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的5大優(yōu)點
太極拳養(yǎng)生。
“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忍饑者長壽,耐寒者體健?!别B(yǎng)生,很多人只是聽說但并未真正力行,勿以善小而不為,養(yǎng)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積累。怎么才能作好運動養(yǎng)生呢?養(yǎng)生路上(ys630.com)小編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練習太極拳的5大優(yōu)點,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導讀:太極是我們中華的國粹它可以幫我提神聚氣還可以鍛煉身體是老少都可以做的健身運動。太極拳現(xiàn)已是一種大眾化的健身項目了,世界各地都有太極拳的身影,特殊是在早上的公園里,隨處可見打太極的叔叔阿姨們;那太極拳作為這么受歡迎的健身項目,它具有哪些優(yōu)點呢?不清晰的朋友們,抓緊來看看吧。
太極拳的5大優(yōu)點:
1、全面鍛煉
太極拳的動作有幾個極為重要的特點,如柔軟、慢、連貫、走弧線(即圓形動作)和一動無有不動,都是鍛煉上絕對不可忽視的法則。在這里只拿一動無有不動的特點來證實它的全面鍛煉作用。大家都知道,游泳是需要手足和身體一起動作的一項運動,它已經(jīng)被公認為有全面鍛煉效果的運動項目之一。
太極拳在動作時,凡是全身能動的部分,都需要參加活動,所以叫做一動無有不動。它的運動量雖然較游泳為小,但在全身動作的和諧上和細致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梢娞珮O拳具有全面的鍛煉的優(yōu)點。
2、內(nèi)外兼顧
太極拳在鍛煉時,不但肌肉活動有各式各樣的柔和動作,同時還要做好呼吸運動和橫膈運動,來促進心、肺、腸、胃等內(nèi)臟的機能活動。另外,由于每一個動作都用意識加以引導,使人精神集中,不起雜念,以至越練越純靜(即心境反常寧靜之意),也能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進行更好的調(diào)劑作用。這種鍛煉方法,一面具有一般運動項目活動肌肉的好處,一面又汲取了靜坐法調(diào)息養(yǎng)神的好處,所以能有內(nèi)外兼顧的優(yōu)點。
3、趣味濃厚
太極拳的動作都走圓形或者弧形的線路,在初練架子時,不輕易做好圓形動作,當然趣味較少。但練到后來,越練越熟;圓轉(zhuǎn)如意的程度不斷提高,便會發(fā)生濃厚的趣味。到最后,如能在圓形動作中,運用虛實變化和運動調(diào)息的功夫時,它的趣味也就更加層出不窮了,趣味濃厚能提高鍛煉情緒,對促進健康很有好處,這也是太極拳所具有的優(yōu)點之一。
4、陶養(yǎng)性情
太極拳的動作要求柔和,要求輕盈貫串,又要求在動作中包含著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意識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練拳人在無形中接受影響,矯正原有的習慣。因為太極拳一面講究靈敏,能使人提高敏銳,一面又講究寂靜,能使人抑制浮躁。
5、人人可練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也并不難學,而且動作的或高或矮和用力的或多或少都可依據(jù)特點,以適應病人的不同要求(但正在咯血或者出血的病人除外),所以能關心病人在恢復和增進機能活動上獲得顯著的效果。
俗話說:欲要身體健康,平常應注重起居、飲食的規(guī)律性,除了加強營養(yǎng)外,還應堅持體育活動;而太極拳正是一種絕佳的健身運動,大家不妨嘗試學習一下,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yS630.Com相關推薦
大家對于太極拳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堅持去練習太極拳能夠起到不錯的鍛煉效果,特殊是可以利用太極拳來關心我們發(fā)揚出養(yǎng)生效果,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假如可以堅持長期進行太極拳的鍛煉很不錯,具體如何練習太極拳比較好,一起看看吧。
太極拳怎么練習
通過太極拳是可以關心我們起到鍛煉的效果,而想要讓太極拳的鍛煉功效更好,第一我們要多進行練習才行,在練太極拳的時候,不洗要多練才行,而且我們?nèi)梭w必需要耐心進行練習,這樣才能夠讓太極拳的鍛煉效果更好,是大家需要注重的。
同時我們還應該有恒心才行,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很多人在練到半路的時候就會挑選舍棄了,但是這樣是不好的一個習慣,我們還是應該堅持去練習太極拳才行,大家必須要堅持練習太極拳,而且在有空的時候就要多練太極拳,這樣才能練習好太極拳。
大家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結合太極拳的理論一起進行才行。在明白了太極拳各種拳式的用法,還有攻防的意識都是特別重要的,而且這樣還可以讓動作更加正確好看,同時越練的時候那么喜好也會越大了。所以說大家學習太極拳的時候需要注重這一點。
練太極拳要注重什么
大家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要注重,第一我們應該防止忌神不守舍的情況才行,特別是進行太極拳練習的時候,可以試試三分形式七分意,而十分技巧是在神氣的,所以說需要我們注重這一情況才行。而且太極拳的招為術,而神為勢,這樣才能夠讓太極拳的鍛煉效果更好了。
練習太極拳的時候還應該防止松散無力的情況才行,因為松是屬于太極拳的門,也是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入門的第一部了,這樣必須要讓我們關、節(jié)、椎松開才行,同時還應該讓肌、腱、膚得到擴張,這樣可以讓氣血達到梢端。這樣還可以防止松散、松亂、松懈的情況產(chǎn)生。
上面推舉了練習太極拳的時候需要注重的方法,因為太極拳能夠起到很不錯的鍛煉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掌握練習的方法才行,而上面介紹的方法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這樣能夠起到鍛煉的功效,所以說掌握了練習方法,這樣才能讓太極拳效果更好。
寒露是秋季的一個節(jié)氣,到了寒露節(jié)氣,天氣漸涼,這個適合練習太極拳,太極拳其動作輕松柔和、圓活自然,連貫和諧,配合呼吸、運氣,以意領氣。以氣運身,具有健身和醫(yī)療的雙重價值,是我國傳統(tǒng)的體育保健療法之一。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打太極拳的好處。
明代聞名醫(yī)學家張景岳云:上氣海在膻中,下氣海在丹田,而肺腎兩臟所以為陰陽生息之根本。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為元氣之根。因而秋季練習太極拳,能達到秋養(yǎng)收氣、秋養(yǎng)陰、養(yǎng)肺氣等養(yǎng)生目的,也是秋季常見病防治、康復的一種有用方法。練習太極拳要求呼吸細、勻、長緩的腹式呼吸,通過肺、腎的協(xié)同作用,能增強或改善肺功能補腎益元氣,進而使氣血周流全身,營養(yǎng)臟腑、組織、皮毛、肌肉。練習太極拳還要求神意內(nèi)守,以靜御動,形神兼?zhèn)?,氣沉丹田,?nèi)外合一,陰陽相貫。
打太極拳有什么好處?
一)生理效益:
太極拳結合了傳統(tǒng)導引、吐納的方法,著重練身、練氣、練意三者之間的緊密調(diào)協(xié)。練習時一方面可鍛鍊肌肉,舒筋活絡;另一方面又能透過呼吸與動作間的相互配合,對內(nèi)臟加以按摩鍛鍊,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好處一:增加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和諧全身內(nèi)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意定)執(zhí)行,加強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靈敏性。
好處二:暢通經(jīng)絡、血管、淋巴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運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fā)痹、關節(jié)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依據(jù)中國醫(y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jīng)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zhuǎn)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運行,增加氧氣的供給,也促進了淋巴系統(tǒng)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反抗力。
好處三: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運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zhuǎn),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jié)的柔韌度。
好處四:提高心肺功能練太極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實,透過深、長、細、緩、勻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氣量及遞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數(shù),確保氣體能充分相易,相對地提高了各器官的獲氧量。又因練太極拳時間較長(打一遍115式太極拳約需時30分鐘),此等帶氧性活動能練習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處五:治療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練拳時各關節(jié)、肌肉、骨骼會相互牽引、絞纏、擠壓和舒張,內(nèi)臟又因腹式呼吸(腹實胸實)而產(chǎn)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橫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對腸的蠕動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練拳時的舌頂上顎,唇齒輕閉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總之,經(jīng)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年修習太極拳能對各種慢性病,如:神經(jīng)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jié)炎、糖尿等等有著一定的醫(yī)療作用。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二)精神效益:
好處一:排除壓力練拳時因要「心靜用意,心無雜念」,又要體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極拳本身要求剛柔并重,呼吸調(diào)協(xié),各器官的獲氧量相對提高,故練后使人頓感輕快,壓力盡消,情緒穩(wěn)固平伏;又因練拳后血氣循環(huán)暢旺,精神亦抖擻起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這無疑對樣樣講求效率、日常生活緊張、精神壓力繁重的現(xiàn)代人有著正面的關心。
好處二:熟悉及體驗和諧和諧的陰陽哲學觀 太極拳倡身心和諧調(diào)協(xié),不強已所難,內(nèi)外相合、虛實分明、剛柔互兼。正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這種講求明白陰陽對立統(tǒng)一辨正關系的哲學,就是太極拳之創(chuàng)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處三:熟悉不以強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觀太極拳論所說之「舍己從人」,彰顯了太極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獨特武學精神。太極倡借力打力,以小力勝大力,一切回擊純順應對方來勢,以靈巧的動作,較小的力氣加殊其上,使來犯者失準而落敗。故太極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發(fā)揚出來,其終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罷了,絕無加害對方之意!
好處四:了解修身處世之道修習太極拳要講求「中正安舒,心靜體松」,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最佳座右銘。透過練太極拳,學生可以體會到立身不正之弊:勞勞終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態(tài);平日只要學會「心靜」,拋開生活壓力的負擔,就能體驗到「體松」之感!
在生活和工作節(jié)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太極拳作為一種科學的運動方式,既可強身健體,舒緩壓力,又可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唯有身體力行才能體會。期望如意太極拳養(yǎng)生館能夠關心更多的人從太極拳中受益,領會太極拳的無窮魅力。
如何練習太極拳?太極拳24式是目前練習人群最多,普及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太極拳路之一,又稱陳氏太極拳24式小編今天為大家講解一停陳氏太極拳24式教程,一起來學學。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一式:起勢
1、身體自然豎立,兩足開立,與肩同寬,足尖向前;兩臂自然停垂,兩手放在大腿外側;眼平看前方.
要點:頭頸正派,停頦微向后收,不要有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勢由立正姿勢開始,然后左足向左分開,成開立步)。
2、兩臂漸漸向前平舉,兩手高與肩平,與肩同寬,手心向停。
3、上體保持正派,兩腿屈膝停蹲;同時兩掌輕輕停鞍,兩肘停垂與兩膝相對;眼平看前方。 要點:兩肩停沉,兩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體復心落于兩腿中間。兩臂停落和身體停蹲的動作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二式:左右野馬分鬃
1、上體微向右轉(zhuǎn),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同時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停,左手經(jīng)體前向右停劃弧至右手停,手心向上,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左足立即收到右足內(nèi)側,足尖點地;眼看右手。
2、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左足向左前方邁出,右足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時上體連續(xù)向左轉(zhuǎn),左右手隨轉(zhuǎn)體漸漸分別向左上、右停分開,左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上體漸漸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左足尖翹起,微向外撇(大致45--60),隨后足掌漸漸踏實,左腿漸漸前弓,身體左轉(zhuǎn),身體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時左手翻轉(zhuǎn)向停,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劃弧至左手停,兩手心相對成抱球狀;右足立即收到左足內(nèi)側,足尖點地;眼看左手。
4、右腿向右前方邁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時上體右轉(zhuǎn),左右手隨轉(zhuǎn)體分別漸漸向左停、右上分開,右手高與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點:上體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須寬松舒展。兩臂分開時要保持弧形。身體轉(zhuǎn)折時要以腰為軸。弓步動作與分手的速度要平均一致。做弓步時,邁出的足先是足跟著地,然后足掌漸漸踏實,足尖向前,膝蓋不要超過足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足夾角約成45--60(需要時后足足跟可以后蹬調(diào)整)。野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足的足跟要分在中軸線兩側,它們之間的橫向距離(即以動作進行的中線為縱軸,其兩側的垂直距離為橫向)應該保持在10-30厘米。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三式:白鶴亮翅
1、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左手翻掌向停,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劃弧,手心轉(zhuǎn)向上,與左手成抱球狀;眼看左手。
2、右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體先向右轉(zhuǎn),,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足稍向前移,足尖點地,成左虛步,同時上體再微向左轉(zhuǎn),面向前方,兩手隨轉(zhuǎn)體漸漸向右上、左停分開,右手上提停于右額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點:完成姿勢胸部不要挺出,兩臂都要保持半圓形,左膝要委屈。身體復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停按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四式、左右摟膝拗步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五式:手揮琵琶
右足跟進半步,上體后坐,身體復心轉(zhuǎn)至右腿上,上體半面向右轉(zhuǎn),左足略提起稍向前移,變成左虛步,足跟著地,足尖翹起,膝部微屈;同時左手由左停向上挑舉,高與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側,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點:身體要平穩(wěn)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時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帶弧形。右足跟進時,足掌先著地,再全足踏實。身體復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和諧一致。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體右轉(zhuǎn),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經(jīng)腹前由停向后上方劃弧平舉,臂微屈,左手立即翻掌向上;眼的視線隨著向右轉(zhuǎn)體先向右看,再轉(zhuǎn)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側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側;同時左腿輕輕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足掌先著地,然后全足漸漸踏實,身體復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虛步,右足隨轉(zhuǎn)體以足掌為軸扭正;眼看右手。
3、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同時左手隨轉(zhuǎn)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右手立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隨轉(zhuǎn)體先向左看,再轉(zhuǎn)向前方看右手。
4、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與(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與(2)解同。
(7)與(3)解同。 (8)與(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9)上體微向右轉(zhuǎn),同時右手隨轉(zhuǎn)體向后上方劃弧平舉,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停;眼看左手。
要點: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帶水不可直向回抽,參轉(zhuǎn)體仍走弧線。前推時,要轉(zhuǎn)腰松胯,兩手的速度要一致,防止僵硬。退步時,足掌先著地,再漸漸全足踏實,現(xiàn)時,前足隨轉(zhuǎn)體以足掌為軸扭正。退左足略向左后斜,退右足略向右后斜,防止使兩足落在一條直線上。后退時,眼神隨轉(zhuǎn)體動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轉(zhuǎn)看前手。最后退右足時,足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攬雀尾的動作。
陳氏太極拳24式 第七式:左攬雀尾
1、身體連續(xù)向右轉(zhuǎn),左手自然停落逐步翻掌經(jīng)腹前劃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轉(zhuǎn)向停,收至右胸前,兩手相對成抱球狀;同時身體復心落在右腿上,左足收到右足內(nèi)側,足尖點地;眼看右手。
2、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左足向左前方邁出,上體連續(xù)向左轉(zhuǎn),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時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側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與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停落于右胯旁,手心向停,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點:掤出時,兩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須和諧一致。攬雀尾弓步時,兩足跟橫向距離上超過10厘米。
3、身體微向左轉(zhuǎn),左手立即前伸翻掌向停,右手翻掌向上,經(jīng)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停方;然后兩手停捋,即上體向右轉(zhuǎn),兩手經(jīng)腹前向右后上方劃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與肩齊,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時身體復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點:停捋時,上體不可前傾,臀部不要凸出。兩臂停捋須隨腰旋轉(zhuǎn),仍走弧線。左足全掌著地。
4、上體微向左轉(zhuǎn),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側(相距約5厘米),上體連續(xù)向左轉(zhuǎn),雙手同時向前漸漸擠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圓;同時身體復心逐步前移變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點:向前擠時,上體要正派。擠的動作要與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停,右手經(jīng)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與左手齊,手心向停 ,兩手左右分開,寬與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體漸漸后坐,身體復心移至右腿上,左足尖翹起;同時兩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停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體復心漸漸前移,同時兩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點:向前按時,兩手須走曲線,腕部高與肩平,兩肘微屈。
太極拳作為一項非常的重要的運動項目,相信我們大多數(shù)的朋友們都是練習過太極拳的,當然,適當?shù)木毩曁珮O拳,也是可以起到非常不錯的保健功效的,但是有些朋友們對于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不是非常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
1、不貪多,不求快,用耐心打好太極的根基
許多人練習太極拳都不得要領,所以練習起來非常的僵硬,其實我們大家在生活中練習太極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貪多,也不能求快,穩(wěn)重求穩(wěn)是非常的重要的。練太極的往往對基本功草草一過就開始套路學習,套路未完練推手,推手剛會學散手。有些師傅,也一味迎合學員的想法,上來就教套路,以至于學員的套路因基本功不扎實導致大量問題,為以后的改拳帶來極大麻煩。在初級階段應該打好基礎,追求質(zhì)量的變化,太極拳是門武術,要多看多練。
2、用意不用力
另外,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最為重要的練習意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意不用力,看起來練習太極拳軟綿綿的,其實力大無窮,這樣我們才能夠?qū)⑻珮O拳練習的更好。古人說“力是萬能功”。力氣既能有助于拳術,但又能阻礙功夫上進。丹田集合了身體全部力量,太極拳運用丹田的力量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的說法,在練習中,要將內(nèi)氣沉降到丹田處。太極就是要小力勝大力!掌握太極功夫的人把力氣用在該用的地點上。
上面我們詳細的了解了日常生活中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了,我們可以知道,高效練習太極拳的要領也是非常的有講究的,所以我們大家以后在生活中練習太極拳的時候,就需要注意,千萬不要貪多也不要練習太快了,并且還要注意練習太極拳的意境。
依稀記得,從張三豐那部電視里,我們知道了太極。從此的一發(fā)不可收拾。太極拳,我們深知它看似柔和無比,但是其中蘊含的借力打力等等武術卻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什么是太極拳,太極拳又有哪些特點呢?練習打太極拳的要領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單中太極拳位列其中。
是以中國傳統(tǒng)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yǎng)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jīng)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nèi)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漢族傳統(tǒng)拳術。
太極拳的特點
太極拳含蓄內(nèi)斂、連綿不斷、以柔克剛、急緩相間、行云流水的拳術風格使習練者的意、氣、形、神逐漸 趨于圓融一體的至高境界,而其對于武德修養(yǎng)的要求也使得習練者在增強體質(zhì)的同時提高自身素養(yǎng),提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融洽與和諧。同時,太極拳也不排斥對身體素質(zhì)的訓練,講究剛柔并濟,而非只柔無剛的表演、健身操。
太極拳基本內(nèi)容包括太極陰陽養(yǎng)生理論、太極拳拳術套路、太極拳器械套路、太極推手以及太極拳輔助訓練法。其拳術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單刀、雙刀、單劍、雙劍、單锏、雙锏、槍、大桿和青龍偃(yan一聲)月刀等。
太極拳這中華武術瑰寶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們的普遍推崇。20世紀80年代以來,各級政府及廣大民眾對太極拳這一古老文化體系的保護意識日益強化,各級政府相繼制定保護措施,以太極文化為主的各個地方先后舉辦了11屆國際性太極拳交流大會。傳承人、民間傳承組織也加大深入推廣的力度。2006年5月,太極拳被中國政府公布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在太極拳逐漸成為連接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文化紐 帶,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傳播重要載體之際,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太極拳文化,武當山鐘云龍、陳師行等道長相繼開辦武當武術傳統(tǒng)訓練班,21世紀開始,吸引諸多海外人士,來武當山學習武當武術,太極文化。又著手新建太極館,對來武當山尋求太極文化的人士,提供一個完善的,核心的場所。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fā)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fā),隨人則活,由己則滯。彼未動,己先動,后發(fā)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zhuǎn)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xiàn)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zhì),而且在攻防格斗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fā)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fā)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fā)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jié)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tǒng)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yǎng)生學﹑醫(y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xiàn)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并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jù)個人的體質(zhì)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zhì)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yǎng)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nèi)说挠昧α晳T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打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頭頸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zhuǎn)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wěn)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虛實分清: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于意,發(fā)于腰,動于手,眼隨手轉(zhuǎn),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fā)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么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于內(nèi)。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指每一招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xié)調(diào)而緊密銜接。
打太極拳要求松靜自然,這使大腦皮層一部分進入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而得到休息。同時,打拳可以活躍情緒,對大腦起調(diào)節(jié)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練,越要先在心,后在身,專心于引導動作。這樣長期堅持,會使大腦功能得到恢復和改善,消除由神經(jīng)系統(tǒng)紊亂引起的各種慢性病。太極拳要求氣沉丹田,有意地運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循環(huán)。通過輕松柔和的運動,可以使年老體弱的人經(jīng)絡舒暢,新陳代謝旺盛,體質(zhì)、機能得到增強。太極拳近百年來所以在國內(nèi)外逐漸得到推廣,就是因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對神經(jīng)衰弱、 心臟病、 高血壓、肺結核、氣管炎、潰瘍病等多種慢性病都有一定預防和治療作用。病情嚴重的患者,要在醫(y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鍛煉。
活協(xié)調(diào),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nèi)形,也稱內(nèi)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nèi)形。身法是組織內(nèi)形,產(chǎn)生內(nèi)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舉一動必須由內(nèi)及外,達到內(nèi)外相合統(tǒng)一。此即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協(xié)調(diào)配合,達到以內(nèi)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總結:通過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太極拳的特點以及打太極拳的要領。太極拳是我國的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具有著廣泛的傳播性。太極拳的養(yǎng)生功效也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希望小編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極拳在中國的歷史已經(jīng)很久遠了,經(jīng)常打太極不僅可以修身養(yǎng)性,而且對我們的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那么太極拳的好處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小編的小編就來告訴你太極拳對身體健康的5大好處,一起來看看吧。
太極拳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太極拳它不同于其他的拳法,它是綜合了歷代各家各派的拳法,并且很好的結合了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吸取了古典哲學和傳統(tǒng)的中醫(yī)理論而形成的一種內(nèi)外兼練、柔和、緩慢、輕靈的拳術。
太極拳具有強身健體、搏擊技藝的雙重性,尤其是它的醫(yī)療保健價值越來越被人們重視。
太極拳的運動特點: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松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云流水,連綿不斷。
這種運動不僅自然而且還很高雅,當你親身體會到音樂帶給你的感受的時候,一些哲學的內(nèi)涵,美的造型,詩的意境在高級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1.對人體礦物質(zhì)吸收有好處
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太極拳對脂類、蛋白類及無機鹽中鈣、磷的代謝得良好的。有報道說,老年人鍛煉5~30分鐘后,血內(nèi)的膽固醇含量會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這樣動脈硬化的癥狀也會大大地減輕。
2.對大腦有好處
練太極拳時,首先要求精神貫注,不存有雜念。這樣,在意識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終集中在動作上,排除了大腦其它思緒的干擾,專注于指揮全身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的變化和協(xié)調(diào)動作,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練習動作需要完整一體,從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連貫,綿綿不斷。同時,由于某些動作比較復雜,需要有良好的支配與平衡能力。
所以這就必須要求我們的大腦是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的,同時,這也間接訓練著我們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從而達到強化大腦的調(diào)節(jié)目的。
3.對關節(jié)有好處
就太極拳動作的組成來說,它包括各組肌肉、磁節(jié)的活動,也包括有節(jié)律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隔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的循環(huán),減少體內(nèi)淤血。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呼吸運動同樣也加速靜脈的回流。
太極拳的動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識地使呼吸與動作適應,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與淋巴的循環(huán)。
4.對骨質(zhì)有好處
太極拳螺旋式的弧形動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都能參加活動,經(jīng)過反復地纏繞絞轉(zhuǎn),使肌肉能拉長到一般運動所不能達到的長度,長年累月如此絞轉(zhuǎn),一張一弛,使肌肉勻稱豐滿,柔韌而富有彈性,并增加收縮能力。
由于肌肉的收縮對骨骼的牽拉作用以及新陳代謝的加強,骨的血液供給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態(tài)結構和性能都發(fā)生良好的變化,骨質(zhì)也變堅固,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彎、抗壓縮和抗扭轉(zhuǎn)方面的性能,不易發(fā)生變形和畸形。
總之,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須完整統(tǒng)一,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斷意不斷,才能一觸即發(fā)。牽引在上,運化在胸,儲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發(fā)。
一身須具備五張弓,才能做到蓄勁如張弓、發(fā)勁如發(fā)箭。勁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勁在于整,發(fā)勁要專注一方,須認定準點,做到有的放矢。勁起于腳跟,由腳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須完整一氣,不能有絲毫間斷。
養(yǎng)生拳法
養(yǎng)生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兼修的練拳健身運動。練拳時注重意氣運動,以心行氣,疏通經(jīng)絡,平衡陰陽氣血,以提高陰陽自和能力即西醫(yī)所說的抗病康復能力和免疫力。
練養(yǎng)生太極拳有療疾健身、修身養(yǎng)性、健美益智,開悟智慧、激發(fā)潛能、技擊防衛(wèi),達到維持健康、提升氣質(zhì)、提高生活質(zhì)量的目的。
養(yǎng)生太極拳內(nèi)外兼修。內(nèi)練意氣勁力,運太極陰陽;外練拳勢招式,顯氣勢神態(tài)。通俗說法:形體力量和精神氣質(zhì)同時鍛煉。
養(yǎng)生太極拳練身、心、意三家,合精、氣、神三元的太極修煉功法。符合中西醫(yī)學科學原理,具有神奇的療疾健身、修性養(yǎng)生功效。
養(yǎng)生太極拳的功法特點
傳拳養(yǎng)生太極拳理精法密,練形、意、松、息、氣、勁、神,由淺入深,逐階進修,層次修煉,真修實證。按層次功階進修,功夫深淺,各有功效。
練一式得一式,練成一階進一階。進門學習,學一式練一式,學練結合,以練為主,以迅速顯效。
養(yǎng)生太極拳練拳練氣和靜功練氣,動靜相修,得氣快、顯效迅速。功法有聚氣養(yǎng)氣練丹田氣,意氣升降氣通任督,升降開合行氣通經(jīng)。這是療疾健身和功夫性鍛煉的太極修煉基礎功夫。
總結:通過小編上文的介紹,你知道太極拳都有哪些好處了嗎?小編介紹的關于太極拳的一些相關知識你都了解了嗎?大家在平時可以學著通過打太極拳來養(yǎng)生哦,不僅可以運動全身,而且養(yǎng)生效果還特別的好呢。
延伸閱讀:
太極拳的好處 太極拳對身體健康的5大好處和式太極拳 和式太極拳的站莊如何練習太極拳視頻 練習太極拳要具備五大素質(zhì)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是如何源遠流長的吳式太極拳 練習吳式太極拳的人生領悟太極拳視頻 打太極拳與陰陽五行的關系(-)靜
靜就是安靜,心平氣和的意思。學太極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靜。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著,一念一無所思.這樣,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為一,心無二用。其次,是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鍛煉時,應堅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地方清潔衛(wèi)生,可免于疾病傳染;環(huán)境僻靜,可以脫離一切吵雜聲的干擾。這樣,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輕浮、張狂之氣。總而言之,我們要在靜字上狠下工夫。靜下來后,就可以專心思考,細心揣摩。對一著一勢的運行,轉(zhuǎn)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步領悟,姿勢趨于正確,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后,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二)意
太極拳是以意引氣,煉意不煉力的內(nèi)功拳。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著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作指導的,領先的。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里,手就運行到那里,心里怎樣想,四肢百骸就怎樣做,決不是憑著力氣鼓著手足在運行。用意則輕靈自如,用力則僵硬遲滯。一切動作總是以意來領先的。拳論說: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滯和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就是這個意思。簡單地說,意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jīng)。大腦是全身神經(jīng)的樞紐,發(fā)號司令的指揮部,周身肌膚、骨節(jié)、五臟、六腑無不聽命,所以說,太極拳是在腦神經(jīng)意識的支配下而運動的。
(三)慢
慢就是緩慢的意思。一般學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思想指導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間的辯證關系。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油糕,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確有它的道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時,不要想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就學完學成一套。要樹立一個慢慢學、認真扎實學的思想。這就是說,不學則已,學就要按部就班,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著一勢地學。一著熟悉之后,再學下一著。決不可粗心大意,霧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學。學慢,對手足部位、定型、運行、上下承接、虛實轉(zhuǎn)換等基本要領就能看的多,聽的多,煉的多,領會的地方也就多。學慢,既是反復熟悉、鞏固、加深理解的過程;也是反復鍛煉、熟悉、實踐、校正的過程。姿勢、動作就會逐漸趨于正確,運行就會走上正規(guī)而經(jīng)久不易改變和遺忘。學的快,手足錯亂,運行呆滯,對行氣,運轉(zhuǎn)更是茫然,天長日久,姿勢謬誤,丑態(tài)百出,校正起來實在困難,常言:寧教千遍,不改一著,就是這個意思。學的雖慢,可是一遍過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趨于正確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錯,校正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如果學的快了,著著勢勢不夠真切,差錯橫生,校正起來,精力和時間不知耗費到如何程度!所以,學的慢,實際是快;學的快,實質(zhì)是慢,這就是二者的辯證關系。
其次,在鍛煉時,由始至終應該順從自然,漸漸地運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過慢),行成前后路數(shù)不清或上下不接現(xiàn)象。只有在緩慢運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貫注,精心去思考、揣摩運行規(guī)律,內(nèi)勁轉(zhuǎn)換,腰脊園活等。當姿勢趨于正確、定型,運行納入規(guī)律后,相對慢而言,也是可以適當變決 的。在快的運動中,大小轉(zhuǎn)關必須認真,切不可馬虎從事,一帶而過,形成錯亂無章。快而后再慢下來,就這樣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間的進行鍛煉,但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偠灾?,學煉時,應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真
真就是認真。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學拳也是如此,須樹立一種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在學習過程中,一拳一勢要循規(guī)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須認真對待,決不可走馬觀花,輕率對之。鍛煉時,要細心揣摩、檢查、校正。每一姿勢力求自然舒展,正確大方。這樣,就易于走上運行規(guī)律,經(jīng)久而不致變形了。
(五)柔
柔就是輕柔、柔活。柔并不是輕而飄浮,軟而無力;而是軟如棉花,堅如剛的無堅不摧的剛毅勁。(這里所說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發(fā)自丹田--實際是腰脊--之力。)拳論說:太極拳決不失綿軟.又說:運勁的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后練柔成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不經(jīng)常地從事體力勞動,那怕是輕微的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用慣了局部的拙力,每當不能勝任時,還要有意的鼓舞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習慣。因而,在初學太極拳時,胳膊、腿的一舉一動總是帶些僵勁、滯氣,沒有一點綿軟的意思。那末,輕靈、園活就更談不上了。這種僵硬之力不去,體內(nèi)自然之氣的剛勁就無從發(fā)生,好象封閉的爐火,就不能發(fā)熱生焰了。所以,初學太極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決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則剛生,硬去則剛發(fā),這就是有心求柔,無心成剛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輕靈園和了,習煉日久,自會趨于剛柔相濟了。
(六)正
正就是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無所偏倚.這就是說,頭宜正派,虛虛領起,如以線牽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無凸凹彎曲之形。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樁自然形成上下一條線(百會、脊椎、會陰上下成一直線)和無偏無倚、無過不及了。身樁端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zhuǎn)就暢通無阻,不僅利于氣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轉(zhuǎn),還可以穩(wěn)健身樁,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機失勢,進退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七)連
連是連貫的意思。煉拳從始到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園環(huán),絲毫無裂痕,處處無斷折。勁是由外形表現(xiàn)出來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運行轉(zhuǎn)換也是如此。特別是轉(zhuǎn)關時節(jié),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著著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聯(lián)系的整體,久而久之,一揮而就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的妙處,則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勻
勻就是均勻、勻稱。煉拳時,姿勢要始終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個別的例外--如金雞獨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濤起伏無常。運行時不可忽快忽慢,須勻和而穩(wěn)健。呼吸更宜勻和自然,緊密地跟動作的上下、開合融為一體。姿勢忽高忽低,運行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動轉(zhuǎn)的忽馳忽張,忽強忽弱,從而破壞了勻和平衡,引起失調(diào),以致影響呼吸發(fā)生緊促、松馳不正?,F(xiàn)象。這樣下去,不但無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損身心,不可不引以為戒也。
(九)園
園就是園和。太空渾園,空空無物而富有無限生機。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園,內(nèi)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力的方向隨園弧運轉(zhuǎn),讓外界捉摸不透,充滿正反辯證關系。太極拳是依據(jù)太空星球運轉(zhuǎn)陰陽和吐納等哲理而制造發(fā)明的,所以太極拳的運動也就離不開一個園字。從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運動,從不直來直往,總是作園環(huán)或弧線形運動,如太空中的行星--地球圍繞恒星--太陽的公轉(zhuǎn)運動。拳論說:至于手足運動,不外一園,絕無直來直去.直來直去則呆滯,屈伸遲鈍而無彈力。園弧運動則柔和自然,彈性自生。從內(nèi)勁上看,腰脊旋轉(zhuǎn)摧動四肢,螺旋纏絲,如行星--地球的自轉(zhuǎn)運動,從而產(chǎn)生了周而復始的陰陽,開合千變?nèi)f化,自然形成氣血協(xié)調(diào)、神志愉快、四肢、軀干輕靈園和,為所欲為。內(nèi)外雖然有別,但從來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氣相輔相成的有機統(tǒng)一體。由外引內(nèi),以內(nèi)摧外,內(nèi)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關系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論說:妙手一運一太極.明確地說: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園。
(十)松
松就是放松、松馳。既然放松,當然就不能緊張。不是單純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關節(jié)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jié)處處松開。前面說過,煉太極拳是以意為主導的,所以習煉時,不僅要骨節(jié)松開,肌肉、皮膚也要松開,更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放松。一句話,就是周身放松,決不趁著就勢,臆造做作,使肌膚、韌帶、關節(jié)處于以逸帶勞狀態(tài)。四肢、百骸由僵變?nèi)幔捎沧冘浐?,運轉(zhuǎn)也就輕靈園和,彈性的爆發(fā)勁就會自然發(fā)生無堅不摧的效果。但是,太極拳是講究辯證的,松絕不是一攤子,沒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則浮飄,散而無根,沉則輕靈穩(wěn)固而有力,身軀形成上虛下實,胸空腹實的狀態(tài)。
(十一)隨
隨是跟隨、相隨的意思。跟隨就是上引下隨,左走右跟,周身一體,上下相隨,一氣貫穿.不能左行右停,上動下滯,各不牽連相關。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規(guī)律后,就不致產(chǎn)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后的現(xiàn)象了。拳論說: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nèi)外相連,前后相需,所謂一處貫之者,其斯之謂歟.周身相隨,而后自通達于脫口而出,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已然的境地了。
(十二)恒
恒就是堅持,從不停頓。我們無論搞什么工作,只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強毅力,頑強不懈的學習態(tài)度,反復熟悉、實踐,再大的困難,都必定會克服,有所改變,有所前進。學拳也是如此。但大多初學時,表示態(tài)度誠懇,決心堅強,一旦學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則認為已經(jīng)學會了,學習勁頭也就松了一口氣。殊不知,這才是長征道上邁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奧和樂趣必須長期堅持鍛煉,逐漸領會而獲得。由于松了一口氣,過些時期又覺得這也沒有啥,枯燥無味,煉不煉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會形成想著就煉,不想就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后根本不煉,忘個纖塵不染。其不知以往耗時費神之可貴。流水流汗之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誨人貴在堅持耳。
雖然要求我們每日堅持鍛煉,但不能把它視為常規(guī)任務,更不必硬性規(guī)定具體的時間和趟數(shù)??筛鶕?jù)個人的身健健康。心情愉快等情況來決定,可長可短,但每日不得間斷。總而言之,每日鍛煉,螳臂當車,不可過量。過量時,反損身心。當你有所領悟,覓得奧秘,那就樂在其中,欲釋而不能了。
(十三)虛
虛就是虛心,謙遜。在學練時,要虛心學習,甘當小學生,不要不懂裝懂。因為學習任何東西,都是沒有止境的。學拳也不例外。拳術的一著一勢,機智靈活,千變?nèi)f化,自己學習后,略有一知半解,而其深奧哲理還需長期反復熟悉、實踐,決不能高傲自滿。即令功夫上身,而不足之處尚多,所以要處處持以謙遜之心,敬老愛幼,不妄非議。自滿則學藝之門自封,前進之路自堵;非議則矛盾滋生,招惹是非。我們應當有自知之明,常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為座右銘,經(jīng)常以別人之長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激勵。
老年人都是喜歡打太極拳,除了廣場舞就是太極拳了,是非常的受歡迎的一種運動方式了,對于老年人來說太極拳是一種非常理想的運動方式了,不僅是可以很好的增強身體素質(zhì),也是可以幫助養(yǎng)生,下面我們大家就是一起來看看練習太極拳的一些好處吧。
1、改善神經(jīng)系統(tǒng)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動、保持人體內(nèi)部的完整統(tǒng)一,以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需要。我們練習太極拳是可以使得意念和呼吸以及動作進行配合,是可以促進我們大腦神經(jīng)細胞的功能完善,是可以使得我們身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和抑制過程得到協(xié)調(diào),對精神創(chuàng)傷、神經(jīng)類疾病,如神經(jīng)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huán)系統(tǒng),擴大肺活量
心臟病的世界上最大的疾病殺手了,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練習太極拳是可以很好的預防心臟病,因為太極拳是不同與其他的運動,動作是舒展緩慢,是可以使得我們?nèi)淼募∪獾玫椒潘桑剐呐K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加快心律,加重心臟的負擔;太極拳通過緩慢、細長、均勻的腹式呼吸,使人體肺部的氧氣充足,腸胃得到蠕動鍛煉,增強消化和排泄機能,所以經(jīng)常鍛煉太極拳,對心臟病、肺病、胃病、便秘、痔瘡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骨質(zhì)疏松
老年人常見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導致股骨頸骨折,為什么會有這個結果呢?這是因為老年人的骨骼鈣質(zhì)減少,骨質(zhì)疏松而致。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習平衡能力的,練習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經(jīng)常都是用一條腿來支撐全身的重量,我們腿部的力量就是會增加,也是會使得骨質(zhì)里面的鈣含量增加,骨骼就是會變得很堅固。所以經(jīng)常練習太極拳的人不容易會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極拳的頂懸、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腹開胯、斂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練習時的腰部旋轉(zhuǎn),這樣練習是可以使得全身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鍛煉,是可以使得我們保持良好的體形。
關于練習太極拳的好處,小編就是為大家介紹到這樣里了,相信大家也是很好的知道了,我們在練習太極拳的時候是要注意循序漸進,我們只有是堅持鍛煉才是能夠收到好的效果。
不管是練習什么都會有一些禁忌,那么練習太極拳時候會有哪些禁忌呢?停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停關于練習太極拳的幾大禁忌,要想練習出一套好的太極拳就要注復防止這些禁忌發(fā)生哦!
1、 忌神不守舍
太極拳是三分形式七分意,非常技巧在神氣。招為術,神為勢,有招無神招無力,招術神通才靈威。神力透心,神威難測,神光威嚴賽銳器。練太極拳必定要達來手、眼、身合步,精神氣意通。
2、 忌松散無力
松是太極拳之門,是太極拳練者入門的第一關,松是使關、節(jié)、椎松開,使肌、腱、膚擴張,讓氣血直達梢端。決不是松散、松亂、松懈。
3、 忌僵硬練力
太極拳是用意不用力,是柔中藏剛,松是太極之門,僵硬是太極之絆,用氣滯氣,用力傷氣,是太極拳之大忌。
4、 忌突擊使招
太極拳的技擊法則是:不撞不頂,逆來順受,以力而化力,以四兩拔千斤。突擊使招不但不能取勝,反而輕易兩敗俱傷。
5、 忌輕浮奇舞
身沉則氣沉,輕浮則氣燥,平、穩(wěn)、沉、實是太極拳的基本要求,掤、捋、擠、按、摘、挒、肘、靠是太極拳之拳法,圓、旋是太極拳法運動的軌跡。是拳則有擊,沒有不打人之拳,太極拳是一種神秘力之拳,輕浮奇舞,花花架子,好看不中用,也與攝生無益。
6、 忌串門行戶
太極拳是內(nèi)家拳,復點要內(nèi)外雙修,如參雜外家拳的招式修煉就很難登堂入室。
7、 忌雜拳同練
練太極拳與其他雜家拳同練,輕易造成體內(nèi)氣血散亂,很難練通周天。
8、 忌過急速成
功不是單靠學能得來的,而是練出來的,只有練至火喉,才能水來渠成,沒有直通車,欲速而不達也。
9、 忌過火求功
練太極拳要害是搭好橋,調(diào)好息,只有文火攻之才有津液滿池,丹藥而養(yǎng)??谇徊凰桑狸P緊閉,搭橋過緊,就會口干味苦,損精耗氣。
10、 忌心雜多言
練太極拳的核心就是凈心調(diào)息,生津煉丹。心中雜念是練好拳的一大障礙,必須排除。其次,俗言有屁多無病,言多無命之說,練拳者邊練邊說話,是耗津耗氣的罪魁禍首,也要嚴格操作。
太極拳是我國的瑰寶,練習太極拳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一種潮流,通過練習太極拳帶來的好處是非常多的,不僅能夠強身健體,而且還可以磨練意志。尤其是對于保健方面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詳細講解練習太極拳帶來的有關益處,希望能讓各位更進一步地了解太極拳。
有助于心血管系統(tǒng)健康
練習太極拳時一定要氣沉丹田,所謂氣沉丹田,指的就是通過腹式呼吸的方法來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同時,肌肉活動時毛細血管充分開放,加速靜脈和淋巴的回流速度,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減輕心臟負擔,有助于保持心臟、血管和淋巴系統(tǒng)的健康。長久練習太極拳,可以讓自己的心血管保持健康。
增強呼吸機能
練習太極拳最關鍵的就是配合好自己的呼吸,所以如果能夠長久練習太極拳的話,那么可以讓自己的呼吸機能得到增強。練習太極拳對提高肺部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有良好作用。長期練習者,呼吸頻率會減少,肺活量和呼吸差會增大。
促進物質(zhì)代謝
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內(nèi)臟器官調(diào)節(jié)過程的改善,對腸胃也起到按摩作用,促進肝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增強腎上腺素的分泌功能,改善體內(nèi)的物質(zhì)代謝。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增進自己的食欲,促進消化,有效降低膽固醇含量和軟化動脈。
加強肌肉骨骼系統(tǒng)運動
練習太極拳是非常奇妙的,在練習的過程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弧線動作,也使得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纖維運動加強,使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韌帶在肌肉的牽拉運動中得到良好鍛煉,加強了關節(jié)的穩(wěn)固性、柔韌性和靈活性。練習太極拳,還可以讓自己的經(jīng)絡保持暢通,能夠讓穴位得到刺激,非常有益健康。
通過介紹我們了解到太極拳帶來的好處卻是非常多,不僅對于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而且對于我們的經(jīng)絡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長期練習可以疏通經(jīng)絡。當然如果太極拳練得好的話,還是具有很好的防身作用的,在你遇到危險的時候,可以用太極拳來應對。
自然太極拳:
以京城吳式太極拳松柔大師楊禹廷的八十三式為基礎,汲取了大江南北各派吳式太極拳之精華編著而成,根,仍舊植在吳式太極拳上。早年吳式太極拳是八十一式,被楊禹廷大師增加了二式,成為八十三式。八十三式第一段有兩個拿手上勢,兩個白鶴亮翅。 傳統(tǒng)太極拳的拳理源于老莊哲學。老子《道德經(jīng)》云:虛極,守靜;復歸于樸;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太極拳要虛極守靜,太極拳修煉到神亮境地是返璞歸真,道法自然,自然是修太極拳大道。吳圖南大師說,太極拳要順前天自然。楊禹廷大師說,練太極拳不要拿勁,要自然,越自然越好。
心意太極拳: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內(nèi)涵深奧,拳種眾多,心意太極拳是其中上乘的攀法之一。心意太極武術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武術中的一朵奇葩,深受寬廣當局群眾的喜歡。心意太極攀的理論源于道家、儒家、醫(yī)家、兵家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陳令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說:“拳以太極名.古人必有以深亮太極之理者……古之神圣創(chuàng)造太極之理者,莫如包羲氏?!彼裕囊馓珮O拳文化中包含有陰陽太極、四象八卦等的“天人合一”的式樣。
陳式太極拳:
原有五路拳、五路捶、一路一百單八勢長拳、一路小四套以及散手、短打、亦是短打,共十五個套路(具體參見《楊祿禪太極拳譜》)。楊祿禪復視師承,但不拘泥于師承。他回到故里永年,在教拳實踐過程中與當?shù)亓曅韵嘟Y合,依據(jù)拳的特點,將陳式太極拳原有的套路改為太極拳大架、太極拳中架、太極拳小架、太極拳拿腿架、太極拳快架、太極四路炮捶、太極四隅捶、極十三路炮捶、太極撩挎八卦掌、太極散手、太極一時短打。其中太極拳中架有四個套路,太極拳拿腿架有兩個套路,共計十五個套路。楊祿禪經(jīng)過多年的演練,依據(jù)自己的心得體會,使擁有特殊風格的楊式太極拳得以形成。楊式太極拳十五個套路的拳譜如停。
如今太極拳練習的人很多,太極拳不僅是老年人在練太極,很多年輕人也加入到了太極的隊伍中來,下面小編就教大家太極的基本功練習,一起來學習下吧。
太極拳基本功是假如練習腰腿,第一是各種步型的準確定型。天天在走架時,必須走一趟來專門注重腳下各種步型的準確性及領會一下要領,不斷加深體會,加以提高。
其次是樁功的練習。樁功包括弓步樁、虛步樁、渾圓樁及三體式樁等,以及獨立抱膝等練習。在走架時間以外,經(jīng)常練習這些樁步,使下肢力量日漸加強,內(nèi)氣和內(nèi)勁日漸充足。天天不論早晚,抽一點時間站樁,天天站30分鐘以上。每次樁式可以不同,但必須堅持一種。不應在同一次練習中頻頻更換樁式或雙腿輪換太快,要使每側下肢有足夠的靜力負荷量。
下面的四項太極拳基本功的敘述:
一、肩臂功。
1、聳肩沉肩:
①垂手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上聳提;③雙肩同時向下松墜,如此上聳下沉多次輪換交替(也可按拍子去做);④恢復原狀。
要求:身體自然豎立,肩關節(jié)放松,上聳下沉輕松自然,節(jié)奏明快、平均。
2、開肩合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裹合;③恢復原狀;④雙肩同時向后展開;⑤恢復原狀。以上5個動作連貫反復進行(也可按拍子做)。
要求:頭容正派,雙肩只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后活動,不可上聳。
3、前后轉(zhuǎn)肩:
前轉(zhuǎn)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前回環(huán)轉(zhuǎn)折。要求:雙肩放松,轉(zhuǎn)折快而平均。
后轉(zhuǎn)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同時向后回環(huán)轉(zhuǎn)折。
要求:同前轉(zhuǎn)肩。
左右交叉前后轉(zhuǎn)肩:
①叉腰開立步站立;②雙肩一先一后向前轉(zhuǎn)折;③向前轉(zhuǎn)折二個八拍之后,雙肩再一先一后地向后轉(zhuǎn)折。
要求:同前、后轉(zhuǎn)肩。
4、掤臂擠圓:
①弓步站立,雙手在體前相交(如右弓步,則右手在外,掌心對里;左腕附于右腕里側,左手心向外。如左弓步,則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右腕附于左腕上,右手心向外)。
②以意識引帶雙手向前作擠勢,后腿微用力蹬,腰略發(fā)勁,雙臂以掤圓之勢向前擠迫。
③放松,重心略向后移,但仍為弓步;雙臂放松稍向后收回,但雙腕仍相貼近。如此按②③反復運動。
要求:不要用拙力,雙臂前擠與弓步蹬腿、塌腰和諧,擠迫與放松收回要柔韌而富有彈性,雙肩松沉,不可抬肘。
二、腰功。
1、俯腰(高血壓、眩暈等患者不宜做):
前俯:
①并步站立,雙手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
②上身俯腰前屈,雙手貼地;③直體挺腰雙手上舉。按以上①②③,反復運動;④還原。
要求:雙腿挺膝伸直站穩(wěn);上體盡量挺胸塌腰;前俯時要抬頭,頭頂不可下垂。
側俯:
①并步直體站立,雙手5指交叉(10指交組)、直臂上舉,手心朝上;②上身左(右)轉(zhuǎn)腰約450,雙腳
不動;③上身向左(右)側俯腰前屈,雙手貼向地面;④上身回至動作①再向另一側俯腰彎曲。以上4個動作反復做。⑤立正還原。
要求:同前俯。
2、轉(zhuǎn)腰:
①雙腳開立,雙手叉腰;②以腰為軸,從左向前向右再向后或反向環(huán)繞,即做腰部回旋式動作。
要求:動作幅度盡可能大,雙腳不能移動。
3、扭腰:
①雙手叉腰,開步站立;②向左(右)扭腰,同時重心略向左(右)移,左(右)膝略曲,另一腿稍蹬
直;③向右(左)扭腰,同時重心移回右(左)側,右(左)膝略屈曲坐實,另一腿稍蹬直。以上動作②③反復輪換做。④還原。
要求:雙腳基本不動。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nèi)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shù)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準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三、腿功。
1、壓腿:
正壓:
①面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并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向前平伸,用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向上蹺,雙手10指交組,按在膝蓋上;③上身前俯下壓,然后恢復上體豎立,前俯下壓與直體反復運動;④還原休息。雙腿輪換鍛煉(圖3-31)。
側壓:
①側對肋木(或平腰高的支承物),丁字步站立;②一腿獨立,另一腿提起伸直,將腳跟擱在肋木(或支承物上),腳尖上蹺,近肋木內(nèi)側之臂垂于襠前,外側之臂屈肘上舉,手心朝上;③上體側屈下壓,用上舉之手去碰或握住被壓腿的腳尖,然后還原。雙腿輪換練習。
壓腿的要求:①雙腿挺膝伸直;②挺胸、直背、塌腰、收胯,被壓腿的腳尖向上蹺;③壓腿的高度要逐步增高。
仆步壓:
①左(或右)仆步下蹲,雙手按于大腿近膝端。②重心下落,平鋪腿壓直,然后重心略上提,再下壓;如果反復數(shù)次以后,換成另一側的仆步,同樣反復做動作②③后起立。
要求:①仆步步型要準確,上體正派;②臀部不要外翻突出,上體不要前俯;③平鋪腿要伸直,腳掌緣不可外翻,下蹲腿腳跟應著地站實。
2、耗腿:
一腿豎立,將另一腿抬高擱在體前肋木(或桌子、椅背等高物體上),靜置數(shù)分鐘,雙腿輪換。
要求:雙腿不可屈膝、上體自然正派。
3、扳腿:
前俯扳腳:
①左(右)腿屈膝下蹲,右(左)腿前伸,腳尖上蹺,腳跟著地,雙手扳住右(左)腳前掌;②雙臂屈肘,上體前俯,盡量貼靠向右膝蓋,然后還原。
要求:①挺胸、直背、塌腰、坐胯,上體盡量前探;②初練時前俯幅度可以小些。
獨立抱腿:
①左(右)腿自然直膝站立,右(左)腿屈膝上提;②左(右)手抱住小腿的下端,右(左)腿向上抽提,大腿緊貼胸部,然后立正還原,雙腿輪換練習(圖3-32)。
要求:挺胸、直背,支撐腿挺膝伸直,上提腿應盡量提高。
4、前控腿:
①右(左)手扶持肋木(或桌、靠背椅等),側身站立,左(右)手叉腰,左(右)腿屈膝提起,大腿提平;②左(右)膝前伸使小腿伸平,腳尖繃直或上蹺。操作左(右)腿在平伸的狀態(tài),豎立一段時間
(數(shù)分鐘),輪換另一側(圖3-33)。
要求:①挺胸、直背,雙腿伸直。②前控腿前伸時要緩緩伸出。
5、踢腿:
前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另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眉間踢起;③前踢腿下地后,(前進一步)即支撐體重,另一腿如前法踢起。雙腿交替前踢,一直向前進步,走一段以后可以向后轉(zhuǎn)身連續(xù)練習(圖3-34)。
要求:①挺胸、直背、平肩、收胯,雙腿挺膝伸直;②前踢腿用力在腳,支撐腿腳趾抓地。
斜踢:
①雙手側平舉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前、向上,向異側的耳際踢起。下地后,即成支撐腿,另一腿又如前法斜踢。
要求:同前踢。
彈踢:
①雙手握拳于腰或叉腰;②一腿支撐,一腿先屈膝大腿提平,然后放松膝關節(jié),小腿向前、向上彈踢,腳面繃平,腳尖朝前。
要求:①挺胸直背;②彈踢有力、迅速。
外擺腿:
①雙手側平舉;②一腿支撐,一腿腳尖勾緊從下向異側踢起,經(jīng)面部向同側外擺落下。雙腿輪換。
太極拳在我國甚至在國外流傳極為廣泛。它強調(diào)和諧完美,重視天人合一等中醫(yī)學理論,動作柔韌、穩(wěn)固、緩慢、連貫,并涉及到全身各肌群和關節(jié)。練習時,強調(diào)用意引導動作,慈祥中兼帶全神貫注,動作和呼吸自然配合,全身肌肉需保持必定的放松和勁力內(nèi)蓄等,通過練形來達到健神的目的。形與神俱、形神合一,是思維靈敏的前提,所以,從中醫(yī)學角度講,太極拳有利于健腦益智。
現(xiàn)代醫(yī)學探索證實,練太極拳時,可能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積極影響,從而起到健腦益智作用。
(1)練太極拳能在大腦皮質(zhì)形成一個特殊高興灶,而其他區(qū)域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練太極拳時,要求精神貫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雜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靜。這種意識和身體錘煉相結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高興性提高的情況下完成的,它使大腦皮質(zhì)功能區(qū)形成一個特殊高興灶(即高興集中在很小的必定區(qū)域),而其他區(qū)域則處于抑制狀態(tài)。這樣就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高興灶,修復和改善高級神經(jīng)中樞的功能,起到健腦強身作用。
(2)練太極拳,對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良性影響。練太極拳時呼吸較深,可對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機能發(fā)生影響(據(jù)上海醫(y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動物實驗證實,呼氣時副交感神經(jīng)高興,吸氣時交感神經(jīng)高興),從而可使植物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紊亂得到調(diào)整和改善。
(3)練太極拳還有利于提高人體動作的平穩(wěn)性與和諧性。太極拳動作的和諧性和平穩(wěn)性要求較高,這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一種錘煉,有利于平穩(wěn)和和諧動作的進展。
當然,練太極拳,對心血管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都有積極影響。因此,天天早晨練練太極拳,對中老年人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