可繼續(xù)喂奶。如果持續(xù)服用藥物5天后,仍有疼痛的腫塊存在時,要考慮是否化膿,以空針抽吸腫塊的內含物是最簡單而正確的判斷方式,如果是化膿,可以局部麻醉做切開引流,并不需住院。外科醫(yī)師在切傷口時,會盡量遠離乳暈,以免影響哺乳。處理的那一側仍可哺乳,即使醫(yī)師不建議哺喂,或是媽媽也不想哺喂該側,對側的乳房仍可持續(xù)哺乳。
對寶寶的影響:一般護理原則為乳汁排除,可繼續(xù)哺喂及休息。母親于感染期間應可繼續(xù)哺喂,以避免乳汁郁滯及乳房腫脹,此二者是造成感染和膿瘍的因素。文獻報告,感染期間哺喂母奶,對母親或嬰兒皆無傷害或不良影響,但有些醫(yī)院仍認為嚴重感染期之母親應暫停哺喂,排除乳汁,防止乳房充血腫脹。
產后不僅會感染還會有不適感,如何護理呢?
保持清潔
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溫開水沖洗;為防止傷口污染,大便后切忌由后向前擦,應該由前向后,還須再次沖洗;注意勤換衛(wèi)生rp,避免惡露長時間浸泡傷口。
防止傷口裂開
解便時宜先收斂會陰部和臀部,然后坐在馬桶上,可有效地避免會陰傷口裂開;大便時不可憋氣用力擴張會陰部,便秘時可用開塞露或液狀石蠟潤滑直腸和肛門。
會陰傷口拆線后頭2~3天,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坐立時身體重心偏向右側,這樣既可減輕傷口受壓而引起的疼痛,也可防止表皮錯開;避免摔倒或大腿過度外展而使傷口裂開。
避免傷口血腫
產后最初幾天宜采取右側臥位,促使傷口內的積血流出,不致形成血腫,影響愈合,也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日后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待4~5、天后便可采取左右輪換臥位;注意會陰切口的情況,如果傷口縫合術后1~2小時出現(xiàn)劇烈疼痛,應馬上與醫(yī)生聯(lián)系,及時進行處理。
傷口水腫時,在拆線前縫合線勒得很緊,疼痛持續(xù)不減??捎?5%的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溶液進行局部熱敷;臥位時,盡量將臀部抬高一些,利于體液回流,減輕傷口水腫和疼痛。
避免傷口感染
當傷口出現(xiàn)腫脹、疼痛、硬結,并在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時,應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生素,拆除縫絨,以利膿液流出;局部采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或用清熱、解毒、散結中藥煎液清洗傷口;局部進行理療,也可促進傷口愈合。
注意飲食
術后1周內,最好進食少渣飲食,如牛奶、藕粉、蛋湯、米湯、稀粥等半流質食物,以防形成硬便難以排出,影響會陰傷口。便秘時,多吃些香蕉有利于通便。此外,飲食上還應注意補充蛋、瘦肉,促進傷口修復;多吃新鮮青菜和水果,多喝豬蹄湯等湯飲,除細糧外應吃些粗糧,不吃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經歷分娩,新媽媽生殖器發(fā)生的變化,包括陰道內部的肌肉發(fā)生變化,會陰處撕裂或是側切,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骨盆韌帶變寬,陰道口變得寬大。在自然分娩時,由于寶寶是經過陰道娩出,正常寶寶頭部的直徑約有10厘米,而媽媽的正常陰道直徑為2.5厘米,因此經過寶寶的擠壓,媽媽的陰道明顯擴張,造成了產傷,肌肉和處女膜痕受到徹底破壞,彈性下降,就會造成陰道松弛,經過數(shù)次分娩的媽媽情況更嚴重。
那么如何才能讓產后的私處恢復緊致呢?
1.新媽媽將臀部放在床沿后仰臥,雙腿挺直伸出懸空,不要著地,雙手按住床沿,以防下滑,雙腿合攏,慢慢向上舉起,雙膝伸直向上身靠攏,當雙腿舉至身軀的上方時,雙手扶住雙腿,使之靠向腹部。雙膝保持伸直,然后慢慢放下,雙腿恢復原來姿勢。如此反復6次,時間在10-15分鐘,每天1次。
2.新媽媽平躺在床上,雙腳打開與肩同寬;雙膝彎曲,使小腿垂直;將自己的臀部盡量向上抬高;此時將分開的雙膝靠攏3秒鐘,再將雙膝緩慢分開,臀部輕輕放下,每次約做10回。
3.每天早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深吸氣后閉氣,緊縮肛門10秒-15秒,然后深呼氣,放松肛門,如此重復。當習慣了以后,平時生活中都可以進行,不在于次數(shù)的多少,有時間就可以進行上述鍛練。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盆腔肌肉的張力就會大大改善,陰道周圍肌肉也就變得豐實,有力,陰道松弛就可以不藥而愈了。
4.平躺在床上(身下可以鋪上小毛毯);用鼻子深吸一口氣,這時腹部就會慢慢隆起;慢慢吐氣,松弛腹部的肌肉,每次做5-10回。
5.做公交車站立時,新媽媽也可以偷閑做一下私秘運動,雙腿微分開,收縮兩側臀部肌肉,使之相挾,向大腿部靠攏,膝部外轉,然后收縮肛門括約肌,使陰道向上提的方向運動。運動,走路或站立時,有意識地繃緊大腿內側及會陰部肌肉,然后放松,重復練習。
6.新媽媽仰臥在床上,放松全身的肌肉,首先將一根手指輕輕插入陰道內,后收縮并夾緊陰道,每次動作持續(xù)3秒鐘后放松,連續(xù)反復多次。新媽媽收縮運動可以根據(jù)陰道的恢復情況逐漸加長時間。小便時進行排尿中斷鍛煉,排尿一半時有意識屏住小便幾秒鐘,忍著不排,讓尿液中斷,稍停后再繼續(xù)排尿。如此反復,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可以提高陰道周圍肌肉的張力,陰道就變窄了。有便意的時候,屏住大便,并做提肛運動。經常做這一運動也可以很好地鍛煉盆腔肌肉,讓陰道盡早恢復緊致。
7.當新媽媽感覺到自己的陰道已經嚴重松弛,影響到性生活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陰道的整形手術。會陰側切使陰道口變大或陰道前壁外翻等狀況都可通過陰道緊縮術來進行恢復。同時有利于預防和治療因盆底組織松弛而導致的子宮脫垂及陰道前后壁膨出等疾患。術后不僅外觀滿意,解除了新媽媽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并提高了生活質量,恢復了自信心。
經歷過陰道分娩后,陳舊性會陰撕裂,會陰側切后傷口愈合差或先天性原因造成的陰道松弛,導致性生活不滿意者,都可考慮陰道緊縮術。
1、產前多走路,多爬樓,常做一些下蹲動作和收腹動作,以加強腹、臀、骨盆肌肉的力量,為自然分娩做好充分的準備。
2、盡量自己生寶寶,倘若無特殊必要,不要輕易選擇剖腹產。因為自然分娩不僅有利于寶寶的健康,而且這樣能夠避免產后整整一個月都躺在床上,進而造成肌肉萎縮、脂肪堆積的后果。
3、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體重增加較多,那么月子里就不要多吃油膩食物。因為身體早已在產前儲備了至少6公斤的脂肪用于哺乳等消耗,所以不必擔心脂肪不足的問題。具體做法:喝雞湯不帶上面的油;吃牛肉不選擇肥牛;吃煮、蒸雞蛋。
4、多吃一些粗糧、豆類煮的粥,這對供應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大有好處,同時也能幫助預防產后極易發(fā)生的便秘問題。此外,用它來替代一部分精白米、精白面等主食,還有利于降低體重。
5、多吃一些少油的蔬菜,有利于預防月子里體重過度增長。
6、自己哺乳寶寶,可以盡快地消耗體內儲備的脂肪,有利于恢復體形。
7、在體能恢復之后,應當盡量自己照顧寶寶,以逐漸增加體力活動。此外,在家時還應當盡量減少坐著不動的時間。
以上這些產后吃好不發(fā)胖的飲食及運動方面的技巧您記住了嗎?不信就試試吧,相信一定會達到您想到的效果!
警惕!產后須防手腳痛
婦女產后手痛的主要部位在手腕和手指關節(jié)等處?,F(xiàn)代醫(yī)學認為,婦女在產后和哺乳期間,由于身體內部內分泌激素的變化,常使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附近的韌帶也會出現(xiàn)張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產婦不注意休息而從事較多的家務勞動,將會使本來已經薄弱的關節(jié)、肌腱、韌帶負擔過重而出現(xiàn)疼痛。如果產婦在家務勞動時使用冷水或受寒冷的刺激,便會出現(xiàn)手痛癥狀。
產后婦女的腳痛常常發(fā)生在腳跟部,這是由于腳跟脂肪墊退化所引起的。產后產婦在月子里如果不注意適當?shù)南碌鼗顒?,腳跟脂肪墊也會出現(xiàn)退化現(xiàn)象。一旦下地行走,會出現(xiàn)脂肪墊水腫、充血等炎癥現(xiàn)象而引起疼痛。
如何預防產后手腳疼痛呢?首先,應注意充分的休息,不宜做過多的家務勞動,特別要注意減少手指和手腕的負擔,例如,給孩子洗澡時夫妻應配合,避免由產婦一個人一手托頭一手洗;洗尿布時一定要用溫水,避免寒冷的刺激。其次,產婦在休養(yǎng)的同時應適當?shù)南麓不顒?,能防止腳跟脂肪墊退化,避免產后腳痛的發(fā)生。
如果不慎患上產后手腳痛,可以采用一些自我溫炙、熱敷、按摩等方法。溫炙可每日2次,每次5~10分鐘。熱敷用熱毛巾即可,如能加上一些補氣養(yǎng)血、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中草藥效果更佳。還可以用按摩,一般是在痛點處先輕壓后重壓,壓30秒放開15秒,交替進行,注意按壓時不要揉捏,否則會使疼痛加重。
由此可見產后手腳痛并不單單是月子期間受涼所致,而是由于身體發(fā)生了變化后新媽沒有重視的結果。預防主要以多休息為主,適當下床活動為主,還可以進行一些按摩、熱敷的方法,這樣才會緩解新媽手腳痛得疾病。
脹奶的處理方式
女性脹奶時,乳房會變得比平時硬挺、脹痛和壓痛,甚至還有發(fā)熱的感覺,表面看起來光滑、充盈,乳暈也變得堅挺而疼痛。這時寶寶極其不易含到媽媽的乳頭,為了解除媽媽脹奶的疼痛感,特提供以下幾種處理方式,好讓產后媽媽脹奶的疼痛感獲得舒緩。
1、熱敷
當媽媽脹奶疼痛時,可自行熱敷乳房,使阻塞在乳腺中的乳塊變得通暢,乳房循環(huán)也會變得好一些。注意避開乳暈和乳頭部位,因為這兩處的皮膚較嫩。熱敷的溫度不宜過熱,以免燙傷皮膚。
2、按摩
當熱敷過乳房,使血液流通后,即可按摩乳房。乳房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以雙手托住單邊乳房,并從乳房底部交替按摩至乳頭,再將乳汁擠出在容器中的方式為主。待乳房變得較為柔軟了,寶寶才容易含住奶頭。
3、借助吸奶器
媽媽若感到奶脹且疼得厲害時,可使用手動或電動吸奶器來輔助擠奶,效果還是不錯的。
4、沖熱水澡
當乳房又脹又疼時,不妨先沖個熱水澡,將全身洗得熱乎乎的,感覺會舒服些。如果用力將寶寶與乳房拉開,也容易造成乳頭受傷,要注意避免。
5、冷敷
如果奶脹疼痛的情形非常嚴重的話,不妨以冷敷的方式止痛。一定要記住先將奶汁擠出后再進行冷敷。
退奶的正確方式
目前各大醫(yī)院已不建議媽媽吃退奶藥或打退奶針來退奶,而主張以自然退奶方式為主。此種方式是靠乳汁分泌原理進行的,媽媽無須將乳汁擠出。可嘗試先停止喂寶寶母乳,改以嬰兒配方奶粉代替,如此奶量自然就會逐漸減少,達到回奶效果。
有的新手媽媽在坐完月子后,隨即恢復上班。如需繼續(xù)喂寶寶母奶時,除了減少喂奶的次數(shù)外,也可將乳汁擠出,存在容器中冷藏,這樣媽媽上班時孩子也能喝到母奶。若要退奶,可逐漸減少喂奶的次數(shù),譬如:原來1天要喂寶寶8次母奶的話,可逐漸減為6次、4次,其余的以嬰兒配方奶代替,如此一來,乳汁分泌量自然就會日益減少。媽媽大約要數(shù)天至1個星期左右,才能將奶完全退盡。
專家建議
如今,提出的喂母奶的新觀念越早喂母奶越好和乳汁分泌與喂奶頻率成正比已變?yōu)槿蛐缘挠^念。建議產后媽媽積極朝此方向努力,先生也應從旁協(xié)助和鼓勵,讓寶寶多加吸吮,媽媽的乳腺自然會暢通,并能減少脹奶的痛苦,以便順利度過這段艱辛的日子。
另外,媽媽哺乳時的飲食,宜清淡均衡,既要多攝入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也要攝取足夠的水分,并盡可能地避開可能會抑制奶水分泌的食物和個人的特殊飲食嗜好,以免影響到乳汁分泌或自身及寶寶的健康。
最后,希望新手媽媽不要因為上班而急于退奶。讓寶寶吃夠4~6個月的母奶最好,尤其對于有過敏體質或腸道有問題的寶寶來說,母奶更是天賜的良藥!
如何擠奶
1、大拇指及食指放在乳暈外圍上,往胸壁方向內壓。
2、以大拇指和食指按壓乳頭后方的乳暈,即可將奶擠出。
吸吮小技巧
當寶寶吸吮母奶時,媽媽如果感覺乳頭疼痛,絕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寶寶含奶頭的姿勢不正確所致。寶寶應含住媽媽的整個乳暈、乳頭才對,只含住乳頭就會造成吸吮不當,從而令媽媽產生疼痛感。
退奶小秘訣
1、產后媽媽若欲退奶,可穿合身或較緊的胸罩,來抑制乳汁分泌。
2、減少寶寶吸吮母奶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或不再讓寶寶吮吸母奶。
3、食用能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例如:麥芽水、韭菜、人參等。
產后由于內分泌系統(tǒng)還沒有完全恢復,骨關節(jié)及韌帶都較松弛,對腰椎的約束以及堅固力量減弱,容易發(fā)生腰椎間盤突出癥。很多新媽媽產后以養(yǎng)為主,很少活動,所以體重有所增加。腹部偏于肥胖,使腰部肌肉負荷增大,從而增加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生率。
腰椎間盤突出癥表現(xiàn)
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疼痛;或一側下肢痛麻。疼痛常向臀部、大腿、小腿外側及足底放射。咳嗽、打噴嚏、大便用力時都會使疼痛和腿麻加重,腰部活動時疼痛加劇;臥床屈膝休息常能使疼痛減輕。
疼痛發(fā)作多屬突然性、周期性(經休息明顯好轉后又突然發(fā)生)。就醫(yī)指征若出現(xiàn)下列表現(xiàn)時應去
醫(yī)院檢查,它可能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警告信號,應予以重視。
腰痛長期不愈 如平日或懷孕期間經常腰痛,這提醒你可能得了腰肌纖維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在產后很容易誘發(fā)腰椎間盤突出癥。
反復發(fā)作的腰扭傷 如果沒做什么強烈運動,只是彎腰拿了點東西,或洗臉、起床疊被就突然腰扭傷,那就要注意了。雖然這種扭傷休息幾日或熱敷、口服止痛藥后疼痛就能消失,但它可能是腰椎間盤出癥的信號。
早期征兆
脊柱側彎 有的女性總是不注意坐姿,時間久了就會發(fā)生脊柱側彎。如果出現(xiàn)腰痛,即使沒有腿痛的癥狀,這種情況也應考慮是腰椎間突出癥的前期癥狀。
發(fā)作性腰痛 一些新媽媽在發(fā)生腰椎間盤突出癥時,會想起自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一般可持續(xù)幾天或1~2周,平常并沒有任何癥狀。這種發(fā)作性腰痛也是先兆癥狀之一。
產后積極預防
避免睡軟床 長期睡在軟床上,人的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會增大。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fā)腰椎間盤突出癥,因此要改用硬床。
保持合適的體重 過于肥胖的腹部,增加了腰部負荷。當然,身體也不能過于瘦弱。所以,體重適度最好。
加強鍛煉 增強腰部肌肉。長期缺乏身體鍛煉,腰部肌肉力量減弱,不利于保護椎間盤。例如在睡覺前將腰部和臀部反復抬高呈弓狀,可以達到一定效果。
避免持重 新媽媽剛經歷生產,自己不要抬重物,動作不要過猛。拿東西時身體要靠近物體,避免閃腰。
醫(yī)院給予治療
醫(yī)生會根據(jù)患者不同的情況予以牽引、按摩、理療,嚴重者實施手術。
做好家庭護理
急性期以臥床休息為主 初患腰椎間盤突出癥,應臥床休息3~4周。臥床休息并不是絕對臥而不動,這樣對血液循環(huán)、運動系統(tǒng)會產生不良影響。可以在床上適當做鍛煉腰肌的活動,對以后恢復極有幫助。并可用紅外線頻譜儀照射腰部或做腰部熱敷,以促進局部組織血液循環(huán),減輕水腫,增加腰部血運。
緩解期腰部保暖要做好 平常要特別注重腰部的保暖、防寒、防潮。反復搓腰也有利于減緩疼痛。
臥床休養(yǎng)
病情嚴重者要完全臥床,休息要充足。在臥床期間大、小便較為麻煩,采用便盆有時可引起或加重腰部不適。此時可鼓勵新媽媽下床大、小便。去廁所時,可用拐杖或由他人攙扶,以減輕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大便時,最好用坐式馬桶,以避免下蹲。即使需在床上使用便盆時,最好有一個可以支撐的物品,以使臀部抬起。
臥床時腰部可墊一薄墊(最好裝米,成3~5cm高度為宜),以維持腰椎的生理曲度,有舒適感為宜。
床鋪最好為硬板床,褥子薄厚、軟硬適度。床的高度要略低一些,能使新媽媽剛坐起時,雙腳就可著地。
腰椎間盤突出癥已經危害到越來越多的媽媽們,新媽們一定要多多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從產后開始就要做好預防工作。一旦出現(xiàn)類似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癥狀,就要積極進行治療,讓自己早日遠離這種疾病。
分娩后感染
據(jù)估計,1%-8%的產婦會遇到感染,發(fā)生下述癥狀時,就應該請醫(yī)生確認并及時進行治療。增加感染風險的因素有:羊膜早破、過度勞累、經常內診檢查、宮內胎兒檢查,或在懷孕期患有糖尿病、過度肥胖等。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炎,但是感染也可發(fā)生在子宮頸、陰道、陰道口和盆腔。
癥狀:
發(fā)熱。
腹痛。
陰道分泌物異常。
出現(xiàn)炎癥、紅腫。
治療:
多數(shù)產后感染需要治療,常常使用抗生素,建議遵醫(yī)囑,需要時住院治療,多數(shù)7-10天便可痊愈。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可以繼續(xù)給嬰兒喂奶。
產后出血
如果是陰道分娩或者是剖宮產,分娩后幾周內有輕微的陰道出血是很正常的。產后出血指的是分娩后的陰道大出血,最常見的原因是子宮收縮不好。胎盤殘留,或者宮頸、陰道撕裂也會出血。產后出血多發(fā)生在分娩后的前幾天,但是如果發(fā)生感染,數(shù)周后也會發(fā)生。
癥狀:
陰道內大量出血,顏色鮮紅,持續(xù)4天或者更久。
排出大量血塊。
陰道分泌物有惡臭味。
虛弱,氣喘,伴隨有頭痛癥狀。
治療:
部分產婦可以給以1-2天的藥物以幫助子宮收縮。也可以考慮小手術來清除妊娠殘留物,需要清除子宮內面的所有殘留組織。
丫丫小貼士:大量失血引起的貧血藥注意通過補鐵或多吃富含鐵的食物來幫助治療。
手術縫線的并發(fā)癥
會陰側切術縫合后很可能感染,并引發(fā)多種不適。
癥狀:
會陰部紅、痛、腫。
會陰部有異味。
治療:
注意衛(wèi)生,常洗澡就可以有效避免手術縫合感染,但會陰部幡然通常都需要抗生素治療,需要咨詢專業(yè)醫(yī)生的意見。
乳腺疾病
乳腺管阻塞
往往乳汁淤積的婦女易于發(fā)生乳腺管阻塞,可能由于乳汁分泌過多或者寶寶不愿意吃奶同時媽媽也不喂的話情況下導致乳房沒有排空。
癥狀;
乳房觸摸的話,會感到疼痛。
乳房發(fā)紅或伴有發(fā)熱。
乳房腫塊,按摩或喂奶后減小。
治療:
用一塊熱的毛巾,擰干后放在患病部位,記得每次喂奶前輕輕地按摩來幫助減輕癥狀。要經常喂奶以保證乳汁排空,如果需要的話可使用吸奶器。
乳腺炎
在多數(shù)情況下,通過皸裂的乳頭細菌入侵乳腺管,引起乳汁感染,導致乳腺管炎癥,這就是通常所謂的乳腺炎。乳腺的外上部經常充血,緊張并變換喂奶方式的婦女易于患上乳腺炎。
癥狀:
乳房紅腫疼痛。
感染部位看上去又紅又亮。
出現(xiàn)發(fā)熱、伴有流感一樣的肌肉疼痛。
感到惡心難受。
治療:
乳腺炎要用到抗生素、止痛劑,也可以采用輔助療法。新媽媽要注意,服用的藥物不應影響喂奶,最好向醫(yī)生尋求幫助,防止乳房膿腫。
乳頭皸裂
產后最初幾天的喂奶中,乳頭感到敏感和疼痛是很正常的。嬰兒吸允力量過大,不正確的喂奶姿勢以及乳頭中殘存乳汁等等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乳頭皸裂,破裂后乳頭疼痛且容易發(fā)生感染。
癥狀:
乳頭上有裂口,可伴有出血。
喂奶時有尖銳的疼痛感覺。
治療:
新媽媽在喂奶時,應確保喂奶姿勢正確,這樣有助于乳汁排空。如果喂奶后仍感腫脹,可使用吸奶器吸空乳房。
用普通溫水經常清洗乳頭,注意不要使用肥皂水或消毒劑,洗后輕輕擦干。
使用乳罩也有助于治療。
鵝口瘡
乳頭皸裂如果被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的話,會導致鵝口瘡。易患陰道真菌感染的婦女喂奶時,也可使乳腺患真菌感染,另外使用抗生素也可能患上真菌感染。
癥狀:
乳頭發(fā)癢、刺痛,呈現(xiàn)粉色或紅色。
乳頭上有白色小斑點。
乳房深部有穿刺樣疼痛。
治療:
鵝口瘡可以傳染給嬰兒,如果患病的話,母嬰均需治療,常常使用抗真菌藥物。
射乳失敗
如果新媽媽不能分泌足夠的乳汁,或者乳汁不能自由流出,這就是射乳反射失敗,常常由分娩后第一周內乳房充血沒有減輕而導致。有時候嬰兒過小及早產兒等不能有力吸允乳頭,也會導致射乳失敗。另外,新媽媽壓抑及其他情感上的煩惱也會減少乳汁的分泌,應該注意調節(jié)。
癥狀:
兩次喂奶之間乳汁不溢出。
沒有射乳的感覺,乳房內可能有針刺般疼痛感。
嬰兒不高興或表現(xiàn)出饑餓,排尿也很少。
治療:
坐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上讓寶寶吃奶,如果寶寶吃奶不能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壓力,可以使用吸奶器吸允,并且和請求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減輕壓抑和感情問題。
尿腸道疾病
尿失禁
盆底肌張力降低可引起,現(xiàn)在認為懷孕期身體發(fā)生的變化也會引起尿失禁。尿失禁可以持續(xù)數(shù)周或數(shù)月,是分娩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壓力性尿失禁非常普遍,可在分娩后持續(xù)達一年之久,隨時間的延長慢慢改善。
癥狀:
少量尿液漏出。
有膀胱充盈感、尿急。
不能控制排尿。
治療:
進行常規(guī)盆底肌鍛煉是最好的恢復辦法。需要花費數(shù)周的時間方能感受到控制膀胱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要堅持下去??梢詨|上衛(wèi)生巾或穿上保護性內褲來預防漏尿。
大便失禁
分娩時候產鉗的使用,或伴隨有嚴重的撕裂傷或者會陰側切術都可損傷支配肛門括約肌的神經,這些括約肌都可以使肛管開啟或關閉。神經損傷后,無法正??刂聘毓艿倪\動。大便失禁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受損傷的程度,一般需要6周-4個月來恢復功能,也可能更久。
癥狀:
不隨意的肛管運動。
經常放屁。
治療:進行盆底肌鍛煉,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建議做進一步產后檢查,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應盡快進行治療。
脫垂
從懷孕到分娩的過程中,承托盆腔器官的盆底肌張力降低,導致失禁,并且在個別情況下,發(fā)生脫垂,腹腔下位的器官向下滑落,最常見的是子宮突入陰道。
癥狀:
有牽拉感、下腹部墜脹。
咳嗽或噴嚏時漏尿。
下腹部疼痛。
性生活時感到不適或疼痛。
出現(xiàn)便秘。
治療:
娩后盡快開始盆底肌鍛煉,可以有助于預防脫垂。防止緊張增加盆地的壓力,多補充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可防止便秘。輕度的子宮脫垂可以套上子宮托(一種類似于避孕膜的東西),如果需要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剖宮產的母親
剖宮產的母親因為進行了剖宮產手術,還存在手術所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如麻醉意外、出血、腸管損傷等,這些并發(fā)癥甚至會危機到母嬰的安全。
產后如果不好好護理,很容易引起并發(fā)癥,新媽一定要多多注意,如果一旦出現(xiàn)上述癥狀,應當科學合理的進行治療,才能讓新媽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