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什么,三伏灸的作用有哪些
“不怕工資低,就怕命歸西。不怕掙錢少,就怕死得早?!睂τ陴B(yǎng)生,不乏很多流傳很廣的詩句與名言,只有作好了平日的養(yǎng)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關于中醫(yī)養(yǎng)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三伏灸是什么,三伏灸的作用有哪些”,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三伏灸是什么?三伏灸是在三伏天時進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醫(yī)時間醫(yī)學、針灸學與中藥外治相結合的一種療法。三伏灸有什么作用呢?適應癥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伏灸的作用
早在清朝初期張璐的《張氏醫(yī)通》中即有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防止哮喘復發(fā)的記載。
三伏灸是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療法,與現代預防醫(yī)學有異曲同工之處。具體做法是,通過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根據所要預防的疾病,在對應穴位貼上中藥,以達到灸治的效果。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guī)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指三個農歷節(jié)日,古醫(yī)書載,伏日必是庚,庚屬金,與肺相配,祖國醫(yī)學認為,寒來暑往,時序變遷,對人體關系至大,《內經》提出,春夏養(yǎng)陽可以預防冬天疾病的發(fā)生,哮喘、過敏性鼻炎和體質虛弱易感冒者等都屬于肺經范圍的疾病。
三伏灸,是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平喘藥物,可以提高藥物效能,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fā)生。
哮喘、過敏性鼻炎是目前難治之癥,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復發(fā)作,正氣虛時易誘發(fā),所以,中醫(y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病員要有耐心堅持治療。各地天灸經驗認為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則其療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堅持多年三伏天貼藥。
三伏灸適應癥
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療冬天好發(fā)的疾病,以預防和減少病癥在冬季發(fā)作。
三伏灸是廣受好評的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但并不能包治百病,它主要適用于兩類疾?。阂皇沁^敏性疾病,如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等)、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得的感冒;一類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jié)痛、虛寒頭痛、腎虛引起的腰痛及其他疾病。
三伏灸療法雖然有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藥有些為有毒之品,有些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婦、年老體弱、2歲以下的孩子(皮膚比較嬌嫩,容易引起感染)以及皮膚過敏等患者應慎用或禁用。
相關閱讀
每當到了三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喜歡做一下三伏灸,這是冬病夏治的很好方式,三伏灸是對于人體經絡循行規(guī)律、穴位功效、季節(jié)時間額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三伏灸選擇在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間里,用一些中藥貼敷在穴位上,幫助患者治療疾病。那么三伏灸有哪些好處呢?
三伏灸的第一大好處
解暑,祛濕,祛寒,降火。因為艾灸補充的的是元陽之氣。到了夏季,許多人怕熱,這是因為體內寒、濕氣重的緣故。中醫(yī)講:“虛火、邪火之根是寒濕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發(fā)炎癥的根本原因,比如婦科炎癥、咽喉炎、鼻炎等。
在中醫(yī)里治療各類炎癥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濕,才是有效治療,才能根治。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癥不愈。艾灸的純陽與天時的陽氣最旺之時,雙重陽氣注入體內,將寒濕邪排出后,人在炎熱的環(huán)境里是不悶熱,不煩躁的。
三伏灸的第二大好處
無論天氣多么炎熱,身心卻是舒暢無比。這就是元氣陽氣充足,夏不怕熱,不喜歡吹冷風、空調、吃冷飲之類。冬不怕寒冷,火力充 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強,耐痛,抗壓力、抗打擊力強。總之,元氣充足的表現 就是正能量很強的人,是真正意義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寧靜所表現出的感染力、影響力的強大能量場和安全感的人。這種感覺是其他任何治療、調理、保健、 補品等無法體會到的。所以說,古大德醫(yī)家常用“神奇”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三伏灸的第三大好處
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一切疾病根源的時機。寒是萬病之根,濕是萬病之母,風是萬病之首,火是萬病之華。在陽氣最旺的夏季艾灸,與艾火的純陽,雙重陽氣作用于人體病灶,祛除一切寒濕,打通經絡。
三伏灸的第四大好處
延年益壽。太醫(y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 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撫陽保命延壽之法,艾灼第一?!闭嬖嗽獨?、陽氣,所以,元氣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長壽之本,福德之本。
三伏灸有這些適應癥
1、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各種慢性咽炎等多種肺系疾病;
2、過敏性鼻炎,四肢寒涼怕冷,免疫低下,反復感冒;
3、虛寒頭痛、慢性虛寒、胃腸炎、潰瘍病、腹瀉、消化不良、厭食、胃痛;
4、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骨關節(jié)問題及頸肩腰腿痛等癥狀;
5、痛經等虛寒性的疾病及其他婦科問題。
文中小編為大家介紹了4個三伏灸的好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朋友認為三伏灸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所以健康人也要做做三伏灸,但是專家認為,健康人就不要在三伏天做三伏灸了,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必要的意外。
現在正值三伏天,三伏天的時候進行三伏灸是再合適不過了,很多市民也會選擇在三伏天的時候進行艾灸治療,三伏灸具有養(yǎng)生治病的功效,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三伏灸的作用有很多,尤其是適合這樣炎熱的夏季,那么你知道在這樣炎熱的夏季做三伏灸要注意什么嗎?一起跟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伏灸注意事項
1、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y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yī)院問診,詢問醫(y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癥,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y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jié)約問診時間。
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中國吃網提醒,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fā)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貼藥后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fā)泡灸,貼藥后起水泡是正?,F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后皮膚有發(fā)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后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chuàng)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做三伏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貼藥是最傳統(tǒng)療法。隔姜可使貼的藥容易滲透,激發(fā)穴位功效使療效疊加,才能發(fā)揮三伏灸的真正療效。
隔姜灸加藥貼一般需要30-4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精選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點燃艾灸,待灸燃盡再敷貼上藥,只有這樣才是正規(guī)定義的三伏灸。
特別強調,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xù)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y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
哪些病適合三伏灸
傳統(tǒng)上,三伏灸適合陽氣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適合兩大類疾病,一是有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jié)痛、虛寒頭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骨關節(jié)病等。
5、三伏灸的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發(fā)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從中醫(y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fā)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還有,皮膚嬌嫩或有破損,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藥物貼敷之后會使皮膚發(fā)熱、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膚正常的也要細心護理,否則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另外,患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來治療。因為藥物貼敷后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水腫、心慌、氣急,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見,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貼敷時間要記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漢、被稱世界上最早預防醫(yī)學手段,系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藥制成的藥餅,在相應穴位進行貼敷濕熱,促進血脈運行,疏通經絡,以達到養(yǎng)身調理的效果。
進行三伏灸時間短暫,為每年的頭伏、中伏、末伏三天。今年的初伏為7月18日,二伏為7月28日,三伏為8月7日,加強伏為8月17日。
現在正值三伏天,三伏天的時候進行三伏灸是再合適不過了,很多市民也會選擇在三伏天的時候進行艾灸治療,三伏灸具有養(yǎng)生治病的功效,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三伏灸的作用有很多,尤其是適合這樣炎熱的夏季,那么你知道在這樣炎熱的夏季做三伏灸要注意什么嗎?一起跟隨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伏灸注意事項
1、提前問診再貼天灸
中醫(yī)將人體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淤血質、痰濕質、濕熱質、氣郁質、特稟質等九中體質,天灸對陽虛質和氣虛質的人效果很好,但對陰虛質和體質濕熱的人就不適合天灸,天灸所用都是性溫通、溫陽的藥物,體質濕熱的人一旦貼藥,就像火上澆油。所以,在決定做天灸前,最好先到醫(yī)院問診,詢問醫(yī)生是否適合做天灸,看自己有哪些對應癥,主要貼哪些部位,這樣在貼藥當天可使醫(yī)生迅速完成貼藥,節(jié)約問診時間。
2、貼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中國吃網提醒,貼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貼藥10小時內不能洗澡。治療的同時應戒食如牛肉、鴨肉、鵝肉、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敷貼期間應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不要貪涼,不要吃肥甘厚膩、生痰助濕的食物,禁食海鮮、蝦等易發(fā)物,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3、貼藥后的注意事項
天灸療法又稱發(fā)泡灸,貼藥后起水泡是正?,F象。成人一般貼2-4小時,兒童貼1-2小時,貼藥后皮膚有發(fā)熱感,灼痛感,各人皮膚耐受情況不一樣,但以能耐受為度。敷貼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膚都會有灼熱和紅潤,如果穴位上的皮膚起泡,效果會更好,證明所貼藥物已由皮膚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直達病處,但瘢痕體質的患者起泡后可能留下瘢痕。貼藥后如皮膚出現水皰,應注意保護好創(chuàng)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
4、做三伏灸重在堅持
一般來說,三伏天灸一年至少要做三次,分別在初伏、中伏、末伏各做一次。也可在入伏前10天和出伏后10天做加強。天灸的作用是防病保健,并不是治療疾病。一個天灸的療程是三年,主要目的是防病保健,如果半途而廢,做一年停一年,效果肯定會打折扣。
5、三伏灸的禁忌
患咳喘但是伴有發(fā)燒的患者、肺結核活動期伴有咯血的人都不能用三伏灸法治療,從中醫(yī)角度說,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或者陽盛,或者陰虛,總之體內都存著不少的火氣,如果再用熱性的藥物,會使陽更盛,陰更虛,不僅會加重發(fā)熱、咯血等病情,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還有,皮膚嬌嫩或有破損,以及少數極易過敏的患者也禁止用三伏灸,藥物貼敷之后會使皮膚發(fā)熱、充血,甚至起泡,就是皮膚正常的也要細心護理,否則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另外,患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人,也不能用三伏灸來治療。因為藥物貼敷后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的反應,如加快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的速度等,這些反應會加重心肺的負擔,引起水腫、心慌、氣急,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心衰。心肺功能不全在老年人中多見,所以建議老年朋友們在選擇冬病夏治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貼敷時間要記住
三伏灸起源于秦漢、被稱世界上最早預防醫(yī)學手段,系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以中藥制成的藥餅,在相應穴位進行貼敷濕熱,促進血脈運行,疏通經絡,以達到養(yǎng)身調理的效果。
進行三伏灸時間短暫,為每年的頭伏、中伏、末伏三天。今年的初伏為7月18日,二伏為7月28日,三伏為8月7日,加強伏為8月17日。
隔姜灸最正宗
三伏灸中,隔姜灸+貼藥是最傳統(tǒng)療法。隔姜可使貼的藥容易滲透,激發(fā)穴位功效使療效疊加,才能發(fā)揮三伏灸的真正療效。
隔姜灸加藥貼一般需要30-40分鐘。之前要事先準備,精選的大老姜,要切成厚度相等的姜片。隔上姜片點燃艾灸,待灸燃盡再敷貼上藥,只有這樣才是正規(guī)定義的三伏灸。
特別強調,作為慢性疾病的治療,三伏灸一般需要堅持三個療程,也即連續(xù)三個夏天都要按時完成初伏、中伏和三伏的治療。有的醫(yī)院還推出加強灸以及冬天的三九灸,鞏固療效。
哪些病適合三伏灸
傳統(tǒng)上,三伏灸適合陽氣不足引起一些疾病的患者,主要適合兩大類疾病,一是有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及小孩冬天易感冒等;二是跟虛寒有關的疾病,如胃痛、結腸炎、關節(jié)痛、虛寒頭痛引起的腰痛及老年人常見的慢性骨關節(jié)病等。
今夏三伏中的初伏,到省人民醫(yī)院、省二人民醫(yī)院、省立醫(yī)院做三伏灸的市民超過千名,不少不對應癥的市民也趕來,非得烤上幾分鐘。省二人民醫(yī)院針灸部主任闕慶輝說,市民對三伏灸認識有誤區(qū)。
誤區(qū)一:能治百病 闕主任說,三伏灸對治療哮喘、過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特別療效,并非能治百病。做三伏灸之前,一定要提前找醫(yī)生診斷,看是否適合做。孕婦、心臟病患者、陰虛火旺體質者、皮膚嚴重過敏的人都不適合三伏灸的治療。
誤區(qū)二:灸得越久越好 在現場,不少成年人要求醫(yī)生讓艾香在姜片上多燒上一陣子。闕主任說,這是不對的。燒得太久皮膚容易起泡、潰爛。一般艾香燒上5~10分鐘,讓皮膚微紅就可以了。真正發(fā)揮功效的是后頭敷的膏藥。
誤區(qū)三:趕早不趕晚 許多市民不到7點就來趕場,非得爭得第一時間做三伏灸。闕主任說,其實三伏灸要在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就是中午最熱的時候效果最好,但一般醫(yī)院中午需要休息,所以可以選擇上午10:30~11:30來做三伏灸,效果最佳,沒必要一股腦兒地都趕在一大早來做。
闕主任同時提醒,敷藥的當天以及次日不能吃生冷、海鮮、辛辣食物,還有易化膿食物,如牛肉、鴨、鵝、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不洗冷水澡。接下來中伏為7月30日、末伏為8月9日,市民別忘了堅持到貼完三伏。
三伏灸起泡這種情況主要是會發(fā)生在很多患者身上的,幾乎有80%以上的患者都會表現出局部的皮膚潮紅,灼熱感,并且會伴有輕微的刺痛,貼的部分出現的小水泡,大概在三天左右就能消失,這屬于藥物后的一種病情的作用,有的可能會被自然吸收,如果是比較擔心水泡留疤的,可以通過用一些祛疤的方法進行治療。
三伏灸后為啥會起泡
三伏灸也稱"發(fā)泡灸",有80%以上的患者會出現局部皮膚潮紅、灼熱、輕度刺痛,貼藥部位出現小水泡,大多數人在三天之內就消退了。這是正?,F象,這說明藥物正在起效,一般兩至三天讓藥物自然吸收后就會消退。
個別病人皮膚嫩,或者對藥物敏感,會有燙傷疼痛、瘙癢的感覺,持續(xù)時間會比大多數人長,小部分人對皮膚的灼熱、瘙癢的疼痛忍受不了,需要到醫(yī)院就診。
擔心起泡會留疤的朋友,建議你最好在天灸貼藥時,有灼熱感后持續(xù)10分-15分即可取下,這樣即可避免皮膚損害,同時也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無需等到起泡后再拿走,否則會引起皮膚瘙癢和疼痛。
三伏灸后為啥會起泡 三伏灸后起泡原因 三伏灸后起泡怎么辦
三伏灸后起泡怎么辦
建議皮膚敏感者,每次貼藥的時間不要太長,1小時即可??稍诩t腫處抹茶油等植物油(茶油里泡消炎下火金銀花效果更佳),或者涂抹有消炎止癢的皮膚外用藥膏,如綠藥膏和濕潤燒傷膏等。還要避免水泡破損,防止感染,不要壓迫和抓撓,洗澡時不要摩擦,也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擦洗,用清水洗就可以了。
如果水泡破了,可用碘酒消毒,涂抹慶大霉素注射液使皮膚不受感染。水泡特別嚴重的,就要及時上醫(yī)院,讓醫(yī)生幫忙處理。
還須注意的是,貼藥10個小時內不宜沖涼洗浴;若皮膚長有皰癤或破損,或患有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急性咽喉炎等疾病,都不宜用三伏灸貼敷治療。
從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三伏灸后起泡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朋友們也不必過于擔心,不過起了水泡之后要特別注意一些小細節(jié),以免留下疤痕哦?!贰吠扑]閱讀:三伏灸的功效與作用
一旦進入三伏天,每一個人都應該預防中暑現象的產生,因為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出現中暑的案例也不在少數。與此同時,三伏天過程中應該盡量多吃一些有助于清熱解暑的食物。而許多中醫(yī)也會建議患者在三伏天進行艾灸,在三伏天進行艾灸的話,會對身體有怎樣的作用?
三伏天為什么要艾灸
很多人都會選擇三伏天做艾灸,那么三伏天為什么要艾灸呢?中國有句古話叫冬病夏治,夏天治病能預防一些疾病的發(fā)生。
冬病夏治是指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fā)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fā)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是中醫(y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艾灸、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fā)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據穴位的主治病證,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進行藥物貼敷、藥物注射、艾灸、埋線、刮痧、拔罐,或內服藥物等,其中艾灸和穴位貼敷運用最為廣泛。
“冬病夏治”三伏灸便是利用三伏天炎熱氣候,艾灸具有溫補、祛痰、行氣、通經祛寒等穴位,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內伏寒邪,使肺氣升降正常,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預防這些疾病的發(fā)生的效果。
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處
1、行氣活血
對于上班族來說,經常久坐,身體血滯氣凝,常常身體酸痛,而艾葉有活血行氣的作用,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溫度最高的時候,身體毛孔都是打開的,這個時候做個艾灸可以促進身體氣血運行,溫通經脈。
2、促進消化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因為苦夏難捱,所以,很多人在三伏天都有食欲不振的情況出現,艾灸可以刺激身體穴位,通過穴位刺激能夠加強身體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可以增強食欲、促進消化。
3、溫陽補腎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身體陽氣大盛,艾灸可以增強體質,幫助體質不佳的人群養(yǎng)護身體,特別是陽氣、腎氣不足的人群來說,效果更是直接。
4、延年益壽
三伏天艾灸是中國傳統(tǒng)項目之一,可以幫助身體化瘀,使淤堵的經脈重新暢通起來,還能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對于身體免疫能力開始減退的老人來說,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又到了三伏天,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那么你準備好了嗎?2015年三伏灸時間,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2015年三伏灸時間,趕緊行動起來吧!
2015年三伏灸時間
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實踐證明,三伏灸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適應癥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感冒、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痛;腎虛腰痛、關節(jié)痛、痛經,及各種體虛、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
三伏灸根據人體經絡循行規(guī)律、穴位功效、年歷中24個節(jié)氣規(guī)律和時間治療學原理,以及人體體質情況和發(fā)病特點,選擇在夏季三伏最為炎熱的時候,采用具有特定溫通發(fā)泡作用的中藥,貼敷在穴位上,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
三伏灸是選取麻黃、元胡、麝香等六味中藥按比例研末,用時以姜汁調成膏狀,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于穴位上。每伏各貼藥一次,貼于相應穴位,各種病癥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guī)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之際,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此時貼敷治療效果最佳。當然,如果錯過了頭伏也沒關系,可以從7月23日中伏開始貼。8月2日是補伏,可以補錯過的頭伏、二伏或三伏,一樣能達到治療效果。
2015年三伏天時間如下,共40天。
1、頭伏: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
2、中伏: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01日
3、閏中伏:2015年8月02日2015年8月11日
4、末伏: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
三伏日是三伏灸治療較為理想的時間窗,在此時間療效可能更好;其他時間,只要患者的體質適合,也是可以做三伏灸治療的。
三伏天灸適合什么人?
三伏天灸對于一些虛寒性疾病有著明顯的治療作用,部分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天灸的治療時間性強,療效好,兒童成人均可以接受。天灸適合以下五類患者:
1、呼吸系統(tǒng)疾病:過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復感冒。
2、消化系統(tǒng)疾病:脾胃虛寒型胃痛、腹脹、腹瀉。
3、各種骨關節(jié)痛:肝腎不足、寒凝經絡所致的頸肩腰腿痛、關節(jié)痛。
4、兒科疾?。后w質差、反復感冒、久咳、小兒遺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腎虧虛、宮寒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
三伏天灸并非人人都能貼。急性發(fā)作期疾病、當天有發(fā)燒、咽喉發(fā)炎、肺部感染,皮膚長有皰癤、破損者、一歲以下嬰幼兒、孕婦,惡性腫瘤、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可進行貼藥。
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項
1、進行天灸治療時要保持情緒樂觀,保證睡眠充足。這樣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進行適度鍛煉可增加神經和肌肉協(xié)調性,增加汗液排泄,促使人體內滯留的寒氣散發(fā)出來。
2、飲食上要注意陰陽均衡。肉桂、花椒、狗肉、羊肉等辛燥之品,及牛肉、魚、蝦、燒鵝、燒鴨、芋頭、花生等應盡量少吃;忌過量飲酒、抽煙。同時要少吃冷飲,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陽氣,也可使體內寒氣處于沉積凝滯的狀態(tài),導致向外發(fā)散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3、一般貼藥后局部皮膚均有熱感,周圍出現紅暈屬正常現象,貼藥持續(xù)時間因個體皮膚耐受性不同而有長有短,一般為1至2小時。敷貼時間以患者局部產生灼熱、痛感時為度。小孩及皮膚嫩薄的患者一般貼藥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如貼藥后無不適反應,可適當延長貼藥時間至4小時。
4、貼藥當天不宜洗冷水澡,不宜游泳。
5、個別患者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涂抹藥膏等或到醫(yī)院處理,并戒吃魚、蝦、生雞等易致敏食物。比較敏感的患者會出現起泡現象,甚至泡消后會留下灰色瘢痕,這都屬于正?,F象,起泡時可用龍膽紫外涂患處,但如果并發(fā)感染就要及時到醫(yī)院看醫(yī)生處理。
又到了三伏天,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那么你準備好了嗎?2015年三伏灸時間,你知道嗎?下面小編為您介紹2015年三伏灸時間,趕緊行動起來吧!
2015年三伏灸時間
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臨床實踐證明,三伏灸對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力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適應癥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感冒、過敏性鼻炎;虛寒性胃痛;腎虛腰痛、關節(jié)痛、痛經,及各種體虛、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疾病。
三伏灸根據人體經絡循行規(guī)律、穴位功效、年歷中24個節(jié)氣規(guī)律和時間治療學原理,以及人體體質情況和發(fā)病特點,選擇在夏季三伏最為炎熱的時候,采用具有特定溫通發(fā)泡作用的中藥,貼敷在穴位上,從而達到治療疾病,未病先防的目的。
三伏灸是選取麻黃、元胡、麝香等六味中藥按比例研末,用時以姜汁調成膏狀,用膠布將塊狀藥膏貼于穴位上。每伏各貼藥一次,貼于相應穴位,各種病癥所取的穴位都有所不同。
三伏灸的時間有嚴格規(guī)定,即初伏、中伏、末伏。三伏是按農歷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后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三伏之際,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此時貼敷治療效果最佳。當然,如果錯過了頭伏也沒關系,可以從7月23日中伏開始貼。8月2日是補伏,可以補錯過的頭伏、二伏或三伏,一樣能達到治療效果。
2015年三伏天時間如下,共40天。
1、頭伏:2015年7月13日-2015年7月22日
2、中伏:2015年7月23日2015年8月01日
3、閏中伏:2015年8月02日2015年8月11日
4、末伏:2015年8月12日-2015年8月21日
三伏日是三伏灸治療較為理想的時間窗,在此時間療效可能更好;其他時間,只要患者的體質適合,也是可以做三伏灸治療的。
三伏天灸適合什么人?
三伏天灸對于一些虛寒性疾病有著明顯的治療作用,部分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天灸的治療時間性強,療效好,兒童成人均可以接受。天灸適合以下五類患者:
1、呼吸系統(tǒng)疾?。哼^敏性鼻炎、哮喘、久咳、反復感冒。
2、消化系統(tǒng)疾?。浩⑽柑摵臀竿?、腹脹、腹瀉。
3、各種骨關節(jié)痛:肝腎不足、寒凝經絡所致的頸肩腰腿痛、關節(jié)痛。
4、兒科疾?。后w質差、反復感冒、久咳、小兒遺尿。
5、女性:手足冰冷、肝腎虧虛、宮寒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
三伏天灸并非人人都能貼。急性發(fā)作期疾病、當天有發(fā)燒、咽喉發(fā)炎、肺部感染,皮膚長有皰癤、破損者、一歲以下嬰幼兒、孕婦,惡性腫瘤、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患者,不可進行貼藥。
三伏天灸的注意事項
1、進行天灸治療時要保持情緒樂觀,保證睡眠充足。這樣可使全身肌肉放松,神經緊張得到調整,從而提高經絡穴位對藥物刺激的識別,引導藥效直達病灶。進行適度鍛煉可增加神經和肌肉協(xié)調性,增加汗液排泄,促使人體內滯留的寒氣散發(fā)出來。
2、飲食上要注意陰陽均衡。肉桂、花椒、狗肉、羊肉等辛燥之品,及牛肉、魚、蝦、燒鵝、燒鴨、芋頭、花生等應盡量少吃;忌過量飲酒、抽煙。同時要少吃冷飲,冷飲一方面可傷及脾胃陽氣,也可使體內寒氣處于沉積凝滯的狀態(tài),導致向外發(fā)散困難,影響治療效果。
3、一般貼藥后局部皮膚均有熱感,周圍出現紅暈屬正?,F象,貼藥持續(xù)時間因個體皮膚耐受性不同而有長有短,一般為1至2小時。敷貼時間以患者局部產生灼熱、痛感時為度。小孩及皮膚嫩薄的患者一般貼藥時間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如貼藥后無不適反應,可適當延長貼藥時間至4小時。
4、貼藥當天不宜洗冷水澡,不宜游泳。
5、個別患者出現皮膚過敏者,可涂抹藥膏等或到醫(yī)院處理,并戒吃魚、蝦、生雞等易致敏食物。比較敏感的患者會出現起泡現象,甚至泡消后會留下灰色瘢痕,這都屬于正?,F象,起泡時可用龍膽紫外涂患處,但如果并發(fā)感染就要及時到醫(yī)院看醫(y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