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的一味藥,能健脾、能除濕、能清熱,做成藥膳還養(yǎng)生
養(yǎng)生一味藥。
“一笑煩惱跑,二笑怒氣消,三笑憾事了,四笑病魔逃,五笑人不老,六笑樂逍遙。天天開口笑,壽比彭祖高?!彪S著社會的進步,養(yǎng)生不再是一個玄而又玄的學問,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需要掌握相關(guān)養(yǎng)生知識。中醫(yī)養(yǎng)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為滿足您的需求,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特地編輯了“廚房里的一味藥,能健脾、能除濕、能清熱,做成藥膳還養(yǎng)生”,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咱們的中醫(yī)里面,很多中藥最開始就是來源于食材,比如桂枝、山藥等等,藥食兩用,功效還不錯,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廚房里邊的藥材:薏米。
薏米又叫:薏苡仁、苡仁。其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jīng),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
薏米山藥柿餅湯
原料:薏米 60 克,山藥 60 克,柿霜餅 25 克。做法:薏米、山藥搗為粗末,加水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切碎,調(diào)入溶化,隨意服食。功效:具有健脾益胃,利水除濕,清肺熱的功效。適用于脾肺陰虛,飲食減少,虛熱勞嗽等。
薏米燉豬蹄
原料:豬蹄 400 克,豬脊肉 240 克,腌肉 100 克,蝦米 24 克,薏仁 60 克,蔥段、姜片、精鹽、味精、花椒各適量。
做法:首先,將豬蹄拔凈毛,放水中浸泡后刮洗干凈,從骨縫處辟開,再斬成大方塊,入沸水鍋中燙一燙,撈出用溫水洗凈。豬里脊肉、腌肉分別切成小方塊,入沸水鍋中燙一燙,撈出用溫水洗凈。其次,將蝦米、花椒洗凈,連同腌肉塊用潔凈紗布包好扎緊口,再將薏米淘洗干凈。最后,將鍋洗凈,注入適量清水,放入薏米、豬蹄塊、里脊塊、蔥段、姜片、調(diào)料包,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滾煮約 10 分鐘后,取出調(diào)料包,改用小火燉約 2 小時,待肉、蹄爛熟時,加精鹽、味倩凋味,盛入湯碗內(nèi)即成。
可吃肉、吃米、喝湯。功效:具有滋補身體,養(yǎng)顏美容的功效。尤其對于身體瘦弱女性經(jīng)常食用可以起到健美的效果。
Ys630.com相關(guān)知識
一味藥是中醫(yī)醫(yī)藥的一種,對于許多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就對一味藥簡單的介紹一下。
【別名】野槐樹(《植物名實圖考》),野藍枝子(《中國樹木分類學》),狼牙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小豆柴、巖豆柴、鐵掃把、野綠豆(《貴州民間方藥集》),山皂角、鐵皂角(《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山綠豆(《四川中藥志》),紫花地料梢、馬料梢(《浙扛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 馬棘 的 全草 。9~10月采收。
【原形態(tài)】馬棘(《救荒本草》)
【生境分布】生長于山坡竹林下。分布于山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
【性味】《四川中藥志》:"味苦澀,性溫,無毒。"
【功能主治】治瘰疬,痔瘡,食積,感寒咳嗽。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0.3~1兩;或燉肉服。
【附方】①治癢子初起,結(jié)核硬塊:一味藥、馬桑根、何首烏,燉豬肉服。(《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上面介紹了一味藥的一些基本常識,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對于一味藥的了解會更多一些。生活中常常接觸的其它藥材還有很多,有時間的話不妨多去了解一下。
中藥材是很常見的,而且中藥材的種類還比較多,在功效也是有著一些區(qū)別,因此選擇之前,需要進行很好的了解,那么你了解一味藥根這種藥材嗎?
【來源】為豆科植物 馬棘 的 根 。全年可采。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一味藥"條。
【性味】《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性溫,味苦澀。"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解毒。治咳喘,喉蛾,疔瘡,瘰疬,痔瘡,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鮮品2~3兩;或浸酒。外用:搗敷。
【附方】①治老人吼咳喘病:一味藥根二兩,燉五花肉食。(《四川中藥志》)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貴州民間方藥集》
通過本篇文章對一味藥根的詳細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guān)于一味藥根的相關(guān)作用和食用方法等。一味藥根的價值可以通過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體現(xiàn)了一味藥根的重要性。
頭疼腦熱是許多人經(jīng)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多數(shù)原因是由于體熱炎癥造成的身體疼痛。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盡快接受調(diào)理了,否則身體會出現(xiàn)更多的狀況。目前推出了一種叫做獨一味膠囊(獨一味)的特效藥,它對于解熱鎮(zhèn)痛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通過獨一味膠囊(獨一味)的治療可以很快的去除您的不適癥狀。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獨一味膠囊
商品名稱:獨一味膠囊(獨一味)
拼音全碼:DuYiWeiJiaoNang(DuYiWei)
【主要成份】獨一味浸膏
【性 狀】本品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深棕色的顆?;蚍勰晃段⒖?。
【適應癥/功能主治】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用于多種外科手術(shù)后的刀口疼痛、出血,外傷骨折,筋骨扭傷,風濕痹痛以及崩漏、痛經(jīng)、牙齦腫痛、出血等。
【規(guī)格型號】0.3g*12s*2板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7天為一療程;或必要時服。
【不良反應】未見明顯毒副作用。偶見藥后,胃脘不適,隱痛,停藥后自行消失。
【禁 忌】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孕婦慎用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yī)師或藥師。
【貯 藏】密閉、置干燥處保存
【包 裝】鋁塑板裝,12粒/板;2板/盒。
【有 效 期】30 月
【執(zhí)行標準】《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
【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70053
【生產(chǎn)企業(yè)】甘肅獨一味生物制藥有限責任公司
看完上述關(guān)于獨一味膠囊(獨一味)的介紹,您關(guān)于這種解熱鎮(zhèn)痛抗炎藥是不是有了一個對比清晰的認識了呢?藥物的挑選對于醫(yī)治來說是很重要的,因而我們一定不能忽略了藥物的重要性,選好藥選對藥才干精確有效的治好疾病。
入秋之后,氣溫相差較大,咳嗽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但是吃藥怕會有副作用,怎么辦?下面給您介紹一款最好的止咳良方----鹽蒸橙子。
鹽蒸橙子,療效秒殺一切止咳藥?
“鹽蒸橙子治療咳嗽”是目前流傳最熱的一個偏方,對小兒咳嗽療效立竿見影,號稱“放倒一切止咳藥消炎藥”。
“鹽蒸橙子”具體做法為:
1、洗凈;
2、切開;
3、在橙肉上撒少許鹽;
4 、用筷子插幾下,使鹽更容易滲透;
5、蓋上“橙蓋”;
6、放小碗內(nèi)保持橙身豎立,蒸10-15分鐘(水沸開始計時);
7、去皮,吃肉喝汁(包括碗里的精華),嬰兒和大人均可。
點評:熱咳吃橙子、寒咳吃橘子。
專家表示,用這個偏方輔助治療咳嗽是可行的,但使用時應區(qū)分寒咳、熱咳。熱咳主要癥狀為痰發(fā)黃、較粘稠,咽喉紅、腫、痛,口干、口苦;寒咳主要癥狀為人有些畏寒,痰白且較清晰,喉嚨不痛卻偏癢,嘴巴也不干不苦。
橙子可理氣、化痰、潤肺,由于其中性偏涼,適合治療熱咳。而對寒咳病人來說,吃中性偏溫的橘子更合適,吃的時候建議連橘絡(luò)一起吃。在中醫(yī)看來,橘子全身都是寶,橘皮可理氣、化痰、寬胸、和胃,橘葉可理氣,橘絡(luò)可理氣、化痰、通絡(luò),橘肉也有化痰作用。
不過,專家指出,是不是加鹽一起蒸食,對治療咳嗽不起主導作用。有時喉嚨有痰,用些淡鹽水可祛痰,但不建議過量食用鹽。此外,有的人用蜜糖來腌制橙子,也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導讀:廚房不僅是一個制造美味的地方,它還有個新用途,那就是用來治病。別看很多東西都不起眼,可是,一有個頭疼腦熱的,還真能派上用場,而且沒有副作用。為此,的專家為我們推薦了以下幾種食物醫(yī)生。
廚房里的口服藥
1、甘菊茶治口腔潰瘍:
沖泡一杯甘菊茶,晾涼以后飲用,不要急于咽下,先在口腔中來回漱口,每兩小時一次,這樣就可以減輕口腔潰瘍引起的炎癥了。
2、喝蘇打水防尿路感染:
如果患有尿路感染如膀胱炎等疾病,可以將半茶匙的小蘇打溶在200克水中飲用,每天一到兩次,這樣可以降低尿液的酸性,從而緩解疼痛。
3、傷風、流感吃咖喱:
如果因傷風感冒引起鼻塞、耳朵發(fā)炎或胸口憋悶,可以吃點辛辣的咖喱,就可讓七竅通暢了。大蒜更是此時的首選,它不僅可以沖散黏液,還能抗病毒、抗真菌,是消除感染和增強免疫力的絕好食物。
4、生姜粉防惡心:
惡心一般由低血糖造成,生姜卻能夠幫助血液保持一定含糖水平。如果暈車,不妨帶上一些生姜粉,提前服用可以很好地預防頭暈和嘔吐。食用生姜粉或含姜的餅干還可以幫助孕婦減輕嘔吐癥狀。
5、蜂蜜加果醋緩解關(guān)節(jié)炎:
蜂蜜和蘋果醋都有消炎的作用,可以各取一小勺混合,與早餐一同食用,就可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了。
6、怕牙齒變色嚼口香糖:
當你在喝茶或咖啡以后,及時咀嚼一塊無糖口香糖,口腔會分泌更多的唾液,這樣,色素就沒有機會停留在口腔中了。
獨一味的藥用價值
1、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血。治跌打;筋骨疼痛;關(guān)節(jié)腫痛;痛經(jīng);崩漏。
2、用于什么病癥
治跌打;筋骨疼痛;關(guān)節(jié)腫痛;痛經(jīng);崩漏。民間用全草入藥,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氣滯閃腰、浮腫后流黃水、關(guān)節(jié)積黃水、骨松質(zhì)發(fā)炎。
3、用法用量
內(nèi)服:浸酒或入散劑,1~2錢。
獨一味的副作用
1、副作用
獨一味一般沒有特殊的副作用。
2、人群禁忌
獨一味一般沒有特殊的人群禁忌。
3、飲食禁忌
3.1、獨一味一般沒有特殊的飲食禁忌。
3.2、《四川中藥志》:“無瘀滯及孕婦勿服?!?/p>
獨一味的醫(yī)學記載及附方
1、出自:《四川中藥志》。
1.1、別名:巴拉努努、吉布孜、麥朵昌巴、哈努巴拉、札江溫保、哈吾巴拉、達干木、達折合巴、野秦艽、大巴、打布巴。
1.2、藥材來源:為唇形種植物獨一味的根及根莖或全草。
1.3、生境分布:生于高原或高山上強度風化的碎石灘中或石質(zhì)高山草甸、河灘地,海拔2700-4500米。產(chǎn)西藏,青海,甘肅,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1.4、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 ①《四川中藥志》:“苦,微寒,有小毒。” ②《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苦,溫。
1.5、采收和儲藏:9~10月采,拔取全株,去凈泥土,截去葉及須根,曬干。
1.6、化學成分:葉含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槲皮素,槲皮素-3-O-阿拉伯糖甙,槲皮素,槲皮素-3-O-阿拉伯糖甙,芹菜素-7-O-新陳皮甙。 根含1-羥基-2,3,5-三甲氧基呫噸酮,β-谷甾醇,棕櫚酸,獨一味素A、B[2]、C[3]等。 地上部分含山梔甙甲酯,8-O-乙?;綏d甙甲酯,胡麻屬甙。
1.7、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止血。治跌打;筋骨疼痛;關(guān)節(jié)腫痛;痛經(jīng);崩漏。
1.8、用法用量:內(nèi)服:浸酒或入散劑,1~2錢。
2、《四川中藥志》:活血行瘀,止痛,行氣,消腫,續(xù)筋接骨。治跌傷筋骨及閃腰挫氣等癥。
3、《青藏高原藥物圖鑒》:補髓,止血。治浮腫后流黃水,關(guān)節(jié)積黃水,骨松質(zhì)發(fā)炎。
吃什么能健脾
1、吃什么能健脾之蘋果
蘋果是一種保健佳果,具有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的功效,對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等癥均有改善作用。蘋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適用于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大便干結(jié)、高血壓等。
2、吃什么能健脾之山藥
山藥中含有淀粉酶等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山藥可以健脾養(yǎng)胃,有助于人體消化。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健脾補益、滋精固腎、治諸百病,療五勞七傷”之說。飲食不節(jié)、偏食生冷極易導致腸胃不適,吃些山藥也有幫助。山藥屬于淀粉類根莖蔬菜,在食用時以蒸食、煮食為好,應當避免油炸、爆炒等烹飪方式。
3、吃什么能健脾之白蘿卜
有促進胃腸蠕動、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功效。古代醫(yī)籍中也有用“生嚼”白蘿卜的方法來治療食積的記載。其實,古人選用“生嚼”白蘿卜的治療方法是非常科學的,這是因為蘿卜中所含的有助消化作用的淀粉酶、木質(zhì)素等均不耐熱,在70℃的高溫下便被破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白蘿卜雖然具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但因其性涼,因此不適合脾胃虛寒者食用,慢性胃炎、胃潰瘍者也不宜大量生食白蘿卜,最好炒著吃或燉著吃。
健脾喝什么茶
1、紅棗枸杞茶:紅棗跟枸杞都是一味性質(zhì)比較溫和的重要,而且也是具有比較多的功效。紅棗的話主要是用來補氣的,特別是我們的脾胃比較虛弱,然后晚上經(jīng)常失眠多夢的時候,就可以適當?shù)谋绕綍r多吃一些紅棗。至于枸杞的話是用來補血的,我們女性在經(jīng)期過后經(jīng)常會感覺到身體很差,面色很蒼白,所以我們可以在經(jīng)期過后多喝一些紅棗枸杞茶。但是因為這種茶比較滋補,所以有患感冒或者炎癥的人就不要喝紅棗枸杞茶了。
2、紅豆薏仁茶:紅豆與薏仁都能夠幫助身體排出多余水分,但因為薏仁偏涼性,不適宜女生單獨長期食用,配合溫性的紅豆,對身體就不會造成負擔。紅豆可以補血,薏仁則能美白,不僅祛濕還兼具美容的功效。薏仁,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豆,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因為它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建議飲用金福眉紅豆薏仁茶,大牌子在質(zhì)量上有一定的保證,喝起來也放心,輕松祛除濕氣也舒心。
健脾喝什么湯
桂棗山藥湯
紅棗12粒,山藥約300克,桂圓肉兩大匙,砂糖1/2杯。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diào)味。待桂圓肉已煮至散開,即可關(guān)火盛出食用。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蘿卜羊肉湯
羊腩肉750克,白蘿卜500克,香菜、鹽、雞精、料酒、蔥、姜、胡椒粉適量。將羊肉洗凈,切成粗絲,白蘿卜洗凈切成絲。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后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diào)味,水燒開后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蘿卜,轉(zhuǎn)小火煮至蘿卜斷生后,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
此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紫蘇生姜紅棗湯
鮮紫蘇葉10克,生姜3塊,紅棗15克,先將紅棗放在清水里洗凈,然后去掉棗核,再把姜切成片。將鮮紫蘇葉切成絲,與姜片、紅棗一起放入盛有溫水的砂鍋里用大火煮,鍋開以后改用文火燉30分鐘。然后將紫蘇葉、姜片撈出來,繼續(xù)用文火煮15分鐘。此湯具有暖胃散寒、助消化行氣的作用。
人活動累了會流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任何勞累的事情你給都沒有做,還會出汗。這就屬于自汗的癥狀,是一種病癥。經(jīng)常出現(xiàn)要治療,生活中可以喝些茵陳四逆茶調(diào)理一下。茵陳四逆茶的功效是能除濕,對治療自汗有幫助。來看茵陳四逆茶的用法!
原料
茵陳5g、制附子1g、干姜3g、甘草3g。
用法
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
除濕,回陽救逆。
用途
發(fā)黃,四肢逆冷,腰以上自汗。
自汗
不因勞累活動,不因天熱及穿衣過暖和服用發(fā)散藥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現(xiàn)。多因營衛(wèi)不和、熱熾陽明、暑傷氣陰、氣虛陽虛等引起,可見于外感六淫或內(nèi)傷雜病,前者多為實證,后者多為虛證。
虛證自汗
1、氣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汗出,或惡風,動則加重,或勞累后加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是由衛(wèi)氣虛弱,不能固表,腠理開泄,營陰不守,津液外泄引起。多見于表虛之人或表虛之人微受風寒。
2、陽虛自汗
臨床表現(xiàn)為自汗,汗出清冷,畏寒,或形寒惡風,乏力,易于感冒,多見于久病或吐瀉后的患者。陽虛自汗既有乏力等氣虛的表現(xiàn),又有怕冷等陽虛的癥狀。張仲景《傷寒論》提出了陽虛漏汗的證治,“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曲伸者,桂枝主之”。陽虛漏汗亦屬于陽虛自汗。
3、亡陽自汗
大汗出、氣息微弱為氣衰自汗,為氣虛甚所致,進一步發(fā)展可見冷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逆、脈微欲絕,多見于陽氣暴脫、生命垂危的患者,由久病重病陽氣過耗不能斂陰、衛(wèi)外不固所致。治療應采用回陽救逆固表法。
4、氣陰大傷之脫汗
臨床見汗出如油,氣喘不休,體溫驟降,四肢厥冷,但欲寐,兩目無神,脈微細欲絕等癥狀。多見于外感溫熱病的后期,患者氣陰大傷,氣不攝津,衛(wèi)陽不固,津液外泄而汗出。
5、血虛自汗
婦女產(chǎn)后,或大出血的患者,若見汗出,動則加重,惡風,氣短,懶言,倦怠乏力,脈弱等臨床表現(xiàn),是因產(chǎn)傷血或大出血,氣隨血脫,衛(wèi)陽不固,腠理不實而致自汗。
6、氣陰兩虛自汗
患者多久咳不愈,肺氣耗散,肺陰虧損,脈虛數(shù),每于咳甚則氣喘自汗。
7、氣虛濕郁自汗
無外邪入侵,素體氣虛,濕邪不化,阻于中焦而見汗出,患者多腹脹、胸悶,食后腹脹加重。由氣虛所致的濕郁所致,當用益氣化濕法治療。
結(jié)語:有關(guān)茵陳四逆茶的功效和用法等問題,這里就介紹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茵陳四逆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多喝茵陳四逆茶能除濕,對治療腰部以上的自汗情況也有幫助改善的作用。對于自汗的相關(guān)知識,上述也有提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醫(yī)博大精深,在臨床治療和理論研究中都會帶給我們諸多的震撼,例如“異病同治”,看似不同的疾病但因病因病機相同,所以采用的治法也一樣,甚至方藥可能都一樣,但“同病異治”是看著是同樣癥狀的一種病,治法卻截然不同,這就是因為病因病機的不同而給與不同的治法方藥。
可見中醫(yī)的靈活性很強,可以千人一方,也可以一人一方,整體性和個體性都很強,這就不得不感嘆老祖宗們的智慧了。將藥物和方子都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是的,不僅僅方劑可以靈活變化,同一味藥在不同方劑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甚至同一個藥物不同劑量所產(chǎn)生的作用都是不同的。
柴胡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列為上品?!侗静輬D經(jīng)》載:“(柴胡)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七月開黃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強”。對柴胡的形態(tài)做了較明確的介紹。
柴胡性味辛、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的作用。很多人只知道柴胡能疏肝,不知道其他作用。其實柴胡除了能疏肝解郁,還能升陽舉陷,能發(fā)表解肌,而且這是柴胡三種不同劑量所產(chǎn)生的作用不同。《得配本草》介紹:“外感生用、多用,升氣酒炒,少用”。后世總結(jié)解熱宜生用,用量宜大;疏肝醋炒,宜用中量;升陽生用,宜用小量。
臨床上一般小量是3-6g,中量是9-12g,大量是12-15g或以上?!秱摗分行〔窈鷾窈昧?2g,用來和解少陽,解肌發(fā)表,用于外感發(fā)熱,或邪入半表半里的寒熱往來及瘧疾寒熱等?!毒霸廊珪分械牟窈韪紊⒉窈昧?g,用來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氣滯,脅肋脹滿疼痛,及肝郁血虛,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脾胃論》中補中益氣湯柴胡用量為3g,升陽舉陷,用于中氣不足,清陽下陷的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等。
以上并不是一個固定的用量和用法,更多的時候是根據(jù)大夫的臨床經(jīng)驗和實際病情進行加減的,所以說中醫(yī)的靈活性很強,也很玄妙,用藥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